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老年群体特殊需求的城市公交站座椅设计硕士学位论文.docx_第1页
基于老年群体特殊需求的城市公交站座椅设计硕士学位论文.docx_第2页
基于老年群体特殊需求的城市公交站座椅设计硕士学位论文.docx_第3页
基于老年群体特殊需求的城市公交站座椅设计硕士学位论文.docx_第4页
基于老年群体特殊需求的城市公交站座椅设计硕士学位论文.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基于老年群体特殊需求的城市公交站座椅设计本文主要是通过needfinding方法寻找创意,通过创意定位目标人群,需求分析,最终基于该需求设计的一款帮助用户群体日常生活的产品。该课题选择的是基于老年人户外活动需求的城市公交站老年座椅的设计。该课题从背景分析,资料搜集,用户需求分析到设计点提炼,搜集了相关人口老龄化化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分析和总结了现在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原则和以后公共设施的设计发展方向,寻找目标用户群的需求,细分了目标用户群,建立角色模型到设计实现,经历了完整的设计。过程中主要介绍了needfinding的调研方法,在此概念的基础上,找到目标用户,并了解到了目标用户群的需求,最后在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了一款针对目标用户群的产品。经过调研和观察不同情况下中国的老年群体需求,最终选择设计一款符合该用户群体的产品公交站座椅。从可行性角度,座椅加入了折叠的功能和可以控制的系统操作。控制座椅的方式是:一款老年身份鉴别的卡。该产品目前仅限于中国的市场(因为中国的老龄化越来越严重)。针对产品的营销,制作了一份简单的市场营销策略。最后希望这个设计方案和产品的营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实现我们最初的目标帮助老年群体。关键词: 老龄化,城市公共设施,老年群体,户外活动,公交站座椅i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abstractin this dissertation, we found some ideas through adopting some methods. we decided the target group through the need we found, and then we researched the group and got some need of them. the subject iscommittedto design a elderly transport seat based on the needs of outdoor activities of the elderly people. this subjectexperienced a complete designprocess, began withbackground analysis,data collection, needs analysis, featurepointsextracted. the ageing of population of urban public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is collected in this dissertation. it analyses and summarizes 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urban public facilities and public facility design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search the needs of the target user group, and subdivision ofthetargetuser groups, creating the usermode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in thisprocess, it mainly talks about the needfinding.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the method, the demands of the target user group are found. finally, a product is designed specially for the target user group.after researching and observing the different cases of the elderly in china, finally a product complies with the market chosen to design. from a feasibility perspective, a chair equips with an attached control system to allow the elderly access to a chair with their senior citizens card. the project is limited to the chinese market now (because the situation of aging is becoming serious in china). to make profits from the chair