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调知识点全面总结ppt课件_第1页
免疫调知识点全面总结ppt课件_第2页
免疫调知识点全面总结ppt课件_第3页
免疫调知识点全面总结ppt课件_第4页
免疫调知识点全面总结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immunoregulation):immunoregulation): 机体通过正负反馈机制控制免疫应答的机体通过正负反馈机制控制免疫应答的 强度和时限,以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和强度和时限,以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和 稳定。稳定。 作用:作用: 1. 1. 提高机体免疫力,排除外来抗原;提高机体免疫力,排除外来抗原; 2. 2. 减少对自身组织的损伤。减少对自身组织的损伤。 群体水平:MHC多态性、BCR/TCR库的多样性对群 体水平的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的层次 分子水平:抗原、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补体 和免疫细胞激活或抑制性受体等的免疫调节; 细胞水平:APC、T细胞亚群、B细胞、NK、细 胞凋亡等的调节; 整体水平: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 3. 3. 抗原竞争现象抗原竞争现象 抗原抗原1 1进入体内进入体内 免疫应答免疫应答 1 12 2周后周后抗原抗原2 2进进 入体内入体内 针对针对抗原抗原1 1的免疫应答产生强度减弱。的免疫应答产生强度减弱。 第一节第一节 分子水平的调节分子水平的调节 静脉注射、口服和喷雾易诱导免疫耐受; 皮下和肌肉注射易诱导免疫正应答。 1. 1. 抗原给予途径的不同决定免疫应答的强度抗原给予途径的不同决定免疫应答的强度 一一. .抗原的调节抗原的调节 2. 2. 抗原剂量与免疫应答强度相关抗原剂量与免疫应答强度相关 适量免疫应答; 高带耐受和底带耐受。 抗原浓度对免疫应答的影响 结构相似的不同抗原之间竞争性调节结构相似的不同抗原之间竞争性调节 l l TI TI抗原(抗原(LPSLPS、荚膜多糖)、荚膜多糖) B B细胞细胞 IgMIgM; l l TDTD抗原(蛋白质类抗原)抗原(蛋白质类抗原) B B细胞细胞 各各 类类IgIg; l l 膜表面抗原膜表面抗原 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 l l 游离可溶性抗原游离可溶性抗原 体液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应答。 4. 4. 抗原性质影响免疫应答类型:抗原性质影响免疫应答类型: 1. Ab 1. Ab Ag Ag 阻断阻断AgAg和和B B细胞的结合细胞的结合, , 反馈调节反馈调节 2. 2. Ab + Ag Ab + Ag IC IC (1) 正调:IgM可以促进免疫应答,其机制: 促进调理作用; (2) 负调:IgG可以抑制免疫应答,其机制: (a).抗体封闭作用:抗原被抗体封闭; (b).受体交联:BCR-Ag-Ab-FcgRIIb 产生抑产生抑 制信号制信号, ,阻断阻断B B细胞应答。细胞应答。 二二. . 特异性抗体的调节特异性抗体的调节 独特型存在于抗原受体可变区的抗原结合部位 及骨架部位,针对CDR部位的独特型抗体称为 型( Ab2 ),又称为抗原内影像,针对骨架的独特型抗 体称为 型(Ab2 )。 3. 3. 独特型独特型 抗独特型网络调节抗独特型网络调节 一个淋巴细胞克隆的抗原受体上存在的区别于其 他淋巴细胞克隆的抗原受体的独特的结构或决定 簇,称为独特位,一个抗原受体分子上的独特位 的集合称为该抗原受体的独特型(Id),针对独特 型的抗体称为抗独特型抗体(Ab2 or AId)。 