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研课活动的实践和反思.doc_第1页
记一次研课活动的实践和反思.doc_第2页
记一次研课活动的实践和反思.doc_第3页
记一次研课活动的实践和反思.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味”越磨越浓 记一次研课活动的实践和反思学校要举行一次跨区协作的校际教研活动,我把鲸这篇课文作为上观摩课的内容。在准备阶段,我进行了两次试教,教研组组织了集体研究,使备课的过程成为集体共同磨课的过程。大家针对教学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帮助我三次修订教案,我也借助集体智慧,实现了自我的深度反思。磨课,其实是一个非常美妙过程,教学研究活动只有在打磨课堂中才能弥漫出它独特的味道,我们也只有在这样的教学研究中,才能真正成长。一、共同磨课磨出语文味第一次试教的教学思路大体是这样的:揭题,从分析形声字“鲸”入手,导入新课;然后播放大量鲸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鲸的大;接着师生合作概括课文七个自然段的小标题;最后创设情境练习写话、说话。练习写话的要求是这样的:大西洋举行鱼类运动会,鲸也去了,可是乌龟不让它参加,乌龟说了很多理由,鲸只好失望地回去了。乌龟究竟对鲸讲了些什么呢?请你想一想,乌龟会对鲸说什么内容呢? 课堂上,我用了十多分钟让学生说乌龟不让鲸参加的原因鲸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下课以后,我对大家谈了这节课的设计意图。鲸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编排了4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说明文。因为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又是第一课时,所以,我这节课的定位就是通过初步学习,在学生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鲸的有关科学知识。听了我的介绍,大家认为我对教材这样的处理与定位,犯了当前语文教学的通病本位缺失。语文是学习语言的课程,阅读是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把阅读教学上成思品课、故事课、文学课、常识课都没有准确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看起来我也考虑了让学生写话、说话,也在思考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但我训练的指向是让学生了解“鲸不是鱼。”这一科学知识,而不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大家明确指出我本节课的问题之所在:把语文课上成常识课了。通过交流以后,我又进行了修改,并进行了第二次试教。教学流程大体是这样的:(一)揭题导入1、板书大大的一个“鲸”字。学生读课题,教师强调读音。2、质疑:看了老师写的这个大大的“鲸”,你猜想到些什么?(二)检查预习1、听写四个词语:哺乳、肺、胎生、滤出来、上腭2、用上上面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两句话。(三)默读课文,概括课文小标题(四)检查反馈1、学生读一个自然段,师生交流反馈、修改一个小标题。2、把课文后面四个自然段的小标题进行归纳、提升,概括出“生活习性”这一小标题。(这样就理出了课文的结构,从四个方面写鲸,分别是:体形巨大、演变过程、种类很多、生活习性。)3、根据小标题,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五)复习说明文的一些常用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六)学习第一自然段1、自学,看看第一自然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在文章中做标注。2、师生交流,说说第一自然段的四句话分别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按照学生交流的顺序,随机出示相关句子,师生品悟,并随机出示鲸的图片,加深理解。)3、假如你现在就是一头鲸,你能不能用自我介绍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介绍自己的体形巨大这一特点呢?(学生用自述的方式,转述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应该说,第二次试教的课,完成了从“常识课”到“语文课”的回归。通过上面的教学流程,第一,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执教者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已经从简单的“了解鲸是哺乳动物。”转向“学习概括说明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和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第二,执教者增加了预习检查的环节。这样做不仅没有把学生当作零起点进行教学,而且也强化了学生课前要预习的习惯。这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是一种无形的教育。第三,通过阅读教学这一载体,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并把阅读教学的指向和重心放在体会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上。