on the market, a business plan was produced. to conclude, the prototype together with the business plan enables the elderly to rest at bus stops and hence the identified need is solved.key words:the aging, urban public facilities, the elderly, outdoor activities, b-us station seats ii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目录摘要iabstractii图目录iv表目录v第1章 绪论11.1 课题背景11.1.1 城市公共设施现状11.1.2 国内老龄化的生活现状31.1.3 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发展方向51.2 课题意义51.2.1 理论意义51.2.2 现实意义61.2.3 研究目的71.3 国内外研究成果81.3.1 国内研究成果81.3.2 国外研究成果91.4 论文框架101.5 研究方法101.6 课题的创新之处121.7 本章小结13第2章 理论研究142.1 城市老年公共设施142.1.1 城市公共设施的定义142.1.2 城市老年公共设施特点142.1.3 城市老年公共设施的意义152.2 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探析162.2.1 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原则162.2.2 以公交车站座椅的设计为例的研究182.3 城市公共设施与老年群体户外活动的关系探析222.3.1 城市公共设施对老年群体户外活动的影响222.3.2 城市老年公共设施设计的必要性232.4 本章小结23第3章 城市公交站老年座椅设计:产品需求分析243.1 老年群体生理与心理243.1.1 老年群体生理与心理特征243.1.2 老年群体的行为心理253.1.3 老年群体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分析263.2 老年群体户外活动273.2.1 老年群体户外活动的种类273.2.2 老年群体户外活动的需求283.3 城市老年群体户外活动需求调研303.4 老年群体对公交座椅满意度调研报告343.5 公交座椅问题总结353.5.1 问卷调研总结353.5.2 现有城市公交座椅问题总结353.6 老年群体在公交座椅的主要行为和心理研究363.7 用户角色模型建立与需求分析383.7.1 用户模型的建立383.7.2 使用者认知分析393.7.3 产品需求分析393.8 本章小结40第4章 老年群体的公交站座椅设计探析414.1 人口老龄化下的城市公交站座椅的设计因素414.1.1 色彩与材质设计414.1.2 情感设计与适龄性设计414.1.3 宽容设计与安全性设计424.1.4 人机工程化设计与技术化设计434.2 老年群体公交车站座椅的设计方法434.2.1 发掘创意434.2.2 设计过程444.3 本章小结44第5章 产品实现455.1 产品项目概述455.2 设计点的提出455.3 草图的设计455.4 方案的确定465.4.1 外观的确定465.4.2 材料的确定475.4.3 功能的确定485.5 最终产品展示485.5.1 设计模型的制作485.5.2 产品的最终效果图展示495.6 产品技术实现495.7 产品的创新分析505.8 产品的商业模式515.9 本章小结52第6章 结论与展望536.1 研究结论53参考文献54附录56作者简历57致谢58iii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目录图目录图 1.4 商场中的电梯4图 3.7 有一定危险性的座椅36图 3.9 用户模型建立138图 3.10 用户模型建立238图 4.1 人本性的三个特征42图5.7 内部连接系统50图5.8 产品的特征展示5043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目录表目录表 1.1 中国60岁人口数量调查(2012年)6表 1.2 国内相关老年群体的研究成果9表 3.1老年群体日常户外活动的年龄性特征24表 3.2 关于老年人的全天行为观察调研31表 3.3 关于解决老年群体需求的创意发散32表 3.4 创意的评分结果33表 6.1 座椅材料对比47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章 绪论第1章 绪论1.1 课题背景1.1.1 城市公共设施现状现代城市公共设施作为促进人与环境直接对话的媒介,使人们更直接地与环境交流。城市公共设施也协调人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城市公共设施,通常是指候车亭、座椅、垃圾桶、路灯、各式商亭、公共厕所、公共布告牌、地图指引牌、城市信息牌、饮水处、标识牌、电话亭等为人们提供生活方便的固定设施1。目前城市公共空间正逐步成为了一个城市的重要标志,它不仅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形象和特征,还是一个国家的发展的体现。城市公共设施作为城市空间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我们需要积极建设的关键点。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过去很长的时期,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都一直处于薄弱环节。