浙江省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_第1页
浙江省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_第2页
浙江省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_第3页
浙江省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_第4页
浙江省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v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导论导论1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1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2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框架.2 第二章第二章 与本文相关的文献综述与本文相关的文献综述4 4 第一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概述.4 第二节 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度量方法.7 第三节 与本文相关的回归模型10 第三章第三章 浙江省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状况及分析浙江省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状况及分析1313 第一节 浙江省对外贸易总况.13 第二节 浙江省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分析.13 第三节 浙江省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22 第四章第四章 浙江省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浙江省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2424 第一节 浙江省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选择24 第二节 构建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计量模型26 第三节 实证分析结果.30 第五章第五章 发展浙江省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对策发展浙江省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对策3131 第一节 宏观政策层面.31 第二节 企业策略层面.32 第六章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结论与展望3535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35 第二节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35 致致 谢谢3737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3838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 ,是我个人在指导教 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 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 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 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 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 者 签 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 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 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 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 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 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 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 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 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评阅书指导教师评阅书 指导教师评价:指导教师评价: 一、撰写(设计)过程 1、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治学态度、工作精神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2、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扎实程度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3、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4、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技术线路的可行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5、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出勤情况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三、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建议成绩:建议成绩: 优优 良良 中中 及格及格 不及格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签名) 单位:单位: (盖章) 年年 月月 日日 评阅教师评阅书评阅教师评阅书 评阅教师评价:评阅教师评价: 一、论文(设计)质量一、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水平二、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建议成绩:建议成绩: 优优 良良 中中 及格及格 不及格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评阅教师:评阅教师: (签名) 单位:单位: (盖章) 年年 月月 日日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评价:教研室(或答辩小组)评价: 一、答辩过程一、答辩过程 1、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见解的叙述情况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2、对答辩问题的反应、理解、表达情况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3、学生答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质量二、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三、论文(设计)水平三、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评定成绩:评定成绩: 优优 良良 中中 及格及格 不及格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教研室主任(或答辩小组组长):教研室主任(或答辩小组组长): (签名) 年年 月月 日日 教学系意见:教学系意见: 系主任:系主任: (签名) 年年 月月 日日 第一章第一章 导论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产业内贸易在发达国家之间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成 为了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贸易格局也随之由传统的产业间贸易发展 为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并存的格局。与此同时,产业内贸易理论也成为了 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的研究不断涌现,基本上建立了解释产业 内贸易的理论框架。 相关研究表明,发达国家的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要高于发展中国家和经济 不发达国家,具有较高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的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具有较强 的竞争力。加强与发达国家的产业内贸易有利于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 验;产业内贸易以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品为主要内容,有利于提高产业结构水 平,提高贸易效率和推动外贸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式方向转变;产业内贸 易是以差别化产品贸易为主导形式,发展产业内贸易有利于促进企业研发创新, 培植企业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产业内贸易强调规模经济,有利于克服无序竞 争对出口秩序的干扰,更有利于形成有效竞争的产业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 作为一个经济大省,近年来浙江省的对外贸易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我 国进出口贸易中的份额逐年上升,浙江省进出口总值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 为 8.2%,据回归模型测算,浙江省出口每增加 1 亿元,拉动 gdp 增长 1.71 亿 元。其中,工业制成品贸易在浙江省的对外贸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 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全球价值链垂直分工体系中,遵循制成品各生产阶段或各 生产工序的可分割性和各国的比较优势实现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浙江省在贸 易开展中的“制造功能”更为明显。 随着经济的发展,浙江省外贸基于资源禀赋、劳动力成本低下的比较优势 日渐消退,浙江省的外贸增长背后存在着严重的结构问题。譬如,一方面体现 在各个地区为了足额、超额完成各级政府下达的外贸指标而盲目扩大出口数量, 片面追求贸易顺差;另一方面,出口商品的层次和结构缺乏指导与协调,各地 在商品出口大量集中的情况下,采取低价竞销的方式,导致贸易条件不断恶化。 而浙江省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相比较于广东、江苏等大省仍处于较低水平, 鉴于产业内贸易能带来的利益,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浙江省工业制成品在 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更好地以产业内贸易的模式参与对外贸易并注重提高浙江省 的贸易利益。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论述包括理论研究与实证检验两大部分,充分遵循理论指导实践、实 践反馈理论的研究方法,实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良好结合,尽量做到结构 严谨、说理充分。 理论研究部分对前人关于产业内贸易相关理论及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度量工 具等进行梳理与总结。