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第八讲东晋南朝ppt模版课件_第1页
历史学第八讲东晋南朝ppt模版课件_第2页
历史学第八讲东晋南朝ppt模版课件_第3页
历史学第八讲东晋南朝ppt模版课件_第4页
历史学第八讲东晋南朝ppt模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讲第八讲 东晋南朝东晋南朝 一、东晋南朝政治大势一、东晋南朝政治大势 二、门阀政治二、门阀政治 三、门阀制度三、门阀制度 四、门阀对社会之影响四、门阀对社会之影响 五、南朝的政治制度五、南朝的政治制度 一、东晋南朝政治大势一、东晋南朝政治大势 南强北弱南强北弱北强南弱北强南弱 东晋门阀政治东晋门阀政治南朝皇权政治南朝皇权政治 皇帝:高级士族皇帝:高级士族低级士族低级士族寒人寒人 朝廷:士族当权朝廷:士族当权寒人兴起寒人兴起 陈 557 589 梁 502 557 齐 479 502 宋 420 479 东晋 317 420 东晋南朝政治大势东晋南朝政治大势 东晋的立国东晋的立国 东晋开国皇帝元帝司马睿(276322) 。司马懿曾孙,司马觐之子 。在位六年,十五岁嗣琅邪王位。八王之乱后期依附于东海王司 马越,越以其为平东将军,留守下邳。汉主刘渊举兵后,中原局 势恶化,司马睿用王导之谋,请移镇建邺(今江苏南京)。朝廷遂 于永嘉元年(307)命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他在王导 、王敦辅助下,优礼当地士族,压平叛乱,惨淡经营,始得在江 南立足。建兴四年(316)汉刘曜陷长安,俘愍帝,西晋亡。次年三 月,司马睿即晋王位,始建国。他广辟掾属以为辅佐,有“百六 掾”之称。司马睿于318年即皇帝位,据有长江中下游以及淮河、 珠江流域地区,史称东晋。 东晋南朝政治大势东晋南朝政治大势 王与马共天下王与马共天下 东晋初年政治上由王导主持,军事上依靠王敦,时人谓之“王与 马,共天下”。反映出在王氏在东晋政权中的重要作用。元帝对 王敦甚至有“请避贤路”的表示。这种“君弱臣强”的局面,是司马 氏与以王氏为首的各大族“共天下”的结果。司马睿对大权旁落不 满,引用刘隗、刁协、戴渊等为心腹,企图排斥王氏权势。素有 野心的王敦于永昌元年(322)以诛刘隗为名,在武昌起兵,直扑石 头城(即建康)。王导为保全王氏家族利益,暗助王敦。王敦攻入 建康,杀戴渊等,刘隗投奔石勒。同年闰十一月,晋元帝忧愤病 逝。 苏峻之乱。 东晋南朝政治大势东晋南朝政治大势 王导,琅邪临沂人,早与琅邪王司马睿(即后来的晋 元帝)交好。永嘉元年(307),司马睿移镇建业,旋 又督扬、江、湘、交、广五州军事,实为江南的最高 军政长官。王导为其谋主,每事咨询。江南的顾、陆 、朱、张等地方士族,轻视避难南下的“伧父”。王导 劝司马睿优礼江南士族以维系人心。乘三月初三上巳 节休禊的机会,司马睿乘肩舆盛具威仪出游,而王导 、王敦等北方南下的士族名流都骑马随从。同时,竭 力笼络江东士族,使司马睿站稳了脚跟。被司马睿视 为萧何,朝野号为“仲父”。318年,司马睿正式称帝时 ,命王导与他共升御座,接受百官朝贺,他再三推辞 。由于在东晋政权的建立过程中,琅邪王氏的翼戴之 功居多,因此,当时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被陈 寅恪先生称之为“民族之功臣”。 东晋南朝政治大势东晋南朝政治大势 王导传一篇凡六千余字,殊多溢美。要之,看似 煌煌一代名臣,其实并无一事,徒有门阀显荣,子孙 官秩而已。所谓翼戴中兴,称江左夷吾者,吾不知其 何在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王导之笼络江东士族,统一内部,结合南人北人 两种实力,以抵御外侮,民族因得以独立,文化因得 以延续,不谓民族之功臣,似非平情之论。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 东晋南朝政治大势东晋南朝政治大势 东晋的北伐东晋的北伐 1 1、祖逖北伐祖逖北伐 2 2、桓温北伐、桓温北伐 东晋南朝政治大势东晋南朝政治大势 祖逖北伐祖逖北伐 祖逖 (266321) ,范阳遁县(今河北涞水)人,士族出身。