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癌的早期诊断与预防(房静远)课件_第1页
胃肠癌的早期诊断与预防(房静远)课件_第2页
胃肠癌的早期诊断与预防(房静远)课件_第3页
胃肠癌的早期诊断与预防(房静远)课件_第4页
胃肠癌的早期诊断与预防(房静远)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胃肠癌的早期诊断 与预防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 房 静 远 胃癌的早期诊断 Davis GR, Davis GR: Neoplasms of the stomach. In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 1993 763-789 胃癌的一般情况 发病率:平稳或下降 上海市区1972年-男: 62.0/10万 女: 23.9/10万 2000年-男: 36.8/10万 女: 18.1/10万 死亡率:仍很高 全球每年超过60万, 我国36万/年 诊断与预后: 早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90%以上 中晚期胃癌仅5%-15% 普查与筛检高危人群-1 确切的、且须密切监督与随访的- 腺瘤样息肉家系者 胃腺瘤患者 重度异型增生者 已经明确的- 慢性萎缩性胃炎/上皮化生患者 长期Hp感染者(尤其是Cag A 或 IL-1/IL1R/IL-10/TNF阳性菌株感染者) 家族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Lynch II)患者 重度异型增生 胃腺瘤样息肉 FAP BE像:成千个息肉伴部分癌变 -Vecchia CL, et al. Cancer,1992 Brenner H, et al. Cancer,2000 Huang JQ. Gastroenterology,1998 Cadas C, et al. J Med.Genet.,1999 EL-Omar EM. Strasbourg,2001 ConditionRisk of developing GC H.Pylori infection2-fold increase Family history1.5-3 fold increase Cag A+ Hp + family history8 fold increase IL-1/IL1R/IL-10/TNF + Hp50 fold increase Hereditary gastric cancer70% penetrance 普查与筛检高危人群-2 可能性很大的- 术后20年以上的残胃患者 恶性贫血患者 长期嗜烟者(尤其对贲门癌) 有可能的- 不良饮食习惯(过量酒精摄入、 嗜好高盐食物/烟熏食物而少新鲜菜果) Menetriers病和Pertz-Jeghers综合征 Menetriers病(胃黏膜巨大皱襞症): 胃体病变为主 低酸 蛋白质丢失和低蛋白血症 胃小凹增生而胃体腺萎缩 并发胃癌率10-13% Peutz-Jeghers综合征 (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征):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 胃肠道出血 腹痛 肠套叠和梗阻 未确定关系者- 良性胃溃疡 增生性息肉 基底腺息肉(Fundic gland polyps) -Ebert MP,et al. APT,2002 Gunderson LL, et al.Clinical Oncology,2000 Rustgi AK,et al. Cecil Textbook of Medicine,2000 普查与筛检高危人群-3 内镜检查与随访-1 内镜 + 病理:早期诊断最佳方法 改善镇静剂-提高依从性 完善技术参数-提高分辨率和结果可信度 严格操作-降低并发症 宗旨与注意 确定肿瘤的大小和累及深度 观察表面溃疡及其瘢痕 Endoscopy shows an ulcerative carcinoma 放大内镜(Magnifying endoscopy):小胃癌 色素内镜(Chromoscopy)-针对粘膜表面 荧光内镜 (Fluorescence endoscopy) 分光内镜 (Spectroscopy) 反射与散射分光内镜 (Reflectance and light-scattering spectroscopy) 