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蜂窝式无线网络 蜂窝式网络 n在数据通信和方面的所有重大进步中, 最为 革命性的进步要数蜂窝式网络的发展. n蜂窝技术是移动电话、个人通信系统、无线 因特网、无线WEB应用以及其他更多技术的 基础技术。 蜂窝通信的发展 n1945年:贝尔实验室发明了蜂窝移动通信技术; n上世纪60年代后期:AT n上世纪90年代末:2.5G移动通信系统(GPRS:通用分组无线电 业务系统); n本世纪初(2002-2010?):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 n2010-?: 后3G移动通信系统(全IP化) “蜂窝”的概念 n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由许多六角形的区(cell). 依次紧密排列,像蜂窝的形状,每个小区称 作“蜂窝”。 n蜂窝式网络的核心是使用多个功率为100W 或更小的低功率发送器。 n无线电频谱节约使用:每区各使用一个无线 电频率,但隔几区容许使用同一频率,不会 互相干扰。 n每个蜂窝区由一个base station提供服务, 该基站由发射器、接收器和控制单元组成。 蜂窝模型 vs. 广播模型 n广播:把发射机安置在很高的位置,通过 大功率的发射机,使信号覆盖在很大的区 域(大区制); n“蜂窝”:通过低功率发射机,每台发射机 发射的较弱信号仅覆盖一个较小的区域。 “蜂窝”概念的广义化 n考虑到发射机的覆盖范围和特殊应用环 境: n宏蜂窝; n微蜂窝(闹市区); n微微蜂窝(大楼内); n超微蜂窝; n复式蜂窝。 可以提高频率复用,从而提高系统容量 蜂窝系统的组成 n从功能上看,蜂窝系统由交换子系统、 无线子系统、运营子系统和移动台四大 部分组成。 交换子系统 n主要完成交换功能和客户数据与移动性 管理、安全性管理所需的数据库功能, 包括: 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 访问用户位置寄存器(VLR) 归属用户位置寄存器(HLR) 鉴权中心(AUC) 无线子系统 n在一定的无线覆盖区中由MSC控制,与 MS进行通信的系统设备,它主要负责 完成无线发送接收和无线资源管理等功 能, BS可分为: 基站收发信台(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基站控制器(BSC: Base Station Controller) 运营子系统 n需要BSS或NSS中一些或全部基础设施 和各运营公司或提供业务的公司之间的 相互协作: 网络运行和维护(由操作维护中心( OMC) 完成) 注册管理和计费 移动设备管理 移动台 n移动客户设备部分, n由两部分组成: 移动终端(MS); 客户识别卡(SIM)。 移动终端 n移动终端通常就是“手机”,它可完成: 话音编码、 信道编码、 信息加密、 信息的调制和解调、 信息发射和接收。 SIM卡 nSIM卡就是“身份卡”,它类似于我们现 在所用的IC卡,因此也称作智能卡: 存有认证客户身份所需的所有信息, 并能执行一些与安全保密有关的重要信 息,以防止非法客户进入网路; 还存储与网路和客户有关的管理数据; 只有插入SIM后移动终端才能接入进 网,但SIM卡本身不是代金卡。 蜂窝系统的功能 n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适用于全自动拨号、全双 工工作、大容量公用移动陆地网组网; n可与公用电话网中任何一级交换中心相连接 ,实现移动用户与本地电话网用户、长途电 话网用户及国际电话网用户的通话接续; n具有越区切换、自动或人工漫游、计费及业 务量统计等功能。 n提供电话、数据、传真等业务 蜂窝系统的连接 n移动交换中心与公共的电话交换网( PSTN)之间相连; n移动交换中心负责连接基站之间的通信 ; n通话过程中,移动台(比如手机)与所 属基站建立联系,由基站再与移动交换 中心连接,最后接入到公共电话网。 