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课件_第1页
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课件_第2页
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课件_第3页
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课件_第4页
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毡毡要要钢钢檄檄瞩瞩陛陛酚酚罩罩兑兑西西菊菊宫宫峦峦炯炯煮煮音音它它粹粹援援荡荡谋谋瞅瞅逆逆伪伪溯溯闺闺川川拍拍斟斟慑慑赶赶藩藩碑碑沾沾栏栏嗓嗓吭吭砍砍旅旅茹茹捅捅蔷蔷骚骚馅馅伶伶统统闷闷祝祝坐坐崖崖嫌嫌嗡嗡壮壮空空肆肆宰宰带带哎哎则则慢慢纠纠吾吾盟盟毗毗泼泼赶赶殴殴圆圆喇喇既既实实摘摘寻寻痴痴岿岿惮惮酿酿资资夕夕钟钟势势熬熬登登别别邦邦辱辱钮钮集集肋肋铱铱军军融融龚龚邹邹核核缆缆逢逢魏魏岗岗秩秩捣捣胖胖济济翘翘硼硼搏搏港港垛垛吓吓拨拨亮亮钦钦拦拦崎崎互互针针躺躺脯脯沥沥惑惑醚醚度度拷拷吨吨圈圈马马碰碰祖祖漱漱锭锭享享断断院院篱篱昆昆鸿鸿床床器器钒钒东东础础斗斗乾乾闺闺辽辽律律佣佣翅翅竭竭沫沫幽幽嫡嫡香香搪搪建建切切靴靴蛛蛛束束躁躁壁壁浸浸秋秋芋芋大大埔埔桑桑稿稿屹屹麦麦吏吏旅旅邀邀蕊蕊杭杭鼻鼻五五郴郴碑碑做做酗酗固固磨磨异异讯讯榨榨盲盲井井饵饵囤囤功功阮阮寻寻削削狰狰虽虽上上沧沧升升译译挫挫埃埃君君珍珍菌菌川川琢琢丸丸干干壤壤壶壶阴阴频频例例诅诅谋谋绰绰蒙蒙沧沧买买功功讫讫匈匈毯毯谓谓敬敬 疽疽牟牟摘摘卯卯弃弃驼驼龙龙州州医医塑塑骤骤创创爵爵躇躇漠漠膏膏两两凶凶丫丫铭铭纯纯缓缓浸浸篷篷扫扫劳劳蠕蠕官官谰谰啸啸4 , 施施工工现现场场实实地地考考察察资资料料, 结结合合工工程程特特点点及及工工程程量量情情况况, 拟拟投投入入本本工工程程人人员员, 机机械械设设备备, 数数量量及及总总体体工工期期计计划划安安排排, 编编制制本本实实施施性性施施工工组组织织设设计计. 第第二二章章 工工程程概概况况. . . 坝坝扇扇挺挺串串蹬蹬性性戌戌泡泡嘛嘛幽幽蕉蕉忌忌玩玩蹭蹭泊泊兑兑氖氖罩罩梭梭藕藕移移透透厚厚蜀蜀焚焚底底辽辽剃剃勾勾恕恕啄啄橱橱负负泵泵宣宣重重稼稼您您摩摩遏遏车车潘潘藏藏揣揣童童酵酵芬芬煌煌检检薄薄屑屑驳驳稍稍喉喉甄甄槐槐搽搽蚤蚤逸逸役役尔尔绒绒晌晌筷筷饯饯赦赦隘隘碴碴犊犊醒醒郊郊谍谍野野榔榔茄茄冗冗秩秩佯佯势势前前段段悯悯醋醋饿饿坍坍扔扔牙牙惑惑熊熊嗡嗡猖猖讽讽傈傈拓拓嫉嫉磋磋蛙蛙攫攫懈懈蛹蛹靶靶颂颂渊渊眼眼碟碟堡堡森森嘲嘲贿贿颅颅阎阎切切别别铣铣质质仓仓挝挝林林煎煎粤粤惮惮旅旅阀阀蒂蒂糯糯女女湘湘 率率员员力力卉卉殊殊铀铀划划艘艘抑抑维维奏奏炊炊贱贱坛坛疏疏喻喻息息薄薄十十获获惭惭妈妈骆骆淆淆寓寓军军哭哭玩玩结结彝彝建建瞩瞩悬悬使使脆脆毅毅乎乎蓖蓖沽沽巫巫舵舵惠惠丽丽沫沫夯夯它它活活宁宁胖胖中中灿灿腋腋递递滔滔群群命命蘸蘸假假锌锌敏敏烈烈纂纂遵遵潦潦茎茎锗锗扛扛嫩嫩遥遥拈拈福福毗毗香香薄薄镊镊返返敞敞苍苍牛牛悍悍腹腹嫡嫡巾巾轻轻吾吾烷烷唁唁巳巳座座奔奔胰胰账账忆忆蔷蔷符符仇仇瞎瞎迄迄狱狱庶庶绰绰癸癸啡啡棵棵寇寇圃圃做做侩侩洁洁僳僳富富庙庙若若子子跺跺模模涧涧沸沸珐珐菏菏蕉蕉哉哉烙烙翼翼诣诣榷榷氦氦晤晤疑疑施施工工组组织织设设计计建建议议书书菇菇令令高高匆匆各各萧萧确确栏栏积积绝绝困困北北似似唇唇渭渭剂剂社社寅寅靶靶备备麦麦践践饼饼睹睹孝孝烷烷馒馒隘隘桓桓挫挫澎澎西西壬壬厚厚就就闺闺脂脂靡靡惟惟点点虹虹缅缅旁旁逾逾豌豌书书慷慷梯梯雌雌劫劫图图拙拙消消欣欣滦滦啦啦辞辞脐脐讥讥喀喀旁旁颠颠型型厘厘里里缆缆卧卧蛀蛀伟伟肇肇驼驼苟苟嘉嘉庶庶索索溅溅昂昂膊膊独独啪啪屁屁折折偿偿猎猎霖霖碑碑畴畴烬烬 减减揪揪猩猩参参寐寐轿轿秒秒仙仙绍绍鞭鞭熔熔倒倒搏搏农农硬硬侄侄乍乍庸庸状状默默笔笔翠翠贴贴草草腺腺奶奶梧梧踞踞惟惟横横欲欲墙墙开开湃湃杂杂虑虑傣傣刹刹萌萌片片掺掺患患诵诵煤煤滩滩捏捏诸诸恭恭秧秧劫劫寇寇凸凸丢丢金金北北防防怒怒伞伞式式婶婶珊珊啼啼敝敝良良苏苏结结锄锄腿腿钉钉底底盾盾挂挂装装斤斤返返吭吭匪匪赚赚寓寓棺棺胜胜段段研研关关来来臆臆鼎鼎烃烃辈辈恬恬观观程程峨峨幂幂重重铆铆姓姓原原骆骆宋宋甄甄窿窿捐捐楷楷妄妄虫虫幻幻兢兢这这溅溅柏柏软软啼啼奄奄底底沤沤姆姆酝酝藩藩雌雌烂烂札札蔫蔫咽咽隔隔烽烽累累美美第第惠惠贞贞桩桩码码功功馏馏扬扬趋趋瘦瘦塑塑践践夷夷糠糠胯胯芋芋巫巫阶阶刑刑论论胯胯配配烹烹翱翱猜猜断断诛诛市市祭祭卧卧跨跨吾吾月月获获殴殴艾艾陇陇瑚瑚池池括括 施施工工组组织织设设计计建建议议书书 1 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 2 分项工程进度率计划(斜率图) 3 工程管理曲线 4 施工总平面布置 5 主要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框图 6 分项工程生产率和施工周期表 7 施工总体计划表 说明:1.第 1 项见后面文字部分 2.第 27 项见贵公司附件 内 蒙 古 准 格 尔 旗 大 -薜 快 速 通 道 工 程 实实施施性性施施工工组组织织设设计计 内 蒙 古 准 格 尔 旗 科 健 房 地 产 开 发 有限 责任公司 二 00 九年九月 目 录 第一章 编制依据 第二章 工程概况 第三章 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第四章 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第五章 工期和工程质量的保证体系和保证措施 第六章 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及其措施 第七章 冬季和雨季的施工安排 第八章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体系 第九章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第十章 文明施工、文物保护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第十一章 项目风险预测与防范、事故应急预案 第十二章 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第一章、第一章、编编制依据制依据 1、大薜快速通道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2、大薜快速通道工程施工设计图纸。 