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后对点集训 第一板块思想感情类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西台哭所思谢翱残年哭知己,白日下荒台。 泪落吴江水,随潮到海回。 故衣犹染碧,后土不怜才。 未老山中客,惟应赋八哀。西台:为汉隐士严光垂钓处,诗人在此设文天祥神位。八哀:杜甫曾赋五言古诗八首,悼念八位文臣武将。从全诗来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这首哭祭诗,全诗层层展开。诗人对文天祥的哀痛,不因为时间的推移而稍减,在悼念文天祥时,又表现了自己对元政权的痛恨,亡国之哀,凝聚在字里行间。全诗表达了对文天祥的知己之感、悼念之情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解析标题“西台哭所思”,“哭”“思”表达对文天祥的悼念之情;注释中也有交代;第二联写哭,以情感为趋使,发挥想象。因为他心情沉重,泪水不止,眼看着奔流的富春江,充满感伤,因此觉得前些年在苏州哭文天祥的泪水随江水入海,如今已随着海潮返回来,与现在的泪水融汇在一起。如此,自己的泪水将无休止地回返,永存世间,自己的悲悼也将永存世间。第三联由哭转入思。他是祭悼文天祥,自然地又忆起文天祥就义的场面。文天祥被杀时,仍然穿着宋朝的服饰,慷慨受刃。诗因此用“故衣”二字,称赞他忠诚不贰,以苌弘血化为碧的典故,歌颂他忠义浩气,与世长存。想到文天祥的遭际,他不禁仰天呼吁,无情的皇天大地,为什么如此不爱惜人才,让文天祥落得这样下场。最后,诗由死及生,由文天祥归到自己,说自己还健在,还没到老年,但一事无成,再也不能有所作为,只能在这山中,写些怀悼忠臣烈士的诗篇而已。这首诗依题目层层展开,首联点“西台”,次联写“哭”,三、四联写“所思”。诗人对文天祥的哀痛,不因为时间的推移而稍减,在悼念文天祥时,又表现了自己对元政权的痛恨,亡国之哀,凝聚在字里行间。前人以谢翱西台恸哭比之汉高祖时为田横自杀的五百门客,就是有见于谢翱对文天祥的知己之感及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热忱而言。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移居东村作王庭珪避地东村深几许?青山窟里起炊烟。敢嫌茅屋绝低小,净扫土床堪醉眠。鸟不住啼天更静,花多晚发地应偏。遥看翠竹娟娟好,犹隔西泉数亩田。作者原注:“山中有西泉寺故基。”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答:_答案表现了作者对东村山景的喜爱,对远离尘世的移居生活的喜爱。首联写避地东村,“避”点明作者对世俗生活的远离,对田园的主动回归。颔联用低小的茅屋和简陋的土床表现出生活条件的简陋,但诗人仍感满足。颈联表现对幽僻自然环境的喜爱。尾联写远望所见,表现作者安于农耕、怡然自得的心情。解析本诗的标题是“移居东村作”,“东村”是地名;诗歌主要描写东村清幽的自然景色,抓住关键词“深”字和“窟”字,就可看出东村之“幽”,再加上“依依墟里烟”,即描出大体的轮廓。颔联用低小的茅屋和肮脏土床,暗示了生活的困难,居住条件的简陋。颈联的“鸟不住啼、花多晚发”,表现对幽僻自然环境的喜爱;尾联写远望所见,表现作者安于农耕、怡然自得的心情。诗歌表达了作者对闲适优雅、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喜爱之情。3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题。南柯子忆旧仲殊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1)下列各项对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词的前两句先远写“青山”,后近写“退潮后的沙滩”,远近结合,使画面富有层次感。B词的前三句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运用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手法描绘景物。C“啼鸟怨年华”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词人内心的愁怨。D词中运用“青山”“白露”“晓霞”“绿杨”等意象,绘制清新亮丽之景,衬托内心的愁苦情绪。E“荷花”在词中有特质,表层是问荷花,实质上暗示词人情操的高洁。