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变与扩散课件第4章 扩散性相变(3学时)_第1页
相变与扩散课件第4章 扩散性相变(3学时)_第2页
相变与扩散课件第4章 扩散性相变(3学时)_第3页
相变与扩散课件第4章 扩散性相变(3学时)_第4页
相变与扩散课件第4章 扩散性相变(3学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章 扩散型相变 4.1 脱溶相的长大 晶界相的形成长大; 针状(或片状)析出物的晶内长大; Ostwald 粗化 ; 晶界无沉淀区的计算; 中温第二相的沉淀析出 4.2 第二相的溶解 4.3 有序化转变 4.1 脱溶相的长大 从显微组织特征来分类,一般可分为三类: 局部沉淀 普遍沉淀 不连续沉淀 优先在晶界、位错等缺陷处形成新相核心 在晶粒内部普遍发生均匀形核的沉淀 不连续沉淀(Discontinuous Precipitation) 的特征为:新、旧相之间无共格关系,新 相自晶界向晶内生长,基体内溶质元素的 成分变化是不连续的。也称为胞状沉淀 (Cellular Precipitation)。 4.1.1 晶界相的形成长大 1 晶界薄膜相的增厚 由于界面是原子快速扩散通道的缘故,可假设在很短的 时间内形成了晶界薄膜析出相。 设新相溶质浓度母相溶质平均浓度,则在新相附近的 基体必然会产生溶质的贫化区。相的长大决定于溶质原子 在相中的扩散.设在极短时间里,在相界上就建立了局部 平衡。由Fick扩散定律和质量平衡原理可以得到: 过饱和度与过冷的关系 长大速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晶界相增厚速率在某T下得到最大值,类似于“C”曲线形状 扩散长大机理 如图所示,晶界相的长大包括三个过程: (1)溶质原子通过体扩散到晶界上; (2)溶质原子沿着晶界快速扩散到析出相前端,沉淀、 连接,使新相长大; (3)溶质原子还沿着相界面扩散,使相增厚。 对于置换型原子,这种扩散机制是重要的. 晶界薄膜相增长模型 晶界薄膜相扩散长大机理 图 单晶体与多晶体的自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变化 4.1.2 针状(或片状)析出物的晶内长大 析出物晶内增长时界面浓度分布情况 有些界面析出物是向晶内伸长的。如钢中的羽毛状上贝氏 体、魏氏体等。实验证明,向晶内伸长的析出物,其伸长速率 是线性的;而晶内析出物的增厚主要是界面控制机制。 讨论正沉淀增长情况。由于Gibbs-Thompson效应,析出相 顶端边缘附近基体中的平衡浓度要比原来没有效应时的平衡 浓度高,设为Cr 。作为近似处理,可设S为有效扩散距离, S=Kr ,其中K为常数,随析出相形状而改变,一般均取1。 设两相的摩尔体积相等,由Fick定律得: 浓度梯度决定于顶端半径, Zener将其简化为: r*为临界半径 所以由上式可得: 由此可知,析出相伸长速率是一常数。式中的(1- r*/r) 称为毛细效应。生长时根据最小能量原理,通常自动地选 择使速度取得最大值的曲率半径。求导可得到r=2r* . 晶内生长的片状析出物的增厚,其特点是片状析出物的宽 面是半共格界面,而不是非共格界面,即析出相与基体之间 有一定的位向关系。宽面是半共格界面的增厚机制,也称为 突壁(Ledge)长大。 半共格界面突壁长大 Al-Ag合金片状相 增厚与时间的规律 特征:具有台阶式的 时间间隔 半共格界面 非共格界面 台阶在运动 台阶扫过若干 设台阶之间的距离为恒定值,台阶高度也是恒为h,析出 物增厚的速度为V.设u为台阶侧面移动的速率,台阶侧面是 非共格的。在运动中,原子由基体向侧面扩散,显然,侧面 移动速率是由扩散控制的。 所以 由扩散可有: 4.1.3 Ostwald 粗化 当母相大致达到平衡浓度后,析出相以界面能为驱动 力缓慢长大的过程称为Ostwald ripening process。这是典 型的Gibbs-Thompson效应的应用。 Gibbs-Thompson 效应产生的原子扩散流 在距析出粒子R处单位体积内的扩散流量为: 此流量是提供给析出粒子长大的,析出粒子长大所需流量为: 根据质量平衡 从粒子半径到距离R的最大值积分,设瞬时dr/dt是恒定的 根据Gibbs-Thompson效应的表达式可得到: 联立(5.21)和(5.22)得: (5.21) (5.22) (3)当质点半径r 时,质点都长大。这时dr/dt 0 (2)当质点半径 r 2 时的质点,其长大速度逐渐降低; 扩散控制的析出相粒子 Ostwald长大规律 粒子体积分数对分散度的影响 根据能量最小原理,可以近似地假定 一般情况, fv=1%, Km=2; fv=7,Km=5.体积分数增大, 长大速率增大. 当然粒子的分散度也增大. 考虑体积分数: Ostwald 粗化理论的实际应用: 控制弥散相低。如Nimonic合金,Ni-Ni3X具有非常 低的。在高强燃汽轮机中得到了应用。 D要小。如在钢中,V、Nb的碳化物,长大速度慢, 稳定性好。在低合金耐热钢设计中都采用Mo、V等基本合 金化元素。 选择低 C 的第二相。如少量Al2O3就有效地阻止晶 粒长大。