现在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差距越来越大。目前,我国很多的城市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无障碍设施建设不完善、公共设施系统欠缺、城市公共设施也缺少监管、维护,例如杭州公共自行车的损坏率越来越严重,而维修、管理的系统却一直不够完善。通过对杭州周围公共空间进行实地调研与网上信息搜集,可以发现公共设施的问题也在以下的几个方面得到了体现:1. 总体的数量不足公共空间中的设施设计在数量上应该满足基本的使用要求,而数目不足是设施便利性差的重要原因之一。西湖风景区是人流动密度较高的旅游城市公共空间,在节假日期间高峰日的人流量高于了10万人/日。所以,这样的公共空间需要满足使用者停留、休息等需求,还应提供路线导引、饮料售卖等多种服务,而且应与使用人数相适应。,但是公共设施的不完善无法完成这个需求,也严重影响了人们对于这个“人间天堂”的印象。而在北京西单文化广场的问卷调查2,如图1.1图 1.1北京西单文化广场用户满意度调研2. 公共设施分布位置不合理公共设施总体数量应该满足基本使用的要求作为前提条件,同时它们需要设计在合理的位置上,不然设施可能造成一些浪费,但是在其他的地方反而造成不足。设施的分布位置不合理主要由于公共空间设计上没有注意到细节和以人为本,在设施设置的时候忽略了使用者的需求。例如杭州西湖区的太子湾,很多的座椅设置在花丛中,但是游人是禁止进入花丛中的,所以一部分椅子成了装饰。如图1.2所示。图 1.2藏于花丛中的座椅3. 使用的舒适度低在很多的公共空间里,虽然设施设计考虑到了数量和位置的因素,但是却没有具体的使用要求,设施的使用舒适度降低,最终造成了使用者的不好的体验,甚至无人使用。例如,在杭州西溪校区里面的有一些公共座椅在一个小池塘旁,在池塘周围是大量的树木,椅子材质的设计是大理石的,常年的潮气使椅子上长满了绿苔。试想谁会坐在这样的椅子上呢,椅子在那里成了“摆设”。4. 维护管理欠缺城市公共空间设施的管理维护可以是保证大家方便使用的重要手段。根据实际情况,虽然无障碍设施利用率不高,但是它是保证残疾人、老年群体等正常使用的必要条件,但是往往大家会忽视这些设施的管理问题。作为一个老龄化日益严重的国家,我们的设施的维护更是不可缺少的,在保证了公共设施系统的完善的同时,也是为我们的未来买单。同时老年群体作为我们国家的一份子,他们为社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和青春,作为回报,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条件。而公共设施对他们来讲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因此,维护好公共设施的使用,我们应该保证我们的管理,也更应该在设计时有所考虑,尽量做到公共设施的方便维护管理。5. 设施功能不健全、整体性规划不佳在我国,许多的城市道路现状非常糟糕,由于很多的因素,我们往往只能保证道路交通的基本要求一一疏导流通作用,而忽视街头各种设施的建设,其他功能建设脱节、置后,如交通标志、街头照明、人性化使用设施,还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3。1.1.2 国内老龄化的生活现状 随着我们老年人口的增加, 老年群体的消费市场开始引起重视, 针对老年群体的相关产品也正在逐步增加。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讲, 市场上提供的产品与老年群体的需求之间还有一定差距。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老年群体的人口越来越多,已经超多人口的10%,但是市场的老年群体产品的还是不多,种类也大部分集中在保健和老年群体器械。但是老年群体真正的关于其他的方面的需求,还没有足够的产品,例如保持大脑活跃的产品,供求之间存在巨大市场空白; 另一个方面现在老年群体的一般能够保证基本的吃饱穿暖,却不能保证他们的其他的娱乐活动。大部分人认为老年人就应该吃好,睡好就好,但现在生活越来越丰富,很多的老年人也开始学习各种新的东西来充实自己的生活,然而针对他们学习这些东西的产品很少,导致他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现在城市中老年群人的衣食住行用等物质生活都相对更好,生活范围也很大。公共设施对他们来讲是一个重要的部分,所以应该设计针对他们户外的行为活动习惯的产品,使老年群体可以更好的生活。针对老年群体的城市公共设施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人与场所存在双向互动的关系,行为活动就是之间的媒介。因此,户外活动行为规律及其需求楚公共空间设计的根本依据4。其实,在城市中,虽然公共设施很多,包括社区的公共设施也越来越丰富,但是它们对老年群体来讲,确实一个不能碰触的“玩具”,因为它的安全性和操作性,让很多的老人远离它们。在公共空间也是,包括一般的自行车和街头的一些扶手,都没有考虑到老年群体的生活,如图1.3所示。很多的老年人很害怕出门,因为周围的环境存在太多的隐患。像是光滑的扶手,商场里“亮晶晶”的地面,还有电梯等如图1.4所示。有一次,在公交车上,我看到一位老人坐在第一排的时候,身体是向前倾斜的,伸手去够前面的凸起,因为周边的扶手对他来讲不安全。图 1.3 地铁上的座椅图 1.4 商场中的电梯为了让老年人可以生活的更好,我们应该从当下做起,关注老年群体,了解他们的生活,为他们设计出能够可以帮助他们的公共设施,让他们在社会中处处感受到温暖。1.1.3 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发展方向由于我国公共设施设计起步较晚,因此东西方其他国家的公共设施设计的丰富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从中外的公共设施的特点结合,总结出现在公共设施的方向大致如下5:第一,使公共设施和地区特色更好地结合公共设施的设计上在过去过多地依赖官方规范,最终形成千篇一律。