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及其基因复合体ppt课件_第1页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及其基因复合体ppt课件_第2页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及其基因复合体ppt课件_第3页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及其基因复合体ppt课件_第4页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及其基因复合体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及其因复合体 Your Main Point Your Sub Point 小鼠 MHC = H-2 人 MHC = HLA Jean Dausset 1916- Nobel Prize 1980 6-1MHC 分子的基本结构与组织分布 MHC 分子的基本结构 MHC-IMHC- II a2 a3 a1b1 b2b2m a1 a2 肽结合单位 Ig样单位 跨膜单位 MHC分子的基本结构 I和II类MHC分子均由一条 a 和 一 条 b 链非共价结合而成。a 链均为跨 膜蛋白,MHC-I的 b 链是可溶性的 b2m ,II类分子的 b 链为跨膜蛋白。从功 能上可以将MHC分子分为抗原肽结合单 位,Ig样单位和跨膜单位。 COOH COOH a1 a2 b1 b2 NH2 NH2 NH2 a1 a2 a3 NH2 COOH COOH b2M MHC 分 子 胞 外 区 的 三 维 结 构 MHC-I和 MHC-II分子的结构 MHC-Ia 链的 a1 和 a2结构域构成分子 顶部的肽槽,a3 球区位于左下侧,b2m位于 分子的中心。 MHC-II分子的肽槽由分别来自 a 和 b 链的 a1和 b1 结构域共同组成。组 成肽槽的两组 a 螺旋分别来自于两个不同的 结构域,肽槽底部的 b 片层的前一半来自于 a1 (包括 MHC-I 和II),后一半来自于 a2 (I 类分子) 或 b1 球区 (II类分子)。 MHC 分子的组织分布 HLA 分子 I 类:A,B,C,E,G(b2m) II类:DR,DP,DQ DRa,DRb, DQa,DQb,DPa,DPb HLA 分子的多态性 12 10 8 6 4 2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220 a1a2CP,TM,C HLA多态性的特点 对人群中不同亚型HLA-Ba 链的氨基 酸序列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差异主要 集中在N端的180个氨基酸残基之内,该 区域恰好是组成MHC分子肽槽的部位。 6-2人MHC基因的结构 Class IIClass IIIClass I DP DQ DR C4B C4A B1 C2 HSP TNF B C A D E F RING DP DM LMP2 LMP7 DQ DR B2 A2 B1 A1 A B TAP1 TAP2 B2 A2 B3 B1 A1 B* A Class II Class III Class I 第六对 染色体 人MHC 基因结构示意图 人MHC基因位于第六对染色体的短臂上 ,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已经测得了该区 全部DNA序列。人MHC分为三个区。第I和II 区内的多态基因分别编码HLA-I和HLA-II分 子。第III区内的基因仅有少数与免疫功能 有关。 HLA 基因第I区 8 个 MHC-I 基因,即HLA-A、-B、-C、-E、-F、-G、MIC-A 和 MIC-B,散布于一些非免疫相关基因之间。 HLA-A、B 和 C 是经典的I 类 MHC基因,又称 MHC-Ia 基因。它 们具有明显的多态性,而且表达于几乎所有有核细胞的表面。 HLA-E、-G 和 -F 属于非典型 MHC 基因,又称 MHC-Ib 基因。 Class IIClass IIIClass I DP DQ DR C4B C4A B1 C2 HSP TNF B C A D E F HLA基因第II区 共有9个免疫相关基因座,包括 HLA-DP、DN、DM(DO)、DQ 和 DR 等 5 个基因家族,每个家族包括 A 和 B 两类基因座,分别编码 HLA- IIa 和 b 链。 来自同一个HLA-D家族的MHC-II a 和 b 链组成膜表面MHC-II分子, 不同家族的 a 和 b 链不能配对。 