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介入诊疗术相关知识课件_第1页
心血管介入诊疗术相关知识课件_第2页
心血管介入诊疗术相关知识课件_第3页
心血管介入诊疗术相关知识课件_第4页
心血管介入诊疗术相关知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内科导管术种类 n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al Therapy 1、冠脉造影术(CAG :Coronal Angiography ) 2、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 PTCA :Percutaneous Coronary Angioplasty ) 3、冠状动脉血管内支架植入术(STENT) 4、冠状动脉内斑块机械切除术等 n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RFCA)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 n心源性休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 n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行堵闭术 n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 n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带膜支架植入术) 心脏的四腔 右心 (未氧合血) 左心 (氧合血) 大血管 主动脉 下腔静脉 肺动脉 肺静脉 上腔静脉 左冠开口 右冠开口 主动脉瓣 左锁骨下动脉 左颈总动脉 冠状动脉解剖 头臂干 UC200004872 EN 冠状动脉解剖 升主动脉 Valsalva窦 右冠开口 左冠开口 主动脉左瓣 主动脉后瓣 主动脉右瓣 Copyright 1989. Novartis.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the Atlas of Human Anatomy, illustrated by Frank H. Netter, M.D. All rights reserved. 冠状动脉解剖 正面观 左主干 左回旋支 右冠 第1、2钝缘支 左前降支 第1对角支 第2对角支 1、冠状动脉造影(CAG) n是利用特制定型的心导管经皮穿刺入股动脉或桡动脉沿主 动脉逆行至升主动脉根部,分别将导管置于左,右冠脉口 ,在注射显影剂的同时行X光电影摄像或磁带录像,了解 左或右冠状动脉血管有无狭窄病灶存在,对病变部位 、范 围、严重程度、血管壁的情况等作出明确诊断,是诊断冠 心病的“金标准” 。 7 冠脉造影的穿刺途径 n 股动脉穿刺(最常用) n 桡动脉穿刺(逐渐增多) 正常的冠状动脉 9 局部狭窄 冠心病 造影诊断 2、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 n它是在冠状动脉造影的基础上,将球 囊导管送到冠状动脉内靶病变处,对阻 塞性病变进行球囊扩张,借助球囊扩张 和机械张力解除冠状动脉狭窄, 增加心 肌供血,缓解症状和改善心功能的一 种非外科手术方法。 n 球囊PTCA是最早的冠脉介入治疗, 早期系列改善率90。但残余狭窄30 35,6个月内再狭窄3050,急 性血管闭塞58 3、冠脉支架(stent)术 n在PTCA基础上,将支架(金属或药物洗脱)永久 性地置于冠状动脉病变处,支撑住血管壁,以保 持冠状动脉管腔的开放。 n减少PTCA术后残余狭窄、弹性回缩及血管再塑性 ,使狭窄率由30%-50%降至10-20%。 放置的支架对动脉起支撑作用 药物洗脱支架: n是指支架表面涂有预防血管再狭窄药物支架。药物洗 脱支架在植入病变位置后,被覆在支架上的药物将缓 慢释放,抑制病变部分细胞的增生,从而有效的预防 血管再狭窄的发生。 Cypher (雷帕霉素)、TAXUS (紫杉醇)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 革命性的进展 15 支架植入术 导管术前护理流程 导管 医嘱 术前准备 入导管室 术前双腹股沟备皮(必要时) 左侧肢体备静脉留置针、留置导尿管(主动脉 夹层病人) 嘱病人练习床上排大小便 心理护理:消除紧张,解答疑问,安慰病人 生活护理(如床上浴、洗头等) 观察生命体征 评估、宣教 了解病人病情、治疗、药物过敏情况(女病人 了解月经情况) 介绍导管室环境和导管术的目的、方法、注意 事项、术中配合、术后卧床时间 通知病人及家属交足按金,并在手术同意书上 签字 交代注意事项 原则上上午手术病人禁早餐,下午手术禁午餐 嘱病人进导管室前勿穿自己内衣裤,勿带首饰, 排空膀胱 多人合作将病人平移过床 检查伤口及桡动脉或双足背动脉搏动、皮温、血运情况 测过床Bp、HR,或根据医嘱(病情)予心电血压监护并记录 遵医嘱用抗菌素 遵医嘱予止血器放气(桡动脉穿刺者) 嘱病人平卧,术肢制动、免做用力动作 交代伤口包扎止血和平卧的时间及意义 嘱病人进食,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嘱病人多饮水,促进造影剂 排泄 术 毕 整理 执行医嘱 检 查 交代注意事项 导管术后护理流程 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心电图变化、伤口敷料、双足背动脉搏动 情况,如有异常,通知并配合医生处理 如有鞘管,做好拔管的配合,预防拔管综合症 做好病人排便及体位护理,解释术后应用抗凝药的重要性 8小时后可改变体位,遵医嘱按时或延时拆除绷带,逐步下 床活动 下床活动 密切观察 加强护理 术后压迫止血 禁在此侧 上肢测血压 心脏起搏的临床应用 窦房结 结间束 心房肌(P波) 房室结 希氏束 右束支 左束支 浦肯野纤维 心室肌(QRS波) 心脏激动的正常传导 起搏器代替心脏起搏点发放微 弱的脉冲电流,通过电极导管 刺激心脏中仍具有兴奋、传导 和收缩功能的心肌,引起心房 和心室相应的收缩,维持心脏 的泵血功能,称为人工心脏起 搏器 起搏器的概念 原 理 n由脉冲发生器发放一定 的脉冲电流,通过起搏电 极传到心肌,局部心肌被 兴奋并向周围传导,最终 使整个心室与心脏兴奋收 缩从而代替心脏自身起搏 点维持有效心搏。 