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MW机组调速汽门摆动原因分析与处理.pdf_第1页
350MW机组调速汽门摆动原因分析与处理.pdf_第2页
350MW机组调速汽门摆动原因分析与处理.pdf_第3页
350MW机组调速汽门摆动原因分析与处理.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力技术 3 5 0 mw机组调速 汽 门 摆动原 因分析与处理 彰金宝徐福海李艳杰 ( 三 河发 电有 限责任 公 司,河北三河0 6 5 2 0 1 ) 0 : 0 【 摘 要】 l 三河电厂#2 机正常运行中高压调速汽 门g v2 3 2 0 mw荷以上出现 j 对调速汽f 1 静态曲线的分析,确认造成g v2 摆动的原因为电液转换 器特性发生变化 , 0 动 机的 谪 整 消 除了 g v 2 4 - 誓 ; 【 关键词】调速汽门;摆动;电液转换器;油动机 0 设备概况 三河 发 电有 限责 任 公 司一 期 工程 安 装 两 台 3 5 0 mw汽轮发电机组,汽轮机为 日本三菱重工高砂 制作所制造的t c 2 f 型单轴、双缸两排汽、一次 中间 再 热 、凝汽 式汽 轮机 ,# 1 、2 机组 分 别于 1 9 9 9 年 1 2 月、2 0 0 0 年4 月投产 。 汽机调速 系统采用三菱公司2 0 世纪9 0 年代的 电液 调速 、低压透 平油控 制 系统 ( de h) ,系 统共设 有 四个 电液转换 器 ,分 别安装 在汽 轮机前 箱 的左右 两 侧。其中前箱右侧第一个电液转换器控制汽机两个 主汽门 ( ms v)、前箱左侧电液转换器控制调速汽 f i g vl 、g v 3 、前箱右侧第二个电液转换器控制调速 汽 q g v2 、g v 4 、前箱右侧第三个电液转换器控制两 个中压调速汽 门 ( i c v)。电液转换 器负责把de h 控 制 系统发出的阀位控制 电信号转换 为控制油 的油压信 号,各汽门的油动机在控制油压的作用下改变汽门的 开度 。 圈 2 0 0 9 7 第7 期 1 电液转换器及高压调速汽门油动机结 构与原理 1 1 电液转换器结构与原理 三菱汽轮机电液转换器结构如 图1 所示 ,高压 油从油 口1 进入电液转换器,经节流 口k后进入p x 腔 室。在汽轮机挂闸安全油建立后,罩杯d 在安全油的 安 图1 电液转换器原理图 h i , 控制油 3 5 0 mw机组调速汽 门摆动原 因分析 与处理 作用下向右运动封住泄油 口,在p x 腔室建立控制油 压,该控制油分别送至所控制汽门的油动机。在汽门 开度需要调整时 ,d e h调速 系统发 出相应 的开度指令 电信号 ,通过伺服马达输出改变泄油 口4 1 ,j 开度来调 整p x 腔室内控制油压,进而改变汽门的开度。 1 2 高压调速汽门油动机结构与原理 高压调速汽门油动机 ( 如 图2 所示)主要由四部 分组成 ,即接 受控 制油压信号的继动 器活塞 、随动错 油 门、油动 机活塞及反馈杠杆 。继 动器活塞上面接 受 控制 油压信号 ,克服弹簧g的作 用力使继动 器活塞上 下运动 ,且继 动器活塞的位移 与控 制油压成正 比。随 动错油门的上部作用着平衡油压 ,下部作用着弹簧弹 力 ,平衡 油压 是高 压油 经节流 孔f 进 入腔 室d,以 及 继动 器活塞尾杆伸进错油 门孔所 形成的排油 口所 建立 的。当继动器活塞移动时腔室d内平衡油压变化 ,从 而带动错油门,改变油动机下部腔室接通进油或排 油。当错油门接通高压油时 ,油动机活塞在 油压的作 用下 产生 强大 推 动 力 ,克 服 阀 门开启 的 阻力 开 启 阀 门。当错油门接通排油时 ,阀门在弹簧的作 用下将活 塞向下压使阀 门关 闭。阀门反馈杠杆则是将 油动机活 塞位置的变化反馈到油动机活塞的输入端( 即反馈套 筒移动)将错油门重新封住,使油动机活塞重新建立 新的平衡状态。 图2 g v 油动机原理 图 当阀门需要开启时,de h 控制电流增加,控制油 压增大。