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肿瘤课件_1_第1页
职业性肿瘤课件_1_第2页
职业性肿瘤课件_1_第3页
职业性肿瘤课件_1_第4页
职业性肿瘤课件_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性肿瘤 凌瑞杰 湖北省职业病医院 国家化学中毒救治(湖北)基地 地 址:湖北武汉汉口新天门墩5-6号 办公电话手 机传 真E-maiL: 湖北职业病与中毒控制群(二)101754228 主要内容 概述 职业因素致癌作用的过程 职业性肿瘤的诊断 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 案例分析 一、概述 癌症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多发 病、常见病。据国家卫生部2006年中 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城市 居民 和农村居民前十位死因 的首位均 为恶性肿瘤 ,超过了脑血管病 ,上升 到第一位。 一、概述 职业性肿瘤的定义:是职业性危害中由于 接触职业性致癌因素而引起的某种特定的 肿瘤。亦为:由于从事某种职业,在生 产过程中长期接触致癌因素而诱发的 特定器官的恶性肿 瘤叫做职业性肿瘤 。 根据国外文献报道职业癌症占全部癌 症的4%。在我国职业癌症中肺癌占比 例最大,约占90%。 一、概述 1755年英国著名的外科医生Percival Pott首 次发现皮肤癌及阴囊癌多发与长期接触煤 焦油有关。这种阴囊癌被称为“扫烟囱者癌” 1875年Volkmann报道,褐煤干熘工厂的工 人常发生皮肤癌。19世纪英国纺织厂中接 触润滑油的工人也同样发生皮肤癌及阴囊 癌。19世纪后期有人报道除煤焦油外,石 油蒸馏成分(润滑油)也有致癌性。当时已大 规模发展染料工厂,膀胱癌因而增多。 一、概述 19世纪后期,发现德国铀矿矿工肺癌死亡率很高 。 在航空仪器、钟表表面板、道路标志等工业中使 用大量镭配制而成的夜光涂料,使很多工人发生 了癌症。 1895年伦琴发现X线后,接触X线的医师及技术人 员患肺癌、白血病增多,也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 重视。 由此可见,很多职业都可能引起肿瘤,如果不加 强劳动过程中的保护,势必会导致更多的职业性 肿瘤发生,从而危害职工的生命健康。 一、概述 职业性致癌因素: 1物理因素 A. 热、光线:热对皮肤、粘膜的机械刺激也 会引起癌症。 即电磁波中的热线(红外线) 、可见光线、紫外线以及包括这一切的太阳 光线,经过长时间照射后,可发生皮肤癌。 一般癌前要经过皮炎、皮肤变性、色素沉着 等变化过程,潜伏期可达2030年。 一、概述 例:在印度北部的克会米尔地区,牧羊者 腹部多发生皮肤癌,这个地方特有的风俗 习惯是将一种特殊形状的陶器,用炉火烧 过后缠在腹部用来保暖,长时间会引起炎 症,并逐渐由瘢痕而变成癌。红外线也可 引起癌,煤炉工、焦炭炉工、锅炉工、锻 工、冶炼工、火工、玻璃工等暴露于高温 的人,因经常受到强烈的红外线照射,而 易发生皮肤癌, 一、概述 B 放射线和放射性元素:电离辐射如X射线 、镭、氡等放射性元素无论是体内还是体 外照射,都有致癌的可能性。体外长期接 触放射线可发生皮肤癌、白血病、肉瘤或 骨肉瘤。长期吸入放射性粉尘可诱发肺癌 。 例:二次大战中,日本广岛、长崎因原子 弹爆炸而“幸运”逃脱灾难的10万幸存者中, 其后发生肺癌和白血病的人大于正常人群 中的比例。 一、概述 例:1895年发现X线不久,一位操纵X线球管4年 ,年仅33岁的X线技师,由于用右手指甲进行照 射实验而发生了癌,并转移至肘及腋窝等处,这 是X线引起癌变的最早记录。 例:1929年美国新泽西州的夜光涂料的工作人员 ,由于放射性而引起骨质变性及骨髓瘤。据报道 ,用这种涂料绘图及进行彩饰工作的女工,常有 用舌舔画笔的习惯,使夜光涂料从口腔吞下引起 骨髓瘤。 一、概述 2.化学因素: 化学致癌物是最常见的职业性致癌 因素,还有一些工业生产过程可能引起职业性肿 瘤。 迄今为止,国际上公认的人类化学致癌物有39种 ,其中21种是肯定的,18种尚未最后肯定。我国 在重点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新修订的职业病名 单中列入的职业性肿瘤有8种,即联苯胺所致膀胱 癌,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氯甲醚所致肺癌, 砷所致肺癌、皮肤癌,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 焦炉逸散物所致肺癌以及铬酸盐制造业所致肺癌 。 