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沈英森颤震ppt课件_第1页
中医内科学沈英森颤震ppt课件_第2页
中医内科学沈英森颤震ppt课件_第3页
中医内科学沈英森颤震ppt课件_第4页
中医内科学沈英森颤震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颤 震 Tremor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目的要求】 l1.了解颤震是老年常见多发病,介 绍其范围和研究新进展。 l2.熟悉颤震的病因病机及其转归。 l3.掌握颤震的临床证候特征、诊断 依据,及其痴呆、郁病、健忘的鉴 别要点。 l4.掌握颤震证治内容。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概念】 l颤震,亦称“颤振”或称“振掉”, 是指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为 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l轻者仅有头摇或手足微颤,尚能 坚持工作和生活自理; l重者头部震摇大动,甚则有痉挛 扭转样动作,两手及上下肢颤动 不止,或兼有项强、四肢拘急。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医论】 l内经无颤震之名,但有类似 记载 l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 眩,皆属于肝”的“掉”的表现。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l素问脉要精微论“骨者髓之 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 l素问五常政大论“其病摇动 ”、“掉眩巅疾”、“掉振鼓慄”这 些论述不但明确病因、主症,而 且指出病名。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证治准绳杂病 l释曰:“颤,摇也;振,动也。筋 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 也。亦有头动而手足不动者 ,手足动而头不动也。皆木 气太过而兼火之化也。”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医学纲目颤振 l释曰:“颤,摇也,振,动也。风 火相乘,动摇之象,比之瘈疭( zhizong),其势为缓。内经云: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掉即颤振 之谓。”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l指出与瘈疭区别,还与“诸禁鼓 慄”有别,曰:“诸禁鼓慄,如丧 神守,皆属于热。鼓慄亦动摇之 意也。” l还指出病因:“此症多由风相合, 亦有风寒所中者,亦有风挟湿痰 者”。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张氏医通颤振 l明确指出与骨髓有关:“骨者髓之 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 惫矣。”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l又指出与瘈疭鉴别:“颤振与瘈疭 相类,瘈疭则手足牵引,而或伸 或屈;颤振则振动而不屈也,也 有头摇手不动者。盖木盛则生风 生火,上冲于头,故头为颤振。 若散于四末,则手足动而头不动 也。”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l并列举出13个证候和主治方药, 还以脉象判断预后。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范围】 l西医学所称某些锥体外系疾病所 致的不随意运动,如震颤麻痹、 舞蹈病、手足徐动症等,符合本 病证候特征者,可参考本节辨证 论治。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证候特征】 l1.本病以头部及肢体摇动、颤抖,甚至不 能持物为其共同证候特征。 l2.临床上发病缓慢,始则头摇肢颤,不能 自持,甚至头与肢体震颤不已,不能持物 ,食则令人代哺。继而肢体不灵,行动缓 慢,表情淡漠、呆滞。终则口角流涎,甚 或卧床不起。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病因病机】 l一、病因 ll.风阳内动 l2.髓海不足 l3.气血亏虚 l4.痰热动风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l.风阳内动 l年迈久病肾亏 肾气不足 l劳欲太过 肾精亏耗 l饮酒无度 虚阳内动 l或药物所伤 l肾水不足 脑髓失养 神机失调 l暴怒伤肝 血脉或气机不畅 l 阳气内郁化热 生风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2.髓海不足 l久病 l或年迈肾亏精少 l或七情内变 l凡应事太烦 伤神 l 脑髓不足 l 神机失养 l 筋脉肢体失主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3.气血亏虚 l脾气不足 气虚血少 l精血不生 波及于肝 l阴亏阳亢 肝阳独炽 l心气衰少 阴气独盛 l 筋脉肢体失司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4.痰热动风 l肺虚则水津不布 痰饮内生 痰郁化热 l脾虚不运 聚湿为痰 热极化风 l肾不制水 痰湿丛生 痰热动风 l 脑神被扰 l 而成本病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二、病机 l本病为脑髓与肝脾肾等脏器受损 而发生的退行性病变 l关键在于肾虚精亏,筋脉失荣; l脾虚生化不足,致脑髓失充; l或痰热动风,致使心神失主,筋 脉肢体失控,是为其病因病机之 根本所在。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诊 断】 ll.具有头部及肢体摇动、颤抖的特 定临床表现。 l轻者头摇肢颤,重者头部震摇大动 ,肢体震颤不已,不能持物,食则 令人代哺; l继见肢体不灵,行动迟缓,表情淡 漠,呆滞,口角流涎等症。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l2.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 性。 l3.起病隐袭,渐进发展加重,不 能自行缓解。 l4.测血压、查眼底,必要时做颅 脑腑CT、MRI等检查有助于明确 诊断。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鉴别诊断】 l颤震应与瘈疭相鉴别: l瘈疭多见于急性热病或某些慢性 疾病急性发作,其症见手足屈伸 牵引,常伴发热、神昏、两目窜 视,头、手颤动。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l颤震为一慢性疾患,以头部、肢 体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般无发热、神昏及其他特殊神 志改变症状,手足颤抖而无抽搐 牵引。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l再结合病史的分析,辅以实验室 及颅脑CT、MRI等检查,两者不 难鉴别。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辨证论治】 l 一、辨证要点 ll.