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一实验一 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及空气中微生物的认识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及空气中微生物的认识 一一.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1、明确培养基配制的基本原理; 2、掌握培养基配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3、了解高压蒸汽灭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4、认识微生物存在的普遍性。 二二.实验原理:实验原理: 培养基是按照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用人 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一种基质。它包括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 水六类营养要素。由于不同微生物细胞组成不同,因而所需营养基质不同,为 了分离、培养和鉴定不同的微生物,必须根据其需要,配制合适的培养基。 培养基的种类繁多,根据培养基的成分、物理性状不同,可分为天然培养 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灭菌是指应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物体表面和内部一切微生物营养体、 芽孢和孢子。灭菌方法很多,可分为加热、过滤、照射和化学药品法等。 常用加热灭菌法: 1、干热灭菌: 用火焰烧灼或电热干燥箱内高温热空气灭菌 2、湿热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法 间歇灭菌法 煮沸消毒法 三、实验材料三、实验材料 每组同学需要准备以下材料(14 人/组): 小试管:21 支(15*150mm) 培养皿:60 套(9cm) 移液管:15 支(1000ml) 、1 支(10l) 三角玻璃棒:2 支 瓷缸:1 个(1000ml) 三角瓶:3 个(500ml)、1 个(250ml)、2 个(100ml) 量筒:1 个(100ml) 玻棒:1 支 分液漏斗:1 套 药匙:2 把 标签贴纸:1 张 记号笔:1 支 四、实验步骤四、实验步骤 培养基的制备过程 称量称量-溶解溶解-调节调节 pH 值值-过滤过滤-分装及包扎分装及包扎-灭菌灭菌-灭菌后试管摆放斜面灭菌后试管摆放斜面 1.称量称量 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各成份放于瓷缸中。 配方: 牛肉膏 5 g 蛋白胨 10 g NaCl 5 g 蒸馏水 1000 ml 琼脂 20 g (另称于三角瓶中) 2N NaOH 配制:配制: 1.量取 80ml 去离子水置于 100-200ml 塑料杯中。 2.称取 8g NaOH 小心地逐渐加入到烧杯中,边加边搅拌。 3.待 NaOH 完全溶解后,用去离子水将溶液定容至于 100ml。 4.将溶液转移至塑料容器中后,室温保存。 2.5N HCL 配制:配制: 1.在 78.4ml 的去离子水中加入 21.6ml 的浓盐酸,均匀混合。 2.室温保存。 2.溶解溶解 向上述瓷缸中加入所需要的水量,搅拌使其溶解。如是配制固体培养基,在琼 脂的熔化过程中,需不断搅拌,并控制火力不要使培养基溢出或烧焦。待完全 熔化后,补足所失水分。 3.调节调节 pH 值值 用玻璃棒沾少许液体,测量 PH 值。用氢氧化钠和盐酸调节 PH。 4.过滤过滤 用滤纸或多层纱布过滤,一般无特殊要求可省去。 5.分装及包扎分装及包扎 根据不同的需要,可将制好的培养基分装入试管内(用分装漏斗)或三角瓶内, 管(瓶)口塞上棉塞。最后用牛皮纸将棉塞部分包好。 6.无菌水的制备无菌水的制备 无菌水为下一次微生物分离实验中所需要的材料。250mL 三角烧瓶(装有玻璃 珠) ,分别装自来水 90mL 和 100mL,塞上棉塞,包扎、灭菌备用。 7.灭菌:灭菌:高压蒸汽灭菌,1210C 灭菌 30 分钟。 操作过程操作过程 加水 装锅 盖盖 加热 当压力升为 0.5kg/cm2 时排放冷空气 正 式升压 保压(1.1kg/cm2,121,保持 20-30min) 停止加热 自然 降压至零 排放余汽 开盖 取出灭菌物品 趁热摆斜面 检验灭菌 效果。 8. 灭菌后试管摆放斜面灭菌后试管摆放斜面 当培养基冷却至 50左右时,将试管带棉塞的一端搁在一根木棒上。搁置的长 度要合适,使培养基形成的斜面的长度不超过试管总长的一半。 注注 意意 事事 项项 1、称取药品时严防药品混杂,一把牛角匙称一种药品; 2、蛋白胨极易吸湿,称取时动作要迅速; 2、配制固体培养基时,先将其他药品加热溶解到快沸时,再将称好的琼脂加入, 继续加热至琼脂完全熔化,此过程要不断搅拌,以免琼脂糊底,并控制火力, 防止沸腾外溢; 4、分装量根据试管大小和实际需要而定,固体培养基装量约为管高的 1/5,液 体培养基的装量约为管高的 1/4,三角瓶的装量不超过瓶体的 1/2 ; 5、分装过程中注意不要将培养基沾在管(瓶)口上,以免沾污棉塞而引起污染。 