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健康与疾病的危险因素课件_第1页
第二章 健康与疾病的危险因素课件_第2页
第二章 健康与疾病的危险因素课件_第3页
第二章 健康与疾病的危险因素课件_第4页
第二章 健康与疾病的危险因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节、感染性因子与健康 (Infectious Factor and Health) 感染性因子 细菌 病毒 衣原体 立克次体 支原体 螺旋体 真菌 寄生虫(蠕虫、原虫) 有关课程:有关课程:微微 生物、寄生虫生物、寄生虫 学、传染病学、传染病 WHOWHO报道:全球报道:全球 每年每年17001700多万死多万死 于传染病于传染病 人体正常菌群 法定传染病(39种) v 甲类2种:鼠疫、霍乱 v 乙类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I流感、艾滋病、 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 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 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 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 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v 丙类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 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 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 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流行环节与预防 传染源传染源 病人病人 携带者携带者 受感染受感染 动物动物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接触接触 水水 食物食物 医源性医源性 垂直垂直 媒介媒介 土壤土壤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 经济经济 政治政治 文化文化 宗教宗教 风俗风俗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 气候气候 地理地理 易感人群易感人群 我国传染病报告制度沿革 v 1955年7月5日,卫卫生部公布传传染病管理办办法,法 定传传染病2类类18种 v 。 v 1991年12月6日,卫卫生部发发布传传染病防治法实实施办办 法 “非典”暴露出问题问题 时时效性差 上级对级对 疫情的了解掌握严严重滞后 严严重阻碍疫情防控的主动动性,错错失良机 v 解决办办法“网络络直报报” 2004年1月1日测试测试 网启用,4月1日正式运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 及其指挥中心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 涉及范围,划分为四级: v特别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 v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 v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 v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设立卫生应急办公室(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全国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日常管理工作;各省市有相 应机构 第六节、物理因素与健康( Physical Factor and Health) 一、噪声一、噪声 (听力损伤与噪声耳聋)(听力损伤与噪声耳聋) 二、振动二、振动 (局部振动病,如振动性(局部振动病,如振动性白指白指) 三、高温三、高温 (中暑)(中暑) 四、非电离辐射四、非电离辐射 (职业性白内障)(职业性白内障) 五、电离辐射五、电离辐射 (放射病)(放射病) 一、一、 噪声噪声(noisenoise) 凡使人感到厌烦或不需要的声音都为噪音 生理性听力下降 病理性听力下降 (可恢复) (不能完全或完全不能恢复) 听觉适应 听觉疲劳 听力损失 噪声聋 功能性改变 器质性改变 听阈上升10-15dB 耳鸣.听力下降 脱离岗位后数分钟 内恢复 听力明显下降. 听阈上升15- 30dB 脱离岗 位后数小时至 几时小时可恢 复 高频听力下降. 在4000Hz出现 “V”型凹陷 耳蜗病理性损 伤加重,语言频 段同时受损 (5002000Hz) 暂时性听阈位移 永久性听力损伤 永久性听阈位移 二、振动二、振动 一个质点或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直线或弧 线围绕于一平衡位置的来回重复运动,称为振动 局部振动 使用风动工具 (凿岩机.风铲.铆钉机 .气锤.捣固机) 使用电动工具 (如电锯.电钻.电刨.砂 轮机等) 全身振动 汽车.拖拉机.收割机.火车船舶等交 通工具的驾驶、钻井平台混凝土搅拌台、振动筛操作台 等操作 振动对机体的危害振动对机体的危害 全身振动病全身振动病 脚痛、皮肤温度脚痛、皮肤温度 腿肌肉触痛腿肌肉触痛 骨骼肌疲劳骨骼肌疲劳 运动病、晕动病(晕车、晕船病)运动病、晕动病(晕车、晕船病) 视物模糊、视觉分辨力和动作准确性视物模糊、视觉分辨力和动作准确性 其他其他 局部振动病(局部振动病(segmental vibration disease)segmental vibration disease),又称手臂振动病。又称手臂振动病。 法定法定 职业病职业病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 主诉主诉 N N衰弱征候群衰弱征候群 手部症状:麻、痛、胀、凉、汗、僵、颤。手部症状:麻、痛、胀、凉、汗、僵、颤。 严重者:骨关节变形、肌肉萎缩。严重者:骨关节变形、肌肉萎缩。 特征症状:振动性白指病(特征症状:振动性白指病(vibration-induced whitevibration-induced white finger,VWFfinger,VWF), ),又称职业性雷诺现象。