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损伤课件_6_第1页
急性肾损伤课件_6_第2页
急性肾损伤课件_6_第3页
急性肾损伤课件_6_第4页
急性肾损伤课件_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急性肾损伤 Acute kidney injury (AKI)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 蔡美顺 急性肾损伤(AKI) 定义 1 流行病学及预后 2 新的诊断指标 3 防治措施 4 急性肾损伤的定义 急性肾衰竭 急性肾损 伤 原因:肾 损伤时 不一定达 到肾衰竭, 防止出现 肾衰竭, 降低病死率 并发症 正常RISK damageGFRRF Death AKI 急性肾损伤的定义及分期 2002年ADQI提出急性肾损伤的 RIFLE分级诊断标准 2004年AKIN成立,2005年、2007 年召开会议修订标准 ADQI急性肾损伤的RIFLE分级诊断标准 AKIN急性肾损伤的RIFLE分级诊断标准-修订 急性肾损伤的定义 定义:由导致肾脏结构或功能变化的损伤 引起的肾功能在48h以内下降,表现为Scr 绝对值增加0.3mg/dl(26.4umol/L), 或者增加50%(达到基线值的1.5倍),或 者尿量0.5ml/(kgh)持续超过6h。 目前急性肾损伤的分期 分期血肌酐尿量 1期增加26.4umol/L 或增至基线 的1.52倍 0.5ml/(kgh)时间 6h 2期增至基线的23倍 0.5ml/kg/h时间 12h 3 3期 增至基线的3倍 或 Scr354umol/L, 或急性增加44umol/L 0.3ml/kg/h时间 24h 或无尿12h 急性肾损伤 定义 1 流行病学及预后 2 新的诊断指标 3 防治措施 4 AKI流行病学及预后 v目前流行病学资料不完善 v来自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报告发生率及其病 因均不同:科威特,4.1/10万;巴西, 7.9/1000个出院病人,美国近来的报告为 1811例/百万人口。发达国家以老年人居多,而 发展中国家以儿童及青年人居多。 v美国及西班牙的报道在1992-2001年平均 23.8/1000个出院病人出现AKI,并且每年正 以11%的速度增长 v第一个基于人口学的AKI流行病学研究( 523390名)发现AKI的发病率为2147/百万 人口 Ali T et al. Nephrol 2007; 18: 12921298. 5383例ICU患者AKI发病及预后分析 Hoste EA et al. Crit Care 2006;10:R73. 120123例ICU患者AKI分析 Bagshaw SM, et al.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8;23:12031210 AKI流行病学及预后 v近来一系列重要的临床研究均表明血肌 酐的轻微上升伴随着并发症增多及病死率 上升。 v研究表明血肌酐上升26.5umol/L可以 使病死率上升4.1倍。 AKI流行病学及预后 AKI流行病学及预后 急性肾损伤 定义 1 流行病学及预后 2 新的诊断指标 3 防治措施 4 AKI新的诊断指标 v血肌酐或尿量改变来定义AKI存在一定 的局限性。 v近来的研究发现了多个有应用价值的 AKI诊断指标: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 肾损伤分子- 1 钠氢交换子3 白细胞介素- 18 v目前这些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 需要进 一步验证。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v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 ,NGAL)是lipocalin 超家族中的一员,是一 种25kDa 的蛋白质,以共价键与人类中性粒细 胞的明胶酶相连 v缺血性损伤可引起小管升支粗段NGAL分泌迅 速增加。研究发现, 外源性NGAL能保护小鼠 肾脏缺血性损伤, 在缺血性和脓毒血症引起的 AKI患者尿中NGAL升高达正常的100倍左右。 vAKI中NGAL 比sCr 升高早2 4 d, 敏感性 100% , 特异性98% 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光抑素C) v是内源性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该蛋 白可自由地在肾小球滤过, 并在肾小管重 吸收和代谢, 但不能被肾小管分泌。