少轻财好侠, 后折节读书。枕戈待旦,闻鸡起舞,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永嘉之乱, 祖逖率亲邻几百家避难南下,甘苦与共,被推为流徒的首领行主。 至泗口(今江苏清江北),镇东大将军司马睿任命他为徐州刺史,不久, 移居京口(今江苏镇江)。上书司马睿,力请北伐。建兴元年(313),司马 睿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只予一千人的粮食和三干匹布作为北伐 物资,由其自募战士,自造兵器。他带着随他南下的部曲百余家北渡长 江,中流击楫宣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至淮阴后 ,一面冶铸兵器,一面招募流散,得两千多人,进屯雍丘(今河南杞县) 。当时,河南坞主(堡壁首领)各拥部曲自重,相互攻击,依违于石勒和 晋朝之间,他派人招抚,共御石勒,进克谯城(今安徽毫州)。收复黄河 以南的大部土地。祖逖军纪严明,不畜资产,劝督农桑,深得百姓爱戴 。迫使石勒不敢南犯。正当他积蓄力量,准备向北岸推进时,东晋王朝 内部矛盾激化,王敦擅政。太兴四年(321),晋元帝司马睿派遣戴渊为征 西将军,都督司、衮、豫、并、雍、冀六州诸军事,司州刺史,以监督 祖逖。祖逖忧虑王敦和东晋政权对立,内乱爆发,北伐难成,当年,忧 愤死于雍丘。他收复的土地又被石勒攻占。 东晋南朝政治大势东晋南朝政治大势 桓温北伐桓温北伐 东晋荆州刺史(后为扬州牧)桓温谋复中原之三次战役: (1)永和十 年(354)帅步骑四万发江 陵伐关中,破前秦太子苻苌所率五 万大 军于蓝田,进军灞上,三辅郡县 皆归降,民争持牛酒迎劳,温 临长安 咫尺而不渡灞水,遂失人心。寻为 秦将苻雄败于白鹿原( 今陕西蓝田 西),死者万余人。晋 军粮尽退襄阳。(2)永和十二年 ,桓 温破姚襄于伊水,遂克洛阳,请迁 都,不许,留兵戍守而 归。兴宁三年 (365)前燕克洛阳,据有河南。(3) 太和四年(369) 温帅步骑五万发姑 孰(今安徽当涂)伐前燕,谴将凿渠通 漕运, 自引舟师从清水入黄河;或谏 天旱水浅,此为危道,不从。初 捷于 黄墟、林渚,屡战皆胜,进屯枋头(今 河南浚县西南),果 以粮运不断退 军,为燕将慕容垂追袭,败于襄邑 (今河南睢县) ,丧师三万,又为燕、 秦联军邀击于谯(今安徽亳州),遂 大败 而归,淮北复失。温本欲立功 河朔,以行废立;东晋君臣则多 不愿 北返,且惧温得志,致北伐无成。 东晋南朝政治大势东晋南朝政治大势 淝水之战淝水之战 前秦苻坚统一中原后,不顾群臣谏阻,于太元八年(383)八月,强征各族 丁壮,遣苻融率前锋先行,寻亲率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大举南下 ,自恃“有众百万,资仗如山”,“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企图一举统一 南北。晋相谢安以谢石为征讨大都督,率北府兵八万拒之。十月,苻融 率前锋三十万渡淮水,占寿阳(今安徽寿县),遣梁成率兵五万屯洛涧(今 安徽淮南东之洛河)。苻坚留大军于项城,引轻骑至寿阳。遣所俘晋将朱 序至晋营说降,序私劝石乘秦军未集,速战败其前锋。石从之,十一月 遣刘牢之率北府精兵五千趣洛涧,一战击溃秦军前哨,阵斩梁成。坚登 寿阳城,望晋军阵容严整,以为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始有惧色。晋军进 至淝水(或作肥水),约秦军后移,以便渡河决战。坚欲半渡击之,乃挥 军稍退。兵士厌战,一退不可止;鲜卑慕容垂、羌族姚苌等心怀异志, 希望秦军失败以便割据;加以朱序于阵后大呼秦兵已败,晋军乘机渡河 猛攻,秦军大乱,自相践踏,死者蔽野。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追兵 且至,昼夜不敢息,乃草行露宿,饥冻死者甚众。坚中流矢,单骑逃至 淮北,退回长安。是役后,晋乘胜收复河南地区,秦则土崩瓦解,北方 再度大分裂。 