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气压课件_第1页
异常气压课件_第2页
异常气压课件_第3页
异常气压课件_第4页
异常气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理因素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概述 不良气象条件 噪声 振动 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 1 不良气象条件 u高温作业 u低温作业 u异常气压 2 异常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p218 3 潜水作业 见于水下施工、打捞沉船等作业。 潜函作业 在地下水位以下深处的潜函内进行的作 业。 主要见于修建桥墩。 高压氧治疗舱和高气压研究舱的作业 高气压下作业 4 5 6 7 潜函箱是进行水下作业所用的一种特制潜水设备。亦称 沉箱。用于在水下建桥墩、隧道或在地下水位高的地带修筑 地下铁道及深层基础工程。其基本构件是一个铁制或钢筋混 凝土制的底部敞开的作业室沉入水下,由室顶向上伸出一个 井筒,筒内设工人上下和运送材料及泥土的升降机,筒上部 为中央室,两侧连接两个变压室,供工人及材料进、出潜函 之用。为排除作业室内的水,需向中央室加压,每下沉10 3m压力增加1013kPa。进入潜函时需在变压室加压到和中 央室气压相等才能打开闸门进入,工作完毕根据减压法规定 在变压室逐渐减至正常气压,方能走出闸外。 8 9 10 21世纪将是人类全面认识海洋 ,开发海洋和保护海洋 的新世纪。面向海洋经济时代的到来 ,人类在海上的各 种活动将更加频繁,活动范围也会越来越向广度和深度 发展 ;而且在许多作业中都需应用潜水技术。 潜水作业日益普遍,除国家和集体有组织的潜水人员 外,大量的民间潜水员应运而生,潜水作业是在水下 能见度差、低温、高气压等复杂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强 体力劳动,必须高度重视潜水者的保健问题,这对民 间潜水员尤其重要。 11 潜水员每下沉10.3米,气压增加101.33KPa(1个大气压 ); 潜水员在水下承受的增加部分的压力称为附加压; 绝对压:附加压+水面大气压; 潜水服上有一条导管,将压缩空气送入潜水服内,潜水 服内的压力为从水面到潜水员作业点的绝对压。 潜水员下潜和上升到水面时,随时调节压缩空气的阀门 。 12 高气压对机体的影响 健康人能耐受303.98405.30KPa; 在加压的过程中,外耳道感受的压力较大,鼓膜向内 凹陷产生内耳充塞感、耳鸣和头晕等症状,甚至可压 破鼓膜; 709.28KPa以上时,主要为氮麻痹作用,呈酒醉样、 意识模糊、幻觉等。 13 减压病为在高气压下工作一定时间后,在转向正常气 压时,因减压过速所致的职业病。 此时机体的组织和血液中产生气泡,导致血液循环障 碍和组织损伤; 减压病 (Decompression Sickness, DCS ) p219 14 Present Composition of Air Nitrogen 78.08% Oxygen 20.94% Others 0.98% 人对缺氧很敏感 当空气中的氧降至12%时,人可发生呼吸困难 当空气中的氧降至10%时,可发生智力活动减退 当空气中的氧降至78%时,可危及生命 减压病的发病机理 15 在高气压下,空气各成分的分压都相应升高,经呼吸和血 液循环溶入体内的量也相应增加。 高压空气中,氧的比例不大,溶解氧又可被组织消耗,在 一定分压范围内是安全的; CO2所占比例极小,机体对它有灵活的调节机制,一般来说 是安全的。 减压病的发病机理 16 氮所占比例大(78%),在体内既不被机体利用,也 不被体内其它成分结合,仅单纯以物理溶解状态溶 于体液组织中。 每深潜10米,可多溶解1升氮; 氮在脂肪中的溶解度比血液高4倍,因此,氮多集中 在脂肪和神经组织中 如能正确执行减压操作规程,分段逐步脱离高气压环 境,则体内溶解的氮可由组织中缓慢释放而进入血 液,经肺泡逐渐呼出,不产生不良影响 17 如果外界压力下降幅度太大,体内溶解氮气体张力与外界 气压的比率超过饱和安全系数,就无法继续溶解,在几秒 至几分钟内迅速生成气泡,游离于组织和血液中。 减压愈快,气泡产生愈迅速; 在脂肪较少、血管分布多的组织中,气泡多在血管内形成 而造成栓塞,引起一系列症状; 在脂肪较多、血管分布较少的组织中,含氮较多,脱氮困 难,气泡多积聚于血管壁外,产生压迫症状。 