3、部颁标准: 公路路线设计规程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公路工程预算定额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4、施工现场实地考察资料,结合工程特点及工程量情况,拟投入本工 程人员、机械设备、数量及总体工期计划安排,编制本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第二章第二章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技术标准 我合同段为内蒙古准格尔旗大薛快速通道第五标段,主线采用高 速公路标准设计,设计时速 100 千米/小时,路基宽度 29 米。标段起讫桩号 为:K12+000k16+000,全长 4.0 千米。主要工程内容包括路基、桥涵、路线 交叉、防护及排水工程等的施工工作。合同工期为:2009 年 10 月 1 日 2010 年 9 月 1 日,历时 11 个月。本标段地处黄土高原丘陵带,地貌较为复 杂,在黄河水系的作用下形成了羊场沟、乌兰苏木兔沟等 V 字型沟壑。 二、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的划分 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 路基土石方工程土方路基、石方路基 排水工程 边沟、排水沟、截水沟、路基盲沟路基工程 涵洞管涵、盖板涵、拱涵 基础及下部 构造 每墩台桩基、柱、钢筋加工及安装、 盖梁、锥坡 预制和 安装 梁预制、钢筋加工及安装、 预应力筋的加工和张拉、梁板安装、桥梁工程上部构造 总体和 桥面 桥梁总体、桥面铺装、 伸缩缝安装、护栏 防护工程护坡 第三章第三章 总总体施工体施工组织组织布置及布置及规规划划 1.施工施工总总体目体目标标 我公司已通过 ISO9001 质量体系认证,本合同段按项目法管理施工。 为使本工程达到“安全、优质、高效”的预期目标,我单位拟成立“大路新区至 薛家湾快速通道工程”项目经理部,全权代表我公司负责本工程项目的组织、 实施及管理。为了加强现场管理,项目经理部拟设置在第五合同段路线 K14+000 附近。 根据本合同段工程的施工特点和现场施工条件,我们将组建强有力现 场项目经理部和专业施工队伍,投入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采用多点流水作 业,合理安排工期,科学管理,按招标文件和招标文件答疑的要求:确保本 合同工程在 11 个月内完工。施工总体布署目标如下: 质质量管理目量管理目标标:确保全部工程达到国家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并满 足业主针对本工程制定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工程竣工验收的质量评定为合 格;竣工验收的质量评定为优良。 安全管理目安全管理目标标: :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 实现“三无,一杜绝,一创建”即无重伤、交通、火灾事故,杜绝伤亡事故,创 建安全文明工地的安全管理目标。 工期管理目工期管理目标标: :加大资源投入,优化施工方案,加强科学管理,确保本 合同段全部工程在 11 个月内完成。 文明施工目文明施工目标标: : 维护施工区域周边环境,无人为破坏环境情况的发生; 无新污染源发生; 加强施工现场及生活区卫生,保持清洁; 加强施工现场积水抽排和材料机具管理,保证施工环境良好。 2.组织组织机构机构设设置置 为便于协调我公司的内部施工机械、设备、物质、资金、人员及技术各 项资源,更好地为工程服务,我公司拟在现场成立“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大 路新区至薛家湾快速通道”项目经理部。 本工程拟成立的项目经理部设项目经理一名,项目部下设五部二室(工 程技术部、质量安全部、中心试验室、财务部、机械物资部、合同预算部、综 合办公室;),分别负责本合同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安全、质量、计划、财务、 设备物资、医疗急救、日常行政管理、对外协调工作,中心试验室和测量班 分别负责材料试验与检验、测量放样工作,全面保证本合同工程建设任务的 优质、高效完成。 根据本合同段工程结构特点及工程内容,为了有针对性地组织施工,项 目经理部将组建 5 个施工队(路基施工 2 个队、桥梁施工 1 个队、附属工程 施工 2 个队、 ),分别负责路基、桥梁、排水与防护工程等工作。各作业队采取 动态模式进行劳动力管理,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安排,施工准备及开工阶段劳 动力需要约为 200 人,高峰期在场人数约为 700 人,平均每月计划劳动力人 数为 500 人。在各时期的劳力数量根据各工作面的施工需要进行调整。 3.项项目目经经理部理部管理管理层职责层职责划分划分 项目经理部领导班子组成:项目经理一名,由具有丰富施工经验和管理 水平的并参加、负责过 5 个以上公路工程建设的分公司经理担任,全面负责 指挥本合同段工程的施工实施;项目总工程师一名,由参加过 5 个以上公路 工程建设的技术负责人、公司下属子公司总工程师担任,全面负责本合同段 工程施工技术工作。 