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猪病流行特点与控制ppt课件_第1页
我国目前猪病流行特点与控制ppt课件_第2页
我国目前猪病流行特点与控制ppt课件_第3页
我国目前猪病流行特点与控制ppt课件_第4页
我国目前猪病流行特点与控制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2 我国目前猪病流行特点与控制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杨汉春 博士/教授办公室) 62893962(Lab)l目前我国猪病总的流行特点 l我国猪病控制策略 l养猪生产中几种重要疫病的现状与控制 一、目前我国猪病总的流行特点 l发病呈非典型化,给临床诊断造成困难 非典型猪瘟 猪蓝耳病病毒的持续性感染 l病原出现一些变异,导致原有的疫苗保 护效力下降 口蹄疫O型泛亚(Pan Asia)毒株 l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增多 猪瘟与伪狂犬病 猪瘟与蓝耳病 猪蓝耳病与猪圆环病毒感染 猪气喘病与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疫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 l细菌性疾病明显增多,且难于控制 大肠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等 l免疫抑制性疾病危害加大 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感染(PWMS 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 ) l由病毒、细菌、环境应激和猪体免疫力 低下相互作用造成的 l原发性感染 病毒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 猪流感等 细菌传染性胸膜肺炎、猪气喘病 猪萎缩性鼻炎 二、我国猪病控制策略 传染病的发生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动物 AAA 1、彻底改变猪病控制的原有观念 l疫病控制不是单纯的兽医问题 l药物不是治疗疾病的灵丹妙药 l疫苗效力的发挥,管理与环境卫生是前 提 l疫苗不是疾病的救世主 2、猪群的饲养管理和饲养方式 l营养 l管理 l全进全出(All in /All out) l实行早期隔离断奶(SEW) 3、提高猪场生物安全意识,建立养猪 场疫病控制的生物安全体系 l生物安全的意义 将疫病拒之于猪场之外 减少猪场疫病发生的机率 把疫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把疾病造成 的损失降到最低 提高猪场每一个人的生物安全意识 l建立生物安全体系的措施 A、 尽可能减少来访者的数量 B、对进入猪场的人员提供完好的防护服 ,包括长统胶鞋、工作服,帽子,任何 人不能例外 C、提供洗手的设施及可使用的洗手消毒 剂 D、确保一切设备,包括料具、运猪工具 等,都应在清洗消毒后进入猪场 E、对所有进场的车辆进行清洗,并进行有效的 消毒 F、从可靠的来源购买种猪或新猪(无病) G、通过临床检查和死后剖检而定期地进行诊断 和监测,必要时抽取血样检查,以便早期发现 ,早期采取有效防制措施。 H、猪场排泄物及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 I、猪场的环境和猪舍的定期消毒 J、猪场疫病的净化 4、疫苗免疫接种仍然是我国猪病 控制的主要技术手段 l不要乱用疫苗 l使用高质量(安全性好、免疫效力高) 的疫苗 l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 l正确使用疫苗 l对于疫苗免疫效果不好的疫病尽量不要 使用疫苗 l作好疫苗免疫后的效果监测 5、建立完善的药物预防和治疗方案 l合理、规范用药,不要滥用药物 l效果不确实的药物不要使用 