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和头晕诊治2016博士_ppt课件_第1页
眩晕和头晕诊治2016博士_ppt课件_第2页
眩晕和头晕诊治2016博士_ppt课件_第3页
眩晕和头晕诊治2016博士_ppt课件_第4页
眩晕和头晕诊治2016博士_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眩晕和头晕诊治眩晕和头晕诊治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内 杨旭红 国内关于头晕国内关于头晕/ /眩晕的概念眩晕的概念 国际上关于头晕国际上关于头晕/ /眩晕的概念眩晕的概念 +眩晕(vertigo)特异性症状,感觉环境在旋转,各方向 皆有,头活动后加重 +2.失衡(disequilibrium或imbalance或unsteadiness) 不稳或不安全感,无旋转,站立和行走困难 +3.头重脚轻(lightheadedness) 头或环境有“游泳”、漂浮、晕或摇摆感 +4.晕厥前(pre-syncope或near faint)一过性、马上要 失去知觉、晕倒的感觉 Drachman DA,Hart CW. An approach to the dizzy patient. Neurology,1972, 22: 323334 眩晕眩晕/ /头晕的概念头晕的概念 2008年国际耳神经协会的专家、西班牙耳 鼻喉科协会和美国耳鼻咽喉和头颈外科学 会(The AmericanAcademy of Otolaryngolog y-Head andNeck Surgery,AAO-HNS)的定义 眩晕(vertigo),为一种运动错觉 ,包括 自发性眩晕内在-外在眩晕,包括旋转感 (多与半规管有关)、线样动 感及倾倒感 (多与耳石器有关)和诱发 性眩晕(位 置/头动 /直立/视觉 /声音/Valsalva动作等 +头晕 (dizziness),为一种空间定向能力 受损或障碍的感觉,没有运动的虚假或扭 曲的感觉。包括自发性头晕 和诱发 性头晕 (位置/头动 /直立/视觉 /声音/Valsalva动作 等); +前庭-视觉 症状(vestibulo-visual),为 前庭病变或视觉 与前庭系统相互作用所引 起的视觉 症状。包括外在眩晕/视振荡/视 滞后/视倾 斜/运动性视模糊 +姿势性症状(postural),为维 持姿势 稳定有关的平衡症状。包括不稳/方向性倾 倒/平衡性近乎跌倒/平衡性跌倒 眩晕分类眩晕分类 +中枢性眩晕 +周围性眩晕 +前庭神经在耳科划为中枢性,在神经科划 为周围性 头晕头晕/ /眩晕的病因学眩晕的病因学 +眩晕,通常是由前庭系统功能异常所引起,前庭周 围性病因多见,最常见原因是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 晕和偏头痛相关性眩晕,其次是梅里埃病和前庭神 经炎。前庭中枢性病因包括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 肿瘤、脱髓鞘等。 +失衡,多由神经系统疾病引起,如视觉障碍、深感 觉障碍、小脑病变、共济失调等。 +晕厥前,多由心血管系统引起,包括低血压、贫 血、低血容量、低血糖、严重心律失常等。 +头重脚轻等非眩晕性头晕症状最难描述和界定,与 多种精神障碍(抑郁、焦虑、惊恐、躯体化障碍等 )和内科疾病有关。 眩晕的主要病因眩晕的主要病因 +眩晕约占所有头晕的半数,其中前庭周围 性者明显多于前庭中枢性者,占70-80%, 是后者的45倍。 +在前庭周围性病因中,BPPV(约占1/2)、 前庭神经元炎(15-25%)和梅尼埃病(5- 10%)是最主要病因 Lawson J, Fitzgerald J, Birchall J, et al. Diagnosis of geriatric patients with severe dizziness. J Am Geriatr Soc. 1999,47:12-17. Labuguen RH. Initial evaluation of vertigo. Am Fam Physician, 2006, 73:244-251 Halmagyi GM, Cremer PD.