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心理应激与应激障课件_第1页
第三章_心理应激与应激障课件_第2页
第三章_心理应激与应激障课件_第3页
第三章_心理应激与应激障课件_第4页
第三章_心理应激与应激障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应激与应 激障碍 阿坝州汶川县城 一、心理应激 一、应激概述 (二)应激源 应激源:指能够引起个体产生应激的各种因素 。不仅包括客观刺激,同时也包括人的主观评 价 包括躯体性应激源 、心理性应激源 、 社会性应激源、文化性应激源。 n躯体性应激源:直接作用于躯体而产生应激的刺 激物。如冷、热、噪音。 n心理性应激源:导致个体产生焦虑、恐惧和抑郁 等情绪反应的各种心理冲突和心理挫折。 n社会性应激源:范围极广,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应 激事件。 n文化性应激源:由于生活方式、语言环境、价值 观念、风俗习惯的变换所引起的冲突和挑战。 二、应激反应 n个体由于应激源的存在而导致的各种生理 、心理、行为等变化。 n主要包括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 (一)应激的生理反应 nConnon的应激反应学说 n一般适应综合征 n免疫系统的反应 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1、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变化 应激原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儿茶酚胺分泌增多 交感神经活动过强 防御作用 消极影响 增强 血流 扩张 升高 提高 肾胃 能量 心血 心功 重新 支气 血糖 中枢 肠缺 物质 管应 改善 分布 管增 增加 兴奋 血性 大量 激性 组织 保证 加摄 供能 性促 损伤 消耗 损伤 供血 心脑 氧量 进其 供血 它激 素分 泌 2、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变化 应激原 CRH和ACTH分泌增多 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 防御作用 消极影响 升高 改善 稳定抑制 蛋白 抑制 抑制 血糖 心血 溶酶炎症 质分 免疫 组织 提供 管功 体膜反应 解过 感染 再生 能量 能 减轻减轻 多负 增加 影响 组织 组织 氮平 创伤 损伤 损伤 衡 愈合 3. 免疫系统 下丘脑儿茶酚胺及阿片样物质 下丘脑垂体ACTH、b内啡肽 (二)应激的心理反应: 1认知反应:消极与积极 2 情绪反应:消极与积极 3 行为反应 三、应激的理论模式 n应激的理论模式:分为生理模型和心理模 型 (一)应激的生理模型 (二)应激的心理模型 应激源 中介因素 应激反应 反应结局 应激相互作用系统整合模式图 生 活 事 件 认知 评价 中枢神经系统 人格 特征 应对 方式 心 身 紧 张 状 态 心理行为反应 精 神 疾 病 社会 支持 生理反应 心 身 疾 病 适应 (健康) 不适应 (疾病) n1 认知评价 n2 应对方式 n3 社会支持:正式的制度化社会支持与非正 式的社会支持 n4 人格与应激 四、应激的处理方法 1 资源:指用以处理应激的基本材料,包括 个体、社会和物质的。 1)个体:有助于处理应激的特点或态度,如 自尊、自信、自谦、信念、价值、控制感 和自我效能。 2)社会资源:社会支持。 3)物质资源:身体的健康、足够的体力,住 房和金钱等。 2处理策略: 1)问题处理策略:解决问题、社会技能、寻 求信息 2)情绪处理策略:紧张消除、认知重组、注 意转移、自我暴露或宣泄、逃避或退缩。 二、应激障碍 一、急性应激反应 急性应激反应是指因极其严重的心理 或躯体的应激因素而引起的短暂精神障碍。 一般持续数天,大多数可完全消失,最长一 个月。 (二)应激反应的表现 1.强烈的精神应激事件 2.精神运动性兴奋 3.精神运动性抑制 4.其他:意识障碍、片段的精神病性症状 1.强烈的精神应激事件 作为发病的直接原因 变化事件 LCU 变化事件 LCU 1. 配偶死亡 100 2. 离婚 73 3. 夫妇分居 65 4.坐牢 63 5. 亲密家庭成员丧亡 63 6.个人受伤或患病 53 (如火灾、地震、疾病等) 7. 结婚 50 8. 被解雇 47 9. 复婚 45 10. 退休 45 . . 40. 饮食习惯变异 15 41.休假 13 42. 圣诞节 12 43.微小的违法行为(如违章穿马路) 11 生活应激事件量表(SRRS) 2.