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球结核病动态全球结核病动态 全球结核病疫情 2003年全球的结核病疫情现状 n感染人数 约为20亿 n发病890万例,发病率为141/10万 其中390万为涂阳病人(43%报告到WHO) n结核病发病率每年增加1% n估计患病人数为1550万例(患病率为246/10万) 其中包括HIV+TB38万例 n死于结核病为180万例,结核病死亡率为29/10万 其中包括HIV+TB死亡27万例 2002年估算结核发病情况 国家 病人数 % 印度1.76 (20) 中国1.33 (15) 印度尼西亚0.56 (6) 尼日利亚0.37 (3) 孟加拉国0.32 (3) 22个高负担国家7.00 (80) 全球总计8.80 (100) 2003: 非洲是估计发病率最高的地区 25 - 49 50 - 99 100 - 299 10 10 - 24 No estimate per 100 000 pop 300 or more The designations employed and the presentation of material on this map do not imply the expression of any opinion whatsoever on the part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oncerning the legal status of any country, territory, city or area or of its authorities, or concerning the delimitation of its frontiers or boundaries. White lines on maps represent approximate border lines for which there may not yet be full agreement. WHO 2004 Global Tuberculosis Control. WHO Report 2003. WHO/HTM/TB/2004.331 2003: 多数病人在印度和中国 The designations employed and the presentation of material on this map do not imply the expression of any opinion whatsoever on the part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oncerning the legal status of any country, territory, city or area or of its authorities, or concerning the delimitation of its frontiers or boundaries. White lines on maps represent approximate border lines for which there may not yet be full agreement. WHO 2003 10 000 - 99 999 100 000 - 999 999 1 000 1 000 - 9 999 No estimate Number of cases 1 000 000 or more Asia 59%Africa 21% Global Tuberculosis Control. WHO Report 2003. WHO/HTM/TB/2004.331 Europe 10% 原发MDR-TB( % ) 全球 10.7 1.0 最高 (卡萨克吉斯坦、以色列) 14.2 最低 (乌拉圭) 1.7 0 河南 (1996) 35.0 10.8 河南 (2001) 29.8 7.8 广东 (1999) 13.0 2.8 山东 (1997) 17.6 2.9 浙江 (1999) 14.8 4.5 辽宁 (2001) 42.1 10.4 内蒙古(2001) 35.7 7.0 香港 (1996) 12.2 1.4 2000年流调: 全国 18.6 7.6 MDR:项目省(7.7) 非项目省(13.6) 原发耐药率原发耐药率(%) 2002年估算HIV+涂阳结结核病人数 No estimate 50 50 - 499 500 999 1 000 9 999 10 000 or more Number of ss+ HIV+ TB cases HIV+涂阳结结核病人数 全球的行动 全球结核病控制目标 千年发展目标 指标24(到2005年底) 发现率 70% 治愈率 85% 指标23(到2015年)(西太区到2010年) 患病率 减半 死亡数 减半 全球提出了遏制结核病策略 (Stop TB Strategy, STS) 1远景(Vision):全球消灭结核病 2目的(Goal)按照全球千年发展目标(MDG)要求,减少 结核病负担;按照消出结核病的需求,取得研究和发展的巨 大进展。 