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of dizziness. J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0,68;129134 前庭中枢性眩晕的病因前庭中枢性眩晕的病因 +多样但均少见,包括血管性、外伤、肿瘤、脱髓 鞘、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要注意除偏头痛外,前 庭中枢性眩晕几乎都伴随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 体征,很少仅以眩晕或头晕为唯一表现 Sloane PD, Coeytaux RR, Beck RS, et al. Dizziness: state of the science. Ann Intern Med, 2001, 134:823-832. 施国文,熊昕丽,林岩,等. 后循环梗死的临床表现分析. 中华内科杂志 ,2008,47:393-396. Bath AP,Walsh RM,Ranalli P, et l. Experience from a multidisciplinary “dizzy“ clinic. Am J Otol,2000,21:92-97. Kroenke K, Hoffman RM, Einstadter D. How common are various causes of dizziness? A critical review. South Med J, 2000,93:160 病史和床旁检查病史和床旁检查 症状特点症状特点 +起病形式:突然起病多为前庭周围性病变 ,慢性或亚急性起病则多为前庭中枢性病 变。 +症状程度和伴随自主神经症状:前庭周围 性病变的眩晕程度多偏重且多伴明显的恶 心、呕吐,而前庭中枢性者则偏轻且伴随 自主神经症状轻或无. 病程病程 持续时间续时间可能的疾病 数秒前庭性眩晕、心律失常、良性发作性位 置性眩晕(BPPV)、 数分钟TIA、惊恐发作、偏头痛性眩晕 十余分钟至数 小时 梅尼埃病、偏头痛性眩晕 数天至数周前庭神经炎、脑干/小脑卒中或脱髓 鞘、偏头痛性眩晕 持续性神经系统疾病、双侧前庭功能减退、慢 性中毒、心理问题 发作发作频度频度 +单次发作者多为前庭神经元炎或血管病; +反复发作性眩晕应首先考虑梅尼埃病或偏 头痛; +伴有神经系统其他表现的反复发作眩晕应 考虑为TIA; +反复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应考虑BPPV。 伴随症状伴随症状 伴随症状可能的诊诊断 头闷 或耳痛听神经瘤、中耳炎、梅尼埃病 头痛偏头痛和听神经瘤 耳鸣梅尼埃病、听神经瘤、迷路炎 听力减退迷路炎、梅尼埃病、听神经瘤、周围淋巴漏、 卒中 面瘫听神经瘤、耳疱疹感染 失衡卒中、迷路炎、前庭神经元炎 畏光畏声偏头痛 神经系统局灶征卒中、肿瘤和多发性硬化 黑朦、晕厥血管迷走反射病变、直立性低血压、心律失常 心悸、气短、惊恐等焦虑性疾病 诱发因素诱发因素 诱发诱发 因素可能的诊诊断 头位改变BPPV、前庭神经元炎、肿瘤、周围 淋巴漏、多发性硬化 月经、睡眠不良 偏头痛性眩晕 移动的视觉图 案 视觉性眩晕 密闭空间、拥 挤、高空 惊恐发作 大声喊、瓦氏动 作 淋巴瘘综合征 站立直立性低血压 眩晕眩晕/ /头晕的床旁检查头晕的床旁检查 +血压(双侧肱动脉血压、立卧位血压) +神经系统常规体检 +听力检查:Weber、 Rinne试验 眩晕眩晕/ /头晕床旁检查头晕床旁检查 +眼震 +甩头试验 又叫头脉冲试验(HIT) +眼球运动:平滑跟踪、扫视、VOR抑制 +位置试验 +Romberg及加强试验 +姿势和步态 +原地踏步(Fukuda试验)和直线行走 +对推、对拉的姿势反应 关于眼震关于眼震 +自发性眼震:直视正前方静止物体产生的 眼震 +凝视诱发性眼震:将视靶从病人双眼正前 方向左、右、上、下等方向分别偏移30 度。 +位置性眼震:头位变化诱发出的眼震 +摇头诱发的眼震 中枢性眼震的特点中枢性眼震的特点 检查检查 法结结果 自发性眼震类型垂直向上提示中脑、延 髓病变; 垂直向下提示小脑绒 球、小脑扁桃体 固视眼震速度和幅度不降低 改变凝视方向眼震类型和/或方向改变 反跳性眼震:向一个方向 长时间 凝视10秒以上 回复原位是出现反方向 眼震,提示小脑病变 平滑跟踪平滑跟踪 +方法:双眼注视并跟随距离面前30-50cm的指 尖或笔尖,视靶从患者一侧30度到另一侧30度 ,时间大约4-5秒。 +表现:眼球运动轨迹呈现齿轮样的扫视或明显 的不对称。 +提示中枢病变(视觉皮层、额中上回、额 叶眼球运动区、桥脑背外侧核、小脑、前庭核 或眼球运动核) +注意:先天性眼震、老年人或应用精神类药物 可干扰 扫视眼动扫视眼动 +方法:双眼在位于两侧(或上下)30度的 指尖等视靶来回迅速扫动 +表现:扫视过度或减慢 +提示:中枢病变 扫视过度小脑蚓部或小脑脚病变 水平扫视减慢同侧桥脑旁中央网状结构 病变 垂直扫视减慢内侧纵束头端间质核病变 ,眼肌病变或苯二氮卓类、抗惊厥药 前庭前庭眼反射抑制(眼反射抑制(VORVOR抑制)抑制) +方法:患者平举上肢、抱拳并伸出拇指, 两眼紧盯拇指,头部、躯干以匀速同轴运 动。 +表现:正常或周围前庭病变者,眼球始终 固视于拇指;若转动过程中出现眼球扫视 性动作,则为阳性。 +提示:前庭中枢通路病变。临床意义同平 滑跟踪试验。 甩头试验(甩头试验(HTTHTT) +又叫头脉冲试验(HIT) +方法:患者面对检查者,紧盯检查者鼻尖 并放松颈部,将患者头部快速转向一侧。 +表现:眼球不能紧盯目标而出现捕捉性的 扫视动作 +提示:前庭周围性病变 眼偏斜反应(眼偏斜反应(OTROTR) +表现:患者在额状面出 现头位倾斜、偏斜视( 垂直方向上的眼球位置 分离和眼球的旋转) +提示:椭圆囊到桥脑下 端之间病变,表现头倾 斜向病灶侧,病变侧眼 球下转外旋。 -桥脑上端与中脑病变 ,头倾斜向病灶对侧,病 灶对侧眼球下转外旋; -小脑齿状核受累,朝 向病灶对侧,否则相反。 关于关于HINTSHINTS检查检查 +包括三部分: HIT检查; 自发性眼震(nystagmus); 眼偏斜(test of skew)。 关于关于HITSHITS +Kattah等研究发现,HINTS检查区分卒中的 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6% Stroke,2009, 40:3504-3510. +Chen等34研究表明,HIT阴性、中枢类型 眼震、眼偏斜或者垂直平滑跟踪异常任何 一项阳性提示中枢AVS,区分卒中的敏感性 为100%,特异性为90%。J Neurol, 2011, 周围性眩晕与中枢性眩晕的鉴别周围性眩晕与中枢性眩晕的鉴别 单次发作持续较长的眩晕单次发作持续较长的眩晕 疾病类类型主要特点 前庭神经元炎急性眩晕发作,伴有恶心、平衡障碍和快想朝向检测 的自发性眼震 单侧VOR(前庭-眼反射)减退,向患侧倾倒 数日至数周内好转 急性脑干或小脑病变 (脑卒中、脱髓鞘) 眩晕发作伴脑干或小脑病变体征 病程各不相同 MRI常见前庭-中枢通路受损 初次发作的偏头痛性眩 晕 急性眩晕可持续数天 多表现为中枢性性眼震和共济失调 偏头痛病史,发作中常伴有偏头痛症状 初次发作的梅尼埃病持续数小时的眩晕发作可能是梅尼埃早期的唯一症状 伴有听力丧失、耳鸣及耳胀满感 其他原因迷路梗死、外淋巴瘘、细菌性迷路炎、药物/酒精中毒 后循环缺血(后循环缺血(PCIPCI) +后循环TIA及后循环梗死 +增加PCI来统称后循环TIA、后循环梗死的诊 断,是因为有时候TIA和梗死不好完全界定 清楚 PCIPCI的临床特点的临床特点 常见症状:头晕眩晕、肢体头面部麻木、肢体无力、头 痛、呕吐、复视、短暂意识丧失、视觉障碍、行走不稳或跌 倒。 后循环缺血的常见体征:眼球运动障碍、肢体瘫痪、感觉异 常、步态肢体共济失调、构音吞咽障碍、视野缺损、声 嘶、Homer综合征等。