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MW超临界汽轮机顺序阀控制方式优化.pdf_第1页
600MW超临界汽轮机顺序阀控制方式优化.pdf_第2页
600MW超临界汽轮机顺序阀控制方式优化.pdf_第3页
600MW超临界汽轮机顺序阀控制方式优化.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电力第 3 3 卷2 0 0 9年第 5期 1 9 文章编号 : 1 0 0 6 3 4 8 x( 2 0 0 9 ) 0 5 0 0 1 9 0 4 6 0 0 m w 超临界汽轮机顺序 阀控制方式优化 刘景森 , 张卫斌 , 熊建华 ( 国电黄金埠电厂 , 江西 余 干 3 3 5 1 0 1 ) 摘要 : 本文介绍了国电黄金埠 电厂二 台 6 0 0 mw 超临界机组汽轮机在投入顺序阀方式时所遇到的问题 , 在对 问题 原因进行 分析 的基础上, 通过优化汽轮机配汽方式 和相关控制参数 , 并 经试验得 出了有效 的解决方案。在保证安全 性的基础 上, 降低 了煤耗, 极大地提高 了机组的运行经济性。 关键词 : 汽轮机调节; 控制参数; 顺序阀 中图分类号 : t p 2 7 3 文献标识码 : b a b s t r a c t : t h e p a p e r i n t r o d u c e d p r o b l e m s o f t w o 6 0 0 mw s u p e r c r i t i c al s t e a m t u r b i n e s o f h u a n g j i n b u p o w e r p l a n t w h e n t h e v s w i t c h t o s e q u e n c e v a l v e c o n t r o l mo d e wi t h 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p r o b l e ms a n d h e l p o f s t c , t h e e ff e c t i v e s o l u t i o n h a s b e e n p r o p o s e d b y o p t i mi z i n g t h e s e q u e n c e o f v a l v e a n d r e l a t e d c o n t r o l p a r a me t e r s c o a l c o n s u mp t i o n c a n b e r e d u c e d a n d t h e s e t s o p e r a t i o n a l e c o n o my r e ma r k a b l y i mp r o v e d ke y wo r d s : s t e a m t u r b i n e g o v e r n a n c e ; c o n t r o l p a r a me t e r s ; s e q u e n c e v a l v e l 机组简 介 2 进汽 方式切换 时存在 的问题 国电黄金埠电厂两台汽轮机为上海汽轮机厂生 产的型号为: n 6 0 0 2 4 2 5 6 6 5 6 6超临界 、 一次中间 再热 、 单轴 、 三缸、 四排汽凝汽式汽轮机组 。 整个轴系 由 9个轴承支撑 , 1 6号轴承为四瓦可倾 瓦, 7 - 9号 轴承为上瓦圆拄瓦下瓦两块可倾瓦。汽轮机控制系 统采 用 了西屋 的 o v a t i on d e h系统 。 