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论文】珠三角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与产业集群.pdf_第1页
【精品论文】珠三角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与产业集群.pdf_第2页
【精品论文】珠三角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与产业集群.pdf_第3页
【精品论文】珠三角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与产业集群.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 珠三角加工贸易 转型升级与产业集群 梁小萌 (广州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副教授) 摘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工贸易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加工贸易企业集群化增强了加 工贸易企业的社会根植性、技术获得性和减少市场风险,有利于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既有加工贸易的基础 上,珠三角加工贸易升级的产业集群战略,应着眼于加工贸易产业园区的建设、 创新型加工贸易产业集群的发 展、上下游配套产业的联系、全球生产网络中知识源的引进等四个方面。 关键词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产业集群 中图分类号 f1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3-7462(2008)06-0060-04 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与产业集群是紧密联系 在一起的。 本文拟揭示两者的内在联系,策划珠三 角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产业集群战略。 一、加工贸易产业升级与产业集群耦合 1、加工贸易企业的社会根植性与产业集群耦 合。 社会根植性是产业集群社会网络的一个根本 性特征, 产业集群的核心能力构筑在产业集群社 会网络根植性的基础之上, 一个产业集群具有竞 争力实质上是产业集群拥有深厚根植性的外在表 现,产业集群社会网络一旦形成,群内企业在某种 程度上就构建或拥有了基于社会资本的核心能 力。 这种社会根植性从根本上强化了集群的竞争 优势, 显现了生产活动的独特性及随之产生的产 品和服务的特色。 通过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向地区生产网络的建 立与延伸、向配套企业提供技术援助、员工流动等 途径,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集群的形成和完善。 集聚区内的工贸易企业容易与本地的其他相关组 织、个人建立起稳定的社会网络,为获取企业成长 所需的知识、技术、信息、市场等资源要素创建有 利的途径。 产业集群内部加工贸易企业之间相互 关联的这种网络化结构, 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企业 间交易的顺利进行,降低了交易成本。 集群网络实 际上是一种高度信任的、 将各参与者连接起来的 合作机制, 提供了群体成员共同处罚机会主义的 特别机会,鼓励合作。 密集的集群网络,减少了合 作中的协调与摩擦成本,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减 少了不正当行为,也减少了可靠信息的流失,促使 承诺的形成,有利于共享隐性信息的传播,使得成 员可以共享信息, 进一步增进企业相互间的信任 与合作。 通过深化加工贸易企业根植于当地社会文 化、历史传统、制度和空间背景中,促进其创新过 程根植于当地复杂社会文化环境和制度环境中, 使加工贸易企业融入区域社会网络, 依赖于这种 根植性而强化了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的路径依赖。 这种社会网络不仅为加工贸易企业成长提供了物 质性的资源帮助, 还会增强企业成长的信心和对 成长机会的感知能力, 同时由于集群企业之间存 在的种种“血缘”、“地缘”和“业缘”关系,使得集群 内的交易往往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 集群企业 与相关机构作为信任网络上的结点, 相互间有着 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往往搀有较 经济与经济管理 60 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 大的情感与关系成份。 2、加工贸易企业的市场不确定性与产业集群 耦合。 加工贸易企业的主要客户是具有不可预测 性和多变性的国外市场, 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 加工贸易企业面临的风险, 而加工贸易企业地理 集群及其形成的地方产业联系能够通过市场和非 市场机制降低交易成本,减少风险,逐渐减小对单 一外国市场的依赖。 1引导加工贸易企业走集聚发 展之路,提高开拓国际市场和抵抗风险的能力,这 样就不会因为一个或少数几个结点发生故障而影 响整个网络的运行效率,通过网络通道,人员、技 术、知识、信息能够畅通无阻,同时保证市场的有 效性, 减小市场的不确定性对加工贸易企业的影 响。 由于产业关联效应,集群内存在前向、后向及 水平的联系,当地供应商、生产商、销售代理商和 顾客之间以及企业与当地政府、大学或研究机构、 金融机构和中介服务组织等相关支撑体系之间通 过长期的联系形成了本地化网络, 从而增加加工 贸易企业对外国市场的谈判能力, 降低加工贸易 企业面临的市场不确定性。 在这一过程中,加工贸 易企业可以利用外资企业对配套厂商的需求进入 其当地的价值链网络,有效利用其技术援助、技术 溢出、竞争效应、示范效应等途径实现自我竞争力 的提升。 3、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获得性与产业集群耦 合。 