电灯泡灯丝是用氧化钍ThO2弥散钨,能保证在炽 热温度下组织稳定。在镍基高温合金中也用氧化钍弥散, 在高温长时间条件下,平均质点只有60nm。 Ostwald ripening 过程动力学模拟 Seong Gyoon Kimz(朝鲜), Acta Materialia, 2007, 55: 6513 应用多相场模型比较精确地模拟计算了Ostwald ripening 过程的动力学。粒子体积分数在0.250.86 . (a)各种粒子体积分数和粒子数量的变化 模拟和文献中报道的实验结果的比较 不同粒子大小存在的频率,为粒子大小 四种不同粒子体积分数的 (rp)3 随时间的变化 两种粒子分数的模拟结果和 三维微观测试结果的比较 分段处理的 Ostwald ripening 过程 Manfred Mrotzek等(德国), Acta Materialia, 2008, 56: 150-154 研究Nimonic PE16镍基合金中析出,不同温度和时间 的二段式处理,T:949-1119,t:1-1000h , 研究粒径变化规律.实验 值和计算值差小于7% . r3(t) - r3(t=0) = Kt 这里的r 都是平均粒径. K为过程参数,主要与T和体积分数 f 有关.粒子析出量达到平衡态时,随着T的升高,粒子体积分数f 是减小的. 结论:不同温度和时间的二段式处理过程中,粒子变化仍然 遵循Ostwald ripening 过程.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坏的 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名字来自于 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 “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 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马太效应” 是个既有消极作用又 有积极作用的社会现象。有认为在教育界是消极的。 科学领域的马太效应 美国著名哲学家罗帕特默顿发现了同样的现象,即 荣誉越多的科学家,授予他的荣誉就越多;而对那些默默 无闻的科学家,对其做出的成绩往往承认较难。他于1973 年把这种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 化学加成反应中的马太效应 在有机化学的加成反应中往往存在着马太效应。如果原基 团上已含有所要加成的基团,则所要加成的基团加在这个已含 有所要加成基团的概率更大。例如:HCl加成到CH2=CHCl上 ,产品CH3-CHCl2 、 CH2Cl-CH2Cl两种。而前一种产品的产 率要比后一种产品的产率高很多。 经济领域的马太效应 数据显示,近几年在我国居民收入分配领域,马太效应 进一步显现,对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产生一定 影响。据统计,2009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与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差距由去年同期的4200元扩大到 4941元,全国城镇国有经济单位与其他经济类型单位平均工 资的差距由去年同期的631元扩大到今年的1209元。 例题 A-B二元系,富B的相颗粒分布在相中,颗粒尺 寸不均匀,平均半径为0.1m。-界面能为0.5J / m2, 在1000K时B元素在相中扩散系数为10-11 m2 / s,两相 的摩尔体积近似为210-7 m3, B元素在相的平衡浓度 为2%. 试求: (1)在此时,半径为0.05m及1.5m颗粒的界面移 动速率是多少? (2)平均半径从0.1m长大到0.3m所需要的时间为 多少? 答案要点 Ostwald熟化过程粒子长大速率表达式为: (1)半径为0.05m 颗粒的界面移动速率: = - 9.6210-10 m / s = -9.6210-4 m / s = -0.962 nm / s 量纲分析: 同样可得到半径为1.5m颗粒的界面移动速率: 由此可知,尺寸较大的粒子,长大速率小,尺寸很小 的粒子溶解速率是很大的。 (2)在1000K时,求平均半径从0.1m长大到0.3m所需 要的时间,假设不考虑颗粒体积分数,则: 将有关数值代入上式,可得到: 所以得:t = 7200s =2h。 4.1.4 晶界无沉淀区的计算 不同冷却速率对PFZ的影响晶界处的PFZ区 淬火过程或时效开始的极短时间内, 由于高温时过饱和空 位的快速扩散到晶界处消失, 在晶界附近会产生一定的空位 浓度分布,随冷却速率而明显变化. 从而影响了晶界附近析出 相的沉淀过程, 结果是产生了晶界处的无沉淀区 (Precipitation free zone, 即PFZ). 晶界无沉淀区宽度可以估算。 例:某一硬铝合金,在530高温固溶处理后淬火,接着在 150时效,产生晶界无沉淀区。发现析出物产生的速度快于 合金元素的正常扩散速度。设时效保温10分钟就出现了可见 的沉淀析出物,已知合金元素正常扩散时:D0=0.2cm2/s , Q=125103J/mol,空位形成能E=75103J/mol 。