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MW超临界汽轮机启动中转速异常分析及对策.pdf_第1页
600MW超临界汽轮机启动中转速异常分析及对策.pdf_第2页
600MW超临界汽轮机启动中转速异常分析及对策.pdf_第3页
600MW超临界汽轮机启动中转速异常分析及对策.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卷 (2008年第3期)电 力安全技 术 摘要在对国产 600 m w超临界汽轮机的启动基本原理介绍的基础上,对机组实际启动过程中曾 经出现的 2次转速异常升高现象的原因和危害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和改进措施,以提高机组运行 的安全性。 关键词汽轮机;高中压缸联合启动;转速;控制;异常 国电常州发电有限公司安装的 600 m w超临界 汽轮机为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与西屋公司联合制造 的n600- 24. 2/ 566/ 566 型超临界压力、一次中间 再热、单轴、三缸、四排汽、双背压、纯凝汽、反 动式汽轮机。机组配置高低压两级串联旁路,高压 旁路容量为 30 % bm cr( 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 ,低 压旁路容量为 220 % bm cr,汽轮机控制系统为 上汽厂配套的数字式电液调节系统( d eh) 。 1机组启动原理 机组正常启动时采用高中压进汽量可分别控制 的高中压缸联合启动方式( 流量分配比例 k一般为 1),并采用双回路系统,即高压缸高压排汽通 风阀凝汽器回路和中、低压缸凝汽器回 路。 在启动过程中, 高压排汽通风阀处在开启状态, 高压排汽逆止门关闭, 保证高压缸排汽处在低压状 顾朋喜 (国电常州发电有限公司,江苏 常州213033) 600m w超 临 界 汽 轮 机 启 动 中 转 速 异 常 分 析 及 对 策 态,避免高压缸排汽端过热。汽轮机旁路系统原理 如图 1所示。 图 1汽轮机旁路系统原理 汽轮机冲转时,先由中压调门(i cv)控制汽轮 机转速,高压主汽门( m sv) 处于关闭、高压调门 ( g v)处于全开状态。当汽轮机转速升至600 r/ m i n 足够,材质要好;保持汽侧水位正常,禁止低水位 或无水位运行。 (2) 管子振动预防。 在高加汽侧安装汽侧安全 门;限制汽侧蒸汽或疏水的流速;管束间距要足够 大,这一方面可降低汽侧流速,另一方面也可减少 管子互相碰撞摩擦损坏的可能性。 (3) 管子给水入口端的侵蚀预防。 限制给水流 速,当停用一列加热器或加热器堵管数量较多时, 都会使管内流速明显增大, 这时应让一部分给水经 旁路进入锅炉或降低机组负荷;控制给水含氧量小 于7 g/ l,控制给水ph值在9. 29. 6 之间。 (4) 腐蚀预防。选择材料时,要使机组成为无 铜系统;要有完善的放空气系统,在管道连接上一 般不要采用逐级串联的方式, 以防不凝结气体在压 力较低的加热器中积累;保证放空气系统的正常工 作,在启动时,水侧、汽侧应排净空气,给水水质 要合格;出厂时要有良好的防腐措施,防止贮运过 程中的腐蚀,对碳钢管加热器,通常对汽侧和水侧 均采取冲氮防腐的办法;加热器停用时,通常根据 停用时间的长短,分别采用冲水、冲气或冲氮的防 腐措施,在水侧适当调节除氧水的 ph值,以起保 护作用。 ( 5) 超压爆管预防。 水侧应安装安全阀。 (6) 制造材质、 工艺不良引起管子泄漏的预防。 加强监造,确保管壁厚度至少在 2. 0 m m以上,以 提高抗冲刷能力;组装前要对每根管子进行探伤、 水压试验等检验;u型管应热处理、无直观缺陷; 管板孔精度、公差和同心度应符合技术要求,管孔 倒角或倒圆应光滑无毛刺。 (收稿日期:5;修回日期:5) anquanshengchan 安 全 生 产 9 2007- 0 - 212007- 10- 2 第10 卷 (2008年第 3期)电 力安全技 术 时,deh保持该转速 2 m i n,记忆中压缸进汽流量 q 1( 即 i cv开度后) ,由i cv控制自动切换成 m sv/ i cv控制方式,由 m sv与 i cv共同控制汽轮机转 速,汽轮机双回路进汽。