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b总承包合同_第1页
dbb总承包合同_第2页
dbb总承包合同_第3页
dbb总承包合同_第4页
dbb总承包合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bdbb 总承包合同总承包合同 篇一:工程交易 DB 与 DBB 模式比较 龙源期刊 .cn 工程交易 DB 与 DBB 模式比较 作者:王丹 来源:中国建筑科学XX 年第 07 期 摘 要:在国外,尤其在发达国家多种工程交易模式得 到广泛应用,而国内建设工程交易模式单一,基本上均采 用传统交易 DBB 模式,虽然学者们对多种交易模式均有所 对比研究,但研究深度浅显,内容泛泛,尚未形成全面清 晰地对比界面。国际上采用最多的是 DB 模式,文章介绍了 工程交易 DB 与 DBB 模式,回顾了国内外学者们对 DB 模式 的研究情况,从工程招标交易机制,工程合同管理,工程 交易风险,工程交易成本,工程进度和质量控制五个方面 分析 DB 交易模式的优越性,以业主为考虑主体,提出两种 交易模式及其衍生类型的适用工程范围,从而为深入研究 工程交易体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DB 模式;DBB 模式;优越性 随着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的发展,建设工程规模越来越 大,复杂度越来越高,管理界面越来越复杂,业主对工程 项目的要求越来越高,即低费用、短工期和高质量。传统 DBB 交易模式不再具备优越性,而工程总承包模式逐渐为业 主接受,DB 模式作为总承包模式的经典模式之一,在国外 的使用比例已经超过 DBB 模式,在我国也有成功试点项目, 但多为公共项目。虽然国家大力推广该模式,由于业主尚 未明确该模式的特点及优势,尚未广泛使用,因此有必要 对 DB 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明确其优势及适用工程范围,加 快在国内工程建设领域中的推广。工程交易管理理论是以 业主方为主导的管理问题,业主作为决策者选择不同的交 易模式就会确定不同的风险分配、合同管理等方式,产生 的技术经济效益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本文主要从业主角 度研究 DB 交易模式。 与 DBB 模式概述 工程交易 DBB 模式是传统的、国际上通用的交易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必须按照设计招标 建造的顺序方式进行,只有一个阶段结束后另一个阶段才 能开始 1,业主委托咨询单位或项目管理公司进行前期的机 会研究、可行性研究等准备工作,待项目成功立项后通过 设计招标方式选择设计单位,全部设计完成后再组织施工 招标选择施工承包商2。采取的合同类型包括总价合同, 成本价酬金合同和单价合同。在施工总承包方式下,业主 和施工总承包商签订工程施工合同,承包商可以将合同范 围内的部分工程分包出去,与分包商、供货商单独签订不 涉及业主方的分包合同;业主也按专业技术或结构特征要 求通过平行承发包将工程发包给多个承包商,他们分别对 业主负责。业主一般委托监理工程师在施工现场进行项目 管理。DBB 模式是专业化分工的产物,业主分别与设计机构 和承包商签订合同,设计机构和承包商无直接合同关系, 分别对业主负责。 篇二:DBB 模式 设计-招标-建造模式(Design-Bid-Build,DBB)是 一种传统的模式,在国际上比较通用,世界银行、亚洲开 发银行贷款项目和采用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的 合同条件的项目均采用这种模式。 这种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工程项目的实施必须按 设计招标建造的顺序方式进行,只有一个阶段结束后 另一个阶段才能开始。采用这种方法时,业主与设计机构 (建筑师/工程师)签订专业服务合同,建筑师/工程师负责提 供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文件.在设计机构的协助下,通过竞争 性招标将工程施工任务交给报价和质量都满足要求且/或最 具资质的投标人(总承包商)来完成.在施工阶段,设计专业 人员通常担任重要的监督角色,并且是业主与承包商沟通的 桥梁。 DBB 模式的优点是:参与项目的三方即业主、设计机构 (建筑师/工程师)、承包商在各自合同的约定下,各自行使 自己的权利和履行着义务。因而,这种模式可以使三方的 权、责、利分配明确,避免了行政部门的干扰。 缺点:设计基本完成后,才开始施工招标,对于工期 紧的项目十分不利; 项目周期长,业主管理费较高,前期投入较高; 变更时容易引起较多的索赔,业主在控制造价和工期 方面信心不足; 出现工程质量事故后,责任不易清楚辨别,设计和施 工相互推诿,业主得不到充分保障; 业主与工程师、施工 方之间协调比较困难; 施工方无法参与设计工作,设计的“可施工性”差; 变更频繁,会导致索赔较多。 建设管理模式即 CM(Construction Management)模式, 就是在采用快速路径法进行施工时,从开始阶段就雇用具 有施工经验的 CM 单位参与到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来,以便 为设计人员提供施工方面的建议且随后负责管理施工过程。 CM 管理模式 优点: 可自由选定建筑师(工程师); 完善的管理与技术支持; 在招标前确定完整的工作范围和项目原则; 预先考虑施工因素,利用价值工程原理,可以节省 项目投资。 缺点: 在明确整个项目的成本之前,投入较大; CM 经理不对进度和成本作出保证; 业主进行项目管理会导致风险增加; 索赔和变更的费用较高。 