(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答:_答案(1)BD(2)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抒发了作者天涯漂泊的厌倦之情,“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复杂心情。“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词人站在荷塘边,想起从前路过此地,乘着酒意,观赏荷花,引发叩问:“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解析(1)B项,没有虚实相生的手法;D项,不是乐景衬哀情。(2)注意结合诗句“怨年华”“在天涯”“记得”作答。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辛弃疾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范倅:即范昂,滁州通判,将赴京城临安。倅,副职。辛弃疾当时任滁州知州。承明:汉有承明庐,为朝官值宿之处。视草:为皇帝起草制诏。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激励友人奋进,称赞他的才能,希望他得到重用,到玉殿为皇帝起草制诏。壮志难酬的苦闷,自己不能去朝天,依然愁肠满怀,借酒浇愁。有杀敌报国的渴望,为国效力的壮志豪情,而梦中才有执弓弦驰骋战场的场景。解析本题考查诗歌中的情感。这首词的下阕,转到送别主旨上。“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由上阕末句初跌而出,格调转亢,与上面“归欤”之境构成迥然不同的画面。词人有意用积极精神,昂扬语调,为友人入朝壮色。头二句言友人入朝前勤劳忠奋,三句言朝廷求贤若渴。“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好一派君臣相得,振邦兴国的景象!夜里在承明庐修改诏书,又奉命去筹划边事,极言恩遇之深。承明,庐名,是汉代朝官值宿(犹后代的值班)之地,词里借指宫廷。这几句寄托了词人的理想,表明愿为光复中原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下面再一转折,将滔滔思潮訇然闸住。“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酒只依然”,变奋激昂扬为纡徐低沉。倘若友人去了京城,遇到老朋友,可以告诉他们,自己仍然是借酒销愁,为酒所困。长安,这里代指南宋都城临安。“愁肠酒”乃化用唐末韩偓有忆诗“愁肠酒人千里”句,是困扰之意。话语外表露出自己报国无门的无限悲愤。前面几经翻跌,蓄意蓄势,至结尾,突然振拔:“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词人醉中张弓满月,空弦虚射,却惊落了秋雁,真乃奇思妙想。“目断”两字极有神韵,其实是翻用战国策“虚弓落病雁”的典故,可是不着痕迹。一个壮怀激烈、无用武之地的英雄形象通过这两句显现出来,他的情怀只能在酒醉后发泄出来。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三月二十三日海云摸石范成大劝耕亭上往来频,四海萍浮老病身。乱插山茶犹昨梦,重寻池石已残春。惊心岁月东流水,过眼人情一哄尘。赖有贻牟堪饱饭,道逢田畯且眉伸。此诗写于作者成都任上。时值暮春时节,成都市民都去城东的海云山上的海云寺观光游园,于池中摸石,以求吉祥。贻:带来。牟:通“麰”(mu),大麦。田畯(jn):泛指农民。整首诗中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诗歌前三联体现了诗人的悲凉与寂寞之情。诗歌尾联体现了诗人的感激和满足之情。游春的人,往来频繁,人情世故,过眼云烟;而岁月似水,光阴易逝,况且诗人老病缠身,这就使得诗人悲伤寂寞之情顿生。诗人依赖农民,衣食无忧,因此在路上见到农民心情非常愉快。解析本诗的标题是“三月二十三日海云摸石”,这是事件;注释已经解释意思了,诗歌的第一联的“浮萍”与“老病身”,抒发内心悲伤苍凉之感;第二联“犹昨梦”“已残春”抒发失落悲凉之感;接下去两句,“令人心惊的岁月已如流水般向东飞逝,以往的人情世故像尘埃般飘落得无影无踪”,更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失落、寂寞之情;尾联笔锋陡转,“幸好有大麦可以让我饱食终日,在路上遇到农民让我寂寞的心情随之而舒展,真心感谢他们”。体现了诗人的感激与满足之情。第二板块评价观点态度类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禁:消瘦。