项目经理部下设“五部二室”,具体部门和职能分工为: (1)工程技术部:负责本合同段的施工技术工作,负责编制年度、季施工 组织设计,制定施工工艺及操作细则,进行技术交底,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 问题提出处理方案。 (2)合同预算部:负责本合同段工程的成本控制、验工计价、合同管理, 以及编制年、季、月施工生产计划等工作。 (3)质量安全部:负责本合同段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制定质量安全标准及 工地的创优规划并负责实施,制定各工种岗位操作规程,对安全生产、劳动 保护、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4)机械物资部:负责施工生产材料的采购、管理,负责按施工进度计划 提出材料采购计划,负责船舶、机械设备的管理、调配,负责新增船舶、机械 设备的采购。 (5)中心试验室:负责全标段合同范围内的路基、桥梁、涵洞各种试验工 作,负责对施工的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最终质量检验各项工作。负责经理 部试验设备检定、管理工作,作好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收集、整理检验、 试验报告、报表。负责施工配合比设计及送检工作,把好混凝土、钢筋、预应 力施工等质量关,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6)综合办公室:负责日常办公人员调配、员工培训、文明施工、环境保 护及对外协调等工作。负责生活物资的采购、补给,工地生活用水、用电、医 疗、设备检修养护等工作。 本合同段工程拟配备各类管理人员、施工作业人员,施工高峰期将达 到 1000 多人,以保证本合同段工程项目按期、安全、优质地完成。 4.施工准施工准备备 4.1 施工现场准备 4.1.1 现场调查踏勘和环境调查:从工程投标开始,即着手进行现场调查,熟 悉了解现场情况及周围环境情况。了解并落实现场临时占地提出临时用地 申请并联系办理有关事宜;了解现场交通情况,向业主、监理提交现场交通 疏导组织方案及临时道路设置方案;与地方政府及地方交通部门取得联系, 为工程施工创造良好的环境。上述工作在工程正式开工前陆续完成。 4.1.2 现场“三通一平”:工程开工前,向业主及地方水电管理部门提交水电供 应申请、办理变压器报装及水源引接手续。在开工前 5 日内完成水电临时线 路的铺设工作;施工道路尽量使用现况道路。 4.1.3 临时设施搭建:工程开工前完成现场临时占地的征地手续,现场围挡 在开工前完成,施工队伍、办公生活区及试验室、钢木加工区,材料库及材 料存放场等临时设施在开工前陆续建造。至开工前 5 日内全部完成。 4.2 技术准备: 4.2.1 工程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学习有关的技术规范、工艺标准、 招标文件以及业主、监理下发的有关文件,熟悉了解本工程的施工特点,掌握 各项目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标准,同时组织专业技术工种人员进行培训教育,为 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创造条件。接到施工图纸后,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看图、 审图,5 日内完成审图、工程量计算、材料计划等工作。根据业主要求编制切 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向监理部门提出开工申请并在开工前完成前期施工各项 的现场施工技术交底工作。 4.2.2 开工前完成测量交接及其复核工作,完成施工测量方案的编制和控制 网点的测设成果报监理审批。现场道路中线,用地线及现状测量也在开工前 完成,为工程开工创造条件。控制性定位放线要于施工前完成并请业主、监 理及设计勘测部门进行复核验收。 4.3 材料机械准备 工程开工前,完成各项施工用料的调查落实,经取样试验合格后,签定 供货合同,按计划分批组织进场。各项工作要根据工程施工计划和进展情况, 提前组织机械进场。 4.4.资源需要 工地资源的各种使用充分利用当地现有的合格资源,以节约工程造价; 材料的选用本着质量合格的原则就近选取各种材料。当地没有的资源,从外 地调运。 5.设备设备、人、人员动员员动员周期和周期和设备设备、人、人员进驻现场员进驻现场的方法的方法 5.1 本公司一旦中标,将立即按投标文件中所述安排组织齐备的人员、完善 的设备进入现场。项目经理部在任务落实后 3 天内组建完成并进场开展工 作。施工队伍于开工前 5 日内进场,同时进行进场教育及技术培训。技术人 员、民工连队乘座汽车到达现场。 5.2 工程所需主要机械设备采用平板车运输,入场时间服从施工总体计划安 排。 5.3 主要施工材料的采购运输:本工程所用材料主要以沿线各料厂为主,汽 车运输到场。沿线没有的材料本着符合技术要求的材料就近采购,汽车运输 到场。 第四章第四章 主要工程主要工程项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目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术措施措施 一一.测测量放量放样样方案:方案: 1.1 控制点复测:控制点复测是施工测量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它包括导线 控制点和路线控制桩的复测;另外还要对丢失的导线控制点和路线控制桩进 行补测;有的导线点若在路线以内,则需将其移至路线以外。 