RING DP DM LMP2 LMP7 DQ DR B2 A2 B1 A1 A B TAP1 TAP2 B2 A2 B3 B1 A1 B* A HLA-DR 基 因 单 倍 体 HLADR8 DRB1* 08 DRA DRB 9 HLADR1 DRB1* 01,10 DRA DRB 9 DRB 6 HLADR51 DRB1* 15,16 DRA DRB 9 DRB 6DRB 5 HLADR52 DRB1* 03,1114 DRA DRB 9 DRB 2DRB 3 HLADR53 DRB1* 04,07,09 DRADRB 7DRB 4 DRB 9 DRB 8 HLA-DR 基因家族包括一个DRA 和 2-5 个DRB 基因座,不同 DRB 基 因座在同一染色体上的组合形成HLA-DR单倍型。 DRB1、 DRB3、DRB4 和 DRB5 是功能基因,DRB9 是一个基因片段, DRB2,DRB6,DRB7,DRB8 为假基因(pseudogene)。 常见的HLA-DR单倍型 人类DRB基因座的总数至少为9个,不 同个体所携带的DRB基因座数目不同。不同 DRB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组合构成HLA DR 的单倍型。图中所示为人群中常见的DRB单 倍型。 HLA-DP基因家族包括DPA1和DPB1两个功能基因,分别编码 DPa 和 DPb 链。 DQA1和DQB1是功能基因,分别编码HLA-DQa 和DQb 链。 DMA 和 DMB 基因分别编码一条 a 和 b 链,在MHC-II类分子在细 胞内的装配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LMP-2 和 LMP-7 编码的多肽链是蛋白酶体(proteasome)的组成 部分,TAP-1 和 TAP-2 编码转肽蛋白(transporter in antigen processing,TAP)。 HLA基因第III区 Class IIClass IIIClass I DP DQ DR C4B C4A B1 C2 HSP TNF B C A D E F 主要包括几个与免疫功能相关的基因,如补体C4、C2和B因子以 及TNF-a 和TNF-b(淋巴毒素)的基因等。此区内的其它基因( 如类固醇脱羧酶和热休克蛋白的基因)的总数超过MHC基因的总 和。 家族 II 类 HLA 复 等 位 基 因 B2 A2 B1 A1 B A DP DM B2 A2 B1 A1 DQDR B1 B2 B3 B4 B5 A DPB1* 0101 0201 0202 0301 0401 0402 0501 0601 DRB1* 0101-0104 0301-0308 0401-0423 0701 0801- 0813 0901 1001 1101- 1127 1201- 1204 1301- 1312 1401- 1425 1501- 1505 1601- 1605 DQB1* 0201-0203 0301-0306 0401-0402 0501-0504 0601-0611 DRB3* 0101 0201- 0205 0301 复 等 位 基 因 基 因 座 DPA1* 0103 0104 0201 0202 0301 0401 DQA1* 0101-0105 0201 0301-0303 0401 - 0501-0503 0601- DRB4* 0101-0103 01011 01012N DRB5* 0101-0105 0201-0203 0801-4101 4401-6501 HLA基因的多态性 HLA的复等位基因 HLA-A,-B和-C基因座分别拥有59、118 和36个复等位基因。HLA-DRB1、DQA1、 DQB1 、DPB1和DPA1基因座分别拥有168、19、30、 73和8个复等位基因。每个复等位基因以基因 座后的4位数字表示。以短横线连接的两个数 字(如DRB3*0201-0205)代表以这两个数字 以及它们之间所有自然数命名的复等位基因 。 