现在的设施开始改变以往的做法,开始寻求与自己的区域的特点相协调,可以更好地满足地方性的需求并体现出其特色。第二,使城市公共设施有亲切感对于公共设施的使用者而言,如果能够像在家里一样,保持日常生活的习惯,那么公共设施就会给人亲切的感觉。第三,设计符合老年群体个性为了确保老年群体的私密性,并尊重个人的生活习惯,公共设施就需要提供一定的公共空间。这个空间,可以使老年群体有自己的思考和秘密,在自己的空间中保持自己的个性。第四,保证个人空间和公共环境的衔接为了确保每个人的空间私密性而又不妨碍与他人接触,使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交流方式,设计人员应该在设计公共设施的时候,考虑到空间的部分开放性的问题。第五,信息化现在的公共设施开始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信息化,标识化,为了更直观、快速的提供给使用者信息,现在的公共设施开始设计更加的现代感。1.2 课题意义1.2.1 理论意义人口老龄化是指在社会整体的人口中,老年群体口的比例的持续的增长的过程。根据联合国的有关规定,如果一个国家的人口中65岁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7%或者是60岁的人口超过10%就会被称为的“老年”国家。而据统计,我国的老年人口比例如表1.1表 1.1 中国60岁人口数量调查(2012年)国家60岁以上的老年人(亿)总人口(亿)老年人所占比例中国1.7413.3912.98%从上表可以看到,它已经超出了联合多%10的规定,所以我们国家已经步入了老年社会。老年群体在社会中是 “没有角色的角色”,参与指向性社会功能的场所在逐渐减少,而且养老模式也出现多样性,对于具有活动能力的老人来说,更多时间是自我生活,容易形成孤独感。老年群体相应场所中针对自身身体的机能保健与社会交往活动来说,大部分是具有户外属性的,因而城市户外公共空间对于老人变得更加重要。再者,按着我国的传统伦理标准,老年群体除了享有特有社会尊重和社会保障等的权力之外还应该共享社会其他的资源。在当代,这也体现出了社会主义共享的原则和“民本”精神。根据人口统计,我国东部沿岸的人口数远远高于西部中心地区,而且从城市和农村的分布来看,城市的老龄化现象要比农村的更加快。.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经济发展的过程不同,农村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帮助提高经济能力,另外一个是因为城市中的生活节奏太快,导致了很多的家庭的负担,小孩子也越来越少,而且人口急剧地增长带来了人口的压力,所以计划生育的实施也在另一方面推进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城市公共空间是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人与公共环境存在双向的互动交流的关系,公共设施在这个交流中是重要的媒介。因此,老年群体的户外活动需求是城市公共空间的公共设施的设计的基本依据。1.2.2 现实意义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中国提出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理念,提倡在各个层面上努力满足老年群体物质与精神文化的需求,推动积极有益的健康老龄化的发展6。为什么从老年群体的户外需求寻找创意点呢?随着城市居民的休闲意识与消费观念的转变,老年群体现在不再满足于在退休后只是在家带孙子辈,而相反养身和保健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希望走出去到社会中去,与他人交往、健身,进而排解他们退休后的寂寞和孤独感,让自己的晚年生活变得充实、有意义,甚至延年益寿。他们有较充总的时间和较好的精力来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对很多的事情开始表现出热情和兴趣,尤其是社会活动,人际交往,文艺活动。而这些活动的需求,就需要在公共空间有一个相应良好的活动场所7。从对户外环境的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间上看,儿童、少年和老年群体是户外环境的主要使用者。他们都没有工作、学习的压力,除了乐于在活动中表现自己以外,他们在户外环境中的活动还会受到其他家庭成员的鼓励。根据中国行为医学科学的临床研究,增加适当的户外活动是帮助治疗、护理老年性痴呆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老年性痴呆智能和行为障碍有着良好的恢复作用, 对预防老年性痴呆提供了比较可靠的临床依据。1.2.3 研究目的本课题是在城市公共空间的户外环境中,基于老年群体日常生活中的户外活动需求,从人性关怀的角度出发,分析探讨老年群体在户外活动中发生的与城市空间中的公共设施相互交流,即设计满足老年群体户外活动需求的城市空间的公共设施。老年群体对城市公共设施的需求是表现在很多的方面,包括休息,活动以及出行等。本课题在通过对老年群体日常生活进行了解之后,总结出老年群体的自发性的、必须的户外活动在他们的生活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又因为这些活动对一些老年群体来讲会比较吃力,他们在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一个需求:休息。