理论研究紧扣后文的实证研究,为实证结果的解释以及 建议的提出进行理论铺垫。 实证研究部分对浙江统计年鉴中 2003-2008 年浙江省工业制成品的主 要进出口产品数据进行归类与整理,依据格鲁贝尔洛伊德度量方法计算浙江 省工业制成品的相关产业内贸易指数,最后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几个主要因素对 浙江省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进行回归及相关性分析。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框架 本文首先对现有的产业内贸易相关理论进行梳理与总结,为后文的分析打 下理论基础;介绍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度量方法,选择格鲁贝尔洛伊德度量方 法对浙江省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以及四大类工业制成品产业组和三 大重点外贸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度量和研究,分析了浙江省工业制成品 产业内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用主成份分析法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和产业 内贸易水平进行回归分析;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和浙江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 进一步促进浙江省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从结构方面,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阐述研究思路和方法,明确 研究内容和框架。 第二部分是与本文相关的综述。明确产业内贸易的概念界定,回顾规模经 济、产品差异及偏好相似等产业内贸易相关理论,介绍巴拉萨度量法、格鲁贝 尔和洛伊德度量法、阿奎诺度量法、埃穆克森度量法等产业内贸易度量方法, 引入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和主成份分析法模型作为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与产业 内贸易水平关系的实证研究模型。 第三部分是浙江省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现状分析。概述了浙江省工业制 成品的对外贸易总况,引用浙江省统计年鉴的数据,利用格鲁贝尔洛伊 德度量方法度量浙江省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总水平,比较四大类工业制成品 产业组的产业内贸易水平,重点分析机电产品、纺织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这三 大重点外贸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并指出浙江省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发展 存在的问题。 第四部分是浙江省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选取其中 的人均收入、产品差异、规模经济、外国直接投资等作为浙江省工业制成品产 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借助 spss 计量软件,用主成份成析法分析计算出其与浙 江省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相关性,并对其进行分析。 第五部分是提出发展浙江省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策略。根据上文实证 分析的结果,结合浙江省的实际情况,从宏观政策层建议调整产业结构、改善 收入增长机制等,从企业策略层面建议采用集团化策略、差异化策略及国际化 策略等以发展浙江省产业内贸易。 第六部分是结论和展望。总结文章的同时指出该文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 的研究进行展望。 第二章第二章 与本文相关的文献综述与本文相关的文献综述 第一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概述 1963 年巴拉萨在研究欧共体成员国之间的工业制成品贸易时,用“产业内 贸易”一词来形容同一产业内的产品在各国之间进行贸易的现象,即一个国家 既出口又进口同一产业内产品的现象,也有学者把这一现象称为“双向贸易” 或“重叠贸易” 。 对产业定义和划分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承认产业是 一个集合的概念。产业是一种同一属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同一属性的产品和服 务、同一属性的企业的集合。一般来说,同一产业的产品是指按国际产品标 准分类统计法统计时,至少前三位数都相同的产品,也就是属于同类、同章、 同组的产品既出现在一国的进口项目中,又出现在一国的出口项目中。产业内 贸易是两国或多国在某些相当具体的工业部门内进行相互贸易,如美国和一些 西欧国家都既是机动车辆的出口国,同时也是机动车辆的进口国;既是酒类和 饮料的出口国,又是酒类和饮料的进口国。 产业内贸易可以分为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和异质产品产业内贸易两类。同 质产品即完全可替代的产品,这类产品通常以产业间贸易的形式出现,但在边 境交叉贸易、季节性贸易、转口贸易、相互倾销、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等五种 特殊情况下表现为产业内贸易。异质产品是指相似但不完全相同,也不能完全 相互替代的产品。异质产品产业内贸易又可以分为水平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和 垂直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两类。 