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3_燃料电池3-─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pt_第1页
ch3_燃料电池3-─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pt_第2页
ch3_燃料电池3-─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pt_第3页
ch3_燃料电池3-─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pt_第4页
ch3_燃料电池3-─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燃料电池 王志成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npemfc工作原理与结结构 npemfc的发发展简简史 npemfc的特点与用途 npemfc的主要部件 npemfc单电单电 池与电电池组组 npemfc电电池组组失效分析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质子交换膜型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pemfc)以全氟磺酸型固体 聚合物为电解质,铂/炭或铂-钌/炭为电催化剂, 氢或净化重整气为燃料,空气或纯氧为氧化剂, 带有气体流动通道的石墨或表面改性的金属板为 双极板。 1. pemfc工作原理与结结构 1.1 工作原理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工 作 原 理 示 意 图图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pemfc中的电极反应类同于其他酸性电解质燃 料电池。阳极催化层中的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电 极反应: 该电极反应产生的电子经外电路到达阴极,氢离子则 经质子交换膜到达阴极。氧气与氢离子及电子在阴极 发生反应生成水。生成的水不稀释电解质,而是通过 电极随反应尾气排出。 总的反应 : 阳极反应 : 阴极反应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1.2 pemfc结结构组组成图图 由图可知,构成pemfc的关键键材料与部件为电为电 催 化剂剂、电电极(阴极与阳极)、质质子交换换膜和双极板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20世纪纪60年代,美国首先将pemfc用于双子星 座航天飞飞行。该电该电 池当时时采用的是聚苯乙烯烯磺酸膜, 在电电池工作过过程中该该膜发发生降解。膜的降解不但导导致 电电池寿命的缩缩短,且还污还污 染了电电池的生成水,使宇航 员员无法饮饮用。 其后,尽管通用电电器公司曾采用杜邦公司的全氟 磺酸膜,延长长了电电池寿命,解决了电电池生成水被污污染 的问题问题 ,并用小电电池在生物实验卫实验卫 星上进进行了搭载载 实验实验 。但在美国航天飞飞机用电电源的竞竞争中未能中标标 ,让让位于石棉膜型碱性氢氢氧燃料电电池(afc),造成 pemfc的研究长时间长时间 内处处于低谷。 2. pemfc的发发展简简史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1983年,加拿大国防部资资助了巴拉德动动力公司 进进行pemfc的研究。在加拿大、美国等国科学家 的共同努力下,pemfc取得了突破性进进展。 采用薄的(50-150m)高电导电导 率的nafion和dow 全氟磺酸膜,使电电池性能提高数倍。 接着又采用铂铂炭催化剂剂代替纯铂纯铂 黑,在电电极 催化层层中加入全氟磺酸树树脂,实现实现 了电电极的立体 化。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阴极、阳极与膜热压热压 到一起,组组成电电极-膜- 电电极“三合一”组组件(membrane-electrode-assembly ,mea)。这这种工艺艺减少了膜与电电池的接触电电阻 ,并在电电极内建立起质质子通道,扩扩展了电电极反应应 的三相界面,增加了铂铂的利用率。不但大幅度提 高了电电池性能,而且使电电极的铂铂担量降至低于 0.5mg/cm2,电电池输输出功率密度高达0.5-2w/cm2, 电电池组组的质质量比功率和体积积比功率分别别达到 700w/kg和1000w/l。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除了具有fc的一般优点外,pemfc还具有: 1)室温下快速启动 2 )无电解质液流失 3)比功率和比能量高 4)寿命长。 3. pemfc的特点与用途 3.1 特点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1)分散电站; 2)移动电源,是电动车、移动通讯和 潜艇等的理想电源; 3)也是最佳的家庭动力源。 