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西关童谣.ppt_第1页
(广州)西关童谣.ppt_第2页
(广州)西关童谣.ppt_第3页
(广州)西关童谣.ppt_第4页
(广州)西关童谣.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州 西关童谣是一种由居住在西关的人们 一代传一代而流传下来的儿歌,是老广州 西关民俗文化之一。 西关以前有很多有趣的童谣,但因为 时代的变迁,很多都被人遗忘了,真可惜 呀!我们生在荔湾,长在西关,有责任传 承地方传统文化。课余,唱唱西关童谣, 玩玩西关儿戏,让我们的童年更多童真童 趣。大家读的时候记得要用广州话读啊。 1、在主题上集中单一,观点突出。内容具体浅显 ,形象鲜明。 例如:骑牛牛 骑牛牛,牛牛走, 牛牛往前咪回头,若然回头打箩柚。 西关童谣是一种由西关人们 一代传一代而流传下来的儿 歌,它与一般诗歌相比,又 有着自身的一些特点: 2、西关童谣多运用比喻,排比,反复 等修辞手法。 例如:咕噜咕噜 咕噜咕噜一, 咕噜咕噜二, 咕噜咕噜三, 准备开炮打敌人。 这是一首西关少儿爱唱的一首童谣,用 于打手掌之戏,充分地运用了童谣中排 比和重复的手法。 3、西关童谣篇幅简明,紧凑和完整:例如 捉大贼 点指兵兵,点指贼贼, 点着谁人做大兵, 点着谁人做大贼。 乐一乐 跟小伙伴玩“捉大贼”的游戏。 资料库 “捉大贼”的游戏是上个世纪的儿童盛行玩的游 戏。常常是几个小朋友围成一圈,一边唱着“捉 大贼”的童谣,一边用手挨个点人,点到谁“兵” 谁就做抓人的“兵”,点到谁“贼”谁就做那个被别 人抓的“贼”。当时的小朋友都愿意做抓人的兵, 不愿意做被别人抓的贼。 4、西关童谣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口语化, 和平规范,音乐性强:例如 凼凼转 凼凼转,菊花圆,炒米饼,糯米团,阿妈叫我睇龙 船,我吾睇,睇鸡仔,鸡仔大,摞去卖,卖得几多 钱?卖得三百六十五个仙。 想一想 1、你知道炒米饼、糯米团是怎样做的吗? 2亚妈为什么叫我睇龙船,而“我”、不去看? 玩一玩 以往,每到夏天,西关人家的孩童们便 常在晚饭之后,三五成群地出门追逐戏耍。 不时会见到两个儿童手拉手、面对面,一边 唱着上面的“凼凼转”儿歌,一边往左或右转 圈,等到歌唱完时,人也转得晕头转向。每 当其中一个“扑”地一声摔到地上时,另一个 也会被拖倒。这时,两个儿童便会立刻哈哈 大笑,十分快乐。 相传这一儿戏,是一些农家子女自创自 娱的,后来才传入西关。 资料库 炒米饼是曾经风行的超级小吃,当时每逢过年时节 ,亲戚朋友间互相送礼,炒米饼就绝对少不了。制作炒 米饼是一种乐趣,小孩子往往帮忙,亲自动手制作凑凑 热闹。亲友之间也会互相谈论到底哪家做的炒米饼好吃 。吃炒米饼在当时可以说是喝下午茶时的一种享受,尤 其一些喜欢炒米饼的小孩,更加连饭都顾不得吃,肚子 饿了就拿几个炒米饼走家串户,往往在吃饭时就已经饱 了,这也算当时作为长辈的一件头痛的事。 炒米饼的具体做法是,把粘米粉炒熟,再把冰片糖 加水均匀地搅拌,糖水的稀稠也决定了炒米饼的硬度。 然后把炒米粉的糖水加在一起,亲手用饼印打成圆形状 ,饼的表面还会有花纹、字样装饰。如果在制作糖水时 加进肥猪肉,就成了猪肉饼。这样就混有猪肉的香味, 变得更加香脆了。 猜呈沉 呈沉剪,呈沉包,呈沉糯米叉烧包。老鼠吾食香口胶 ,要食豆沙包。 想一想 1、呈沈剪,呈沈包代表的是什么呢? 2、猜呈沉是如何进行游戏的呢? 乐一乐 组织小朋友分几队,进行猜呈沉游戏。 资料库 讲起猜呈沉,几乎每个小朋友都识得点玩。猜呈沉,就是包 、剪、捶。玩时,一边口中唱住:“呈沉剪、呈沉包、呈沉糯米 叉烧包;老鼠唔食香口胶,要食豆沙包。”一边蹬住脚仔,装腔 作势以压倒对方,甚至赖猫起来,故意出手慢些,看对方出什么 再行定断。但若被对方识穿则唔算数。如果大家出的手势一样, 就要再来猜过。 卖懒 卖懒,卖懒, 卖到年年三十晚, 人懒我唔懒。 玩一玩 以往,在西关的除夕之夜,各家各户的小孩人人拿着 小纸灯笼,里面点上蜡烛,三五成群地在街头巷尾中 走来走去。