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与应激相关障碍课件_第1页
应激与应激相关障碍课件_第2页
应激与应激相关障碍课件_第3页
应激与应激相关障碍课件_第4页
应激与应激相关障碍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应激与应激相关障碍 Stress Related Disorder 重医大附一院心理卫生中心 蒙 华 庆 阿坝州汶川县城 概 述 一、应激的概念 二、应激的过程 一、应激的概念 二、应激过程 (一)应激源/生活事件 (二)中介因素 (三)应激反应 (四)反应结局 (一)应激源(Stressor) 应激源(Stressor)/应激性生活事件 (Stressful life event)/生活事件(life event) 是指能引起机体稳态失调并能唤起适应反应的环境 事件和情景。包括生理性应激源 、心理性应激源 、 社会性应激源。 应激源的分类-按事件性质 家庭有关问题问题恋爱爱或订订婚、恋爱爱失败败、结结婚、怀怀孕、流产产、夫妻 矛盾、婆媳矛盾、配偶有外遇、分居、离婚、子女 问题问题 、丧丧偶、家庭经济经济 困难难、家庭成员员生病、伤伤残 、死亡等 工作学习习的问题问题高考失败败、待业业、无业业、晋升、提级级、降级级、惩罚惩罚 、学习习工作中的压压力(学习习成绩绩不好)、同学同事 关系紧张紧张 、异地求学、出国、离休或退休等。 社会与其它问题问题好友重病、重伤伤或死亡、被人误误会、错错怪、诬诬告、 议论议论 、法律纠纷纠纷 、被拘留、受审审、失窃、财产损财产损 失 、意外惊吓、发发生事故、自然灾害等 应激源的分类-按事件对个体的影 响 正性生活事件/良性刺激 (Positive Events) 负性生活事件/不良刺激 (Negative Events) (二)中介因素 中枢神经系统 认知评价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人格特征 健康状态 遗传素质 中介因素 应激源 中介因素 生 活 事 件 认知 评价 中枢神经系统 人格 特征 应对 方式 健康 状态 遗传 素质 社会 支持 应激反应/心身反应(Psychosomatic Response) 个体 因为应激源/生活事件所致的心理、生理和行为的变化。 应激反应应激反应 心理反应(焦虑、抑郁等)心理反应(焦虑、抑郁等) 躯体反应(交感或副交感等)躯体反应(交感或副交感等) 行为变化(自伤、酗酒等)行为变化(自伤、酗酒等) (三)应激反应(三)应激反应 应激的心理反应 n焦虑 n抑郁 n恐惧 n愤怒 n敌意 应激的生理反应 n呼吸增快 n脉搏增快 n出汗 n肢体/全身颤抖 应激的行为反应 n逃避与回避 n第对与攻击 n退化与依赖 n固着与僵化 n吴支滥用 应激的综合反应 n心身耗竭 n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反反 应应 结结 局局 不适应不适应 适应适应 心心 身身 疾疾 病病 健康健康 疾病疾病 精精 神神 疾疾 病病 重型精神病重型精神病 神经症神经症 癔症癔症 应激相关障碍应激相关障碍 (四)反应结局(四)反应结局 二、应激过程 应激源 中介因素 应激反应 反应结局 应激相互作用系统整合模式图 生 活 事 件 认知 评价 中枢神经系统 人格 特征 应对 方式 心 身 紧 张 状 态 心理行为反应 精 神 疾 病 健康 状态 遗传 素质 社会 支持 生理反应 心 身 疾 病 适应 (健康) 不适应 (疾病) 应应 激激 相相 关关 障障 碍碍 Stress Related DisorderStress Related Disorder 一、应激相关障碍的概念 应激相关障碍( Stress Related Disorder ) 是指一组在严重或持久的精神创伤下直接引起的 精 神障碍,其临床特点和病程经过与创伤性体验有 密 切联系,并伴有相应的情感反应,不脱离现实, 容 易被人理解。 分 类 CCMD-3、ICD-10、DSM-将其分为三大类: 急性应激障碍 (Acute Stress Disorder) 创伤后应激障碍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 适应障碍 (Adjustment Disorder ) 二、急性应激障碍 (Acute Stress Disorder) (一)定义 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急 性 心因性反应是指以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 接原因,患者在受刺激之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的 短暂的精神障碍。 (二)临床特点 1.强烈的精神应激事件 2.精神运动性兴奋 3.精神运动性抑制 4.其他:意识障碍、片段的精神病性症状 1.强烈的精神应激事件 作为发病的直接原因 变化事件 LCU 变化事件 LCU 1. 配偶死亡 100 2. 离婚 73 3. 夫妇分居 65 4.坐牢 63 5. 亲密家庭成员丧亡 63 6.