油动机继动器活塞在控制油压增大后克服弹 簧弹力活塞下移 ,活塞尾杆油 口关小,腔室d平衡油 压升高、随动错油门下移打开反馈套筒与油动机液压 缸进油口,高压油进入液压缸推动油动机活塞向上移 动带动调门开大。在油动机活塞上移同时反馈杠杆推 动 反馈套筒下移关小进 油 口,油动机活 塞停止 上移 , 油动机 活塞恢复平衡状态 。需要 阀门关小时 ,d e h 控 制 电流减小 ,控制油 压降低 ,油动机继动 器活塞在弹 簧g的作用 下 向上 移动 ,活 塞尾杆油 f i 开大 ,腔 室d 平衡油压降低 ,随动错油门在底部弹簧作用下上移打 开反馈套筒与油动机液压缸排油 口,油动机活塞在阀 门弹簧弹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反馈杠杆推动反馈套筒 上移 关小排油 口,油动机活塞停止 下移 ,油动机活塞 恢复平衡状态 。 2 g v 2 摆动现象原 因分析与处理 2 1 gv 2 摆动现象原 因分析 白2 0 0 8 年2 月起 2 汽轮机在3 2 0 mw负荷以上时 , 挣 2 高压调门 ( gv 2 )出现摆动现象 ( 如图3 n示), 汽机综 合阀位指令和 负荷 均出现摆动 ,进而导致 3 调 门也 出现摆 动 。由于在机组 运行期 间无法对调 门系统 进行检查,运行方面暂时采取了在3 2 0 mw负荷时降 低 主汽压力 ,增大综 合阀位指令 ,保 持g v 2 全 开 ,防 止频繁 出现摆 动情况 。 图3 3 2 0 mw 负荷 以上 gv2 运 行 趋势 图 2 0 0 8 年 9 月 1 8日 2 机 组 检 修停 机 ,在锅 炉 汽水 系统放水消压后对汽机调速汽 门进行 了静态特性试 验( 如图4 所示 ),发现g v2 开度曲线明显滞后,在 4 5 以后与g v3 开度非常接近,同时造成机组在较低 负荷时综合阀位指令明显偏大。从运行情况看,机组 在 3 2 5 mw 负荷 以 上时gv 2 、gv3 开 度明显 增大 ,一 旦出现微小扰动 即造成综合 阀位变化随之 出现g v2 开 璺笙! 塑 田 电力技术 度大幅波动 。 图4 #2 汽轮机调速汽门调整前静态曲线 图5电液 转换 器调整 后静 态 曲线 根据调速汽门特性曲线情况分析 ,控制调速汽门 g v1 、o v 3 的控制电流、控制油压与调门开度负荷设 计要求,电液转换器及油动机均工作正常。调速汽门 g v2 、g v 4 的电液转换 器控制 电流 与控制油 压、调 门 开度偏差较大 ,尤其在控制电流 已达 设定值 时 ,控制 油压值 只达 到阀门开度6 0 左右的油压 ,6 0 以 上时 控制油压与设计 偏差大 。 通过对g v 2 、g v4 静态特性 曲线 与电流 、控制 油 压的关系进行分析,舟 2 机组正常运行中g v 2 摆动现象 为电液转换器特性偏离设计值造成。若要消除g v 2 摆 动故 障 ,需 对 电液转 换 器进 行调 整 ,保证 输 出控制 油压与设计输入 电流对应的油压相吻合。在处理方 法上 ,调 整控制 油压增大后g v2 开度达到设计值同时 g v 4 也会相应提前 ,这样会造成gv 4 与g v3 开度曲线 重叠度增大 ,为保证gv 4 与g v3 开度 曲线重叠度 ,仍 需对g v 4 油动机控制输 出进行调整。 2 2 消除g v 2 摆动的处理方法 2 2 1 调整电液转换器保证控制油压达到设计要 求 圈 2 0 0 9 7 第7 期 通过在静态试验时控制 电流 、控制油压及阀门开 度情况,控制油压低于设计值,阀门开度低。当增加 控制 电流输 出提高控 制油压 时调 门可以达到全开 。 为保证电液转换器输出控制油压达到设计值 ,在 调整前在d e h系统控 i ij gv 2 输 出控制 电流在全开电流 值,就地调节增加 电液转换器弹簧g的预紧力,同时 监视控制油压变送器指示 ,确保控制油压力与设计 值吻合。调整后g v 2 开启曲线明显提前达到了设计值 ( 如图6 所示 )。 图6 gv4 油动 机调 整后静 态 曲线 2 2 2 调整g v 4 调 门油动机液压控制 , 在 电液转换 器弹 簧预 紧力增大后 ,g v 2 、g v4 的 控制油压上升 ,g v 2 、gv 4 开启时 间均提前 ,g v4 开 启提前使与g v 3 重叠度增大 。