3.2 用途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pemfc的电电极均为为气体扩扩散电电极。它至少 有两层层构成:起支撑作用的扩扩散层层和为电为电 化学反 应进应进 行的催化层层。 催化层 扩散层 电极结构示意图 4. pemfc的主要部件 4.1 电电极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功能: 1)起支撑作用,为此要求扩散层适于担载催化 层,扩散层与催化层的接触电阻要小;催化层主 要成分是pt/c电电催化剂,故扩散层一般选炭材制 备; 2)反应气需经扩散层才能到达催化层参与电化 学反应,因此扩散层应具备高孔隙率和适宜的孔 分布,有利于传质。 4.1.1 扩散层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3)阳极扩扩散层层收集燃料的电电化学氧化产产生的电电流 ,阴极扩扩散层为层为 氧的电电化学还还原反应输应输 送电电子, 即扩扩散层应层应 是电电的良导导体。因为为femfc工作电电流 密度高达1a/cm2,扩扩散层层的电电阻应应在m.cm2的数 量级级。 4)pemfc效率一般在50左右,极化主要在氧阴 极,因此扩扩散层层尤其是氧电电极的扩扩散层应层应 是热热的 良导导体。 5)扩扩散层层材料与结结构应应能在pemfc工作条件下保 持。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扩散层的上述功能采用石墨化的炭纸或炭 布是可以达到的,但是pemfc扩散层要同时满 足反应气与产物水的传递,并具有高的极限电 流,则是扩散层制备过程中最难的技术问题。 carbon papercarbon cloth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4.1.2 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担载性催化剂 催化剂:高分散的纳米级pt颗粒 担体:导电、抗腐蚀的乙炔炭黑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pt/c电电催化剂剂 胶体铂溶胶法 离子交换法 h2ptcl6直接还原法 真空溅射法 pt-m/c电电催化 剂剂 共沉淀法 以pt/c催化剂和过渡金属盐水溶 液为原料制备(还原) 真空溅射法 pt-m-hxwo3/c电电催化剂剂 1) 制备备 复合担体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2) 表征 相表征 xrd 粒径分布 粒度分布仪仪 粒度 tem、由循环环伏安曲线氢线氢 吸附峰面积积求 得 比表面积积 由电电化学活性表面积积求得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它是pemfc的最关键部件之一,直接影响电池 的性能与寿命。质子交换膜应满足的要求: 1)高的h+离子传导能力; 2)在fc运行条件下,膜结构与树脂组成保持不 变,即具有良好的化学和电化学稳定性; 3)具有低的反应气体渗透性,保证fc具有高的法 拉第效率; 4)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4.2 质子交换膜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种类化学结构摩尔质质量ew (g/mol) nafion膜x=610,y=z=11100 dow膜x=310,y=1,z=0800850 ew值值, equivalent weight,表示1mol磺酸基团团的树树脂 质质量,ew值值越小,树树脂的电导电导 越大,但膜的强度越低 。 膜的酸度通常以树树脂的ew值值表示,也可用交换换容量( iec,每克树树脂中含磺酸基团团的物质质的量)表示,ew 和iec互为为倒数。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目前使用的主要是du pont杜邦公司的全氟磺酸 型质质子交换换膜,即nafion膜,售价高达 $500800/m2。 因此,开发发性能优优良的交换换膜是当前研究的热热 点之一。 全氟磺酸型质质子交换换膜传导质传导质 子必须须要有水存 在才行,其传导传导 率与膜的含水率呈线线性关系。 实验实验 表明,当相对对湿度小于35%时时,膜电导显电导显 著下降,而在相对对湿度小于15%时时,nafion膜几 乎成为绝缘为绝缘 体。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pemfc电池组一般按压滤机方式组装。由图可知,双 极板必须满足下述功能要求。 实现单池之间的电的联结,因此,它必须由导电良 好的材料构成。 将燃料(如氢)和氧化剂(如氧)通过由双极板、密封件 等构成的共用孔道,经各个单池的进气管导入各个单 池,并由流场均匀分配到电极各处。 