为了解决这个需求,针对老年群体户外活动的特点以及心理和生理的变化进行了调研分析,选择了公共设施作为一种解决途径。通过公共设施的标识化,使公共设施针对老年群体开放使用,也使老年群体可以更好地适应现在城市中的生活,同时增加整个城市的形象,体现出社会对老年群体的关怀。本课题最终选择城市公交车站这个最常见的公共设施作为标志,鼓励大家关爱老年群体。公交车站是所有人出行最常见的户外环境之一,把公交车站的座椅进行老年群体的标识化后,可以使老年群体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帮助。而且本课题也提出来自己的设计方案,可以帮助老年群体更好的出行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期为今后关怀老年群体的相关设计提供一定参考。1.3 国内外研究成果1.3.1 国内研究成果到2010年,中国老年群体中60岁比重为12.1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为8.12%,据预计到2020年这两个年龄段人口占为16.23%,到2030年到达22.34%与15.21%,2040年约为25%和20%,这样的话,到2030年,中国就将进入.“超老年型”社会。而到2050年,60岁以上总数将达到约4亿,超过总人口数的25%,中国也将会成为“高度老龄化”国家(王江萍,2009),如图1.5所示。图 1.5 中国老年群体人口数统计分析在中国,对相关娱乐设施中增加老人的活动区域是从上世纪80年代末才真正开始,最初的设计主要是为方便老年群体的文化文娱活动提供相应的场所和设施。这一改变,满足了大部分老年户外活动的基本要求,鼓励老年群体经常进行户外活动。1996年10月1f1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群体权益保障法8,是我国第一次为维护老年群体的权益而制定的法律准则。要求改建或新建的公共设施、居民区与住宅应该考虑到老年群体特殊需要,提供适合老年群体的生活与活动的基本设施。在适宜城市老人的户外环境研究9中依据老年群体在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对户外环境的特殊需求,分析有助于维持老年群体独立生活能力和:心理健康的多层次多种类的户外活动环境,并分别提出家居老人和集居老人各种户外活动空叫的设计和建议。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起步比较晚,很多的研究也是基于国外研究的基础上的,他们的在老年群体方面的研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是我们学习借鉴的主要资料。在中国从80年代初,国内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社会保障、福利社会学、社会老年学、人口学、医学、社会医学和人文社会等科学领域的老年问题,如表1.2所示。表 1.2 国内相关老年群体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时间工作成果国内学者80年代初研究社会保障、福利社会学、社会老年学、人口学、医学、社会医学和人文社会等科学领域的老年问题研究人员时间工作成果陶立群从1982年至今论文、著作有:人口老龄化与环境、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战略对策、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国际比较研究、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与对策分析、城市高龄老人日常生活照料及其对策研究、国外老龄问题等邬沧萍从改革开放至今主编社会老年学、老年学概论、人口老龄化:变化与挑战、“the aging of population in china”等1.3.2 国外研究成果就老年型社会进入的时间点来看,西方发达国家远远早于发展中国家。法国,是世界上最早老年型社会国家(胡仁禄,马光,1995)。根据1986年统计的数据,60岁以上老年群体达到法国的总人口数的20%,也因此巴黎被称为“老人城”。因此针对这一老年型社会的发展,法国政府制定了相关政策,为老年群体提供相应福利设施并保障他们的居住条件。英国政府在公共社区的服务设施上的建设上也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建立了老年家庭的服务派遣网、老年群体饮食服务部和老年群体生活俱乐部,甚至规定了老年居住的建筑分类标准(胡仁禄,马光,1995)。而瑞典在19世纪末期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也作为当今世界总人口中老年群体口所占比例最高的国家,也出台了相应老年福利的对策,并且成为了北欧“福利国家”典型的代表。美国与欧洲各国一致,也制定了相应策略以应对老龄化。美国老人法从制定以来经过了多次的修正,尤其是在老年住宅、养老福利的设施与社区计划三大方面都作出了重大改进10。除了各国对老龄化问题的政策方面的变化外,相关的参考文献也数不胜数(主要研究集中在户外环境的研究和休闲设施)。例如劳顿m鲍威尔的生态与年龄,老年群体的空间行为(ecology and aging.in spatial behavior of older people),种植手册:针对老人的环境设计(planners notebook:planning environments for older people),环境与年龄 (environment and aging)。另外卢加诺 (ti) 和乌斯特 (zh)也对城市的公共空间调研,分析与老年群体的适应性,并发表了“urbaging - designing urban space for an aging society”。