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A一、学习目标:1体会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2简述生物膜的结构模型。二、自主学习指导: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本P65-68内容,仔细观察图4-5和图4-6。认真思考下列问题,(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8分钟后进行检测。三、检测1 欧文顿实验膜的结论是 。来源: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_ _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_ _ 和 。来源:数理化网31925年荷兰科学家的实验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 _。41959年罗伯特森把生物膜描述为 。51970年,科学家所做的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试验的试验现象证明细胞膜具有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 。7.生物膜的 膜型认为, 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 的,而是具有 的;蛋白质分子有的 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 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 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 的。8.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 与 结含成的 ,叫做糖被。9.一位科学家发现,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厚度变小而面积增大,这是由于细胞膜的什么特性所决定的 A.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是选择透过性膜C具有专一性 D.具有运输物质的功能10维生素D能较水溶性维生素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A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作基本支架 B.磷脂双分子层内不同程度地镶嵌着蛋白质 C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四、当堂训练来源:1提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时间和科学家分别是 A1959年,罗伯特森 B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 C19世纪,施旺和施莱登 D19世纪,欧文顿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生物膜是 来源: 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 蛋白质一脂质一蛋白质的三层结构 静止的 流动的 A B C D3在细胞膜上,和细胞与细胞之间或者细胞与其他大分子之间互相联系,有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 A糖蛋白 B磷脂 C脂肪 D核酸4最能代表生物膜基本化学成分的一组化学元素是 AC、H、O、N BC、H、O、N、P CC、H、O、S、P DC、H、O、Mg、Fe5.生物膜的“蛋白质一脂质蛋白质”静态结构模型不能解释下列哪种现象 来源:来源:来源: A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 B溶于脂质的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来源: C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D.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呈双层排列在膜中间6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排布有下述特点,其中描述细胞膜基本支架的是 A膜两侧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不尽相同 B.磷脂排布成双分子层C.蛋白质分子附着和镶嵌于磷脂双分子层中 D.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7对白血病病人进行治疗的有效方法是将正常人的骨髓造血细胞移植入病人体内,使病人能够产生正常的血细胞。移植之前需要捐献者和病人的血液进行组织配型,主要检测他们的 HLA(人体白细胞抗原)是否相配。HLA是指 ARNA B DNA C磷脂 D糖蛋白8细胞膜常被脂质溶剂和蛋白酶处理后溶解,则可推断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磷脂 蛋白质 多糖 核酸 A B、 C D9变形虫表面的任何部位都能伸为伪足,人体内的一些白细胞可以吞噬病菌和异物。上述生理过程的完成依赖于细胞膜的 A选择透过性 B流动性 C保护性 D主动运输10关于细胞膜流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因为磷脂分子有头和尾,磷脂分子利用尾部摆动在细胞膜上运动,使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 因为蛋白质分子无尾,不能运动,所以它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 C细胞膜的流动性是指蛋白质载体的翻转运动,与磷脂分子无关 D细胞膜流动性与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都有关11仔细阅读下列信息,并回答问题: 有人在研究未受精的卵细胞膜透过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很容易通过细胞膜,而不溶于脂质的物质则很难通过。 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中一定有某种物质,有利于脂质物质的通过。1925年EGorter和FGrendel用有机溶剂将人成熟红细胞膜中的这种物质提取出来,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平铺成单分子层时,这个分子层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1)根据上述信息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 (2)题中所指的细胞膜成分具有 的功能。 (3)膜中主要成分还有 ,请简要说明如何设计实验证明该物质的存在。 。 (4)如果以含32PO43-的动物细胞培养液在体外培养骨髓瘤细胞。一段时间后,在新增殖的骨髓瘤细胞中存在放射性的膜结构主要有 。12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分别与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的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结合,两类细胞则分别产生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将两类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时,其一半呈绿色,一半呈红色。在370C下保温40 min后,细胞上两种荧光点呈均匀分布(如图所示),试问:(1)人和鼠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属于构成 膜结构的起受体作用的 。 (2)融合细胞表面的两类荧光染料分布的动态变化,可以证实关于细胞膜结构“模型”的 观点是成立的。(3)融合细胞表面的两类荧光染料最终均匀分布,原因是 ,这表明膜的结构具有 。(4)细胞融合实验若在20条件下进行,则两种表面抗原平均分布的时间大大延长,这说明 。若在10C条件下,两种表面抗原便难以平均地分布,这又说明 。分数来源:成绩第四章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A答案检测:1.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 脂质和蛋白质 3连续的两层 4.静态的统一结构 5流动性 6流动镶嵌模型 7流动镶嵌 磷脂双分子层 静止的 流动性 镶在 嵌入 贯穿于 运动 8. 蛋白质 糖类 糖蛋白 9.A 10.A当堂训练15 BCABC 610 BDCBD11(1)细胞膜中含有脂质物质,且它在膜中呈双层排列 (2)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3)蛋白质 利用蒸馏水使人成熟红细胞膜破裂,然后通过离心等方法提取出较纯的细胞膜,再用双缩脲试剂检验,发现溶液颜色由蓝色转为紫色(注意应先提取较纯的细胞膜)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方案
- 物流企业危化品运输管理办法
- 义务教育教学减负实施细则与案例
- 石墨烯制备技术实验详细流程
- 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施工流程详解
- 中学教导主任岗位职责详解
- 高职院校城市管理科目考试题库
- 制造业车间效率提升计划
-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实施范文
- 五星级酒店可行性分析报告撰写
-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鲁东大学
- 课题申报参考:初中与高中双向、有效、高效衔接的设计、实施与评价研究
- 皮肤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 整本书阅读《平凡的世界》(教学课件)
- DB11-T 1448-2017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 三年级数学小学数学答题卡模板
- 《巴托克钢琴作品《小宇宙》的作曲技法分析》
- GB/T 25738-2024核电厂电动机调试技术导则
- GB/T 8574-2024复合肥料中钾含量的测定
- 湖北工程学院《西方哲学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购物中心场地租赁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