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心理咨询师培训课件第三章__发展心理学_第1页
z心理咨询师培训课件第三章__发展心理学_第2页
z心理咨询师培训课件第三章__发展心理学_第3页
z心理咨询师培训课件第三章__发展心理学_第4页
z心理咨询师培训课件第三章__发展心理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 第一.二.三单元的重点问题: u1.个体发展心理学 u2.心理发展的5个基本性质 u3.发展心理学的4个基本任务 u4.发展心理学的4个基本理论问题 u5.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时间 u6.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 u7.横向研究.纵向研究.交叉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衰亡 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及人类心理系统 发生发展过程的学科.它是心理学的一个 重要分支学科.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揭示心理发 展的规律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 包括理论性探讨和实践性研究. 一、 心理发展的内涵 广义:种系 种族 个体 狭义:个体发展 个体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 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 展特点和活动规律的学科. u原生动物(在一定范围内按照环境中的 变化因素与自身的关系来调整自己的动作 ,如草履虫) u环节动物 产生了头神经节,并且 神经元之间产生了联结,也叫突触 u脊椎动物 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神经系统有了 很大发展 u哺乳动物(猿人,就能对周围环境进 行分析判断,进行综合的分析。能用树枝 挑食蚂蚁) 二 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基本特征 (一)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是针对个体而言的,有加速,有衰退,一 般趋势是(2次生长高峰,从出生到幼儿期为第一 发展加速期,从童年到青春期为第二次生长加速 期 .又称青春发育期) (三)普遍性和差异性 中国的孩子和美国的孩子都是一样的发展 过程。但是在发展进程和内容,水平上又存在 差异.又比如天才儿童和正常儿童,他发展的进 程就不一样,同样的年龄天才儿童的思维发展 较快,当然,残障儿童则智力低下。 (四)心理发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 发展是包括增长和衰退两个方面。不 单单是指增长,这是要纠正的一个误区。 (五)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个体心理的发展随年龄的增长不断变 化,既表现出阶段性,又体现出连续性. 如思维的发展:直观动作思维形象 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三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一)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二)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 (三)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 (四)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遗传与环境(双生子研究); 连续性与阶段性; 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生理成熟和外在教育 问题); 关键期问题。(0-2岁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 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简史 一 准备阶段 文艺复兴以前,儿童不被重视,是微不足 道的人,文艺复兴以后,心理学的发展中产生 人本主义思潮,主要思想就是要实现人的自我 价值,要以人为本。人本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 ,提出了,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观念,这些 是儿童心理学诞生的基础。 二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1882年德国生理和心理学家普莱 尔发表的 儿童心理一书为标志的. 书中论述了儿童感知.意志(动作).理智 (语言)的发展. 三 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 1957年美国美国心理学年鉴 用 发展心理学 取代了儿童心理学 ,从此确立了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 地位. 第三单元 研究方式 一 横断研究 在短的相同的时间段内,同时考察 不 同年龄组群被试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 平,并进行横向比较,以了解随年龄增长 被试组间的心理变化。 例:研究儿童自控发展 4岁 5岁 6岁 7岁 数据比较 横向研究得出的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 u不同年龄.性别儿童行为问题出现率 (%N=2016) u年龄 4 5 6 7 8 9 10 11 合计 u男 14.4 16.1 12.5 12.1 13.1 13.3 13.3 11.64 13.3 u女 11.2 14.8 18.4 15.6 18.9 12.6 14.6 10.74 14.5 合计 12.8 15.5 15.3 13.9 16 12.9 5 14.95 11.8 13.9 二 纵向研究 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组被试或个体进 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 展的规律和特点.了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 发生的连续变化。也叫做追踪研究(美国 心理学家推孟从1921开始对1528名超常 儿童的追综研究,研究40年) 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的比较 横向纵向横 纵 样本大小同时间内样本 大 同时间内样本 小 优 缺 研究时间短长优 缺 成本低高优 缺 重复效应没有有优 缺 揭示心理变 化 困难容易缺 优 揭示因果关 系 困难容易缺 优 无关变量多少缺 优 三 交叉设计 举例:如果研究3-12岁儿童的心理发展, 可以取3岁,6岁和9岁三个样本,同时追 踪四年,此时样本达到6岁,9岁,12岁 ,6岁组和9岁组各重复一次,研究时间就 由原来的10年,变为4年。