9.倒平板的方法倒平板的方法 将培养基加热融化,待冷却至 5560 0C 时,倒平板。 每个培养皿中倒入 1520ml,铺平,制成平板。 倒好的平板在超净台里吹去冷凝水备用。 10.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观察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观察 在牛肉蛋白胨平板牛肉蛋白胨平板上作如下实验: 用未洗过的手指头在平板是涂抹 用肥皂洗过的手指头(不用毛巾擦)在平板是涂抹(用力一致) 用旧纸币在培养基上拖动 放置一根头发 打开培养皿置实验台上(空气中)10min 按无菌操作要求在酒精灯火焰边打开皿盖 1min 对着培养皿上的培养基咳嗽 稍稍打开嘴唇压在培养基上 以上用报纸包好倒置以上用报纸包好倒置 370C 培养箱里培养培养箱里培养 48 小时观察结果小时观察结果 本次实验的任务本次实验的任务: 配制配制 1L 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 200ml 600ml 200ml 试管斜面 固体 液体 200ml 50ml 3 瓶 4 瓶 准备准备 2 瓶无菌水(90ml 和 150ml 各 1 瓶) 7 支试管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六、实验作业六、实验作业 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属于何种培养基? 2.培养基配制完成后,为什么必须立即灭菌?若不能及时灭菌应如何处理?已灭 菌的培养基如何进行无菌检查? 3.为什么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法更有效? 4.高压蒸气灭菌开始之前,为什么要将锅内冷空气排尽?灭菌完毕后,为什么 待压力降低到“0”时才能打开排气阀,开盖取物? 5.从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观察,你认为无菌操作应注意什么? 实验二实验二 微生物的分离技术微生物的分离技术 一一.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1、了解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原理 2、掌握几种常用的分离纯化接种培养的基本操作技术。 3、练习微生物接种、移植和培养的基本技术,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二、实验原理 在自然界中,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绝大多数都是混杂生活在一起的,为了生 产和科学研究的需要,当我们希望获得某一种微生物时,就必须从混杂的微生 物类群中分离出它,以得到只含有这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这种获得纯培养 物的方法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为了获得纯种的微生物,一般根据该微生物营养或培养特点,或对某种抑 制剂的耐受性不同,或对某种环境条件要求不同,从而制作或设置一些选择性 培养基,或选择性培养条件,再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稀释混合平板法或划线法 分离,纯化该微生物,直至得到该纯种菌株。 三、实验材料三、实验材料 样品:样品: 土样 10g 培养基: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 26 皿 其它: 无菌水、试管、移液管、盛 90mL 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瓶、无 菌玻璃涂棒、接种环。 四、实验步骤四、实验步骤 (一)土壤稀释液的制备(一)土壤稀释液的制备 称取土样 10g,放入盛 90ml 无菌水三角瓶中,振荡 1520 分钟,使微生物 细胞分散。 将土壤悬浮液置于沸水中煮 10 20 分钟,静置冷却,即成 10-1的土壤悬液。 另取装有 9ml 无菌水的试管,编号为 10-2、10-3、10-4、10-5、10-6及 10-7,用 移液管吸取 10-1土壤悬液 1ml,加入编号 10-2的无菌试管中,吹吸三次,使之 混合均匀,即成 10-2的土壤稀释液。再用另一个枪头吸取 10-2试管中的土壤稀 释液 1ml ,加入编号 10-3的无菌试管中,轻轻摇动,使之混合均匀,即成 10-3 的土壤稀释液,一定要每次更换一个移液管(连续稀释) 。同法依次分别稀释成 10-6和 10-7等一系列稀释度菌悬液 。 (二)平板接种培养(二)平板接种培养 平板接种培养有混合平板培养法和涂抹平板培养法两种两种方法 平板涂抹法(涂布法)平板涂抹法(涂布法) 每组取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 12 皿。 在无菌平板编上 10-4、10-5、10-6 、10-7号码,每一号码设置三个重复, 注明分离菌名、稀释度、组别、班级。 用移液管吸取相应的土壤稀释液 0.1mL 放在相应的平板上。 用无菌三角玻棒将稀释液在平板表面涂抹均匀。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倒置于 370C 条件下培养,23d 后,观察菌落 形态及计数菌落,并计算出每 g 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如果样品稀释适 当的话,微生物能一一分散,经培养后,可在平板表面得到单菌落。 挑取单个菌落,接种于相应的斜面培养基上,如果不纯,再移植纯化, 至最后得到纯培养为止。 (三)平板划线分离法(三)平板划线分离法 每组每人取牛肉膏蛋白胨培养皿 1 付(共 14 皿) ,在皿底贴上标签,注 明事项。 用接种环取相应的菌液一环(103)在平板上划线。 1.连续划线法:将挑取有样品的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作连续划线。 完毕后,倒置于 37培养。 2.分区划线法: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挑取土壤稀释液 1 环,先在培养基 的一边作第一次平行划线 3-4 条,再转动培养皿约 600角,并将接种环上 剩余物烧掉,待冷却后通过第一次划线部分作第二次划线会,同法依次 作第三次和第四次划线。划线完毕,盖上皿盖,倒置于 37培养。 (四)培养与移植(四)培养与移植 取倒置恒温箱中、培养 23 天的平板,检查分离结果。将培养后长出的单 个菌落分别挑取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斜面上,然后置于 37恒温箱中 培养,待菌落长出后,检查菌落是否单纯,也可用显微镜涂片染色检查是否是 单一的微生物,若有其它杂菌混杂,就可再一次进行分离、纯化,直至获得纯 培养。 注注 意意 事事 项项 用于划线的接种环,环柄宜长些(约 10cm) ,环口应十分圆滑,划线时 环口与平板间的夹角应小些,动作要轻巧,以防划破平板。 用于平板划线的培养基,琼脂含量宜高些(2%左右) ,否则会因平板太 软而被划破。 平板不能倒的太薄,最好在使用前一天倒好。为防平板表面产生冷凝水, 倒平板前培养基温度不能太高。 (五)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的比较和识别(五)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的比较和识别 区分和识别各大类微生物通常包括菌落形态(群体形态)和细胞形态 (个体形态)两方面的观察。 菌落形态菌落形态: 菌落表面湿润:细菌薄而小,酵母菌厚而大。 菌落表面干燥:放线菌密而小,霉菌松而大。 细胞形态细胞形态: 细菌小而分散 酵母菌大而分散 放线菌丝状细 霉菌丝状粗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请把分区划线的平板分区划线的平板交到老师处,便于老师评价。 六、实验作业六、实验作业 1.试拟出从土壤中分离芽孢杆菌的主要实验步骤。 2.在你所实验的培养基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属于哪个类群?简述它们的菌落形态 特征。挑取细菌在试管斜面上保存? 处理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 种类 特征 3划线分离时,为什么每次都要将接种环上多余的菌体烧掉?划线为何不能重 叠? 4培养时为什么要将培养皿倒置培养? 实验三实验三 微生物数量的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 学习平板菌落计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二、实验原理 平板菌落计数法是将待测样品经适当稀释之后,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 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样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细胞生长 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单菌落应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统 计菌落数,根据其稀释倍数和取样接种量即可换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 待测样品往往不易完全分散成单个细胞,所以,长成的一个单菌落也可来 自样品中的 2-3 或更多个细胞。