1.4 论文框架本文是关注老年群体,通过使城市公共设施标识化,提升城市形象的同时鼓励大家关爱老年群体。首先寻找出老年群体的户外需求,其次对他们的户外需求设计出一款为老年群体服务的产品。本文中用了needfinding的调研方法,主要是为了找到老年群体的需求。为解决这一需求找到相应的解决方式,最后设计出相应的产品。本课题主要分为六大部分:(1)绪论(2)理论研究(3)产品用户需求分析(4)产品设计(5)产品实现(6)总结和展望1.5 研究方法本文主要是通过调研和文献分析结合在一起,研究老年群体的需求,并设计了一款为老年群体服务的产品。针对这些问题,具体的研究方法如下:针对我国城市公共设施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综合运用了needfinding调研法,比较法,分析法,归纳法,案例法等研究方法,结合国内外大中城市共公共空间设施的设计案例,试图从方法层面探讨公共设施设计的若干问题。结合现在城市中老龄化的现状,分析老年群体和城市公共空间城市的关系,探究满足用户需求为主的公共设施设计方法。1. needfindingneedfinding 是首先由斯坦福大学的罗伯特.马金提出的一个概念。该方法被认为是寻找产品的需要过程中的早期阶段,发生在产品设计初期。needfinding 是产品设计中一个基础部分,因为它可以让设计者轻松的了解什么是现在市场上的状态,也是下一步进行销售模式的基本。(patniak & day,1999年)在 needfinding 中的实际行动是观察在不同情况下的人的行为,而不是去询问特定的人的具体问题。这将提高找出人们实际上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机会,可能与他们认为或者说的相反。比如,之前sony公司曾经测试了一批人对产品色彩的喜好,大部分说喜欢黑色的产品,然后给他们产品,颜色让他们选择的时候,大部分选择了黄色。这不是消费者故意欺瞒,而是很多的时候他们也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想法。一个需求可以产生很多不同的产品,而且这个需求是很久都不会变。因此注意将焦点放在needfinding上,不应该首先集中在解决方案上(patniak & day,1999年)。2. 创意发散brainwriting是一个过程,目的是生成许多概念,去解决同一个需要,而不是把大量的时间来想出一个点子。执行该方法的过程被称为gallary方法。 使用的方法如下,一群人在有限的时间里,自己单独的写下想到的想法。然后,时间结束后,彼此交换想法,然后帮助对方想创意(补充或者延伸新的点),依次交换,最终把创意还给每个人。最后,大家集合这些创意,开始讨论。(linsey and becker, 2011)3. 头脑风暴在上一步的基础上,找到好的创意,根据这些创意寻找新的寻求点的过程。因为大家一般在设计时,是靠自己去想创意,这是一个帮助大家团结设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以下几点需要遵循:(1)不要提出任何的反驳观点(2)欢迎任何的疯狂的想法(3)鼓励在别人的想法上再添加新的东西,鼓励产生尽可能多的想法(linsey and becker, 2011)(4)实地调研根据之前的想法,开始实地的采访。了解相关用户的想法。并进一步的细化该需求点,同时为在设计方案的提出后,需要为设计的方案建立反馈机制做铺垫,通过与用户沟通测试可使用性。(5)问卷调研在实地调研的同时,需要相关的问卷了解用户的想法。(6)普矩阵普矩阵是应用在之后的最终想法的产生的过程中的。他可以帮助大家在想法很多的时候,帮想法进行分类。通过不同的因素的评判标准,想法被归到不同的空格中。最终,我们会对所有的想法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打分,得分最高的可以作为一个方案的原始提议。(7)归纳法根据找到的设计点,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和论文书籍等,了解相关设计方向的理论研究。并对进行分析找到帮助解决设计问题的论点论据。(8)比较法对比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在国内外现有的研究的方向基础上,找到支撑自己的设计点的设计方向。1.6 课题的创新之处本论文是从人口老龄化的国情出发,提出关爱老人,为老人设计他们的产品,特别是关系着老人的日常生活的产品以公共设施中的公交车站座椅为例。并且本论文基于老年群体的户外活动行为和习惯分析了老年群体的户外活动环境。通过调研老年群体的日常生活的户外活动,分析老年群体户外活动生理和心理特征,寻找到老年群体的一些需求。在这些寻找老年群体的需求中,我们运用了头脑风暴、needfinding(通过一种定性研究方法来研究确定调研用户需要满足的需求,mckim 把这一过程定义为needfinding)的方法等最终找到几个认为对老年群体来说比较普遍的需求。为了聚焦需求,选择了实地的采访。通过和老年群体的谈话,观察老年群体得出了老年群体经常遇到的需求经常遇到站着等公交车的情况。1.7 本章小结本章重点介绍了论文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针对现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指出了其中设施设计存在的不足。并结合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国情,阐述了户外活动对老年群体的生活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公共设施在老年群体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了国内外针对老龄化问题的解决的相应的措施。