既节省了时间 又达到了研究的目的.兼有横断研究和纵 向研究的优点. 例: 3岁 6岁 6岁 9岁 9岁 12岁 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 一 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单因素论 1,遗传决定论 代表人物:英国的高尔顿 霍尔 美国教育心 理学家詹森 观点: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是遗 传素质的自然的显现过程,环境的作用只 能是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显现而已 。 2,环境决定论 代表人物:美国的华生 观点:心理发展是一由环 境因素决定的,片面地强 调和机械的看待环境在心 理发展中的作用,否认遗 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二)二因素论 代表人物: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施太伦,美国 的吴伟士. 观点: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心理的发展,把 两者视为独立存在的因素,关注各因素在 心理发展中发挥作用的程度.后期,吴伟 士的观点也可以说是一种进步。因为他把 遗传的环境的关系考虑进来了。提出“相 乘” (三)相互作用理论 代表人物: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观点:在心理发展中,遗传 和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 互联系的制约关系,是相互 渗透,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 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受到 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教育工作者应建立的正确发展观 u过去的发展 未来的发展 u以人的一生发展为方向的研究要求,对任何一个年龄阶段 的研究,如儿童后期,都应同过去与未来的发展阶段联系 起来进行.教育工作者应建立完整的发展观 u 对儿童后期发展的研究 怀孕期.婴儿期.儿童早期 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 二、各主要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1、心理发展观 心理发展的实质 动作起源 主体 客体世界 适应实 质 反作用 本质(平 衡) 皮亚杰 u让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1980 ),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 1896年出生于瑞士若沙特,一生都居住 在瑞士。 u22岁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这时主要 兴趣在生物学 。研究生态学和适应问题 ,发展了他的中心论题。适应是建立在有 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不断取得平衡的基础 之上。 2、心理发展建构说 认知结构:内在的心理结构,是不同发展水平的 儿童对外界事物作出反应的组织方式。 用几个重要的概念来说明他的观点:图式.同化.顺 应与平衡 图式:是指动作或活动的结构或组织。最初来自 于遗传,是一些先天性的无条件反射,以后再 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的丰富起来。 u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 认识事物的基础。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 知发展的实质。 u图式的发展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来实现的 同化:是指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 合到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原有 的认知结构。通过同化个体的认识上只有 数量的变化. 顺应:是指主体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不能同 化外界新的刺激,就要按新的刺激的要求 来改变原有认知结构或创造新的认知结构 ,以适应环境的需要。 同化与顺应 狗 同化 花狗 白狗(量的变化) 顺应 牛(不同类,质的变化) 同化和顺应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 有同化必然有顺应,如果只有同化,这个 个体处于永远与外界适应的状态,无须学 习。反过来,如果一个人只有顺应,没有 同化,这个个体就永远无法稳定下来,当 两个状态处于平衡时,认识就提高了一步 。涉及到平衡这个概念。 平衡:平衡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种过程。是 同化和顺应相互作用后的一种稳定的状态 ,而中间的过程也是趋于平衡的一种过程 。儿童不断的增加适应能力,和思维结构 形成和发展都是通过一系列的平衡不 平衡平衡来实现的。同化顺应平衡, 将贯穿人的一生的发展。 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成熟 经验 社会环境 平衡 u成熟 是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指神经系 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成熟是认知发展 的一个重要条件,它为形成新的行为模式 和思维方式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例如,婴儿 期出现的眼手协调,是建构婴儿动作图示 的必要条件。然而,若要使这种可能性成 为现实,必须通过机能的练习和最低限度 的习得经验,才能增强成熟的作用。 u经验 u个体在这种动作练习中得到的经验,不 同与在社会环境中得到的社会经验。皮亚 杰把这种经验分成两类: u一类是物理的经验是指个体作用与物体 ,获得物体的特性; u另一类是逻辑-数理的经验是指个体理解 动作与动作之间相互协调的结果。在皮亚 杰看来,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起着组织 或协调作用),而非来源于物体。 u社会环境 u它包括语言和教育的作用,即人与人之 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学习者 的社会经验可能会加速或阻碍其认识图式 的发展。 