减压病的原发病因是气泡。 减压病的发病机理 18 减压病临床表现 急性减压病 1小时内发病占85%,大多数在6小时内发病(占99%); 减压速度愈快,症状出现愈早,病情愈重。 皮肤:奇痒等,可见皮肤大理石样斑纹。 肌肉、关节、骨骼系统:疼痛,严重者可有骨坏死。 神经系统:症状多样化,可产生截瘫、四肢感觉和运动功 能障碍及直肠、膀胱功能麻痹等。 循环呼吸系统:严重者可有心肌缺血或肺梗死或肺水肿。 19 患者郎某某,男性,35岁,住院号209871, 工作单位:重庆涪陵某吊装运输公司工人。 在万县地区云阳县打捞沉船,于1998年1月13日13点着重 潜装具潜入长江45米深水中,水温7,水底作业一小时 后因供气管被岩石卡住,入水两小时后患者被快速(2分 钟)拉出水面。造成重型减压病、延迟治疗昏迷110小时 ,1月18日转院,MRI检查示:双侧大脑半球白质区及胼 胝体压部呈多处缺血灶。于当日行再加压治疗的同时配 合降低颅内压、皮质激素药物、抗感染治疗4天病情缓解 后行常规HBO治疗,连续治疗26天,复查MRI正常,痊愈 出院。出院后10天回单位上班指导潜水打捞工作,经随 访5年病情未复发。 重型减压病案例 20 影响减压病的发病因素 可使机体溶解氮量增多的因素 急流、劳动强度大、延长作业时间、低能见度等 减压时可使氮排出量减少的因素 低水温、反复潜水(12h内重复潜水) 个体易感性 21 减压病的诊断(GBZ24-2002) (1)急性减压病 轻度:仅有皮肤症状。 中度:出现了肌肉、关节、骨骼系统症状。 重度:出现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或呼吸系统功能明显障碍。 (2)减压性骨坏死:根据骨骼X线改变分期 :在股骨、肱骨或胫骨局部有骨致密区、致密斑片、条 纹或小囊变透亮区;骨改变面积上肢或下肢不超过肱 骨头或股骨头的1/3。 :骨改变面积上肢或下肢超过肱骨头或股骨头的1/3或 出现大片的骨髓钙化。 :病变累及关节,并有局部疼痛和活动障碍。 22 减压病的处理原则 及时加压治疗消除气泡是唯一的根治手段; 及时正确运用加压舱,急性减压病治愈率可达90%以上。 辅助治疗 高压氧舱治疗 23 减压病预防措施 技术革新 加强宣传教育 遵守潜水作业制度 保健措施 职业禁忌症 24 减少潜函作业的机会 潜水作业采用氦或氢代替氮 氦气和氢气不具有麻醉作用,且密度低。 使人能比过去深10倍的水中潜水。 技术革新 25 26 加强宣传教育 作业人员了解减压病的发病原理和预防方法; 严格遵守减压规程(多阶段减压) 27 遵守潜水作业制度 潜水技术保障 潜水供气保障 潜水医务保障 28 保健措施 工作前防止过痨 严禁饮酒 加强营养 就业前健康检查 定期健康检查 29 提高潜水者的水下适应能力,减少潜水时可能发生的 不良反应。 使潜水员能潜得更深一些,水下作业时间更长一点, 以提高劳动效率。(药物预防) 及时发现职业禁忌症 神经、精神、循环、呼吸、泌尿、血液、运动、内 分泌和消化系统疾病; 患眼、耳、鼻、喉及前庭器官疾病; 年龄超过50岁; 过敏体质等 保健措施意义 30 航空病 航天中座舱采用常压常氧 ,而航天服则因为工程制 作的难度和活动性能的限制采用低压力制度。航天员在 飞行中可能遇到压力应急 ,如座舱发生泄漏、供氧系统 发生故障等 ,就有可能发生减压病 (DCS)。同样 ,航天 员的出舱活动需从座舱过渡到航天服内 ,如果不吸氧排 氮 ,也可能发生减压病。 31 Structure of Atmosphere Troposphere(对流层) Stratosphere(平流层) Mesosphere(中间层) Thermosphere(热层) 32 1996年6月10日 ,由厦门飞往北京的 8105航班在海 拔8000m高空飞行时 ,因机械故障致增压舱失密 ,使乘 客发生急性高空缺氧、高空减压病。其中 50余名乘客 发生不同程度的头昏、头痛、心慌气短、呼吸困难、耳 鸣、耳痛、听力下降、口鼻流血等症状。 经抢救小组现场检查: 11名乘客鼓膜穿孔;13名乘客血压偏高,心率快;部 分乘客轻度机械性擦伤。部分乘客经吸氧、镇静、降压 、1%麻黄素液滴鼻、抗生素预防感染等治疗后 ,病情很 快得到缓解 ,另一部分乘客被送往医院进一步救治。 