一、概述 A石棉:分蛇蚊石和闪石两大类,以蛇蚊石 石棉(温石棉)在工业上用途最广,另外还有 闪石棉、蓝石棉、铁石棉、直闪石、透闪 石和阳起石。其中致癌性最强的是蓝石棉 。吸人石棉、粉尘不仅能导致肺部纤维化 ,而且能诱发支气管肺癌、胸腹膜间皮瘤 和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20世纪70年代起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将石棉列为 人类的致癌物之一。 一、概述 B联苯胺:为白色或淡红色的粉状或片状结 晶,主要用作染料中间体,其衍生染料有 250多种,还可以用于有机化学合成、橡胶 、塑料、印刷工业。此外,联苯胺还是实 验室常用的一种试剂。联苯胺主要危害是 引起膀胱肿瘤。IARC认定对人类致癌的芳 香胺有联苯胺、p-奈胺、4-氨基联苯胺等。 一、概述 C苯:芳香族烃类化合物,在工业中主要用 作橡胶、树脂、漆、脂的溶剂或稀薄剂和 药物、染料、洗涤剂、化肥、农药、苯酚 、苯乙烯等的合成原料,甲苯、二甲苯、 汽油中混有微量苯。苯对造血系统的毒性 主要引起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 或全血细胞减少,严重的发生再生障碍性 贫血,甚至白血病等。 一、概述 D氯甲醚:又称氯甲基甲醚,是重要的工业化合 物和实验用试剂。本品主要用作甲基化的原料, 包括离子交换树脂、防水剂以及纺织品处理剂的 生产,也用作聚合反应的溶剂等。在酸性条件下 ,氯离子与甲醛可形成氯甲醚,故在有甲醛和氯 离子同时存在的工业环境中,如纺织、造纸、塑 料和橡胶等工业中,也有可能形成氯甲醚而存在 于空气中。氯甲醚对皮肤、呼吸道粘膜和眼结膜 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氯甲醚和双氯甲醚有致癌作 用,是人的致癌剂。 一、概述 E砷:是早为人类所知的古老毒物或药物, 但元素状态的砷很少见,多以硫化物或氧 化物形式存在于环境中。无机砷的用途较 广,可用于除草剂、防腐剂、颜料、玻璃 脱色剂、医药、半导体、合金硬化剂、煤 气触媒剂等。砷的污染还可来自于有色金 属冶炼和砷矿开采。无机砷可引起肺癌及 皮肤癌,而有机砷目前尚无证据证实有致 癌作用。 一、概述 F:氯乙烯: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有芳香味的 气体,是聚氯乙烯(PVC)的单体,主要用于 PVC塑料,也可与醋酸乙烯或丙烯腈制成 共聚物,用作绝缘材料、粘合剂、涂料、 仿制合成纤维的原料,还可作为化学中间 体或溶剂。氯乙烯主要引起肝血管肉瘤。 一、概述 G:二恶英:是以2,4,5-三氯酚(TCP)的衍生物作为除 草剂和落叶剂使用和制造时的代谢产物,是多氯甲苯、多 氯乙苯、多氯联苯呋喃类物质(PCDFs)、多氯联苯二恶英 类物质(PCDDs)等有毒化学晶的俗称。主要来源见于含多 氯联苯基类混合物等有机氯化合物的焚烧,氯酚和苯氧基 酚除草剂工厂泄漏排放等。二恶英被WHO列为与杀虫剂 DDT毒性相当的有毒化学品,同时被列入内分泌物干扰物 ,具有高度致癌作用,为一级致癌物。二恶英可诱发乳腺 癌、子宫内膜癌、肝癌等肿瘤。二恶英污染较广,可在土 壤、污水、室内外空气、动物性食物及奶中检出。由于二 恶英是非常稳定的混合物,一旦释放入环境,将持续存在 ,因此其对健康的危害性已引起全球的关注。 一、概述 F烟煤:是在高温缺氧的焦炉炭化室内干馏 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蒸汽和烟尘,在装煤 、出焦、漏气和息焦时弥散到焦炉的工作 场所空气中。这些从焦炉逸出的气体、蒸 汽和烟尘统称为焦炉逸散物。煤焦油挥发 物是焦炉逸散物的一组重要成分,含有各 种多环芳烃,包括苯并(a)芘、苯并(b)蒽等 公认致癌物。焦炉逸散物可以引起肺癌、 皮肤癌。 一、概述 H铬酸盐:近几十年来发展也很迅速,皮革、颜 料、催化剂、电镀、木材保存等工业均需要铬化 合物。但铬酸盐对皮肤、粘膜有较强的腐蚀作用 ,接触铬酸盐还可以引发鼻中隔粘膜糜烂、穿孔 和皮肤溃疡乃至肺癌。 I镍: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但过量接触也会 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如羰基镍可致机体中毒, 镍及其水溶性盐类对皮肤可以致敏,甚至可以引 起鼻窦癌和肺癌。 二、职业因素致癌作用的过程 根据目前的认识包含三个阶段 (1)启动阶段 (2)促进阶段 (3)演变阶段 三个阶段连续进行(可能稍有重叠)最后 导致肿瘤形成。 二、职业因素致癌作用的过程 启动阶段:一般认为是细胞增殖分裂过程 中,基因受致癌因素作用而发生突变,而 这种突变又经过细胞增殖分裂被固定下来 ,并能传代。 