大区 n在一个比较大的区域中,只用一个基站 覆盖全地区的; n单工或双工工作,单信道或多信道. 大区制的特点 n只有一个基站,服务(覆盖)面积大, 因此所需的发射功率也较大; n大区制多用于专用网或小城市的公共网 ; n由于只有一个基站,其信道数有限(因 为可用频率带宽有限),因此容量较小 ,一般只能容纳数百至数千个用户。 小区 n将所要覆盖的地区划分为若干小区,每 个小区的半径可视用户的分布密度在1 10公里左右,在每个小区设立一个基 站为本小区范围内的用户服务。 小区制的特点 n本小区内能服务的用户数仍由这个基站的信 道数来决定。 n每一个小区和其它小区可再重复使用这些频 率,称为频率再用(frequency reuse)。(由 于相隔远了,同信道干扰降至可以接受的程 度,所以用有限的频率数就可以服务多个小 区。) n构成大区域大容量的移动通信系统,还可以 形成全省,全国或更大的系统。 漫游(roaming) n移动台脱离了本管区的范围,而移动到 其他管区中去了,当其他用户呼叫这个 漫游的移动台的时候,仍拨它原来的局 号和电话号码。 越区切换(hand-off) n过区切换是指当移动台在通话中经过两 个基站覆盖区的相邻边界的时候所采用 的信道切换过程。 为什么要越区切换? n由于相邻两个小区的信道不一样,移动 台通话的前半段时间在一个基站的某一 个无线信道上传输,而后半段时间已经 进入到另一个基站的覆盖范围,须切换 到另一个基站所指配的信道上去. 越区切换的特点 n必须不影响通话进行; n时间要求短,须在100毫秒以下; n完全自动切换,通话人完全不觉察。 n主要参数是基站处测量到的信号强度 相对信号强度 带阀值的相对信号强度 滞后的相对信号强度(差值H尽量避免乒乓效 应) 带阀值加滞后的相对信号强度 切换 vs. 漫游 n漫游与切换是大区制所没有的; n切换是由漫游而起,漫游通过切换技术 得以解决 无线信道切换的过程 n移动台位置不仅由为之服务的基站台收 集,而且也由周围的基站台收集,并判 断当前是否需要进行信道切换,从而进 行新信道的准备工作。 n当移动控制中心判断要进行信道切换, 就发送指令给移动台当前基站和即将到 的小区所属基站,由手机配合基站完成 切换工作。 蜂窝系统的运转过程 手机为代表的呼叫建立过程 n 移动台的被呼过程; n 移动台的主呼过程。 建立一个呼叫连接 n需要的步骤: (1)识别被呼用户; (2)定位用户所在的位置; (3)了解用户所需提供的业务; (4)建立网络到用户的路由连接并维持所建立的 连接直至两用户通话结束; (5)当用户通话结束时,网络要拆除所建立的连 接。 移动台的被呼过程 n(1)固定网的用户拨打移动用户的电话号码; n(2)固定电话网(程控交换网)交换机分析用 户所拨打的移动用户的号码; 固定电话交换中心接到用户的呼叫后,根据 用户所拨打的移动用户的号码分析得出此用 户是要接入移动用户网,这样就将连续转接 到移动网的网关移动交换中心(GMSC Gateway Mobile Services Switching Center )。 移动台的被呼过程(续) n(3) 网关移动交换中心分析用户所拨打的移 动用户的号码; 因为移动交换中心没有被呼用户的位置信 息,而用户的位置信息只存放在用户登记的 归属寄存器(HLR)和访问登记表(VLR) 中,所以移动交换中心分析用户所拨打的移 动用户的号码得到被呼用户所在的归属寄存 器的地址,取得被呼用户的位置信息。所以 得到被呼用户的所在地区,同时也得到与该 用户建立话路的信息,这个过程称为归属寄 存器查询。 移动台的被呼过程(续) n(4)网关移动交换中心找到当前为被呼移动用 户服务的移动交换中心; n(5)由正在服务于被呼用户的移动交换中心得 到呼叫的路由信息; 正在服务于被呼用户的移动交换中心是由 其产生的一个移动台漫游号码(MSRN)给 出呼叫路由信息的。