三维分光镜 (Trimodal spectroscopy) -适合于粘膜较深层病变 红外分光色谱术 (Infrared spectrometry) -黏膜下或更深 超声内镜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 视觉相干性(连贯性)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共聚焦内镜(Confocal endoscopy) 窄带内镜 (Narrow-band imaging, NBI) 光学色素内镜(FICE) 内镜检查与随访-2 放大内镜 特点 黏膜图像放大80倍 对小胃癌的诊断率敏感性96% 特异性95.5% 用途 观察黏膜腺管开口 小凹和绒毛的改变 早期胃癌情形 隆起型-黏膜粗糙、不规整 凹陷型-小凹更细 黏膜微细结构破坏或消失 异常毛细血管 内镜检查与随访-3 色素内镜 特点 结合组织结构增强剂和放大剂 静注荧光物质 -Bhunchet E, et al . Gastrointest Endosc. 2002 用途 含腺体粘膜(Glandular mucosa)的结构分析 0.4-1%的靛卡红(Indigo carmine) 结晶紫(Crystal violet) 甲酚紫(Cresyl violet) 肠上皮化生判定 亚甲蓝(Methylene blue) 早期胃癌情形 浅表型或胃炎样早期胃癌(IIb型)检出率83% 内镜检查与随访-4 After spraying indigo carmine solution, a slightly depressed area is recognized. EUS 高分辨率(20 MHZ)的旋转的微小探头 分辨出累及粘膜下层肿瘤中的粘膜 -Hunerbein M, et al. Gastrointest Endosc.1998 辐射状或线阵样EUS 以12MHz的探针分析肿瘤的分期 和研究淋巴结情况 内镜检查与随访-5 内镜检查与随访-6 共聚焦内镜(CONFOCAL ENDOSCOPY) 共聚焦(共焦)-从一个点光源发射的探测光通过 透镜聚焦到被观测物体上,如物体恰在焦点上,则反射 光通过原透镜应当汇聚回到光源 作用-利用影像重建技术,观测多荧光标帜的固定组 织或活体,应用在观察与定量活细胞或固定后细胞之各 项结构、分子及离子之立体分部与瞬间变化;也可用于 观察组织内的细胞、血管及神经网络等的立体结构 结肠癌 严重的溃疡性结肠炎 横切面 纵切面 http:/www.pentax.de/pentaxeurope/pentaxe urope_prod/pentaxeurope/v2/de/medical/en doscopes/video441/index.html Manabu M, et al.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2005;3:S16S20 血红蛋白吸收的波长在 415nm左右,故可清晰显 示浅表毛细血管结构 ( capillary pattern) 普通内镜:常规用红/绿/蓝 (RGB),滤过后波长400 700nm左右 窄波内镜成像:使用特殊窄 波率光器 ,滤过后波长 400500nm左右 窄 带 内 镜 光波越长,其透射度越深, 窄波通过使波长窄化,增加粘膜表 面腺体开口的细微结构(pit pattern)的显示 内镜检查与随访-7 胃 部 病 变 早期胃癌pit 胃体中部一凹陷 病灶 靛胭脂染色 放大内镜下病 灶的 pit形态 NBI合并放大:病 灶pit形态与周围 明显不同 荧光内镜 原理: 蓝光、紫光或紫外光照射胃黏膜-激发组织产生较激发 光波长更长的荧光,即自体荧光 正常与病变组织的波长不同,如异型增生组织产生较 多的630nm荧光,而减少470-480 nm荧光 内镜图像中以假彩色显示自体荧光,可鉴别之:如红色或 暗红色提示癌肿,蓝色提示良性病灶 作用:区分正常组织和异型增生和肿瘤,但不能将后者分级 红外分光术 用于探究肿瘤累及的深度,却不比高频的EUS更精确 -Iseki K, et al. Gastrointest Endosc. 2000 内镜检查与随访-8 分光内镜 原理:异型增生的细胞核(20m)直径远 大于正常细胞核(1-50m) 作用:连续病理分级(如轻度异型增生 重度异型增生-癌) -Backman V, et al. Nature 2000 Olympus 的Xillix系统灵敏度和特异性均 为90% 内镜检查与随访-9 视觉相干性(连贯性)断层扫描 原理:类似于超声,是基于背景反射, 但以红外光子束代替了声波 特点: 分辨能力为10m远强于EUS的100m。 - Poneros JM, et al. Gastroenterology 2001 实时记录和多谱勒效果 内镜检查与随访-10 组织病理学问题-1 75%的重度异型增生可在8个月内演变为癌症 -Hohenberger P. Lancet 2003 某些粘膜内新生物 日本-早期胃癌 欧美-异型增生 部分异型增生甚至分化良好的腺瘤 日本-异型增生 欧美-归类入炎症和再生变化 胃肠道上皮肿瘤:维也纳分类修订方案 组织病理学问题-2 分类诊断临床处理 1非肿瘤选择性随访 2不确定肿瘤随访 3黏膜低度异型性肿瘤内镜下切除或随访 低度异型性腺瘤 低度异型增生 4黏膜高度异型性肿瘤内镜或手术局部切除 4.1高度异型性腺瘤 高度异型增生 4.2非浸润性癌(原位癌) 4.3疑为浸润性癌 4.4黏膜内癌 4.5黏膜下浸润癌外科手术切除 影像检查 液体-CT(hydro-CT) 方法:结合饮用600-800ml水 作为扩张剂的可EUS互补 -Hohenberger P,et al. Lancet 2003 X线钡剂双重造影 作用:贲门区域早期胃癌的诊断 -Nishimata H, et al. Abdom imaging 2003 仿真胃镜(Virtual gastroscopy) 作用尚未明暸 -Oto A. Eur J Radiol. 2002 Study on 1,300 elderly men with S-PGI 50岁 腺瘤性息肉综合征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弱化的(Attenuated)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I 1307K突变 错构性息肉综合征 Peutz-Jeghers综合征 Juvenile腺瘤性息肉病(综合征) 大肠癌或腺瘤患者一级亲属 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氏病) 慢性肉芽肿性结肠炎 医疗史 大肠癌史 大肠腺瘤史 骨盆放疗 非肿瘤的术疗(胆囊切除术和输尿管乙状结肠 吻合术) 大肠息肉 腺瘤性息肉 错构瘤性息肉 Peutz-Jeghers综合征(黑斑息 肉综合征) 幼年性息肉或息肉病 炎性息肉 UC,CD 缺血性肠病 结肠血吸虫病 增生性息肉(化生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是大肠癌癌前疾病 占全部大肠息肉的1/22/3 从1cm发展到侵袭性肿瘤约需7-10年 分布与大肠癌分布相似 息肉大小与异型增生分级密切相关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直肠和乙状结肠大息肉摘除后14间未做随访的, 大肠癌发生率明显增高 家族腺瘤性息肉(FAP,常显)几乎100%癌变 腺瘤的体积与肿瘤的侵袭性 息肉内的癌肿:国内肠镜发现的大肠癌多为息肉型,息肉系粘膜和粘 膜下层的突起,故息肉癌变如蒂部无癌细胞则均属早 癌,否则为进展癌 Peutz-Jeghers综合征的组织病理学特征 腺上皮为树枝状结构的、发育良好的平滑肌 低倍镜 高倍镜 溃疡性结肠炎发展为结直肠癌的几率 (累计10年后,几率增加) (美国资料) 溃疡性结肠炎癌变-通过异型增生 筛检的三个主要手段-大便隐血(1次/年)5年1次乙状结肠镜、 5-10年1次双重钡剂灌肠、每10年1次全结肠镜 大便潜血 联苯胺法和PRHA法 血清癌胚抗原(CEA)、 CA-50和CA-119 粪便生化和免疫学试验不出血的肿 瘤直肠黏液半乳糖酶试验(T抗原 检测) 粪便中大肠脱落细胞检测 实验室检查 肠 镜 检 查 内镜下染色、扩大内镜、超声内镜和内 镜下粘膜切除(EMR) 激光诱发荧光(LIF)技术的应用(光 学活检) 发现 4个区域淋巴结 转移 C3 D 远处其他器官 转移 结直肠癌的Dukes分期及其改良法 两种类型的大肠癌的临床特征 特征HNPCC散发性结直肠癌 确诊时 平均年龄(岁 ) 44.667 肿瘤的多灶率(%) 约30-404-11 同步性(同时或6月内 出现2个以上的肿瘤) 18.1(%)3-6(%) 异时性Metachronous 24.3(%)1-5(%) 近端癌肿的发生率(%) 72.335 异位的恶性肿瘤 有无 粘液性癌和低分化癌 常见偶见 错配修复异常(%) 7917 大肠病变组织与腺管开口的关系(变焦肠镜或粘膜染色) 腺管开口:I型圆型;II型星芒状或乳头状;IIIL型管状或类圆型,开 口较大;IIIS型管状或类圆型,开口较小;IV型分支状、脑回状 