具有该阶段作用的物质称为“启动剂” 二、职业因素致癌作用的过程 促进阶段:该阶段的作用表现为促进已启 动的细胞分裂生长。 特点是“促进剂”单独作用无效,必须在启动 之后数周才可能产生作用,该阶段具有可 逆性,有剂量关系及阏剂量。因此该阶段 是肿瘤形成过程中较易受到干预的阶段。 二、职业因素致癌作用的过程 演变阶段:指肿瘤形成过程中,在促进之 中或之后,细胞表现出不可逆性基因组, 在形态、功能、代谢和行为方面逐渐表现 出肿瘤特征。 演变阶段涉及到遗传物质的重大改变,如 染色体的结构变异、丢失、易位等。 三、职业性肿瘤特点 职业性肿瘤除具备一般肿瘤的特点外,同时有其自身的特 点: 1、有比较固定的好发部位或范围:多发生于与致癌物接 触机会最多、作用最强烈或对某些致癌物有特别的亲和性 的部位。皮肤和肺是致癌物进入机体的主要作途径和直接 作用的器官,故职业性肿瘤多见于皮肤和呼吸系统。也可 以发生在接触的过隔部位,如皮肤接触芳香胺类物质,却 诱发膀胱癌。同时致癌物也可以引起多部位的癌症,如砷 可以导致肺癌,也可引起皮肤癌。此外,还有少数致癌物 引起癌症的范围很广,如放射性物质可引起白血病、肺癌 、皮肤癌、骨肉瘤等。 三、职业性肿瘤特点 2、职业性肿瘤的发病条件:职业性癌症要在一 定条件下才能发病。如金属镍微粒有致癌 性,而块状金属镍就没有;苯胺的同分异 构体中的位异构体为强致癌物,而位异 构体则为弱致癌物;不溶性的铬盐及镍盐 ,只有经肺吸入方能引起癌;而将它们涂 抹在皮肤或从口进入都没有致癌作用;接 触致癌物需要一定的剂量和时间才能发病 。 三、职业性肿瘤特点 3、潜伏期:接触职业性致癌物后,并非立即 发生癌症,而是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即有 所谓“潜伏期”。职业性肿瘤的潜伏期一般较 长,如石棉致胸膜间皮细胞瘤,潜伏期可 达2060年,平均为40年左右。也有少数 潜伏很短,如苯致白血病,最短仅需4个月 。 三、职业性肿瘤特点 4、年龄:职业性肿瘤的发病年龄通常在40 岁以下,与潜伏期长有关。不过,由于工 业化的发展,职业性致癌因素的种类和数 量增咖,职业性癌的发病年龄有明显提高 的趋势。总的来看,职业性肿瘤发病年龄 比非职业性发病年龄要早,如芳香胺引起 的泌尿系统癌变,发病年龄以4050岁多 见,比非职业性的泌尿系统癌症早1015 年。 三、职业性肿瘤特点 5、病理类型:职业性肿瘤的病理类型或说恶 性程度方面也有特殊性。有些职业性肿瘤 比一般非职业性的同种肿瘤恶性度高,如 芳香胺化合物引起膀胱癌常为多发性,往 往累及整个泌尿系统,而且复发率也高; 苯所致的白血病,多为急性型,发展很快 ,病人存活时间很短。这些病理的特点, 对于鉴别职业性和非职业性肿瘤时具有一 定的意义。 四、职业性肿瘤的诊断 制订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 在调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调查研究资 料和诊断标准的制订情况,由卫生部组织专家讨论 制订了我国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94-2002,2002-4-8发布 ,2002-6-1实施). 诊断标准的主要内容规定了: 适用范围 诊断总则 诊断细则 处理原则 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四、职业性肿瘤的诊断 肿瘤诊断明确 1.必须是原发性肿瘤. 2.肿瘤的发生部位与所接触致癌物的特定靶 器官一致. 3.经细胞病理或组织病理检查,或临床影象检 查,或腔内镜检查等确诊. 有明确的职业性致癌物接触史 1.接触致癌物的年限符合诊断细则的相关规 定. 2.肿瘤发病潜隐期符合诊断细则的相关规定. 3.结合工作场所有关致癌物接触状况综合判 断. 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 -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 肺癌 1.原发性肺癌诊断明确。 2.接触石棉粉尘累计工龄7年以上(含7年)。 3.潜隐期10年以上(含10年)。 4.石棉肺合并肺癌者即可诊断。 间皮瘤 1.必须有细胞病理学诊断。 2.接触石棉粉尘累计工龄1年以上(含1年)。 3.潜隐期15年以上(含15年)。 