这里由访问登记表分配 的移动台漫游号码是一个临时移动用户的一 个号码。该号码在接续完成后即可以释放给 其它用户。 移动台的被呼过程(续) n(6) 移动交换中心与被呼叫的用户所在基站 连接,完成呼叫。 网关移动交换中心接收包含移动台漫游号 码的信息,并分析它,得到被叫的话路信 息。最后将向正在为被呼用户服务的移动 交换中心发送携带有移动台漫游号码的呼 叫建立请求消息,正在为被呼用户服务的 移动交换中心接到此消息,找到被叫用户 。通过其所在基站完成呼叫。 移动台始呼的过程 n(1)移动用户通过随机接入信道(RACH )向系统发送接入请求消息; n(2)移动交换中心分配给主叫用户一个专 用信道,查看主呼用户的类别并标记此主 叫用户示忙;若系统允许该主呼用户接入 网络,则移动交换中心发接入请求消息; n(3)如果被呼叫用户是固定用户,则系统 直接将被呼用户号码送入固定网(PSTN) ,固定网将号码连接至目的地; 移动台始呼的过程(续) n(4)如果被呼号是同一网中的另一个移动 台,则移动交换中心以类似从固定网发起 呼叫的处理方式,进行归属寄存器的请求 过程,转接被呼用户的移动交换机,一旦 接通被呼用户的链路准备好,网络便向主 呼用户发出呼叫建立证实,并给它分配专 用业务信道(TCH)。 移动台始呼的过程(续) n(5)移动台呼叫移动台是“移动台呼叫固定 电话网用户”以及“固定电话网用户呼叫移动 台”的两者的结合; 中间常常需要固定网(PSTN)做两者之间 的信息交换; 呼叫建立过程的复杂之处 n移动台与移动交换中心之间的信息交换 ,包括基站与移动台之间的连接以及基 站与移动交换中心之间的连接。 信号传播效果 n信号强度:必须强大大足以在接收器处维 持信号的质量,但又不应强大到对其他使 用相同频段蜂窝区的信道产生太多的同信 道干扰。 展望“蜂窝“ n现状:无统一的标准 n目的:一个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均能与任何地 方的人进行通信的一种服务 n未来的移动终端: 小而又耗电低 价格也会降低 n未来的移动系统: 容量会大幅度提高 可靠性也得到加强 服务业务更多也更好 多址接入技术 信道与多址 n信道:蜂窝系统中是以信道来区分通信对 象的,一个信道只容纳一个用户进行通话 ; n多址:许多同时通话的用户,互相以信道 来区分。 多址接入技术 n移动通信系统: 多信道同时工作 广播和大面积覆盖 n多址接入技术:就是解决在移动通信环 境的电波覆盖区内,如何建立用户之间 的无线信道的连接 移动通信网的构成特点 n一个基站对应多个移动终端: 基站要和许多移动台同时通信,因而 基站通常是多路的,有多个信道; 每个移动终端只供一个用户使用,是 单路的。 多址接入的特点 n许多用户同时通话,以不同的信道分隔 ,防止相互干扰; n各用户信号通过某些特定的方式进行信 道的复用,从而建立各自的信道,以实 现双边通信的连接 移动终端的多址接入 n在移动通信业务区内,移动终端之间或 移动终端与市话用户之间是通过基站( 包括移动交换局和局间联网),同时建 立各自的信道,从而实现多址接入的 基站的多址接入 基站实现多址带来的问题? n基站是以怎样的信号传输方式接收、处 理和转发移动终端来的信号? n基站以怎样的信号结构发出各移动终端 的寻呼信号,并且使移动终端从这些信 号中识别出 发给自己的信号? 主要根据采用的多址技术. 多址接入方式 n频分多址方式(FDMA):以传输信号 的载波频率不同来区分信道,建立多址接 入; n时分多址方式(TDMA):以传输信号 存在的时间不同来区分信道,建立多址接 入; n码分多址方式(CDMA):以传输信号 的码型不同来区分信道,建立多址接入。 频分复用(FDMA: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 n将通信系统的总频段划分成为若干个等 间隔的频道(或称信道),将频道再分 配给不同的用户使用。