(1)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B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C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明王象巽游曲江)(2)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答案(1)CE(2)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解析(1)解答该题,应当结合诗歌的后两联考虑,C项写燕子不知道高阳台的原址,E项写韦曲文物已经没有了,只留下满眼坟墓,都表达了兴亡之叹。A、B、D都是写韦曲的美景。(2)“何时占丛竹”表达了作者对归隐的向往,与前面对韦曲美景的赞赏一脉相承。“头戴小乌巾”运用典故,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诗歌鉴赏要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分析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对人物要察言观行,体会其志趣心境。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有叹杜甫壮心久零落,白首寄人间。天下兵常斗,江东客未还。穷猿号雨雪,老马怯关山。武德开元际,苍生岂重攀。此诗为杜甫晚年的作品。江东客:诗人自称。武德:唐高祖的年号。开元:唐玄宗的年号。武德至开元时期,是唐朝治理最好的时期。有人评论此诗“虽身在苦难,却心系苍生”,请结合诗的首联和尾联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首联写自己的壮志早已衰退,年老白头而寄居他乡,抒发的是个人壮志难酬的感慨。尾联,诗人感叹当今的百姓难以过上武德至开元时期那样的盛世安定生活了,在对百姓所遭受的苦难作哀伤的同时,又蕴含着一种希望国家兴旺昌盛、百姓生活安定的心系苍生的情怀。解析从“虽身在苦难,却心系苍生”角度去分析情感,答题区域在“首联和尾联”。首联“壮心久零落”“白首”,写自己的壮志早已衰退,年老白头而寄居他乡,抒发的是个人壮志难酬的感慨。尾联“武德开元际”“苍生岂重攀”,诗人感叹当今的百姓难以过上武德至开元时期那样的盛世安定生活了,在对百姓所遭受的苦难作哀伤的同时,又蕴含着一种希望国家兴旺昌盛、百姓生活安定的心系苍生的情怀。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新年作刘长卿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作者贬南巴尉时作。长沙傅:贾谊,他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诗人为什么独自流泪?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回答。答:_答案适逢新年,思乡心切;老年被贬,客居异乡;时光流逝,归期渺茫。解析该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在唐代,长沙以南地域都很荒凉,潘州一带的艰苦可想而知,诗人受冤被贬,从鱼肥水美的江南苏州迁至荒僻的潘州,委屈之心不言而喻。这首诗,是迁至潘州次年后,即乾元二年所作,满腹冤屈化作一句诗语:“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新年已至,自己与亲人们相隔千里,思乡之心,自然更切。人欢己悲,伤悲之泪“潸然”而下。其实,伤心泪早就洒于贬途:“裁书欲谁诉,无泪可潸然。”(赴巴南书情寄故人)联系仕宦偃蹇,很难自控,而有“新年向国泪”(酬郭夏人日长沙感怀见赠)。与“每逢佳节倍思亲”有异曲同工之处。4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溪桥晚兴郑协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郑协:南宋遗民。芊芊:草木茂盛。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答:_答案不同意。