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政治期中考试试卷(2014、10、30)_第1页
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政治期中考试试卷(2014、10、30)_第2页
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政治期中考试试卷(2014、10、30)_第3页
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政治期中考试试卷(2014、10、30)_第4页
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政治期中考试试卷(2014、10、3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_ 班级_ 姓名_ 考试号_- - - - - - - - - - - - - - - - - - - -密 - - - - - - - - - - -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政治期中考试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选择题答案填在下面表格中,答案不填入者不得分。123456789 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问题 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2、“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如果处理得当,85%以上的垃圾能够在经济循环中重新发挥作用,从而减少对有限的自然资源的消耗。这说明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D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3、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我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哲学依据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4、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5、 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A实践 B联系 C发展 D物质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可知性 B运动 C客观实在性 D矛盾7、下列说法中,能够体现整体与部分辨证关系的是A勿疏小善,方恢大略 B愚者千虑,必有一得C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D天下难事,必作于易8、唯物辩证法的“扬弃”范畴是指A新事物彻底抛弃旧事物 B事物发展过程的非连续性C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 D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9、在我国,香港、澳门、台湾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不会改变我国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这是因为A次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C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性质D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没有影响10、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A古代唯物主义和近代唯物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幸亏带雨伞了!11、漫画和成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右图中所反映的内容相近的哲理或成语是A一着不慎,满盘皆输B人有远虑,则无近忧C失之东隅,收之桑榆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下列说法能体现这一哲学观点的是A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B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13、“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看门道”是指:A获得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B透过现象抓住事物本质和规律;C用眼睛直接感知事物本质和规律;D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深刻的认识14、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 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15、社会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A生产实践活动 B科学实验活动C调整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 D协调人民内部的关系和利益的活动16、中国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组合选项中,两者都蕴含量变引起质变哲理的是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B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C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17、“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主要揭示了A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B外因与内因彼此分离C内因与外因的辩证统一 D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18、有一句网上流行的金句:人生就像心电图,一帆风顺说明你挂了。生活中人们常把“浮起来”称为成功,把“沉下去”叫做失败。其实在沉浮之间,有起有落才是真实人生。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 A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B事物总是处在量变和质变的交替过程中C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成功人生19、因果联系是把世界上许许多多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的一种基本形式。下列词句中能正确体现因果联系的是A身居闹市,一尘不染 B瑞雪兆丰年C喜鹊报喜,乌鸦报丧 D“福”字倒贴福到门20、“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联系 B规律是事物内部的稳定的联系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21、当我们认识一个事物时,往往首先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研究,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是A分析的方法 B综合的方法 C归纳的方法 D演绎的方法22、下列对哲学的正确认识是A哲学研究的是某一领域的问题B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C哲学就是世界观D哲学是具体科学的一种23、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24、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联系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和实践的观点25、人们建造大楼总是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进行施工。这说明A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B意识决定物质C物质和意识相互决定 D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二、综合题:(共50分)中医是中华文明的一朵奇葩,是中国人民千年医学实践的结晶,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医已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辨症施治、对症下药是中医的灵魂。以“四物汤”为例,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是治疗血虚、头痛、头晕等症的基本方剂。但在临床运用上,若兼有气虚就要增加人参、黄芪;若血虚有寒就要加泡姜、肉桂;若血虚有热加黄连。“辨症施治、对症下药”从哲学上而言体现了矛盾的 性原理及其 的方法论要求。(4分) 2、完成表格内容:原则与措施体现的哲理中医与西医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坚持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保持中医药特色优势统筹兼顾,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发展发挥政府扶持作用,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发挥我国中医药人才的自身优势,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请结合表格中的“原则与措施”,将字母代表的哲理填入表格相应的数字栏中去。(4分) A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B外因是事物变化的必要条件C事物的普遍联系,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D辩证地否定,要用“扬弃”的方法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判断以下对创新的表述是否正确。(正确打“”,不正确打“”) (3分) 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 ) 树立创新意识离不开辩证思维。 ( ) 创新是对现有科学和技术成果的全盘否定。 ( )4、 配对题:请把下列语句与所体现的哲学观点用连线的方式进行配对。 (6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认识要回到实践中检验揠苗助长 假象从反面表现本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一切从实际出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我思故我在 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违背客观规律会受到惩罚连续几年,华北和中东地区持续受到雾霾天气影响,空气质量达到严重污染。让我们格外清晰地感受到环境污染治理的紧迫性。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目标任重道远,需要大家“同呼吸,共责任”,才可能拥有天蓝、地绿、水净、风清的美好家园。5、人们不良的生产、生活方式,排放出大量废气导致空气污染,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引发了交通临时管制、航班延误、病患增加等连锁反应,这些体现出的唯物辩证法的原理是 。 (2分)6、有学者把治理污染对经济增速的影响称为“飞雁效应”。(如下图)学校_ 班级_ 姓名_ 考试号_- - - - - - - - - - - - - - - - - - - -密 - - - - - - - - - - -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飞雁效应”表明加强环境保护,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从阵痛期走向舒缓期和愉悦期。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两难选择中,同时也孕育着更大的希望和机遇。之所以说孕育着更大的希望和机遇,是因为 (2分)A 矛盾双方是相互贯通的,矛盾具有斗争性B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作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 事物的性质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D 矛盾具有普遍性,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社会经济领域一项重要变革,必须贯穿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领域。针对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把水利建设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现代化水利道路。7、“要重视宣传、营造氛围,加大国情和水情宣传普及力度,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风尚。”这说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 。(2分)这一原理要求的方法论是: 。(2分)8、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 性、 性和 性。 (3分)9、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指出上述材料所蕴含的哲学原理(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的唯物主义原理是: 。(2分)(2)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体现的辩证法原理是: 。(2分)10、现代社会,水利是农业的“重要条件”、“基础支撑”、“保障系统”。时至今日,洪涝灾害频繁,仍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明显短板”。要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结合材料,用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分析说明我国加快水利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分) 11、我们既要用水又要节水,既要考虑现在又要着眼未来。体现了唯物辩证法 的观点。 (2分)12、分析说明题:(10分)月色的朦胧、娇美曾引发历代文人雅士的无限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