VA型开口排列不规则;VN型开口消失或无结构 结肠癌发生的分子基础与诊断 腺瘤-癌顺序: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FAP) 散发性结直肠癌 APC等基因失活 突变体表型:家族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癌 (HNPCC) DNA错配修复基因突变 结直肠的多种发病分子模式 Smyrk T, et al.Colorectal Cancer: Molecular and cellular abnormalities. In Bertino JR:Encyclopedia of Cancer Academic Press,1997;vol 1:451-463 遗传学改变与结直肠癌 Vogelstein B, et al. N Engl J Med 1988 319 525-532 基因染色体定位基因在散发 型肿瘤的 变化率 功 能 K - ras1250信号转导 APC560细胞粘连 DCC1870细胞粘连 p531775调控细胞 周期 hMSH2 2维持DNA 复制 hMLH13维持DNA 复制 结肠癌的基因改变 肿瘤相关基因的检测 nKi-ras 基因的扩增并在粪便 等处的表达 nAPC基因或p53基因突变 n错配修复基因的高甲基化 大肠癌的预防 内镜下摘除腺瘤样息肉-难以普及 医疗条件和病人的顺应性 复发问题 NSAIDs(如阿司匹林)和 Cox2抑制剂(如西 乐葆)-副作用 生物活性食物成分 叶酸 纤维素及其分解产物-短链脂肪酸(SCFA, 如丁酸盐) 硒 维生素D和矿物质钙 目前大肠癌的预防手段 油腻饮食增加结肠癌发生的危险度而大量摄入植物性食品 则具有保护作用 Key TJ, et al. Lancet 2002;360:861 植物性食品中的某些成分可抑制、逆转或阻滞肿瘤的发生 ,通常以细胞内信号转导级联反应作为分子靶 Surh YJ. Nat Rev Cancer 2002;2:537 补充叶酸可预防结肠癌,饮食中叶酸高摄入者比低摄入者 患结肠癌的风险率降低40 Bailey LB, et al. J Nutr. 2003;133:1961S Giovannucci E. J Nutr. 2002;132:2350S 叶酸与结肠癌(动物体内实验1) 叶酸 老龄鼠免疫相关基因、尿激酶、类胰岛素 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及癌基因vav-1表达 幼鼠粘附分子低表达、尿激酶高表达 -细胞分离与迁移及肿瘤相关进程受叶酸调控 叶酸 动物年龄相关的p53及IGF-BP3表达 -补充叶酸可减少年龄相关的癌症发生的风险 Crott JW, et al.Carcinogenesis. 2004;25:69 Choi SW, et al. J Nutr. 2003;133:1206 叶酸与结肠癌(动物体内实验2) 叶酸对肿瘤发生具双重调节作用 对已生成的肿瘤,叶酸缺乏可抑制其生长; 反之,补充叶酸则促进其发展 正常上皮组织,叶酸缺乏可使其向肿瘤发展; 适当补充叶酸则抑制其转变为肿瘤 需建立最佳的叶酸干预剂量及时间来提供安全有 效的肿瘤预防而不可盲目补充叶酸 Kim YI . J Nutr 2003;133:3731S 叶酸与结肠癌(动物体内实验3) 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干预实验: 结肠腺瘤患者应用叶酸(400g/天)或安慰 剂治疗10周 补充叶酸后其循环浓度及高半胱氨酸水平明 显,白细胞基因组甲基化水平上升了31( P0.001) Pufulete M, et al.Gut 2005;54:648 叶酸与结肠癌关系的临床试验 Larsson SC, et al.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05;14:740-3 饮食中低叶酸与大肠癌的高风险相关 增加饮食中的叶酸摄入量,能显著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 Giovannucci E. J Nutr. 2002;132:2350S-2355S 61,433名年龄在4075岁的瑞典妇女进行前瞻性地随访7年,期间共发生大肠癌805例, 叶酸摄入 量与大肠癌的发生率呈剂量依赖性负相关。并且增加叶酸摄入量对降低近端结肠肿瘤发生率作用 优于远端结肠和直肠 Larsson SC, et al.