个人受伤或患病 53 (如火灾、地震、疾病等) 7. 结婚 50 8. 被解雇 47 9. 复婚 45 10. 退休 45 . . 40. 饮食习惯变异 15 41.休假 13 42. 圣诞节 12 43.微小的违法行为(如违章穿马路) 11 生活应激事件量表(SRRS) 2.精神运动性兴奋 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 为 有一定的盲目性,患者激越、喊叫、过度乱动或情 感 爆发,话多,内容常常涉及心因与个人经历。 3.精神运动性抑制 部分病人可以表现为精神运动性抑制,患者情 感迟钝,麻木,行为退缩,少言少语,甚至木僵 :表现为表情呆滞,处于茫然状态,继而不动 不 语,呆若木鸡,对外界刺激无相应反应,呈木僵 状 态,称为心因性木僵。 4.其他:意识障碍、片段的精神病性症状 意识朦胧状态,可出现定向障碍,对周围 事 物不能清晰感知,自言自语,内容零乱,表情 紧 张、恐怖,动作杂乱、无目的,或躁动不安、 冲 动毁物。事后不能全部回忆,称为心因性意识 模 糊状态。 (三)诊断 (CCMD-3) 1.症状标准:发病前突然遭受异乎寻常的应激性生 活事件,而无其它精神障碍的影响,至少有下列一项 : (1) 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 性 (2)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 (如反应性木僵),可有轻 度的意识障碍。 2.严重度标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3.病程标准:受刺激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发病,一 般 持续数小时至一周,通常在一月内缓解。 4.排除标准:排除癔症、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 分 裂症、心境障碍。 (五)治 疗 1、 心理治疗(重要意义) 2、 药物治疗(对症治疗) 3、 环境治疗 及时、就近、简洁、紧扣重点 紧急事件应激晤谈 (CISD) (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Debriefing ) 应激人群的紧急干预应激人群的紧急干预 1. 1.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 时间: 24至48小时之内是最理想的干预时间 6周之后效果甚微 地点: 帮助患者尽快脱离应激源,改变与创伤有关的生活环境 。 CISD 分三部分: 情感渲泄 治疗师的支持和安慰 调动资源 CISD 的时程 全程需35小时 随访: 紧急事件后数周或数月进行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 (一)定义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由于受 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 延迟出现(数日至半年内)和长期持续的精神 障碍。 (二) 流行病学 社区调查居民终生患病率1-4% 高危人群患病率高达3-58% (战后复员军人,天灾人祸中的幸存者) 女性较男性发病率高 创伤性事件 易感素质 创伤后因素 (三)发生机制(三)发生机制 1.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 是PTSD的必要条件 事件的性质主要是天灾人祸(战争、虐待、 强奸、暴力事件、绑架、重大交通事故) 2.易感因素 种群 Norris调查了1000名成人,暴露于创伤性事件的白人 多于黑人,年轻人的PTSD患病率最高;Garrison在Hugo飓 风 发生一年后调查了1264名1117岁青少年,PTSD的患病率 在 白人女生最高(6.2%),白人男生次之(4.7%),黑人男生和 女生分别为3.8%和1.5%。 性别 女性的PTSD患病率是男性的两倍。暴露于同一创伤性事 件 后女性的PTSD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地震受灾者3个月内 PTSD 发生率男性为13.5%,女性为24.7%。 受教育程度低、儿童时期有行为问题、具有神经质倾向、 内向性格、有精神障碍或物质滥用的家族史。 其他公认的危险因素:既往有创伤暴露史、创 伤 性事件前后有其他负性生活事件、家境不好、身 体 健康状态欠佳。 心理素质、生物学素质 3. 与PTSD发生有关的创伤后因素 是否具备足够的安全感 是否脱离创伤情境 干预措施是否及时 是否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应对的策略 1.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 2.反复出现闯入性的创伤体验 3.持续的警觉增高 4.持续的回避 ( (四四) )、临床特点、临床特点 2.