汽 轮机设 置 了 2个高压 自动主汽门( r ) 、 4个高压调节汽f q ( g v ) 和 2个 中压主汽门( r s v) 、 4个 中压调节 汽门( i v ) 。 其 中高压主汽 门( t v )和高压调节 汽门( g v )的排列 及各阀控制喷嘴数量见图 1 。 1v、 i v 、 垣) 、 厂 ) ) _ ( 节 门 调节门开启顺序号 实际位置 ( 从 调速器端 向发 电机方看 ) 图 1 6 0 0 mw 汽 轮 机 调 节 级 配 汽 方式 示意 图 收稿 日期 : 2 0 0 9 0 10 6 作者简介 : 刘景森( 1 9 7 4 -) , 男, 现任 国电黄金埠 电厂副总工程师。 国电黄金埠电厂两台机组汽轮机首次投入顺序 阀调节方式运行时( 采用制造厂原设计配汽方式 : 3 号+4号一 1号一 2号 和 控 制 参 数 ) , 均 出现 汽 轮 机 l 、 2号瓦的瓦温升高 , 机组负荷波动大的问题。2号 机组首次 由单阀切换到顺序阀前后工况数据对 比见 表 1 : 表 l 2号机组单阀切换到顺序 阀前后工况数据 由表 1可见 ,机组在 5 0 5 mw 负荷式切换到顺 序阀动态过程 中 短时负荷上升到 5 3 9 m w, 主汽压 由 2 4 2 mp a 下降至 2 1 1 mp a 。 切换稳定后 1号瓦 y 向轴承温度爬 升到 1 0 5 1, 2号 瓦的 y 向轴承温 度由爬升到 1 0 2 8 o c,且随着负荷的降低仍有上升 趋势 同时处于调节状态的高压调 门波动较大 。 已经 威胁到机组的安全运行 被迫将机组切换 回单阀方 2 0 江西电力 第 3 3卷2 o 0 9年第 5期 式 。 机 组在 5 1 8 mw 时将顺 序 阀切 回单 阀过程 中 机 组 的负荷 短时下 降 到 4 7 8 mw 、主 汽压 由 2 4 2 mp a 升 高 至 2 6 5 m p a , 造 成机 组 主 汽 压 超 压 锅 炉 p c v 阀动 作 。 从上 述切 换过 程工 况 可 以看 出 , 2号机 组在 顺 序阀进汽方式下试运行存在 3个方面的问题 : 1 ) 机组 1 、 2号 瓦 的 y 向温度异 常升 高 。 2 ) 切换过程中, 机组的负荷和压力波动大。 3 ) 顺 序 阀进 汽方 式下 , 处 于调节 状态 的调 门抖 动较 大 。 由于 汽 轮机 切 换 顺 序 阀 方 式 运 行存 在上 述 问 题 , 严重影 响汽 轮机 的安 全运行 , 因而长 期 以来顺 序 阀调节 方式无 法投 入,只能采 用单 阀调 节 f 节 流 调 节) , 从而 导致 调节 阀节流损 失增 大且 蒸 汽通过 调 节 级的速率降低, 造成汽轮机效率下降。且机组负荷 越 低 , 机组 在单 阀 和顺序 阀 进 汽方式 下 的热耗 差 就 越 大 , 根据上 海 汽轮机有 限公 司提供 的 引进 型超 临 界 6 0 0 mw 中间再热凝汽式汽轮机说明书 中介绍 , 机组低负荷下 ,这种热耗差可达到 3 l 7 k j l ( w h , 极 大地影响机组的经济性。为此只有对机组汽轮机顺 序阀配汽方式进行优化改造 , 解决上述问题 , 才能保 证机组投入顺序 阀进汽方式后的安全经济运行。 3 异 常产生的原 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3 1 轴瓦温度异常升高分析、 处理措施及结果 该 6 0 0 mw 汽轮 机调节 级的 配汽方式 示意 图见 图 1 。机组原设计顺序阀方案的进汽顺序为“ 3号+ 4号一 1号一2号 ” 。 