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 分册复习练 七上 文言文_第1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分册复习练 七上 文言文_第2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分册复习练 七上 文言文_第3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分册复习练 七上 文言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文文言言文文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 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不亦说乎(通“悦” ,愉快) (2)不逾矩(越过,超过) (3)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5)人不堪其忧(能忍受) (6)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 2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学而时习之 四时之景不同 B于我如浮云 休祲降于天 C思而不学则殆 濯清涟而不妖 D一箪食,一瓢饮 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3 3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一个道德修养高的君子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到头来等于白学;只思考不学习, 就会疑惑陷入困境。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 云)。 (6)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一个人博览群书(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而且能多考虑当前 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4 4你从第三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5 5在第四章中“温故”与“知新”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温故”与“知新”并非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知新” ,这就需要独立思考。如果 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必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6 6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因为我们可以从品行优良的人身上学习优点,也可以从品行不好的人身上得到教训。 7 7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1)在第三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 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 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 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2)第六章高度赞扬了颜回贫贱不能移的精神和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这一章包含了一 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关于学习态度方面的道理: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 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8 8请从本文中选择一至两例填写。 (1)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 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_学而不思则 罔,思而不学则殆_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3)道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 乎_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_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_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匹夫不可夺志也。 (4)珍惜时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9 9你认为“吾日三省吾身”在今天还有意义吗?为什么? 有意义。因为在当今社会,对人忠诚、讲究信用、善于学习依然是指导人们工作学习、 生活交往的准则。常常进行自我反省,对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会大有益处。 1010你对本文的哪一则感受最深,谈谈你的理解。 示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了这则,我明白: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 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即指此意。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 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这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 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 (二)(2016,常德、西宁、齐齐哈尔)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 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3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 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 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 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 理臆断欤? 1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山门圮于河(倒塌) (2)湮于沙上(埋没) (3)如是再啮(咬,这里意为冲刷) (4)阅十余岁(经过,过了) (5)竟不可得(终于,到底) 2 2指出下面句子中“之”所指代的内容。 (1)一老河兵闻之讲学家所说的话(讲学家所说的道理) (2)当求之于上流(石兽) 3 3翻译下列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2)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河水越冲刷坑越深,到了石头的一半那么深,石头一定倒转栽倒在洞坑中。 (3)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翻来翻去停不下来,石头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的方向移到上游去了。到下游寻找 石头,固然荒唐了;在河底寻找,不更加荒唐吗? (4)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的深刻道理的人太多 了,(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4 4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 的方法? 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 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5 5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 ,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讲学家的“笑” ,是自以为懂得“物理” ,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写老河兵的 “笑” ,则是因为他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 6 6联系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一” “其二”的具体内 容。 “其一”是指只考虑到石头和沙子的性质(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 “其二”指还需考虑到水的冲击会掏空石头下面的沙子,从而让石头翻转,离开原来的位 置,朝水流相反的方向移动到上游去。 7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 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并且从而悟出了天下事“但知 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道理: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 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 欤?”) 8 8分析寺僧、讲学家、老河兵的性格特征。 寺僧:“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可见其毅力坚定但经验不足。 4 讲学家:“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足显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 人。 老河兵:有实际经验,沾沾自喜。 9 9石兽为什么会在河上游出现?请简述老河兵的理由。 老河兵认为: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