本诗表面上看着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内心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惆怅,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南宋遗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解析首先明确观点,然后运用诗歌的内容解释,注意抓住注释和诗歌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此题注意抓住关键词语“寂寞”“晚照”“杜鹃”和注释中的“南宋遗民”分析情感。5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问题。中吕满庭芳山中杂兴风波几场,急疏利锁,顿解名缰。故园老树应无恙,梦绕沧浪。伴赤松归欤子房,赋寒梅瘦却何郎。溪桥上,东风暗香,浮动月昏黄。沧浪:出自楚辞渔父。这里代指避世隐居。赤松:指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何郎:何逊,南朝梁的文学家,喜爱梅花,日夕吟咏其下。该曲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结合全曲分析。答:_答案作者居于山中,借该诗表达急于归隐返回故乡的情怀。前三句直接表达急于归隐的情怀,接下来写自己的家居生活,化用沧浪、赤松子和何郎的典故,表明自己归隐和返回故里的愿望,最后三句描绘出清幽之境,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解析本题考查对诗人观点态度进行评价的能力,该元曲表达作者向往隐居的情怀是比较容易理解的,然而关键是要指出,作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前三句直接表达急于归隐的情怀,接下来写自己的家居生活,化用沧浪、赤松子和何郎的典故,表明自己归隐和返回故里的愿望,最后三句描绘出清幽之境,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第三板块综合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问题。满江红大风泊黄巢矶下金堡激浪输风,偏绝分,乘风破浪。滩声战,冰霜竞冷,雷霆失壮。鹿角狼头休地险,龙蟠虎踞无天相。问何人唤汝作黄巢,真还谤?雨欲退,云不放。海欲进,江不让。早堆垝一笑,万机俱丧。老去已忘行止计,病来莫算安危账。是铁衣着尽着僧衣,堪相傍。金堡:浙江人,明末崇祯年间进士,抗清失败后,住韶州丹霞山寺,改名今释,号澹归。绝分:没有缘分。鹿角狼头:险滩名。黄巢:世传黄巢经行广东,于险滩覆舟,此处故名黄巢矶;黄巢兵败后,写有“铁衣着尽着僧衣”之句。堆垝:困顿独坐貌。(1)本词上片“滩声战,冰霜竞冷,雷霆失壮”几句是如何写景的?答:_(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答案(1)着力绘声,“滩声”“雷霆”皆是状写声音;运用比拟,用冰霜互相竞赛来突出寒冷;夸张衬托,以“雷霆失壮”衬托浪涛之响,夸张至极;把风浪想象成战争。(2)反清复明的豪情壮志。奋力拼杀,但时运不济、无力回天的悲叹。看似超脱,实则不甘,孤独中只有与命运相似的古人为伴的无奈。解析(1)赏析诗句的写景手法,可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感官感受等角度入手。如修辞手法方面,一个“竞”字,赋予“冰霜”以人的情态,属于比拟;“雷霆失壮”,既是夸张,又是衬托,更表现出风浪声之大。表现手法方面,“滩声战”表明词人把风浪想象成了战争。感官感受方面,偏于动用听觉,用“滩声”“雷霆”摹写声音。(2)概括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先要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抓住写景抒情的诗句、注释等揣摩其所表达的情感。解答本题,由注释和可知,词人金堡和黄巢的命运相似,都曾抗击过统治者,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在黄巢矶下他忆过往,有豪情与超脱,亦有悲叹与无奈。“激浪输风”“乘风破浪”表现出词人年少时豪情英发、心怀大志。“滩声战,冰霜竞冷,雷霆失壮”表面写在黄巢矶的所闻,实则表现了他的内心始终忘不了那些充满刀光剑影的峥嵘岁月。“鹿角狼头休地险,龙蟠虎踞无天相”表达时运不济、天不助我的悲叹。“早堆垝一笑,万机俱丧”看似超脱,“老去已忘行止计,病来莫算安危账”暗藏着对国势的深深忧虑。“是铁衣着尽着僧衣,堪相傍”写自己同黄巢一样,脱去戎衣换上僧衣,与黄巢为伴,孤独中多有无奈。