水平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是指进行产业内贸易的是质量相同的产品,只是 在特性和属性上不同,这种差异是由消费和生产两方面因素引起的。从消费方 面看,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对商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当不同国家的消费 者对对方国家的产品产生需求的时候,就出现了产业内贸易;从生产角度看, 不同的厂商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会通过改变包装、外形和大力宣传等手段 扩大市场份额,扩大生产,由此产生规模经济,就出现了产业内贸易。水平差 异产品产业内贸易大多发生在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国家之间。 垂直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是指进行产业内贸易的是不同质量的相似性产品, 这种差异是由技术发展水平不同引起的。同一国家的消费者对相似性产品的需 求可以区分为不同的档次,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会出现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 进口较低档的产品,同时发展中国家从发达国家进口较高档的产品,以满足各 自国内不同层次人们的不同需求,就出现了产业内贸易。垂直差异产品产业内 贸易主要发生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相关研究表明,发达国家的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要高于发展中国家和经济 不发达国家,具有较高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具有较强的竞 争力。产业内贸易的快速发展不仅给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开辟了新领域,还使 其相互之间的国际分工更趋同,相互联系更加紧密。而产业内贸易的不发达, 使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无法跟上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对外贸易停留在单纯依靠数量的增长,在国际分工处于从属地位,贸易状况日 渐恶化。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水平能够有效的反映出一国对外贸易的结构。通常 情况下,一个国家或地区各行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越高,表明其参与国际分工 越充分,贸易结构也就越合理。产业内贸易对一国经济具有消费效应、规模经 济效应、技术效应、市场整合效应等多方面的积极效应,这也使得对产业内贸 易的研究具有了更实在的现实意义。 西方许多经济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对产业内贸易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如 瑞典经济学家林德尔提出了需求偏好相似论;美国经济学家默瑞坎姆,保 罗克鲁格曼从规模经济角度进行的解释,以及德雷泽关于规模经济和产品相 异化是决定一国比较优势的重要因素的观点等。1975 年,格鲁贝尔和劳埃德合 著了产业内贸易1一书,吸收了当时已有的研究成果,较系统地论述了这一 理论。 归纳而言,产业内贸易理论是由“产品异质性” 、 “需求偏好相似” 、 “规模 经济优势”三个原理作为支柱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产品异质性有可能满足 不同层次、不同习惯的消费者的需求,因而是产业内贸易的动因;需求偏好相 似使厂商有利于克服由于社会政治制度、政策、文化不同而造成的市场隔离, 便于产品进入外国市场,因而是产业内贸易的保证;规模经济优势能够让进行 大规模生产的国家在产品成本方面有动态比较优势,有条件占领国外市场而获 利,因而是产业内贸易的利益来源。 产品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动因。产业内贸易理论中,国际产品的异质性 表现在同种产品在款式、质量、性能、售前售后服务以及和牌号都是差异的。 于是一种产品就会因这种异质性使两国同时出口又进口。由于各国消费者在消 费需求层次上的多样性,就需要有产品的多样化和差异化来予以满足。产品往 往也因其某一方面的特色吸引了消费者而能够在国际竞争中取胜。随着技术的 1 grubel, h. g., lloyd, p. j. intra-industry trade: the theory and measure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differentiated product m. london. 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75. 不断进步,相异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消费者可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大,从而推 动两国相互进口对方的差异产品。 需求偏好相似是产业内贸易的保证。林德的需求偏好相似理论认为:工业 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不应该从供给因素方面,而应着重从需求因素方面给予 说明。平均收入水平是影响需求结构的最主要因素,平均收入水平相近导致需 求结构相似。一国即使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有相对优势,但其他国家因人均收 入差别太大而对它没什么需求,国际贸易就无从发生。林德还认为:一种出口 的工业产品,首先应该是本国消费的产品。一个国家国内市场的需求,才是发 明创造和技术革新的原动力。企业一般也都是在大量生产满足国内消费过程中, 获得了更大的生产力和竞争能力,并感到国内市场狭小之后,才向国外出口, 把国内贸易扩大为国际贸易。这样,产品当然最好是到那些需求结构相似的国 家市场上销售。因为在生产国国内有较大需求的产品,在进口国也会有较大的 需求量。 规模经济是产业内贸易的利益来源。产业内贸易理论指出,各国间基本经 济特征的差异只是贸易发生的一个原因,只要有规模经济存在,即使是两个技 术水平和资源条件完全相同的国家,同样也可以进行贸易的往来。