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 -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 职业接触: 含石棉矿石或岩石的开采、运输、粉碎、筛选、含石棉矿石或岩石的开采、运输、粉碎、筛选、 包装;包装; 石棉丝、石棉布等石棉纺织品的制造;石棉丝、石棉布等石棉纺织品的制造; 石棉水泥的制造或用它制作石棉板、石棉高压管石棉水泥的制造或用它制作石棉板、石棉高压管 、石棉圆筒;、石棉圆筒; 锅炉包履、船舶的隔壁衬里、内燃机接口填缝、锅炉包履、船舶的隔壁衬里、内燃机接口填缝、 垫圈等耐热石棉制品的制造;垫圈等耐热石棉制品的制造; 汽车、卷扬机等的刹车带、离合器衬片等耐磨耗汽车、卷扬机等的刹车带、离合器衬片等耐磨耗 性石性石 棉制品的制造、检修、更换;棉制品的制造、检修、更换; 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 -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 职业接触: 有电绝缘性、保温性、耐酸性等性质的石棉纸、 石棉毡等石棉制品(用作电棉绝缘纸、保温材料 、耐酸建 筑材料等)、或含石棉的电解隔膜、 砖瓦、墙粉等充填剂、塑料等制品的制造; 石棉的喷贴作业;石棉的喷贴作业; 用耐热性石棉制品进行绝热包覆作业;用耐热性石棉制品进行绝热包覆作业; 以石棉制品作为包覆材料或建筑材料的建筑物及以石棉制品作为包覆材料或建筑材料的建筑物及 其附属设施、船舶等的检修或拆毁、废料处理;其附属设施、船舶等的检修或拆毁、废料处理; 石棉制品加工过程的钻孔、切断作业。石棉制品加工过程的钻孔、切断作业。 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 -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 发病年龄,死亡年龄: 根据Hueper(1966)的归纳,肺癌合并石棉肺的平均 死亡年龄,美国为50岁、加拿大为57岁、英国为44.6 岁、德国为52岁、意大利为49岁。并发间皮瘤的发病年 龄,平均52岁(31-68岁)。 朱惠兰等报告的45例石棉厂工人肺癌,发病年龄平均 55.9岁(男57.9岁、女50.4岁),一般在确诊后1年内 死亡,与同期全国肿瘤调查资料相比,男、女工肺癌 的死亡年龄,平均提前1.5岁和8岁;26例石棉矿工人 肺癌,发病年龄平均56.4岁,死亡年龄平均57.1岁;7例 间皮瘤的死亡年龄平均为63.7岁,最小年龄53岁。 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 -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 接触时间: Hueper等报告,接触石棉尘发生肺癌的时间平均 16-20年,但在各国也有仅接触石棉尘1-5年,甚 至4个月后发生肺癌的病例。 报告的55例石棉肺 并发间皮瘤,接触石棉的时间,平均为14年(4- 42年)。 朱惠兰、王治明等报告,接触石棉尘工龄不足5 年者有的发生了肺癌。发现有工龄不到4年而死 于胸膜间皮瘤者。 日本横须贺共济病院报告的39例间皮瘤,其接触 石棉的时间,平均27.6年(3-47年)。 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 -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 潜隐期:石棉所致间皮瘤的潜隐期通常比肺癌长 。 从开始接触石棉尘到发生肺癌,多数报告认为 平均20年以上,但也有报告说4年或6年就有肺癌 发生。 日本尸检例,肺癌潜隐期最短11年,最长46年, 平均32.6年。间皮瘤的潜隐期,平均43年(7-68 年)。 朱惠兰等报告,石棉厂工人肺癌发病的潜隐期, 平均21.7年(男21.21年、女23.2年),最短8.8 年,最长33.7年;石棉矿男工肺癌发病的潜隐期 ,平均22年6.8-32.3年)。间皮瘤,潜隐期平均 28.8年。 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 -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 发生部位: 主要发生在胸膜(包括纵隔胸膜、横膈膜 胸膜),其次发生在腹膜。通常胸膜间皮瘤 占80%以上,但美国和瑞典的绝热绝缘工腹 膜间皮瘤较多(Rusch,1990;Suzuki, 2001) 我国也是胸膜间皮瘤比腹膜间皮瘤多 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 -联苯胺所致膀胱癌 诊断 1.原发性膀胱癌诊断明确。 2.生产或使用联苯胺人员累计接触工龄1年以上 (含1年)。 3.潜隐期3年以上(含3年)。 4.联苯胺接触人员所患肾盂、输尿管移行上皮 细胞癌可参照本标准。 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 -联苯胺所致膀胱癌 职业接触: 联苯胺主要作为染料中间体合成染料,其 衍生染料已达250多种,用于纺织印染和有机化 学合成、制革、塑料、印刷,在橡胶工业用作硬 化剂,也用作试验室试剂,用于检验高价金属和 血色素检查,也可作为显微镜用色素。