精神运动性兴奋 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 有一定的盲目性,患者激越、喊叫、过度乱动或情感 爆发,话多,内容常常涉及心因与个人经历。 3.精神运动性抑制 部分病人可以表现为精神运动性抑制,患者情 感迟钝,麻木,行为退缩,少言少语,甚至木僵 : 表现为表情呆滞,处于茫然状态,继而不动不 语,呆若木鸡,对外界刺激无相应反应,呈木僵状 态,称为心因性木僵。 4.其他:意识障碍、片段的精神病性症状 意识朦胧状态,可出现定向障碍,对周围事 物不能清晰感知,自言自语,内容零乱,表情紧 张、恐怖,动作杂乱、无目的,或躁动不安、冲 动毁物。事后不能全部回忆,称为心因性意识模 糊状态。 (三)应激反应的干预 1、自行缓解 2、心理治疗(重要意义) 3、 药物治疗(对症治疗) 4、 环境治疗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是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 件导致个体出现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 n灾难: n自然灾害 n人为过失灾难 n人为蓄谋引起的灾难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表现 1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 n头脑中反复闯入性痛苦回忆起创伤事件 n痛苦地梦到此事 2 回避性症状: 创伤相关刺激做持久回避 避免回想; 回避相似情景、人和物 交往减少、待人冷淡 兴趣减少变窄 对创伤的选择性遗忘 对未来失去信心 3持续性焦虑和警觉性增高 n难以入睡等睡眠障碍 n易激惹或易发怒 n难以集中注意 1.症状标准 (1) 突然遭受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处境 (2)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 (3)持续的警觉性增高 (4)对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情景的回避 (三)诊断标准(三)诊断标准 2.严重度标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3.病程标准:精神障碍延迟发生(即在遭受创伤 后数日至数月后),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月。 4.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神经症等。 (四)影响因素 n人格特征、个人经历、社会支持、躯体和心理素 质 n创伤的严重程度 n是否有足够的家庭和社会支持 n干预措施是否及时 n是否具备有效的应对策略 n是否有情感障碍的家庭史 n既往遭受创伤情况 案例2: 对象:刘梅,今年刚满50岁。 症状:一出门心里发慌,老担心会被车撞。 今年刚满50岁的刘梅很不明白,这两年自己到底怎么了。两年来,她越来越害怕 外出。最近,她觉得只有把家门关紧的那一刻,自己才是暂时安全的。 n 一出门,就感觉害怕 n 刘梅的家住在南湖。4年前,她内退后,就在家当全职太太。平时在家整 理家务,空闲时就和几个姐妹出去逛逛街,买买菜什么的。可这两年,她的 朋友们突然见不到她了。“我觉得她怪怪的,简直像中了邪。”爱人说。 n 对于爱人的抱怨,刘梅心里很难过,但是她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我知 道不正常,但就是害怕,总觉得自己会被伤害。”刘梅说,前两年,她都没注 意到自己的这种异常行为。“起先是不太乐意出去参加集体活动,也不爱逛街 。”因为当时刘梅刚刚目睹了一次车祸,发了一周的高烧,所以她一直以为是 自己身体太虚了。 n n在家养了2个月的病之后,刘梅的身体渐渐好转,“可就是不太爱出门 了。好不容易一出门,就感觉怕怕的。” n 刘梅家的小区外面是一个汽车站,平时来往的车辆很多,而菜场 就在马路斜对面。“渐渐地,我连上菜场过马路都不敢了。”每天得做 饭烧菜给子女和爱人吃,这个菜场,刘梅是一定得上的。“我常常喊 上对门一起去,或者等候在小区门口,看谁去,就结伴去。”有一个 下雨天,因为始终没有等到人去结伴买菜,刘梅竟然把前一天的剩菜 热热,给家人吃了一顿。 n 这种奇怪的表现让刘梅的爱人很不满。爱人张先生告诉记者,除 了买菜不单独去,家里亲戚的红白喜事,刘梅也不肯去。