因为双极板两侧的流场分别是氧化剂与燃料通道, 所以双极板必须是无孔的;由几种材料构成的复合双 极扳,至少其中之一是无孔的,实现氧化剂与燃料的 分隔。 4.3 双极板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构成双极板的材料必须在阳极运行条件下(一定的电 极电位、氧化剂、还原剂等)抗腐蚀,以达到电池组的 寿命要求,一般为几千小时至几万小时。 因为pemfc电池组效率一般在50左右,双权板材 料必须是热的良导体,以利于电池组废热的排出。 为降低电池组的成本,制备双极板的材料必须易于 加工(如加工流场),最优的材料是适于用批量生产工艺 加工的材料。 至今,制备pemfc双极板广泛采用的材料是石墨和 金属板。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1.石墨双极板: 厚度为25mm, 机加 工共用通道, 利用电 脑刻绘机在其表面上 加工流场。这种工艺 费时,价高,不易批 量生产。 采用蛇形流场的 石墨双极板图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双板板流场结构示意图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2. 模铸双极板: 为降低成本和批量生产产,在doe资资助下,los alamos等发发展了采用模铸铸法制备带备带 流场场的双极板。方 法是将石墨粉和热热塑性树树脂均匀混合,有时时需加入催 化剂剂等,在一定温度下冲压压成型,压压力高达几mpa或 几十mpa。该技术尚在发展之中。 采用这种模铸法制备双极板,由于树脂未实现石 墨化,双极板的本相电阻要高于石墨双极板,而且双 极板与电极扩散层的接触电阻也比纯石墨大。但改进 联合树脂材料、与石墨粉配比及模铸条件,可以减小 模铸板的这两种电阻。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3.金属双极板: 用薄金属板制备双极板的优点是可批量生产,如采 用冲压技术制备各种结构的双极板。 这是目前世界各国研发的重点之一。 其难点:在pemfc工作条件下的抗腐蚀问题(氧 化,还原,一定的电位和弱酸性电解质下的稳定性 );与扩散层(碳纸)的接触电阻大。 抗腐蚀的方法之一是用改变合金组成与制备工艺的 方法。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4. 复合双极板: 采用廉价的多孔石墨板制备流场。由于这层多 孔石墨流场板在电池工作时充满水,既有利于膜的 保湿,也阻止反应气与作为分隔板的薄金属板( 0.10.2mm)接触,因而减缓了它的腐蚀。 这种复合双极板技术的关键是尽量减少多孔石 墨流场板与薄金属分隔板间的接触电阻。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流场:作用是引导反应气流动方向,确保反应 气均匀分配到电极各处,经扩散层到达催化层参与 电化学反应。 流场主要有:网状,多孔,平行沟槽,蛇形和 交指状等。 流场设计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很多是高度保密的专 有技术。 4.4 流场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平行沟槽流场交指状流场 多孔型流场 网状流场单通道蛇形流场多通道蛇形流场 点型流场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计算模拟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至今pemfc广泛采用的流场以平行沟槽流场和 蛇形流场为主; 对于平行沟槽流场可用改变沟与脊的宽度比和平 行沟槽的长度来改变流经流场沟槽反应气的线速 度,将液态水排出电池。 对蛇形流场可用改变沟与脊的宽度比、通道的多 少和蛇形沟槽总长度来调整反应气在流场中流动 线速度,确保将液态水排出电池。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交指状流场是一种正在开发的新型流场。它的优 点是强迫反应气流经电极的扩散层强化扩散层的 传质能力,同时将扩散层内水及时排出。 但这种流场在确保反应气在电极各处的均匀 分配与控制反应气流经流场的压力降方面均需深 入研究,并与相应工艺开发相配合。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上述各种流场的脊部分靠电池组装力与 电极扩散层紧密接触,而沟部分为反应气流 的通道,一般沟槽部分面积与脊部分面积之 比为流场的开孔率。 这一开孔率过高,不但降低反应气流经 流场的线速度,而且减少了与电极扩散层的 接触面积,增大了接触电阻。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开孔率降得过过低,将导导致脊部分反应应气 扩扩散进进入路径过长过长 ,增加了传质传质 阻力,导导致 浓浓差极化的增大。一般而言,各种流场场的开孔 率控制在4050之间间。 