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医学讲座课件_第1页
热射病医学讲座课件_第2页
热射病医学讲座课件_第3页
热射病医学讲座课件_第4页
热射病医学讲座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射病 城阳区人民医院 ICU 从中暑到死亡引发的思考 l中暑会死人么? l中暑和热射病的关系? l横纹肌溶解和热射病的关系? l热射病和劳力性热射病的关系? 概念 l急性热致疾病(中暑heat illnesses) l先兆中暑 l轻度中暑 l重度中暑(热射病、热痉病、热衰竭) 重症中暑热射病 l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身体产热过多,散热不足,体温 急剧升高,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热平衡失调 使体内热蓄积。 l症状特点:高温、无汗、昏迷为主要表现 l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 速、血压下降、躁动不安、逐渐昏迷伴肢体抽搐。可 发生脑水肿、肾衰、肝衰、心衰、DIC。 l不能及时有效治疗死亡率可达40-50% 劳力性热射病 l1956年 Minard .D提出 l高温、高湿环境下高强度运动,多发生发生于 健康青年人、运动员和军人。 l劳力性热射病:热射病+运动性横纹肌溶解 l特点:病情凶猛、发展迅速,十几小时甚至几 小时出现MODS甚至MOF l又称致死性热射病,死亡率高达80% 横纹肌溶解症 l任何原因引起的广泛横纹肌分解或崩解,肌细胞内容 物(肌红蛋白、离子、酶)释放到血液中而导致的一 种临床综合症。大量肌红蛋白引起肾小管梗阻发生急 性肾衰。临床表现为肌痛、无力、茶色尿。 lCK1000u/L或5倍正常值有诊断意义 lCK5000u/L提示有严重肌损伤 lCK16000u/L与急性肾衰竭有关 l横纹肌溶解症早期并发症:电解质紊乱(高钾、低钙 )、肝功能障碍。 l晚期并发症:肾衰、DIC、筋膜腔室综合征。 劳力性热射病流行病学 l热带、亚热带地区军队训练的常见病、多发病 l早在1916年,英国神经外科Victor Horsley在一战期 间随英国部队出征时,出现昏迷、呕吐、神志不清死 亡,现在分析认为Victor Horsley死于劳力型热射病 l一战中,英军中东作战发生近8000例中暑病人 l二战中,英美中暑的入院率近60256/10万 l1967年埃以战争中(6天),埃及军队发生了2万人中 暑死亡,比战场上死于兵器杀伤的人数多了8000人。 l我军中暑年发生率1.03.7%,陆军发生率高于空军和 海军 劳力性热射病累计的器官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血液系统 肾脏系统 消化系统 心血管系统 肝脏系统 呼吸系统 横纹肌溶解 水电解质代谢 热射病 劳力性热射病临床表现 l中枢神经系统(CNS) l高热引起神经细胞快速死亡,几乎均有神经精 神症状,表现为谵妄、昏睡、昏迷和抽搐 l存活患者中50%遗留精神症状 l长期的神经系统的损害约占20% 劳力性热射病临床表现 l循环系统 l心输出量(CO)下降,大量出汗,摄入水分不 足,高热致血管扩张 l休克:低血容量、分布性。心率140、血压 下降、无尿 l心律失常:心肌细胞变性、坏死 劳力性热射病临床表现 l血液系统 lDIC发生率高,内皮细胞损伤和血栓形成的是 HS的突出特点,HS早期即发生凝血功能障碍 ,表现为凝血酶-抗凝血酶III复合物、可溶性 纤维蛋白单体的出现及蛋白c、蛋白S、抗凝 血酶III水平的下降。 劳力性热射病临床表现 l呼吸系统 l高热致肺血管内皮损伤,主要诱发急性肺损伤 (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 l意识障碍,呕吐,误吸,肺部感染 lDIC,肺出血 l表现呼吸急促,氧和指数下降200 劳力性热射病临床表现 l消化系统由直接的热毒性和胃肠道血液灌注的 减少导致: l肝细胞坏死和胆汁淤积,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肝 衰竭 l肠粘膜缺血,通透性增加,水样便,血便 l肠道屏障功能减弱,菌群移位,感染 l胰腺炎,淀粉酶、脂肪酶升高 劳力性热射病与多器官功能衰竭 l发病时间与发生MODS及MOF间隔的时间短,有时中 暑后数小时即可发生 l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衰竭为首发症状的MODS较为常 见,剧烈运动的年轻人往往以DIC、AKI-ARF、肝功 能障碍的顺序出现 l衰竭器官的功能是可逆的,一旦病情得到控制,器官 功能可以恢复 l引发MODS,死亡率相当高,45个器官功能衰竭者 ,几乎达100% l关键在于重视重症中暑病人的监护,早期发现多器官 功能受损期,及时切断高热引起的恶性循环。 