33 爆发性或急性高空缺氧 高空减压病 高空寒冷 肺损伤 其它损伤包括软组织伤 应激反应致伤等 高空减压对人体危害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减压发生高度 减压速度 迅速减压对人体的主要影响有 34 机务人员飞行前严格检查飞机 增压舱失密后机组人员及乘客尽快吸氧 乘客系好安全带 ,保持镇静 飞机紧急下降到安全高度以下 就近机场迫降 做好宣传自救工作 组织迫降机场紧急救护 做好健康监护 航空病的预防措施 俄、美的航天员均经过严格的低压易感性选拔 ,淘汰了 减压病易感者 ,出舱活动前均采取预吸氧措施 ,因此 , 航天中未曾发生减压病。 35 患者 ,男性, 32岁,轰-6领航员,飞行时间 1800 h。 1992年 4月执行高空飞行任务时 ,在 8000m高度 ,座舱玻 璃突然爆破 ,机上5名人员出现短暂意识丧失。该领航员的 飞行帽及供氧面罩被吸出机外,意识丧失时间最长。飞机下 降至4000m时清醒。着陆后出现头痛、头晕、关节酸痛等症 状 ,即送空军某医院及军医大学检查 ,诊断高空减压病。 经高压氧舱及药物治疗一月后症状大部分消失 ,出院 时还有轻微头痛。归队后限制飞中低空。 36 1996年春节出现地面阵发性意识丧失一次,之后又连 续发作两次,表现为全身强直,肌阵挛,眼球上翻,口吐白沫 ,牙关紧闭及小便失禁。每次发作持续5min10 min后自 行缓解。醒后诉全身酸困 ,疲乏无力 ,休息后症状消失。 1992年1995年间查脑CT、脑电图等均正常 ,无头部外伤 史及其它病史。询问家族史发现其母有“羊癫风”病史。 检查除脑电图(EEG)美解眠诱发试验阳性外 ,余项均未发 现异常。诊断癫痫 ,做停飞处理。 该领航员长期飞行 ,身体从未发现异常现象 ,发生高 空减压病后出现癫痫大发作。这有可能是由于高空缺氧引 起脑部永久性的小病灶受到异常刺激所致。 37 高压氧治疗的副作用 减压病 氧中毒 38 低气压作业 高空、高山与高原均属于低气压环境。 高山与高原:指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地点。 海拔愈高,氧分压愈低。 海拔3000米 气压70.66KPa,氧分压14.67KPa; 海拔8000米 气压35.99KPa,氧分压7.47KPa; 在高山与高原作业有强烈的紫外线和红外线 日温差大,温湿度地,气候多变等 低气压 p222 39 习服:在高原低氧环境下,人体为保持正常活动和生产 作业,在细胞、组织和器官首先发生功能的适宜性变化 ,约需13个月,逐渐过度到稳定的适应称为习服。 人对缺氧的适应个体差异很大,一般来说 在海拔3000米以内,能较快适应; 30005330米时部分人需较长时间适应; 5330米为人适应的临界高度。 低气压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大气分压过低,直接影响 肺泡气体交换。 在海平面,动脉氧分压为12.0KPa; 在海拔5500米时,动脉氧分压为4.5KPa,造成机体严 重缺氧 低气压对机体的影响 40 低气压对机体的影响 低氧 肺通气量增加 (40-100%) 呼吸性碱中毒 呼吸系统 心血管系统 开始接触高海拔,心率增快,血压增高,时间稍长,可恢复 肺泡低氧肺小动脉和微动脉收缩毛细血管床减少肺动脉高压肺 水肿。 长期处在低气压环境可导致右心室肥厚 其它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随海拔增高而增高; 肠蠕动受限,有腹胀、腹泻、上腹疼痛等症状 轻度缺氧使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随海拔高度的增加,神经兴奋抑制 41 机体适应高海拔缺氧后表现在 血液由于血红蛋白的增加携带较多的氧; 毛细血管更丰富和肌红蛋白增加使组织容易获得氧; 氧化代谢酶活力降低; 身体活动和工作的效率提高 42 又称高原病或高原适应不全症,分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1)急性高原病 急性高原反应:多发生在登山后24小时内,经4-6日消失。 表现为头痛、头晕、目眩、心悸、气短,重者食欲减退、 恶心、失眠、疲乏、腹胀、胸闷、发绀、面部浮肿等。 高原肺水肿:多发生在海拔4000米以上,常在登山后24-60 小时内发病,多为未经习服的登山者。 高原脑水肿:发病急,一般在4000米以上,多为未经习服 的初登山者,发病率低,但病死率高。 高原病 43 视网膜出血 调查发现:39名处于3700m海拔的登山者中,36%的人发 生视网膜出血,头痛的人视网膜出血的比例更高。 高原性脑水肿患者中60%的人有视网膜出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