l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应由兽医负责 6、建立完善的疫病监测与免疫监测方案 l疫病监测是及时诊断和采取防制对策的 前提 l疫苗的免疫监测与评价 及时调整免疫程序 l种猪场应定期进行免疫监测(一季度) 三、养猪生产中几种重要疫病的现状 与控制 l猪瘟 l猪伪狂犬病 l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 l猪气喘病 l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l猪附红细胞体病 1、猪瘟 l国内流行现状 l我国猪瘟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1 国内流行现状 l猪瘟在我国已经流行70多年 l1954年我国成功研制出猪瘟兔化弱毒疫 苗,一直使用至今,对猪瘟的控制发挥 了应有的作用和成效 l1956年提出消灭猪瘟的规划,但猪瘟仍 然是危害我国养猪生产的重要疫病 目前我国猪瘟的流行特点 l流行范围广,疫情依然较重:全国都有猪瘟的 流行(猪只贸易和流动频繁) l呈散发性流行:近几年我国没有大规模的猪瘟 流行,主要呈散发性流行趋势。(猪群实施免 疫接种、有一定程度的免疫保护力)。但由于 我国饲养量大,因此猪瘟造成的经济损失仍然 很大。 l发病日龄小:多见于3月龄以下的猪只,特别 是断奶前后和出生10日龄以内,二免前后也多 见。育肥猪和种猪很少发病。 l病性复杂:临床非典型是我国猪瘟的常 见病型(临床症状和剖检不典型、发病 率和死亡率不高,病程明显延长) l种猪的持续性感染和带毒:在临床上可 表现为繁殖障碍型,可造成母猪的流产 、死胎、木乃伊胎。 l初生仔猪的先天感染:初生仔猪猪瘟。 l疫苗免疫接种失败造成猪瘟发生 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监测 (44个猪场) l猪群免疫平均合格率为:55.72% l母猪免疫合格率:67% l育肥猪免疫合格率:38% l仔猪免疫合格率:22% 猪瘟免疫失败的可能原因 l疫苗免疫剂量不足 l猪群的持续性感染和先天感染:可以造 成免疫耐受,疫苗免疫接种起不到很好 的效果 l免疫程序不合理:缺乏有效的抗体水平 的监测手段,仔猪两次免疫间隔时间不 合理 l疫苗的问题? 1.2我国猪瘟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l猪群的饲养管理水平? l猪场的卫生防疫工作如何? l猪群中是否存在免疫抑制性疾病? l猪群的群体免疫状况如何? l疫苗的免疫程序是否合理? l种猪群是否存在持续性感染和带毒问题 ? l疫苗? 防制对策建议 l搞好猪群的饲养管理和猪场的卫生防疫工作 l防止猪群发生免疫抑制性疾病,特别是猪繁殖 与呼吸综合征 l有条件的猪场应进行疫苗免疫接种的监测,掌 握猪群的整体免疫状态 应用ELISA或其它技术监测母源抗体水平、疫 苗免疫后猪群的抗体水平,免疫合格率应达 85%以上,同时为免疫程序的制定和调整提供 依据 l科学地制定疫苗免疫程序 超前免疫:如果猪群中有仔猪猪瘟,可以实施 超前免疫 首免:30日龄左右(应依据母源抗体水平确定 ) 二免:60日龄左右 免疫剂量加大:4头份 l种猪群的净化 监测母猪野毒感染抗体或直接检测病毒 淘汰阳性种猪 淘汰抗体水平低下的母猪 2、猪伪狂犬病 l国内流行情况 l危害 l控制与净化 2.1国内情况 l我国猪伪狂犬病的发病率上升: 近几年猪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危害 日趋严重 l带毒现象普遍、严重: 猪群中伪狂犬病病毒带毒现象十分普遍 ,母猪常呈隐性感染或带毒 l母猪繁殖障碍的一大疫病 l免疫密度仍需提高,免疫抗体水平仍需 提高 2.2 危害 l妊娠母猪: 发生流产、死胎或木乃伊胎,产弱仔,23天 死亡 流产率可达50% 母猪可带毒 l新生仔猪与4周龄以内的仔猪: 突然发病,体温升高 病猪精神萎顿、厌食、有呕吐或腹泻。出现 神经症状。 病程12天,死亡率很高 l4月龄左右的猪: 轻度发热,有呼吸道症状,有的出现 腹泻,可恢复。 有部分病猪可出现神经症状而死亡。 l成年猪: 一般呈隐性感染,有时可见呼吸道症状 。 