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2016 年西南大学初试自然地理学真题及标准答年西南大学初试自然地理学真题及标准答 案案 一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1. 土壤肥力土壤肥力 答:是指土壤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水 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由土壤一系列物理、化学、生 物过程所引起的。土壤肥力可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 2.2. 净初级生产力净初级生产力 答:净初级生产力是由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质总量中扣除自 养呼吸后的剩余部分,即:初级生产力=总初级生产力-自养呼吸消 耗,是生产者能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值,也是生态系统中 其他生物成员生存和繁殖的物质基础。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种类繁 多,其初级生产力有很大差异。陆地上,由热带雨林向亚热带常绿 林、温带落叶林、北方针叶林、热带稀疏草原、温带草原、苔原到 荒漠,其初级生产力依次下降,海洋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地方有珊 瑚礁、海藻床和上涌流区域,其次是大陆架。 3.3. 河漫滩河漫滩 答:是指洪水期被淹没,平水期又出露水面的河床两侧河谷谷 底部分,它的形成是河床不断侧向移动和河水周期性泛滥的结果。 滨河床浅滩阶段 最原始的河漫滩是出现在年轻时期的 v 形谷内,由于河流的侧向侵 蚀,使谷坡逐渐后退,谷底开始展宽,在河弯的凸岸处形成狭窄的 和粗大砾石所组成的滨河床浅滩。 雏形河漫滩阶段 随着侧向侵蚀作用的不断进行,凹岸继续后退,凸岸处雏形浅滩不 断扩大加高,以致在河流平水期也大片露出,发展成为雏形河漫 滩。这时,因河谷仍比较窄,洪水时水深和流速仍然较大,在谷底 的堆积物仍以粗粒的推移质如砾石和砂等为主,而悬移质如泥和粉 砂则被水流带往下游。 河漫滩阶段 雏形河漫滩形成后,谷底进一步扩宽,滩面再度淤高。洪水时由于 滩面水深变浅而流速减小,洪水中的大量悬移物质就可以在那里沉 积下来,构成由粉砂及粘土组成的沉积层,这样雏形河漫滩就发展 成为真正的河漫滩。 4.气温垂直递减率气温垂直递减率 答:不同气温的气温随高度的变化常用气温垂直递减率表示, 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在垂直于由每升高 100m 气温的变化值。由于气 温条件的不同,气温垂直递减率可大于零,等于零或小于零。在干 空气时,海拔大约平均每上升 100m,气温就约下降 1 度。而湿空 气,海拔大约每上升 100m,气温就约下降 0.6 度。 5.5.哈德莱环流哈德莱环流 答:是一个直接的热力环流,约占 30 个纬度。暖空气在热带辐 合带上升,到高空向高纬输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气流向东偏 转,出现高空西风。空气在副热带纬度下沉分为两支,一支流向赤 道,在低纬度地区形成闭合环流,即信风环流圈。 6.6.水量平衡水量平衡 答:水量平衡是水循环的数量表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全球 或任意区域水量都应保持收支平衡,高收入则高支出,降水、蒸发 和径流是水循环的三个重要环节,降水量、蒸发量和净流量则是水 量平衡的三个重要因素,即水在循环过程中,从总体上说收支平 衡,水量平衡概念是建立在现今的宇宙背景下,地球上的总水量接 近一个常数,自然界的水循环持续不断,并具有相对稳定性这一客 观的现实基础之上的。 二二. .简答题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1.简述越赤道辐合带成因及其气候学意义。简述越赤道辐合带成因及其气候学意义。 答:越赤道辐合带:赤道辐合带是热带地区一种行星尺度的天 气系统,是介于南北半球两个副热带高压带之间的气流辐合带。在 卫星云图上为一长条近于连续的对流云带,其位置随季节而南北移 动,其平均位置 1 月在 5S 附近,7 月在 12-15N 左右。在大洋 上移动幅度较小,靠近大陆部分移动幅度较大,如在中国东南沿海 到中南半岛的经度上,移动在 25N 到 10S 之间,幅度达到 35 个 纬度。当赤道辐合带南北越过赤道后,称为越赤道辐合带。 气候学意义:热带辐合带由于高温高湿、气流辐合上升,利于 对流云系发展,多雷阵雨。由于辐合带上经常出现扰动,故有利于 热带低压的发展。 2.2.简述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貌演化的基本过程。简述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貌演化的基本过程。 答:干旱半干旱区强烈的物理风化作用使地表广泛发育沙质分 化物,植被稀少,与地表经常处于干燥状态,又使这些沙粒极易被 风力吹扬、搬运和易地堆积。充足的沙源与多大风的气候特点相结 合,使风沙作用成为干旱区最主要的地貌外动力,并形成独特的风 沙地貌。 1) 风沙作用(三种形式):风和风沙流对地表物质所发生的 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风蚀作用 吹蚀作用:风直接把地表松散物质或岩石表面的风化产物吹 走。 磨蚀作用:风夹带的沙子对地表物质的冲击、摩擦,一般在 接近地面处比较强烈。 搬运作用 风的搬运作用以贴近地面的沙子搬运为主,绝大部分沙子是 以跃移方式搬运。 风积作用 风沙搬运过程中,当风速变弱或遇到障碍物以及地面结构、下 垫面性质改变时,就会发生砂土堆积,即风积作用。 2.2. 简述雾的形成原因和其对环境的影响。简述雾的形成原因和其对环境的影响。 答: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气温接近零 点,相对湿度达到 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 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雾的 出现以春季二至四月间较多。凡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 度低于 1km 时,气象学称这种天气现象为雾。 