为了清楚地阐述平板菌落计数的结果,使用菌 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 cfu)而不以绝对菌落数来表示样品的活菌 含量。 平板菌落计数法虽然操作较繁,结果需要培养一段时间才能取得,而且测定 结果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由于该计数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获得活菌 的信息,所以被广泛用于生物制品检验(如活菌制剂) ,以及食品、饮料和水 (包括水源水)等的含菌指数或污染程度的检测。 三、实验材料三、实验材料 菌种菌种: 稀释到 10-4、10-5、10-6及 10-7土壤悬液中的细菌 四、实验步骤四、实验步骤 菌落计数规则:菌落计数规则: 1.计算相同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计算相同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 有较大片菌落生长时,弃用,以无片菌落生长的平皿计 数; 若成片菌落大小不到培养皿的一半,其余一半分布均匀, 将此一半计数; 2.选择平均菌落数在选择平均菌落数在 30300 间的平板间的平板 1、只有一个稀释度符合,以该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 报告; 2、有两个稀释度符合,取决于二者比值(高稀释度的菌落数除以 低稀释度的菌落数的值): 1)若 0.5比值2,以两稀释度的菌落数乘稀释倍数所得的值的均值报告。 2)若 2比值或比值 0.5,则取其中较少的菌落总数进行报告。 3、若所有稀释度的菌落平均数均大于 300,则按稀释倍数最高的平均菌落数 乘以稀释倍数报告; 4、若所有稀释度的菌落平均数均小于 30,则按稀释倍数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 以稀释倍数报告; 所有菌落数均不在 30300 间 以最接近 30 或 300 的平均菌落数乘稀释倍数 每毫升样品中微生物细胞数=每皿菌落平均数稀释倍数1/取样体积数 注注 意意 事事 项项 1、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无菌操作。 2、应根据实验所测的样品决定最高稀释度。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稀释液稀释液 10-4 10-5 10-6 10-7 处理处理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菌落数菌落数 平均值平均值 六、实验作业六、实验作业 你所取的土壤中细菌数量级为多少? 要使平板菌落计数准确,需要掌握哪几个关键?为什么? 准备培养基 100ml 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pH 4.4 100ml 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pH 6.0 第 1 组 100ml 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pH 7.0 100ml 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pH 8.4 第 2 组 实验四实验四 理化及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理化及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一一.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1、了解温度、化学药品对微生物生长的 影响; 2、区别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pH 与最适代谢温度、pH 。 二、二、实验原理:实验原理: 微生物生长繁殖要有一定的温度条件,不同的微生物要求不同的生长温度 范围。在生长范围内又可分为最高,最适和最低三种生长温度。如温度超过最 高或最低温度时,微生物均不能生长,或处于休眠状态,甚至死亡。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 pH 值范围,即环境中的氢离子浓度对微 生物的生长繁殖有直接的影响,大多数细菌和放线菌适于中性或微碱性环境, 酵母菌和霉菌则适于在弱酸性或酸性环境中生长,当环境的 pH 值超过其适于 生长的范围时,微生物的生长则受到明显的阻抑或不能生长。 三、实验材料:三、实验材料: 1.菌种菌种 芽孢杆菌 2.培养基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 3.