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鄜州留别张员外韦 庄江南相送君山下,塞北相逢朔漠中。三楚故人皆是梦,十年陈事只如风。莫言身世他时异,且喜琴尊数日同。惆怅却愁明日别,马嘶山店雨濛濛。(1)这首诗开头两句的描写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赏析。答:_(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_答案(1)虚实结合。虚写当年江南送别,实写如今朔漠相逢。南北距离遥远,既写出了相逢之难得,也暗含作者的飘零之感。开拓了诗歌的意境,使情感的表达更加丰富。(2)首联表达了与友人他乡重逢的喜悦;颔联写出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颈联写出与友人志趣相投的欣慰;尾联抒发了对与友人即将分别的不舍与惆怅。解析(1)第二句中的“塞北”照应题目中的“鄜州”,可见是写眼前景,为实写。由此推知,首句所写江南送别的情景是回忆,为虚写。一南一北,路途遥远,与友人相逢不易,也足见作者的漂泊状态。现实中的景、事与想象中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大大丰富了诗中的意象,开拓了诗的意境。(2)题目中的“留别”点明题旨,本诗感情基调易于把握,依次分析作者在每一联中表达的情感即可。首联有虚有实,重点是实景实情,突出的是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情;颔联中“十年”强调了时光荏苒,故人成梦,往事如风,表达了作者无限的人生感慨;颈联“莫言”二字体现了作者的旷达,“喜”则体现了能与友人志趣相投、共度数日的欣慰;尾联“惆怅”“愁”明言即将分别的滋味,“马嘶山店雨濛濛”以景结情,余韵悠长。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问题。水龙吟登瓜步江楼徐之瑞怒涛千叠横江,是谁截断神鳌足?却思当日,风云叱咤,气吞巴蜀。江左夷吾,风流顿尽,神州谁复?但茫茫睹此,河山如故,悲何限、吞声哭。正拟清游堪续,剩荒台、乱鸦残木。伤心莫话,南朝旧事,春波犹绿。鼎鼎华年,滔滔逝水,浮生何促!指三山缥缈,凌云东去,醉吹霜竹。徐之瑞:字兰生,浙江仁和人。明崇祯九年举人,入清不仕。传说女娲断鳌足做撑天之柱。西晋初期,王濬率军自巴蜀顺江东下,迫使吴国投降。温峤认为王导有管仲(夷吾)之才,能辅助局势未稳的东晋。(1)这首词的上片多处用典,词人借典故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_(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这首词的下片。答:_答案(1)词人以女娲断鳌足、王濬降吴、江左夷吾之典,抒发了企盼有人“撑天”护国的愿望,以及对古人功业的追慕和神州难复的亡国之痛。(2)写哀景抒哀情。以荒凉残破之景抒发凄凉孤寂之情,以沧桑巨变抒发亡国之痛。以乐景衬哀情。春波犹绿,故国不再,令人伤怀。触景生情。本想游赏,可眼前荒台、乱鸦、残木之景十分荒凉,让词人联想到南朝旧事,勾起亡国之恨。寓情于景。华年蹉跎如滔滔逝水,“浮生何促”,抒发词人年华易逝、人生短促的感慨与救国无术的愤懑悲痛。解析(1)题干要求从用典的角度赏析词人的思想感情,故需先结合注释,明确词中所用典故的寓意,然后抓住词中体现词人感情的词语分析作答。上片的开头几句,写登临所见,运用了女娲断鳌足、王濬降吴、江左夷吾等典故,从“神州谁复”可见词人对恢复故国的期盼,从“悲何限、吞声哭”可见词人的亡国之痛。(2)解答本题,需找出所写之景,体会词人所抒之情,从景与情之间的距离和感情色彩等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分类作答即可。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小题。流莺李商隐流莺飘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此诗大约是李商隐从桂管观察使幕(佐助人员)返京暂充京兆府掾属(佐助人员)时所作。(1)对“流莺”这一形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飘荡”“参差”等词语表现了流莺不停地飘泊辗转的样子。B“巧啭”表明流莺歌唱圆转流美,充满了对良辰佳期的期盼。C无论“风朝露夜”,还是“阴晴”,流莺以啼鸣实现了“本意”。D流莺不但无计留春,而且连暂时栖息的一处花枝也无从寻找。E这首诗首先描述流莺的恓惶之状,第二联起,打入寄托,将自己的感情寄托于流莺的形象之上。