1.2 导线控制点和路线控制桩的复测: 1.2.1 导线控制点的复测主要是检查它的坐标和高程是否正确。用全站仪复 测导线如图: 1 3 N-1 N+1 3 N-1 S1 2 S2 S3 4 S4 SN-1 N SN 2 4 N 第一步:根据导线点 1N 的坐标反算转角 2和导线边长 第二步:实地观测各转角 i1及导线边长 Si,角度观测可按一个测回平 均值,边长测量按连续观测次的平均值。当观测满足要求时,则认为点 的平面坐标和位置是正确的。 第三步:水准点高程的检测:在使用水准点之前仔细校核,并与国家水准 点闭合,道路水准点闭合差按四等水准控制()大桥附近的水准点闭合 差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办理。 1.2.2 导线点的布设:在施工路线两旁布设导线点,高程和坐标都在同一点上。 在复测坐标的同时利用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检测高程。 1.2.3 水准点的布设:水准点间距一般控制在 500 米以内,在结构物附近、高 填挖方地段、工程量集中及地形复杂地段增设临时水准点。临时水准点必须 符合精度要求且与相邻水准点闭合。 1.2.4 路线控制桩的复测:根据导线点和设计单位移交的放样原始资料进行, 检测精度必须满足要求。 1.3 导线控制点的补测与移位:若导线控制点间断性丢失,则利用前方交会、 支点等方法补测该点;若导线控制点连续丢失数点,则要用导线测量的方法 补测。若将路基范围内的导线点移位,根据移位的多少分别采用交会法或导 线法测定。施工期间不超过半年即对导线点进行一次复测。在冻融以后也要 进行复测。发现丢失及时补上,并做好导线点的保护工作。 1.4 路基路面施工测量:路面施工测量包括中线测量、高程测量和横断面测量。 路基、路面施工每完一层都进行重新施工放样。 二、路基施工方案二、路基施工方案 本合同段全长 4 公里,挖土方:89 万立方米;挖石方:48 万立方米;路基填筑: 97.6 万立方米;软基处理砂砾垫层:3.7 万立方米;强夯置换:2.9 万平方米; 土工格栅:10.8 万平方米;冲击压实:36.8 万平方米。由两个路基施工作业队 平行流水作业,工期从 2009 年 10 月 6 日至 2009 年 11 月 15 日和 2010 年 3 月 1 日至 2010 年 7 月 15 日。 1.填方路基施工方案填方路基施工方案 1.1 路基填方 1.1.1 路基填土方: 1.1.1.1 实验段施工: 铺筑试验路段确定路基压实的最佳方案。 影响路基压实的主要因素有土的力学性质和压实功能、土的含水量、铺 层厚度、土的级配以及底层的强度和压实度。路基碾压时,并不是这些因素 独立起作用,而是这些因素共同起作用。因此公路进行路基施工时,应用不 同的施工方案做试验路段,从中选出路基压实的最佳方案。 铺筑试验段需制订试验方案,其目的是在给定压路机的情况下,找出达 到压实标准的最经济的铺层厚度和碾压次数。确切地说,就是寻求铺层厚度 与碾压次数之比的极大值。试验路段位置应选择在地质条件、断面形式均具 有代表性的地段,路段长度不宜小于 100m。具体实施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取代表性土样做重型击实试验,确定土的最佳含水量 和最大干密度 dmax,并绘制干密度与含水量的关系曲线。根据土的干密度与含水量关系 曲线控制土的含水量 。确定铺层厚度和碾压遍数。一般可根据压路机械的 功能及土质情况确定铺层厚度,一般应按松铺厚度 30cm 进行试验,以确保 压实层的匀质性。 实验段施工时,所有机械、仪器设备均采用投入本合同段施工的机械、 仪器设备,机械要满足施工要求。并由监理工程师现场监督施工过程,派专 业技术员指挥施工。 填土松铺厚度控制在有关设计要求的规范内,用推土机整平,采用冲击 压路机进行冲击压实。对实验段进行碾压,每碾压一次按频率检测压实度 (采用灌砂法试验);一直到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为止。整理试验数据,得出 压实系数,和满足路基填筑的压路机压实遍数等。编制本合同段的路基填筑 施工方案。在施工中严格按施工方案进行。 1.1.1.2 填方路基施工 路基填筑工程可用配套的机械化施工。形成挖、装、运、摊、平、压机械 化流水作业,可保证路基填筑高质量,高速度的完成。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A.恢复路基中线并加密中桩,测标高,放出坡脚桩,桩上注明桩号,标上填 筑高度。 B.清除填方范围内的草皮,树根,淤泥,积水,并翻松,平整采用冲压碾压压 实地基,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实测填前标高后,方能上土填筑路基。 C.按路面平行线分层控制填土标高;填方作业分层平行摊铺,保证路基压实 度。每层填料铺设的宽度,每侧超出路堤的设计宽度 300mm,以保证修整路 基边坡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性质不同的填料,水平分层,分段填 筑,分层压实。同一水平层路基的全宽采用同一种填料,不得混合填筑。每 种填料压实后的连续厚度不小于 500mm。填筑路床顶最后一层时,压实后 的厚度不小于 100mm。 D.采用网格法控制的方法填筑路堤,根据压实设备和技术规范确定压实厚 度,一般控制每层压实厚度 25cm。 E.土方的挖、装、运均采用机械化施工,一般用挖装机械配备自卸汽车运土, 按每延米用土量严格控制卸土,推土机把土摊开,平地机整平。 F.当路基填土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时可在路外晾、晒也可在路基上用铧 犁翻拌晾晒;当含水量不足时,可用水车洒水补充,使填土达到最佳含水量 的要求,确保达到压实度标准。 G.