2.3 控制与净化 l自繁自养,引种监测与检疫 l加强卫生消毒与灭鼠工作 l坚持疫苗免疫接种,提高免疫接种密度 母猪和后备母猪于产仔前48周接种,所 产仔猪 810周龄免疫 l感染与带毒种猪群的净化 猪伪狂犬病的净化的条件 l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 自然弱毒疫苗(缺失部分gE基因) 基因工程缺失疫苗(双缺失:TK、gE) l鉴别诊断技术 gE-ELISA :区分疫苗抗体和野毒感染抗体 猪伪狂犬病的净化 l清群与建群(Depopulation-Repopulation ) 感染带毒阳性率较高的猪群,采用全群 淘汰;所有饲养设备及环境完全消毒; 引进阴性种猪 l子代隔离(Offspring Segregation ) 早期隔离断奶(SEW),断奶日龄: 2128 l监测与淘汰(Test-Removal) l管理/免疫接种(Management/Vaccination ) 对种猪群进行监测(鉴别诊断技术) 疫苗免疫接种(基因缺失疫苗) 淘汰阳性感染种猪(仔猪断奶时) 引入阴性种猪 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l国内流行情况 l危害 l疫苗在免疫预防中的地位 l如何控制 l感染猪场的评估 l净化 3.1 国内流行情况 l1995年从加拿大引进的种猪检测到PRRS 抗体阳性,并分离到病毒; l1995年底,华北地区猪场爆发; l1996-1997年,各地区猪场发生,“流产风 暴” l1998年后,零星发生(阴性猪场、新建 种猪场或新引进“蓝耳病”阳性种猪) 比较平稳和缓和 猪群的生产性能下降 细菌性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上升 猪瘟、伪狂犬病发病率上升 其它疾病如附红细胞体、断奶后多系统 衰竭综合征(PWMS)出现 母猪发情障碍、滞后产现象增多 流行现状 l猪场的感染率很高 l感染猪场血清学阳性率很高:20%80% l持续性感染 l隐性感染 l带毒 l母猪发情障碍 l潜在的危害很大 l在一些地区广泛使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弱毒 活疫苗,造成潜在的、很大的影响 规模化猪场主要繁殖障碍疫病的监测 监测的省区 猪场数 血清样本数 疫病种类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猪瘟强毒感染 猪伪狂犬病 北京 19507 78% 33% 14% 河北 7179 47% 31% 11% 山东 233 50% 31% 85% 四川 230 0% 30% 16% 河南 444 74% 35% 31% 内蒙 225 88% 30% 0% 湖北 120 55% 25% 40% 宁夏 110 10% 20% 0% 江西 226 77% 23% 0% 猪繁殖障碍疫病血清学调查(1) 1999-2000年 猪繁殖障碍疫病血清学调查(2) 1997-1998年 3.2 危害 l急性 l慢性或亚临床感染 急性PRRS的危害 l母猪繁殖障碍 母猪晚期流产(105107天) 产死胎、木乃伊胎(50%70%) 产弱仔。 影响母猪发情 l仔猪出现呼吸系统症状,高死亡率 断奶前仔猪死亡率可达80% 断奶后仔猪的增重降低,日增重可下降 50%75%,死亡率升高(10%25%) 断奶后腹泻、急性死亡 慢性或亚临床持续性感染 l生产性能下降 繁殖性能、生长缓慢 l猪群免疫功能下降,对疫苗免疫接种效果不好 l猪群的呼吸道疾病上升 支原体感染(喘气病) 传染性胸膜肺炎 l猪群的继发感染增多,对药物的治疗效果差 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伪狂犬病的发病率 上升 l猪瘟控制的难度加大 PRRS流产死胎 对公猪的影响 l公猪带毒 精子出现畸形,可通过受精传播病毒 3.3 疫苗在免疫预防中的地位 灭活疫苗与弱毒疫苗 l无此病的猪场不要使用弱毒活疫苗 l感染猪场可用灭活疫苗,但不要用弱毒 活疫苗 弱毒活疫苗存在的问题 l 返强、变异、重组产生新病毒 l 免疫接种猪造成疫苗毒的持续性感染和 长期带毒 3.4 如何控制 l引种与监测 l饲养管理与环境控制 l控制好其他疫病 l种猪群的净化 3.5 感染猪场的评估 l阴性猪场 