试估算一下 晶界无沉淀区宽度。 实际上是研究晶界处空位浓度的变化。形成过渡相的沉淀 ,须有一个临界空位浓度,如下图D点. 空位机制的扩散系数可 表示为: 淬火后晶界附近空位浓度的分布 计算时估计到空位浓度为0.5C0处为止。采用误差函数解,设 晶界处空位浓度为0 ,晶内空位浓度为C0 ,冷却到室温,空 位完全保留。根据误差函数解有: 因此,晶界无沉淀区宽度为6.2410-5cm 。 实际情况下,因为晶界附近的空位扩散很快,有可能在 冷却过程中就已经扩散,并且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那么 在时效过程中,晶界无沉淀区很快就表现出来. 晶界无沉淀区对材料的强度没有明显的影 响,但对韧性和抗蚀性不利. 消除或减轻的措施:加入一些微量元素,减 少无沉淀区宽度,但不能消除;采用分级时效 方法,在低温时就形成了大量均匀分布的GP 区,成为在较高温度下时效的沉淀相核心;也 可进行形变热处理,产生大量位错,有利于原 子扩散,形成GP区. 对性能 的影响 与防止 措施 4.1.5 中温第二相的沉淀析出 许多材料从高温冷却的过程中,往往会有第二相析出.例如含 氮奥氏体钢在大约5001050温度范围内时效过程中对Cr2N 等化合物的析出比较敏感。其热力学驱动力来源于脱溶前后两 种状态之间的体积自由焓之差。 Fe-18Cr-18Mn-0.5N钢Cr2N析出TTP曲线 形成n个析出相所需要的时间ts 可写为: 式中:Z为比例常数Zeldovich因子;N0是单位体积中可供 形核地点的数目;K是波尔兹曼常数;T是绝对温度;K是 单位时间中与临界晶核相碰撞的原子数目。 K是形核长大所需原子扩散的有效性因素,它与原子扩散 系数D成正比: K D0 exp(-Q/KT) 形核速率形成了大家熟悉的“C”曲线形状。所以可写成: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Q与G* 都主要和固溶体合金成分直 接相关,是合金成分的函数,可以设: Q+G*=f (Me) 并设N0 T,简化上式可得到: + + 根据试验结果和有关文献报道的数据,进行计算机数据处 理,可得到计算表达式: Materials Science Engineering A ,2004 4.2 第二相的溶解 第二相质点溶解和析出的扩散场区别 溶解和析出在形式上是一个逆转变,但因为浓度分布场不 同,所以其动力学过程也是有区别的,如图所示。 第二相质点溶解速率的变化规律 第二相质点附近的溶质浓度是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的, 其浓度扩散场比较复杂。第二相质点由体扩散控制的溶解 问题还未能找到一种严密的分析解法。 对于体扩散控制的第二相析出物溶解和长大,扩散微分方 程都是适用的。Aaron等研究了球形第二相溶解问题。在溶 解时,根据扩散流量的平衡条件: 考虑粒子曲率效应,球形第二相溶解速度的表达式为: CI、CM 、 CK的物理意义见图, R为析出物的半径。该式没 有考虑粒子间扩散场的重合。 高碳钢加热时碳化物溶解规律研究 机械工程学报,1990,28(6) 一、奥氏体化时间 设奥氏体在相界 面上形核,球状碳化 物均匀分布. 画出示意图. 应用误差函数解,根据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求得碳浓度 关系式,最后得到奥氏体化完成所需要的时间t2。加热到奥 氏体化完成总时间t=t1+t2 . 经热传导和奥氏体化过程推导,得到总时间: 二、奥氏体化结束时奥氏体中的平均碳浓度 设奥氏体化是均匀的,取某一奥氏体球单元为代表讨论。 奥氏体平均碳浓度为: 三、碳化物粒径随时间变化规律 根据试验结果可求得有关参数 四、奥氏体化结束后奥氏体中平均碳浓度变化规律 浓度场符合正弦波形,将浓度表达式积分可得到变化规律。 一般表达式: 五、碳化物体积分数变化规律 遵循Avrami型动力学关系式,可得到: 同样,由试验结果得到有关参数. 4.3 有序化转变 1 有序化概念 有 序 固 溶 体 大量多组元固溶体当T降低时常会发生原子 从随机分布状态向不同原子占据不同亚点阵的 有序化状态转变。溶质、溶剂原子各自占据特 定的点阵位置,即一种原子的最近邻为异类原 子的结构。这种固溶体称为有序固溶体。 有序-无序相变在金属材料中普遍存在,在无 机材料中也屡见不鲜. 且常会形成超结构. 驱 动 力 有序化驱动力是异类原子的键结合能大于同类 原子的键结合能 , 即混合能参量 0.5,则表明出现短程有序。 短程有序度=(q-qr)/(qm-qr); 长程有序度= qm完全有序,qr为完全无序,q为实际存在的A-B 键占总键数的分数. 为A原子在亚点阵中出 现的概率 有 序 畴 有序化时,在某一地方是A原子进入亚点阵, 而在另一地方却是B原子进入亚点阵,这两个都 是有序化核心,这种区域称为有序畴。 反 向 畴 界 当两个有序畴长大相遇时,因为它们是相反 的,即A、B原子在这两个区域占据的亚阵点位 置正相反,那么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