又称职业性雷诺现象。 严重:全手变白严重:全手变白 故称故称 死手、死指死手、死指 掌挛缩病掌挛缩病 “ “鹰爪样鹰爪样” ”手部畸形手部畸形 甩脂机可引起振动病甩脂机可引起振动病 三、高温三、高温 (一)接触高温的作业 1.大气温度 2.热源(如各种炉.窑.加 热的物体.化学反应釜等) 3.太阳辐射 4.人体散热 (二)症状 (1)中暑先兆中暑先兆:在高温环境工作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 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 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升高。 (2)轻度中暑轻度中暑:除中暑先兆的症状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 大量流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 (3)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出现 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之一者,或混合 型者,可诊断为重症中暑。 四、非电离辐射四、非电离辐射 高频电磁场(高频电磁场(high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high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 与微波(与微波(microwavemicrowave) 红外线(红外线(infraredinfrared) 紫外线(紫外线(ultravioletultraviolet) 含义含义 非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 :指不能引起物质电离的低能电磁波。指不能引起物质电离的低能电磁波。 包括:包括: 高频电磁场与微波高频电磁场与微波 红外线红外线 紫外线紫外线 激光激光 电磁辐射:电磁辐射: 电离辐射(电离辐射(inozinginozing radiation radiation) 非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nonionizingnonionizing radiation radiation) 高频电流通过电路时,其周围伴有与其频率相同的交变高频电流通过电路时,其周围伴有与其频率相同的交变 电磁场,电磁场能量以波的形式向四周空间发射的过程电磁场,电磁场能量以波的形式向四周空间发射的过程 称电磁辐射称电磁辐射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 ) 按生物学作用按生物学作用 量子能量量子能量 12eV12eV 高频电磁场与微波高频电磁场与微波 来源:来源: 对机体的影响:对机体的影响: 防护:防护: 相同作用:相同作用: N N衰弱征候群衰弱征候群 植物植物N N功能紊乱功能紊乱 其他其他 微波:微波: 眼睛:眼睛: 血液:血液: 外周外周WBCWBC计数计数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 晶体浑浊晶体浑浊 视网膜改变视网膜改变 射频辐射射频辐射 无线电波无线电波 无出血现象无出血现象 红外线红外线 来源:来源: 对机体的影响:对机体的影响: 防护:防护: 眼睛:眼睛: 皮肤:皮肤: 角膜、虹膜、晶体、视网膜。角膜、虹膜、晶体、视网膜。 长期接触低能量红外线长期接触低能量红外线 可导致充血性睑缘炎可导致充血性睑缘炎 白内白内 障障 红斑反应红斑反应 反复照射:色素沉着。反复照射:色素沉着。 过量皮肤灼伤过量皮肤灼伤 紫外线紫外线 来源:来源: 对机体的影响:对机体的影响: 防护:防护: 眼睛:眼睛: 皮肤:皮肤: 红斑反应、色素沉着红斑反应、色素沉着 过量皮肤灼伤过量皮肤灼伤 皮肤皱缩、老化、皮肤癌皮肤皱缩、老化、皮肤癌 急性结膜炎急性结膜炎 雪盲症雪盲症 电光性眼炎电光性眼炎 五、电离辐射五、电离辐射 (ionizing radiationionizing radiation) 凡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称为电离辐射凡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称为电离辐射 1.射线发生器的生产和使用 2.核工业系统 3.放射性核素的生产、加工和使用 4.伴生或共生天然放射性核素的矿物 开采 导致放射病导致放射病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 切尔诺贝利是苏联人民 的骄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安 全、最可靠的核电站。但1986 年4月26日的一声巨响彻底打 破了这一神话。核电站的第4号 核反应堆在进行半烘烤实验中 突然发生失火,引起爆炸,其 辐射量相当于500颗美国投在 日本的原子弹。爆炸使机组被 完全损坏,8吨多强辐射物质泄 露,尘埃随风飘散,致使俄罗 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许多地 区遭到核辐射的污染。 第七节、化学环境与健康( Chemical Environments and Health) 大气化学污染大气化学污染 水化学污染水化学污染 土壤化学污染土壤化学污染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一、大气化学污染 当大气中某种物质的含量超过了正常水平而对人类和生态环 境产 生不良影响时,就构成了大气污染。使大气产生污染的物质称大气污染 物。 含硫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火山喷发 :H2S、 SO2等 土壤厌氧微生物与植物释放:H2S、(SO2) 陆地上降雨:SO2 、SO42- 风吹起的海盐:SO42- 含氮化合物含氮化合物- NO、NO2、N2O5、NH3、NO3-、 NO2-、NH4+硝酸盐、 亚硝酸盐和铵盐 等,光化学反应、闪电 、微生物固化、火山爆发、森林 失火产生,还有氮肥、炸药、染料等生产过 程中所产生的废气 含碳化合物含碳化合物-CO、CO2、CHx、含氧烃等。来源于海洋中生物作用、植物 叶绿素的分解、森林中CO2的放出;含碳燃料燃烧不完全 含含卤卤卤卤化合物化合物-CH3Cl、CH3Br、CH3I:来自 天然源(海洋)、及人类活 动产 生的。 