东晋南朝政治大势东晋南朝政治大势 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后的东晋政局后的东晋政局 1、司马道子专权 2、孙恩起义 3、桓玄篡位 4、刘裕灭南燕 5、卢循起义 6、刘裕代晋 东晋南朝政治大势东晋南朝政治大势 刘裕的崛起与元嘉之治刘裕的崛起与元嘉之治 5世纪至6世纪末,中国南方与北朝对立的是宋、齐、梁、陈 四个朝代,称为南朝。南朝的建立者,大都是出身侨人中的低级 士族。他们建立军功后,主要依靠侨人及土著中出身寒门的谋士 与武将,分别以军事重镇京口、淮阴、襄阳为根据,形成政治军 事势力。然后乘前朝皇帝或昏庸暴虐,或年幼无能,进入首都建 康,以禅让方式夺取政权。南朝170年间,注意加强皇权,未出现 母后听政,外戚专权的局面。刘裕临终遗言:“后世若有幼主, 朝事一委宰相,母后不烦临朝。”南朝较有作为的皇帝,大都继 承了刘裕的传统。 宋是南朝第一个王朝。宋初疆域北以秦岭、黄河与北魏为界 ,西至今四川,西南至今云南,南至今越南横山,东和东南直抵 海滨,是东晋南朝时期疆域最大的王朝。历八帝,共五十九年。 东晋南朝政治大势东晋南朝政治大势 刘裕,京口人,寒门出身。早年曾为北府兵将刘牢之参军。桓玄 篡晋后,刘裕联合部分北府旧人举兵攻灭桓玄,从此掌握晋室军 政实权。义熙六年(410),刘裕灭南燕,取得今山东大部地方。镇 压卢循起义后,又消灭割据益州(今四川)的谯纵,十三年灭后秦 ,取得潼关以东、黄河以南大片土地元熙二年(420),刘裕代晋 称帝,改元永初,国号宋,历史上又称刘宋。 刘裕鉴于东晋门阀 专政、王权弱小、方镇割据的积弊,在中央任用寒人掌典机要, 地方则多由宗室出任方镇,以求加强专制皇权。宋世士族门阀虽 然待遇很高,但军政实权却大为削弱,从而使国内的统一程度和 中央权力都大为增强。刘裕还采取了一系列抑制豪强兼并,减轻 人民负担和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使农民的境遇有所改善。 东晋南朝政治大势东晋南朝政治大势 元嘉之治元嘉之治 永初三年(422)刘裕死,长子刘义符继位。两年后,大臣徐羡之等 废杀义符,立其三弟刘义隆为帝(宋文帝)。刘义隆继续执行刘裕 的政策,在东晋义熙土断的基础上,清理户籍,下令减轻或免除 人民积欠政府的“逋租宿债”。劝农、兴学、招贤,开炉铸钱。人 民得以休养生息,社会生产有所发展,经济文化日趋繁荣。宋文 帝元嘉之世(424453)是东晋南朝国力最强盛的时期,史称“元嘉 之治”。 东晋南朝政治大势东晋南朝政治大势 元嘉之元嘉之战战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宋与北魏的统一中国之战。 魏先攻悬瓠,辱宋,宋文帝派分兵两路北伐。在西路军柳元景进 展顺利的情况下,东路军王玄漠却失利了,宋军被迫后撤,北魏 军随后追击,直逼建康。宋急调军民沿江防御,魏大掠北归。此 后,宋的防线也由河北退至淮南。从此,南北对峙之局开始向北 强南弱转化(至侯景之乱正式形成)。 东晋南朝政治大势东晋南朝政治大势 萧齐的旋起旋灭 479479年,萧道成逼宋顺帝年,萧道成逼宋顺帝“禅让禅让”帝位,建立齐朝,史称萧齐或帝位,建立齐朝,史称萧齐或 南齐。共历七帝,南齐。共历七帝,2323年。年。 萧齐的内争。萧齐的内争。 “检籍检籍”与与“却籍却籍”。 502502年,萧齐亡于萧衍。年,萧齐亡于萧衍。 东晋南朝政治大势东晋南朝政治大势 梁武帝及其时代梁武帝及其时代 粱是南朝第三个王朝。萧衍创建。都建康。历四帝,共五十六年 (502年557年)。 萧衍(464年549年),南兰陵中都里(今江苏 常州西北)人,南齐宗室,官至雍州刺史,镇襄阳。永元二年(500 年),萧衍之兄萧懿被齐东昏侯萧宝卷杀害,三年,萧衍乘南齐君 臣互相残杀,政局极端混乱之际,自襄阳举兵东下,攻占建康, 并于次年称帝。国号梁,建元天监,历史上又称萧梁。 东晋南朝政治大势东晋南朝政治大势 梁武帝的统治特点梁武帝的统治特点 梁朝五十六年中,萧衍在位长达四十八年。其统治具有如下特 点: 优容士族。如专设谱局,改订士族百家谱;下诏州、郡、县 ,置州望、郡宗、乡豪各一人,专掌搜荐人物,特别是东晋以来 湮没不显的旧族;增设官职,满足士族入仕要求。