I 类 HLA 复 等 位 基 因 B C E A G 复 等 位 基 因 基 因 座 A* 0101-0102 0201-0217 0301-0302 1101-1103 2301 2402 -2410 2501 2601-2608 2901-2902 31012 3201 3301-3303 3401-3402 3601 4301 6601-6602 6801-6803 6901 7401 8001 E* 0101-0104 B* 0702-0706 0801-0803 1301-1303 1401-1402 1501-1531 1801-1803 2701-2710 3501-3518 3701-3702 3801-3802 3901-3904 4001-4008 4101-4102 4201-4202 4402-4407 4501, 4601 4701 4801- 4802 4901,5001 5101-5107 5301,5401 5501-5503 5601-5602 5701-5704 5801-5802 5901,6701 7301 7801-7802 8101,8201 Cw* 0102-0103 0202 0302-0304 0401-0403 0501 0602 0701 -0705 0801- 0803 1202- 1203 1301 1402-1403 1502-1505 1601-1602 1701-1702 G* 0101-0104 HLA基因的多态性 HLA基因的 遗传规律 端粒 着丝粒 端粒 1 2 3 X 1 2 3 Y1 1 2 2 I III II 复 合 体 卵细胞 精细胞 体细胞 6 号对 染色体 内含子 外显子1 内含子 内含子 外显子2 外显子3 初次翻译 mRNA 多肽(编码产物) 基因座 1 基因座 2 基因座 3 基因座 1上的复等位基因 复等位基因1* 01 复等位基因1* 02 基因座 1基因座 2基因座 3 复等位基因1* 01 复等位基因1* 01 复等位基因2* 01 复等位基因2* 02 复等位基因3* 02 复等位基因3* 01 单倍体1 单倍体2 复 等 位 基 因 结 构 示 意 图 3 3 X Y 基因座 n 基因座 1 基因座 2 基因座 3 基因座 n 外显子n 复等位基因1* n 6-3 MHC分子的抗原肽结合单位 肽槽的特点 抗原肽的特点 MHC分子作为抗原肽受体 肽槽 a 螺旋 肽槽 MHC-I 分子 MHC-II 分子 NH2 NH2 COOH (衔接 b2 ) a2 COOH(衔接 a2) a1 b1 a 螺旋 a 螺旋 a1 a 螺旋 COO H (衔接 a3 ) NH2 肽槽的顶面观 MHCI分子的肽槽由MHC-Ia链的 a1 和 a2结构域组成,而MHCII分子的肽槽 由MHC-IIa 链的 a1和MHC-IIb 链的 b1结 构域组成。前者的两端处于封闭状,而后 者的两端则较为开放。MHC-I分子只能接 纳9肽,而MHC-II分子则能接纳较长的肽 段。 HLA 分子的多态性 12 10 8 6 4 2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220 a1a2CP,TM,C NH2 抗原肽 凹槽铆钉侧链 MHC-II分子 6-4 抗原肽 C00H 抗原肽与MHC分子的结合 MHC-II分子肽槽及其所结合抗原肽纵向 剖面图(c)显示:抗原肽的N和C末端均位 于肽槽之外,抗原肽中部的铆钉残基侧链嵌 入肽槽的几个“口袋”之内,以维持抗原肽 和MHC-II分子之间的结合。 P1 P2 P3 P6 P7 P9 A B C D E F P1 P2 P3P6 P7 P9 P4 P5 P8 NH3 COO A B D C E F 结 合 抗 原 肽 MHC-I 抗原肽与MHC分子的结合 MHC-I分子肽槽及其所结合抗原肽的顶面观 (a)和纵向剖面图(b)显示:肽槽中共有6 个深凹(以A、B、C、D、E、F代表),抗原 肽(九肽)中的第2、3、6、7和9位的氨基酸 残基侧链分别嵌入B、D、C、E和F之内,而第 1、4、5和8位的残基侧链指向溶液面(与TCR 接触)。N末端的第1位残基的氨基置于A口袋 之内。 MHC分子作为抗原肽受体 6-5蛋白质抗原的处理与递呈 内源性抗原递呈途径 外源性抗原递呈途径 TAP MHCI分 子的合成 MHCI,2m 和抗原肽的组 装 运输至膜表面 短肽 内源性蛋白 细 胞 核 CD8 T 细胞 APC B7 CD28 12 3 4 MHC-I 类 分 子 抗 原 呈 递 途 径 MHC-I CD8 TCR 抗原肽 蛋白酶体 内源性抗原递呈途径 细胞内合成的蛋白质抗原在胞浆内被 蛋白酶体裂解为小的肽段,通过TAP转运 至内质网中。在此具有一定基序的肽段与 MHC-Ia 和b2m结合并通过高尔基体被递呈 于细胞表面。CD8+的T细胞通过其TCR和 CD8分子识别MHC-I/抗原肽复合分子。 MHC-I 抗原抗原递呈途径 (class I antigen presentation pathway) 细 胞 核 CD4 T 细胞 APC B7 CD28 5 MHC-II 类 分 子 抗 原 呈 递 途 径 MHC-II分子的合成 a,b链和不变链 的运输 运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