(这些频道互不 交叠。) n在整个通信领域,不论无线或有线通信 ,FDMA是最经典的多址技术,(在通信 电缆、卫星通路和各种无线通信网中) 频分多址的特点(一) n频分多址为每一个用户指定了特定信道 ; n这些信道按要求分配给请求服务的用户 ; n在呼叫的整个过程中,其它用户不能共 享这一频段。 频分多址的特点(二) n在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系统中, 分配给用户一个信道,即一对频谱: n一个频谱用作前向信道即基站向移动台方向的信道, n另一个则用作反向信道即移动台向基站方向的信道。 现在的蜂窝FDMA n现在国际上移动蜂窝通信无线网已不再使 用FDMA,而且第一代蜂窝网已关闭,但有 线电视网(CATV)现在仍采用正交频分多 址方式OFDMA(Orthogonal FDMA)。 FDMA 系统中的干扰 n其它信号的成分落入一个用户接收机 的频道带内时,将造成对有用信号的 干扰: 互调干扰(系统设备中的非线性引起的,如混频选 择不好,使非有用信号混入,而造成干扰。) 邻道干扰(指两个相邻的信道之间的干扰,是由于 一个强信号串入弱信号中干扰弱信号而造成的干扰) 同频干扰(相同载频电台之间的干扰,是蜂窝式移 动通信所特有的干扰,由频道重复利用所造成。) FDMA的优、缺点 n设备简单, n频谱利用率低,容量小, n信令干扰话音业务。 时分复用多址(TDMA : ) n在一个宽带的无线载波上,把时间分成周 期性的帧,每一帧再分割成若干时隙(无 论帧或时隙都是互不重叠的),每个时隙 就是一个通信信道,分配给一个用户。 n应用领域有无线移动通信领域和无线局域 网 时分多址的工作原理 n根据一定的时隙分配原则,使各个移动台在 每帧内只能按指定的时隙向基站发射信号( 突发信号),在满足定时和同步的条件下, 基站可以在各时隙中接收到各移动台的信号 而互不干扰; n基站发向各个移动台的信号都按顺序安排在 预定的时隙中传输,各移动台在指定的时隙 内接收,在合路的信号(TDM信号)中把发 给它的信号区分出来。 TDMA的优点 n抗干扰能力增强, n频率利用率有所提高, n系统容量增大, n基站复杂性减小, n越区切换容易实现(利用空闲时隙)。 TDMA的缺点 n系统容量仍不理想; n和FDMA方式一样,TDMA方式的越区切换性 能仍不完善(无软切换功能) ; n每个从节点必须有一个稳定的基准时间以确 定时间片,因此从节点比较复杂,造价较高 (同步和定时)。 码分复用(CDMA) n为每个用户分配各自特定的地址码,利用 公共信道来传输信息(准正交)。 CDMA的特点 n每一个用户有自己的地址码,用于区别每 一个用户,地址码彼此之间是互相独立的 ,也就是互相不影响的(如正交Walsh码) ; n频率、时间和空间可以重叠; n接收端有完全一致的本地地址码,用来对 接收的信号进行相关检测; n其他使用不同码型的信号因为和接收机本 地产生的码型不同而不能被解调。(多址干 扰) CDMA的优点 n容量是 AMPS 模拟系统的8 至 10 倍, GSM 的 4 至 5 倍。 (由于 CDMA 所采用的独特扩谱技术, 很多用户可以共享相同的载波频率而无 需分时。这表示移动电话服务提供商能 在 CDMA 网络上处理的客户比在 GMS 网络上处理的多。 ) CDMA的优点 n改进的通话质量,具有更好和更连贯的声 音 CDMA 系统使用精确的功率控制, 利用 CDMA 在每个蜂窝的每个地区保持相同频率的独特 能力,可将被丢弃的呼叫减至最少, 当没有有用的内容时,CDMA 解码器解释持续的声音( 例如公路噪声),并尽可能地忽略它们。 CDMA的优点 p通过在每个蜂窝的每个地区使用相同频率来简 化 p系统计划。 p增强保密性:CDMA 的工作方式中固有的 p改进的覆盖特性,使得有可能使用较少的蜂窝节点 这得益于蜂窝节点准确控制所有移动电话的功 率,以及各个基站不会彼此互相干扰,因为它们都 处在相同的频率上 CDMA的优点 按需提供带宽 n由所有用户共享的宽带载波是种“带宽池” ,任何目的的移动电话都可浸入其中,包括 语音、数和传真等。