对对蛇形与平行沟槽流场场沟槽的宽宽度与脊的 宽宽度之比控制在1:(1.2-2.0)之间间。通常沟槽的 宽宽度为为1mm左右,因此脊的宽宽度应应在1-2mm 之间间。 沟槽的深度应应由沟槽总长总长 度和允许许的反 应应气流经经流场场的总压总压 降决定,一般应应控制在 0.5-1.0mm之间间。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单电池:它是构成电池组的基本单元,电池组的设计 要以单电池的实验数据为基础。各种关键材料的性能 与寿命最终要通过单电池实验的考核。 对对于pemfc,由于膜为为高分子聚合物,仅仅靠电电池组组的组组装 力,不但电电极与膜之间间的接触不好,而且质质子导导体也无法进进入多 孔气体电电极的内部。为为了实现电实现电 极的立体化,需向多孔气体扩扩 散电电极内部加入质质子导导体(如全氟磺酸树树脂),同时为时为 改善 电电极与膜的接触,将已加入全氟磺酸树树脂的阳极,隔膜(全氟 磺酸膜)和已加入全氟磺酸树树脂的阴极压压合在一起,形成了“ 三合一”组组件(mea) 5. pemfc单电单电 池与电电池组组 5.1 单电池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mea的制备备 将质质子交换换膜和扩扩散层层催化层电层电 极,浸 润润nafion液后,在一定温度和压压力下,热压热压 成 膜电电极组组件。制备备工艺艺至关重要。 涂上催化剂的nafion膜mea的热压成型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电池组的主体为mea,双极板及相应 可兼作电流导出 板,为电池组的正极;另一端为阳单极板,也可兼作 电流导入板,为电池组的负极,与这两块导流板相邻 的是电池组端板,也称为夹板。在它上面除布有反应 气与冷却液进出通道外,周围还布置有一定数目的圆 孔,在组装电池时,圆孔内穿入螺杆,给电池组施加 一定的组装力。 若两块端板用金属(如不锈钢、铁板、超硬铝等)制作, 还需在导流板与端板之间加入由工程塑料制备的绝缘 板。 5.2 电池组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5.2.1 电池组结构示意图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效率和比功率分别是电池组在标定功率下运行时的能 量转化效率和在标定功率下运行时的质量比功率和体 积比功率。 1)对对于民用发电发电 (分散电电源或家庭电电源),能量转转 化效率更为为重要,而对对体积积比功率与质质量比功率的要 求次之。故依据用户对电户对电 池组组工作电压电压 的要求确定串 联联的单电单电 池数目时时,一般选选取单电单电 池电压为电压为 0.700.75v。这样这样 在不考虑虑燃料利用率时时,电电池组组的 效率可达56%60%(lhv)。再依据单电单电 池的实验实验 v-a 特性曲线线,确定电电池组组工作电电流密度,进进而依据用户户 对电对电 池组标组标 定功率的要求确定电电极的工作面积积。在确 定工作面积时积时 ,还应还应 考虑电虑电 池系统统的内耗。 5.2.2 电池组设计原则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2)对于电动车发动机用的pemfc和各种移动动力 源,则对电池组的质量比功率和体积比功率的要求 更高些。 为提高电池组的质量比功率和体积比功率,在电池 关键材料与单电池性能已定时,只有提高电池工作 电流密度,此时一般选取单电池工作电压为 0.600.65v,再依据用户对电池工作电压的要求确 定单电池数目,进而依据v-a特性曲线确定电极的 工作面积。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流场结够对场结够对 pemfc电电池组组至关重要,而且 与反应应气纯纯度、电电池系统统的流程密切相关。 因此,在设计电设计电 池组结组结 构时时,需根据具体条 件,如反应应气纯纯度、流程设计设计 (如有无尾气回流 ,如有,回流比是多少等)进进行化工设计设计 ,各项项 参数均要达到设计设计 要求,并经单电经单电 池实验验证实验验证 可 行后方可确定。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要求是按照设计的密封结构,在电池组组装 力的作用下,达到反应气、冷却液不外漏,燃料 、氧化剂和冷却液不互窜。 5.2.3 电池组密封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由于膜的质质子(离子)导电导电 性与膜的润润湿状态态密 切相关,因此保证证膜的充分湿润润性是电电池正常运行的 关键键因素之一。pemfc的工作温度低于100,电电池 内生成的水是以液态态形式存在,一般是采用适宜的流 场场,确保反应应气在流场场内流动线动线 速度达到一定值值(如 几米每秒以上),依靠反应应气吹扫扫出电电池反应应生成的 水。但大量液态态水的存在会导导致阴极扩扩散层层内氧传质传质 速度的降低。 因此,如何保证证适宜的操作条件,使生成水的 90%以上以气态态水形式排出。