风险型 CM 方式的特点可以归纳如下: 优点: 完善的管理和技术支持; 在项目初期选定项目组成员; 预先考虑施工因素,利用价值工程原理,可以节省 项目投资; 所节省的投资归业主和 CM 公司所有; 采用竞争性招标; 能够提前开工、提前竣工。 缺点: 保证的成本中包含设计和投标的不确定因素; 高水平的风险型 CM 公司较少; 业主过多地参与项目实施(可能带来较多合同争议)。 建造-运营-移交(Build-Operate-Transfer,BOT)模 式的基本思路是:由项目所在国政府或所属机构为项目的建 设和经营提供一种特许权协议作为项目融资的基础,由本国 公司或者外国公司作为项目的投资者和经营者安排融资,承 担风险,开发建设项目,并在有限的时间内经营项目获取商 业利润,最后根据协议将该项目转让给相应的政府机构。 BOT 方式优点: (1)降低政府财政负担。 (2)政府可以避免大量的项目风险。 (3)组织机构简单,政府部门和私人企业协调容易。 (4)项目回报率明确,严格按照中标价实施,政府和私 人企业之间利益纠纷少。 (5)有利于提高项目的运作效率。 ()BOT 项目通常都由外国的公司来承包,这会给项 目所在国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既给本国的承包商 带来较多的发展机会,也促进了国际经济的融合。 BOT 方式缺点: (1)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往往都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 调查了解、谈判和磋商过程,以致项目前期过长,使投标费 用过高。 (2)投资方和贷款人风险过大,没有退路,使融资举步 维艰。 (3)参与项目各方存在某些利益冲突,对融资造成障 碍。 (4)机制不灵活,降低私人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 经验积极性。 (5)在特许期内,政府对项目失去控制权。 设计-采购-建设即 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 Construction)模式。 “EPC”为英文“Engineering” 、 “Procurement”和“Construction”的缩写,国内习惯译 为设计、采购和施工。 总承包模式的优点主要有: 1) EPC 总承包商负责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不再以 单独的分包商身份建设项目,有利于整个项目的统筹规划 和协同运作,可以有效解决设计与施工的衔接问题、减少 采购与施工的中间环节,顺利解决施工方案中的实用性、 技术性、安全性之间的矛盾; 2) 工作范围和责任界限清晰,建设期间的责任和风险 可以最大程度地转移到总承包商; 3) 合同总价和工期固定,业主的投资和工程建设期相 对明确,利于费用和进度控制。 4) 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项目管理各方的优势,实 现工程项目管理的各项目标; 5) 可以将业主从具体事务中解放出来,关注影响项目 的重大因素上,确保项目管理的大方向。 缺点 1) 业主主要是通过 EPC 合同对 EPC 承包商进行监管, 对工程实施过程参与程度低,控制力度较低; 2) 业主将项目建设风险转移给 EPC 承包商,因此对承 包商的选择至关重要,一旦承包商的管理或财务出现重大 问题,项目也将面临巨大风险; 3) EPC 承包商责任大,风险高,因此承包商在承接总 包工程时会考虑管理投入成本、利润和风险等因素,所以 EPC 总包合同的工程造价水平一般偏高; 4) 与传统的建设模式区别比较大,传统行业的业主比 较难以理解和配合承包商的工作。合伙(Partnering)模 式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首先出现在美国。 Partnering 模式是一种新的建设项目的管理模式。它 是指项目参与各方为了取得最大的资源效益,在相互信任、 相互尊重、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达成的一种短期或长期的相 互协定。 Partnering 模式的特点: (1)双方的自愿性; (2)高层管理的参与; (3)信息的开放性。 Partnering 模式特别适用于: (1)业主长期有投资活动的建设工程; (2)不宜采用分开招标或邀请招标的建设工程; (3)复杂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的建设工程; (4)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建设工程。 优点:通过充分的沟通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良好建议, 降低了实施过程中争议和冲突的产生几率, 实现信息的共 享, 信息的交流,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缩短工期, 降低工 程成本, 提高工程质量, 达到双赢的目的。 缺点:1) Partnering 模式必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 础上, 但是我国传统模式所获得的成功经验建立在对立的 基础上, 所以短时间内很难建立起相互信任。 2) Par tnering 模式需要打破一些传统的工作习惯, 要求成员要多交流。而打破旧的企业文化是不能一蹴而就 的。 3) Par tnering 模式中各参与方容易产生依赖心理。 