当部电话使用较少带 宽,其它电话则可以使用更多的带宽。与在 通话结束前占用整个信道或时隙相比,此方 法要灵活得多。 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第一种公众移动电话服务 n时间:1946年; n地点:美国的25个主要城市; n构成:每个系统使用单个大功率的发射 机和高塔; n特点: 覆盖地区超过50公里, 以半双工模式提供语音服务, 使用120kHz带宽 典型的模拟蜂窝电话系统 n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ervice,高级移动电话服务)系统的简 介 nTACS系统简介 AMPS系统的简介(IS-54规范) n模拟移动通信系统是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发 展的早期阶段 n最初的蜂窝电话网络提供模拟业务信道,这 些网络现在被称为第一代系统. n最为普遍的第一代系统是AMPS系统. AMPS的特点 n1、采用7小区复用模式,并可在需要时采用“扇区 化”和“小区分裂”来提高容量; n2、在无线传输中采用了频率调制;(在美国,从移 动台到基站的传输使用824MHz到849MHz的频段 ,而基站到移动台使用869MHz到894MHz的频段 。) n3、每个无线信道实际上由一对单工信道组成,他 们彼此有45MHz分隔 (869-824=45M); n4、每个基站通常有一个控制信道发射器(用来在 前向控制信道上进行广播),一个控制信道接收器 (用来在反向控制信道上监听蜂窝电话呼叫建立请 求),以及8个或更多频分复用双工语音信道。 AMPS的特点 n在每个方向上(824MHz到849MHz的频段和 基站到移动台使用869MHz到894MHz的频段 ),又分给两个运营商,即每个12.5MHz. 每个 信道30KHz,每个运营商总共有416个信道,其 中21信道(10Kbps)被分配给控制使用,395个 用于传送呼叫. n差错控制码采用BCH码 AMPS中的信道切换 n在一个典型的呼叫中,随着用户在业务区 内移动,移动交换中心发出多个“空白-突发 ”指令,使该用户在不同基站的不同语音信 道间进行切换; n当正在进行服务的基站的反向语音信道(移 动台到基站)(RVC)上的信号强度低于一 个预定的阀值,则由移动交换中心产生切 换决定。 反向控制信道(RCC)贞以一个 48bit 前驱波开始,它由(0,1交 替)的30位同步域、11bit的字 符同步域和7位数字彩色码组 成。前驱波后容纳6个字,每 个字240bit(每个字数据位36 位,BCH块码12位,为增强可 靠性,每个字传输5次) 前向控制信道(FCC)贞以 (0,1交替)的10位同步域、 11bit的字符同步域开始。后容纳2个字,每个字数据 位28位,BCH块码12位,为增强可靠性,每个字传 输5次),10Kbps的信令率,数据率为1.2kbps. TACS系统简介 n英国的TACS系统实际上是AMPS系统的修 改版本。主要是频段、频道间隔、频偏、 信令速率不同,其他完全一致。 4.6 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以GSM、窄带 (N-CDMA)两大移动通信系统为 代表 GSM移动通信系统 n基于TDMA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n世界上第一个对数字调制、网络层结构和 业务作了规定的蜂窝系统; n解决了欧洲第一代蜂窝系统四分五裂的状 态而发展起来的。 GSM的总体目标: n提供有效话音的业务信道时隙的长度和组成以及可 高效使用无线电频谱的数据传输。逻辑信道数量: 每个物理信道被深度细分为大量逻辑信道, 一般为8 个slot n最大蜂窝区半径:35Km n频率:900MHz左右 n最大车辆速率:适用高速车的移动设备,250Km/s n最大编码时延: 20ms n最大时延传播: 10ms n带宽:200kHz n数据率:12Kbps在产生高质量的话音是合理的。 