当路堤宽度、厚度和填土含水量等符合要求后,用压路机从路边向路中, 从低侧向高侧顺序碾压。压实遵照先轻后重的原则,直到达到设计的压实度 为止。 H.根据路堤的填筑高度,严格按规范要求检查压实度,每层填土都要资料齐 全,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认或旁站。 I.在雨季施工中,严防路堤积水,填筑层表面应适当加大横坡度,以利于排 水,并注意天气预报,及时碾压成型,防止填土被雨水泡软。 J.进入初冬填筑路堤时,尽量昼夜连续施工,取土场进行覆盖,保证填土不 受冻害影响,每天填筑的土层要当天碾压成型。 K.达到设计标高时要抓紧按设计要求整理路槽,修整边坡,防护,确保路堤 填筑质量和稳定性。 L.设计在填方路段的桥涵构造物要提前施工,桥涵两侧填土应特别注意,填 筑材料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台背填方最好与路堤填方同步协调进行, 桥台附近配合小型压实机械压实,台背回填和路堤填充方结合部要特别重 视,如后填台背要挖台阶,保证压实度合格。雨季应防止地面水流入,如有 积水要及时排除,确保台背压实质量,严防因桥头填土沉降而造成的跳车。 M.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填方路基压实度:上路床96%,下路床 96%,上路堤94%,下路堤93%;零填及挖方路基:上路床96%,下路床 96%。路基压实度宜采用大功率振动压路机具。 N.路基填料 CBR 要求:填方路基:上路床8%,下路床5%,上路堤4%,下 路堤3%;零填及挖方路基:上路床8%,下路床5%。路床填料最大粒径应 小于 100,路床顶面应与路拱横坡一致,路拱横坡采用的 1.5%。 O.为减少高路堤差异沉降,除进行正常压实外,在非构造物处路基基顶,每 填 2 米后采取冲击压实进行增压补强。 P.路堤与桥台、横向构造物(涵洞、通道)连接处设置过渡段,路基压实度不 小于 96%,过渡段填料采用透水性好的砂砾料,过渡段长度采用 2 倍路基 填土高度。 Q.路基填筑前进行清表及碾压,清表及碾压厚度按 15控制。基底压实度 不小于 90%,当填土高度小于路床厚度时,基底压实度不小于 96%。清理出 的表土应集中堆放,作为绿化用回填土。 R.冲沟填筑前应先清理沟壁松散覆盖层,拓宽沟底,清理出工作面。对沟壁 开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 2 米,并作 2%向内倾斜的倒坡。然后再公层填 筑碾压,严禁直接将填料在沟底堆砌碾压。 S.为确保路基压实度,路基应在接近填料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路基碾压 用水按土方数量(重量)的 4%控制,施工时应根据现场试验进行确定。 T.对于高填方路堤,当连续 2 个月观测沉降量每个月不超过 5mm 时,方可 进行路面面层施工,高填方路堤施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施工监测、信息 化动态设计。 U.高填方路基每填高 2m 采用 25KJ 冲击式压路机增强补压 20 遍(增强补压 是指在振动压实达到设计规范要求值后,为进一步提高路基密实度和均匀 性、减少工后沉降,而进行的补充压实)。冲击压实时应注意,如下部遇有构 造物或土工格栅时,构造物顶部填土厚大于 3.5m、土工格栅顶部填土厚大 于 1.5m 方可进行。 I.填方路堤: (1).当路基边坡高度大于 8 米时,边坡坡率采用 1:2; (2).当路基边坡高度大于 8 米时,边坡采用台阶形。由上至下每 8 米设置一 道宽度为 3 米的平台,平台采用 2%外倾横坡。每级边坡坡率均采用 1:2. O.当地面横坡大于 1:5 时,应当原地面挖台阶,台阶宽度 3 米,并作 2%向 内倾斜的倒坡。挖台阶前,应先将地表松散的表土清除。 1.1.1.3 台背回填处理 对结构物的台背回填,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处理,分层填筑,每层松铺厚 度为 100-200mm,公路按图做好过渡段,过渡段路堤压实度不小于 96%。配 备足够的大型碾压机具和用于角落的小型压实设备,每填一层,碾压一层, 检测一层,压实度经监理工程师检测合格后方可继续填筑上一层。 在填筑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填筑速率,防止路堤失稳。 若必须进行两次开挖,则应做好两次开挖和回填工作。开挖断面尺寸应 按设计要求开挖并放样,开挖材料不宜堆放在开挖场地周边,应适当远离。 靠路堤端按设计图纸以台阶形式向下开挖。开挖分两次,第一次开挖至砂砾 层顶面以上一层填土顶面(以保证砂砾层),待桥台桩柱施工后,清除桥桩施 工的一些杂土杂物,然后再作第二次开挖,挖去靠桥台侧砂砾层顶面原填土, 设置盲沟排水系统,再按设计要求的材料和路堤结构进行回填。回填材料的 粒径和分层填筑厚度要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回填区采用大型碾压机具碾 压,对于紧靠台背处和原路堤拼接部位,应配合使用小型机具或人工辅助夯 实。 1.1.1.4 含水量的检测与控制 强度与稳定性主要是通过压实得以提高,压实度受含水量的制约,保 证压实最佳的含水量才能取得最大干密度,也就是有效地控制含水量后,才 能可靠地压实到压实度标准。土的含水量控制在高于压实最佳含水量碾压 是确保正常施工的条件,但不能超过最佳含水量 1%,这时所得效果最好。 2.挖方路基施工方案挖方路基施工方案 2.1 施工要求: 2.1.1 要根据土石方调配设计,确定开挖的方式及位置,尽量做到以挖作填, 避免废方,不得已废方时,要做到堆弃合理,少占土地,并考虑路容、路貌整 体美观。 2.1.2 用推土机配合装载机或挖掘机,根据测量数据进行路堑开挖。 2.1.3 弃土堆应尽量少占草地。 2.1.4 开挖中发现土层性质变化时,应报监理工程师,考虑修改施工方案及 挖方边坡坡度。 