在 这种配 汽方式 下, 汽流力 除产 生推动转子旋转的扭矩外, 在部分负荷下还将产生 很大 的附加 径 向汽流力 , 这个 力在 3号 、 4号 阀接近 全 开而其 它两 阀 尚未开启 时达 到最 大 因此 高压转 子 上所受 到 的力除转 子 自身 的重力 外,还 增加 了由 于部分进汽引起的径向力 。转子在这一附加的径向 力的作用下, 轴心位置必然发生偏移。由于这种附加 的径向力总体方向指 向下方 从而导致 1 、 2号瓦瓦 温升高。 为解决 这一 问题 , 在征 得 制造 厂 的意 见 以及 参 考其他成功解决此类问题的电厂经验后 决定改变 顺序阀进汽方式为: “ 1 号+ 2 号一3 号珥号” 或“ 1 号+ 2号一4号一3号” 。 在这两种进汽方式下 , 首先开启 下部进汽的 1 、 2号高压调 门, 后开启 3、 4号高压调 门 , 这样产 生 的径 向附加力 偏 向上方 , 使得转 子加 载 在轴 瓦上 的重力有 所下 降。 按照 此种 配 汽方 式 , 通过 试 验投 入顺 序 阀方式 运行后较好地解决了 1 、 2号轴瓦温度温升较大的问 题 。2号机组顺序阀进汽方式优化后 由单阀切换到 顺序阀进汽工况数据对比见表 2 。 表 2 顺 序阀进 汽方式 优化 后 由单阀切换 到顺 序阀下 工况数 据 由表 2可知 ,顺序阀进汽方式优化后机组投入 顺序阀控制方式 ,通过改变阀门的开启顺序来改变 转子受力,较好解决了汽轮机轴承温度的异常升高 的 问题 。机 组进行 正 常升 、 降 负荷过 程 中 , 汽轮 机轴 承温度最高 8 9, 2 号瓦轴承 x向振动最高 8 0 m, 能够保证汽轮机运行在安全范围之内。 3 2 机组负荷及压力波动大分析 、 处理措施及结果 在进行 阀门进汽方式切换时 机组运行于 c c s 协调方式 c c s系统送人 d e h系统的指令信号为汽 轮 机蒸 汽流 量 指令 ( f d e m) , 汽 轮机 d e h 系统 的功 率调节运算 回路 、调节级压力运算 回路退 出, d e h 系统相对机组 c c s协调系统实 际上只是一个执行 系统 , d e h 系统 接受 c c s系统 的 蒸 汽流 量指 令 , 经 过运算转化为各 阀门的开度指令 。在从单阀方式切 换 为顺 序 阀方 式 时 ,在 f d e m 指 令 不变 的情 况 下 , 切换为顺序阀方式时高压调门的总当量开度相对单 阀方式有一个较大的增加量, 相 当于 d e h系统 自身 发生的一个调 门开度增加的扰动, 造成了负荷增加, 压力下 降 。由于原 设计 的切换 过程 为 1 0 0 s , 虽 然上 层 c c s系统通 过调 节运 算 减小 了送 入 d e h 系统 的 f d e m指令 , 但不能够及时消除扰动 , 造成了负荷 、 压力的短时间波动。 随着时间的增加 , 约在切换完成 后 2 0 s 后 , 机组负荷 、 压力恢复到设定值。由顺序阀 方式切换至单阀方式的负荷 、压力扰动也是这个原 因 , 只不过 扰动 方 向相 反 。 要解决以上切换过程发生的扰动较大的问题 , 我们从 d e h系统着手,通过对 d e h系统顺穿阀方 式 实 现和 切换 逻辑 的分析 ( 如 图 2所 示 ) , 在机 组 协 调 c c s方式 下 上 层 c c s系统送 入 d e h 系统 的蒸 汽汽流量指令 f d e m 经过单阀 j n序 阀两路分别运 算形成每个高压调 门( g v) 流量指令后 , 经过单阀, 顺序 阀切换 回路选 择汽轮机处于何种 阀门控制方 江西电力第 3 3卷2 0 0 9年第 5期 21 式 , 送 到每个 g v的阀门流量指令 f 再经过 阀门特 性修正函数形成阀门开度指令( g v p o s ) 。 