但梁世士族业 已全面腐朽,在实际政务中仍须使用寒人。 宽纵皇族。如削弱典签权势,给诸王以实权,对他们的横征 暴敛甚至公开抢掠也不闻不问。结果到了萧衍晚年,皇室间的相 互残杀较之宋、齐两代更为残酷。 东晋南朝政治大势东晋南朝政治大势 佞佛。 萧衍博学能文,重视思想意识上的统治。如 大力提倡佛教,大规模兴建佛寺。创立三教同源说, 调和释、儒、道三者矛盾。三次舍身同泰寺,公卿等 以成亿的钱奉赎。 以虚伪的勤俭、仁慈掩盖其残暴腐朽的统治。梁世 徭役较以往更为繁重。他责令地方官“上献”,因而莫 不竞相聚敛。梁世用法,对皇室、士族分外宽容,对 劳苦大众极其严酷。民众犯法连坐,老幼不免。一人 逃亡,举家罚作苦役。人民纷纷逃亡或奋起反抗,各 种规模的农民起义接连不断。侯景之乱前夕,更是达 到“人人厌苦,家家思乱”的严重地步。 东晋南朝政治大势东晋南朝政治大势 侯景之乱侯景之乱 太清元年(547),东魏大将侯景降梁,萧衍不顾朝臣反对,认为“得景则 塞北可清,机会难得”,以侯景为大将军、河南王、都督河南北诸军事、 大行台,并派萧渊明率军五万前往支援。结果梁军在寒山堰(今江苏徐州 市外)被东魏军击败,渊明被俘。不久,侯景军亦被消灭,仅得八百人进 据寿春。二年八月,侯景自寿春举兵叛梁。十月,叛军在萧衍侄萧正德 接应下顺利渡江,占领建康。台城(宫城)被围期间,萧衍的子孙们虽据 重镇,拥强兵,均不积极驰援,反而伺机夺取帝位。三年三月,叛军攻 占台城,萧衍饿死。四年,侯景立萧纲为帝(简文帝)。大宝二年(551), 侯景杀萧纲,自称汉皇帝。首都建康和三吴地区遭到空前破坏。 这时盘踞郢州(镇夏口,今湖北武昌)的萧纶(萧衍第六子)附北齐,盘踞襄 阳的萧警(萧衍之孙、萧统之子)附西魏,盘踞荆州的萧绎(萧衍第七子)则 反复于北齐和西魏之间,此外还有盘踞益州的萧纪(萧衍第八子),他们 之间展开了殊死的皇位争夺战。同年,萧绎勾结西魏灭萧纶。三年。萧 绎攻灭侯景,在江陵称帝(梁元帝)。 侯景之乱是南朝历史的转折点,南弱北强局面正式形成。侯景之乱是南朝历史的转折点,南弱北强局面正式形成。 东晋南朝政治大势东晋南朝政治大势 梁朝的灭亡梁朝的灭亡 承圣二年(553),萧纪举兵东下攻江陵,西魏乘机夺取益州,萧 纪亦旋被萧绎消灭。三年,萧詧(cha)(昭明太子萧统之子) 勾结西魏攻破江陵,杀萧绎。西魏复占有荆州,并将江陵被俘王 公以下男女数万口分给将士作奴婢,仅留一座空城让萧詧作傀儡 皇帝,史称后梁。至此,梁朝疆土已丧失大半:长江下游以北沦 于北齐,益州、汉中、襄阳沦于西魏,江陵实际亦为西魏控制。 次年,王僧辩、陈霸先在建康立萧方智(萧绎之子)为梁王。时北 齐派兵送萧渊明(梁武帝兄子,伐东魏被俘)至建康,王僧辩畏 齐,立萧渊明为帝。陈霸先袭杀王僧辩,复立萧方智为帝(梁敬帝 )。太平二年(557),陈霸先称帝,建立陈朝。梁亡。 东晋南朝政治大势东晋南朝政治大势 陈的兴起与归于一统 1、557年,陈霸先废梁敬帝而自立,建陈,为陈武帝 。 2 2、陈文帝、宣帝的统治。、陈文帝、宣帝的统治。 3 3、后主败陈。、后主败陈。 4 4、589589年,隋灭陈,归于一统。年,隋灭陈,归于一统。 二、门阀政治二、门阀政治 仕宦之家门前记述功状的柱子,左边的叫仕宦之家门前记述功状的柱子,左边的叫“ “阀阀” ”,右,右 边的称边的称“ “阅阅” ”。 阀阅,先秦以来,阅仅指个人仕途中的功劳。东汉阀阅,先秦以来,阅仅指个人仕途中的功劳。东汉 以后因世家大族兴起,一个家族中往往多人出仕,以后因世家大族兴起,一个家族中往往多人出仕, 于是出仕者的阀阅便又成为家族荣誉、声望的标志于是出仕者的阀阅便又成为家族荣誉、声望的标志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相当于门第。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相当于门第 。 门阀政治门阀政治 门阀政治,质言之,是指士门阀政治,质言之,是指士 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种在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种在 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 的变态。