出现一侧脑神经损害和另一侧运动感 觉损害的交叉表现是后循环缺血的特征表现 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2006 +单纯的头晕眩晕、晕厥、跌倒发作或短 暂意识丧失等很少由后循环缺血所致 +另一方面,血管源性孤立性眩晕值得警惕 孤立性血管源性眩晕的识别 主要累及血管:小脑后下动脉 床旁检查是识别中枢性或血管源性 的重要手段 HINTS试验包括三部分: HIT检查; 自发性眼震(nystagmus); 眼偏斜(test of skew)。 平滑跟踪试验 扫视眼动 前庭眼反射抑制试验(VOR抑制试验) 当患者具有以下特征时,需要考虑当患者具有以下特征时,需要考虑 进行急性脑部进行急性脑部MRIMRI扫描:扫描: 年龄较大,尤其伴有多重血管危险因素, 表现为自发、孤立性持续性的眩晕患者; 任何自发、孤立性、持续性眩晕伴有变向 凝视眼震或严重的姿势不稳; 急性突发眩晕伴有突发头痛,尤其是枕部 头痛; 既往不存在梅尼埃病史,伴有脑血管危险 因素且急性突发眩晕伴听力丧失者。 位置性眩晕位置性眩晕 +位置性眩晕病因,最常见为BPPV,其他包括前 庭阵发症,第四脑室、脑干、桥小脑角或小脑 肿瘤,偏头痛相关性眩晕等 +转颈后眩晕并非椎动脉受压表现,椎动脉受压 后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双眼模糊。Neurology 2003;61:845-847,Mechanical compression of the extracranial vertebral artery during neck rotation +一般转颈动作包括转头,不能排除内淋巴刺激 和视觉病变导致的眩晕 +横突孔骨质增生压迫椎动脉少见 +交感型一般不表现为孤立性眩晕,应当有交感 神经受损的其他表现 常见位置性眩晕诊断要点常见位置性眩晕诊断要点 眩晕类晕类 型主要特点 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 眩晕(PC-BPPV)占位置性 眩晕的80%以上 短暂发作(小于30秒),翻身、躺下、坐起、头部 后仰或前倾诱发 。 症状发作持续数周至数月,缓解期可长达数年,以 向地性旋转性眼震为主,眼震方向朝向悬头是位置 低的一侧 水平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 性眩晕,占全部位置性眩晕 20%以下 由侧翻身诱发,出现向地性短暂水平性眼震,可与 PC-BPPV交替发生。 偏头痛性眩晕可以表现为位置性眩晕,有偏头痛病史,眩晕发作 期出现特征性的偏头痛伴随症状,眩晕可持续数分 钟至数日,可出现任何形式的眼震 中枢性位置性眩晕单次发作持续时间 不定,眩晕的诱发位置和眼震的 表现不定,可有脑干或小脑损伤 的体征,个别症状 与BPPV类似但不全相同 其他眩晕酒精性位置性眩晕和眼震、外淋巴瘘、前庭阵发 症、巨球蛋白血症、胺碘酮中毒、颈性眩晕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BPPV) +良性阵发性位置 性眩晕是因特定 头位改变而诱发 的阵发性短暂眩 晕,为常见的前 庭末梢器官病 变。亦称为管石 症或耳石症。多 数病例发病并无 明显诱因,而可 能的诱因则多见 于外伤。 +病理机制:椭圆囊和球 囊 斑内耳石的变性与脱 落,漂浮在内淋巴液中 的耳石随着头或体位改 变,这些脱落的耳石颗 粒撞击半规管壶腹嵴, 刺激前庭感受器而造成 眩晕。 + 1、发病特点:时间性及空间(位置)性。 + 2、眩晕特点: + (1)潜伏期:头位改变后数秒后才出现症 状。 + (2)持续期-渐强、渐弱、短暂、可逆、疲 劳 + (3)适应性(易疲劳性): + (4)互换性(躺下、坐起均有) + 3、眼震特点:同眩晕特点 方向:旋转性或 水平性、向地性 + 治疗:该病药物不能治愈,手法复位有奇 效。 临床特点: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标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标准(20062006年,草案年,草案 ) + 一、定义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与头部或身体姿势变动相关的短暂的眩晕发作, 是一种常见的内耳自限性疾病。