p匮 单 顺 序 阀 f l 切换 l : : : ! :i 逻辑 图 2 deh 系统 单 阀 顺 序 阀逻 辑 示 意 图 图 2中顺序阀命令运算支路中, 函数 f ( x 2 1 是顺 序阀方式下 的蒸汽蒸汽流量背压修正 函数 是机组 蒸汽蒸汽流量需求与蒸汽蒸汽流量指令之间的修正 函数 。汽 轮机 在 不 同的 流量 作 功 时 , 汽 轮 机排 汽 压 力随之变化 , 蒸汽焓降变化 , 相应的作功能力不同, 因此需对不同的蒸汽流量指令进行修正 。 函数 f ( x3 1 是个高压调门流量指令分配 函数 , f ( x 3 ) 通过不 同的 指令比例和偏置运算成每个 g v的流量指令 f 。通 过修改每个调 门的 f ( x 3 ) 中的比例和偏置就可 以改 变顺序阀的开启顺序( 配汽方式) 。函数 f f x 4 1 是阀门 重叠度函数 ,决定了不同流量指令 f d e m下 g v的 开度重叠度大小 。函数 f ( x 6 ) 是 阀门特性修正函数 , 使 得每 个 g v的 实际 蒸 汽蒸 汽流 量 和每 个 g v 的流 量指令 f 成线性关系。函数 f ( x ) 是单阀方式下的 蒸汽蒸汽流量背压修正函数。 单阀 顷 序阀方式切换 回路完成单阀方式下 g v的流量指令 f 与顺 序阀 方式下 的 g v的流量指令 f 4 之间的切换 , 通过设置 切换时问保证切换的平稳进行 。 通过上面的分析 , 造成由单 阀方式切换位顺序 阀方式时负荷增加 , 压力下降 , 可以认为同样的单阀 方式下 f d e m 指令切换 为顺序 阀方式后 实际上偏 大。表 3是 2号机组不同负荷指令及工况下 。 由单 阀方式切换为顺序 阀方式后 f d e m 的变化情况对 比表。其中切换后 f d e m是指负荷 、 压力恢复到指 令值稳定后的 f d e m指令值 它经过上层 c c s系统 通过调节运算后相 比于切换前 f d e m有所减小。因 此 可 以把 送 入顺 序 阀运 算 回路 的 f d e m 相 应 地 减 小 , 这样就可以保证切换前后机组负荷基本不变化 。 在 d e h 逻辑 中可 以通 过修 改 函数 f ( x2 ) 的 f d e m 输 入 系数来 实现 。 由于单阀 顺序 阀方式切换动态过程 中高压调 门的总 当量开度存在变化 。 所以动态过程 中机组负 荷压力的扰动还是存在。为了使上层 c c s调节系统 能够及时调节消除这种扰动 可 以把切换时间适 当 延长 , 一方面减小扰动的强度 一方面上层 c c s调 节系统有相对充裕的时间来克服扰动。通过试验 。 表 3 单阀方 式切 换为 顺序 阀方式 后 f de m 的 变化 注 : f d e m 为切换前 f d e m值 , f d e m 为切换后 f d e m值。 我们把切换时间由 1 0 0 s 延长到 3 0 0 s 后 加上上述 修改函数 f ( x2 ) 的 f d e m输入系数为 o 9 5 , 整个切换 过 程 中和 切换 后 负荷 的最 大 变化 量 为 1 0 mw 相 应 主汽压 力 的变化 量也 较小 汽 轮机进 汽方 式切 换时 所引起的负荷、 压力波动现象得到很好的解决。 3 3 调节状态的调门抖动较大 由于调门的非线性特性 , 如图 4所示 。 为了保证 阀门蒸汽流量需求指令 f 和阀门实际 的通过 的流 量成线性 , 单个 阀门蒸汽流量需求指令 f 通过阀门 特性修正函数 f ( x ) 运算后形成实际的阀门开度指 令 g v p o s 。可 以发现在指令 f 大于 9 8 调门开度 大于 4 8 t ,特性曲线变得斜率很陡 , f 很小的变 化量都会引起 阀门开度较大的变化。