雾的形成条件:一是冷却,是指空气中的气温逐渐降低到露 点;而是加湿,水汽含量增加,是指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达到饱和过 饱和状态;三是要有凝结核,是指空气中存在粉尘、烟尘、土壤微 粒等气溶胶粒子,是雾形成的物质基础。雾的种类有辐射雾、平流 雾、混合雾、蒸发雾、烟雾。 雾对环境的影响: 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雾对植物生长有益,可以增加土壤水 分,减少植物蒸腾。例如,云南南部高原盆地有明显的干季,但此 时多辐射雾,对植物和热带作物生长十分有利。皖南山区河谷地带 茶叶质量较好,也与秋冬季节多河谷烟雾有关。 对于社会环境的影响:雾对能见度的影响很大,常妨碍交 通,尤其是对航空运输影响较大。空气中烟尘等微粒较多也能导致 能见度变坏,这种现象称为霾。 3.3. 简述东北平原沼泽形成的基本条件。简述东北平原沼泽形成的基本条件。 答:沼泽:是地面长期处于过湿状态或停滞着微弱流动的水, 生长着喜湿和喜水植物,并有泥炭积累的洼地。其形成一般要求地 势低平、排水不畅、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地表组成物质粘重不易渗 透。形成原因大致可分水体沼泽化、陆地沼泽化。 形成的基本条件: 地势低平: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有松嫩平 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组成,地势低平,海拔大多在 200m 以下。 东北平原的沼泽地主要是指三江平原的沼泽湿地,这里平均海拔在 50-60m,为沼泽形成准备了地势条件。 蒸发量小于降水量:东北平原处于中温带,属于温带季 风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 量在 350-700 毫米,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量的 85-90%集中在暖 季(5-10 月) ,雨量的高峰在 7、8、9 月。年降水变率不大,为 20% 左右。且河流冬季结冰,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地表径流水量充 沛,年均温较低,蒸发较小,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地表组成物质粘重不易渗透:松嫩平原中东部主要为黑 土,分布于山前台地和平原阶地上,从北向南呈弧形分布;松嫩平 原西部主要是黑钙土、草甸土。在辽河平原主要分布有草甸土-潮 土。砂土分布以平原西部最广。滨海有盐土、沼泽土。黑土组成物 质粘重,渗水性较差。 排水不畅:由于东北平原地势低平,江河两岸的洼地, 汛期常有洪涝灾害,且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土壤组成物质粘重,渗 水性较差,地形区内排水不畅。 4.4. 简述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组成及其特点。简述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组成及其特点。 答:温带草原生态系统:草原是温带夏绿旱生性多年生草本群 落类型。 1) 分布区域:欧亚大陆从匈牙利往东经过黑海沿岸、中亚、 蒙古,一直延伸到我国的黄土高原和松嫩平原。北美大草原从加拿 大中部到美国中部。南美草原包括阿根廷、乌拉圭的大部分地区。 2) 气候特征: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四季分明,夏季温暖, 冬季严寒。年降水量 250-450mm,且集中于夏秋两季,蒸发量大于 降水量。 3) 群落特征:草原生态系统生产者主要由旱生多年生禾本科 植物组成,几乎没有乔本和灌木;具有明显的季相更替,在整个生 长期内,可有多个以不同种类优势开花的时期。群落结构简单,季 相变化频繁而明显。动物变现为善于竞走奔跑的大型食草动物以及 穴居动物。 4) 草原类型: 草甸草原又称杂类草草原,是草原群落中最湿润的类型。 气候:处于半湿润区。 土壤:优势土壤类型为草甸黑土或暗栗钙土。 群落:种类组成丰富,覆盖度大,生产量较高。 草甸草原 我国草甸草原的分布:东北平原和内蒙古的东北部,位于草原 向森林过渡的地区。 典型草原是草原中的典型类型,在草原区占有最大的面积。我国 典型草原分布:内蒙古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大部、东北平原西南部 及黄土高原中西部。气候:属半干旱区,年降水量约为 250- 300mm。土壤:优势土壤类型为栗钙土。 荒漠草原:是草原中旱生程度最强的一类。是草原走向荒漠过渡 的一类草原。 高寒草原:是适应高海拔地区寒冷半干旱气候的一种特殊类型。 我国高寒草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 6.6.简述干旱地区土壤形成的主要过程。简述干旱地区土壤形成的主要过程。 答:1)干旱土是指发育在干旱土壤水分条件下具有干旱表层和 任一表下层的土壤。相当于土壤发生分类中干旱土纲和漠土纲中的 各种土壤类型。世界干旱半干旱区广泛发育,我国主要分布于年降 水量小于 350mm 的地区,大致包括内蒙古温都尔庙-鄂托克旗宁夏盐 池-甘肃兰州一线以西地区。这里大陆性气候显著,干旱少雨,降水 变率大,寒暑巨变,多风沙,植被类型为荒漠草原和荒漠,相应的 土壤类型为钙积正常干旱土和盐积正常干旱土。 2)成土过程 长期缺乏有效土壤水分,具有干旱土壤水分状况。 植被以稀疏的耐旱灌木、小半灌木为主,进入土壤的有 机质数量很少且矿化快速,积累量不多。 降水量少,淋溶作用弱,盐基、碳酸钙、石膏和易溶盐 含量比较高。 土壤发生层和整个土体发育程度很浅。 三、论述题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1.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提出“严禁移植大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提出“严禁移植大 树进城”树进城” ,请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论述该建议的意义,请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论述该建议的意义。 (解析提示:从论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作答) 答: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 政府的重视,我国也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为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为生 态保护参与综合决策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我国生态环境执法革新的 步伐。而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提出“严禁移植 大树进城” ,把保护环境提高到了法律的高度。 1.1. 我国提出最严格的的水保护和防治条例,请从我国水资源的我国提出最严格的的水保护和防治条例,请从我国水资源的 空间分布特征论述执行最严格的水保护制度的原因空间分布特征论述执行最严格的水保护制度的原因。 答: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不均衡,西北内陆少、东南多,并呈现 西北向东南沿海增加的趋势,在东部,由于自然条件优越,人口分 布广、人口数量多、工农业发达、用水需求量大。由于水文条件不 一致,在东部地区,可以将河流分为三个大区,即秦岭-淮河以南、 华北地区、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的水资源比较丰富,气温比较低,该区的水资源供需 基本平衡。华北地区的河流包括黄河、淮河、海河,河流水量少, 蒸发下渗严重,这些河流每年出现春汛、夏汛两个明显的汛期,两 个汛期之间有明显的枯水期,春季严重缺水。此外,该区人口多, 工农业发达,用水需求量答,淡水湖比较多,水资源丰富,供大于 需。为了解决地区水资源的空间不均衡性,节约用水,保护水资 源,提出最严格的水保护和防治条例就显得非常必要。 2.2.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精准扶贫”政策,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精准扶贫”政策, “精准扶贫”是实现“精准扶贫”是实现 中国梦的关键步骤,西南石漠化区域是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试分析中国梦的关键步骤,西南石漠化区域是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试分析 其形成自然原因,并提出科学脱贫的建议措施。其形成自然原因,并提出科学脱贫的建议措施。 答:1)石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自然因素是石漠化形成的基础 条件。溶岩地区丰富的碳酸盐具有易淋溶、成土慢的特点,是石漠 化形成的物质基础。山高坡陡、气候温暖、雨水丰沛而集中,为石 漠化形成提供了侵蚀动力和溶蚀条件。 2)建议措施:“十三五”时期,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骨头、 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必须全力以赴,确保完 成。 (一)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发展特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业,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 合理有序开发优势能源矿产资源。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对集中连 片特困地区县,实行中央、省、市财政全额返还县级财政的政策; 对片区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行中央财政全额返还县级财 政的政策。 引导劳务输出脱贫。加大劳务输出培训投入,继续实施职业 技能提升计划,建立和完善输出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引导农村 贫困人口进入家政、物流、养老等领域就业。对贫困地区农民工返 乡创业给予政策支持。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有序实现是 市民化。 实施异地搬迁扶贫。编制实施异地扶贫搬迁规划,对居住在 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的贫困人口,坚 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因地制宜实行搬迁安置。 初步统计, “十三五”时期,需异地搬迁的贫困人口大约为 1000 万人。要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各级政府投入力度,创新 投资融资方式,多渠道筹集 600 亿元资金,促进搬得出、稳得住、 有事做、能致富。 实行社会保障兜底政策。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提高贫困地区 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把新农合大病保险支付、医疗救助 等结合起来,使患大病者得到兜底保障,加大贫困残疾人健康服务 力度。实行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有效衔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 (二)扩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覆盖面 加快贫困地区交通、水利、电力和互联网建设。对连接贫困 地区的国家铁路网、国家高速公路网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要加快推 动。对贫困地区重大水利工程和中小水利项目要强化建设。对贫困 地区水电开发、农田改造升级、光伏发电工程要大力推进。加大 “互联网+扶贫”力度,加快实现贫困村宽带网全覆盖,实施电商扶 贫工程,促进贫困地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加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农村危房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国 家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天然林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