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三轮 第9-11讲 综合能力检测题_第1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三轮 第9-11讲 综合能力检测题_第2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三轮 第9-11讲 综合能力检测题_第3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三轮 第9-11讲 综合能力检测题_第4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三轮 第9-11讲 综合能力检测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第 9 91111 讲综合能力检测题讲综合能力检测题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得分: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 1 1(2016,内江)如图所示,帕斯卡曾经用一个装满水的密闭木桶,在桶盖上插了一根 细长的管子,向细管子里灌水,结果只加了几杯水,就把木桶压裂了,这个实验说明了( B B ) A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B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有关 C液体压强与管子粗细有关 D液体压强与液体质量有关 2 2(2016,绵阳)下列物理现象中,分析正确的是( B B ) A推土机的推土铲刃做得很锋利,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 B高压锅是利用液体的沸点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C在高海拔地区一次性打火机不容易打燃火,其主要原因是空气稀薄,大气压高 D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车窗打开时,遮阳的窗帘总是往外飘,因为窗外空气流速大,压 强大 3 3(2016,邵阳)关于气体压强方面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D ) A托里拆利实验可以测量大气压强的值 B马德堡半球实验可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C水的沸点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是 100 ,随着大气压的减小,水的沸点也会降低 D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 4 4(2015,齐齐哈尔)下列各图不属于连通器的是( C C ) 5 5(2016,威海)海上舰艇护航编队在距离较近时一般采用“前后”形式,而不采用 “并排”形式,图中与其原理相同的是( D D ) 6 6(2016,鄂州)今年夏天,受全球厄尔尼诺气候的影响,我省降水量比历年同期大幅 增加,许多城市进入“看海”模式。洪水给市民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由于城市交通拥 堵,在一些低洼路面,许多车辆在洪水来临之际来不及撤至安全地带,造成车辆被淹和人 员伤亡事故。下列现象与所涉及的物理知识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C C ) A车辆被淹得越深,车门越难从里面推开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 2 B车辆被淹没后,无法浮起车辆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 C若车辆被淹,门窗无法开启,用安全锤或头枕尖端砸碎车窗玻璃逃生压强大小 只与受力面积有关 D人从车内逃出后迅速寻找可依附的漂浮物防止下沉漂浮条件 7 7(2016,十堰)如图所示为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圆柱体A和B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 的高度之比为 21,底面积之比为 12,则它们的质量之比mAmB和对地面的压强之比 pApB分别为( B B ) AmAmB21,pApB21 BmAmB11,pApB21 CmAmB11,pApB11 DmAmB21,pApB11 8 8(2016,齐齐哈尔)一个未装满水的密闭杯子,先正立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然 后反过来倒立在水平桌面上(如图乙),两次放置时,甲图中水对杯底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 F甲和p甲,乙图中水对杯底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乙和p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 ) Ap甲p乙,F甲F乙 Bp甲p乙,F甲F乙 Cp甲p乙,F甲F乙 Dp甲 p乙,F甲F乙 9 9(2016,东营)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两种不同 的液体,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两烧杯中,小球静止时,两烧杯液面相平。