器具器具 2.5N HCL、 0.1M 柠檬酸、0.2MNaOH 酒精灯、接种环、冰箱、恒温箱 四、实验步骤四、实验步骤 温度对酶活的影响温度对酶活的影响 1接菌按无菌操作方法进行 在 5 个牛肉膏琼脂培养基平板上都接种上枯草杆菌,接种时划曲线或直线。 2培养与观察 (1)培养 将上述接好的菌种,分别放入 0、15、30、37、50五 种温度下培养。 (2)观察 48 小时后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pH 对酶活的影响对酶活的影响 1调 pH 值 取足量分装为 8ml 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 7 支,分别加入各种溶 液,调成不同 pH 值的培养液; 2按无菌操作方法,分别于各管中各接种芽孢杆菌 0.2ml,分别标明试管序号; 3另取 8ml 的牛肉膏蛋白胨液 2 支,按无菌操作的方法用无菌吸管移入无菌水 2.2ml,使其体积也为 10.2ml,作为对照; 4将上述接种好的培养物置于 37下培养。48 小时后观察记载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1记载实验结果,填入下表。记载实验结果,填入下表。 菌菌 种种0 15 30 37 50 芽孢杆菌芽孢杆菌 注:生长情况记载可采用:不生长()注:生长情况记载可采用:不生长() ;生长一般();生长一般() ;生长良好();生长良好() 。 2记载结果,填入下表:记载结果,填入下表: pH 值值4.46.07.08.4对照对照 芽孢杆菌芽孢杆菌 注:根据混浊程度,确定生长情况:不生长(注:根据混浊程度,确定生长情况:不生长(-) ;稍生长();稍生长() ;生长一般;生长一般 ()() ;生长良好();生长良好() 六、实验作业六、实验作业 1高温和低温对微生物生长各有何影响?为什么? 2氢离子浓度对微生物生长有何影响? 准备菌液准备菌液 任选已保存 2 株菌摇菌 实验五实验五 显微镜的使用和细菌的染色显微镜的使用和细菌的染色 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掌握细菌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和方法; 3.学会在油镜下观察细胞和识别细菌的形态特征。 二二.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 1.油镜工作原理油镜工作原理 油镜的放大倍数最大( 100),故镜头焦距短,直径小,但所需光照强度却最大。 从标本片透过的光线是从玻片进入空气,再进入镜头。由于玻璃和空气的介质 密度不同,有些光会因折射或反射而不能进入镜头,物象就显现不清。为了不 使通过的光线所损失,须在油镜与玻片之间加入折射率和玻璃(n=1.52)相仿的香 柏油(n=1.515),故而称之为“油镜” 。 增加显微镜的分辨率: 分辨率是指显微镜能辨别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的能力。D=0.61/nSin/2 (其中 D 为分辨率; 为波长,可见光为 0.40.7m;n 为介质折射率, 为物 镜镜口角,即光线的最大入射角的半数,它取决于物镜的直径和焦距,一般来 说在实际应用中最大只能达到 120 度) 。油镜是通过增加 n 值来提高介质的分辨 率的 。 显微镜的构造显微镜的构造 1.光学部分:目镜 、 物镜 、 照明装置(聚光镜、 虹彩光圈、 反光镜等)。 它使检视物放大,生成物象。 2.机械部分:镜座、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载物台转移器、粗调节 器、细调节器等部件。它起着支持、调节、固定等作用。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分辨率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分辨率 1.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2. 显微镜的分辨率:是表示显微镜辨析两点之间距离的能力。可用公式表示为: D=/2nsin(/2 ) 式中 D:物镜分辨出物体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可见光的波长(平均 0.55m) n: 物镜和被检标本间介质的折射率。 :镜口角(即入射角) 。 油镜使用的原理油镜使用的原理 油镜,即油浸接物镜。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由 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 度。