对于在顺序阀 方式下后续开启 的调门 g v 3 , g v 4蒸汽流量需求指 令是通过对总流量指令 f d e m 乘 了比例系数 4再 减去不同的偏置而形成的 ,所 以调门 g v 3 g v 4在 开 度 大 于 4 8 时相 对 于 总流 量 指 令 f d e m 变 化 更 为剧 烈 图 4高 压 调 门 特 性 曲线 图 5优 化 后 各 调 门 开启 曲线 由于顺序阀方式时调门 g v 3 g v 4在较大开度 时的调节抖动会引起 e h油系统压力和 e h油管路 的抖动 , 对机组的安全运行不利。为解决以上问题 , 可以通过降低 阀门特性修正函数 f ( x ) 在指令 f 大 于 9 8 时的开度变化斜率 , 使阀门特性 曲线变得相 对平缓 , 从而减轻阀门在大开度时的抖动, 如图 4中 所示 。 由于修改了阀门特性曲线 , 使得蒸汽流量需求 指令 f 5 和 阀门实际的通过的流量不 ( 下转第 2 4页) 2 4 江西电力第 3 3 卷2 0 0 9年第 5期 油压 ,便勿忙进行试验 。由于发电机 内氢压较高 ( 0 2 5 5 mp a ) 。 致使试验过程中油压波动下降至低于 氢压以下 , 从而导致漏氢。后在增开交流密封油泵 、 倒泵过程中, 又 由于调整不到位 , 使汽端 、 励端的空 侧密封油进油瞬时升高 , 造成回油不畅, 最终造成主 励磁机 8 、 9号瓦往外喷油事故。 2 ) 运行人员的操作水平及责任心有待提高。 正常停运密封油系统时 , 在发电机 内压缩空气 压力 尚未 泄 至最低 时 ( 还有 0 0 3 mp a ) , 运 行人 员 即 直接停止了空氢侧交流密封油泵运行 , 造成发电机 内压缩空气进入回油管道 , 进而使 8 、 9号瓦漏油。 3 ) 机组的润滑油回油系统结构上存在问题 。 在密封油系统出现密封油压异常 发电机内氢 气通过 6 、 7号密封瓦外泄时 , 发电机本身的 6 、 7号 瓦并没有 向外喷油。 却造成与密封油系统本身不相 关的主励磁机 8 、 9号轴 承喷油 , 这说明在机组的润 滑油回油系统结构上存在问题。 4 防范措施 4 1 运行操作方面 在 倒 换 密封 油泵 操 作及 调 整 密 封 油压 过 程 中 加强对密封油泵再循环 门的调整 , 以保持倒换或调 ( 上接第2 1页) 成线性关系,造成在阀门指令 f 5 大 于 9 8 时阀门实际的通过的流量偏小。 这时通过提 前 开 启 下一 一个 调 门来 加 以补 充 ,从 而使 得 在 整 个 f d e m 指 令 范 围 内 。进 入 汽 轮 机 的 蒸 汽 流 量 和 f d e m基本成线性关系。 通过修改阀门特性曲线( 如 图 4所示) , 设置合适的重叠度并通过试验 , 最终较 好地解决了调门抖动较大的问题 。图 5是在顺序阀 时各调 门对应 总流量指 令 f d e m 的开 度关 系曲线 。 4 结束语 通过调整顺序阀高压调门的开启顺序 、延长切 换时间、修改阀门特性 曲线和设置合适的顺序阀重 叠度等相关控制参数的优化措施 , 使得机组在单阀, 顺序 阀方式切 换过程 中及切换 后满 足安全 运行 的要 求 , 从而机组顺序阀方式能正常地投入运行。 通过对 切换前后机组相关参数的比较,由单阀进汽方式切 换到顺序阀进汽方式后 , 机组的调节级压力 、 高排压 力 、 高排温度 、 主汽流量都有所降低 , 高压缸焓降增 整过程中密封油压稳定。防止油压波动造成发电机 内气体窜至回油母管内。 在停止密封油系统运行时, 一 定要待发电机内空气压力泄至最低,才能停止密 封 油泵运 行 。 4 2 设备改进方面 1 ) 加大 8 、 9号瓦回油管径 , 防止回油不畅漏油。 2 ) 由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