在 m sv/ icv控制方式中, 中压缸进汽流量始终比高压缸进汽流量多q 1。 当汽 轮机转速升至 2 800 r / m i n 时,d eh系统保持该转 速4 m i n, 再次记忆中压缸进汽流量q 2( 当汽轮机发 生opc保护动作复位后,icv调门开度恢复至中压 缸进汽流量 q 2 时的开度)。在 28003 000 r/ m i n 期间,i cv开度除根据再热汽压力进行修正外,不 再变化。当 deh流量记忆好并经运行人员确认后, 系统切换 m sv,gv阀,将 m sv全开,由 gv控制 汽轮机转速,直至升至3 000 r/ m i n。由于 icv参与 汽轮机冲转及升速的全过程, 加上高中压缸进汽量 可分别控制, 因此高中压缸联合启动方式与单纯中 压缸启动方式的差别不仅在于 gv的进汽量不同, 还在于因不需配置预暖阀门和预暖程序而使启动更 为简便。 2事件经过 2. 1事件一 2006- 06- 07t05: 35,1 号汽轮机组极热态启 动。冲转参数为:主蒸汽压力 14 m pa,再热蒸汽压 力0. 48 m pa,凝器背压3. 82 kpa。05:38,汽轮机 转速达到600 r / m i n,deh系统保持2 m i n 后,由 i cv控制自动切换成 m sv/ i cv控制方式。与此同 时, 汽轮机转速开始以一定速率上升。 05: 44, 汽轮 机转速达到1753r/ m i n, 运行人员见汽轮机转速不 受控制,将机组打闸,汽轮机转速下降。在汽轮机 转速上升过程中,主、再热蒸汽压力及凝器背压均 无明显变化。 06: 15,1号汽轮机重新挂闸,冲转参数为:主 蒸汽压力 12. 85 m pa,再热蒸汽压力 0. 513 m pa, 凝器背压 3. 82 kpa。06: 17,汽轮机重新冲转至600 r/ m i n,经系统计时及控制方式切换后,汽轮机转 速稳定在 600 r/ m i n,观察 1m i n后,汽轮机转速控 制稳定。06: 20,汽轮机开始升速,于 06: 30达到 3000 r / m i n。 2. 2事件二 2006-09-11t04: 26,1 号机组温态启动。冲转 参数为:主蒸汽压力 6. 5m pa,再热蒸汽压力0. 48 m pa,凝器背压 5. 12kpa。04: 31,汽轮机转速达到 6,d系统保持后,由 iv控制 自动切换成m sv iv控制方式,汽轮机转速不受 控制上升。04: 37,汽轮机转速达到 870 r/ m i n,运 行人员将汽轮机打闸。当汽轮机转速降至低于600 r / m i n 时,机组重新挂闸冲转。04: 49,deh控制 方式再次转换成 m sv/ i cv控制方式时,机组转速 仍异常上升,运行人员输入2 800 r/ m i n目标转速、 200 (r/ m i n)/ m i m升速率对汽轮机升速,04: 51,当 汽轮机实际转速( 911 r / m i n) 低于deh所给转速指 令( 914 r / m i n)后,汽轮机转速转为受控,按 deh 给定的转速指令、 速率上升, 05: 02, 汽轮机转速达 到 3000 r/ m i n,转速稳定。 3原因分析 汽轮机升速过程中转速不受控制的原因一般 有:主再热蒸汽参数、凝器背压突变,各调节汽门 活动不灵活、 有卡涩现象, 各调节汽门关闭不严密、 有泄漏现象,有其他汽源倒入汽轮机中,d eh控制 逻辑混乱等。 在 1 号机组启动过程中转速不受控的工况下, 主、再热蒸汽参数、凝器背压均无突变;各调节汽 门( 高压主汽门、 中压调门) 动作灵活, 无卡涩现象; 从1号机组整组启动前所做的主汽门、调门严密性 试验及启动后50%及100%甩负荷试验汽机飞升转 速来看,高、中压主汽门及调门关闭严密,d eh调 节品质良好,况且如果各调节汽门关闭不严密,汽 轮机转速就不能稳定在 600 r / m i n,因此可以基本 排除调节汽门有泄漏的情况;经对1号机组热力系 统仔细检查并结合汽轮机缸温分析, 也未发现有其 他汽源倒入汽轮机的可能。在汽轮机高转速下deh 又能恢复对汽轮机转速的控制,可见d eh运行比较 正常。因此,以上可能出现的原因均可排除。 