无感染、血清学监测阴性、无临床表现 l稳定/不活动猪场 病毒可在种猪群间传播与繁殖 断奶仔猪群无临床表现 感染猪在断奶前不向仔猪排毒 产仔与仔培生产性能恢复到原有水平 l稳定/活动猪场 种猪群生产性能稳定 在断奶后仔猪发生感染和出现临床疾病 仔培后期和育肥期出现血清学阳性、发 生呼吸系统疾病、其它细菌性继发感染 、死亡率升高、生产性能降低 l不稳定猪场 可发生急性爆发 慢性感染 在种猪和哺乳仔猪会出现临床症状和经 济损失 断奶仔猪生长发育不良、出现呼吸系统 疾病及其它继发感染 3.6 关于净化 l清除持续感染的种猪群,重建无PRRS的种猪 群 全群清除,引入PRRS阴性种猪 l仔猪早期隔离断奶(SEW):10日龄 l监测与淘汰 定期对种猪群进行监测,淘汰阳性感染种猪 l培育清群 有效,但要求种猪有稳定和一致的免疫状态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62 4、猪气喘病 4.1 危 害 l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 l经济损失 生长速度和日增重下降 延长出栏时间 饲料转化率降低 生产成本增加 影响养猪场经济效益 l引发和加剧其它呼吸道疾病发生 传染性胸膜肺炎 猪肺疫 萎缩性鼻炎 4.2 现 状 l l 100%100%的猪场发生(除某些的猪场发生(除某些SPFSPF场)场) l l 多呈慢性经过多呈慢性经过 l l 很难净化很难净化 l l 易产生抗药性,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易产生抗药性,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 成本高成本高 l l 一般的疫苗免疫效果不明显一般的疫苗免疫效果不明显 4.3 流行特点 l病猪隐性感染的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 ;患病母猪可使哺乳仔猪受到感染 l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一般在气候多变、 阴湿寒冷的冬春季节发病严重,症状也明显 l以慢性经过为主 l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不良可致本病发生和加重 病情 l常继发其它细菌性疾病如传染性胸膜肺炎、猪 肺疫等,可造成较高的死亡率 4.4 临床表现 l喘气 l咳嗽(腹式) l消瘦、生长缓慢、被毛粗乱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68 4.5 肺部病变 心叶、尖叶、膈叶对称性“肉样变”、“ 胰样变” 病变区与正常组织界限分明 肺部(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切面 呈黄白色 有继发感染,肺部出现脓肿、肺部与胸 壁、心包粘连 4.6 防 制 l环境控制 l药物控制 l加强饲养管理 l免疫接种 环境控制 l l 防寒保温防寒保温 l l 通风、换气,减少应激因素通风、换气,减少应激因素 l l 降低饲养密度降低饲养密度 l l 干净干燥的环境干净干燥的环境 l l 加强卫生消毒加强卫生消毒 有效的药物 泰妙菌素泰妙菌素 恩诺沙星恩诺沙星 泰乐菌素泰乐菌素 壮观霉素壮观霉素 卡那霉素卡那霉素 土霉素土霉素 头苞菌素头苞菌素 预防用药 l l 母猪用药:产前一周母猪用药:产前一周- -断奶断奶 l l 仔猪用药:断奶前仔猪用药:断奶前7 7天天66周龄周龄 治疗用药 l加大饲料药物添加比例 如:泰乐菌素:110ppm 配合 磺胺嘧啶:50ppm (饲料添加浓度) l个别病例肌注敏感药物(组合用药) 加强饲养管理 l l 全价仔猪饲料(高消化日粮)全价仔猪饲料(高消化日粮) l l 粉料湿喂(减少粉尘)粉料湿喂(减少粉尘) l l 完善饲喂器完善饲喂器 l l 减少应激(混群、打斗)减少应激(混群、打斗) l l 保持环境卫生保持环境卫生 l l 驱虫(蛔虫损伤肺组织)驱虫(蛔虫损伤肺组织) 免疫接种 活疫苗与灭活疫苗活疫苗与灭活疫苗 进口苗(辉瑞灭活苗)进口苗(辉瑞灭活苗) 免疫程序:免疫程序:7 7日龄首免,日龄首免,2121日龄加强免疫日龄加强免疫 