它的存在是暂时的的变态。它的存在是暂时的 ;它来自皇权政治,又逐步;它来自皇权政治,又逐步 回归于皇权政治。回归于皇权政治。严格严格 意义的门阀政治只存在于江意义的门阀政治只存在于江 左的东晋时期,左的东晋时期,门阀士门阀士 族存在并起着不同程度政治族存在并起着不同程度政治 作用的历史时期,并不都是作用的历史时期,并不都是 门阀政治时期。门阀政治时期。 田余庆田余庆 门阀政治门阀政治 东晋一代政治史,大部分时间是表现为几个执政东晋一代政治史,大部分时间是表现为几个执政 家族兴衰交替的历史。家族兴衰交替的历史。 东晋门阀政治的代表家族:东晋门阀政治的代表家族: 琅邪王氏琅邪王氏颍川庾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谯国桓氏 陈郡谢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太原王氏 门阀政治门阀政治 元元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王王敦与从弟敦与从弟王王 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 “王与马,王与马, 共天下。共天下。” ” 晋书晋书卷九八卷九八王敦传王敦传 元帝正会,引王丞相(王导)登御床,王公固辞,中宗元帝正会,引王丞相(王导)登御床,王公固辞,中宗 (元帝(元帝)引之弥苦。王公曰:引之弥苦。王公曰:“ “使太阳与万物同晖,臣使太阳与万物同晖,臣 下何以瞻仰?下何以瞻仰?” ” 世说新语世说新语 宠礼第二十二宠礼第二十二 王与马,共天下:王与马,共天下:开启东晋门阀政治格局开启东晋门阀政治格局 琅邪王氏诸兄弟琅邪王氏诸兄弟琅邪王司马睿琅邪王司马睿 门阀政治门阀政治 王导王导:侍中、司空、录尚书事、领中书监:侍中、司空、录尚书事、领中书监 王敦王敦:大将军、都督江扬荆湘交广六州诸军事、:大将军、都督江扬荆湘交广六州诸军事、 江荆二州牧江荆二州牧 王敦王敦既素有重名,又立大功于江左,专任阃外,手控既素有重名,又立大功于江左,专任阃外,手控 强兵,群从贵显,威权莫贰,遂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强兵,群从贵显,威权莫贰,遂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 。元元帝畏而恶之。帝畏而恶之。 既入石头,拥兵不朝,放肆兵士劫掠内外。官省奔散,惟既入石头,拥兵不朝,放肆兵士劫掠内外。官省奔散,惟 有侍中二人侍帝。有侍中二人侍帝。元元帝脱戎衣,著朝服,顾而言曰:帝脱戎衣,著朝服,顾而言曰:“ “ 欲得我处,但当早道,我自还琅邪,何至困百姓如此!欲得我处,但当早道,我自还琅邪,何至困百姓如此!” ” 晋书晋书卷九八卷九八王敦传王敦传 门阀政治门阀政治 门阀政治,是皇权与士族势力的某种平衡,也是适逢其会得门阀政治,是皇权与士族势力的某种平衡,也是适逢其会得 以上升的某几家士族权力的某种平衡。以上升的某几家士族权力的某种平衡。 东晋门阀政治,是中国古代皇权政治在特定条件下的变态,东晋门阀政治,是中国古代皇权政治在特定条件下的变态, 已如前论。如果没有一个成熟的有力量有影响的社会阶层即已如前论。如果没有一个成熟的有力量有影响的社会阶层即 士族的存在,如果没有一个丧失了权威但尚余一定号召力的士族的存在,如果没有一个丧失了权威但尚余一定号召力的 皇统存在,如果没有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这样一个外部条件,皇统存在,如果没有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这样一个外部条件, 如果以上这三个条件缺少一个,都不会有江左百年门阀政治如果以上这三个条件缺少一个,都不会有江左百年门阀政治 局面。反之,这三个条件中任何一个条件变化,都会导致江局面。反之,这三个条件中任何一个条件变化,都会导致江 左门阀政治的相应变化。左门阀政治的相应变化。 