通过了解老龄化的问题,关注老年群体的需求,同时对他们的需求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此外,详细介绍了论文中用到的研究方法,提出了研究的创新之处。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2章 以公交站座椅为例的城市公共设施的研究第2章 以公交站座椅为例的城市公共设施的研究2.1 城市老年公共设施2.1.1 城市公共设施的定义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中供居民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是面向城市居民以及外来者的开放空间,是进行社会交往、娱乐、休憩等活动的功能空间11。关于城市中公共设施的定义,每个国家的学者都有不同见解。在我国,公共设施主要包括:公共广场、道路、休息娱乐空间、草坪绿地以及广场等放置在公共空间的设施。罗布.克莱尔对城市公共设施则有更广泛的认识:“城市公共设施就是指城市内开放的用于室外活动的、人们可以感知的设施,它具有几何特征和美学质量,包括公共的、半公共的供内部使用的设施”12。根据之前理论有些学者综合得出,不仅公共绿地,城市公共建筑等为大众服务的,向大众开放的设施都属于城市公共设施。现在,城市公共设施也会被称为“城市街具”,就是指城市街头上的各种地景设施,通俗地讲就是城市中的环境小品,城市景观中的公共“生活道具”13。它们的功能有时就像居室中的家具一样,因此人们也认为所谓“街具”其实是“街道家具”的简称。从广义上来说,公共设施包括为公共空间所提供正常使用的所有保障,都属于公共设施的范畴。2.1.2 城市老年公共设施特点通过相关调查得出,人们最不满意的是:城市空间的交通公共设施14。城市中的公共交通设施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给人群提供安全、舒适的遮风避雨的场所。它不仅服务与行人,也是城市的交通设施系统。只有一个良好的公共交通设施,才能保障行人更加有序和安全的运动。交通作为城市的命脉,是城市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而公共交通设施是交通中的重要基础设施,更是承担着交通中的重要角色,并且帮助行人更好的出行。以城市中的公交车站为例,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交通设施中城市公交车站为代表,它不仅是公交车停靠的地方,也是乘客换乘和候车的场所,所以公交车站的设计可以反映出城市的人文关怀与文明程度。它的主要是为行人在候车时,提供一个既安全又舒适与便利的环境,同时还有防晒、防风和防雨雪等特点,在材料的选择上上应选用适合户外的、耐用的、易清洗的材料,造型上也是选择为人们提供开放空间的设计。而老年群体作为乘坐公交车的重要的用户,他们不仅希望公交车站可以遮风挡雨,最重要的是提供给他们一个舒适的、实用的环境。目前城市老年群体活动的公共设施一般具有以下的特点:1. 无障碍设计严重缺乏现在无障碍的设计缺乏严重。自从2001年颁布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规定,无障碍设计的主要内容为道路、绿地等15。但是虽然在道路上,我们经常会见到为盲人设计的盲道,为儿童设计的安全装置。但是这些是不够的。作为一个老龄化的社会,我们应该关注老年群体的需求,满足他们在户外活动时候的一个基本的条件。比如超市里的扶手,很多的老年人都不太敢做电梯,因为对电梯的不可控感觉使他们感到不安全。还有在超市里,选购食品时,没办法看清楚食品上的文字,但是没有设施帮助他们独立完成。又或者他们在外出时,过红绿灯时,没办法在限制的时间内通过等等。2. 公共设施的环境不佳因为身体等各方面的情况,老年群体在使用公共设施时,更倾向于使用有良好的公共环境的设施,比如小树林等。但是因为城市的空间的拥挤,我们的公共设施有很多都建在环境相对较差的地方。而老年群体的必要性的户外活动发生的时间长度与户外环境质量是密切相关的:当户外空间质量不满意,只有必要的活动发生;当户外空间质量高,如果在身体条件好的情况下,他们显然会倾向于延长活动时间。同时,很少的老年群体会选择公共自行车,虽然与他们身体有很大的关系,二来也是因为公共自行车的放置位置,对于老年群体来讲是有一定困难的。2.1.3 城市老年公共设施的意义作为与老年群体发生互动关系的公共设施来讲,它们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老年群体外出活动的时间和频率。很多时候,如果在公共空间中放置一些好的公共设施,这些公共设施肯定会吸引老年群体去使用它们。从而把使用这个公共设施变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老年群体在进行必要的户外活动时,如果看到比较好的公共设施,肯定会希望去感受一下,如果这些公共设施比较合理舒服的话,他们就会延长他们在户外活动的时间。从而可能激发他们其他的活动,比如专门去这些公共设施休息娱乐等。所以良好的公共设施对老年群体的生理和心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2.2 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探析2.2.1 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原则城市空间的公共设施的设计不仅是从用户的需求角度出发,也要遵循下面的几个设计原则:1. 人性化人性化设计是指在设计过程当中,根据人的行为习惯、人体的生理结构、人的心理情况、人的思维方式等等,在原有设计基本功能和性能的基础上,对建筑和展品进行优化,使观众参观起来非常方便、舒适。是在设计中对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尊重和满足,是设计中的人文关怀,是对人性的尊重16。