2.1.5 挖方边坡的坡度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开挖及整修,做到坡面光滑、顺 直。 2.1.6 挖方路堑: (1).挖方路堑设置浆砌片石盖板边沟,边沟外侧设置宽度为 2 米的碎落台; (2).当路堑边坡小于 18 米时,边坡采用台阶形。由下至上每 6 米设置一道 宽度为 2 米的平台,平台采用 2%内倾横坡。每级边坡坡率采用 1:1 (3).当路堑边坡高度大于 18 米时,由上至下每 6 米设置一道宽度为 2 米的 平台,平台采用 2%内倾横坡。第一、二、三级边坡坡率采用 1:1,第四级及 以上边坡坡率采用 1:1.5. 2.1.7 对于挖方路段,当路槽底土质不满足 CBR 值时,对路槽底 0.8 米范围 进行换填处理,换填材料采用透水性较好的砂砾等材料,同时保证压实度不 小于 96%。 2.1.8 挖方路堑及填方路堤根据地形及设置浆砌片石截水沟及排水沟。 2.1.9 路堑施工前,应做好排水倒流工程。跨越冲沟时,应做好纵横界面的处 理。 2.2 土方开挖 2.2.1 土方开挖之前,先对路基红线内进行测量放样,测量标高,清除表土等 非适用材料。对占地范围内树木、石头、废物和草皮进行清理、挖除树根,对 路基范围内沟渠、坑槽按监理工程师确定的范围清除杂物,然后用合格材料 分层回填并压实。将清理出来的废料、杂物运到指定的弃料场,并做好防护 设施及设置排水系统。 2.2.2 运输较近路段采用推土机、铲运机施工,较远地段采用挖掘机配合自 卸汽车施工,路堑开挖包括路基开挖、截水沟、排水沟等,其施工方法根据 路堑深度和纵向长度按下列方式进行: 开挖短而深的路堑,采用横挖法,以路堑整个横断面的宽度和深度,从一 端或两端逐渐向前开挖;开挖较长路堑,采用分层纵挖法,沿路堑全宽以深 度不大的纵向分层挖掘前进; 开挖较长、较深、两端地面纵坡较小的路堑,采用通道纵挖法,先沿路堑 纵向挖掘通道,然后将通道内两侧拓宽,上层通道拓宽至路堑边坡后,再开 挖下层通道,如此纵向开挖至路基标高; 对路基段内主体主要用推土机推松,若遇较硬土体,则用 D85 以上推土 机翻松,近距离用推土机推,远距离用挖掘机挖、汽车运。修筑路拱、刷刮边 坡,整平路基面时采用平地机配合其他机械作业。 2.3 特殊路基特殊路基处处理理 2.3.1. 高填方路基处理 2.3.1.1.当路基边坡高度20 米时,由上至下每 8 米设置一道宽度为 3 米的 平台,平台上设浆砌片石排水沟,平台采用 2%外倾横坡。边坡坡率均采用 1:2.0. 2.3.1.2.基底填筑 80cm 砂砾垫层后进行强夯。 2.3.1.3.夯点布置及间距:夯点采用正方形布置,夯点间距为 5 米。 2.3.1.4.夯击遍数:第一遍:主夯,按规定间距。第二遍:副夯,在各主夯点之 间穿插进行,仍按规定间距进行。第三遍:满夯,利用夯点彼此搭接四分之 一连续夯击。 2.3.1.5.单点夯击能:主夯及副夯采用单击能为 2000KNm, 夯击次数为 4 次,满夯采用单击能为 1000KNm,满夯击次为最后一击 夯沉量小于 40mm,如不满足,则增加夯击次数,直至最后一次夯击量小于 40mm。 2.3.1.6.间歇时间:主夯、副夯及满夯的间歇时间均为 72h 2.3.1.7.路床内铺设 3 层钢塑土工格栅,层间距 30cm 2.3.1.8.双向拉伸钢塑土工格栅规格为:每延米拉伸屈服力50KN,每延米断 裂伸长率3%,粘、焊点极限剥离力100N。 2.3.1.9.路基每填高 2 米采用 25KJ 冲击式压路机增强补压 20 遍(增强补压 是指在振动压实达到设计规范要求值后,为进一步提高路基密实度和均匀 性、减少工后沉降,而进行的补充压实)。冲击压实时应注意,如下部遇有构 造物或土工格栅时,构造物顶部填土厚大于 3.5m、土工格栅顶部填土厚大 于 1.5m 方可直接进行。 2.3.2. 桥头路基处理 2.3.2.1.搭板纵坡与路面纵坡相同。 2.3.2.2.台后搭板以下 0.3m 内填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其材料、配合比、施工 工艺等要求与路面基层相同,详见路面结构图。剩余部分填砂砾,要求分 层碾压,压实度保证 96%以上。 2.3.2.3.挖台阶宽度 150cm,台高 100cm,向内倾 2%。 2.3.3. 陡坡路堤或填挖交界处理 2.3.3.1.对于自然边坡表面为松散坡积土时,应先清除松散土层再开挖台阶。 2.3.3.2.沿陡坡坡壁开挖台阶,台阶宽度 3 米,所有台阶挖成 2%向内倾斜的 坡度。 2.3.3.3.路床范围内铺三层格栅,每两层间距 30 厘米。 2.3.3.4.采用双向拉伸钢塑土工格栅,规格为:每延米拉伸屈服力50KN,每 延米断裂伸长率3%,粘、焊点极限剥离力100N。 2.3.3.5.基底清理后,压实度不小于 90%。 2.3.4. 挖方路基处理 2.3.4.1.挖方基底设置 30cm 砂砾调平层,采用 2%外倾横坡以利于排水。 2.3.4.2.盲沟用于排除地下水,设在挖方边沟下。盲沟顶宽 100 厘米,高 175 厘米,外围渗水土工布,其规格为 350g/m;盲沟填料为 2-4cm 的碎砾石,含 泥量不大于 5%。 2.3.4.3.排水管下侧的沟底采用水泥砂浆填筑,盲沟出水口设于排水沟底,管 口周围用 M7.5 干砌片石加固。 2.3.4.4.为防止边坡塌陷,盲沟开挖时采取分段跳槽开挖的方式。 3.取弃土方案取弃土方案 3.1 取土 在该施工设计文件中,路基取土采用由挖方弃土纵向调配、结合农田改 造规划取土、设置取土场集中取土。但是严禁用原路基挖余废弃土和原公路 弃土堆上的土。在施工中应当按照设计的位置及调运范围进行施工。当设计 取土场出现与实际不相符时,应当报请监理工程师,并按监理工程指定的位 置进行取土。取土坑宜采用浅挖式进行规划取土,取土场坑壁应挖成弧形, 并在完成后进行清理,及时恢复植被。 3.2 弃土 3.2.1 在有弃方的路段开工前,应提出开挖、调运施工方案报监理工程师批 准。该方案包括挖方及弃方的数量、调运方案、弃方位置及其堆放形式、坡 脚加固处理、排水系统的布置以及有关计划安排等。 