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厌学团体心理辅导方案ppt课件_第1页
中学生厌学团体心理辅导方案ppt课件_第2页
中学生厌学团体心理辅导方案ppt课件_第3页
中学生厌学团体心理辅导方案ppt课件_第4页
中学生厌学团体心理辅导方案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 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1 n成员:杨小刚 潘龙 李洪杰 n 李丹 徐美 何德琴 -从“心”开始 许多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面临着巨大的学 习压力,这些压力来自学校、家长、老师。有 的中学生心理承受力差,感到非常无助、非常 痛苦,以至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有的甚至逃 学,退学,造成不良的后果。因此,帮助中学 生消除厌学心理,帮助他们获得良好的学习和 发展,具有非常重要意义。为此,我们设计了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希望能帮助学生消除厌 学心理,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和发展 前言 一、团体名称:从“心”开始 二、团体目标 1.帮助学生减轻厌学心理,并对学习产生兴趣 2.激发厌学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 3.帮助消除厌学心理,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和发展 三、团体性质:同质性团体、封闭性团体 四、团体对象:具有厌学情绪的中学生 五、团体规模:1020人 六、活动时间与场地 每次50分钟,每周一次;场地不固定 七、招募方式:学生自愿报名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除了生存与安 全感外,人还有爱和归属、自尊和自我实现 的需要。作为学生来讲,生活中的绝大部分 时间都在学习,如果,在学习中他们能够满 足这些需求,自然也就不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 从行为主义的角度,如果在学习中,孩子能 不断的得到鼓励或者其他各种形式的正强化 ,他就会认为学习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厌 学也就无从谈起。 八、理论依据 n1 、学习压力过大,由于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和心 理发展不成熟,学校和家长又给予过大的压力, 从而导致家长和孩子之间不能有效沟通,把各方 面的困难压抑在自己心理,造成性格内向,注意 力偏差而导致厌学。 2 、青少年自身性格:或过分的追求高分数,完 美主义,或胆小害羞,孤僻内向不善于交谈,影 响与老师和家长的沟通,不能正确的对待别人不 同观点、意见,对自己或别人的错误耿耿于怀, 心胸狭窄,等等导致心理问题越发加重。 九、团体评估 小组成员的自我评估,家长、老师、领导者 的观察记录 十、团体方案 见下页 b、本次小组活动的目的:激发大家更多的学习热情,帮 助大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认识上的误区、情绪上的困扰 等等。本小组首先是在大家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组建的, 相信大家一定都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在这个小组中,我会带大家做一些练习和活动,通过我 们的参与和彼此的分享与支持,达到澄清认识、解除困 扰、获得方法和动力的目的。 本小组活动是一种体验式学习过程,每一位成员所获得 的的成效不但与我这个领导者有关,更重要的取决于每 位成员的开放度、真诚度,以及彼此之间的接纳、尊重 和理解。投入越多,收获就会越多。 大家围圈而坐,轮流让每个人回答如下问题:介绍自 己的名字及其由来,自己是否喜欢这个名字,如果可 以改动,你会给自己另取一个什么名?