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05;14:740-3 Larsson SC, et al.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05;14:740-3 叶酸预防大肠癌中的问题-1 叶酸预防大肠癌的实际效果是否与肿瘤相关基因( 尤其是APC基因、错配修复基因)的遗传学变异(突 变或碱基缺失),甚或表观遗传异常有关 高叶酸饮食可减少APC阴性的人大肠癌的 发生, 却增加APC阳性的CRC发生 de Vogel S, J Nutr. 2006;136:3015-21. 叶酸预防大肠癌中的问题-2 叶酸预防大肠癌的剂量与疗程是多少? 一临床多中心试验发现,在全部1021结肠腺瘤患者入选 者中,有516例以1 mg/日 的叶酸干预,而另外505例以 安慰剂作为对照。其3年和5年的干预随访结果并未发现 叶酸(1mg/日)具有预防摘除后腺瘤复发的作用 Cole BF, et al. JAMA. 2007 Jun 6;297(21):2351-9 组别组别 (例数)胃癌大肠肠癌食管癌 叶酸(125)000 胡萝萝卜素(118)200 安慰剂剂(62)311 叶酸有效地减少胃癌的发生(1) 1994年-2007年期间, 7年随 访末CAG患者癌变情况: 完成随访的125例叶酸组患者未发现胃肠肿瘤. 非参数 Mann-Whitney U Test 叶酸组与安慰剂疗效比较: 预防胃癌P =0.013; 预防消化道肿瘤P =0.001 叶酸组与非叶酸(安慰剂加胡萝卜素)组比 : 预防胃癌 P=0.061; 预防消化道肿瘤 P=0.26 我们过去的叶酸干预慢性萎缩 性胃炎而预防胃癌的临床试验 证明,叶酸(5-20mg/day)与安 慰剂对照组相比其改善病理组 织学而降低胃癌发生率的时机 始于7年后 Zhu SS, et al. Chin Med J,2003;116:15-19 大鼠试验中,补充超过生理剂量1000倍的叶酸(2.0- 5.0g/kg食物)可促进结肠癌之前期疾病ACF(Aberrant crypt foci)的发展 Martinez ME. Recent Results Cancer Res. 2005;166:177-211 需建立最佳的叶酸干预剂量及时间来提供安全有效的肿瘤预 防而不可盲目补充叶酸 叶酸干预大肠癌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酒精可以减 低叶酸的吸收,并增加叶酸的损耗,蛋氨酸、维生素B6 和维生素B12的水平和叶酸代谢的关键酶亚甲基四氢叶酸 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 )的遗传多态性也影响叶酸的代谢途径 对已经形成了的肿瘤,叶酸的影响如何?既往研究结果 难以给出统一答案 对已经癌变者,补充叶酸有可能促进其发展大肠腺瘤 患者补充叶酸后能明显阻止腺瘤向恶性肿瘤的转变. 学 者假设在低叶酸伴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CT/TT突变型 ,促进早期腺瘤发展至中/晚期腺瘤;而高叶酸伴亚甲基 四氢叶酸还原酶野生型者则促进腺瘤向腺癌发展 Ulvik A, et al. Am J Med Genet. 2001;101:246-54 亚叶酸钙又称甲酰四氢叶酸钙(Leucovorin Calcium Injection, 简称CF 或LV)是叶酸在体内的活化形式, 具有对抗叶酸拮抗剂(如氨甲喋呤、乙胺嘧啶和甲氧苄氨 嘧啶等药)毒性的作用 Hotta T, et al Anticancer Res. 2006; 26:1425-1432. Cassidy J, et al. Br J Cancer. 2006;94:1122-1129. 叶酸预防大肠癌中的问题-3 Hawt ET, et al.Gastroenterology,2004;126:1423-47 粗纤维食物与大肠癌的发生 高纤维素饮食和丁酸盐 Peters U, et al. Lancet,2003;361:1491-5 多中心(包括欧美多国)研究,涉及入组人员33971人(3591名具 有腺瘤样息肉),发现高纤维素饮食降低大肠癌危险性的27% 饮食中纤维素与大肠腺瘤 Bingham SA, et al. Lancet,2003;361:1496-501 随访1 939 011受试对象中1065 发现大肠癌, 饮食中纤维素与大肠癌的发生呈负相关,降低 40%危险度 不支持高纤维素饮食预防大肠癌的报告-1 1.Schatzkin A,et al. N. Engl J Med.,2000; 342:1149-55 将大肠腺瘤样息肉内镜下摘除者分两组给予低脂肪和高纤 维素饮食者(958例)和低纤维素饮食者(947例),3年和5年 两次随访未发现腺瘤复发的差异 不支持高纤维素饮食预防大肠癌的报告-2 1.Alberts DS, et al. N Engl J Med.,2000; 342:1156-62. 