一方面,规 模经济本身能引起国际贸易;另一方面通过影响市场结构,造成不完全竞争而 影响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反过来又进一步提高一国规模经济的效率。由于工业 产品的多样性使用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有足够的资源来大规模地生产,出口 全部的工业产品。因而当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规模优势,而另一国在另 一种相似产品上具有规模经济,产品内贸易就会发生,双方都将从贸易中获得 利益。 当然,规模经济优势要成为贸易利益来源必须有三个前提: (一)产业内的产品存在着广泛的有差异的产品系列。 (二)存在着不完全竞争市场,异质产品间具有垄断竞争性。 (三)产品的生产收益可随着规模扩大而递增。 当今,随着产业内贸易数量的增加,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地位和作用显得日 益的重要。但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出现并不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否定。产业间贸 易在国际贸易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具有完全不同类型的生产要素禀赋和劳 动生产率差异为基础的传统贸易理论仍然能够作出有效解释,国家间生产要素 禀赋方面的差异仍是预测贸易模式的重要依据。规模经济作为贸易利益的独立 来源和国际贸易的独立源泉,为国际贸易提供了另一个原因。即使在各国的嗜 好、技术和要素禀赋都一致的情况下,它也会导致分工和贸易。也就是说明现 实中的贸易模式是由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等共同决定的,只有两类贸易理论才 能解释当代全部贸易现实。 第二节 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度量方法 一、巴拉萨度量方法 2 1966 年,巴拉萨在研究欧共体一体化的影响时,创建了贸易竞争力指数: i ii ii xm b xm 该指数间接地反映了某种商品及整体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其中表示 i 商 i x 品的出口,表示 i 商品的进口;表示 i 商品的进出口非重叠部分占 i 商品 i m i b 总贸易的比重,即产业间易所占的比重,那么即是产业内贸易的水平。一 1 i b 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就可以表示为: ; 1 1 n i i bb n 其中,;,均为产业内贸易;时,均为产业间贸易。0b0b 1b 二、格鲁贝尔和洛伊德度量方法 3 1975 年,格鲁贝尔和洛伊德认识到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性,并开始从理论上 进行研究。在他们的研究中,认为季节性因素、运输成本制约及转口贸易等都 可能导致产业内贸易的产生。但他们最大的贡献在于其从度量的角度出发研究 产业内贸易,在其著作产业内贸易:差别化产品国际贸易的理论和度量中 指出,巴拉萨指数 b 只是一个简单的算术平均数,将所有产业同等对待,没有 考虑每个产业在总贸易中的地位,该指数也没能反映出每个产业的权重,同时 创建了著名的格重贝尔洛伊德指数,即: ; iix+mii i ii xm iit xm 他们假定,若 i 代表某一特定产品组合,和分别表示该产品组合的 xiim 2 balassa b. (1966), tariff reductions and trade in manufactures among the industrial countrie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6 3 grubel, h. g., lloyd, p. j. intra-industry trade: the theory and measure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differentiated product m. london. 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75. 出口额和进口额,则: 总贸易额; xiim 产业间贸易额; iixm 贸易总额减去产业间贸易即为产业内贸易额,故: 产业内贸易额; xiim iixm 在此基础上,该产品组(i)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表示为: iiit ; iix+mii i ii xm iit xm 很显然,; 0 iiit1 若=,则=1,即所有贸易均为产业内贸易; xiimiiit 若或,则,表示所有贸易均为产业间贸易,不存在产 xi0im0iiit0 业内贸易。 为了测定一个产业的产业内贸易,只需要该产业目录下的所有产品进行加 总。如此,该产业(p)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就可以表示为: piit ; 111 11 nnn iiiiiii iii p nn iiii ii iit x mxmxm iit xmxm 如果把每个产业进出口值占总进出口值的比重作为权重,对所有产业的产 业内贸易指数加权平均,得出一个地区的产业内贸易指数: ; 111 11 nnn ppppppp ppp d nn pppp ip iit xmxmxm iit xmxm 表示地区 d 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越接近 0,则产业内 diit 01 d iit d iit 贸易程度越低;越接近 1,则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 d iit 实证研究表明,格鲁贝尔和洛伊德度量法较好地反映产业内贸易水平。但 是该方法也存在一个缺陷,没有考虑国家或产业的贸易不平衡因素。为此,格 鲁贝尔和洛伊德对指标进行了调整: ; 11 111 nn pppp pp d nnn pppp ppp xmxm iit xmxm 调整后的公式分母被该地区各产业(p)贸易差额削弱。这样一来,贸易不 平衡规模越大,则和的差距就越大,而则是出现贸易不平衡时应 diitdiitdiit 该选择的计量公式。 三、阿奎诺度量方法 1978 年阿奎诺认为,格鲁贝尔和劳埃德没有全面纠正一国发生的整体贸易 不平衡带来的影响,贸易不平衡不仅出现在总贸易中,在每个产业中都有。