为减s j g v 3 与 g v 4 重叠 度 ,需进一步对调速 汽门g v4 油动机弹簧预紧力进行 调整 ,增大油动机弹 簧预紧 力将相应控制油压下的继 动滑阀行程减小才能使gv 4 凋门开度后移。 调整时,将g v4 油动机继动活塞顶部调整弹簧压 盖打开,保持控制油压在g v4 全开位置,用扳手调整 弹簧的调整螺杆 ,增加弹簧预紧力使阀门从全开位置 脱开后立刻停止。调整完毕后对调速汽门进行传动试 验 ,gv 4 开启油压 和行程达 到 了设计要 求 ( 如 图7 所 示 )。 图7 #2 机汽门调整后运行曲线 ( 下转第7 1 页) 上汽产q f s n 一 6 0 0 2 型发电机定子铁心故障的分析、处理及预防措施探讨 远就更不敏感。所以 ,分布在6 - 3 米长的静子铁芯上 的8 个温度测点并不能准确反映铁芯所有部位的初期 异常 ,只能作为静 子铁芯运行 中整体温 度变化的宏观 监测和测点所在部位区域的温度监测。静子铁芯工作 段只设计8 个温度测点,是基于静子铁芯故障概率相 对较低和经济、安全性比较等因素而考虑的。正是基 于这一现实,静子铁芯温度只报警而不作用于跳机。 ( 9 )制造 厂应 持续开 展技术 攻关 及改造 工作 , 彻底解决现有铁芯温度测量存在的误差问题。 上海产发电机铁芯温度测点采用铜一 康铜t 分度热 电偶式 ,由于测 点 回路 的屏 蔽措 施 不规 范( 屏 蔽未 接地 ,传输线未按规定铰接等),由测点至dc s 系统 d c e t 显示要经过一 系列接线箱端子转 接 、物理量传 输、变换等,显示量值与实际量值会有一定误差。尤 其在端部受较强漏磁场干扰时误差更大,普遍不能正 确反映边段铁芯的实际温度。从实际显示情况看 , 阶梯段铁芯 温度有时 比冷风( 氢) 温度还低 ,不符 合实 际。在运行曲线中普遍反映出:当机组的有功功率降 低时,由于端部铁心受到漏磁通的抑制作用 ,端部铁 芯温度反而升高。早期发电机边段铁芯由于受端部漏 磁 场的影响 ,一般温度要 高于中部铁芯温度 ,但近些 年生产的发电机由于端部铁芯采取了相应措施 ,如铁 芯采用阶梯型结构 ,加强冷却通风,增加磁屏蔽等, 使边段铁芯的温升得到改善,一般在非进相运行情况 下发 电机边段铁芯温度应略低于中部铁芯温度。 目 前,对于c r t 显示的测温值与实际铁芯温度存在一定 误差的 问题 ,制造 厂家 已经认 同,并准 备对以后制造 的机组 测温元件做设计修 改 。然而上述测量误 差在大 多数情况下是稳定性的误差,除非有新的因素出现 , 例 如突发 间歇性 的电磁干扰 、测量 回路虚接 、断线 等 。所以c r t 显示的静子铁 芯温 度 ,尤其是他 们的相 对 变化 量值仍然是可信的重要监视 参数 。 ( 1 0 )应积极 、主动 、不断地进行 技术研 究 ,吸 取相关的经验教训 ,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有效技术措 施 。上汽6 0 0 mw发 电机 为9 0 年代 末引进 西屋技 术 国 内消化、生产的产品。对于技术密集的大型发电设 备 ,从设计、制造 、运行、检修等方面均存在积累经 验的过程,对设备的技术认识也存在一个不断提高的 过 程 。制造厂 家对 设备的认识也 在不断加 深 中,例如 对 定位 螺杆 追加 紧力 的认识 。所 以 ,对 上汽6 0 0 mw 发电机在设备 认识 、运行 、检修等 方面的技术研究和 探讨是较为长 期的工作 ,任重而 道远 。同时 ,由于发 电机制造周期长、零部件多 ( 仅静子各种硅钢片就达 1 2 万片以上 )、各零部件柔性连接多、手工操作在生 产工艺过程 中所占比例大、工艺质量对人的手工工 艺和 责 任 心依 赖性 高 。这 也是 同样 引进技 术生 产 的 主机设备 ,发电机故障率较高的原 因之一 。从 目前 6 0 0 mw发 电机 故障 情况看 ,制造 工艺 粗糙为 普遍性 的原因。所以 ,对此应有清醒认识 ,除加强设备监 造 、关 注 质量 验收 、精 心 运行 调 整 、悉心 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