这样这样 不但能增加氧阴极 气体扩扩散层层内氧的传质传质 速度,而且还还会减少电电池组组 废热废热 排出的热负热负 荷。 5.2.4 电电池组组的水管理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质子交换膜内的水传递过程有三种传递方式: 1)电迁移:水分子与h+一起,由膜的阳极侧向阴 极侧迁移。电迁移的水量与电池工作电流密度和质 子的水合数有关。 2)浓差反扩散:因为为pemfc为为酸性燃料电电池,水 在阴极生成,因此,膜阴极侧侧水浓浓度高于阳极侧侧, 在水浓浓差的作用下,水由膜的阴极侧侧向阳极侧侧反扩扩 散。反扩扩散迁移的水量与水的浓浓度梯度和水在质质子 交换换膜内的扩扩散系数成正比。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3)压力迁移:在pemfc的运行过程中,一般 使氧化剂压力高于还原剂的压力,在反应气压 力梯度作用下,水由膜的阴极侧向阳极侧传递 ,即压力迁移。压力迁移的水量与压力梯度和 水在膜中的渗透系数成正比,而与水在膜中的 粘度成反比。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水在质质子交换换膜内的迁移过过程可用nernst- plank方程表示: 式中,nd, dm , kp, , cw,m, i, f, pm分别别是水的电电迁移 系数,水在膜中的扩扩散系数,水在膜中的渗透系数 ,水在膜中的粘度,膜中水的浓浓度,电电流密度,法 拉第常数,和膜两侧侧的压压力。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由上式可知: 1)阴极侧的压力高于阳极侧的压力,有利于水从 膜的阴极向阳极侧的传递。但压力差受电池结构的 限制和空压机功耗的制约。 2)膜越薄越有利于水由膜的阴极侧向阳极侧的反 扩散,有利于用电池反应生成的水润湿膜的阳极。 3)当电池在低电流下工作时,由于膜内的迁移质 子少,随质子电迁移的水也少,有利于膜内水浓度 的均匀分布。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电池组排水 pemfc工作温度低于1000c,电电化学反应应生成的水 为为液态态。生成的水可以两种方式排出:气态态或液态态 。当反应应气为为达到当地相应应温度下水蒸气分压压力时时 ,水可汽化,并随电电池排放的尾气排出电电池;当反 应应气的相对对湿度超过过当地温度对应对应 的饱饱和水蒸气湿 度时时,电电池生成的水以液态态形式存在。液相水主要 是在毛细细力和压压差作用下,传递传递 到扩扩散层层的气相侧侧 ,由反应应气吹扫扫出电电池。 一般,两种排水方式在电电池中同时时存在。其比例与 电电池的工作条件和燃料与氧化剂剂的状态态等有关。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水的蒸发与凝结是一个典型的相变过程,并 有相变热的吸收或放出。当电池中产生液相水时 ,电池中的流动是两相流动。由于电池本身的结 构特点,相对于气相水而言,液相水的排出会更 加困难。而当电池在高电流密度下运行时,两相 流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pemfc电电池中的两相流和多组分传 递过程研究已成为该类电池发展中的一个关键而 困难的研究课题,已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effect of electrode flooding on performance (cell temperature: 51oc, h2 flow rate: 2 a/cm2, air flow rate:2.8 a/cm2, ambient pressure, h2 sparger temperature: 50oc, air sparger temperature: 27oc)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为了维持电池的工作温度恒定,必须将fc产 生的废热排出。 目前对pemfc电池组采用的排热方法主要是 冷却液循环排热法。冷却液是纯水或水与乙二醇 的混合液。 对于小功率的fc电池组,也可采用空气冷却 方式。 正在发展采用液体(如乙醇)蒸发排热方法 。 5.2.5电池组的热管理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在电池组排热设计中,应根据电池组的排热 负荷,在确定的电池组循环冷却液进出口最大压差 的前提下,依据冷却液的比热容计算其流量。 为确保电池组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冷却液进出 口最大温差一般不超过10,最好为5。这样, 冷却水流量比较大,为减少冷却水泵功耗,应尽量 减少冷却液流经电池组的压力降。 在冷却通道的设计中要考虑流动阻力的因素。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当以水为冷却液时,应采用去离子水,对 水的电导要求很严格。 