3 目标 n加速扩展对结核病人提供高质量的诊断和治 疗 n减少由结核病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和社会经济 负担 n保护由结核病、TB/HIV和MDR-TB产生的脆弱 人群 n支持发展新的工具,并保证他们及时有效的 应用 4 指标 n2015年患病和死亡减少一半,发病率开始下 降 n此指标与MDG相一致,并得到遏制结核病伙 伴的认可 l至少发现70%的传染性病人,治愈率至少85% l在1990年的基础上到2015(西太区2010)年将结核 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减少一半 l2050年结核病年发病率降到1/100万(消除) STS六个要素和实施方法 1.继续扩展和维持高质量的DOTS n继续增加和保持财力投入的政治承诺 n通过细菌学的方式发现病人 n采用督导并获得病人支持的标准治疗 n有效的药品系统 n监测系统和效果评价 2. 加强TB/HIV、MDR-TB和其他的挑战 nTB/HIV的合作活动 n耐药结核的预防与控制(包括DOTS- plus) n关注高危人群和特殊形势变化的策略 3.加强卫生系统的参与 n全球和国家级的主动参与 n对结核病的创新活动(包括新的方法) n其他领域(社区、PHC等)对结核病的创 新活动 n肺部健康-将结核病扩展到肺部健康领域 4. 鼓励全部的人员参与 nPPMD方法 n国际关怀的标准 5. 鼓励病人和社团的参与 n社区的结核病关怀 n鼓动、交流和社会动员 6. 应用性研究 n以规划为基础的应用性研究 n伙伴促进新的诊断工具、药品和疫苗 的研究 M 备忘录 n2、清晰的PPMD指南 n3、私人机构报告格式 n4、结核病实验室表格 成功的PPMD规划的要素 5、病人转诊单、反馈单 6、病人治疗卡 7、督导格式 8、结核病登记本的改写 实施PPMD(公立-公立)可能的任务组合 任务务 医院 CDC 发现发现 可疑者 + 筛查筛查 可疑者 + 向CDC报报告 + 向CDC转诊转诊 + 对报对报 告及转诊转诊 的 监监控 + 逐步扩展医院介入的PPMD 任务务 建议议的干预预 收痰及送痰组织组织 痰的收集/或涂片准备备及送痰至结结防所 镜检镜检 指定的医院向结结防所转诊转诊 之前,进进行镜检镜检 的质质量保证证 开治疗处疗处 方 指定医院向结结防所转诊转诊 之前,开治疗处疗处 方 (但不提供) 逐步扩展医院介入的PPMD 任务务 建议议的干预预 确定DOT的提 供者 在指定医院启动动治疗疗,确定DOT提供者。结结防所来随 访访 包括登记记和报报 告在内的所有任 务务 指定医院或设设置在医院内的结结防所开展所有病人的管 理及报报告 下一步全球PPMD的步骤 全球PPMD指南的定稿和帮助国家采纳 为PPMD建立标准化的监控指标并鼓动其应用 在扩展PPMD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及评价 综合医院在肺结核病人发现上 的作用 综合医院在肺结核病人发现上 的作用 前言-1 n病人发现不是一个独立的控制措施 n发现病人不是目的,而是为治疗提 供对象的手段,治愈病人才是目的 。 n发现病人而不能治愈,宁可暂不发 现 n具备治愈病人的条件,发现病人即 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 前言-2 n发现-治愈病人是当今最重要的控制措 施 n病人发现的主要对象是传染性肺结核 ,重点是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病人 n病人发现影响因素很多,存在较大难度,发 现病人的潜力很大 n一个地区患病率主要取决于发现率和治愈率 的水平 一、综合医疗机构职责 1、 县及县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分管领导负责该项工作 的组织 2、感染性疾病科或其他指定科室具体负责该项工作 的落实 3、接诊医生负责肺结核病人的登记 4、感染性疾病科或其他指定科室负责肺结核病人的 报告、转诊。 二、转诊程序 n建立门诊登记本、放射科登记本、实验室登记本及药 房抗痨药品发放登记本并认真做好相应记录以备核查 。 n发现的肺结核病例或疑似病例,在报告的同时,填写 肺结核病人转诊单一式三份,一份由病人携带, 一份由感染性疾病科(或保健科)备案,一份由感染性疾 病科(或保健科)送达疾病预防控制(结核病防治)机构, 感染性疾病科(或保健科)每天核查报告和转诊情况。 n门诊接诊医生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n对住院病人应及时报告,出院后立即转至当地疾病预 防控制(结核病防治)机构继续治疗和管理。 