东晋一朝,皇帝垂拱,士族当权,流民出力,门阀政治才能东晋一朝,皇帝垂拱,士族当权,流民出力,门阀政治才能 维持。维持。 田余庆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东晋门阀政治 门阀政治门阀政治 从宏观考察东晋南朝近三百年总的政治体制,主流是从宏观考察东晋南朝近三百年总的政治体制,主流是 皇权政治而非门阀政治。门阀政治只是皇权政治在东皇权政治而非门阀政治。门阀政治只是皇权政治在东 晋百年间的变态,是政治体制演变的回流。门阀政治晋百年间的变态,是政治体制演变的回流。门阀政治 的存在是暂时性的,过渡性的,它是从皇权政治而来的存在是暂时性的,过渡性的,它是从皇权政治而来 ,又依一定的条件向皇权政治转化,向皇权政治回归,又依一定的条件向皇权政治转化,向皇权政治回归 。皇权政治的各种制度经过百余年的发展,终于与北。皇权政治的各种制度经过百余年的发展,终于与北 朝合流而形成隋唐制度的重要渊源。朝合流而形成隋唐制度的重要渊源。 皇帝恢复了驾驭士族的权威,士族则保留着很大的社皇帝恢复了驾驭士族的权威,士族则保留着很大的社 会政治影响。这就是具有南朝特点的皇权政治。会政治影响。这就是具有南朝特点的皇权政治。 田余庆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东晋门阀政治 门阀政治门阀政治 六朝贵族的自律世界六朝贵族的自律世界 与财产、权势的世俗欲望相与财产、权势的世俗欲望相 对,是士大夫的自我抑制精对,是士大夫的自我抑制精 神实现了家族、宗族、乡党神实现了家族、宗族、乡党 ,六朝贵族的阶级地位六朝贵族的阶级地位 ,正是以这种乡论为基础而,正是以这种乡论为基础而 形成的,而正是这种乡论才形成的,而正是这种乡论才 是他们得以超越王朝权力而是他们得以超越王朝权力而 获得自立的社会地位的根基获得自立的社会地位的根基 。六朝贵族就是这样成六朝贵族就是这样成 为道德共同体的领袖的。为道德共同体的领袖的。 谷川道雄谷川道雄 三、门阀制度三、门阀制度 门阀制度的特点是按照门户等级区别士庶在经济门阀制度的特点是按照门户等级区别士庶在经济 、政治、文化上所处的不同地位。、政治、文化上所处的不同地位。 唐长孺唐长孺门阀的形成及其衰落门阀的形成及其衰落 中古门阀制度,整个看来,最主要特征在于按门中古门阀制度,整个看来,最主要特征在于按门 第高下选拔与任用官吏。至于士族免徭役、婚姻第高下选拔与任用官吏。至于士族免徭役、婚姻 论门第,论门第,“士庶之际,实自天隔士庶之际,实自天隔”等特征,都是等特征,都是 由前者逐渐派生的。由前者逐渐派生的。 祝总斌祝总斌门阀制度门阀制度 门阀制度门阀制度 萌芽时期:东汉萌芽时期:东汉 仲长统仲长统昌言昌言:天下士有三俗,选士而论:天下士有三俗,选士而论 族姓、阀阅,一俗;交游趋富贵之门,二俗族姓、阀阅,一俗;交游趋富贵之门,二俗 ;畏服不接于贵尊,三俗。;畏服不接于贵尊,三俗。 马总马总意林意林卷五引卷五引 门阀制度门阀制度 初步形成时期:曹魏、西晋初步形成时期:曹魏、西晋 惠帝元康(惠帝元康(291-299291-299)年间,尚书吏部郎李重)年间,尚书吏部郎李重 上奏:上奏:“如如癸酉癸酉诏书之旨,以诏书之旨,以二品系资二品系资 ,或失廉退之士,故开寒素以明尚德之举。,或失廉退之士,故开寒素以明尚德之举。 ” 晋书晋书卷四六卷四六李重传李重传 风气风气 制度制度 门阀制度门阀制度 初步形成时期:曹魏、西晋初步形成时期:曹魏、西晋 “二品系资二品系资” 品:中正品,人品。中正品分为九品,衡量标品:中正品,人品。中正品分为九品,衡量标 准为德、才,二品以上是高品。准为德、才,二品以上是高品。 资:本来指个人的功劳和资历,后来也包括父资:本来指个人的功劳和资历,后来也包括父 祖的功劳和资历,于是又有门资、世资等。祖的功劳和资历,于是又有门资、世资等。 如果资不够,即便德才合格,一般也不能取得如果资不够,即便德才合格,一般也不能取得 人品二品。人品二品。 门阀制度门阀制度 初步形成时期:曹魏、西晋初步形成时期:曹魏、西晋 晋书晋书卷三六卷三六卫瓘传卫瓘传:九品之制开始:九品之制开始“犹有乡犹有乡 论余风(指根据德才评定)。中间渐染,遂计资定品论余风(指根据德才评定)。