就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学习语言而言,这样的设计已经基本实现了。因此,大家感觉第二次试教有了“语文课的味道”,但不可否认,如果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语言习得的角度去审视这节课,“语文味”还不够浓。二、反复磨课磨浓语文味针对语文味不够浓的问题,教研组组织大家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语言习得的角度再一次对教材进行深入研读,并对第二次试教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修订方案。比如,教学第三个环节“默读课文,概括课文小标题。”我们觉得这样的设计缺乏操作性。因为概括课文小标题是一项比较高的语文能力,学生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方法,常常会感觉到无从下手。所以,我们对这个环节进行了细化:课前预习的时候,让学生先试着概括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段意。上课时,老师明确提出:根据预习时写的段意,把段意中最重要的词语提取出来,试着归纳课文小标题。改动最大的是第六个环节。大家希望我舍弃 “学生用自述的方式,转述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这一要求,把它改为:请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写法,用上基本的说明方法写一段话,说明鸵鸟体形庞大的特点,并进行当场点评交流。为了锻炼学生的写话能力,大家为我收集了一些鸵鸟的图片和信息。这些信息有些是不需要使用的。最后提供了如下文字信息:鸵鸟,在全世界鸟类中体形最大。最大的鸵鸟体重可达200千克。它们生活在沙漠草原地带,善奔跑,跑时以翅扇动相助,一步可跨8米,时速可达70公里/小时。雄鸵鸟从头顶至脚高近3米 ,腿高大约1.4米 ,雌鸟稍小。鸵鸟的蛋很大,一枚重0.5至1.5千克。一枚鸵鸟蛋可以抵上30个普通鸡蛋大。为什么要对这一环节进行如此大的改动呢?大家在充分讨论后认为,第一,“用自述的方式,转述第一自然段。”与教学没有必然联系,它对巩固学生掌握说明方法没有任何语言习得上的帮助。这样的设计是老师一相情愿的,里面有“作秀”的成分。第二,这个单元导语的下方,编者安排的巨大插图就是一群鸵鸟在沙漠中行走的情景,这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我们在反复研读教材中深深体悟到编者的匠心。鲸是动物中最大的,鸵鸟却是鸟类中最大的。这不是训练学生运用说明方法仿写的最好材料吗?这一材料不仅可以仿写一段大,而且可以整篇仿写。这样一来,一边教鲸,一边仿写。等课上完时,一篇鸵鸟不就诞生了吗?我积极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再次对教案进行了修改。当第三次面向外校及本校百余名教师上观摩课时,课上得特别成功,受到了特级教师张晨瑛的好评。大家都说:“这样的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朴实、真实、扎实。”三、磨课反思坚守语文本位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从以学懂一篇课文为目标转变为进行某项语文能力训练为目标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叶圣陶在关于语言文学分科的问题一文中说:语文教育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语言现象,掌握语言规律,学会正确地熟练地运用语言这个工具,张志公先生说:语文教学肩负的任务不是单一的,但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语言学习,是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不能喧宾夺主,热热闹闹搞了许多名堂,却没有把语言文字训练搞好。两位先生的话是对语言学习涵义的最好诠释。纵观鲸这节课的三次修改,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自己从目标偏离到目标准确定位的转变过程;从关注自己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语言习得的转变过程。第一次试教,把语文课上成了常识课。这说明我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的钻研、把握、处理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为什么当前大家都比较关注“合作式备课”、“集体备课”、“校本教研”等问题。我想这也正是为了克服教师个体备课过程中出现偏差的对策。第二次试教,语文课像“语文课”了。但大家明显感到我没有把握住说明文的教学重点。教学最后环节安排学生自述,学生练习过程中考虑得更多的是怎样将第三人称转换成第一人称。而不是怎样运用说明方法。这一练习如果放到课文学习结束时,更有它的实际价值。等到第三次执教时,语文味就很浓郁了,不仅准确地把握了说明文的教学重点,而且对教材的编排特点,单元教学重难点,教材的中的资源等都有了深刻理解和体现。特别是将“转述”改为“让学生仿写鸵鸟。”可以说这是本节课的最大亮点。这一教学设计,既是对教材的充分运用,又是对学习说明方法的最好训练。既考虑了学生仿写的最大障碍“没有材料、素材”,又训练了学生面对众多信息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