4) 建立基础要求高, 过程艰难, 初期投入高、见效慢, 由于长期跟固定的几个机构合作, 重心全部放在工程合作 上, 企业将面临渐渐远离 市场、与市场脱节的危险。 项目总控(Project Controlling)是指以独立和公正 的方式,对项目实施活动进行综合协调,围绕项目目标的 投资、进度和质量进行综合系统规划,以使项目的实施形 成一种可靠安全的目标控制机制。 Project Controlling 模式是适应大型和特大型建设工 程业主高层管理人员决策需要而产生的,是工程咨询和信 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核心就是以工程信息流处理的 结果指导和控制工程物质流。 项目总控的特点: (1)为业主提供决策支持项目总控单位主要负责全面 收集和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有关信息,不对外发任何指令,对 设计、监理、施工和供货单位的指令仍由业主下达。 (2)总体性管理与控制项目总控注重项目的战略性、 总体性和宏观性。 (3)关键点及界面控制项目总控的过程控制方法体现 了抓重点,项目总控的界面控制方法体现了重综合、重整体。 项目管理模式 (Project Management ,PM)是指项目 业主聘请一家公司 ( 一般为具备相当实力的工程公司或咨 询公司 ) 代表业主进行整个项目过程的管理。 这家公司在项目中被称做“项目管理承包商 ” (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or), 简称为 PMC 。 PMC 作为业主的代表或业主的延伸 , 帮助业主在项目 前期策划、可行性研究、项目定义、计划、融资方案 , 以 及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整个实施过程中有效的控 制工程质量、进度和费用 , 保证项目的成功实施 , 达到 项目寿命期技术和经济指标最优化。 PM 模式的主要任务是 自始至终对一个项目负责,这可能包括项目任务书的编制、 预算控制、法律与行政障碍的排除、土地资金的筹集等, 同时使设计者、工料预测师和承包商的工作正确地分阶段 进行,在适当的时候引入指定分包商的合同和任何专业建 造商的单独合同,以使业主委托的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PM 通常用于国际性大型项目, 适宜选用 PMC 进行项 目管理具有如下特点的项目: (1)项目投资额大 ( 一般超过 10 亿元 ) 且包括相 当复杂的工艺技术; (2)业主是由多个大公司组成的联合体 , 并且有些 情况下有政府的参与; (3)业主自身的资产负债能力无法为项目提供融资担 保; (4)项目投资通常需要从商业银行和出口信贷机构取 得国际贷款,需要通过 PMC 取得国际贷款机构的信用, 获取国际贷款; (5)由于某种原因,业主感到凭借自身的资源和能力 难以完成的项目,需要寻找有管理经验的 PMC 来代业主完 成项目管理,这些项目的投资额一般在 5000 万美元以上。 PFI(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 ,即“私人主动融 资“,是英国政府于 1992 年提出,其含义是公共工程项目 由私人资金启动,投资兴建,政府授予私人委托特许经营 权,通过特许协议政府和项目的其他各参与方之间分担建 设和运作风险。 PFI 模式的优势在于: (1)它是一种吸收民间资本的有效手段。 (2)可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3)有利于加强管理、控制成本。 (4)有利于引进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设备。 (5)PFI 不会像 BOT 方式那样使政府在特许期内完全 失去对项目所有权或经营权的控制,政府在特许权期间不 出让项目的所有权,可随时检查 PFI 的工作进展。 国家私人合营公司(Private Public Partnership,PPP)模式是国际上新近兴起的一种新型的 政府与私人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的形式。 其典型的结构为:政府部门或地方政府通过政府采购 形式与中标单位组成的特殊目的公司签定特许合同(特殊目 的公司一般由中标的建筑公司、服务经营公司或对项目进 行投资的第三方组成的股份有限公司)由特殊目的公司负责 筹资、建设及经营。政府通常与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达成 一个直接协议,这个协议不是对项目进行担保的协议,而 是一个向借贷机构承诺将按与特殊目的公司签定的合同支 付有关费用的协定,这个协议使特殊目的公司能比较顺利 地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 PPP 模式的优点在于: (1)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在初始阶段私人企业与政府 共同参与项目的识别、可行性研究、设施和融资等项目建 设过程,保证了项目在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行性,缩短前期工 作周期,使项目费用降低。 (2)有利于转换政府职能,减轻财政负担。 (3)参与项目融资的私人企业在项目前期就参与进来,有 利于私人企业一开始就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4)政府部门和民间部门可以取长补短,发挥政府公 共机构和民营机构各自的优势,弥补对方身上的不足。 (5)使项目参与各方整合组成战略联盟,对协调各方 不同的利益目标起关键作用。 (6)政府拥有一定的控制权。 (7)应用范围广泛,该模式突破了目前的引入私人企 业参与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组织机构的多种限制,可适用于 城市供热等各类市政公用事业及道路、铁路、机场、医院、 学校等。 PPP 模式的缺点在于: (1)对于政府来说,如何确定合作公司给政府增加了 难度,而且在合作中要负有一定的责任,增加了政府的风险 负担。 (2)组织形式比较复杂,增加了管理上协调的难度,对 参与方的管理水平有一定的要求。 (3)如何设定项目的回报率可能成为一个颇有争议的 问题。 篇三:DBB 与 EPC 的对比 DBB 与 EPC 的对比 作为当前工程市场中的两种最为人熟知的工程模式, DBB 和 EPC 在各种项目中被广泛应用。那么,将来各自的发 展前景如何,谁将成为主流呢?下面就让我们将它们做一 个对比,答案或许不言自明。 DBB 模式(设计招标建造模式) DBB 模式的特点 业主根据规范程序,按设计招标建造这个顺序进 行,一个阶段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个阶段。 业主分别把勘察、设计、施工等阶段工程,发包给不 同的企业,就形成了勘察、设计承包、施工总承包及专业 承包的合同结构。 勘察、设计、施工单位之间是一种平行的、彼此分离 的关系,他们各自与业主形成发包和承包的关系,为一个 业主(发包方)下的多个承包单位(承包方) 。 DBB 模式的弊端 设计与施工分离,容易出现各方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 扯皮、推诿,责任不清,致使投资增加; 设计和施工不协调会影响建设进度和工期,往往出现 难以满足业主的需要(当然,在初期的图纸设计中,招标 文件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难以保证工程的 质量的问题。 如何规避 DBB 模式的弊端 建设单位(业主)必须在其中充分做好多方面的工作, 尽量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项目前期立项、定位、建设规 模和档次,必须认真论证落实,确定项目确切的功能、规 模,防止过大带来后期的营运困难和资金缺口、过小带来 的影响后期的业务发展。 在功能及方案设计确定后(方案 阶段) ,可研编制单位的能力非常重要,对于具体医疗项目 必须认真了解调查。虽然医疗机构具有相似性,但每个医 疗单位的级别不同,功能要求和发展方向、规模不同,同 时医疗市场也在不断发展,设备及功能的要求差异性很大, 除了非常专业的技术人员外,一般技术人员难以客观准确 地进行估算和编制。同时,还要考虑材料市场和人力资源 成本的变化等因素,通过可研编制出的估算才能客观地控 制建设范围和投资。 在初步设计阶段,业主必须认真、充分与设计单位配 合,对功能要求的落实、技术参数的确定、预留预埋方案 制定等等,认真地学习、咨询、了解和论证,才能完成准 确的初步方案设计,才能合理地完成该阶段的概算编制。 施工图设计完成后,才能准确地编制出施工图预算, 专业单位的清单编制也非常重要,这样,才能尽量地防止 后期实施过程中变更等情况的发生。 总之,在 DBB 的建设模式下,项目必须在业主的主持 或参与下完成,业主的管理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面临来 自各个单位的压力和风险。 EPC 模式(设计-采购-建造总承包模式) EPC 工程总承包是一种把勘察、设计、施工、设备采购 等任务进行综合,发包给一家或几家(联合体)工程总承 包企业的一种模式,实行全过程若干阶段的承包。 在 EPC 模式下,业主只与一个承包单位建立联系。所有的设计、 施工分包工作等都由总承包方对业主负责,设计、施工分 包商不与业主直接签订合同。 EPC 模式的特点 EPC 工程总承包合同模式不同于以往的施工总承包,通 常情况下,业主不提供具体的施工图纸,只是根据项目的 内容和最终使用要求进行招标,总承包商中标签订合同后 需要对项目的设计、采购和施工全面负责,项目通过试运 行达到业主要求后被视为合格。 EPC 总承包的项目管理模式非常简单,业主仅仅限于和 一家总承包方建立联系。业主可以聘请专业的咨询公司或 管理单位,对前期的工作、文件编制、合同招标、功能技 术要求等进行管理和控制。 EPC 总承包商一般都是自身具备雄厚设计实力的工程公 司、咨询公司或者是二者的联营体,绝大部分设计工作都 由承包商组织内部设计队伍完成,实施的一切工作都直接 在总承包的控制下,以设计为龙头进行集成化管理。业主 通过成熟的承包商的专业化优势,化解工程实施风险和提 高项目效益。 EPC 模式在向总承包商转移风险的同时,也给了承包商 创造价值和获取利润的机会。 总体来说,EPC 模式具有合同关系简单、组织协调工作 量小,缩短建设周期,利于投资控制等优点。 EPC 模式的缺点 对总包而言,招标发包工作难度大,合同条款不易准 确确定,容易造成较多的合同争议,成本风险大,因此, 合同管理的难度较大。 对业主而言,选择的总承包商范围小,有此能力的承 包商数量少。 质量控制的难度大。一是质量标准和功能要求不易做 到全面、具体、准确,质量控制标准的制约性受到影响; 二是控制机制薄弱,自觉性差。 篇四:DB 总承包模式 DB 总承包模式(之一) XX-06-26 14:24:30 来源:中华建筑报 发表评论 简 介:设计施工总承包是广义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一种,是 指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和 施工,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 根据发包时所包括的内容不同,DB 模式可细分为施工图设 计-施工、初步设计-施工、方案设计-施工等几种类型。 