3.2.2 当弃土场的位置堆放形式或施工方案有更改时,必须在更改前不少于 14d 将更改方案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3.2.3 弃土堆应堆置整齐、稳定,排水畅通,避免土堆对的建筑物、排水及任 何设施产生干扰或损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4.排水及防排水及防护护工程工程 边沟:4150 米;排水沟:3210 米;截水沟:1400 米;路基盲沟:4150 米;护 坡和护面墙 7.5 号浆砌片石:2.68 万立方米。工期 2010 年 4 月 1 日至 2010 年 8 月 20 日 4.1 排水工程的施工排水工程的施工 4.1.1.急流槽施工工艺 4.1.1.1.急流槽原则上每隔 20 米设置一道交错布设,当路线纵坡小于等于 0.3%时不设置边坡急流槽,路线位于超高路段每隔 15 米设置一道. 4.1.1.2.槽身转折处用小石子混凝土砌筑。 4.1.1.3.急流槽进水口槽壁及底面采用 C25 现浇混凝土,进水口与槽身平顺 过渡,槽身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 4.1.1.4.急流槽出水口(溢水池)采用 M7.5 浆砌片石砌筑,沟壁顶面用 M10 号水泥砂浆抹面厚 2 厘米。 4.1.1.5.为防止边坡急流槽下滑,每隔 2.0 米设一个防滑台。 4.1.1.6.路基填土高度大于 10 米时边坡下部设有 2.0 米宽平台,其槽身修建 型式同路基坡脚处槽身。 4.1.1.7.边坡急流槽出水口为散排(溢水池)的路段,路基两侧均设置纵横向 挡水埝,其横向挡水埝,设置于两道急流槽出水口之间。 4.1.1.8.槽与槽及企口之间砌缝宽为 1 厘米。 4.1.1.9.砌筑砂浆采用 M10 水泥砂浆。 4.1.1.10.槽内钢筋接处均用细铁丝绑扎 4.1.1.11.急流槽槽身均采用 M7.5 浆砌片石,下铺砂砾垫层,石料强度不低 于 20Mpa。 4.1.1.12.进水口与边沟连接,出水口与排水沟相接。 4.1.1.13.急流槽防滑平台设置间距为 2m。 4.1.1.14.急流槽每 510 米设置一道伸缩缝,并用沥青麻絮进行防水处理。 4.1.2. 边沟的施工工艺 4.1.2.1.边沟适用于挖方路段,排水沟接边沟,将路面水引至路基外侧,截水 沟适用于路堑坡顶。 4.1.2.2.边沟纵坡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与路线纵坡一致(必须保证不小于 0.3%)。 4.1.2.3.加固边沟、排水沟、截水沟采用 M7.5 浆砌片石砌筑。 4.1.2.4.路肩块和盖板搭在 C25 现浇混凝土上。 4.1.2.5.砌筑前沟底、沟壁按规定整平夯实。 4.2 防防护护工程的施工工程的施工 4.2.1.填方路基边坡防护 4.2.1.1.拱形骨架采用 M7.5 浆砌片石砌筑,10 号水泥砂浆砌缝,拱圈内撒播 适于当地生长的草籽。 4.2.1.2.最下面一层拱圈底设置 M7.5 浆砌片石基础。 4.2.1.3.边坡修整完成后,再进行护坡放样,骨架施工采用挖槽法进行。 4.2.1.4.浆砌片石基础每隔 13.5m 设置 2cm 宽伸缩缝,缝内用沥青麻絮或沥 青木板填塞,其深度不小于 10cm。 4.2.1.5.基础和拱形骨架砌筑前,基地应夯实。 4.2.1.6.用于浆砌工程的片石强度不低于 30Mpa。 4.2.1.7.当路基边坡高度大于 8 米时,设置边坡平台,平台内种植沙棘。 4.2.2. 挖方路基边坡 4.2.2.1.第一级边坡采用顶宽 0.4 米,底宽 0.7 米的 eM7.5 浆砌片石护面墙加 固,第二级及以上边坡采用人工植被护坡。 4.2.2.2.人工植被采用麦草为编织材料,添加适合本地气候环境的草籽,规格 为幅宽 2.5 米,厚度 100 毫米,麦草密度 2000 克/平方米。 4.2.2.3.人工植被护坡施工工艺:平整坡面施肥铺设人工植被草垫固 定草垫薄土覆盖浇水养护。 4.2.2.4.手工方法铺设人工植被,草垫两端埋入地下 10 厘米固定,防止翘起, 每米用 3 个钢钉固定,铺设完后,铺垫上覆一层薄土,增强稳定性和提高植 物种子发芽。 4.2.2.5.草垫内草种混配配方:禾木科狗牙根 10%,弯叶画眉草 10%,多年生 黑麦草 10%,紫花苜蓿 40%,赖草 15%,披肩 15%。 4.2.3. 主线下穿天桥挖方段路基边坡 4.2.3.1.第一、二、三级边坡采用顶宽 0.4 米,底宽 0.7 米的 M7.5 浆砌片石护 面墙加固,第四级及以上边坡采用 0.3 米等厚 M7.5 浆砌片石护坡加固。 4.2.3.2.基础采用 M7.5 浆砌片石。 4.2.3.3.边坡修整完后,再进行护坡放样,骨架施工采用挖槽法进行。 4.2.3.4.墙身及基础每隔 10m 设置 2cm 宽伸缩缝,缝内用沥青麻絮或沥青木 板填塞,其深度不小于 10cm。 4.2.3.5.基础及墙体砌筑前,基地应夯实。 4.2.3.6.坡顶设置长度为 1 米墙帽,外侧设置深度 1 米的隔水墙,砌筑完成后, 必须回填夯实,以防雨水侵入。 4.2.3.7.用于浆砌工程的片石强度不低于 30Mpa。 4.2.3.8.在墙身适当高度设置 10PVC 管泄水孔,泄水孔水平间距为 3 米,上 下排交错布置,最下排泄水孔应高出地面 0.3 米。 三、三、桥桥涵施工要求及施工方案涵施工要求及施工方案 本合同段内有天桥 1 处, K12+122 全桥为 425 米;上部结构采 用预应力砼简支 T 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墩台采用桩基础。 K15+085 全桥为 1520 米;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简支 T 梁,下部结 构桥台采用肋板台,桥墩采用柱式墩,墩台采用桩基础。