u 几乎所有学习理论和发展理论都认识到成熟 和经验和社会文化所起的作用,皮亚杰的独特 之处,是另外加了第四个因素,也是最重要的 因素,即起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平衡过程调节个体(成熟)与环境(包括 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从而 引起认知图式的一种新建构。正是由于平衡过 程,个体才有可能以一种有组织的方式,把接 受到的信息联系起来,从而使认知得到发展。 正因为此,皮亚杰把平衡作为认识发展的基本 过程。 4、心理发展阶段说 (A)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各个阶段对应的特点 )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6、7岁 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 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儿童只是凭借感知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 低级的图式。这阶段儿童的认知活动处于 感知动作思维水平,思考来自于感知动作 。 9-12月的儿童逐渐获得了客体永久 性。 即当某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暂时消失时 ,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 0-2感知觉能力的发展 0-6个月是感知觉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1.给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视觉刺激物可以促 进儿童感知觉能力的发展 2.音乐刺激可以促进孩子听觉能力的发展 3.听觉的发展包括听觉辨别能力,语音感知 ,音乐感知,视听协调能力。 4.已有了深度知觉 5.味觉、嗅觉和肤觉的发展 味觉: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 以面部表情和身体活动表现对味道的反应。 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6、7岁:将感知 运动图式内化为表象系统,具有了符号功 能。能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进行表象 思维。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这阶段的心理特点: (1)泛灵论 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2)自我中心 太阳是跟着我走的。 (3)思维的不可逆性 知道AB但不知到 BA (4)未掌握守衡 一样长 不一样长 自我中心化:指儿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整个世界 ,不知道可以变换角度或者意识他人有不同的观点 。 u实验者从A、B、C、D四个角度拍摄照片。孩子站在上 述四位置之一。给他看拍摄照片,要求其挑选出对面位 置上的人所看到的是哪张照片。 u例:三座山实验 C D B A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6、711、12 岁获得了守恒的概念,思维具有可逆性, 可以进行逻辑运算 ,但是需要具体实物 的支持。即具体经验支持的逻辑思维水平 。 5+2=7 7-2=5 数目守恒(67岁) u基本原理:空间距离改变,数目保持不变 u向儿童呈现() 向儿童呈现() uA A uB B u问儿童:两排珠子一样多?不一样多? u “B行多(不守恒)” u “一样多(守恒)” 物质守恒(78岁) u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 样大 u 向儿童呈现() 向儿童呈现 () u A与B一样大小 B球变 了 u A B A B u问儿童:两个球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 u “B更大” (不守恒) u “一样大” (守恒) 长度守恒(78岁) u基本原理:不管一根线段或棒在形状或空间安 排上有何变化,长度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 向儿童呈现 () uA A uB B u问儿童:两根棒一样长还是不一样长? u “B更长”或“A更长”(不守恒) u “一样长” (守恒) 面积守恒(89岁) u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 u向儿童呈现() 向儿童呈现() u A B u问儿童:两张图上的表面积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 u “B更大” (不守恒) u “一样大” (守恒) 重量守恒(910岁) u基本原理:不管形状如何改变,客体的重量保持不变 u 向儿童呈现() 向儿童呈现() u A 两块叠在一起 B 两块分放两 边 u问儿童:两堆东西是一样重,还是不一样重? u “A更重” (不守恒) u “一样重” (守恒) 体积守恒(1213岁) u基本原理:不管放入水中的东西形状如何改变,杯中水的体积不变 u 向儿童呈现() 向儿童呈现() u 两颗球放入杯中,杯中水的数 将橡皮泥球B改变形状, u 量是一样的,儿童看到水平面 准备放入水中 u 上升到一样的高度。 u A B A B u问儿童:若将B放入杯子中,水平面会高出A杯?一样高?低于A杯? u “高一些”或“低一些” (不守恒) u “一样高” (守恒) 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1214、 15岁抽象水平 思维可以脱离具体内容,使形式从内 容中解脱出来,能够提出假设.凭借演绎推 理的形式解决抽象问题,认知活动达到抽 象逻辑思维水平.皮亚杰认为最高级的思 维形式便是形式运算。 (B)道德发展的3个阶段 u对偶故事法 u 在研究动机和效果时有一对对偶 故事,故 事中主人公的过失行为是无意的或出于好 意的 ,但造成较大损害;另一故事中主人公的过失 行为完全是有意的,但造成较小的损害。这一 研究 方法是:首先向儿童讲述一对对偶故事,要 求他们 比较两个故事中的意外事故,然后让儿 童判定哪一 件更糟,并弄清他们进行这种判断 的理由;最后根 据结果划分儿童的道德认知发 展水平。 道德发展3个阶段 的特点: u前道德判断阶段(不能根据道德进行判断, 更注重行为的后果) u他律道德判断(道德判断受他人的影响) u自律道德判断阶段(能根据自己的主观价 值标准进行道德判断) (二)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考虑社会文化因素, 认为心理上的变态是属于 一种不适应,是本性需要 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失调, 要克服这种失调,也要依 靠心理社会经验。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50岁以后 25-50岁 18-25岁 12-18岁 7-12岁 4-7岁 2-4岁 0-2岁 希望品质 (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