其他小孩子看到这些“买懒”的队伍来了, 就会立刻拿出一盏小灯笼跟在后面,一齐唱起上面的 童谣。但见处处烛光闪闪,童声四起,成为羊城的一 种热闹景象。 资料库 西关人“买懒”的起因,有一个与其他地方不同的传说。 相传,天上的王母娘娘有一个果园,园中有不少仙花异草, 春天开花,夏天结果,非常美丽。 果园中有一棵蟠桃树,树上长着一条大懒虫。这条大懒虫好 吃懒做,每逢春天的时候就吃花叶,夏天的时候就吃果子。但到 了冬天,大懒虫就没有什么可以吃的了。此时,大懒虫便想钻到 树中间去躲过这个难捱的冬天。王母娘娘这下可生气了,于是派 大神守住蟠桃仙树,不准懒虫睡到里面去。但大懒虫懒性难改, 依然想往里面钻,于是王母娘娘一声令下,把这个屡教不改的大 懒虫打落尘土。 懒虫下到凡间,看到羊城西关是块风水宝地,于是就入了西 关。到了西关,懒虫看到顽皮的西关儿童有机可乘,便立刻钻进 了小孩子的鼻子,变成了人人讨厌的鼻涕虫。每逢半夜,小孩子 睡着之后,大懒虫就爬到小孩的背脊上,恢复了大懒虫的原样。 因此,小孩第二天早上就大睡懒觉,不愿起床。 腊月过后,春天就要来了,孩子们要早早上学,再也不能睡 懒觉了。为了除掉这讨厌的小懒虫,孩子们便要点上灯笼,沿街 叫着去“卖懒”。这样,过了大年初一,孩子们就可以精神焕发地 背着书包上学去。 这就是西关儿童“卖懒”的来历。 鸡公仔 鸡公仔,尾高高, 养儿养女唔好咁心粗。 唔好心肝唔好, 就唔记得父母嘅功劳。 想一想 1你能帮助父母做家务吗? 2、平时你是怎样孝敬长辈的? 乐一乐 读一读 比赛朗读童谣鸡公仔。 斗辣椒 红辣椒,绿辣椒, 平时你牙镲嘴藐藐, 今日你无胆同我撩。 注释 牙镲:广州方言,骄傲自大之意。 嘴藐藐:唐代口语,指藐唇藐舌,形容难看。 撩(rdui、liao)指挑逗; 例如:撩是斗非即惹是生非 乐一乐 “旧歌新唱”:跟爸爸妈妈一起,把一些旧童谣改 编成跟现在生活息息相关的新歌谣。 资料库 相传,在西关南岸的一个小山岗上,有一棵野生椒 得天独厚,年龄不下100岁,每年所产的辣椒,小而硬 实,有红有绿。当地人称红的为母,绿的为公。用之来 浸酱油,2枚就可以浸1斤,而且味道非常辣。 人若空口嚼这种辣椒,吃不到一粒,就会被辣得翻 肠倒肚。种这棵树的人名叫“辣椒王”。据说这棵辣椒之 所以辣。乃因“辣椒王”是以一种妙法种下,并且得到天 地精气。此也可谓西关一奇。 清宣统初年,有一日,在西关多宝路银龙酒家, 忽然来了一个北方富商。此人好吃辣椒,入席上菜时, 大谈南北之菜,说北方之辣椒如何厉害,粤人根本不知 辣味为何物。 未料,银龙酒家的掌柜听后笑道:“非也,你初入 羊城,尚不知西关有一棵辣椒王,其椒人吃不过一枚 。” 富商一听怎么都不信。掌柜说:“是又如何?” 这人答:“假如是,我吃3枚;不过,你也要吃我所 带的3枚。”随后,他又笑着说“你们粤人真的不知北方 辣椒。尤其四川,有一种天府之王,至今天下未有人 敢试3枚,是椒中极品!” 见此人说的说得天花乱坠,当天就有人传讯给西关 男岸“辣椒王”,“辣椒王”即与富商约定,于下一月在银 龙比椒试辣。并讲好设3席酒,输者包请,平手各半。 至比赛那一天,大家应约来到。不少好事者也闻声 而至。 二人各将自己的辣椒送与对方验过,并写下保 证书,说明椒中无毒。比赛开始,二人同时放椒入口中 细嚼,谁吐即谁输。初试,富商脸上尚有微笑,稍候则 面色转青;最后,被辣得哇哇大叫,摇头缩颈。 围观的人无不哈哈大笑。未几,富商便难以忍受 下去,只好将辣椒吐出,连连漱口,承认自己输了。“ 辣椒王”却既没吐,也没漱口,算胜。 后来,这棵辣椒树枯死了,“辣椒王”也渐渐被人 忘记,但吃辣椒之风却在西关传了下来。 点虫虫 点虫虫,虫虫飞,飞到荔枝基,荔枝熟,摘满 屋,屋满红,陪住个细蚊公。 乐一乐 与小朋友一起演唱童谣点虫虫。 资料库 这是西关老人逗孙儿常唱的歌谣,老人 家一边唱一边把着孩子的手,教他双手食指 相对,一触即分,作虫儿飞起状。这个游戏 常常能逗得孩子咯咯地笑。早年的荔湾一带 ,一湾江水绿,两岸荔枝红,歌谣唱的就是 当年西关荔枝红满屋的情形。歌谣里的“细 蚊公”,指的就是小“婴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