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组员更深刻地理解、记忆相互的 姓名,同时还可能简单了解一些组员与家庭成员的关 系,家人在名字上透射出的对孩子的人生期待以及该 家庭的文化色彩,也可能会了解到组员对自己的接纳 程度以及对家长期待和家庭文化的接纳程度。 B.知你识我 n操作:初次聚会,全体成员围圈而坐,轮流介绍自己 的名字、兴趣、出生年月等个人资料。每个人都专心 去记住其他成员的资料。然后站成一圈,选一个执棒 者站在圈中间,由他面对的人开始大声叫出一个成员 的姓名,执棒者马上跑到那个被叫的人面前。被叫的 人马上再叫出另一位成员的名字。如果叫不出来,就 会受当头一棒,然后由他执棒。以此类推,直到大家 熟悉互相的名字为止。如果一个人3次被打就必须出 来表演,作为惩罚。 C、棒打无情郎 D、团体文化建设 n包括团体的名称、图标、口号以及共同的规范 n为保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请大家谈谈对小组 的期待和规范约定,根据大家的讨论制定小组 合约,请大家在合约上签字。 一般小组合约大致包括如下内容: n1、要按时参加小组活动,不迟到、不早退,以免影响小组活动的 人员分工、正常进程、活动气氛。 n2、要敢于真诚地开放自己的内心,这将影响到自己在活动中的成 效。 n3、要充分尊重、接纳其他组员,以形成一个安全、开放、坦诚的 小组氛围。 n4、活动过程中不做小动作、不吃零食、不喝水、不接听电话,关 掉与外界的通讯工具。 n5、要绝对为组员保守心灵秘密,这是本小组最重要的规则,否则 ,就不可能有安全的氛围和内心的开放,也就谈不上深入内心解 决问题的小组活动的效果。 n最后应有签约人签名处以及签约时间。 (二)学海同舟 n1、目的:培养团体意识、建立团体信任感 n2、活动内容: 见下页 n操作:开始时让大家围圈手拉手,充分体会大 家在一起的感觉。然后,领导者说“变,4人一 组”,成员必须按照要求重新组,形成新的“家 ”,此刻,请那些没有找到家的人淡淡游离在 团体外的感受,也可以请团体内的成员分享和 大家在一起的感觉。领导者可以多次变换人数 ,让成员有机会改变自己的行为,积极融入团 体,让成员体验有家的感觉,体验团体的支持 ,从而愿意与团体在一起。 A.无家可归 n操作:一位同学站在中间,其他同学在该同学周围围 圈而站,中间的同学双臂交叉抱在胸前,闭上双眼, 接受周围任一同学对他胸前双臂、肩、背等部位的推 击,要求中间的人在受到推击时脚不能动,那么他的 身体会歪斜,要求周围人保证在他歪倒前再推击他使 他不歪倒。周围人对中间的人的任意推击,这就要求 中间的同学对旁边的同学要信任,而旁边的同学要对 中间的同学负责。 n这项活动既刺激、有趣,又可以让组员体验对他人的 信任和负责精神,有利于一个密切相融的团队的形成 。 B、信任摔倒 C.同舟共济 n每组一张大报纸,把它比做汪洋大海中德一叶 扁舟,然后小组成员全部站上去。当成功后再 把报纸对折,继续等舟。成功后再对折在继续 。随着难度的增加全体成员一起想办法,确保 每一个人都能在船上,不能抛下任何一个人。 (三)学海沉浮 n1、目的:疏泄对学习的不良情绪、探讨厌学 的成因及其解除办法 。 n2、活动内容 见下页 n操作:选取一位同学在中间做突围者,其余同学手挽手、 肩并肩围成圈将突围者严密包围。突围者想办法突出包围 圈既为成功。 这项活动开始看起来是突围者困难重重,他往哪儿突击, 哪儿就会集体增加凝聚力、牢固性,很难突破。但对于愿 意接受挑战的突围者,他会仔细观察包围圈的薄弱环节, 想出各种办法突击,经过突击与围堵的反复较量,一段时 间后,突围者往往会成功。但也可能突围者在反复失败后 选择放弃,组织者要鼓励大家勇于尝试、接受挑战,就会 有组员愿意做突围者继续这项活动,最终肯定会有突围成 功者,这样更能给大家以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只要肯努力 、动脑筋、不放弃,困难和阻力就一定会解除的。 A、突围 B、主题讨论与交流 na. 学校生活的美好回忆 n播放优美轻柔的放松音乐,辅导教师指导组员 通过身体放松训练渐渐进入意识狭窄的状态, 然后引导组员回忆自己小时候刚刚上学时的情 景。 n指导语:幼儿时期的你天天都在盼着自己 长大、上学、读书,当你终于等到上小学 的第一天的到来,你兴奋地背上小书包, 跟着爸爸、妈妈来到学校报到,当你来到 了自己被分到的班级的教室,你快活地挣 脱爸爸、妈妈的手,小鸟似的飞跑进教室 ,加入了一群小鸟似地叽叽喳喳的小同学 当中。