在联苯胺 的生产和上述使用过程,都可能接触到联苯胺。 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 -联苯胺所致膀胱癌 发病年龄、死亡年龄 Case(1954年)报告,染料工厂接触芳香胺(包括联苯胺)所致膀胱 癌的发病年龄,平均为40.5岁,比一般人群的膀胱癌发病年轻20岁。 石津澄子(1975年)报告,对105例接触联苯胺所致膀胱癌患者统计 结果,发病年龄平均为47.3岁(29-60岁)。 Scott(1962年)对55例、石津澄子(1975年)对27例接触芳香胺( 包括联苯胺)所致膀胱癌统计结果,其发病时的年龄,平均分别为 50.4岁和48.2岁,而死亡时的年龄,平均分别为53.7岁和51.8岁。 我国毕文芳、冯佩文等报告,接触联苯胺所致膀胱癌的发病年龄平均 为52.6岁(35-68岁),死亡年龄为48-72岁。 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 -联苯胺所致膀胱癌 接触时间: Case等在2466名仅接触1年芳香胺(包括联苯胺) 的工人中就发现486例膀胱癌患者。 而Scott在接触6个月以上的667名工人中,发现 123例膀胱癌,表明接触较短时间,即可诱发膀胱 癌。 日本职业性疾病的认定标准规定,从事接触联苯 胺及其盐类3个月以上原发的泌尿系统(肾脏、肾 盂、输尿管、膀胱及尿道)肿瘤,即可诊断。 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 -联苯胺所致膀胱癌 潜隐期 从开始接触联苯胺到发生膀胱癌的期间,据Scott (1962年)归纳的资料和石津澄子(1974年、 1985年)统计的资料,潜隐期的平均为16 -22年 ,最短者仅1年,最长者50年,见表6-11。 我国毕文芳、冯佩文等报告,接触联苯胺后发生 膀胱癌的潜隐期为3-29年,生产和使用联苯胺工 人发生膀胱癌的潜隐期平均分别为16.5年和21.3 年。 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 -联苯胺所致膀胱癌 发生部位 接触芳香胺(包括联苯胺)引起的泌尿系统 肿瘤,据石津澄子对日本146例的统计分析,单纯 发生于膀胱的癌症最多,有123例,占84.2%;膀 胱并发肾盂或输尿管或前列腺癌症者12例,占 8.2%,两者合计135例,占92.5%。而发生于膀胱 以外泌尿系统癌症者共11例(肾盂和输尿管癌症5 例,输尿管癌症4例、肾盂和肾脏癌症1例、肾盂 癌症1例),占7.5%。 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 -苯所致白血病 诊断 1.经细胞病理学检查确诊。 2.苯作业累计接触工龄1年以上(含1年) 。 3.潜隐期1年以上(含1年)。 4.如有慢性苯中毒史者所患白血病即可 诊断。 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 -苯所致白血病 职业接触:苯可由煤焦油提炼和石油裂解重整获得。 用途极为广泛,可用于合成和制造乙苯、苯乙 烯、环己烷、苯酚、异丙苯、烷基性洗涤剂、马来 酸酐、香料、调味剂、染料、颜料、医药、农药、 化肥、炸药、增塑剂、防虫剂、防腐剂、酒精变性 剂、绝缘油、燃料等多种化工产品;还用作油脂、 油墨、油漆涂料、喷漆、树脂、橡胶、凹版印刷等 的溶剂和稀释剂;作为胶粘剂用于制鞋和箱包业; 还添加到汽油中用作抗爆剂。在以上生产和使用过 程,都可能接触苯。 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 -苯所致白血病 发病年龄、死亡年龄 Vigliani(1976)报告的意大利13例使用含苯胶粘剂 在工厂及家庭粘鞋而发生白血病的患者中,发病年龄 明确的9例,其发病年龄平均为53.7岁(35-66岁)。 原一郎(1988)报告的日本18例苯接触白血病患者的 发病年龄平均为41.6岁(21-61岁)。 尹松年等(1986年)报告的我国28例苯作业工人白血 病的发病年龄平均为39.7岁(24-62岁);而4例对照 组白血病的发病年龄平均为46.7岁(34-72岁),前 者的发病年龄比对照组提前。 Infante等(1977年)报告的8例苯接触工人白血病的 死亡年龄平均为49.3岁(28-65岁)。 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 -苯所致白血病 接触时间 接触苯的时间短至6个月、1年就有发生白 血病者,平均多在接触苯10年左右发病 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 -苯所致白血病 潜隐期 Vigliani(1976)报告意大利米兰于1942- 1975年观察到的接触苯的11例白血病病例 的潜隐期平均为12.3(3-24)年。 