因 此,不能只调整总贸易失衡,而应该调整每一个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换一种 说法,要考虑贸易平衡时每个产业应发生的进出口额。他先调整每一的比 iiit 值,然后再估测该国平均产业内贸易水平。具体调整为: ; 1 1 1 2 n iii i in i i xxm x x a ; 1 1 1 2 n iii i in i i mxm m m a 由此推算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内贸易指标为: ; 11 nn iiii ii i ii xmxm a xm 其中,;01 i a 阿奎诺计量法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运用格鲁贝尔和洛伊德指标时因贸易不平 衡造成的计量偏误。但该指标修正贸易失衡的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首先, 公式中隐含地假定了所有贸易不平衡在各产业中按等比例分布,这显然与实际 情况不符合;其次,阿奎诺计量法忽视了周期和其他因素对一国整体贸易收支 的影响。阿奎诺计量法的提出虽然在理论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但由于局限性 较多,并未得到广泛的运用。 四、埃穆克森度量方法 1995 年,埃穆克森在研究新加坡同日本和美国的产业内贸易时,为了克服 因贸易失衡造成的计量偏差,尝试了另一种度量方法: ; min,/ 2min,/ 2 iiiiiii ex mmx mx 由此,得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内贸易的计量方式为: ; 1 11 n ii dinn n ii ii xm eiit xm 其中,这与格鲁贝尔洛伊德指标是有所区别的,格鲁贝尔 0.51 d e 洛伊德指标的取值区间为。的取值越接近 1,表示产业内贸易水平越高; 0,1 d e 的取值越接近 0.5,则表示产业内贸易水平越低。而当没有进口或是出口, d e 将趋于无穷大,也就无法表示。因此,埃穆克森对于这种极端的情况作出 i e d e 了专门定义,如果一个产业没有进口或出口,则完全属于产业间贸易。这种计 量方法在解释新加坡同美国和口本的特定产业内贸易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不 仅有效避免了国与国之间贸易失衡造成的影响,一定程度上还客观反映了新加 坡同美国和日本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然而,因为根据对产业内贸易的界定,自 产业内贸易出现后,将国际贸易划分为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且产业间贸 易额与产业内贸易额相加应该是总的贸易额,但用这种方法计算所得的产业内 贸易指数并不能满足这个约束条件。所以,这种方法只能表征产业内贸易的变 化趋势,不能用于具体计量。 第三节 与本文相关的回归模型 一、一、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 首先,应用最小二乘法回归法建立相关影响因素与产业内贸易指数的线性 模型,即: * 1234 ln()ln()ln()ln()ln().ln() ni glxxxxx 分别为产业内贸易水平 gl 的 n 个影响因素, 1234 ,. n xxxxx 其次,用方差膨胀因子(vif)和容限度(tolerance)进行检验多重共线性。 容限度是指用每个自变量作为因变量对其他自变量回归时得到的余差比例。容 限度很小,表示与其他变量的信息重复性越大,也就是说其对因变量的解释能 力就越差。容限度越大,说明信息独立性越强,就越可能成为重要的解释变量。 通常情况下,该变量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容许界限为大于 0.1。方差 膨胀因子是容限度的倒数,其值表示所对应的偏回归系数的方差由于多重共线 性而扩大的倍数。一般认为当方差膨胀因子小于 10 时,该变量与其他变量之间 的多重共线性在容许界限之内。 二、主成份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是把各变量之间互相关联的复杂关系进行简化分析的方法。 在社会经济的研究中,为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问题,必须考虑许多经济指 标,这些指标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我们所究的对象的特征,但在某种程度上存 在信息的重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直接纳入分析不仅复杂,变量间难以取舍, 而且可能因为多重共线性而无法得出正确结论。主成分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线 性变换,将原来的多个指标组合成相互独立的少数几个能充分反映总体信息的 指标,从而在不丢掉重要信息的前提下避开变量间的共线性问题,便于进一步 分析主成分分析试图在力保数据信息丢失最少的原则下,对这种多变量的截面 数据表进行最佳综合简化,也就是说,对高维变量空间进行降维处理。在力求 数据信息丢失最少的原则下,对高维的变量空间降维,即研究指标体系的少数 几个线性组合,并且这几个线性组合所构成的综合指标将尽可能多地保留原来 指标变异方面的信息,这些综合指标就称为主成分。 假设研究的问题中,有 n 个指标,把 n 个指标看作 n 个随机变量:, 1 x ,主成分分析就是要把这 n 个指标的问题,转化为讨论 n 个指标 2 x n x 的线性组合的问题,转化后的新指标,(k 小于等于 p) ,按照保 1 f 2 f k f 留主要信息量的原则充分反映原指标的信息,并且相互独立。 应该注意的是,主成分分析的目的之一就是用尽可能少的主成分, 1 f ,(kn)代替原来的 n 个指标。到底应该选择多少个主成分,在实 2 f k f 际工作中,主成分个数的多少取决于能够反映原来变量 80%以上的信息量为依 据,即当累积贡献率80%时的主成分的个数就足够了。 根据主成分分析的定义及性质,概括起来,主成分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的应用。用主成分分析筛选回归变量,由主成分分析法构造回归模型,即把各 主成分作为新自变量代替原来自变量 x 做回归分析。回归变量的选择有着重要 的实际意义,为了使模型本身易于做结构分析、控制和预报,好从原始变量所 构成的子集合中选择最佳变量,构成最佳变量集合。用主成分分析筛选变量, 可以用较少的计算量来选择量,获得选择最佳变量子集合的效果。 