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两首的参考教案古诗两首的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所抒发的诗 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看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 从而理解诗句含义,了解诗的内容。 3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 丰富,语言精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4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默写示儿 。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 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2使学生领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又感染力极强的特 点。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通过读文、看注释,使学生初步理解诗句 的含义,了解诗的内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能正确、流利地读诗。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生字新词。 了解诗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引发兴趣。 同学们,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 明珠。诗这种体裁,语言精炼,所表达的情感丰富,还十 分讲究节奏和韵律,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 唐诗三百首 中,就有许多力作,为同学们所熟悉,并深受大家的喜爱。 另外,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也数不胜数,奇才辈出。有李 白、杜甫、白居易、陆游等等,他们的许多诗句已流芳百 世,为后人所传诵。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两首诗。一首 是宋代的爱国诗人陆游的示儿 ;一首是唐代爱国诗人杜 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 陆游,南宋著名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人。 一生当中创作的诗歌很多,至今保存下来的就有 9000 多首。 诗歌的内容极为丰富。他的诗有的抒发政治抱负,有的反 映人民疾苦,表现出了其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本文所选的示儿 ,是陆游临 终前所作,相当于遗嘱。诗人临终前,不说别的家常话, 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 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喜事告诉他。这就充 分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爱国情 感。 杜甫,唐代著名大诗人。字子美,巩县人。他的一生 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他 的诗中都有真实的反映,曾被世人称为一代诗史。他的诗 在当时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本文选的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是说公元 763 年正月,唐代安史之 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 诗人杜甫正在梓州,他听到这个胜利的消息后,立即写下 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终被平息,祖国又重新 获得了统一而感到的无比欢快的心情,同样也表达了诗人 强烈的爱国情怀。 学生自己读诗,并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 教师指名读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 正读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万事空 告乃翁 蓟北 襄阳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 4 个生字,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写出每个字 的偏旁部首、余笔,再看注释,结合诗句和字典,看应选 择什么意思。 3课堂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在分析字形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识记重点字的 方法。比如:涕,左边是氵,右边是弟,合起来是涕。还 可以记成弟弟的弟加上氵就是涕。在书写时要注意右半部 分的弟的写法和笔顺。洛,左边也是氵,右边是各,合起 来是洛。还可以记成各位的各加上氵,就是洛阳的洛。在 书写时要注意洛的右上角是夂,不是攵。乃字可以用旧字 去掉一部分的方法来记住字形。如:奶奶的奶去掉女字旁, 就是告乃翁的乃。同样,祭也可以用旧字去掉一部分的方 法来记住字形。即警察的察去掉宀,就是家祭的祭。在讲 课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让学生利用形近字组词的方 法,作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在对比中记住字形,加强记忆 和理解。如: 理解词语。 1让学生读文,并从诗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书下注释、 ,联系诗句内容理 解词语。 以元字为例,元字在诗句中是死去元知万事空,通过 看书下注释,我们知道元同现在的原,又通过,我们又得 知原是原来、本来的意思。原知就是本来就知道的意思。 又如:乃字在诗句中是告乃翁,我们通过看书下注释便可 知道,乃翁就是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告乃翁是指告诉 你的父亲,意思是让儿子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自己。 3出示一些词语,让学生练习掌握。 九州同:古代把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常用九州指代 中国。九州同:指全国统一。 王师:文中指南宋军队。 中原:文中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宗。 告乃翁:告诉你的父亲。 但悲:只是为了而感到悲痛。 无忘:不要忘记。 北定:向北进军平定。 剑外:现在四川省剑阁县北,大小剑山之间有剑门关。 初闻:刚刚听到。 涕泪:因喜而下的泪水。 漫卷:胡乱卷起。 放歌:放声歌唱。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初读了解诗的内容。 1教师先指名读预习,让学生带着预习中的问题去读 诗。边读边想 2再指名读诗,边读边了解诗的内容大意。 3学生自由读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一首诗主要写 了什么。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以采用范读,指名读、齐 读等方法。 作业 。 1读诗。 2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所抒发的诗人强烈的 爱国情感。 通过理解诗句,了解内容,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 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有较具体 的体会。 能有感情地朗诵这两首诗,并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 河北 ,默写示儿 。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体会诗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学习第一首诗。 1指名读诗,让同学想一想诗的题目的意思。 学生谈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各抒己见,充分说。 示:把事物摆出来或指出来使人们知道。示儿:把事 物让儿子知道。因为这是诗人临终作的诗,相当于遗嘱。 使学生明确题目的意思,并说明自己是怎么知道题目 的意思的。学生可以通过、理解诗的内容来理解题目的含 义。 2指导学生逐句理解诗的内容,同时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习第一句。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读第一句诗,并找出自己不理解 的词语。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学生不易理解的词语可能有:元知、万事空、但悲、 九州同。 让学生看注解或,或联系上下词句,试说一说词语 的意思。 元知:本来就知道。 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 但悲:只是为了而感到悲伤。 九州同:指全国的统一。 当学生对不易理解的词语,通过看书下注释、 、联系 上下诗句弄懂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第一句诗的 意思。