n人工心脏起搏的生理基 础: 心肌对各种形式的微 电流刺激均可产生收缩反 应。 1. 刺激心脏使它除极(频率适应性) 2. 感知心脏自身电活动 3. 提供由起搏器存储起来的心电诊断信息 4. 其他治疗功能(房颤、血管迷走性晕厥等) 起搏器具有的功能 起搏器的分类 安置方法 n临时起搏器:电极接触心 内膜,起搏器置于体外。 用于急需起搏或需保护性 应用的病人,放置时间不 宜过长(不超过一个月) ,以免感染。 n永久起搏器:电极接触心 内膜,起搏器埋藏于前胸 壁胸大肌皮下,用于需长 期起搏的病人。 永久心脏起搏的适应症主要是: 不可逆性、症状性心动过缓 n所谓症状性心动过缓是指由于心率过于缓慢,导致心排出 量不足及重要器官和组织灌注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特别是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症状,如晕厥发作、 黑朦等 以 及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疲乏、 活动耐量下降等。 n包括:有症状的窦房结功能不全,任何阻滞部位的三度和 高度房室阻滞,任何阻滞部位和类型的二度房室阻滞产生的 症状性心动过缓。 起搏器的构成 脉冲发生器 电池 电极及导线 脉冲发生器 大小:如男式手表 重量:20-80克 外壳:钛金属 寿命:10年左右 控制:程控仪遥控 体外程控仪 电极导线 组成: 导体 连接器杆 绝缘体 电极 作用: 探测(感知 )心腔内电 信号 将电刺激传 到心肌层 手术过程只需1小时! n局部麻醉 n静脉入路置放电极导线 从头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插入 导管 将电极送入心腔 被动或主动固定电极 测试电极性能 n皮下植入起搏器 制作起搏器囊袋 接上起搏器 缝合 被动:利用船锚原 理将电极嵌入肌小梁 中,通常为翼状。 主动:利用螺旋固 定于心内膜。适用于 心室被动电极反复脱 位、特殊部位起搏和 一部分心房。 Screw-In Tip 有被动和主动两种固定方式 翼状头激素电极导线 螺旋头电极导线 囊袋制作 n锁骨中外1/3下方 2cm,紧贴胸大肌肌肉 表面。 护理 心理护理 术前准备术前 手术配合 预防并发症术中 基础护理 预防感染术后 术后伤口沙袋压迫6-8小时,卧床休息24小时,手术 侧肢体不宜过度活动,以防电极脱位或切口出血。 单纯更换起搏器患者术后即可下床活动,但仍注意 保护切口。 密切观察病情,监测心律、心率及心电图变 化,注意患者原有症状是否消失,对起搏器 是否适应等。 2 遵医嘱静滴抗生素预防感染,严格监测体温 等 3 1 卧床期间,加强生活护理及健康宣教 。 6 严格无菌操作,术口每天换药,红外 线照射,注意敷料是否清洁、干燥, 伤口有无红、肿、热、痛,一般术后 7天可拆线。 5 术后心电监测24-48h,观察起搏器起搏功 能和感知功能是否正常。 4 健康宣教 起搏器知识指导 病情自我监测 活动指导 特殊注意事项 其他 1、 年限一般是5至7年 2、 随身携带起搏器卡(起搏器型号、有关参 数、 安装日期、品牌等) 3、 定期随访,术后1个月内1次,3个月内1次 。后每半年一次。年限前1至2年,随访时 间由变为1至3个月。 1、 自数脉搏,每天2次,低于设定的起搏频 率的误差超过3次/ 分,及时就医。 2、 勿抚弄起搏器植入部位,自行检查有无红 肿热痛炎症或出血现象,及时就医 3、 突然出现头晕胸闷、乏力、晕厥等症状或 出现没有植入起搏器之前的症状,及时就 医 1、 平卧、沙袋压迫伤口6小时后可健侧卧位。24小时 后可床旁活动,1周后再逐渐增加活动量。 2、 术后 24 周可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做不太剧 烈的活动,散步、家务 512 周可做活动量稍大的活动,园艺、钓鱼 3、 3个月内应避免起搏器一侧的上肢剧烈活动,避免 高举手臂(以肩关节外展不超过90度为宜),避 免提取重物。 4、 锻炼循序渐进 运动时心率不超过休息心率 510 次/分 特殊注意事项 远离强磁场、电场 电磁干扰包括真空吸尘器、电动剃须刀、发动机打火 装置、屏蔽不严的微波炉、机场上使用的金属探测器 核磁共振显像检查等。 雷雨天不在户外活动或逗留,不使用电热毯,电按摩 器,电烙铁等,防止发生触电使起搏器发生故障。 刚刚诞生, “机制”还不够健全, “合力”还不够强, “行动能力”还很弱。 多多指教!谢谢! 普通起搏器分类 可根据电极导线植入部位进行分 类 n单腔起搏器。分为VVI起搏器( 电极导线放置在右室心尖部)和 AAI起搏器(电极导线放置在右 心耳)。 n双腔起搏器(DDD)。植入两支 电极导线,常分别放在右心耳( 心房)和右室心尖部(心室), 进行房室顺序起搏。 n三腔起搏器 n四腔起搏器 起搏器代码序号和字母含义 I 起搏的心腔 II 感知心腔 III 对感知 的反应 IV 程控功能 频率适应 V 抗快速心律 失常功能 V: 心室V: 心室T: 触发 P: 频率和/或 输出程控 P: 起搏 A: 心房A:心房I: 抑制 M: 频率、输出、 灵敏度、方式 等多项程控 S: 电击 (转复/除颤) D: 双腔 (A+V)D: 双腔(A+V)D: 双重 (T+I)C: 通讯遥测D: 双 (P+S) O:无O: 无O: 无R: 频率调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