一旦水被污染,电导升高,则在电池组的冷 却水流经的共用管道内要发生轻微的电解,产 生氢氧混合气体,影响电池的安全运行,同时 也会产生一定的内漏电,降低电池组的能量转 化效率。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当用水和乙二醇混合液作为冷却剂时,冷却 剂的电阻将增大。由于冷却剂的比热容降低,循环 量要增大,而且一旦冷却剂被金属离子污染,其去 除要比纯水难度大得多,因为水中的污染金属离子 可通过离子交换法去除。 空气冷却:对千瓦级尤其是百瓦级级pemfc电 池组,可以采用空气冷却来排除电池组产生的废热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排热板流场结构示意图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常压空气冷却的双极板结构示意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各种极化的比较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图 o2压力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电池组失效的原因 pemfc电电池组组在长时间长时间 运行中,除了因 电电催化剂剂中毒与老化,质质子交换换膜的老化、腐 蚀蚀和污污染,导导致其能量转换转换 效率低于设设定值值而 需要更换换外,有时时在启动动、停机和运行,特别别 是当负负荷发发生大幅度变变化时时,电电池组组内某节节或 某几节电节电 池会失效,甚至可能会发发生爆炸,导导 致整个电电池组组失效。 6. pemfc电电池组组失效分析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电电池组组反极:由n节单电节单电 池串联联构成电电池组组,当 电电池组组在一定电电流输输出稳稳定运行时时,电电池组组工作电电 压压v是: 式中,vi为为第i节电节电 池的工作电压电压 。 6.1 反极导导致电电池组组失效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一旦发生以下两种情况的任何一种,均会导 致燃料与氧化剂在一个气室的混合,在电催化剂 的作用下,可能会发生燃烧、爆炸,从而烧毁一 节或几节单电池,进而导致整个电池组的失效。 a)当电电池组组在运行时时,如果电电池组组中的某 节单电节单电 池不能获获得相应应于工作电电流下化学剂剂量的 燃料供应应量时时,氧化剂剂会经电经电 解质质迁移到燃料室 ,以维维持电电池组组内电电流的导导通。 b)如果单电单电 池不能获获得相应应于化学剂剂量的 氧化剂剂供应应量,则为则为 了维维持电电池组组内电电流的导导 通,燃料会经过电经过电 解质质迁移到氧化剂剂室。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当pemfc电池组中的某节单电池发生反极时, 电化学反应的变化如下: 1)当燃料供应不足时,在阳极侧: 正常电化学反应 反极时的电化学反应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2)氧化剂氧气供应不足时,在阴极侧: 正常电化学反应 反极时的电化学反应 即由燃料电池过程(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转变 为消耗电能,将氧由阴极室迁移到阳极室的过程。此 时,电池组输出的电流不变,但工作电压变为: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其中,vi包括: 1)阴极氧还还原过电过电 位, 2)阳极析氧过电过电 位, 3)欧姆过电过电 位, 4)由两室氧浓浓度差引起的浓浓差过电过电 位。 1)与3)的值值和按燃料电电池工作时时一致,依据 电电池工作电电流密度的大小,在0.20.5v之间变间变 化。如 用电压电压 表测测量第i节单电节单电 池的电压电压 , 可以发现发现 它从按 电电池工作的正常电压电压 (如0.700.90v)逐渐渐下降, 降 到“0”后逐渐变负渐变负 ,依据电电流密度将可到-0.5-0.2v 。因此,电电池组组的总电压总电压 下降1.21.5v。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因发生惰性气体累积或燃料、氧化剂 供应不足等导致第i节单电池电压从正到负 的变化过程称之为“反极”。 如电电池组发组发 生反极后仍让让它继续继续 运行 ,则则第i节单电节单电 池在氢氢室析出氧气,经电经电 池组组共用管道进进入其相邻单电邻单电 池,导导致电电 池组电压组电压 大幅度下降。严严重时时会由于氢氢氧 混合在电电池组组共用管道或单电单电 池内气室发发 生爆炸而破坏电电池组组。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在pemfc电池系统中发生某及节单电池燃料或氧化剂 供应不足的原因主要有: 1)供气系统故障:如氢气的减压稳压器突然失效,空 压机故障导致供气量减少或停止工作等。