Aksoy报告的从接触苯到发生白血病的31例 土耳其病例的发病潜隐期平均为9.93年。 我国尹松年等报告的28例接触苯所致白血 病的潜隐期平均为 11.4(0.8-48.5)年 。 接触苯的时间短至6个月、1年就有发生白 血病者,平均多在接触苯10年左右发病 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 -苯所致白血病 发生部位 造血和血液系统。 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 -氯甲醚所致肺癌 诊断 1.原发性肺癌诊断明确。 2.生产和使用氯甲醚(二氯甲醚或工业品一氯甲 醚), 累计接触工龄1年以上(含1年)。 3.潜隐期4年以上(含4年)。 4.工作场所中甲醛、盐酸及水蒸气共存时产生的 二氯甲醚所致肺癌可参照本标准。 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 -氯甲醚所致肺癌 职业接触 一氯甲醚(氯甲甲醚)一般含1-7%的不纯物二氯 甲醚(双氯甲醚)。一氯甲醚主要作为甲基化制剂, 用于有机合成中间体、离子交换树脂、纺织品处理剂、 防水剂、杀虫剂的制造,也用作聚合反应的溶剂,在 酸性条件下,氯离子和甲醛能生成氯甲醚,所以在纺 织、造纸、塑料、橡胶等工业,也可能接触氯甲醚。 二氯甲醚用作甲醇、甲醛及盐酸氯甲基化的反应液。 氯甲基化的最大用途是制造阴离子交换树脂,还用作 染料、颜料、甲基化剂的原料。在以上生产、使用和 运输过程,可能接触一氯甲醚或二氯甲醚。 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 -氯甲醚所致肺癌 发病年龄、死亡年龄 Figueroa等报告的14例一氯甲醚所致肺癌的发病年龄, 平均为44.9岁(33-55岁)。 德国Thies等报告的8例和日本原一郎报告的13例二氯 甲醚所致肺癌的发病年龄,平均分别为50岁(31-65 岁)和44.2岁(33-70岁)。 Lester等报告的20例一氯甲醚所致肺癌的死亡年龄, 平均为48.7岁。 薛寿征等报告的15例氯甲醚所致肺癌的死亡年龄平均 为49.7岁(32-64岁)。 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 -氯甲醚所致肺癌 接触时间 Figueroa等报告的14例和Lester等报告的20例一氯甲 醚所致肺癌的接触时间,平均分别为8.6年(1-14年) 和6.7年(0.1-16.5年)。 Thies等报告的8例和原一郎报告的13例二氯甲醚所致 肺癌的接触时间,平均分别为6.6年(6-9年)和7.3年 (1.9-12.4年)。 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 -氯甲醚所致肺癌 潜隐期 从开始接触二氯甲醚至发生肺癌的潜隐期 ,Thies等和原一郎报告,平均分别为12.3 年(8-16年)和13.5年(3.4-23年)。 薛寿征等报告,我国15例接触氯甲醚所致 肺癌的潜隐期,平均为9.86年(2-20年) 。 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 -砷所致肺癌、皮肤癌 诊断: 肺癌 1.原发性肺癌诊断明确。 2.含砷采矿及冶炼累计接触工龄3年以上(含3年)。 3.潜隐期6年以上(含6年)。 皮肤癌 1.原发性皮肤癌诊断明确。 2.无机砷作业接触工龄5年以上(含5年)。 3.潜隐期5年以上(含5年)。 4.有慢性砷中毒病史者所患皮肤癌即可诊断。 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 -砷所致肺癌、皮肤癌 职业接触 无机砷化合物指三氧化二砷、砷酸铅、砷酸钙等 由砷酸和碱生成的化合物。它们的用途较广,主 要用于制造枯叶剂(砷酸钠、砷酸)、除草剂、 农药杀虫杀鼠剂(砷酸铅、砷酸钙、亚砷酸钙等 )、防腐剂(锌铬砷酸盐)、颜料、涂料(亚砷 酸氢铜、乙酰亚砷酸铜)、玻璃脱色剂、锌选矿 剂、医药、合金硬化剂、煤气触媒剂、脱硫剂和 半导体原料等。在以上无机砷化合物的制造和使 用过程,以及含砷矿石的开采、用含砷矿石为原 料冶炼铜、金、铅、锡等有色金属时(能生成副 产物三氧化二砷),都可能职业接触无机砷化合 物。 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 -砷所致肺癌、皮肤癌 发病年龄、死亡年龄 云锡1985-1989年发生的406例肺癌的发病 年龄平均为54.96岁。 