人性化的基础就是“以人为本”,它主要是指设计产品的时,不仅要考虑产品本身的性能,更要把产品的设计点放在使用者的身上,从而设计出符合使用者需求和习惯的产品,更加体现出我们的人文的关怀。城市公共空间的设施不属于某个人,不是私人的物品,所以更不能按照某个人的喜好设计,而是应该根据某个群体的特性设计相应的产品。尤其是当公共设施是对所有人开放的时候,对弱势群体如残障人士、老人与儿童的需求更要认真研究,这样才是城市公共设施的本质和基准。 2. 合理性公共设施设计的合理性原则可基本表现为功能适度与材料合理两个方面。所谓功能适度主要是指:公共设施单体在满足自身的基本功能的同时,不宜诱使使用者赋予其它功能。再以公共座椅为例:公共座椅的主要功能是为公共空间中穿行者或逗留者提供必要的休息,但这种“休息”的程度级别在于“坐”,而并非是“卧”。3. 功效为“本”城市公共设施既要有实用价值,又要有精神功能。设计者要同时考虑这两点。城市公共设施需要满足人们行为和活动的基本要求,在特定环境中要设计的有环境融合,体现出它的特征.城市公共设施作为城市景观设计的元素,具有提供空间界定、转换、点景,甚至成为城市地标的作用17。公共设施设计设计合理的话,不仅可以使人们更积极地参加户外活动,而且还是城市公共空间里富有吸引力的户外活动的前提。更会带来相应的商业价值。对特殊人群的照顾,更是一个城市形象的良好标志。因此当为老年群体设计的产品时,不仅是为了服务于他们,也可以提高城市形象。吸引更多的老年群体到这里来。4. 易用性很多具有明确产品属性的公共设施设计缺乏“可以被人容易和有效使用的能力。”我们有时不得不在自动取款机前等待前面的老人一遍有一遍的重复错误操作,而无法施以援手。这就是公共设施缺乏易用性所造成的困扰。易用性(usability)通俗的讲就是指“(产品)是否好用或有多么好用”。它是就有明确使用功能的公共设施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原则性问题,比如垃圾桶开口的设计就既要考虑到防水功能,又不能因此使垃圾投掷产生困难。这些都是公共设施设计时应该考虑的易用性原则。 5. 公平性与私属性产品不同,公共设施更多的强调参与的均等与使用的公平。主要表现为公共设施应不受性别、年龄、文化背景与教育程度等因素的限制,而被所有使用者公平的使用,这也正是公共设施区别于私属性产品的根本不同之处。公平性原则在设计中被表述为普适设计(universal design)原则或广泛设计(inclusive design)原则,在我国则较多的表述被“无障碍设计”,自1967年以来,欧洲更多的使用“为所有人设计”(design for all)的说法。事实上,如果将无障碍设计含义只简单理解公共设施中盲道、坡道等专供行为障碍者所使用的设施,是很不完全的。这种设计原则应贯彻到所有的公共性产品之中,包括在任何一件公共设施中,设计者都应具体、深入、细致的体察不同性别、年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的使用者的行为差异与心理感受,而不仅仅是对行为障碍者、老年群体、儿童或女性人群所表现出的“特殊”关照。 6. 安全性在公共设施设计时,安全性作为我们必须考虑因素之一。因为如果一个公共设施不安全,没有人敢用,那么这样的公共设施对使用者实际上是毫无用处的。公共设施不是雕塑,它不能作为一个摆设品,只是供别人观赏。公共设施的最大特色就是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比如,公园里的座椅,若它不稳定的话,肯定很少的人会去使用它。所以作为设计公共设施时,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任何一种为人所用的场所、物件、设施保证安全是设计最基本的原则,老年群体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在公共的空间环境中,一般人可以使用的东西,对于老年群体而言有时或许存在障碍和安全隐患18。7.审美性城市公共设施作为“城市家具”,一定要有一定的美观。城市作为人类居住地,城市的色彩,也主要指城市公共空间里所有裸露物体外部被感知的色彩总和(城市地下设施及地面建筑内部装修与城市色彩无关;地面建筑物处于隐秘状态的立面,其色彩无法被感知,也不构成城市色彩)19,尤其是每个城市的特色不一样,所以在设计城市的公共设施时要与之吻合。2.2.2 以公交车站座椅的设计为例的研究一、根据座椅的形式,常见的公交座椅主要有以下几种:1. 长条形的整体座椅图 2.1 长条形座椅设置这类的座椅可以适合较多的人坐,而且可以根据空间的大小,任意的改变座椅的尺寸。同时这个座椅较为简单,但是这样的座椅的缺点是,经常会出现座椅中间留着空隙,但是没人坐,然后较为的浪费,如图2.1所示。2. 长条的圆柱形的座椅这样的座椅可以节省很多的材料,并且根据这些柱子,可以划分座椅的范围。它的优势是可以避免人挤人的尴尬,每个人可以选择自己的范围去做,如图2.2所示。 图 2.2 长条圆柱形座椅3. 分隔的座椅这样的座椅,相对比较舒服,它既考虑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的距离,也考虑了座椅的舒适性,如图2.3所示图 2.3 分隔的座椅根据座椅的材质分,可以分为如下三种:1. 塑料座椅塑料座椅的成本较低,座椅的加工比较简单。而且防雨,放雪,舒适度比较好,如图2.4所示。 图 2.4 塑料座椅2. 金属不锈钢座椅图 2.5 不锈钢座椅不锈钢的座椅,坚固耐用,防雨,防雪。但是容易打滑,而且在冬天比较凉,如图2.5所示。 3. 木材座椅图 2.6 木材座椅木头的座椅,冬暖夏凉,成本较低,加工简单经过处理后,也可以防滑,防雨雪。但是但坚固性一般,如图2.6所示。二、公交站座椅的排布形式公交站座椅一般是以直线设置的,为了保证大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