设计施工总承包是广义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一种,是 指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和 施工,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 根据发包时所包括的内容不同,DB 模式可细分为施工图设 计-施工、初步设计-施工、方案设计-施工等几种类型。DB 模式的特点 DB 模式是将设计和施工融合的一种工程发承包方式, 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单一责任制。因为业主只和设计-施工总承包商签订 合同, 使得工程出现质量事故责任明确; 2.降低了整个项目的工期。因为业主可以比较早地进 行招标, 确定总承包商。这样承包商就能够边设计、边施 工 , 项目就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3.减少业主多头管理的负担; 4.由于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往往采用固定总价合 同, 有助于业主掌握相对确定的工程总造价; 5.使承包商在设计时,会很自然考虑到建设项目的可 施工性; 6.总承包商在保证工程项目功能的前提下, 发挥自己 的技术优势和集成化管理优势, 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劳动 生产率; 7.增加了设计施工总承包商的风险, 索赔的机会相 应降低, 同时业主承担的风险也相应减少; 8.业主对设计和施工的控制性相对传统模式会减小; 9.招标与评标相对传统模式复杂得多, 这要求业主在 前期筹划阶段要做好充分的准备。DB 模式对发包人的管理 水平及协调能力要求极高,需要发包方人员具有极强的项目 监督能力;同时也要求建筑商经济技术力量雄厚、抗风险 能力强,并能提供综合设计和施工管理与实施工作。 DB 模式适用的范围 一般来说,在满足下列条件的项目中,DB 模式可以较 好发挥优势: 1.能够比较清晰地定义发包人的功能需求和有关技术 标准,使承包人能准确地理解。 2.发包人的功能需求基本可由国家或行业发布的技术 标准或技术规程来定义。这样的项目通常包括交通设施项 目、市政基础设施和屋建筑项目,它们都有较为详尽的国 家、行业标准和技术规程。 3.若项目中较多的工程内容存在可施工性的问题,DB 模式更能发挥优势。在 DB 模式下,由于承包人自己负责工 程的设计和施工,可施工性能充分在其设计中加以考虑, 从而避免传统模式下对设计的“可施工性”研究不够的问 题。 DB 模式工程造价的构成 在工程建设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有关工程造价的定义, 因此也就存在两种不同的工程造价的构成。习惯上,一般 将完成一个工程建设项目所需费用的总和所对应的工程造 价的构成称为建设项目总投资构成;而将发包工程的承包 价格所对应的工程造价的构成称为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组成。 建筑安装工程费用亦称为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在 DB 模式下, 由于承包范围扩大,会大量出现费用“转移”的现象。例 如,在 DB 模式项目中,DB 承包人需要完成部分甚至全部设 计工作,勘察设计费成为 DB 项目承包造价的一部分。因此, 随着建筑市场上承包范围不断扩大,工程承包形式不断演 变,工程造价的两种区别将越来越小。 由于工程造价的构成是由发包范围确定的,DB 项目承 包造价大体上是建造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税金的总 和,或者建安工程费用、设备购置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 用、税金的总和。建造费用由建安工程费用和设备购置费 用两部分组成,工程建设费用除包括设计费用外,根据发 包人要求,还可包括联合试运转费用、生产职培训费、建 设单位临时设施费、设备检验费等可转移工作的费用。 影响 DB 模式承包造价的因素 1.项目融资方式 我国工程项目建设通常采用的是发包人投融资、承包 人负责工程施工并获取利润的方式。如果发包人缺少足够 的建设资金,或当项目的预期投资收益率大于融资利率时, 发包人会很自然地将项目融资纳入到 DB 承包人的承包范围 以内。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中存在着 DBF 模式, 并且有学 者认为会有越来越多的发包人使用这种模式。这种模式可 以看成是 DB 总承包的变异或延伸。在深圳地铁 5 号线中 DB 模式与承包人的 BT 融资结合在一起,促进了 DB 模式的实 施,成为深圳 特色的 DBF 模式。 当发包人需 DB 承包人提供融资服 务时,项目的承包造价中应包含相应融资成本。对于发包 人而言,DB 承包人的资金成本可以看做是其建设期的利息 支出。DBF 项目与一般的 DB 项目的不同之处在于,承包 人在项目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负责项目的融资,而发包人不 作资金投入,但该融资活动的资金成本最终由发包人支付。 采用 DBF 模式的项目,一般承包人的融资额巨大,需承担 较大的风险。因此,承包人应对项目的资金成本予以详细 分析。 一般来说,除自有资金投入以外,DBF 项目的大部分资 金需要承包人通过金融机构贷款或其他融资渠道获得。承 包人的融资结构与投入形式不同,资金成本不一样。 2.