“她说人一 多,她就觉得心里慌。可是,人家不觉得你摆谱吗?” n 刘梅说,自己也尝试着出去走走,但还没出小区门,腿就开始发 软。“我恨不得天天把自己关在家里。只有那样才是安全的。” n n 回忆两年前的那场车祸 n 刘梅常常回忆起2年前,她目睹过的一个车祸。两年前,刘梅和朋友在黑 龙江路附近准备拦的士回去。正好是下班高峰,车子很难打。看见一辆的士 过来,刘梅和朋友急忙跑上去拦。“结果,路对面的一个小伙子看见了,也想 过来抢打的。谁知,正好一辆私家车开过去,砰撞上去。”这名心急的小伙 子当时就被撞出10米远。“血顿时就溅了一地,我当时差点吓晕过去。” n 目睹那次车祸之后,平时连鸡都不敢杀的刘梅病了一场,连续发了一周 的高烧。“那次生病好之后,我心里就觉得有东西堵着了。过马路时,我老担 心被撞。就算在小区里走,我也担心突然会有一辆摩托车,把我撞了!” n 现在,除了这些烦恼之外,刘梅又有了新烦恼:“我女儿10月份就要结婚 了,我担心,到时候我连酒店都不敢去啊。” n 专家: n 可能是受惊吓所致 n鼓楼医院医疗心理科的曹博士。告诉刘女士很可能是因为惊吓,而产生的创 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由于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 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病理性重现、噩梦惊 醒、持续性警觉性增高和回避,以及对创伤经历的选择性遗忘和对未来失去 信心。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 (五)干预方法 1、心理治疗: 1)应激免疫训练:教会 一些应对技巧,帮助其能更 好地应对压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n该法较适用与短期疗效,分为三阶段。首先,教 给求助者一些与该创伤事件相关的知识,使其理 解自身焦虑和恐惧的来源,创伤的性质和反应; 其次,教其应付这些反应的技巧,如,肌肉放松 、调节呼吸、思维停止技术、自我对话训练等等 ;最后,使求助者暴露于模拟的应激情境,如可 通过电影呈现与地震相关的情节,练习应付技巧 的应用。 2)系统脱敏治疗:交互一直和反条件作用达 到治疗目的 n使用放松训练,通过由低至高不同等级腭 恐惧刺激进行想象暴露的方式对恐惧刺激 进行脱敏 n三个部分:放松训练,建立焦虑或害怕等 级层次,要求来访者在放松的情况下按等 级层次中列出的项目进行想象或实地脱敏 。 n儒门事亲载:卫德新的妻子旅途中,在旅舍的楼上住宿, 夜逢盗贼烧房子,因受惊而堕下床来。自此以后,每听到 声响,便会受惊昏倒不省人事。家人也只得蹑足而行,不 敢冒然弄出声响,逾年不愈。医师张从正(号戴人)诊断 后既让二侍女执其两手,按于高椅之上,在面前放一张小 桌几。张从正说:“娘子,请看这木头!”便猛击桌,其妇 大惊。张从正说:“我用木头击桌,有何可惊呢?”妇人吓 后稍显安定,张从正又击桌,惊已显然减缓。又过一会儿 ,连击三五次,又用木杖击门,又暗中令人击背后的窗子 。妇人慢慢从惊恐中平定下来。晚上又叫击其卧房的门窗 ,接连数日,从天黑直到天亮,一、二月后,虽听雷鸣也 不惊恐了。 3)延长暴露和视觉暴露治疗:暴露治疗的拓 展方法,是让个体直接暴露于其所害怕的 线索或创伤性记忆之中。要求其直接面对 他所害怕的情景,想象处于所害怕的情境 中,坚持很长时间。 4)认知加工治疗: PTSD症状 来自于新的信息和 旧的认知图式之间的冲突 n重点在于识别出这些冲突,并对其进行调整。 n求助者将创伤记忆、当时的想法和感受等细节写 下,并大声朗读,咨询师帮求助者识别出“冲突” ,然后对其非理性信念进行处理,调整其错误的 归因方式,从而减轻自责、厌恶自己、愤怒和不 知所措等症状,进一步控制闯入性记忆。该法主 要在于调整求助者的认知方式,将新的信息整合 到恐惧的记忆中。 5)眼动脱敏和再加工 :EMDR治疗的疗程可 分为8个步骤,包括采集一般病史和制定计 划、稳定和为加工创伤做准备、采集创伤 病史、脱敏和修通、巩固植入、身体扫描 、结束、反馈与再评估。 n即医生用伸出两、三根指头来引导患者的 目光左右移动,同时进行有关的提问,从 而使病人恢复记忆和忘记恐怖,让心情平 静下来。这种方法被称为二指疗法 n1987年,年仅39岁的夏皮罗被告知患了癌症,她决心要与 命运抗争。于是她辞去工作,开始周游美国,去寻找、探 索不同的治疗方法。有一天,她正在某地公园散步,突然 产生了一种异样的感觉,等这一短暂的时刻过去,她竟然 奇迹般的平静下来。为什么那些烦恼忽然间烟消云散了呢 ?她仔细回想了一下,当时她的双眼曾飞快地左右移动了 好多次。