无线点链路的几个方面 nGSM频谱分配将25M用于基传输 (935M960M), 25M用于移动传输 (935M960M), n使用FDMA和TDMA组合 n共有125个全双工信道,每个信道200KHz, 270.833kbps每个再分成个逻辑信道, 由时隙slot的重复来确定每个时隙 长度 为156.26bit 全球通系统的简介 移动台 基站 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GSM系统组成 n1、移动台(MS):它包括移动设备(ME)和用 户识别模块(SIM); n2、基站(BTS):为一个小区服务的无线收 发信设备; n3、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对于位于它 管辖区域中的移动台进行控制、交换的功 能实体; GSM系统组成(续) n4、访问位置寄存器(VLR):MSC为所管辖区域中 MS的呼叫接续,所需检索信息的数据库。VLR存储与呼叫 处理有关的一些数据,例如用户的号码,所处位置区的识 别,向用户提供的服务等参数; n5、归属位置寄存器(HLR):管理部门用于移动用 户管理的数据库。每个移动用户都应在其归属位置寄存器 注册登记。HLR主要存储两类信息,有关用户的参数和有 关用户目前所处位置的信息; n6、设备识别寄存器(EIR):存储有关移动台设备 参数的数据库。主要完成对移动设备的识别、监视、闭锁 等功能。 GSM系统组成(续) n7、鉴权中心(AUC):认证移动用户的身份和 产生相应鉴权参数(随机数RAND,符号响应 SRES,密钥Kc)的功能实体; n8、操作维护中心(OMC):操作维护系统中的 各功能实体。依据厂家的实现方式可分为无 线子系统的操作维护中心(OMC-R)和交换子 系统的操作维护中心(OMC-S)。 GSM系统的位置更新 n位置更新情况有三: n1、移动台的位置登记; 2、当移动台从一个位置区域进入一个新的位 置区域时,移动系统所进行的通常意义下的 位置更新; n3、在一定的特定时间内,网络与移动台没有 发生联系时,移动台自动地、周期地(以网 络在广播信道发给移动台的特定时间为周期 )与网络取得联系,核对数据。 移动系统中位置更新的目的 n使移动台总与网络保持联系,以便移动台 在网络覆盖的范围内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能 接入到网络内; n使网络能随时知道MS所在的位置,以使网 络可随时寻呼到移动台。 n在GSM系统中是用各类数据库类维系移动 台与网络的联系的 。 GSM系统的开机位置登记 GSM系统的位置更新 GSM系统的周期位置更新 n当网络在特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来自移 动台任何信息时(比如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由于 无线链路质量很差,网络无法接收移动台的正确消 息,而此时移动台还处于开机状态并接收网络发来 的消息),网络无法知道移动台所处的 状态; n系统采取了强制登记措施,如要求移动 用户在一特定时间内,例如一个小时, 登记一次。 GSM系统越区切换(越区位置更新) 越区切换的原因有两种 n1)信号的强度或质量下降到由系统规定的 一定参数以下,此时移动台被切换到信号 强度较强的相邻小区。(由移动台发起) n(2)由于某小区业务信道容量全被占用或几 乎全被占用,这时移动台被切换到业务信 道容量较空闲的相邻小区。(由系统发起 ) GSM系统中越区切换的控制 n分散控制:移动台与基站均参与测量接受信号的强 度(RSSI)和质量(BER)。 