第三联主要是时间上的跨度,以及境况的对比。末联抒发伤感。(2)诗人托流莺以寓怀,抒发身世之感,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_答案(1)CE(2)(示例)诗人用流莺的飘荡比喻自己辗转飘零不定的生活,用流莺的“巧啭”比喻自己美妙的歌吟及远大的政治抱负,用无“佳期”表达自己不为人理解的满腹委屈和良辰不遇的深沉伤感。解析(1)C项“流莺以啼鸣实现了本意”,说法错,莺虽然啼鸣了,但是并未实现本意,因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栖息的花枝,“凤城何处有花枝”;E项,还有空间的跨度。(2)本题考查情感。本诗托“流莺”咏怀,要分析“流莺”特征,再结合注解和作者的经历来分析作者的情感。流莺,指飘荡流转、无所栖居的黄莺。“飘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流莺的飘荡象征着诗人的飘零身世,“巧啭”象征着诗人的美妙歌吟,本意象征着诗人的理想抱负,也可以说是诗人所抱的政治遇合的期望。“岂能”“未必”,一纵一收,一张一弛,将诗人不为人所理解的满腹委屈和良辰不遇的深刻伤感曲折传出,在流美圆转中有回肠荡气之致。“风朝”与“露夜”“阴”与“晴”“万户”与“千门”“开”与“闭”又各自成对,读来别有一种既整饬又优美,既明畅又含蓄的风调。尾联联系到诗人自身,点明“伤春”正意。“凤城”借指长安,“花枝”指流莺栖息之所。自己曾为伤春之情所苦,实在不忍再听流莺永无休止的伤春的哀鸣,然而在这广大的长安城内,哪里又能找到可以栖居的花枝呢?5阅读下面的诗词,按要求回答问题。水调歌头叶梦得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此词为作者退居太湖边的卞山时所作。东山老:指东晋名臣谢安,曾隐居东山,故名。他是历史著名的以弱胜强战例淝水之战的总指挥。胡沙:即“胡尘”,指代北方各民族发动的战争。(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小窗”两句,写花木掩映的山屋、倾仄的小路,幽雅的景物衬托主人公的品格。B“拼却鬓双华”句,意为毕生奋斗,终于赢得光华似锦的晚年。C一个“恨”字,落笔沉重,倾注着诗人满腔的郁愤,成为笼罩全篇的情感基调。D上片三层,先写一景,再设一问一答,一波三折,如三叠之瀑,曲尽回荡之美。E论者以为,叶梦得词风格颇似苏轼,而这首词从风格看也确实应属于“豪放词”。(2)本词中“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化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你认为本词与归去来兮辞中这两处字面相似的语句表达思想感情相同吗?为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_答案(1)BC(2)要点:相同:山林隐居,贞洁自持。不同:一是因痛恨官场黑暗,不愿同流合污而与之决绝,甘心过隐居生活;二是因朝廷昏庸,抗敌无策,表现强烈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质量控制年终工作总结》课件
- 《课件设计能力的培养》
- 高压作业安全试题(含答案解析)
- 1月维修电工高级考试模拟题(附答案解析)
- 证券投资分析方法考核试卷
- 蛋品加工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考核试卷
- 设计在包装领域的环保策略考核试卷
- 《化学品事故应急》课件
- 学校元旦文艺晚会策划活动方案
- 2025年高质量轿车用深冲钢板项目发展计划
- 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化学)
- 村干部公务员试题及答案
- 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九年级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人教版九年级中考道法社会热点专题 热点七 《黑神话:悟空》
- 2025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 GB/T 12385-2025管法兰用垫片密封性能试验方法
- 油烟机清洗合同协议范本
- 宾馆卫生考试题及答案
- 习近平总书记安全生产重要论述2013.6-2025.2
- 高中家长会 共筑梦想,携手未来课件-高二下学期期末家长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