如此时电池 组对外输出不断开,电池组内一定会发生某节单电池 首先反极。 2)电池排气系统故障或原料气纯度不匹配:如氢气排 气电磁阀失灵,导致氢气长时间无排放,或原设定排 气量不适应偶然使用过低浓度的反应气。这种情况一 旦发生,将会引起电池组某节单电池由于惰性气体积 累而首先发生反极。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3)双极板流场加工不均匀:mea制备的不均 匀性、组装时密封件变形和mea压深的不均 匀性等导致电池组内各单电池阻力分配不均匀 。一旦出现阻力过大或过小的电池,在电池组 高功率运行或过载时,阻力过大的单电池可能 会出现反极。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4)反应气体流速过低:对于pemfc,一般会存 在部分或大部分电化学反应生成液态水,反应气 室内为两相流。 若流场设计时不能确保反应气具有一定的线速度 (如5m/s),即反应气流速过低,不能及时将液 态水吹出电池,导致液态水在某节电池中积累, 特别是在电池的出口处积累,导致该节电池阻力 过大,严重时不能获得充足的氧化剂的供应而出 现反极。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所以,流道的设计设计 和加工制做,关键键部件的制备备和 组组装工艺质艺质 量,及电电池的运行管理等对对于电电池的 安全运行是至关重要的。 特别应别应 加强电电池的检测检测 与控制,避免发发生由于反 极而导导致的电电池失效事故。因为电为电 池组组的某节节出 现现反极时时,它实际实际 上变变成了电电池组组的负载负载 ,其工 作电压电压 由正常发电时发电时 的正值变为负载时值变为负载时 的负值负值 , 即电压变电压变 化必定通过过“0”v点。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因此,可以检测电池组内电池的电压,一旦某节电 电池的工作电压达到“0”v,立即切断电池的负载 ,则这种反极导致电池组失效的事故即可以避免。 但由于电池组内各单电池的气室容积都比较小(一 般在毫升级),当以空气为氧化剂或重整气为燃料 时,这种反极过程为秒级,因此,要求巡检仪应在 几十毫秒到几百毫秒内发现异常并完成切断电池负 载的操作任务。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质子交换膜在pemfc中除了传导传导 质子外, 还起分隔燃料与氧化剂的作用。如果质子交换膜 局部破坏,会导致燃料与氧化剂的混合,在电催 化剂作用下将发生燃烧与爆炸,烧毁电池组内某 节或几节电池,导致电池组失效。 6.2 交换膜破坏导致电池组的失效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交换换膜破坏的原因主要有: 1)热热点击击穿 2)mea制备时备时 机械损伤损伤 与反应应气压压力波动动 3)膜的含水量急剧变剧变 化导导致膜损伤损伤 目前组组装pemfc电电池组组广泛采用的交换换膜( 如nafion膜)尺寸稳稳定性较较差,膜吸水时时要溶胀胀 ,失水时时收缩缩,变变化幅度高达10%20%。若 mea制备备条件不合适,或在电电池启停过过程中引起 膜的水含量大幅度急剧变剧变 化,或电电池运行过过程中 预预增湿能力不足,会导导致mea中膜的尺寸急剧变剧变 化而破坏。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直接甲醇燃料电电池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 dmfc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进进入20世纪纪90年代,pemfc在关键键材料与电电 池组组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进展。但在商业业化进进程 中,氢氢源问题问题 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氢氢的供应设应设 施建 设设投资资巨大,而氢氢的贮贮存与运输输技术术和氢氢的现场现场 制 备备技术术等还还有待于进进一步发发展,目前,氢氢源问题问题 是 pemfc商业业化发发展中的主要障碍之一。 因此,以甲醇等醇类类直接为为燃料的fc在20世 纪纪末受到人们们的重视视,其中直接甲醇fc(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 dmfc)已成为为研究与开发发的 热热点,并取得了重要进进展。 1. 概述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甲醇的物理化学性质 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和燃料,甲醇可由水煤气 或天然气合成,而且技术和工艺都非常成熟。 