刘玉堂等报告的53例砷所致肺癌的死亡年 龄平均为55.4岁(39-74岁),其中接触砷 量较多的砷冶炼工肺癌的死亡年龄平均仅 为46.43岁,比全国一般居民的肺癌死亡年 龄明显提前。 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 -砷所致肺癌、皮肤癌 接触时间 德光行弘报告,日本一家铜冶炼厂的11例 砷所致肺癌 死亡病例中,也有只接触砷2-3年者。 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 潜隐期 一般砷所致肺癌的潜隐期较长。 Lee等(1969年)报告,潜隐期的长短和接触砷的程度 成反比,高度、中度、低度砷接触者的潜隐期,平均分 别为34年、39年和41年。 Kuratsune等(1974年)和Tokudome等(1976年)报告 的11例铜冶炼工肺癌的潜隐期,平均为37.6年(26-48 年)。 云锡矿工肺癌的潜隐期平均为34.822.48年,而1985- 1989年发生的406例肺癌的潜隐期,则平均为46.72 9.15年。 刘玉堂等报告的57例砷所致肺癌的潜隐期,平均为22.4 年(6-54年),其中接触砷量较多的砷冶炼工的肺癌潜 隐期,平均19.14年。 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 -砷所致肺癌、皮肤癌 发生部位 砷所致肺癌的好发部位,未见报道。 砷所致皮肤癌的特微是全身性多发性 ,最常在有皮肤过度角化和有疣赘的 地方生成皮肤癌。 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 -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 诊断 1.病理组织学诊断为原发性肝血管肉瘤 。 2.从事聚氯乙烯生产,有明确的氯乙烯单 体接触史,累计接触工龄1年以上(含1年)。 3.潜隐期1年以上(含1年)。 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 -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 职业接触 氯乙烯单体主要用作制造聚氯乙烯塑料的原料 ,也用作醋酸乙烯、偏氯乙烯、丙烯腈、丙烯酰 胺、丙烯酸、苯乙烯等共聚合物的合成原料,这 些塑料和树脂用作绝缘材料、粘合剂、涂料、纺 织合成纤维,而广泛用于建筑业、家庭用品、电 气制品、包装材料、消费材料、交通运输领域。 还用作推进剂、化学中间体或溶剂。 氯乙烯合成过程的转化器、分馏塔、贮槽、压 缩机等处,及聚氯乙烯和其他共聚物聚合、离心 干燥、成型、加工等过程,都可能有氯乙烯单体 逸出,使工人接触到聚乙烯,特别是在清洗或检 修聚合釜设备时,可能需要进入聚合釜内工作, 工人可能接触大量氯乙烯单体。 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 -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 发病年龄、死亡年龄 NIOSH统计的58例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的 发病年龄为37-71岁。 Pirastu等报告的7例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 瘤的死亡年龄,平均为48岁。 我国报道的1例,死亡年龄只有39岁。 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 -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 接触时间 NIOSH统计的58例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的 接触时间为4-32年。 IARC统计至1984年发生的114例氯乙烯所致 肝血管肉瘤的接触时间,平均为21年(4- 38年)。 Pirastu等报告的7例,平均接触氯乙烯的 时间为16年。 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 -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 潜隐期 1974-1982年国外报道的99例氯乙烯所致肝 血管肉瘤的发病潜隐期,平均为21.9年。 其中法国、瑞典和美国病例的发病潜隐期 平均为24-25年,而德国病例的发病潜隐期 平均为18年。 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 -焦炉工人肺癌 诊断 1.原发性肺癌诊断明确。 2.焦炉工累计接触工龄1年以上(含1年 )。 3.