n移动台:对不同的基站RSSI的测量在移动台处进 行,并以每秒两次的速率,将测量结果报告给基 站; n基站:对移动台所占用的业务信道TCH也要进行 测量,并报告给基站控制器BSC; 最后,由基站控制器决定是否需要切换。 软切换对硬切换 nGSM的切换主要是在不同时隙之间进行的,这样在 切换的瞬间,切换过程会使通信发生瞬间的中断, 即首先断掉移动台与旧的链路的连接,然后再接入 新的链路。人们称这种切换为“硬切换”。 nCDMA系统中,移动台和相邻的两个基站同时保持联 系,当基站确定移动台彻底进入某一个区域后,才 断开另一个基站的联系,期间没有中断通话,称之 为“软切换“。 GSM系统的安全措施 n对用户接入网的鉴权; n在无线链路上对有权用户通信信息的加 密; n移动设备的识别; n移动用户的安全保密。 对用户接入网的鉴权 n鉴权的作用是保护网络,防止非法盗用 。同时通过拒绝假冒合法用户的“入侵“ 从而保护GSM网络的用户。 移动用户的安全保密 n用户的临时识别码(TMSI):防止非法个人 和团体通过监听无线路径上的信令交换而窃得移动 用户的真实IMSI或跟踪移动用户的位置; n用户的个人身份号(PIN):用户个人身份 号码是一个四到八位的个人身份号,用于控制对SIM 卡的使用,只有PIN码认证通过,移动设备才能对 SIM卡进行存取,读出相关数据,并可以入网。 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PRS) 2.5G蜂窝通信系统 nGPRS是欧洲电信协会GSM系统中有关 分组数据所规定的标准。它可以提供高 达115Kbps的空中接口传输速率。 nGPRS(通用无线分组业务)通过升级GSM 网络实现,采用TDMA方式传输语音, 采用分组的方式传输数据。 GPRS业务特点及种类 nGPRS网为移动数据用户主要提供突发性数据 业务,能快速建立连接,无建链时延: 1)点对点无连接网络业务(PTP-CLNS); 2)点对点面向连接的数据业务(PTP-CONS) ; 3)点对多点数据业务(PTM); 4)其它业务 包括GPRS补充业务、GSM短消息业务、匿 名的接入业务和各种GPRS电信业务。 GPRS 与GSM 相比 nGSM 是一种电路交换系统,而 GPRS 是一种分组交换系统 ,因此, GPRS 特别适用于间断的、突发性的或频繁的、 少量的数据传输,也适用于偶尔的大数据量传输。 nGPRS 与原有的 GSM 相比,优势: 1、 永远在线:只要激活 GPRS 应用后,将永远保持在线, 不存在掉线问题;类似于一种专线网络。 2、 按量计费:虽然可以保持永远在线,但不必担心费用问 题;因为只有产生通信流量时才计费。她是一种面向使用 的计费,计费方式更加科学合理。 3、 快速登录:全新的分组服务,无需以往长时间的拨号建 立连接过程。 4、 自如切换:话音和数据业务可以切换使用,电话上网两 不误。 5、 高速传输: GPRS 最高理论传输速度为 171.2kbps , 目前使用 GPRS 可以支持 40Kbps 左右的传输速率。 GPRS的局限 n有限的蜂窝站容量(需要SMS做为数据传输的补充, SMS使用不同的射频资源); n实际传输速度比理论低得多(个人用户要得到的速 度较快的数据传输,要等EDGE或UMTS应用后才能实现) ; n不能保证无线终止的终端应用(GPRS终端是否 支持无线终止,威胁GPRS的应用和市场开拓。); n不太理想的调制方式(需要EDGE); n传输延迟(需要应用HSCSD); n没有储存和发送功能(需要SMS): 面向个人用户的横向应用 n网上冲浪 nE-mail n文件传输 n数据库查询 n增强型短消息 第二代CDMA系统 n广泛使用的模式IS-95标准 nCDMA通过为多个用户分配正交芯片码来 提供多路访问 n存在缺陷: l自我干扰:除非所有用户达到完全同步, 否则来源于不同用户的传输到达芯片边界 将无法完全对准,这样不同用户的传播序 列就不是正交的,并有一定级别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