中间渐染,遂计资定品 ,使天下观望,唯以,使天下观望,唯以居位为贵居位为贵”。 实行实行“二品系资二品系资”后必然会导致一种恶性循环。即只后必然会导致一种恶性循环。即只 有据有较高官位(五品以上有据有较高官位(五品以上)的人及子弟,可以获得的人及子弟,可以获得 人品二品,只有人品二品才具有铨选和升迁较高官位人品二品,只有人品二品才具有铨选和升迁较高官位 的资格,而有了较高的官位,又可以继续获得人品二的资格,而有了较高的官位,又可以继续获得人品二 品。逐步形成品。逐步形成“公门有公,卿门有卿公门有公,卿门有卿”之局面之局面。 特点:官品决定人品和门第高下特点:官品决定人品和门第高下 门阀制度门阀制度 鼎盛时期鼎盛时期 :东晋、南北朝前期:东晋、南北朝前期 特点特点1 1:门品决定官品门品决定官品 魏晋时期按官位高低形成的门阀制度,东晋以后魏晋时期按官位高低形成的门阀制度,东晋以后 逐渐转化成按血统高贵与否区别的门阀制度,出逐渐转化成按血统高贵与否区别的门阀制度,出 现了现了“膏腴之族膏腴之族”、“华族华族”、“次门次门”、“役役 门门”等长期内一般不因官位有无、高低而发生变等长期内一般不因官位有无、高低而发生变 动的社会等级。动的社会等级。 门阀制度门阀制度 鼎盛时期鼎盛时期 :东晋、南北朝前期:东晋、南北朝前期 宋书宋书卷九四卷九四恩幸传序恩幸传序: “凡厥衣冠,莫非二品(指人品凡厥衣冠,莫非二品(指人品),),自此以还,遂自此以还,遂 成卑庶成卑庶”。 南齐书南齐书卷二三史臣曰:卷二三史臣曰: “贵仕素资,皆由门庆,平流进取,坐至公卿贵仕素资,皆由门庆,平流进取,坐至公卿”。 晋书晋书卷七五卷七五王述传王述传: “年三十,尚未知名,人或谓之痴。司徒王导以门年三十,尚未知名,人或谓之痴。司徒王导以门 地辟为中兵属地辟为中兵属”。 人之清浊与官之清浊人之清浊与官之清浊 “ “官以人而清官以人而清” 门阀制度门阀制度 特点特点2 2:户籍上的士庶界限,一般说不再是以九品官品之户籍上的士庶界限,一般说不再是以九品官品之 有无,而是由血缘关系区别的门阀高低来划分。有无,而是由血缘关系区别的门阀高低来划分。 本为南阳次门,安北将军赵伦之镇襄阳,襄阳多杂姓,本为南阳次门,安北将军赵伦之镇襄阳,襄阳多杂姓, 伦之使长史范觊之条次氏族,辨其高卑,觊之点伦之使长史范觊之条次氏族,辨其高卑,觊之点宗宗 越为役门。越为役门。为扬武将军(官品四品),领台队。元为扬武将军(官品四品),领台队。元 嘉二十四年(嘉二十四年(447447),启太祖(宋文帝)求复次门,移户),启太祖(宋文帝)求复次门,移户 属冠军县,许之。属冠军县,许之。 宋书宋书卷八三卷八三宗越传宗越传 鼎盛时期鼎盛时期 :东晋、南北朝前期:东晋、南北朝前期 门阀制度门阀制度 鼎盛时期鼎盛时期 :东晋、南北朝前期:东晋、南北朝前期 特点特点3 3:社会风气上,士庶界限森严。社会风气上,士庶界限森严。 宋书宋书卷四二卷四二王弘传王弘传所谓所谓“士庶之际,实自天隔士庶之际,实自天隔” 。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卷一二九卷一二九宋纪十一宋纪十一: 大明五年(大明五年(461461)“是岁,诏士族杂婚者皆补将吏是岁,诏士族杂婚者皆补将吏”。胡。胡 注:注:“杂婚,谓与工商杂户为婚也。杂婚,谓与工商杂户为婚也。” ” 魏书魏书卷五卷五高宗本纪高宗本纪: 文成帝和平四年(文成帝和平四年(463463),),“尊卑高下,宜令区别,尊卑高下,宜令区别, 制皇族、师傅、王公侯伯及士民之家,不得与百工、伎巧制皇族、师傅、王公侯伯及士民之家,不得与百工、伎巧 、卑姓为婚,犯者加罪、卑姓为婚,犯者加罪”。 门阀制度门阀制度 鼎盛时期鼎盛时期 :东晋、南北朝前期:东晋、南北朝前期 先是中书舍人纪僧真幸于先是中书舍人纪僧真幸于南齐南齐武帝,稍历军校,武帝,稍历军校, 容表有士风。谓帝曰:容表有士风。谓帝曰:“臣小人,出自本县武吏,邀臣小人,出自本县武吏,邀 逢圣时,阶荣至此。为儿昏,得荀昭光女,即时无复逢圣时,阶荣至此。为儿昏,得荀昭光女,即时无复 所须,唯就陛下乞作士大夫。所须,唯就陛下乞作士大夫。”帝曰:帝曰:“由由司徒左司徒左 长史长史江江斆斆(xiaoxiao)、)、吏部尚书吏部尚书谢瀹谢瀹( (yueyue) ),我不我不 得措此意,可自诣之。