设计的可施工性 美国建筑业协会(CII)将可施工性研究定义为将施工知 识和经验最佳地应用到项目的策划、设计、采购和现场操 作中,以实现项目的总体目标,亦即在使最终的建筑能满 足所有既定的目标的前提下,设计使得施工更加容易的程 度。有关的研究文献和资料指出,实施可施工性研究可节 省工程成本 6%10%,减少施工作业时间%。 改进设计的可施工性而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是 DB 承包 人测算成本、投标报价应考虑的一个重要的变量。若承包 人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了可施工性的问题,将有利于降低 成本,提高报价的竞争力。DB 模式将设计工作纳入到承包 范围以内,给承包人开展设计的可施工性研究提供了便利, 提高设计的可施工性成为了承包人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途 径。 3.分包策略 通常 DB 项目完全由一个承包人独自完成是非常困难或 者是不可能的,很多情况下设计往往采取分包的形式。DB 承包人必须选择适合的专业分包人和劳务分包,分包方式 的不同对项目承包造价有着重要影响。 在选择分包人时,承包人必须考虑分包人的合同履行 能力。分包人应首先具有足够的技术能力与资源完成分包 项目的各项工作,对分包项目具有足够的管理协调能力, 有足够的流动资金可供完成分包项目之用。分包企业良好 的财务状况,是其快速组织工作的有力支撑。 篇五:工程总承包合同风险分担的比较研究 分 类 号 学 号密 级 学校代码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工程总承包合同风险分担的比较研究 学位申请 人: 李婕 学 科 专 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 指 导 教 师: 张 伟 副教授 答 辩 日 期: XX 年 1 月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Comparative Study on Risk Allocation of Contract for Design-Build/EPC Projects Candidate : Li Jie Major :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upervisor : Associate Prof. Zhang Wei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P. R. China January, XX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 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 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 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 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 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 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 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 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本论文属于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摘 要 自 1984 年国务院开始出台文件提出推行工程总承包 建设项目以来,经过 30 年 的发展,凭借其缩减工程建设 周期、提高工程建设安全、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降低 工程 成本等优点,被国内工程领域广泛采用。但是在工程总承 包模式快速发展的同 时,其弊端也日益凸显,产生的工程 纠纷也日益增加,而工程总承包合同风险分担 的不合理性 正是导致工程纠纷的根本原因之一。XX 年,我国建设项 目工程总承 包合同示范文本(试行) 颁布,弥补了我国 工程总承包市场 30 年来合同范本的空 白。但是,由于我 国工程总承包合同范本试行时间短,真正应用工程总承包 范本为 模板签订的工程项目还不多,国内学者对该合同范 本的研究也较少。本文以此为契 机,探讨符合我国工程总 承包模式的工程总承包合同风险分担方式。 首先,本文选择FIDIC 设计采购施工(EPC)/交钥 匙工程合同条件 (1999 年 版)与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 合同示范文本(试行) 为研究对象,分析两本合同范 本 的特点。其次,在理论基础的研究上,将合同风险分为三 级风险,归纳和梳理两 本合同范本三级合同风险,构建合 同的风险分担框架。再次,本文从风险管理和补 偿的角度, 详细对比国内外工程总承包合同范本的三级合同风险的风 险分担差异及 产生差异的原因,提出在我国环境下选择合 理的合同分担方式的建议和完善工程总 承包合同范本的建 议。最后,以孟加拉国孟巴矿项目案例对合同风险分担的 重要性 与合理性予以验证。 