即: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我只是为 看不见全中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教师接着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诗句来体会诗人当时的 情感。 诗人临终前感到最悲伤的不是自己的身体、家庭,而 是祖国不能统一。可见诗人具有多么强烈的爱国之情啊! 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诗。 让学生先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看注释,理解其意思。 王师:这里指南宋军队。 北定:向北方进军去平定。 中原:课文中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宗。 告乃翁:告诉你的父亲。文中指的是陆游自己。 说一说第二句诗的意思。大家讨论。 南宋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你们祭祀 祖宗时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体会诗人情感。 陆游临终前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是说不见九 州同的遗憾,对自己的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是叮咛他们 在家祭时千万别忘了把收复中原的喜讯告诉他。这是多么 深厚的爱国情感呀! 3逐句讲解、理解、体会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整 体上理解诗的含义和它所包含的诗人的情感。 指名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讨论整首诗所表达的诗人爱国的情感。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 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 4指导学生朗读第一首诗。 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哪些词语或诗句表达了诗人强烈 的爱国热情。 但悲 九州同 无忘 告乃翁 北定 中原日 引导学生读出诗人的爱国热情。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诗的重要特征是感情丰富,节 奏鲜明,声韵铿锵。我们在朗读时,不仅要把感情读出来, 而且要把诗的节奏和韵脚读出来,并通过反复吟读,达到 背诵的程度。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5引导学生背诵示儿 。 在背诵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说一说诗主要写了 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通过哪些词句体现出来 的?使学生对诗有整体上的认识。 再引导学生逐句背诵。 学生试背诵后,教师可指名检查背诵情况,再通过小 组背、两人互背、全班齐背做巩固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二首诗。 1指名读诗,其他同学想一想诗的题目的意思。 学生各抒己见,逐字逐词理解后,连起来说题意。 闻:听说。 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收:收复。 使学生明确题目的意思是:听说唐王朝的军队收复河 南河北。 2指导学生逐句理解诗的内容,同时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习第一句。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读第一句诗,并找出自己不理解 的词语。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让学生看注释、或联系上下诗句的内容,试着讲一 讲词语的意思。 剑外:剑门关以外,指诗人当时所在的四川。 收:收复。 蓟北:指现在的河北省北部,是安、史叛军的巢穴。 初闻:刚刚听到。 涕泪:指因喜报而泪下。 引导学生试讲诗句的意思。对的充分肯定,错的及 时纠正。 第一句的意思是:那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间在剑外 传扬。我刚刚听到这个喜讯,眼泪就洒满了衣裳。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感。 可见诗人当时十分激动,是通过初闻、涕泪满衣裳等 词句表现出来的。 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学生读第二句,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学生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却看:再看。 愁何在:哪还有一丝的忧伤。 漫卷:胡乱卷起。 喜欲狂:高兴地简直要发狂。 引导学生试讲第二句意思。 第二句诗意为: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里还有一丝的 忧伤?诗人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 体会诗人的情感。 高兴地要发狂了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心。 引导学生学习第三句诗。 指名读第三句,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理解词意。 放歌:放声歌唱。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理解第三句的意思。 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 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体会诗人此时的情感。 通过放歌、纵酒等词,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体会诗人当 时如痴如狂的情态。 引导学生学习第四句诗。 教师让学生读这一句,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理解词意。 即:就。 穿:穿越。 便下:顺流而下,一就 理解第四句意思。 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顺流而下,一 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洛阳。 体会诗人此时情感。 通过即从穿、便下向等词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体 会出诗人当时听到收复失地后急切返乡的异常欢快的心情 和强烈的爱国情。 3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体会诗的内容和作者 情感。 引导学生体会喜欲狂是什么意思。 你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的哪些词语中体会到 了杜甫喜欲狂的心情? 学生通过读诗、理解可以得知:喜欲狂是指诗人听到 收复蓟北的消息后,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可以从诗中的 涕泪满衣裳、放歌、纵酒、漫卷诗书、即从穿、便下向这 些词语体会出来。 引导学生说说整首诗的内容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教师引导学生读第二首诗。 引导学生从诗中找一找,哪些词句表达了诗人强烈的 爱国之情。 通过理解使学生体会到:杜甫一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 北的消息就那样欢快,这决不仅仅是因为诗人从此可以结 束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祖国可以重归统 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乱之苦。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 乱被平息,祖国重新获得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诗中忽 传、初闻、却看、漫卷等词,层次分明地表现出了诗人听 到胜利喜讯后情绪的变化,从喜极流泪到欢快、狂欢。与 此同时,诗人的爱国情感也自然流露其间。 读出诗人喜欲狂的心情和爱国的情怀。可以这样停顿、 读出重音。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甘南市重点中学2026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 山体保护规划汇报
- 新版小学生守则讲解
- 远程网络教育讲解
- 夏天里的成长讲解
- 甜瓜高产种植技术
- 儿童支气管肺泡灌洗护理
- 拓客活动方案
- 乡村振兴景观汇报
- 新药品管理费管理规范培训
- 国企入股私企协议书
- 《地质灾害概述》课件
- 移民培训合同协议
- 2025年上交所期权交易资质测试题库
- 医院科室奖励性绩效分配方案
- 2025标准劳动合同范本专业版(合同样本)
- 浙江粉煤灰钢板仓施工方案
- 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
- 个人退款申请书范文
- 2025年云南能投新能源产业园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第十章《浮力》达标测试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