下列判断 正确的是( C C ) A甲烧杯液体的密度小于乙烧杯液体的密度 B甲烧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大于乙烧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 C甲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大于乙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D甲、乙两烧杯底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 1010(2016,内江模拟)潜水器从刚好浸没时开始下潜到返回水面合计 10 min,显示器 上分别显示全过程深度曲线和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对潜水器分析正确的是( C C ) A在 13 min,受到水的压强逐渐减小 B在 13 min,受到水的浮力逐渐变大 C在 46 min,都是在水下处于静止状态 D在 68 min,都是处于受力平衡状态 1111(2016,福州)如图所示,木块漂浮于水面上,不可伸长的细线处于松弛状态,装 有足够多水的容器底有一阀门 K。打开阀门使水缓缓流出,当细线断裂的瞬间关闭阀门, 则( B B ) A细线断裂的瞬间,木块受到的拉力大于重力 B细线断后,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比断线的瞬间大 C细线断裂前,木块受到的拉力的变化量大于浮力变化量 D细线断后,木块再次漂浮时受到的浮力比断线的瞬间小 3 第 10 题图 第 11 题图 第 12 题图 1212(2016,河南)如图所示,当溢水杯盛满密度为1的液体时,把实心物块放入杯 中,物块漂浮,静止后溢出的液体质量为m1;当溢水杯盛满密度为2的液体时,把同一 物块放入杯中,物块沉底,静止后溢出的液体质量为m2。则物块的密度为( D D ) A.1 B.1 C.2 D.2 m2 m1 m1 m2 m2 m1 m1 m2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9 分) 1313(2016,巴中)1644 年,意大利科学家_托里拆利_精确地测出大气压的值;如图 所示的容器内装有一定量的水银,水银在A点产生的压强为_1.36101.36104 4_Pa。(水银 13.6103 kg/m3) 1414(2016,白银)李辉同学全家到西藏旅游,到达拉萨后发现带去的密封很好的袋装 方便面内部气体膨胀了很多,这是因为李辉家所在地的大气压比拉萨的大气压_高_,与 膨胀前相比,这包方便面的质量_不变_(填“变小” “不变”或“变大”)。 1515(2016,龙东)生活中“抽”字表述的现象,其原因各有不同。用抽水机“抽”水 时,水是在_大气压强_作用下被“抽”上来的。用抽油烟机“抽”油烟时,油烟是由于 空气流速越大,压强越_小_的缘故被“抽”出去的。 1616(2014,广州)如图所示的装置,抽气前气球内气体压强_等于_大气压;抽气时 瓶内的气球在膨胀,说明气球内气体压强_大于_玻璃瓶内气体压强,从而推测此时瓶内 的气体压强_小于_大气压。(均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 1717(2016,泰州)小明用细线系住重为 5 N 的物体,使其一半体积浸入盛满水的溢水 杯中,物体排开的水重为 2 N,此时物体所受的浮力为_2 2_N,将物体浸没在水中,此时 4 物体所受的浮力为_4 4_N,物体排开的水的体积为_4104104 4_m3,松手后,物体将_下沉 _(填“上浮” “悬浮”或“下沉”)。(g取 10 N/kg) 1818(2016,莆田)重 60 N 的空心金属球,悬浮于 4 的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_6060_N。水温从 4 降低到 1 的过程中,金属球_下沉_(填“上浮”或“下沉”)。 1919(2016,三明)如图所示,底面积为S1的圆柱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当把一质量为m 的物体A放在它上面时,圆柱体对桌面压强的变化量为_;另有一个底面积为S2、内 m mg g S S1 1 装有某液体的薄壁圆柱形容器,也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当把物体A浸没在液体中时(液体 未溢出),液体对容器底压强的变化量与圆柱体对桌面压强的变化量相等。若物体A的密度 为,则该液体的密度为_。(用物理量符号表示) S S2 2 S S1 1 2020(2016,金华)已知木块A的体积为 1103 m3,重力为 6 N,与固定在容器底部 的轻质弹簧相连,如图甲所示,现向图甲容器中缓慢注水,直至木块A完全浸没并处于静 止状态,如图乙所示。 (1)在向容器中注水的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逐渐_增大_(填“增大” “减小” 或“不变”)。 (2)木块完全浸没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对木块的拉力为_4 4_N。 三、实验探究与简答题(共 31 分) 2121(12 分)(2016,滨州)在“探究实心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中,某中学一小组的同学们认为此压强跟圆柱体的密度、高度h、圆柱体底面积S是有 关的,但有怎样的关系看法不同。于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组的同学们从实验室里挑选 了由不同密度的合金材料制成、高度和横截面积不同、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圆柱体做实验, 测出实心圆柱体竖直放置时(如图所示)对水平桌面上海绵的压下深度,实验记录见下表。 序号物体底面积S/cm2高度h/cm海绵被压下深度/cm 1 甲合金圆柱体 A 1050.5 2 甲合金圆柱体 B 10101 3 甲合金圆柱体 C 20101 4 乙合金圆柱体 A 1051.5 5 乙合金圆柱体 B 10103 6 乙合金圆柱体 C 20103 5 (1)该小组同学是通过_海绵被压下的深度_来判断压强大小的。 (2)分析实验 1、2 或 4、5 可以得出:当圆柱体的材料密度相同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 地面的压强与圆柱体的_高度_有关。 (3)分析_2 2、3 3(或 5 5、6 6)_可以得出,当圆柱体的密度相同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 面的压强与底面积无关。 (4)此探究过程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有_控制变量法_、_转换法_。 (5)实验结束之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以某一甲合金圆柱体为研究对象,推导它 对海绵的压强大小的表达式(已知合金的密度为,圆柱体的高度为h,底面积为S),表 达式为_p pghgh_。 (6)上面推导出的表达式_不能_(填“能”或“不能”)应用于各类固体的压强的计算。 2222(8 分)(2016,雅安)小敏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 (乙和丙容器中装的是同种液体) (1)实验中,首先必须检查压强计能否正常使用,若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探头的橡 皮膜时,发现 U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都很小,则说明该压强计的气密性_差_(填 “好”或“差”);调节好压强计后,U 形管两边液面相平。 (2)小敏把探头分别浸入到图甲、乙中的两种液体(水和酒精)中,发现图甲中 U 形管两 边液柱的高度差比图乙小,由此,他判断图甲中的液体是酒精,他的判断是_错误_(填 “正确”或“错误”)的;接着他改变图乙中探头的深度,其探究情况如图丙所示。 (3)比较图_乙、丙_,得出探头浸入液体中的深度_越深_(填“越深”或“越浅”), U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大,表示液体在此处的压强就越_大_。 (4)小敏发现在同种液体中,探头所处深度相同时,只改变探头的方向,U 形管两边液 柱的高度差不变,表明_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_。 2323(8 分)(2016,达州)小张在家中自制了一个简易密度计,并用它来测定盐水的密 度。 实验器材有:刻度尺、圆柱形竹筷、细铅丝、烧杯、水、待测盐水。 实验步骤如下: 用刻度尺测出竹筷的长度L; 竹筷的下端缠上适量的细铅丝; 把自制的密度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上竹筷的长度h1(如 图所示); 6 把自制的密度计放入盛盐水的烧杯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上竹筷的长度h2。 根据上面的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竹筷下端缠上适量的细铅丝,主要目的是_降低重心_(填“降低重心”或“增大 支撑面”),使竹筷能竖直漂浮在液体中。 (2)密度计是利用浮力_等于_重力的条件工作的,竹筷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_等于_ 竹筷下表面受到盐水的压强。(均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 (3)被测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_越小_(填“越小”或“越大”)。 (4)被测盐水的密度表达式:盐水_水_(不计铅丝体积,水的密度为 L Lh h1 1 L Lh h2 2 水)。 2424(3 分)(2016,吉林)小雪发明了一种“不倒水杯” ,其底部装有一个吸盘。用力下 压时吸盘会吸附在桌面上,使水杯不容易被碰倒。请用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解:用力下压时,挤出吸盘里面的部分空气,大气压强将杯子压在桌面上,变成不倒 水杯 四、综合计算题(共 14 分) 2525(6 分)(2016,上海)如图所示,柱形容器A和均匀柱体B置于水平地面上,A中盛 有体积为 6103m3的水,B受到的重力为 250 N,B的底面积为 5102 m2。 (1)求A中水的质量。 (2)求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现沿水平方向在圆柱体B上截去一定的厚度,B剩余部分的高度与容器A中水的深 度之比hBh水23,且B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等于水对容器A底部的压强, 求B的密度B。 解:(1 1)m m水水V V水1.0101.0103 3 kg/mkg/m3 36 610103 3 m m3 36 6 kgkg (2 2)p pB B F FB B S SB B G GB B S SB B 5105103 3 PaPa (3 3)p pB BB BghghB B,p p水水ghgh水,p pB Bp p水,即 2 25 50 0 N N 5 5 1 10 02 2 m m2 2 F FB B S SB B B BghghB B水ghgh水,B B水 1.01.010103 3 kg/mkg/m3 31.5101.5103 3 kg/mkg/m3 3 h h水 h hB B 3 3 2 2 2626(8 分)(2016,广元模拟)如图所示,台秤上放置着一个装有适量水的烧杯,已知 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800 g,烧杯的底面积为 100 cm2。现将一个质量为 600 g,体积为 400 cm3的实心物体A用细线吊着,然后将其一半浸入烧杯的水中(烧杯厚度不计,水未溢 出)。求: (1)物体A所受到的浮力。 (2)物体A一半浸入水中后,水对烧杯底部压强增大了多少? (3)物体A一半浸入水中后,烧杯对台秤表面的压强。 7 解:(1 1)F F浮水gVgV排1.0101.0103 3 kg/mkg/m3 31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