集群化的加工贸易企业由于长期专注于在同 一产业价值链上的生产组织运作活动, 通过模仿 及相互影响, 它们之间往往形成相同或相互类似 的组织形态、组织文化及操作惯例。 转型升级意味 着对企业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企业必须从过 去只从事价值链中处于低端环节的加工制造转向 广泛地介入价值链中更高端的环节, 更多的参与 战略性环节,更多地融入创造价值更高的部门,即 价值链升级。 但是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 技术获取和创新对企业外部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特别是大量缺乏正式研发职能的加工贸易企业, 外部知识资源是其创新的主要源泉。 构建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网络, 加强集群中 创新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 通过横向、 纵向的联 结,信息、技术、资源在网络内部不断流动和优化 配置,从而促进了集群中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 不仅产业集群内的同类企业之间要形成一种网络 关系, 更重要的是与非同类企业之间也要结成一 定的网络关系。 通过加强加工贸易产业的本地化 联系,获得外部经济和集体效率,降低成本和提高 创新能力, 促进加工贸易企业从低成本竞争的陷 阱中走出来,进入以创新、质量和市场应变能力等 高级优势为基础的高端竞争轨道。 这些组织临近 的特性有利于促成各集群企业之间关于信息、知 识和技术的相互学习、交流与沟通网络。 处于网络 内部的集群企业对于知识(特别是隐性性知识)的 接收与传递相对群外企业要方便顺畅得多。 借助 组织性临近所促成的学习和知识共享网络, 大大 提高了加工贸易集群企业的技术获得性。 同时在加工贸易产业集群内, 大学与研究机 构作为知识与技术的源头及专业人才的有效供给 者,不仅可创造新知识与新技术,还可通过教育、 培训以及成果转化等方式, 有效地促进产业集群 中知识、信息、技术等的扩散,为企业创新的实现 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 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提供 公共服务, 中介机构为企业技术创新及时地传递 科技信息、市场需求信息,金融机构为技术创新提 供资金支持以及分担创新风险等, 这些都会提高 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技术获得性。 4、加工贸易企业的创新升级投入与产业集群 耦合。 许多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创 新的技术基础较差,因此创新风险相对较高。 再加 上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健全、风险投资资金的缺失、 金融坏账的增加等原因, 促使加工贸易企业创新 升级一直以来得不到金融的有力支持。 2产业集群 为加工贸易企业增加了创新融资的渠道, 并提高 了资金的投资回报率。 产业集群的区域,存在着许 多中介服务机构,这些机构包括资信评估公司、行 业协会等。 他们长期与集群区域中的企业打交道, 关注网络中各个企业的发展状况,由于空间接近, 因此更容易掌握异质的信息, 通过相互比较能够 预测行业的发展趋势、 了解行业内各企业的财务 状况、信用状况等。 中介服务机构的存在,架起了 银行与企业间的桥梁, 消除了银行贷款的风险担 忧,这使得企业更容易获取银行的贷款。 同时集群 区域中的私人闲置资金, 由于空间接近和彼此相 互信任,而更容易配置到急需贷款的企业,这进一 步加速了加工贸易企业升级创新的速度。 加工贸 易企业从政府那里获取的不仅是某些政策信息, 经济与经济管理 61 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 更重要的是获取了政府的资金支持。 政府通过设 立应用研究基金和技术创新基金、 创立专门的研 究开发机构、建立科技园区、完善技术创新服务体 系建设等方式, 加大对加工贸易企业研发活动的 支持, 有效地提高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技术 和管理水平。 然而,考虑到集群区域由于上下游产 业链紧密关联, 企业技术创新的带动效应较为明 显,通过“点”的技术突破,而带动“面”的技术升 级。 因此,政府更愿意投资大量资金以支持集群区 域的技术创新。 二、珠三角加工贸易升级的产业集群战略 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与产业集群的内在联系 揭示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珠三角加 工贸易应据此确立其产业集群战略。 1、大力加强加工贸易产业园区的建设。 产业 园区是珠三角发展加工贸易的重要载体。 3实现加 工贸易转型升级必须充分发挥这些集约型园区的 作用,使园区发展成为加工贸易企业群、创新型企 业集群、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聚集区,成为技术创 新的龙头和辐射源, 成为经济规模扩张的主体增 长极, 使园区加工贸易成为珠三角加工贸易规模 的主体和产业进步的“龙头”,并形成园区内布局 “龙头”产业,区外协作配套的布局体系。 强化园区 的产业载体地位, 合理规划和调整区域生产力布 局,促进各类资源和生产要素向重点园区集中,提 高环境质量和承载能力。 由政府主导,在加工贸易 产业园区,构建为企业提供技术开发、试验、推广 及产品设计、加工、检测等公共技术支持系统。 这 样,企业就可以节约购置设备与软件的巨额资金, 利用与共享公共技术支持系统, 有效地降低技术 升级、技术创新成本,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 通过产业链条的延伸, 把一大批本土企业纳入加 工贸易引发的国际分工体系, 壮大本土工业和民 族经济,特别是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 产业链条加 长后,产业相互配套,本土工业成为举足轻重的部 分,加工贸易才能“落地生根”,成为“榕树经济”。 