若中间的介质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 ,则几乎不发生折射, 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 显微镜保养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显微镜保养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1.不准擅自拆卸显微镜的任何部件,以免损坏。 2.镜面只能用擦镜纸擦,不能用手指或粗布,以保证光洁度 3.观察标本时,必须依次用低、中、高倍镜,最后用油镜。当目视接目镜时, 特别在使用油镜时,切不可使用粗调节器,以免压碎玻片或损伤镜面。 4.拿显微镜时,一定要右手拿镜臂,左手托镜座,不可单手拿,更不可倾斜 拿。 5.显微镜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以免镜片滋生霉菌而腐蚀镜片。 2. 革兰氏染色的工作原理:革兰氏染色的工作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重要的鉴别染色法。有芽孢的杆菌和绝大多数 球菌以及所有的放线菌和真菌都呈革兰氏阳性反应;弧菌,螺旋体和大 多数致病性的无芽孢杆菌都呈现阴性反应。 根据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之间细胞壁的结构差异来达到染色的 目的的。 先用结晶紫初染,所有的细菌都被染成初染料的蓝紫色; 然后用碘媒染,它与结晶紫结合成结晶紫碘复合物,从而增强了染料 与细菌的结合力。 然后再用乙醇脱色处理 革革兰兰氏氏染染色色程程序序和和结结果果 步骤 方法 结果 阳性(G+) 阴性(G-) 初染 结晶紫 30s 紫色 紫色 媒染剂 碘液 30s 仍为紫色 仍为紫色 脱色 95乙醇 30s 保持紫色 脱去紫色 复染 番红(或复红)3060s 仍显紫色 红色 由于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形成网状结构、壁厚、类脂质含由于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形成网状结构、壁厚、类脂质含 量低,脱色时网孔收缩,结晶紫量低,脱色时网孔收缩,结晶紫碘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复染碘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复染 时仍保持蓝紫色。时仍保持蓝紫色。 而革兰氏阴性菌由于细胞壁的肽聚糖层较薄、类脂含量高,所以当脱色而革兰氏阴性菌由于细胞壁的肽聚糖层较薄、类脂含量高,所以当脱色 处理时类脂被乙醇溶解,细胞壁透性增大,结晶紫处理时类脂被乙醇溶解,细胞壁透性增大,结晶紫碘复合物被洗脱,碘复合物被洗脱, 复染时细胞被染上复染复染时细胞被染上复染 剂的颜色(红色)剂的颜色(红色) 。 三、实验材料三、实验材料 1、菌种:培养 24h 的芽孢杆菌,培养 24h 的大肠杆菌 2、染色液和试剂:草酸铵结晶紫染液、碘液、95%酒精、蕃红染液、香 柏油、无菌水 3、器材:废液缸、洗瓶、载玻片、接种杯、酒精灯、擦镜纸、显微镜等 。 四、实验步骤:四、实验步骤: 1. 显微镜油镜观察的操作方法:显微镜油镜观察的操作方法: 在高倍镜或低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政管理专业经济法认知试题及答案
- 毕业课程设计答辩要点解析
- 项目管理中的绩效激励机制试题及答案
- 冲刺抢分卷09 备战2025年高考考前仿真模拟卷冲刺抢分卷化学试题09 (辽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专用) 含解析
- 市政工程领域全景式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结构试题及答案
- 合作社社区服务与农产品供应协议
- 核心考点解读2025年公共关系学试题及答案
- 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解答
- 机械工程CAD绘图技巧与题解
- 2025展览馆装饰工程合同范本
- 2025网络安全协议合同
- 2019-2025年房地产经纪协理之房地产经纪操作实务过关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
- 混凝土考试试题及答案
- (高清版)JTGT 3650-01-2022 公路桥梁施工监控技术规程
- 中国历史地理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北京大学
- MOOC 跨文化交际通识通论-扬州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GB/T 3164-2007真空技术图形符号
- 储能技术-储能材料-新能源材料-锂电池储能(PPT100页)
- 商品销售明细单(样本)
- 石油化工行业装卸车效率提升策略探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