辨标本 以病象而言,头摇肢 颤为标,脑髓与肝脾肾脏气受损 为本。 l从病因病机看,精气血亏虚为病 之本,痰热、内风为病之标。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l2.察虚实 本病为本虚标实之患 。 l即机体脏气虚损的见证属正虚, 痰热动风的见证属邪实。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二、治疗原则 l本病的发生,虽与脑髓有关,但 以肾为根,脾为本,肝为标。 l关键在于年迈肾亏精乏、气虚痰 结、血瘀动风。 l因此,治以填精补髓以熄风解痉 ,健脾益气以化瘀散结为其大法 。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三、分证论治 l1.风阳内动 l症状:眩晕头胀,面红,口干舌 燥,易怒,腰膝酸软,睡有鼾声 ,渐见头摇肢颤,不能自主,舌 红,苔薄黄,脉弦紧。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l治法:滋阴潜阳。 l方药:滋生青阳汤。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方解: l生地、生石决明滋阴潜镇敛阳为 君 l磁石补肾益精敛阳,除烦镇逆 l石斛、麦冬育阴生津 l丹皮清虚火,共为臣药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l白芍补脾阴,泻肝火,和血脉, 敛逆气 l甘菊平肝,清头明目,止虚风 l薄荷疏风解郁,清火明目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l柴胡疏肝升清散结,调畅气机为 佐药 l天麻与桑叶入肝经,通血脉,祛 风痰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加减: l可选滋荣养液膏,药用女贞子、 陈皮、干桑叶、熟地、白芍、黑 芝麻、早莲草、枸杞子、当归身 、鲜菊花、黑鲁豆、南竹叶、玉 竹、白茯苓、沙蒺藜、炙甘草治 之。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2.髓海不足 l症状:头晕目眩,耳呜,记忆力 差或善忘,头摇肢颤,溲便不利 ,窹寐颠倒,重则神呆,啼笑反 常,言语失序,舌质淡红体胖大 ,苔薄白,脉多沉弦无力或弦细 而紧。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l治法:填精益髓。 l方药:龟鹿二仙膏。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方解: l鹿角通督脉,龟版通任脉,一善 通阳,一善通阴,均为血肉有情 之品,善补人之真气。 l人参大补中气,气血调畅。 l枸杞子滋补肝肾。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l四味相合,填精益髓,达到补养 精、气、神三宝之功。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加减: l用益脑强神丸:鹿角胶50g、麝香 4g、海马50g、龟版胶50g、燕菜 50g、西红花50g、玳瑁100g、枸 杞子100g、石菖蒲50g、山茱萸 肉75g、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l桃仁25g、何首乌100g、熟地75g 、黄精100g、豨签草100g、生槐 米100g、五味子50g,共为细面 ,制大蜜丸,每服l丸,日3次, 淡盐水送服。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3.气血亏虚 l症状:眩晕,心悸而烦,动则气 短懒言,头摇肢颤,纳呆,乏力 ,畏寒肢冷,汗出,溲便失常, 舌体胖大质淡红,苔薄白滑,脉 沉濡无力或沉细。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l治法:补中益气。 l方药:补中益气汤或四君子汤送 服天王补心丹。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方解: l补中益气汤调补脾胃、益气升清 l四君子汤健脾益气 l天王补心丹滋阴养血、宁心安神 。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加减: l用心脾双补丸,药用人参、玄参 、五味子、远志肉、麦冬、神曲 、酸枣仁、柏子仁、白术、川贝 母、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l生甘草、丹参、苦桔梗、生地、 川芎、黄连、香附、朱砂,共为 细末,以桂圆肉熬膏代蜜,捣丸 如弹子大,每晨嚼服1丸,开水 送服。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4.痰热动风 l症状:头晕目眩,头摇,肢麻震 颤,手不能持物,甚至四肢不知 痛痒,脑闷泛恶,甚则呕吐痰涎 ,咳喘,痰涎如缕如丝,吹拂不 断,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红, 苔厚腻或白或黄,脉沉滑或沉濡 。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l治法:豁痰熄风。 l方药:导痰汤。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方解: l半夏燥湿降逆,茯苓健脾渗湿, 陈皮利气,甘草益脾,此二陈汤 意。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l加制南星以治风痰,增枳壳理气 宽中,再加皂荚宣壅导滞通窍以 利气、去垢、开胃,硼砂除热痰 散结。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l还可加生石决明以滋阴潜镇,敛 阳熄风。生白芍补脾平肝,和血 脉,敛逆气。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加减: l或用化痰透脑丸,药用九制南星 25g、天竺黄100g、煨皂角5g、 麝香4g、琥珀50g、郁金50g、半 夏50g、蛇胆陈皮50g、远志肉 100g、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l珍珠10g、沉香50g、石花菜100g 、海胆50g,共为细面,制大蜜 丸,每服1丸,1日3次,白开水 送服。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转归预后】 l运用中医治疗部分病例能缓解症 状,延缓自然加重过程。 l若失治或调摄治疗不当,则逐年 加重,可转为痴呆,预后不良。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预防与调摄】 l1.增强人体正气,避免和消除导 致颤震的各种致病因素,如尽量 保持安定情绪,切忌忧思郁怒等 不良的精神刺激。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l2.环境应保持安静舒适,避免受 风、受热、受潮,生活要有规律 ,劳逸适度,节制房事。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l3.饮食清淡,进食尽可能定时定 量,勿暴饮暴食及嗜食肥甘厚味 ,戒除烟酒,忌过咸伤肾之品。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l4.加强功能锻炼,防止中毒及颅 脑外伤,对已患中风者,及时治 疗对预防本病发生有重要意义。 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