关键词:工程总承包 合同范本 风险分担 比较研究 FIDIC I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Abstract Since the EPC project being advocated by the State Cuncil in 1984, it has been achieved a great success after three decades development. However, EPCs fast development also makes its disadvantage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the ueasonable risk allocation mechanism is one of the many reasons that cause the increasing cases of disputes i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rea. In XX, the government issued “Conditions of Contract for EPC (model version)”. This new standard conditions of contract fills the gap of no guidance for contract for our General Contracting Market in more than thirty years. However, since this new standard conditions of contract just carried out in a short period, only a few engineering projects are contracted using the guidance for contract of General Contracting Market and few researchers dedicate to studying and developing the standard conditions of contract. This thesis dedicates to study the best way for our nations General Contracting Markets risk sharing mechanism. First of all, “Conditions of Contract for EPC (model version)” and the “Conditions of Contract for EPC /Turnkey Projects” are chosen as study subjects, and then their specialties are analyzed respectively. Moreover,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risk allocation framework, contract risk allocation will be firstly classifi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and then all the two study subjects contract risk allocation classifications are identified and summarized in terms of the theoretical study. Furthermore, this thesis makes a detailed comparison of the difference of risk allocation of those three risk allocation classifications between domestic standard conditions of contract and international standard conditions of contract and the reasons that are responsible for that from the risk management and compensation perspective. It also proposes a reliable way of contract risk allocation mechanism and a matured suggestion for our nations General Contracting Markets standard conditions of contract. Last but not the least, Bangladesh mining project is used to illustrate the reasonability and the importance of risk sharing of contract. Key words:EPC Standard Conditions of Contract FIDIC Risk Allocation Comparative Study 篇六:EPC 总承包 EPC 工程总承包管理 目录 1、大型建筑业企业的国际化 建筑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际建筑市场现状 国际建筑市场结构分析 国际工程总承包市场的特征 以总承包能力为基础培育企业价值链的增值点 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正在改变着工程项目管理的模式 总承包商占据国际建筑市场的主导地位 中国建筑业的国际化经营模式 中国建筑业国际化经营的发展背景 中国建筑业国际化经营优势 国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