将大肠腺瘤样息肉内镜下摘除者分两组给予低脂肪和高纤 维素饮食者(719例)和低纤维素饮食者(584例),3年和5年 两次随访未发现腺瘤复发的差异 高纤维素食物与大肠癌发生危险度关系 的不同,或许与所分析的纤维素种类( 如麦麸、可溶性纤维素或蔬菜等)、纤 维素食物与其他包括脂肪等作用、食物 及其残渣在肠道传输的速度(产生的丁 酸盐量不同)有关 分析高纤维素饮食与大肠癌关系 不同结果的产生原因-1 Pool-Zobel. Br J Nutr. 2005 :S73-90 干预的时机(timing)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DNA损伤初期,补充丁酸盐可通过抑制 HDAC,致染色体处于开放状态,此时容易 修复损伤的DNA;而相反在接近形成恶性细 胞时,DNA损伤已经形成,即使补充丁酸盐 也无法发挥其特点优势,而失去了修复的最 佳时机。因此,丁酸盐预防大肠发生的最好 时机应为息肉形成的早期而非在息肉向腺癌 转化时 Lupton J Nutr. 2004;134:479-82 分析高纤维素饮食与大肠癌关系 不同结果的产生原因-2 关于丁酸钠的用量,低丁酸盐可促进细胞增 殖而高浓度者则相反 高纤维素含量要高达30g/日才有可能预防大 肠癌的作用 Pool-Zobel. Br J Nutr. 2005;93:S73-90 Le Blay G, et al. Dig. Dis. Sci. 45:1623-30 分析高纤维素饮食与大肠癌关系 不同结果的产生原因-3 纤维素在肠道内不能被消化刺激胃肠道加速蠕动增 加胃肠道的容积,软化大便,和吸附食物残渣中的致癌 物质,如亚硝胺、多环芳烃等使这些致癌物质随粪便 排出体外 纤维经发酵可产生丁酸盐等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CFA),而SCFA具有抑制细胞增殖,促进 分化和凋亡的作用 Lim CC,et al.Mol Nutr Food Res. 2005;49:609-19. 高纤维素饮食预防大肠癌的机理 叶酸(FA)和丁酸钠(NaBu)均有预防小鼠大肠癌的作用,其联合应 用效果更为明显 s ) 分组(20只/ 组) 体重(g) 血清FA ng/ml 诱 癌率 平均肿瘤 数(个) 最大肿 瘤直径 24周存 活率(% ) DMH 37.564.79 82.4513.04 959.434.21 6.435.1 2 90 DMHFA 40.103.00 174.6228.93 50*7.323.87 5.444.0 6 95 DMHNaBu 42.62.88 96.0123.98 45*5.505.20* 3.642.7 9* 100 DMHFANaBu 43.24.71 181.5519.1 15* 2.671.53* 3.331.15* 100 空白对照 44.674.4086.3817.53 000100 未造模FA对照 40.254.99 179.2522.41000100 未造模NaBu对照 46.806.5091.7714.84 000100 未造模FA+ NaBu 对照 41.634.12175.9529.96 000100 与DMH模型组比较 *P 0. 05, * P 0. 01 叶酸和丁酸钠在化学致癌物诱导小鼠大肠癌中的作用 分组 甲基化状态 肿瘤 数FA浓度(ng/mL) c-myc 转录上调肿瘤数 DMH+ 低FA 低甲基化00 0 甲基化10162.8626.583 7 DMH+ 高FA 低甲基化00 0 甲基化9174.6228.932 7 DMH+ 低FA+ 低丁酸钠 低甲基化00 0 甲基化3167.2921.04 1 2 DMH+ 高FA+ 高丁酸钠 低甲基化00 0 甲基化2181.5519.91 0 2 叶酸预防小鼠大肠癌中 c-myc甲基化水平提高而表达降低 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c-myc基因甲基化 叶酸和丁酸钠在化学致癌物诱导小鼠大肠癌中的作用 分组组p21WAF1肿肿瘤例数H3下调调肿肿瘤例数 DMH下调调11 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