反复出现闯入性的创伤体验(最具特征性 ) 不由自主地回想受打击的经历 反复出现有创伤性内容的噩梦 反复出现触景生情的精神痛苦 短暂性意识分离状态(闪回) 3.持续的警觉增高: 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 易激惹 集中注意困难 过分地担惊受怕 4.持续的回避: 避免回想; 回避相似情景、人和物 交往减少、待人冷淡 兴趣减少变窄 对创伤的选择性遗忘 对未来失去信心 1.症状标准 (1) 突然遭受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处境 (2)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 (3)持续的警觉性增高 (4)对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情景的回避 (五)(五)诊断诊断 ( (CCMD-3)CCMD-3) 2.严重度标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3.病程标准:精神障碍延迟发生(即在遭受创 伤后数日至数月后),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月 。 4.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神经症等。 (七)治疗 治疗原则: 主要是应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处理症状 ,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提高患者应付技能,学会 自我治疗,树立自我战胜疾病的信心,以便防止反 复发作。主要包括: 1. 心理治疗(重要意义) 2. 药物治疗(对症治疗) PTSD的心理治疗 精神分析 认知-行为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 森田疗法 其它 PTSD的心理治疗技术和靶症状 主要症状推荐技术参考技术 侵入性思维暴露治疗认知、焦虑管理、心理教育、戏剧治疗 (儿童) 闪回暴露治疗焦虑管理、认知、心理教育 害怕、惊恐、回避暴露疗、认知、 焦虑管理 心理教育、戏剧治疗(儿童) 远离别人、兴趣丧失认知治疗心理教育、暴露治疗 易激惹认知、焦虑管理心理教育、暴露治疗 罪恶羞耻认知治疗心理教育、戏剧治疗(儿童) 警觉性增高焦虑管理、暴露认知、心理教育 睡眠问题焦虑管理暴露、认知、心理教育 注意力集中困难焦虑管理认知、心理教育 三、适应障碍 Adjustment Disorder 适应障碍(Adjustment Disorder ) 是指具有易感个性(病前多有敏感、胆小、情感不稳定 的 人格素质)的个体,在明显的生活环境改变或应激性生活 事 件的影响下,出现的反应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性行为障碍 或社会功能受损,通常在遭遇生活事件后1个月内起病,病 程一般不超过半年。 (一)定义(一)定义 (二)临床特点: (1)生活事件: 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不是灾难性的),尤 其 是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的变化如移民、退休、入 学、 家庭变迁、变换工作等。 (2)主要表现为现为 情绪绪障碍 (焦虑、抑郁、害怕等) (3)同时可出现适应应不良的行为和生理功能障 碍 (退缩、不注意卫生、生活无规律、失眠、食欲不振等) (三)诊断 1. 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不是灾难性的) 2. 易感个性和生活事件对精神障碍均起 着 重要作用。 3.情绪障碍、行为障碍、生理功能障碍 4.社会功能受损; 5.病程 6月1月 短,通常不超过过一周 ,常一月内缓缓解 3月,甚至 终终身 2. 人格障碍 项项目 适应应障碍 人格障碍 共同点可表现为现为 情绪绪障碍、行为为障碍、生 理功能障碍 不同点 精神症状与精神刺激的关系有(直接原因) 无 病前有无人格障碍 无 有 正常与异常之间间有无界限 有 无 (五)治疗 治疗原则: 主要是应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处理症状 ,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提高患者应付技能,学会 自我治疗,树立自我战胜疾病的信心,以便防止反 复发作。主要包括: 1. 心理治疗(重要意义) 2. 药物治疗(对症治疗) 适应障碍的心理治疗 精神分析 认知-行为理论 人本主义 家庭治疗 森田疗法 其它 抗焦虑药物: 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和睡眠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