相对对分 子质质量 沸点 / 冰点 / 蒸气压压/kpa (21.2) 相对对密度 (20) 毒性低热值热值 /kjmol-1 高热值热值 /kjmol-1 32.0464.51-97.4913.330.7913中等-640.93-729.29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不同蓄能介质储存能量比较表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阳极反应: 阴极反应: 总反应: 2 工作原理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甲醇氧化的可能步骤图 甲醇在阳极电电化学氧化过过程的机理非常复杂杂,在完成6个电电 子转转移的过过程中,会生成众多稳稳定或不稳稳定的中间间物,有的中 间间物会成为电为电 催化剂剂的毒物,导导致催化剂剂中毒,从而降低电电催 化剂剂的电电催化活性。 因此在dmfc开发过发过 程中,甲醇直接氧化电电催化剂剂的研发发 、反应应机理等一直是研究的热热点,也是dmfc发发展的关键键之一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根据甲醇与水在电电池阳极的进进料方式不同 ,可将dmfc分为为两类类:以气态态甲醇和水蒸 汽为为燃料和以甲醇水溶液为为燃料。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1)以气态甲醇和水蒸汽为燃料: 由于在常压压下水的饱饱和温度为为100,所以 这这种dmfc工作温度要高于100 。 目前交换换膜的质质子传导传导 性都与液态态水含量有 关,因此,当电电池工作温度超过过100时时,反应应气 的工作压压力要高于大气压压,这样电这样电 池系统统就会变变 得很复杂杂。 至今尚没有开发发出能够够在150200下稳稳定 工作,且不需液态态水存在的交换换膜。 因此,这这种dmfc目前研究的很少。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2)以甲醇水溶液为为燃料:采用不同浓浓度的甲醇水 溶液为为燃料的液体dmfc,在室温及100之间间可 以在常压压下运行。当电电池工作温度超过过100时时, 为为防止水汽化而导导致膜失水,也要对对系统统加压压。 以甲醇水溶液为为燃料的dmfc是目前研发发的重点。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3 结构与组成 3.1 单电池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3.2 电池组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催化剂 pt-ni催化剂剂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dmfc单单位面积积的输输出功率仅为仅为 pemfc的 1/10l/5,其原因主要有下述两个方面: 1)甲醉阳极电电化学氧化历历程中生成类类co的中 间间物,导导致pt电电催化剂剂中毒,严严重降低了甲醇 的电电化学氧化速度(比氢氢气氧化的速度要低得 多),增加阳极极化达百毫伏数量级级。 而当以氢为氢为 燃料时时,当电电池工作电电流密度达 1a/m2时时阳极极化也仅仅几十毫伏; 4 dmfc与pemfc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2)燃料甲醇通过浓过浓 差扩扩散和电电迁移由膜的阳 极侧侧迁移至阴极侧侧(甲醇渗透,crossover),在 阴极电电位与pt/c或pt电电催化剂剂作用下发发生电电化 学氧化,并与氧的电电化学还还原构成短路电电池, 在阴极产产生混合电电位。 甲醇经经膜的这这一渗透,不但导导致氧电电极产产生混 合电电位,降低dmfc的开路电压电压 ,而且增加氧 阴极极化和降低电电池的电电流效率。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不同浓度下和负荷条件下甲醇渗透的变化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dmfc与pemfc不同点: 1)由甲醇阳极氧化电电化学方程可知,当甲醇阳极 氧化时时,不但产产生h+与电电子,而且还产还产 生气体 co2,因此尽管反应应物ch3oh与h2o均为为液体, 仍要求电电极具有憎水孔。而且由水电电解工业经验业经验 可知,对对析气电电极,尤其是采用多孔气体扩扩散电电 极这类这类 立体电电极时时,电电极构成材料(pt/c电电催化 剂剂)极易在析出的反应应气作用下导导致脱落、损损失, 进进而影响电电池寿命。 因此与pemfc相比,在dmfc阳极结结构与制备备 工艺优艺优 化时时,必须须考虑虑co2析出这这一特殊因素。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college of physics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2)当采用甲醇水溶液作燃料时,由于阳极室 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