从上述可知,按照主成分分析的理论,其目的就是通过线性变换,将原来 的多个指标组合成较少的能充分反映总体信息的指标,从而在不丢掉重要信息 的前提下避开变量间的共线性问题,便于进行进一步分析。 第三章第三章 浙江省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浙江省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状状况及分析况及分析 第一节 浙江省对外贸易总况 浙江省在 2008 年全年进出口总额为 2111.5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19.4%, 其中进口 568.6 亿美元,增长 17.6%,出口 1542.9 亿美元,增长 20.3%。工业 制成品的进出口在整个浙江省对外贸易中占主要地位。 在进口方面,除了食品及其加工产品、鞋帽等小商品、玻璃陶瓷等制品、 珍贵宝石及贵金属、武器弹药、艺术品及古物的进口额极少,其他各类产品的 进口数额还是挺大的,而且还在逐年增加。进口总额从 2003 年的 198.1584 亿 美元增长到了 2008 年的 555.0644 亿美元。其中机电产品进口的绝对额度增长 最多,而其在整个进口额中所占比重也最多,其中 2008 年机电产品的进口额占 到整个进口额的 31%,化工产品占到 11%,未分类高新技术产品占到 10%,可见 这些行业在进口中占据重要地位。另外,浙江省的进口产品主要集中在机电产 品和未分类高新技术产品、贱金属及其制品、矿产品、化工产品等行业。 在出口主面,浙江省在食品及其加工产品、玻璃陶瓷等制品、武器弹药、 杂项制品、艺术品及古物等产品的出口额极少,相对来说几乎可以忽略。其他 浙江省的各个行业出口都在增长,而且增势明显,总额从 2003 年的 415.9499 亿美元增长到了 2008 年的 1757.1183 亿美元。其中纺织和机电两个行业的进口 额增长尤为突出,浙江省的出口主要集中在纺织原料及产品和机电产品这两个 行业。 浙江省工业制成品外贸基于资源禀赋、劳动力成本低下的比较优势日渐消 退,产业内贸易所带来的利益是多方面的,它使一个国家的各个利益集团都得 到好处,有利于外贸事业持续高效增长,有利于一个国家生产能力的提高和经 济结构的改善,有利于增强一国在国际经济中的竞争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为此,下文对浙江省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进行考察。 第二节浙江省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分析 产业内贸易是以水平分工与合作为主要基础的,加强与发达国家的产业内 贸易有利于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产业内贸易以技术和知识密集型 产品为主要内容,有利于提高产业结构水平,提高贸易效率和推动外贸发展由 外延扩张式向内涵式方向转变。产业内贸易是以差别化产品贸易为主导形式, 发展产业内贸易有利于促进企业研发创新,培植企业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第 四,产业内贸易强调规模经济,有利于克服无序竞争对出口秩序的干扰,更有 利于形成有效竞争的产业结构,提高国际竞争。 目前对于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测量是建立在从产业的角度将贸易分为产业间 贸易和产业内贸易思路的基础上。格鲁贝尔洛伊德指数清晰地表达了这一基 本思想,表示某产业中不重叠的部分在总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即产业间 ii ii xm xm 贸易水平,表示除去产业间贸易水平之外的重叠贸易(即产 iiii ii xmxm xm 业内贸易)的水平。阿奎诺度量方法、埃穆克森度量方法更侧重于强调贸易平衡 的重要性,在各自的测量方法中尽量地消除贸易不平衡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 实际上贸易不平衡是正常地客观存在的,某产业的进口与出口通常都是不平衡 的,就是因为各个产业存在着贸易不平衡,将该产业的贸易分为重叠部分和非 重叠部分,这个重叠部分就是我们所强调的产业内贸易,过分地强调贸易平衡, 导致所测量的产业内贸易不是总贸易的组成部分,不是与产业间贸易相互依存 的。因此,目前最有效地测量一国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度量方法还是格鲁贝尔 洛伊德度量方法,即格鲁贝尔洛伊德指数。本文所采用的即为格鲁贝尔洛 伊德指数,简称 gl 指数。 表 3-1 产业内贸易水平度量指标表 划分产业内贸易额产业内贸易指数 产品(i) xiim iixmiix+mii i ii xm iit xm 产业(p) 1 n ii i xm 1 n ii i xm 1 1 n iii i p n ii i iit x m iit xm 地域(d) 1 n pp p xm 1 n p p xmp 1 1 n ppp p d n pp i iit xm iit xm 在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中,按照系统的方法把有关贸易资 料与数据分为 10 类,以涵括所有经济活动与产品。并根据这些活动和商品的生 产替代和消费替代关系的紧密程度进一步依次划分为 5 个层次,即类、章、组、 分组和项目。随着这些贸易资料与数据的分解,sitc 对有关经济活动的描述也 就越具体、越详细,其内部产品的替代性也越高。在大量的经验研究中,把 sitc 前三个层次作为标准,即将分类前三位数字相同的商品作为同一产业的商 品,前三位数字相同的商品的双向贸易额作为产业内贸易额。 若采用国内学者普遍算法,即按照 sitc 三位数进行产业分组对国内一个地 区的产业内贸易统计是不可行,原因是很难收集到全面和准确的统计数据。作 为一个区域的数据, 浙江省统计年鉴中对进出口商品的统计分类原则与 sitc 基本相同,是把同一工业部门或相关工业部门的商品归于一类。对应于 sitc5、sitc6、sitc7、sitc8 四大制成品产业组,工业制成品主要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化学品及有关产品;第二类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 第三类机械及运输设备;第四类杂项制品等。 一、浙江省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总水平 浙江省在 2008 年全年进出口总额为 2111.5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19.4%, 其中进口 568.6 亿美元,增长 17.6%,出口 1542.9 亿美元,增长 20.3%。