潜隐期10年以上(含10年)。 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 -焦炉工人肺癌 职业接触 在生产炼铁用焦炭、炼铁用煤气、铸 造用焦炭和城市燃料用煤气的过程中 ,都能从炼焦炉或煤气发生炉散发出 焦炉逸散物。在炼制焦炭的过程,当 炉顶加料、开启炉门、推焦机推至熄 焦车运至熄焦塔、用水熄灭 红热的 焦炭使之冷却等过程,都能职业接触 到焦炉逸散物。 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 -焦炉工人肺癌 发病年龄、死亡年龄 Kuroda和Kawahata(1936年)报告,21例 煤气制造工肺癌中,除去退职后10年发生 的65岁病例,20例的发病年龄,平均为 43.3岁(35-54岁),比一般人群肺癌的发 病提前。 徐厚恩等(1986年)报告的27例焦炉工肺 癌的死亡年龄,平均为53岁(33-72岁)。 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 -焦炉工人肺癌 接触时间 Kuroda和Kawahata报告的肺癌病例,从开 始接触煤气发生炉逸出物至发病的接触时 间,平均16年8月(9年3月-23年3月),而 河合正武等报告生产设备和作业方法改善 后发生的6例肺癌,接触时间平均为27年4 月。 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 -焦炉工人肺癌 潜隐期 徐厚恩等(1986年)报告的27例焦炉工肺 癌的发病潜隐期,平均21年(13-37年)。 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 -焦炉工人肺癌 发生部位 河合正武等(1975年)对33例煤气发生炉 作业工人肺癌中有发生部位记载的31例统 计的结果,发生在肺门部的中心型17例, 而发生在肺末梢部的14例。 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 -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 诊断 1.原发性肺癌诊断明确。 2.从事铬酸盐制造累计接触工龄1年以 上(含1年)。 3.潜隐期4年以上(含4年)。 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 -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 职业接触 铬酸盐制造作业,是指焙烧铬铁矿石(FeOCr2O3) 制造重铬酸钠和用重铬酸钠进一步制造铬酸钠、铬酸铅 、铬酸锌、铬酸钾、重铬酸钾、重铬酸铵等铬酸盐的作 业。 在铬铁矿石的粉碎、混料、下渣、焙烧、浸取、拉 渣、中和、压滤、中和蒸发、酸化、蒸发浓缩、除硝、 结晶、脱水、包装等生产过程,可能职业接触铬铁矿石 、铬酸钙、铬酸铬、铬酸钠、重铬酸钠等的粉尘或烟雾 。 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 -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 发病年龄、死亡年龄 美国NIOSH1975年报告的10例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的 发病年龄,平均为54.5岁(43-63岁)。 日本的渡部真也等(1975年)报告的10例,发病年龄的平均 为50.6岁(27-65岁)。 蔡世雄等(1994年)报告的31例铬酸盐制造作业男工的肺 癌发病年龄平均为59.89.7岁。30例铬酸盐制造作业男 工的肺癌死亡年龄平均为60.99.4岁。 渡部真也(1984年)报告的25例铬酸盐作业工人肺癌死亡的 平均年龄为55岁,而一般人群的肺癌预期死亡年龄为62岁 。 一般年龄越大癌症的死亡率越高,但铬酸盐制造作业工人 年龄越小,肺癌死亡的相对危险度越大。 。 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 -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 接触时间 美国、德国、日本报告的铬酸盐制造业 工人肺癌病例的接触铬化合物时间,平均 分别为16-17、22、26年,最短分别为4、5 、8年;但Mancuso等报告的美国7例肺癌, 其平均和最短接触时间分别只有8.86年和2 年。 五、常见职业性肿瘤介绍 -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 潜隐期 美国、德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