Ab2-Ab2-:封闭抗原与:封闭抗原与BCRBCR、TCRTCR及及IgIg分子(分子(Ab1Ab1) 结合,抑制结合,抑制T T、B B细胞活化;细胞活化; Ab2-Ab2-:V V区与抗原构型类似,模拟抗原,促进区与抗原构型类似,模拟抗原,促进 T T、B B细胞活化、增殖。故又称为抗原细胞活化、增殖。故又称为抗原 的内影像。的内影像。 任何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上都存在着独 特型,它们可以被机体内另一些淋巴细 胞识别而刺激产生抗独特型抗体和致敏 淋巴细胞。 3、当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针对该抗原的特异性淋巴细胞 克隆增殖,产生大量的抗体(Ab1)和具有独特型抗原受体的 淋巴细胞克隆,二者又作为抗原诱导AId的产生。 Jerne的独特型网络学说 1、独特型-抗独特型相互识别,相互调 节,在免疫系统内部构成网络,发挥重 要的调节作用。 2、抗原进入机体前,体内已存在Ab2、Ab3,但其数量未达 到能引起连锁反应的阈值,故独特型网络保持相互平衡; 4、AId中的Ab2 可抑制Ab1的分泌并调节抗原特异性淋 巴细胞克隆应答,Ab2 作为内影像,可模拟抗原,增 强、放大抗原的免疫应答。 三三. . 补体活化片段的调节补体活化片段的调节 (1 1)APCAPC通过通过CR1CR1捕获吞噬处理和转运抗原捕获吞噬处理和转运抗原 AbAbAg Ag Ab-Ag + C3b Ab-Ag + C3b C3b-Ab-Ag C3b-Ab-Ag CR1 CR1 C3b-Ab-Ag C3b-Ab-Ag 促进促进AgAg的提呈;的提呈; (2 2)B B细胞通过细胞通过CRICRI、CRIICRII与与C3b-Ab-AgC3b-Ab-Ag结合,使结合,使B B 细胞活化和增殖。细胞活化和增殖。 四四. .协同刺激分子受体的调节协同刺激分子受体的调节 协同刺激分子协同刺激分子B7B7(B7.1B7.1、B7.2B7.2) 协同刺激分子受体:协同刺激分子受体: 协同刺激分子受体比较协同刺激分子受体比较 受体受体 亲合性亲合性 作用作用 所在细胞所在细胞 CD28 CD28 低低 促进促进T T活化活化 静止或活化的静止或活化的T T细胞细胞 CTLA -4 CTLA -4 高高 抑制抑制T T活化活化 活化活化T T细胞表面细胞表面 Th0Th0细胞为细胞为Th1Th1细胞和细胞和Th2Th2细胞的前体细胞;细胞的前体细胞; Th1Th1细胞细胞 : : 辅助细胞免疫应答;辅助细胞免疫应答; Th2Th2细胞细胞 : : 辅助体液免疫应答。辅助体液免疫应答。 第二节第二节 细胞水平的调节细胞水平的调节 一一. T. T细胞的调节细胞的调节 T T细胞在免疫调节中决定免疫应答的类型,协调细胞在免疫调节中决定免疫应答的类型,协调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之间的关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之间的关系。 ( (一一)Th)Th细胞的调节细胞的调节 分类:分类:Th0Th0细胞、细胞、Th1Th1细胞和细胞和Th2Th2细胞细胞 Th1/Th2Th1/Th2细胞的免细胞的免 疫调节作用疫调节作用 * Th1和Th2互为抑制 细胞,从而调节机体 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 疫应答; 免疫偏离 当当Th1Th1细胞占优势,抑制细胞占优势,抑制Th0Th0向向Th2Th2细胞分化;细胞分化;Th2Th2 细胞占优势,抑制细胞占优势,抑制Th0Th0向向Th1Th1细胞分化。细胞分化。Th1或Th2细胞 的优先活化而导致不同类型免疫应答及其效应呈优势 的现象称为称为免疫偏离免疫偏离。 ( (二二)Ts)Ts细胞的调节细胞的调节 TsTs细胞对细胞对B B细胞、杀伤性细胞、杀伤性T T细胞(细胞(TcTc) 和和ThTh细胞均有抑制作用。细胞均有抑制作用。 ( (三三) )抑制表位与辅助表位的调节作用抑制表位与辅助表位的调节作用 1. 1.当抗原浓度低时,当抗原浓度低时,B B细胞则由高亲合力的细胞则由高亲合力的mlgmlg( BCRBCR)直接识别处理抗原,供)直接识别处理抗原,供ThTh细胞识别,可补细胞识别,可补 偿其他偿其他APCAPC对低浓度抗原递呈无能的不足。对低浓度抗原递呈无能的不足。 2.2.活化的活化的B B细胞表达协同刺激因子细胞表达协同刺激因子B7-1B7-1(CD80CD80)与)与 T T细胞表达的细胞表达的B7-1B7-1受体(受体(CD28CD28)结合,可能对放)结合,可能对放 大后期免疫应答起作用。大后期免疫应答起作用。 二二. B. B细胞的调节细胞的调节 1. 1. NKNK细胞细胞杀伤缺失杀伤缺失MHCMHC类分子的靶细胞,在类分子的靶细胞,在早早 期期即可发挥杀伤作用,而即可发挥杀伤作用,而CTLCTL细胞细胞需要致敏和放需要致敏和放 大,杀伤具有大,杀伤具有MHCMHC类分子的靶细胞,在类分子的靶细胞,在中晚中晚 期期起杀伤作用。因此,起杀伤作用。因此,NKNK细胞和细胞和CTLCTL细胞杀伤细胞杀伤 靶细胞在时限和识别标志上存在互补作用;靶细胞在时限和识别标志上存在互补作用; 2. 2. 产生产生IFN-IFN-,可促进,可促进Th0Th0细胞向细胞向Th1Th1细胞分化,细胞分化, 增强增强MM的功能的功能; 三三. NK. NK细胞的调节细胞的调节 1.M 1.M通过将抗原优先递呈给通过将抗原优先递呈给Th1Th1细胞还是细胞还是Th2Th2细胞调细胞调 节免疫应答类型。在肝脏节免疫应答类型。在肝脏MM作为作为APCAPC将抗原优先递将抗原优先递 呈给呈给Th1Th1细胞。细胞。 2.M2.M通过分泌通过分泌IL-12IL-12作用于作用于NKNK细胞,使细胞,使NKNK细胞杀伤活细胞杀伤活 性增强,产生性增强,产生IFN-IFN-增多,促进增多,促进Th0Th0细胞分化成为细胞分化成为 Th1Th1细胞,并抑制细胞,并抑制Th2Th2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同时也促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同时也促 进具有杀伤功能的进具有杀伤功能的CTLCTL细胞的成熟。细胞的成熟。 四四. . 巨噬细胞的调节巨噬细胞的调节 1.1.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节: l l 糖皮质激素、性激素可抑制免疫应答;糖皮质激素、性激素可抑制免疫应答; l l 生长激素、甲状腺素可增强免疫应答。生长激素、甲状腺素可增强免疫应答。 2.2.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l l 免疫细胞分泌的免疫细胞分泌的IL-2IL-2抑制抑制AchAch释放;释放;TNF-TNF-促进星促进星 形胶质细胞表达脑啡肽;形胶质细胞表达脑啡肽; l l 淋巴细胞产生淋巴细胞产生ACTHACTH促进糖皮质激素的释放。促进糖皮质激素的释放。 第三节第三节 整体水平的免疫调节整体水平的免疫调节 (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相互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相互调节) 神经-内分泌系统主要通过神经纤维、神经递质和激素调节 免疫系统功能;免疫系统则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反馈信息, 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 第四节第四节 细胞因子与免疫调节细胞因子与免疫调节 细胞因子(cytokine)是指主要由免疫细 胞分泌的能调节细胞功能的小分子多肽。 在免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