1 号汽轮机转速不受控现象有如下特点: ( 1)转速不受控现象均发生在 deh由 i cv控 制自动切换成 m sv/ i cv控制方式的瞬间; ( 2) 转速不受控现象与汽轮机冲转时主、 再热 蒸汽压力高低无关; ( 3) 转速不受控现象带有随机性, 并不是每次 启动均发生,且在同一启动工况下,转速不受控现 象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4) 转速不受控现象仅在汽轮机转速相对较低 时发生, 当汽轮机到高转速时(即汽轮机实际转速低 于 d eh中目标转速) ,deh对汽轮机转速不受控的 现象会自行消失。 d控制策略为,在 iv控制方式下,d 的转速主控器对象为 i v ,通过调节i v的开度来 anquanshengchan 安 全 生 产 10 00 r / m i neh2 m i nc /c ehceh cc 第10卷 (2008年第3期)电 力安全技 术 控制汽轮机转速;在 m sv/ i cv控制方式下,汽轮 机双回路进汽,由 m sv与 i cv共同控制汽轮机转 速,此时 deh的转速主控器对象为 m sv,i cv的 控制指令是由m sv的指令叠加汽轮机在 600 r / m i n 时deh记忆的中压缸流量 q 1(i cv开度) 而生成的。 也就是说,在 m sv/ i cv控制方式下,如果m sv的 控制指令无变化,则i cv的控制指令也无变化。 在1号机组起动过程中,由于0600 r/ m i n范 围内汽轮机所需的蒸汽流量少,i cv在 04%范围 内晃动,一开即关,而不是保持某一开度。机组稳 定在 600 r / m i n 时,i cv大部分时间均处于关闭位 置,只有当汽轮机转速稍低于600 r/ m i n 时稍开一 下,以保证汽轮机转速稳定。在2006- 06- 07,汽 轮机第 1 次冲转保持600 r / m i n 转速的2 m i n 内, icv共打开9次,每次打开时间约1s,其中最大开度 为3. 75% ; 2006-09-11,第2 次冲转保持 600 r/ m i n 转速 2m i n内,i cv共打开39次,每次打开时间为 12 s,其中最大开度为 3. 75 % 。 在 deh系统完成 i cv控制方式至 m sv/ i cv 控制方式切换的瞬间,以上4次启动时的相关数据 如表 1所示。 表 1机组4 次启动时的相关参数 转速ms vi cv主蒸汽再热蒸汽备注 / (r/ m i n) 开度开度 压力/ m pa 压力 / m pa 2006-06-07 599. 9 0. 78 % 4. 5 %14. 420. 513转速 第 1 次上升 2006-06-07 601. 5 0. 78 %012. 710. 513转速 第 2 次保持 2006-09-11 599. 6 0. 55 % 3. 7 %6. 40. 46转速 第 1 次上升 2006-09-11 599. 5 0. 55 % 3. 6 %6. 60. 467转速 第 2 次上升 从表 1 可以看出,在 deh完成 i cv至 m sv/ icv控制方式切换的瞬间,如果 i cv刚好开出时, 进入汽轮机的蒸汽量大于汽轮机维持600 r / m i n所 需的蒸汽量, 汽轮机转速便无法稳定, 自行上升。 此 时 deh控制方式为 m sv/ i cv控制方式,deh转 速主控器对象为 m sv,当 deh检测到汽轮机转速 上升时,会发出关 m sv指令,i cv控制指令跟随 m sv控制指令。但由于 m sv已处在关闭位置,其 阀位指令早就为 0,因此 m sv控制指令无变化,从 而 i cv控制指令也无变化,因此 deh失去汽轮机 转速控制。 在 deh失去汽轮机转速控制时,如操作人员 输入比汽轮机实际转速高的 deh目标转速及升速 率进行升速时,d计算出由 iv进入汽轮机的 蒸汽量不能满足汽轮机升速需要,会增加 m sv开 度指令,icv开度指令也随之增加,汽轮机的转速 便又回归deh的控制之下,这就是为什么高转速 时汽轮机转速又受控制的原因。 4危害分析 (1) 汽轮机不能按预定的目标转速及升速率进 行升速时,其转速极易落入汽轮机轴系共振区域 内,引起汽轮机振动增大甚至设备损坏。 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生产的191型汽轮机的共 振区域较为密集,主要共振转速都在1 500 r / m i n 以下。