氟氯烃类 完全是人为产 生的。破坏臭氧层 案例1 洛杉矶化学烟雾事 件 氮氧化物和碳氢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发生 光化学反应应而产产生二次污污染物,这这种由一次、二次污污染物混合形成烟雾雾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由于光化学烟雾的作用,曾 使该州3/4的人发生红眼病 。 日本东京1970年发生光 化学烟雾时期,有2万人患 了红眼病。 光化学烟雾中的过氧乙 酰硝酸酯(PAN)是一种极 强的催泪剂,其催泪作用相 当于甲醛的200倍。 光化学烟雾形成机制 案例2 伦敦烟雾事件 由于燃煤而排放出来的SO2,颗颗粒物以及由SO2氧化所形成的硫酸 盐盐颗颗粒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污染现现象,称硫酸烟雾雾。 硫酸烟雾型污染最早发 生在英国伦敦,因此也称伦 敦型烟雾。伦敦大气污染最 早被记载于世纪,当时 主要是由于石灰生产业造成 的。17世纪工业革命后,随 着煤、石油等矿物燃料的大 量使用,大气污染日趋严重 。在1952年12月伦敦发生了 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烟雾污染 ,即伦敦烟雾事件。这次事 件持续了4天,导致大约 4700人死亡以及难以估量的 损失 案例3 酸雨 v 20世纪纪50年代,英国的R. A. Smith最早观观察到酸雨现现象 。 v 我国降水pH小于5.6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 pH 小于5.0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南、华华南、东东南沿海一带带。 v 我国酸雨主要致酸物为为硫化物(SO42-)。 v 酸雨的危害 由于人类类能源消耗、森林破坏致使大气中CO2等温室气 体浓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发生可感觉觉到的 气温升高,这这就是有名的“温室效应应” 案例4 温室效应 二、水的化学污染 v 1 、无机无毒物:酸、碱、一般无机盐、氮、磷 等植物营养物质; v 2 、无机有毒物:重金属、砷、氰化物、氟化物 等; v 3 、有机无毒物: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 ; v 4 、有机有毒物:苯酚、多环芳烃、PCB 、有 机氯农药等。 水污染的危害 比如:重金属和化学农药的危害 (1)Hg对水藻有毒害作用 (2) Hg 甲基汞 微生物 (3)鱼等食物链在生物 体内大量积累富集作用 水俣病 DDT发明者穆勒也于1948 年获 得诺贝尔生理俄医学奖。生 物富集、神经毒、致癌 日本日本1953-19561953-1956年年 水俣病事件水俣病事件 水华(water blooms) 水体富营养化 赤潮(red tide ) 是一种复杂的生态异常现 象,发生的原因也比较复杂 三、土壤污染的危害三、土壤污染的危害 污染物进入土壤,并使这些污染物的数量超污染物进入土壤,并使这些污染物的数量超 过了土壤的容纳和承受能力,从而使土壤质量下过了土壤的容纳和承受能力,从而使土壤质量下 降,称为土壤污染。降,称为土壤污染。 痛痛病痛痛病事件:事件:19551955年年-1972-1972年,在日本富山年,在日本富山 县神通川流域,由于冶炼厂排放的含县神通川流域,由于冶炼厂排放的含镉废水镉废水污染污染 了河水,两岸居民用河水灌溉农田,致使土壤中的含了河水,两岸居民用河水灌溉农田,致使土壤中的含 镉量明显增高。镉量明显增高。 居民食用含镉量高的稻米和饮用居民食用含镉量高的稻米和饮用 含镉量高的河水而中毒,导致肾胃受损。由于患者经含镉量高的河水而中毒,导致肾胃受损。由于患者经 常常“哎吆哎吆哎吆哎吆”地呼痛,日本人便把这种病称为地呼痛,日本人便把这种病称为“ 哎吆哎吆哎吆哎吆”病,也就是痛痛病。病,也就是痛痛病。 四、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biogeochemical endemic disease) (一)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氟斑牙和氟 骨症) (二)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ders,IDD)( 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 (三)地方性砷中毒(endemic arseniasis)(抑制ATP合成 ) 第八节、卫生保健制度、社区 卫生服务与人群健康 (Health Care System,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and Public Health) 三级医疗机构 二级医疗机构 基层医疗 保健机构 疑难病 人 群 需专科诊 治人群 健康人群亚健康 人群常见健康问题 人群 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低水平 广覆盖 高水平 低覆盖 看病难,看病贵 医疗工作不连续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卫生站 大医院 医改五项重点改革(2009年4月6日) v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v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v健全基层医疗卫 生服务体系 v促进基本公共卫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v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年人均基 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 准不低于元, 年不低于元。 年中央财政基 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补 助资金亿元。 实施国家基本公共 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基 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 等化 初级卫生保健 (Pri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