5070%属于原发性,3050%属于继发性,常 继发或并发于迷路炎,前庭神经炎,头外伤,偏头痛,梅尼埃病发作期,突 发性耳聋,耳及耳神经外科等病理条件下。 二、BPPV的临床类型 后半规管BPPV 、水平半规管BPPV 、前半规管BPPV。以上3类,均可双侧发病。 三、诊断的BPPV变位检查 (1)Dix-Hallpike检查:是确定后或上半规管BPPV常用的检查。 (2)滚转检查(roll maneuver ):是确定水平半规管最常用的检查。 四、BPPV的眼震特点: 眼震有以下共同的特点:短潜伏期(一般15秒);反复置于诱发位置反应减弱 (眼震有疲劳性) 良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Dix-Hallpike 试验(如检查左侧后半规 ):让患者端坐在检查床上,检查者 将病人的头部向下垂于床边45度,再 将头朝向检查耳侧旋转45度,注意观 察眼震和眩晕。 +原理:后半规管的壶腹处在各个半规 管的最低部分,随头后垂和转动45度 ,内淋巴液以及耳石离开壶腹运动, 对壶腹嵴产生兴奋刺激,产生眼震和 眩晕,多持续数秒钟。可以确认朝向 地面的耳存在着耳石脱落。 左侧后半规Dix-Hallpike 试验 后半规管耳石随头位改变而变动 BPPVBPPV复位(自我疗法)复位(自我疗法) 关于颈性眩晕关于颈性眩晕 +迄今为止颈性眩晕的概念尚未被描述为一 种临床综合征,也没有一项特异性检查可 以协助诊断。阿道夫M.普朗斯坦、托马斯.伦伯特著眩 晕和头晕实用入门手册 +病因主要是颈部挥鞭样损伤,少数病因是 颈椎病(椎动脉受压)或颈部肌肉痉挛 +提醒:颈性眩晕少见 颈性眩晕的机制颈性眩晕的机制 +挥鞭样损伤和肌肉痉挛 躯体的伤害性 感受增强(神经敏化),同时对非伤害性 的感受也会增强。 转头刺激有敏化的一 侧的深感觉 刺激颈-前庭反射,两侧 高位颈髓的深感觉感受不一致 眩晕。 +横突孔狭窄致椎动脉受压 颈性眩晕的特征颈性眩晕的特征 +1.高危颈部损伤(尤其是挥鞭样损伤) +2. 伴颈部疼痛 +3. 转颈时眩晕,或伴疼痛加剧。恢复头正 位时眩晕消失 +4. 高颈部理疗、推拿(缓解肌肉痉挛)必 要时封闭后疼痛与眩晕好转 椎动脉压迫试验椎动脉压迫试验: +病人仰卧位、四肢伸直,医生双手固 定头部(避免转头对前庭迷路直接刺 激而致眩晕)。 +如需了解左侧椎动脉是否供血不足, 向左侧缓慢而最大限度转动身体,以 促使右侧颈椎的环枢椎关节向前下方 运动和导致右侧椎动脉受压,当左侧 椎动脉供血不足时引起内耳迷路和脑 干的缺血,出现眩晕等,即椎动脉压 迫试验阳性。 椎动脉 环枢椎关节 关于良性复发性眩晕(关于良性复发性眩晕(BRVBRV) +与BRV类似或可与之换用的诊断术语包括偏头痛等 位征(migraine equivalent)、良性复发性前庭病 (benign reculTent vestibulopathy)、良性发作性眩晕 (benign paroxysmal vertigo)、复发性前庭病、复发性 前庭性眩晕(recurrent vestibular vertigo)及前庭型梅 尼埃综合征(vestibular Meniere syndrome)等。 +多数于成年期发病,少数儿童期发病,平均发病年 龄39(755)岁,女性多见。 +反复出现眩晕发作,起病突然无预兆,多在清晨觉 醒时,眩晕程度严重, +伴随明显的恶心、呕吐和面色苍白,可有眼震,但 没有儿童BPV的共济失调。 +症状多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个别可以达 数天。部分患者持续自发性眩晕缓解后, 可出现位置性眩晕。 +发作期或间期均无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亦无耳蜗症状(耳聋、耳鸣和耳闷),听力检 查正常。 +月经来潮前后、劳累、饮酒、紧张、兴奋 后易发。有明显的个人偏头痛史或家族 史。 良性复发性眩晕诊断标准良性复发性眩晕诊断标准 仍可以参考Slater 1979年的诊断标准: 1.有中或重度发作性眩晕,不伴听觉症状; 2.发作持续时间以小时计; 3.没有原因不明的听力异常; 4.相应的检查除外其他原因。 支持的标准是: 1.发作期伴恶心、呕吐或共济失调; 2.发作期可见眼球震颤; 3.有偏头痛或偏头痛家族史; 4.听力正常或由其他原因造成的对称性的听力丧失; 5.典型的偏头痛触发因素,如月经、酒精、睡眠紊乱 等。 国际国际BARANYBARANY协会和国际头痛协会和国际头痛协会协会20122012年前年前 庭庭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 前庭性偏头痛诊断标准: +(A)至少5次中-重度的前庭症状发作,持续5 min到72 h; +(B)既往或目前存在符合ICHD诊断标准的有或无 先兆的偏头痛; +(C)50的前庭症状发作时伴有至少1项偏头痛 性症状:头痛,至少有下列2项特点:单 侧、波动性、中重度疼痛、日常体力活动加重 头痛;畏光及畏声;视觉先兆; +(D)难以用其他前庭或ICHD疾患更好地解释。 很可能的前庭性偏头痛诊断标准: +(1)至少5次中一重度的前庭症状发作,持续 5 min到72 h; +(2)前述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条件“B”和 “C”中仅符合1项(偏头痛病史或发作时的偏 头痛样症状); +(3)难以由其他前庭或ICHD疾患更好地解 释。 关于前庭阵发症关于前庭阵发症 +最早于1975年由Jannetta医生发现并命名为 致残性位置性眩晕(disabling positional vertigo,DPV) +1994年,该疾病才被正式命名为前庭阵发 症(vestibular paroxysmia,VP) +病因不明,多数学者认为系周围血管压迫 前庭蜗神经出现神经脱髓鞘改变 前庭阵发症的临床表现前庭阵发症的临床表现 诱发因素: +头位转动,体位转动多见, +其他诱因包括驾车、身体抖动、深呼吸、 压力感、体力活动、乘电梯、看电视及专 注某些事情。 +部分病人只在静息时自发发作。 眩晕发作特点 +视物旋转、自身旋转或自身摇晃感, +常持续数秒钟至数分钟, +每天可发作数次,或每月发作数次 伴随症状 +姿势或步态不稳, +恶心或呕吐,单侧耳鸣, +单侧耳胀或耳周麻木感,轻微头痛或头胀 ,头部针刺感,单侧听觉减退, +其他伴随症状如视物模糊、虚弱感、恐惧 感、困惑感、腹泻等。 +多数病人(63%)发作时仅有单一症状,表现 为眩晕或眩晕伴不稳 查体 +神经系统检查多无阳性体征, +部分病人可有单耳听觉减退,Fukuda试验( 闭目踏步试验),闭目难立征等阳性 辅助检查辅助检查 +MRI:95%的VP病人发现有神经血管交互压 迫(neurovascular cross-compression,NVCC)现 象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波峰间期延长 为主,提示蜗神经受损 +3 min过度换气试验示70%可诱发眼震 诊断标准诊断标准 1994年Brandt等提出的诊断标准如下: 短暂或反复出现的眩晕,持续几秒至几分 钟。 特殊的头部位置或头位改变可诱发眩晕。 可伴有持续性或发作间期的耳鸣或听觉减 退。 前庭功能试验(如微量冰水试验)无异常。 对抗癫痫药治疗(如卡马西平)有效。 HFNERHFNER等等20082008年提出新的诊断标年提出新的诊断标 准准 至少5次眩晕发作,每次发作具有以下特点: 未经治疗,眩晕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 眩晕在静息时发作或某种头位或体位时发作。 眩晕发作时至少具备以下1个特点:无伴随 症状;姿势不稳;步态不稳;单侧耳鸣; 单侧耳闷或耳周麻木感;单侧听力下降。 至少具备以下1项:桥小脑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