加工贸易企业园区还便于引进专门的投资机构, 兴建组合连片的标准化厂房, 相关的生产配套设 施,这样做有利于节约厂商的生产成本,有利于提 高项目的落地率,有利于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加 工贸易转移的成功率,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2、大力发展创新型加工贸易产业集群。 结合 本地区加工贸易的发展特点和阶段, 充分利用本 地区的科技、产业与区位优势,有重点地选择一些 产业, 构筑以加工贸易产业集群为指向的科技创 新体系,在科技经费投入、科研基础设施以及人才 培养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与关注。 1在构建加工贸 易产业集群指向的创新体系时一定要树立全球化 意识, 坚持开放性原则, 即建立开放式的创新体 系,以推动国内外创新网络互动、国内外创新资源 优化配置, 这一点对于已经深深嵌入全球生产网 络的加工贸易产业集群来说至关重要。 至于创新 体系的具体架构,可以包括:加工贸易产业集群的 发展战略定位与产业指导体系、 共性技术平台建 设体系、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体系、信息和管理服务 支撑体系,人力资源开发体系、集群监控体系等项 内容。 要产学研相结合,充分发挥企业、高等院校 和科研院所在市场、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各自 的优势,实现创新资源的整合与集成创新,从而提 高技术创新的效率和速度。 引导配套产业向主体 产业靠拢,推动关联产业集群发展,通过产业集群 特有的技术外溢效应加快技术的扩散、 传播和创 新,释放科技创新能量。 鼓励外资的跟随性投资, 引导外资向专业园区发展, 促进配套产业群的形 成,培育新技术产业的配套生产基地,为加工贸易 的升级换代创造更加有利的产业空间。 发展集群 需要特别注重促进区域内行为主体间的对话与合 作,培植他们的本地根植性。 地方政府可以借鉴国 外经纪人的政策来实现这一目标, 如设立网络经 纪人代理机构,组织企业、研究机构以及政府有关 部门举行一些关于产业标准和创意等问题的讲座 和座谈会,以增强联系和交流;由政府建立或是帮 助行业成立专业的信息服务机构, 为企业提供一 般信息或是为特定集群内的企业提供特殊的信 息;联合企业、大学开展人才培训项目,为集群提 供专业化人才; 支持集群内企业和相关企业成立 行会和商会,加强企业间的垂直联系(供应商、顾 客联系)和水平联系(同行企业间的联系)。 3、大力加强加工贸易企业的上下游产业的发 展。 珠三角加工贸易相关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还 有待于提高,原材料与零部件配套产业、装备制造 业、物流业、中介服务业等主要相关产业或多或少 都存在一些不利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因素,特 经济与经济管理 62 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岭南学刊 2 0 0 8 年第 6 期 别是关键原材料零部件配套能力、 高端设备设计 制造能力还相当薄弱。 4必须重视主导产业上下游 配套产业的发展,特别要发挥“龙头”企业对下游 企业的带动作用, 发展加工链条的上下游相关企 业形成战略同盟,最终形成产业集群。 在招商引资 环节要注重引进上游供应链环节, 完善加工链条 的布局。 在区内构建和完善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产 学研结合系统平台、企业孵化平台、公共技术服务 平台、科技投融资平台、人才信息平台、专利产业 化平台和科技中介服务平台。 积极引进各种风险 投资机构,建立产业孵化基地,力争形成华南地区 规模最大的孵化器集群。 相关产业配套成熟并已 形成产业集聚, 就会吸引生产网络中的领导厂商 及其它高层级主体来此设置网络内的某些生产环 节,建立生产基地,寻找供应商,使当地厂商获得 参与生产网络的机会。 另外, 相关产业在技术开 发、制造、分销、营销和服务上与本产业形成合理 分工,可以促进本产业创新,相关产业也可带动本 产业的成功。 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加工贸易, 要积极支持外资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子公司设立 研发机构,促进中外企业的联合开发,鼓励企业转 移先进技术。 要围绕工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建立和 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着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 的技术中心建设, 提高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水 平,培育壮大核心技术,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 权的新技术、 新产品, 推动加工贸易由oem向 odm、obm转变, 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国际化发 展。 可借鉴台湾等地的经验,设立高新技术发展促 进基金和产业科技进步基金, 积极支持大中型企 业更新设备、引进技术和进行新产品开发;发放优 惠贷款和各种补贴,用于中小企业的产品设计、工 程技术进步、质量改进、自动化发展和员工培训, 以缓解企业技术进步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4、 大力加强全球生产网络中知识源的引进。 一般而言,随着资本(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相对于劳动力及其它资源变得越来越丰富, 一个 国家或地区就会逐渐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 产品、价值链环节或模块上形成比较优势,进而实 现产业升级。 然而,这种升级并不是随机发生的, 它经常发生在那些与全球生产网络中研究与开 发、战略管理、营销管理等知识密集型活动有密切 联系的产业。 知识密集型活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