三、协调与考核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综合医疗机构和疾病预 防控 制(结核病防治)机构在肺结核病人转诊工作 的协 调与管理,并监督该项工作的落实。 n将肺结核病人转诊实施情况纳入综合医疗机 构的目标考核内容之一 n建立例会制度 评价指标 n肺结核及疑似肺结核病人转诊率 n定义:指某综合医疗机构某月向结核病防治机构转诊的肺结核及 疑似肺结核病人数占该综合医疗机构该月应转诊的肺结核及疑似 肺结核病人数的百分比。 n意义:反映综合医疗机构是否存在截留肺结核及疑似肺结核病人 的情况,是评价综合医疗机构与结核病防治机构合作的一项主要 指标。 n计算:肺结核及可疑肺结核病人转诊率(%)=某医疗机构某月 转诊的肺结核及疑似肺结核病人数/该医疗机构某月应转诊的肺结 核及疑似肺结核病人数。 谢 谢! 四、肺结核病人筛查与发现对象 (一)筛查对象: 肺结核病可疑症状者,主要指有咳 嗽、 咳痰三周以上者, 或有咯血症状 者 (二)发现对象: 主要对象:涂阳肺结核病人,特别 是新涂阳肺结核病人 其它活动性涂阴病人 (2)儿童及青少年中结素强阳性者 (3)结核暴发,流行人群 (4)结核病高危人群:涂阳病人密切接 触者、糖尿病人、使用免疫抑制剂者、 矽肺病人、HIV/AIDS等 2)重点行业从业人员 (1)托幼、中、小学教职工 (2)新兵、新入学大学生、招工、 (3)服务(包括卫生)行业 (4)接触有害物质职业 (5)医疗卫生机构职工 5、其它 :流行病学调查等 85.8%的活动性病人, 93.3%的涂阳病人有症状 五、发现方式-1 (一) 被动发现(因症就诊及转诊): n可疑肺结核病人转诊(主要是综合医院转 诊) n可疑肺结核症状者转诊(主要是基层医疗 单位转诊) n可疑肺结核症状者直接到结防机构就诊 五、发现方式-2 (二) 主动发现 : 1、因症推荐 1) 集中推荐 2)日常推荐 2、接触者检查 3、健康检查: 1)高发人群 (1)移民、流动人口(来自高发地区及国 家的) (2)儿童及青少年中结素强阳性者 (3)结核暴发,流行人群 (4)结核病高危人群:涂阳病人密切接 触者、糖尿病人、使用免疫抑制剂者、 矽肺病人、HIV/AIDS等 2)重点行业从业人员 (1)托幼、中、小学教职工 (2)新兵、新入学大学生、招工、 (3)服务(包括卫生)行业 发现方式的选择: 被动发现应为主要方式。成本较低。 利用医疗保健网络常规发现病人。被 动发现方式要体现主动性。 适当运用主动发现方式作为补充。 被动发现方式要体现主动性: n_ 建立和组织发现转诊的网络系统 n_ 扩大宣传、健康教育和培训工作 n_ 加强“归口管理”法制化管理及 检查 n_ 加强结防专业机构的自身建设 六、归口管理的意义 n及早发现、及早转诊、及早治疗可以 减少结核菌传播 n诊断后不抗结核治疗、及时转诊可使 患者得到初治,减少耐药性,提高治 愈率 n减少免费治疗前的花费 n应当研究、探讨综合医院参与结防工 作的机制 n结核病人有了症状约85%首先到综合医院 就诊 n有些综合医院不具备诊断条件(如乡镇卫生 院、私人诊所、大部分不能作痰菌检查) n综合医院只能收治危重及急症结核病人。没 有实行不住院治疗管理的职能。 n综合医院不能实行免费检查及治疗的能力。 n因此应当转诊到专业机构诊断、治疗管理。 结核病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也是社会经 济问题 n利用网络直报信息追踪病人是我国的 独特优势 n医院直接、有效的转诊并到位,可大 量节省追踪病人的成本 n对结核病疫情“网络直报”未到位( 没有到结防所)的病人,通过电话、 书信、乡防痨医生/村医通知等方式, 使病人及早到结防所进行检查。 七、归口管理对病人发现的作 用 n 山东省在6个县进行实施性研究中证 实,行政干预后初诊病人到结防所的 首诊率由干预前的2.9%提高到27%。 综合医院漏报率由28.2%下降到 15.9%。 n湖北的一项相似的研究结果为,行政 干预后的1年后,综合医院的转诊率由 32.1%提高到91.9%。 八、归口管理的主要障碍 n 认识问题 n 经济收入 据孝感市调查,结核病诊疗收入仅占 综合医院总收入的 约 0.5% n与专业机构缺乏沟通与合作 n医院肺结核归口管理未形成有效制度 n未认真实行双向双诊制度 2000年全国流调发现的1340例结核病 人分析 1340 1138有症状(85%) 202无症状(15%) 609就诊(54%) 529未就诊(46%) 347确诊(57%) 262漏诊(43%) 305在综合医院(88%) 42在结防所(12%) 258未登记 47 已登记 40登记 2未登 (85%) (15% ) (95%) (5%) 共登记87例(占总数的6.5%) 全国非结核病机构报告数占总报告数的% 2005年 6月: 4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