以 1号机组在启动过程中的实测结果为例, 发电机一阶临界转速为 840 r / m i n左右,二阶临界 转速为 2 200 r/ m i n 左右,高中压转子临界转速为 1480r/m i n左右, 低压转子1临界转速为1420r/ m i n 左右,低压转子2临界转速为1 430 r/ m i n左右。汽 轮机在启动过程中必须根据不同的启动工况及缸温 以合理的升速率通过这些临界转速区域。 ( 2) 在机组实际启动过程中,由icv开度过大 引起的转速异常升高不受控制的现象容易掩盖机组 各调节汽门卡涩或泄漏等设备缺陷或其他原因引起 的转速不受控现象,误导运行人员盲目升速,引发 机组超速事故。 (3) 在高中压进汽量可分别控制的高中压缸联 合启动方式中,其高中压缸进汽量比例已由deh 事先设定,icv开度过大必将破坏高中压缸的流量 分配比例,使高压缸进汽流量偏小,降低了启动过 程中的暖机效果, 同时还有可能引发因高压缸排汽 温度过高而使机组跳闸、 高压缸未级叶片过热等危 害。 5结论与对策 5. 1结论 汽轮机在采用高中压缸联合启动时, 转速不受 控现象的基本原因为在汽轮机冲转阶段、 中压调门 在小开度时, 其中压调门控制逻辑与中压调门流量 特性不匹配。 汽轮机转速在600r / m i n及其以下时, 中压调门开度如能均匀变化则能避免此现象发生。 5. 2对策 ( 1)根据 i cv在小开度时的流量特性,完善 icv控制逻辑,避免其在 0600r / m i n时频繁晃动 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2)对高中压缸联合启动的 deh的控制策略 进行优化。 ( 3) 从d历史数据库中可以看出,号机组 anquanshengchan 安 全 生 产 11 ehc eh1 第10 卷 (2008年第 3期)电 力安全技 术 摘要由于 500 kv龙政线沿线有 2条高速公路和 1条高速铁路相继在大别山区开工建设,线路 安全运行遭受严重威胁。 为确保线路的安全运行, 制定了危险点控制模板, 对危险点实施动态跟踪管理, 超 前控制处理,有效地防止了外破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线路; 外破;风险;防范;控制 500 kv 龙政线是三峡电力向华东地区输送电 能的重要线路,途径湖北、安徽和江苏,连接华东 与华中两大区域电网,双极输送电力达 300 万 kw 。 其安全运行不仅关系到两大区域电网的安全稳定运 行, 更关系到华中地区和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和 社会稳定。 自2003年6月投入运行以来, 龙政线沿线环境 较为稳定。但从2005年10月开始, 2条高速公路和 1条高速铁路相继在大别山区开工建设,随之产生 的大量采石场对龙政线沿线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特 别是安徽省金寨县境内,合肥- 武汉高速公路和合 肥- 武汉高速铁路有 30 多 km与龙政线平行建设, 对线路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威胁。 1开展线路风险识别,掌握运行风险之源 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建设, 将彻底影响龙政线沿 线局部区域的环境,极有可能造成线路污闪跳闸、 导地线损伤以致断线、 基础损坏导致铁塔倾覆等事 故的发生。 因此, 超高压公司组织相关人员, 于2005 年10月中旬对龙政线上存在公路和铁路建设的区段 开展特巡。通过特巡,基本摸清了新建铁路、公路 的走向及其和龙政线的交汇位置,采石场的布点、 规模等相关信息, 并对线路可能受到的威胁给出了 李宏国1,汪晓1,田军1,李冀1,陆振田2 (1. 安徽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公司,安徽 合肥230061;2. 安徽送变电工程公司,安徽 合肥230000) 建 立 风 险 管 理 机 制 防 范 线 路 外 力 破 坏 初步评估和防范对策。 其中主要的威胁来自线路附 近部分新建采石场的开山放炮, 由其引起的飞石会 击伤导地线,扬尘也会造成线路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