剂量:剂量:2ml/2ml/头头 途径:颈部肌肉途径:颈部肌肉 猪气喘病灭活疫苗试验结果 免疫组 对照组(非免疫组 ) 实验猪数 74 70 断奶重(kg) 10.88 10.42 出栏体重(kg) 94.58 90.6 平均耗料(kg) 213.18 218.71 肺脏病变(%) 3.98 12.09 料肉比 2.25 2.4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79 5、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 5.1 病原 l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l有12个血清型 l我国已分离的有2、3、4、5、7 l以7型居多 5.2 流行特点 l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l各种年龄猪均易感,但以3月龄猪最易感 l急性发病率很高,8%100%,病死率 0.4%100% l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冬季和春季发病率较高 l饲养管理、卫生条件和恶劣气候明显影响发病 和死亡的高低 l饲养管理水平低、环境条件差、猪气喘病较重 的规模化猪场的发病率很高 5.3 临床表现 最急性型 l猪只突然发病,体温升高41.50C,精神沉郁,食 欲废绝,腹泻 l后期呼吸高度困难,常呈犬座姿势,张口伸舌 l从口鼻流出血色泡沫的分泌物,口、鼻、耳 、四肢皮肤呈暗紫色 l在3638小时死亡,病死率可达80%100% 急性型 l发病猪较多,体温40.5410C,不食 l咳嗽,呼吸困难,病程长短不定,可转为亚急 性或慢性 亚急性或慢性 l体温不高,全身症状不明显 l可见间歇性咳嗽 l生长迟缓,有的呈隐性感染存在于猪群 5.4 剖检病变 l主要是肺炎和胸膜炎 l气管和支气管内有大量血色液体和纤维素,粘 膜水肿、出血和增厚 l肺脏充血、肿大、出血、间质水肿和肝变,病 程长者有大小不等的坏死灶和脓肿 l胸腔积液,胸膜表面覆盖有纤维素,病程长者 ,常与胸膜发生粘连 l全身淋巴结出血、肿大 5.5 控制措施 预防 l免疫接种: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菌苗 仔猪在710日龄首免,23周后加强免疫( 母源抗体高的仔猪在断奶前作首免) 种猪在6月龄或引进前首免,3周后加强免疫 (肌肉注射,2ml/头) l引种:应从无该病猪场引进种猪,并隔 离作血清学检查 l清除和淘汰隐性感染或带菌猪,重建健 康猪群 l净化:早期断奶(21日龄) l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措施,减少各种应 激因素 药物治疗 l尽早发现病猪,早期及时治疗,可用卡 那霉素、新霉素、增效磺胺、泰乐菌素 等,注射结合拌料或饮水添加药物,效 果较好 l慢性型治疗效果不佳 l更换药物或联合用药 6、猪附红细胞体病 6.1 流行情况 l附红细胞体可感染猪、牛等多种哺乳动 物,感染率较高,但一般不致病 l2000年以来,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病率 上升 l2001年华东、中南数省普遍暴发(与这 些省份普遍应用猪蓝耳病活疫苗有关) l此病的发生与因激因素和猪群的抵抗力 下降有关 6.2 危害 l仔培猪死亡 l母猪流产和死胎 6.3 临床与剖检特征 l发病猪体温升高(410C),持续高热 l腹部和背部皮肤发红和发紫 l呼吸和心跳加快 l心肌苍白、松弛、冠状沟脂肪消失,水 肿 l体表淋巴结黄染或发黑(慢性),肠系 膜淋巴结黄染 6.4 防治措施 l作好饲养管理,保持猪群健康 l注意保持猪舍的温度、湿度,通风 l在防疫和注射药物时做到每猪一个针头 ,接产时的严格消毒 l加强环境卫生消毒,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 ,粪便及时清扫,定期消毒,定期驱虫, 减少感染机会 l药物预防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