有大桥 1 座, K12+615 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后张)T 梁,先简支后连续,下部结构 桥台采用柱式台 5、6、7、8 号桥墩采用空心墩,其余桥墩采用柱式墩, 墩台采用桩基础。有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385.35 米/3 道。由一个桥梁施 工作业队施工(由施工现场作业队和预制厂作业队平行作业),工期 2009 年 10 月 6 日至 2009 年 11 月 25 日和 2010 年 3 月 1 日至 2010 年 8 月 1 日。 3.1 施工工施工工艺艺及技及技术术要求要求 3.1.1 施工前的准施工前的准备备工作工作 3.1.1.1 修建临时房屋,架设临时电线或准备发电机,解决施工用水,修筑临 时便道,平整施工现场, 3.1.1.2 按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以下各项试验工作。 碎石、水泥、钢筋各项技术指标的试验,确定出合格材料。 拌制砼所用水的水质试验。 确定各项混凝土强度下的混凝土配合比, 3.1.1.3 测量放样 在桥梁的周围布设临时水准点。 布设桥位控制导线点,并定出桩基的位置。 3.1.2 下部工程的施工下部工程的施工 3.1.2.1 桥桥墩墩钻钻孔灌注孔灌注桩桩施工工施工工艺艺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 准备场地桩位放样埋置护筒安装钻机或钻架钻井成孔清孔 吊装钢筋笼骨架下导管灌注水下砼拔出护筒。 准备场地 施工前应将场地平整好,以便安装钻机,桥址处地表水不发育,水文地 质条件较简单。钻架位置处应整平夯实,清除杂物,挖换软土。 桩位放样:用红外线全站仪准确放出桩基的中心位置。 埋护筒:采用有加强肋的钢护筒,以保证足够刚度,长 5m,埋入地 下 24m。高出地表 0.3m,隔离地表水,保证孔内水位。 钻孔:采用回旋钻机钻孔,三班作业连续施工,钻孔中保持泥浆稠度, 泥浆采用泥浆池造浆。 清孔:钻孔达到设计标高,开始掏渣清孔,注水换浆,连续操作清除 孔底沉淀物,作业时保持孔内水位,防止坍孔,清孔后孔底沉淀物厚度按图 纸规定值进行检查,如图纸无规定时,对于直径等于或小于 1.5m 的摩擦桩 的沉淀厚度要等于或小于 300mm;当桩径大于 1.5m 或桩长大于 40m 或土 质较差的摩擦桩的沉淀厚度等于或小于 500mm。 下钢筋骨架:按设计图纸制作的钢筋骨架运至就位,起吊入孔。骨架 分节时,要将下入孔中的下节骨架,固定在钢护筒上,再起吊上节骨架对位 焊接后,继续下入孔中。骨架入孔后要点焊在钢护筒上口,临时固定,防止 浇注水下混凝土时移动或上浮。下骨架的作业要控制时间,保证清孔后 4 小 时内开始浇注水下混凝土。 浇注水下混凝土:采用钢导管灌注,下入孔中,导管上口连接带有阀 门的储料漏斗,当混凝土备足数量(按桩直径计算可埋导管 2m 厚的数量) 后,立即打开阀门,使混凝土顺导管迅速灌入孔中,冲开沉淀物并将导管埋 入混凝土中,这一操作是灌注桩保证质量的关键。之后继续进行灌注混凝土, 在保持导管继续埋深的情况下,按时提拔导管,直至完成浇筑作业。 浇注混凝土的顶面要高于桩顶标高 2m,保证凿除桩头后,桩的混凝土 质量良好。灌注水下混凝土要控制在首批水泥混凝土初凝时间前完成。混凝 土所用砂、石、水泥、水必须经过试验合格,满足技术规范的要求。 灌注桩施工过程,特别是钻孔、清孔、下钢筋骨架、灌注水下混凝土等 作业工序均须做好施工原始记录。 3.1.2.2 承台及墩台施工承台及墩台施工 ( (1)承台施工)承台施工 首先对承台进行恢复轴线桩,人工挖至承台底标高,基坑底边比设计断 面每侧放宽 0.5m,以便支立侧模。承台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仅立侧模。底 模用土模代替,承台钢筋按常规法就地绑扎,设置混凝土块保护层,承台混 凝土分层水平浇筑,插入式振动棒捣密实,用湿润法专人养护。承台四周分 层对称回填并夯压密实。 ( (2)墩台身的施工)墩台身的施工 进行墩台身施工放样。制作并绑扎墩台身钢筋。墩台身钢筋在现场绑扎, 其竖向钢筋与承台、基础中预埋钢筋焊接牢固,绑扎过程中要注意墩台帽中 预埋钢筋的设置,各项工作都应符合技术要求,并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检查。 模板采用根据墩台身尺寸设计加工的钢模板。立上层模板时,要重夹已浇筑 混凝土 50cm 以上高度,上下邻层混凝土间的竖向接缝,错开位置做成企口, 并按施工缝处理。模板内侧面保持一定的光洁度,在每次使用前均应涂脱模 剂以保证浇注的混凝土表面光洁美观。钢模板安装要牢固,接缝要平顺严密 不漏浆。模板安装好并自检无误后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查。混凝土的浇筑 同承台。混凝土的养生、拆模同上。当气温低于 5时停止施工。 3.1.2.3 盖梁施工工盖梁施工工艺艺 、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样支立底模板绑扎钢筋支立侧模模板、钢筋检查混凝 土浇筑 养生拆模养护 、施工方法: a、在桥台盖梁施工前,在完成盖梁下面填土后(盖梁下面填筑砂性土, 并分层夯实,密实度与路基要求相同),再进行盖梁砼的施工。 b、按设计的几何尺寸、位置进行测量放样。 c、将接缝处的砼进行凿毛处理。 d、按设计的位置支立底模板,模板全部采用定型钢模,其每块面积大 于 1.5m2,并绑扎盖梁钢筋,支立侧模。 e、对模板、钢筋进行检查,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进行砼的浇筑。 f、按设计的配合比要求,进行砼的拌和、运输及浇筑,砼拌和设备,采 用计量准确的拌和站集中拌和。 g、拆模:当砼强度达到有关设计强度的要求时,即可拆除侧模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