为了彻底弄清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她开始到圣 迭戈大学学习,成了一名心理医生。她同几十名志愿者试 验了她的“疗法”,终于找到了它的原理:在一般情况下, 人的思想上受到打击时,一部分大脑会立即动员起来,前 来救援受伤害的地方,但是,非常沉重的打击会毁掉大脑 的这一自然机制,于是伤痕便得不到应有的消除,从而留 下心理疾患。二指疗法可以重新激活大脑的这一机制,把 那些沉重的打击变成以往经历中的一件平常事,再不用一 想起来就背起消极情绪的包袱。在某种条件下,眼睛可以 像梦幻一样,激活这一部分大脑,夏皮罗经过研究,还发 现患者自己不能自我施行这种疗法,必须靠专业人员在患 者眼前移动手指,同时用提问来引导他们回忆时才能有效 n通常患者被要求在脑中回想自己所遭遇到的创伤画面、影 像、痛苦记忆,及不适的身心反应(包括负面的情绪), 然后根据治疗师的指示,让患者的眼球及目光随着治疗师 的手指,平行来回移动约1520秒。完成之后,请患者说 明当下脑中的影像及身心感觉。同样的程序再重复,直到 痛苦的回忆、及不适的生理反应(例如心跳过快、肌肉紧 绷、呼吸急促)被成功地敏感递减为止。若要建立正 面健康的认知结构,则在程序之中,由治疗师引导,以正 面的想法和愉快的心像画面植入患者心中。 2、药物治疗 n急性期时,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低剂量 的曲唑酮改善睡眠 n慢性时,应用SSRI类药物,谨慎使用苯二 氮卓类药物。 3、积极的社会支持:家庭的支持和配合是患 者康复的重要基础 n家庭亲友的关心与支持,心理工作者的早 起介入,社会各界的热心援助,政府的全 面 三、心理防御机制与应对 一、心理防御机制 n自我防御机制是自我用以应付自我和超我 压力的手段 n注意:属于精神分析理论是无意识的;取 决于自身的心理特点特别是人格特征;对 同一个体所使用的防御机制具有相对稳定 的特点,较少随情境发生大的变化 n特征: n作用在于减弱、回避或消除积极情绪状态 n通常不是故意运用的,它们是无意识或至 少是部分无意识的 n通过自我肯定支持自尊,保护并防护自己 免于受伤害。 n可同时有一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共同发挥 作用。 (二)心理防御机制的分类与常见 的表现形式 n1 自恋型 n1)否认:较原始、简单的心理防御机制, 指个体不承认现实的某些方面,以减轻焦 虑和痛苦地心理防御机制。 n如否认自己的疾病 n2) 外射:个体将自己内心某些不能为社会 规范或自我良心所接受的感觉、态度、欲 望、意念等转到外部世界或他人身上以掩 饰自己、逃避或减轻内心的焦虑与痛苦的 做法 n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n2 不成熟型 n1)退行:当一个人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放 弃已经学到的较成熟的应对策略和方式, 反而使用早先较幼稚的方式应付困难或满 足己欲。 n如遇到困难无法应付,就觉得自己病了要 休息 n2)幻想:遇到困难时,用幻想方式,使自 己脱离现实,从幻想境界中获得内心满足 。 n被领导骂了,幻想自己有天居高职骂领导 n3 神经症型 n1)合理化:遭遇挫折后,即使有时理由实 际上站不住脚,也为自己的行为或处境寻 找自我认可的理由,以摆脱其焦虑或痛苦 状态的做饭 n酸葡萄心理和甜柠檬心理 n2)转移:指个体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 把某一对象的欲望、情感或行为意向不自 觉地转向其他可替代的对象,以减轻自己 的心理负担。 n爸爸工作被责骂,骂妈妈,妈妈打儿子, 儿子踢狗。 n3)反向形成:指由于社会道德与规范的制 约,个体将潜意识中不直接表达的欲望和 冲动,通过截然相反的方式来呈现,以减 少伽焦虑,维护安宁。 n此地无银三百两 n4)抵消:指一个人以象征性的动作、语言 和行为,抵消已发生的不愉快的事件,弥 补其内心的愧疚,解除焦虑。 n出轨的丈夫给老婆买汽车。钻戒 n5)补偿:指一个真实或幻想的躯体或心理 缺陷通过补偿而得到有效的纠正,从而可 解除由某些缺陷所致的内心痛苦,且一个 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过程。也有过度代偿 n相貌平常的女子致力于学问上的追求。 n6)压抑:一种罪基本的心理防御机制,指 一个人把不能被社会道德规范或自己一时 所接受的冲动、欲望、情感等不知不觉中 压抑到其潜意识中,使自己意识不到而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