工业 制成品的进出口在整个浙江省对外贸易中占主要地位。选取 2003-2008 年的数 据,按照格鲁贝尔洛伊德度量方法对浙江省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进行测量。 根据浙江省统计年鉴上的浙江省进出口总值分类表数据分析浙江省工 业制成品贸易及其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状况,如下表所示: 表 3-2 浙江省工业制成品贸易额及其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 年份贸易额(万美元)占总贸易比(%)gl 指数 2003558040790.87 0.5971 2004768466990.18 0.5701 2005975627290.85 0.5037 20061266929291.05 0.4776 20071617466591.46 0.4739 20081908926090.42 0.4423 资料来源:数据来自浙江省统计年鉴 (20032008) 。其中 gl 指数经自行分类 计算后得出。 从总体上看,从 2003 年至 2008 年浙江省的工业制成品的 gl 指数在 0.50 上下浮动,并不算太高。制成品的贸易额却是逐年增加,2008 年的工业制成品 贸易额是将近 2003 年 4 倍,说明浙江省的工业制成品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 浙江省的工业制成品在进出品总额中所占比重一直保持在 90%左右,上下波动 不大,gl 指数的一直下降说明近年来浙江省对工业制成品产业间贸易的促进要 大于对产业内贸易的促进。所以,浙江省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仍有很大发展 潜力,研究其有助于浙江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二、浙江省工业制成品四大类产业组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分析 表 3-3 浙江省四大类工业制成品产业组产业内贸易平均水平表(万美元) 产业组 200320042005200620072008 进出口 总额 390442 57953970582589927810117981080608 sitc5 gl 指数0.60020.62040.62070.62150.60090.7005 进出口 总额 3909295231316554056728299447571269783 sitc6 gl 指数0.39450.40860.46430.67560.66690.6446 进出口 总额 33787444844071599798487152299916108 11742176 sitc7 gl 指数 0.90780.79080.60050.58010.48710.4778 进出口 总额 199565125829593271082401885649025305788397 sitc8 gl 指数 0.02340.02260.01850.01610.01430.0153 资料来源:数据来自浙江省统计年鉴 (20032008) 。并经自行分类计算后得出。 表 3-3 是根据浙江省统计年鉴中主要进出口商品分类表归类计算出来的, 由于数据有限,结果不一定精确,但是该些商品作为主要进出口贸易品,其结 果与整体趋势基本相一致,所以仍具有分析价值。 根据表 3-3,因为产业特征不尽相同,这大四类产业组的产业内贸易发展 水平有着很大差异。属于资本密集型的机械与运输设备(sitc7)产业组以及属 于劳动密集型的按原材料划分的制成品(sitc6)产业组,产业内贸易比重相对 最高,这要归功于生产过程易分离导致的国际生产体系的建立。 作为劳动密集型的杂项制品(sitc8)产业组,主要包括服装及衣着附件、 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鞋类、家具及其零件、灯具照明装置及类似品、旅行 用品及箱包等,其产业内贸易指数最低。该类制成品在主要出口商品种类中所 占的份额远远多于进口商品种类中所占的份额。这说明,不同于劳动密集型中 以原材料划分的制成品(sitc6)产业组,浙江省在杂项制品方面的比较优势比 较突出,贸易方式以产业间贸易为主。浙江省在发展贸易之初的比较优势即为 丰富的劳动力,杂项制品出口就是在该比较优势上发展的,该类制品的出口额 不像其它制成品那样一直保持上升趋势,而是时高时低,凸现了该产业市场竞 争压力大。浙江省在该产业上仅具有廉价的劳动力优势,缺乏自主品牌和知识 产权,缺乏核心竞争力,所以产业发展在整体上来看并不乐观。 作为另一种劳动密集型的按原材料划分的制成品(sitc6)产业组,主要包 括钢材、废铜、铁矿砂、橡胶等, 2006-2008 年三年间该产业有一半的贸易额 是以产业内贸易实现的,充分体现出该产业与国际生产体系的密切联系。其产 业内贸易指数近年来趋于稳定,说明该产业发展已相对稳定成熟。但是,由于 缺技术创新能力和研发优势,该产业仍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在经济发展之初 走“低端分工”路线是一种内生性的必然选择,但是这种分工形态不具有稳定 性和持久性。仍须通过制度创新、技术积累、品牌培育等手段,提升国际分工 的地位并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外资的进入、加工贸易的发展、技术革新加快等多种因数使得浙江省的资 本和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有了发展,在机械与运输设备(sitc7)产业组表现十 分突出。该类产业主要包括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 部件、汽车零件等,自从 2005 年开始,该类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一直下降, 从最初的 0.60 一直下降至 2008 年的 0.47,其具体表现为该类产业制品的出口 增长的幅度远远大于进口增长的幅度。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复杂技 术产品创新和制造的模块化趋势日益明显,传统企业“大而全”的一体化经营 模式越来越少。在国际投资自由化背景之下,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进一步深 化。为了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