从那时起,你便拥有了一个新的身 份-小学生,还拥有的一群朝夕相处的 小伙伴。几年来的学校生活,你一定有不 少美好的回忆,请你回想一件令你难忘的 、高兴的事。 nb.寻找厌学的原因 n自画像:用五至十个词或句子描述自己的不良 学习状态,回忆每种状态出现的最初时间以及 当时发生的有关事件。以上内容都简要地写在 纸上,以便交流。 n交流上述内容。本次交流过程要充分营造真诚、尊重 、理解、接纳的团体氛围,保证每位组员痛快淋漓的 倾诉心声、反思问题、疏泄情绪。本次活动对整个团 体辅导过程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搞不清问题的成 因就无法进一步有的放矢地寻找解决办法。所以辅导 老师要组织全体组员耐心倾听、真情共鸣,本次活动 很可能原定时间不够,必要时可延长交流时间。 n收集每位组员写的“自画像”内容,并对每位组员的发 言要有简单的记录,以备第三次活动时将问题进行归 类探讨。 n课后作业:就每一种厌学成因向师长、同学、 朋友及其它能够与之讨论的人,尽可能多地寻 求不同的解决办法。 (四)柳暗花明 n1、目的 n分析归纳厌学问题的原因、分类探讨解决厌学 问题的途径。 n2、活动内容 见下页 n操作:所有组员围圈而立,手拉手,记住自己左边和右边 分别所拉着的人是谁。然后所有组员松开手,在圈内随意 走动,一分钟后,辅导老师叫停,组员立即停止走动,在 现有相对位置不变的前提下,再与刚才所拉的右边和左边 的人拉起手来(每个人的右手拉刚才右边的人的左手,左 手拉刚才左边的人的右手),这时就会看到大家的胳膊多 重交叉,仿佛交织成了一张打了多个“结”的网。然后要求 大家在不断开所拉手的情况下将所有的“结”解开,恢复到 最初手拉手围成圈的状态,并且左右相邻的人不变。 n这个活动会给组员带了惊喜和震撼。也预示着每个人的“ 心结”会打开,进而引出今天的活动内容-探讨解决问 题的途径。 A、解开千千结 B、主题讨论与分享 n将第二次活动时收集到的问题归纳分类,分别 写在几张纸上,请所有组员结合上次活动的课 后作业采访到的方法,谈自己所能想到的对每 一类问题的解决策略,这个过程采用脑力激荡 法: n量先于质:不必顾虑每一种办法的好与坏,把 所有能想到的办法全都记下来。 n尊重每一位组员的发言。 n对所有发言不评价。 n方法搜集完后,开始讨论每一种方法的可行性以及具 体操作步骤,每位组员就自己的问题选择自己认为喜 欢并可行的方法准备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实施。这一 讨论过程要有书面记录,以备日后反思、调整所用。 每个人所选择的方法要在小组内交流,既启发大家, 又有向大家宣布后产生“说了就要做”的动力作用。 n角色扮演:如果发现有的组员的厌学问题是由人为因 素引起的,可让他具体描述他与这些人的矛盾冲突, 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以增加他对双方矛盾的 清楚认识,学会换位思考,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 口。 n课后作业:用两周的时间实践小组讨论中每个 人所选择的解决厌学问题的新方法。并做好实 施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变化记录。 (五)曲径通幽 n1、目的:分享收获,调整不足。 n2.活动内容 见下页 n操作:与突围活动相类似,但这次突围者变成 闯关者,从小组成员背对背、面向外所围成的 圈外向圈里闯。这项活动同样开始看起来困难 重重,但经过突击与围堵的反复较量,一段时 间后,闯关者同样会成功。最终给大家以深刻 的认识和体会:只要肯努力、动脑筋、不放弃 ,就一定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A、闯关 B、主题讨论与分享 n每位组员依次交流两周来解决厌学情绪的方法 实施情况,体验和认识,有哪些收获和不足, 讨论改进措施,将讨论结果作书面整理,在小 组内向大家宣读,再用两周的时间实施、体验 。 (六)依然爱你 n目的:分享收获,调整不足,团体评 估,告别。 n活动内容: A、播放相亲相爱歌曲,教大家 做手语动作。 通过这个活动让大家体验团体的温馨 、互助的快乐、对生活的珍爱和感恩 。进而将在团体中获得的美好体验和 感悟延伸到生活中去应用 B、主题讨论与分享 n思考、交流的内容: 1、两周来实施过程的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