劳力性热射病(EHS)死亡率 l国外 l1995年芝加哥报道58例,死亡率40-60% l神经系统损害100% l中重度肾功能不全53% lDIC 45% lARDS 10% l存活患者出院时33%存在中重度肾功能损害,1年后28%死亡 l国内 l热射病死亡率10-49%,合并MODS死亡率60% l存活患者存在神经症状者50% l永久性神经系统损害20% 高热:一号杀手 l人类的临界高体温的阈值是41.642,持续 45min8h。在极度高温度49-50的情况下, 5min内就会发生细胞结构的破坏和细胞坏死 l高温高湿下,剧烈的运动产热量是休息的时候1520 。 l无论是机体运动中产生的热量还是从环境中获得的热 量所致的皮肤温度升高,都会导致机体内部与皮肤之 间的温度梯度消失,体温将会不断上升 l如果热量不能及时从体内散发出去,体温每5min便会 升高1,体温长时间维持在40以上,便会导致热 射病的发生。 二号杀手:DIC l高温首先造成凝血系统损害,早期可发生DIC 出血 l内皮细胞损伤和微血栓形成是EHS的突出特点 l肝细胞坏死和胆汁淤积,急性肝衰竭,加重 DIC l直接的热毒性和胃肠道血液灌注减少导致消化 道出血 二号杀手:热射病DIC机制 纤维溶解通路热损伤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微血管血栓形成 大量纤维蛋白沉积 血管阻塞 凝血病 多器官功能障碍/衰竭 凝血因子消耗 大出血 凝血通路 三号杀手:肠粘膜屏障受损 l高温首先造成肠道血流量下降 l肠粘膜坏死,消化道出血 l肠粘膜上皮通透性增加,细菌、内毒素移位 l内毒素释放入血后,激活天然免疫及获得性免 疫系统,大量炎症介质分泌,最终导致SIRS 早期有效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救治原则:九早一禁 l早降温 l 早扩容 l 早净化 l 早插管 l 早镇静 l 早补凝 l 早抗凝 l 早抗炎 l 早肠内 l禁忌手术 早快速降温 l降温速度决定患者预后,监测直肠温度在初期 0.5h降到40,2h降至38.5 l以物理降温为主,包括给患者通风,脱掉衣物 ,冰帽与冰毯的应用,冰盐水洗胃,灌肠,药 物降温对热射病的作用不佳 l护送途中也要降温 早扩容 l热射病时,高温及剧烈运动使大量水分丢失导 致有效循环血量降低,循环衰竭,休克 l横纹肌溶解时,大量液体渗入肌间隙,有效循 环血量降低休克 lMb堵塞肾小管,要有足够的容量冲刷 l积极扩容维持血流动力学,以晶体为主,最初 4小时平均补液量1200ml/h,使尿量维持在200- 300ml/h或2ml/Kg/h以上. 早血液净化 l早期:多模式,多靶点作用 l有效物理降温 l清除大量炎性介质,减轻SIRS反应程度,缩 短病程 l有效清除肌红蛋白,有害物质等,调节电解质 ,酸碱,是机体很快达到新的内环境平衡 劳力性热射病CRRT指征 lT40 l合并多脏器损伤或出现MODS l血流动力学不稳 l少尿、无尿难以控制的血容量超负荷 lCK5000,或上升速度超过1倍/12h l高分解代谢状态:每日递增 sCr44.2umol/L,BUN3.57mmol/L,血钾1mmol/l l难以纠正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l严重感染、脓毒症 停止CRRT的指征 l生命体征和病情稳定 l肌红蛋白,肌酸激酶水平基本恢复正常 l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得以纠正;尿量 1500ml/d或肾功能恢复正常 l达到上述标准,可以停用持续CRRT,改用间 断血滤;而肾功能始终不能恢复的患者可行血 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维持治疗。 早补、抗凝 l早期补充大剂量凝血物质,FFP,PTL,冷沉 淀,特别强调早期每天都要输注 l同时小剂量肝素(1-2mg/h)持续泵入或用低 分子肝素 l危重期禁止手术 早气管插管 l便于昏迷患者气道管理 l防止误吸 l利于深镇静 l早机械通气,PEEP 6-10cmH2O l防止ALI向ARDS发展 早镇静 l早深度镇静,便于脑细胞休眠 l避免躁动、抽搐,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保护脑功能 l避免由于躁动,产热增加,耗氧增加 l保护脑功能,减少并发症是避免发生神经系统 后遗症的关键 早期肠内营养 l保护肠粘膜屏障,减少细菌移位 l开始给予糖盐水+谷氨酰胺 l短肽配方 l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