得措此意,可自诣之。”僧真承旨诣僧真承旨诣斆斆,登榻坐定,登榻坐定, 斆便命左右曰:斆便命左右曰:“移吾床让客。移吾床让客。”僧真丧气而退,告僧真丧气而退,告 武帝曰:武帝曰:“士大夫故非天子所命士大夫故非天子所命。” 南史南史卷三六卷三六江江斆斆传传 门阀制度门阀制度 衰落时期衰落时期 :南北朝后期:南北朝后期 王子猷作桓车骑骑兵参军,桓问曰:王子猷作桓车骑骑兵参军,桓问曰:“卿何署?卿何署? ”答曰:答曰:“不知何署,时见牵马来,似是马曹。不知何署,时见牵马来,似是马曹。 ”桓又问:桓又问:“官有几马?官有几马?”答曰:答曰:“不问马,何不问马,何 由知其数。由知其数。”又问:又问:“马比死多少?马比死多少?”答曰:答曰:“ 未知生,焉知死?未知生,焉知死?” 世说新语世说新语 简傲第二十四简傲第二十四 门阀制度门阀制度 陈吏部尚书姚察曰:魏正始及晋之中朝,时俗尚于陈吏部尚书姚察曰:魏正始及晋之中朝,时俗尚于 玄虚,贵为放诞,尚书丞郎以上,簿领文案,不复玄虚,贵为放诞,尚书丞郎以上,簿领文案,不复 经怀,皆成于令史。逮乎江左,此道弥扇,经怀,皆成于令史。逮乎江左,此道弥扇,望望 白署空,是称清贵;恪勤匪懈,终滞鄙俗。是使朝白署空,是称清贵;恪勤匪懈,终滞鄙俗。是使朝 经废于上,职事隳于下。小人道长,抑此之由。经废于上,职事隳于下。小人道长,抑此之由。 梁书梁书卷三七卷三七何敬容传何敬容传 衰落时期衰落时期 :南北朝后期:南北朝后期 门阀制度门阀制度 衰落时期衰落时期 :南北朝后期:南北朝后期 士族在官吏选拔与任用上所享有的特权逐渐削弱,寒人士族在官吏选拔与任用上所享有的特权逐渐削弱,寒人 或庶人在官员中比重增加。结果士庶界线难以坚持,清或庶人在官员中比重增加。结果士庶界线难以坚持,清 浊之分逐渐淡化以至消失。随后门品失去了意义。至隋浊之分逐渐淡化以至消失。随后门品失去了意义。至隋 ,九品中正制亦被废除。,九品中正制亦被废除。 南史南史卷七一卷七一沈峻传沈峻传: “家世农夫,至家世农夫,至沈沈峻好学,峻好学,为兼国子助教,为兼国子助教, 兼五经博士兼五经博士”。 陈霸先以寒人夺得帝位,更开了南朝从未有过的先例。陈霸先以寒人夺得帝位,更开了南朝从未有过的先例。 四、门阀对社会之影响四、门阀对社会之影响 是时,朝议以山东人士好自矜夸,虽复累叶陵迟,犹恃其旧是时,朝议以山东人士好自矜夸,虽复累叶陵迟,犹恃其旧 地,女适他族,必多求聘财。太宗恶之,以为甚伤教义,乃地,女适他族,必多求聘财。太宗恶之,以为甚伤教义,乃 诏诏高高士廉士廉等刊正姓氏。等刊正姓氏。撰为撰为氏族志氏族志。士廉。士廉 乃类其等第以进。太宗曰:乃类其等第以进。太宗曰:“ “我与山东崔、卢、李、郑,旧既我与山东崔、卢、李、郑,旧既 无嫌,为其世代衰微,全无冠盖,犹自云士大夫,婚姻之间无嫌,为其世代衰微,全无冠盖,犹自云士大夫,婚姻之间 ,则多邀钱币。才识凡下,而偃仰自高,贩鬻松槚,依托富,则多邀钱币。才识凡下,而偃仰自高,贩鬻松槚,依托富 贵。我不解人间何为重之?贵。我不解人间何为重之?我今特定族姓者,我今特定族姓者,欲崇重今欲崇重今 朝冠冕朝冠冕,何因崔干犹为第一等?昔汉高祖止是山东一匹夫,何因崔干犹为第一等?昔汉高祖止是山东一匹夫, 以其平定天下,主尊臣贵。卿等读书,见其行迹,至今以为以其平定天下,主尊臣贵。卿等读书,见其行迹,至今以为 美谈,心怀敬重。卿等不贵我官爵耶?美谈,心怀敬重。卿等不贵我官爵耶?不须论数世以前,止不须论数世以前,止 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 ”遂以崔干为第三等。及书成,凡一遂以崔干为第三等。及书成,凡一 百卷,诏颁于天下。百卷,诏颁于天下。 旧唐书旧唐书卷六五卷六五高士廉传高士廉传 唐代的贞观唐代的贞观氏族志氏族志与显庆与显庆姓氏录姓氏录 门阀对社会之影响门阀对社会之影响 唐代的贞观唐代的贞观氏族志氏族志与显庆与显庆姓氏录姓氏录 时许敬宗以时许敬宗以氏族志氏族志不载武后本望,义府亦耻先不载武后本望,义府亦耻先 世不见叙,更奏删正。委孔志约、杨仁卿、史玄道、吕世不见叙,更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