在 AKI中可比sCr更好地反映GFR变化 v研究发现, 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可比 ADQI-RIFLE标准早12 d检测到AKI的 发生 肾损伤分子- 1 (KIM - 1) vKIM - 1是一个跨膜孤受体, 其功能尚不 明确。缺血和中毒损伤可引起该物质在近 端小管中的高表达, 随之其细胞外(管腔) 段通过蛋白水解脱落进入尿液内。 v研究发现, KIM - 1能够反映肾小管损伤 钠氢交换子3 (NHE3) vNHE3是近端小管含量最丰富的顶端膜 钠转运子, 在肾小管损伤后通过胞吐形式 进入尿液中。 vNHE3可以鉴别AKI的不同病因, 如肾前 性氮质血症、梗阻性肾病和尿路感染等, 尤其在鉴别肾性和肾前性AKI方面比钠排 泄分数( FENa) 更有优势 v缺点是检测方法复杂 白细胞介素- 18 ( IL - 18) vIL-18 在许多器官炎症及缺血性损伤中起中 介作用。 v有实验证明,在缺血性肾损伤中,IL-18 能 在近端小管被大量检测到,尿中IL-18 在已经 确诊AKI 的患者中有90%的特异性和敏感度。 v尿IL - 18 比sCr早1 d 升高。AKI发生后 NGAL水平在2 h达到高峰, 随之是IL - 18水平 在12 h达到高峰, 而sCr在48 h后才开始升高, 因此, NGAL 和IL - 18有助于AKI的早期诊断 急性肾损伤 定义 1 流行病学及预后 2 新的诊断指标 3 防治措施 4 急性肾损伤防治措施 n 一级预防 尽可能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早期积极液体复苏可减轻肌红蛋白尿的肾毒性, 预防ARF/AKI,对照研究未能证实甘露醇与碱化尿 液有效; 需要使用造影剂时,高危患者(糖尿病伴肾功能 不全)应使用非离子等渗造影剂,静脉输入等张液 体降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 危重患者预防ARF/AKI 时,胶体溶液并不优于晶 体溶液 及时有效的ICU复苏可以降低ARF/AKI的发生率 急性肾损伤防治措施 n二级预防 避免低血压(SAP80mmHg),当需要血 管加压药逆转全身性血管扩张时(如脓毒 症休克)首选去甲肾上腺素 选择性改变肾血流量的药物目前未显示 能改变ARF的自然后果,包括多巴胺、ANP 、BNP 等 肾替代治疗是严重AKI的主要治疗措施 造影剂肾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 蔡美顺 定义及发生率 危险因素 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预防 对预后的影响 造影剂 肾病 造影剂肾病的定义 v1954年Bartels E 等报道了首例白血病 患者行静脉肾盂造影术后发生急性无尿 v造影剂肾病指应用造影剂后新发生的、 未发现其他原因的肾功能障碍或者原有的 肾功能障碍加重血肌酐升高25%或者 绝对值升高0. 5mg/dL 。 v一般在用造影剂后2448小时发生, 5 7 天后SCr达到高峰, 710天内可恢 复正常。 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 v其发生率在普通人群中不足1% v在进行CT检查的肾功能损害患者中造影 剂肾病的发生率可高达21%。 v在肾功能不全行PCI治疗的患者中,造影 剂肾病的发生率约11% 37% v既有肾功能不全又有糖尿病的患者造影 剂肾病的发生率高达50%。 定义及发生率 危险因素 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预防 对预后的影响 造影剂 肾病 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 v基础肾功能不全被认为是造影剂肾病最 强的危险因素。 v其次是糖尿病。 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 v造影剂的渗透压、粘滞度、用量、频度、给药 途径等均影响造影剂肾病的发生。 离子型二聚体 碘克酸 离子型单体 碘酞酸钠 泛影葡胺 甲泛影钠 II I II I II I COOCOO-R- - Na+ 非离子型二聚体 碘克沙醇 非离子型单体 碘海醇、碘佛醇、碘 帕醇 I I I I I I III -R- 碘造影剂的分类 碘造影剂 离子型造影剂 v单酸单体:泛影葡胺 v单酸二聚体:碘克沙酸 非离子型造影剂 v单体造影剂:甲泛葡胺;碘帕醇,碘海醇,碘 普胺,碘喷托,碘佛醇等 v二聚体造影剂:碘曲仑,碘克沙醇 v 按渗透压分类:高渗、低渗和等渗:其 渗透压分别1500-2000、600-1000和280- 290mOSM/kg。 造影剂分类 渗透压 (mOsm/kg H20) 高 (2100) 低 (577) 低 (610 915) 等渗 (290) 电离度离子型离子型非离子型非离子型 苯环数量单体二聚体单体二聚体 37C的粘度 (cP) 8.49.57.8 12.011.1 举例泛影葡胺碘克酸 碘海醇(欧乃 派克 ) 碘帕醇 碘佛醇 碘普胺(优维显 ) 碘克沙醇( 威视派克 ) Stacul F. Eur Radiol. 