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青海省中考语文复习(教材知识梳理)专题六九下第二节重点文言文解析第3篇曹刿论战_第1页
2018青海省中考语文复习(教材知识梳理)专题六九下第二节重点文言文解析第3篇曹刿论战_第2页
2018青海省中考语文复习(教材知识梳理)专题六九下第二节重点文言文解析第3篇曹刿论战_第3页
2018青海省中考语文复习(教材知识梳理)专题六九下第二节重点文言文解析第3篇曹刿论战_第4页
2018青海省中考语文复习(教材知识梳理)专题六九下第二节重点文言文解析第3篇曹刿论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篇曹刿论战(青海2016年已考)左传原文呈现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文言词汇分类积累特殊用法词语例句意思通假字徧小惠未徧“徧”通“遍”,普遍,遍及古今异义间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鄙肉食者鄙古义:鄙陋,指目光短浅;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牺牲牺牲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为了正义事业舍弃自己的生命加弗敢加也古义:虚报;今义:增加狱小大之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可以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行再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一词多义故公问其故原因,缘故故逐之所以间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暗暗地,私自颓然乎其间者中间,当中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安得广厦千万间表示房屋的量词一词多义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虽与外人间隔间隔,间断奉命于危难之间时刻时时而间进间或、偶然词类活用福神弗福也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鼓公将鼓之名词用作动词,击鼓下下视其辙名词用作动词,下车情必以情名词用作动词,(以)实情判断虚词其其乡人曰代他的,这里指曹刿吾视其辙乱他们,指齐军以可以一战凭借必以信按照必以分人把之小大之狱助词,的公与之乘代词,代曹刿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齐师伐我师:_军队_ 伐:_攻打_(2)何以战 以:_介词,靠、凭_(3)弗敢专也 专:_个人专有_(4)必以信 信:_实情_(5)小信未孚 孚:_为人所信服_(6)虽不能察 察:_明察_(7)公将驰之 驰:_驱车(追赶)_(8)遂逐齐师 遂:_就,于是_ 逐:_追赶、追击_(9)既克 既:_已经_(10)一鼓作气作:_振作_(11)彼竭我盈盈:_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_(12)望其旗靡靡:_倒下_2(2016台州中考)下面句中加点的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A必以信 小信未孚B齐人三鼓 一鼓作气C遂逐齐师 故逐之D既克 彼竭我盈,故克之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2013西双版纳中考)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_做官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_(2)(2013威海中考)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_衣食这些养生的东西,不敢独享,一定把它分给臣子们。_(3)(2016凉山中考)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_(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_(4)(2016宁波中考)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_猪、牛、羊、玉器、丝织品等祭祀品,(我)从来不敢虚报,一定按照实情(报告)。_(5)(2014盘锦中考)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_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弄清楚,也一定要据实处理。_4(2016苏州中考)“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表现了曹刿怎样的特点?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_与鲁庄公的贸然下令比,曹刿先下车察看车辙和登高瞭望敌情,从细节观察,然后作判断发命令,最终取胜,表现了他认真细致,冷静谨慎,懂战术、有谋略的特点。_5(2016宁波中考)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_取信于民。_6(2016宁波中考)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1)政治方面:_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2)军事方面:_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_7(2016湖州中考)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_“公将战”表现鲁庄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或:勤政爱民);“公与之乘”表现鲁庄公礼贤下士;“公问其故”表现鲁庄公不耻下问;鲁庄公发现曹刿才华出众,加以重用,表现鲁庄公知人善任;在作战时机的选择上,两次遭到曹刿否定,鲁庄公毫不介意,表现鲁庄公胸怀宽广,从善如流。_8本文仅用二百余字就写出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_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述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则略写。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_9请联系上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这个人物有哪些特点。_有责任心、爱国;洞察时政,深谋远虑;善于观察,把握时机;沉稳冷静,机敏果断。_10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_示例一:鲁庄公“不鄙”。尽管鲁庄公缺乏军事才能,但他能够礼贤下士,虚心求教,听取正确的意见,最终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因此,鲁庄公“不鄙”。示例二:鲁庄公“鄙”。战前不知道如何准备,临战不会正确指挥,战后不知何以取胜。因此,鲁庄公“鄙”。_11语段的标题是后人加的。后人为什么用“曹刿论战”而不用“长勺之战”作为标题?_语段主要写的是曹刿对战争制胜之道的议论,表现了曹刿的“远谋”。而对长勺之战中双方的对峙交锋描述不多。_(2016海南改编)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4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小大之狱狱:_案件_(2)遂逐齐师 逐:_追赶(追击)_(3)公问其故 故:_原因(缘故)_(4)夫大国,难测也 测:_推测(估计)_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乃入见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B可以一战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战于长勺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登轼而望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3把下列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