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十) 民 为 贵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十) 民 为 贵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十) 民 为 贵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十) 民 为 贵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十) 民 为 贵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代桀、纣)B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 (代天下)C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代舜)D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代天子推荐的人)解析:选DA项,“其”代天下;B项,“之”代舜;C项,“之”代天把天下给了舜。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 D.解析:选CA项,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连词,和;动词,给。C项,均为介词,“在”。D项,表顺承;表假设。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为丛驱爵者,鹯也B女闻六言六蔽矣乎C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D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解析:选CA项,“爵”通“雀”;B项,“女”通“汝”;D项,“蚤”通“早”,“施”通“迤”。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B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苟为不畜,终身不得D牺牲既成,粢盛既洁解析:选CC项,古今意义相同,一辈子。A项,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这里指国都;今义指中华人民共和国。B项,非常:古义指意外事故;今义是表程度的副词。D项,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今义指为正义事业而献身。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是()A其何能淑 B虽欲无王,不可得已C不远千里而来 D贼仁者谓之贼解析:选DA项,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好的结果;B项,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C项,意动用法,以为远。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得天下有道(办法)B所恶勿施,尔也(这样)C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原野)D虽欲无王,不可得已(虽然)解析:选DD项中的“虽”意为“即使”。7与“苟不志于仁”中“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以其子妻之B秦师遂车C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D不知膝之前于席也解析:选C例句与A、B、D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C项为名词作状语。8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之”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代词,指百姓)B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助词,用在主谓之间)C则诸侯皆为之驱矣(代词,指百姓)D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都是“的”的意思)解析:选CC项中“之”代指“好仁者”。9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认为,失民心者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仁者无敌。B孟子认为,得民心是有方法的,只要己所不欲,勿施于民就可以了。C孟子用“獭”“鹯”的比喻指出,天下暴虐无道的诸侯不可能得民心,想在天下称王,也是不可能的。D孟子认为当今想称王的人,平时不施行仁政,没做过多少赢得民心的事,而想成就王业,那也是不可能的。解析:选BB项“只要己所不欲,勿施于民就可以了”错。得民心是“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10如何理解“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答:_答案:孟子运用这一形象的比喻,说明了百姓对“仁”“义”的渴望和拥戴,即施仁政者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1114题。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则去之否乎?”曰:“不待三。”“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曰:“此非距心之所得为也。”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曰:“此则距心之罪也。”他日,见于王曰:“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诵之。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孟子公孙丑下)注失伍:失职。距心:即对话中平陆邑宰的名字。都者:治理都邑的人。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待三待:等到B凶年饥岁 凶:庄稼收成不好C则反诸其人乎 诸:合音词,之于D臣知五人焉 知:知道解析:选DD项,知:了解,认识。12孟子以放牧牛羊作比,批评孔距心,对孟子的意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指出孔距心的能力太差,只能做牧羊之类的事情。B如果自己做不好就应当让更有才能的人来做。C如果是自己不能做主,为什么不辞职。D国君有责任,难道你自己就没有一点责任吗?解析:选DD项,孟子是以两种情况类比,理解了孟子打的这个比方,就能理解其意图。13文章最后说孟子“为王诵之”,“诵”在这里的意思是“陈述”。根据原文回答:孟子向齐王陈述了什么?他陈述的目的是什么?答:_答案:(陈述内容)孔距心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在凶年饥岁,老百姓无法生存,却没有予以救济,及通过牧羊作比使孔距心及时醒悟。(陈述目的)让齐王明白无论是官员还是国君,都要有责任心,不要对百姓的生死不负责任、无动于衷。仁政爱民,是上至帝王、下至长官都应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