2001;11(4):690-7. 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 v造影剂的渗透压、粘滞度、用量、频度 、给药途径等均影响造影剂肾病的发生。 离子化、高渗及用量70ml容易致病. 一项系统综述发现,在有基础肾功能不全 的患者中,低渗造影剂相对于高渗造影剂可 减低肾毒性。 一项随机对照试验证明,在糖尿病患者中 ,非离子型等渗造影剂(碘克沙醇)相对于非离 子型低渗造影剂(碘海醇)可以减少造影剂肾 病的发生。 v其它:脱水、充血性心力衰竭、高渗性 或大剂量造影剂、高龄以及同时使用某些 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非类固 醇抗炎药、肾毒性药物等)亦是造影剂肾 病的危险因素。 定义及发生率 危险因素 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预防 对预后的影响 造影剂 肾病 造影剂肾病的发病机制 v流经肾脏的血液相当于心输出量的20% 25% ,而外髓部由直小血管供血,毛细 血管少,血流少,仅占肾总血流量的15%。 该部位肾小管上皮细胞易发生肿胀变性,导 致周围毛细血管受挤压,发生髓质缺血 造影剂肾病的发病机制 造影剂肾病的发病机制 v造影剂对肾脏的毒性包括直接的化学毒 性、以及渗透压、粘滞度及其他因素引起 的血液动力学紊乱、继发的肾小管梗阻等 v造影剂肾毒性与其渗量浓度、黏滞度和 化学毒性有关。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造影剂 被分为离子型高渗、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等 渗与低渗4 种。 造影剂的临床表现 v多表现为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 通常于 造影后SCr24-48h升高, 其峰值出现在3- 5d,多数患者7-10d后恢复到原水平。 v部分病人可在造影后出现一过性尿化验 异常:轻度蛋白尿、颗粒管型及肾小管上 皮细胞管型等,以及肾小管受损表现:尿 酶升高、尿钠排泄增加、出现肾性尿糖、 尿渗透压下降等。 v基本病理变化是急性肾小管坏死。 定义及发生率 危险因素 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预防 对预后的影响 造影剂 肾病 造影剂肾病的预防 v掌握好造影适应证 对高危病人是否造影?如何造影?均 应认真考虑,例如: SCr2.53.0mg/dl 不适于进行 SCTA检查 高龄(7075岁)病人进行SCTA要 谨慎 糖尿病肾病、骨髓瘤病人做SCTA要谨慎 造影剂肾病的预防 v停用某些药物 进行造影之前,停用肾毒性药物,如:非 甾体类抗炎药(包括COX-2受体抑制剂)、钙神经 素抑制剂(环孢素,他克莫司)、肾毒性抗生素( 万古霉素,两性霉素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避免使用甘露醇和利尿剂,尤其是袢利尿 剂。 造影剂肾病的预防 v水化:基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机制,给予 充分的水化已成为预防造影剂肾病的基础 措施。 v 2006年国际造影剂肾病专家共识建议,应 用等张的晶体液每小时1. 0 1. 5mL /kg在造 影前312 小时给予并持续到造影后624小 时,以保持尿量达75125 ml/h。 需要注意的是,在临床实践中需要根据患 者心功能、水负荷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造影剂肾病的预防 vN-乙酰半胱氨酸(NAC) :由于氧化应激 参与了造影剂肾病的发生,很多研究者对氧 化抑制剂N-乙酰半胱氨酸在预防造影剂肾 病中的作用进行了评估。 目前还不能明确N-乙酰半胱氨酸是 否对预 防造影剂肾 病带来益处。 造影剂肾病的预防 v 低渗或等渗性造影剂: 现有的研究表明,与传统的高渗性造影 剂相比,低渗性以及等渗性造影剂使造影 剂肾病的发生率降低。 部分研究显示等渗造影剂优于低渗造影 剂。 因此,临床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等渗 或低渗造影剂。 造影剂肾病的预防 v造影剂的用量 n在兼顾临床诊断、治疗需要的基础上应尽可能 少用造影剂。 n国内造影剂肾病专家共识小组推荐最大造影剂 用量= 5 ml 体重(Kg) /基础血清肌酐(mg/dl) n对于eGFR 每分钟 60 ml/1. 73 m2者造影剂的 用量应尽可能小于100 ml。 n如果条件允许,两次造影间隔时间最好为2周。 造影剂肾病的预防 v预防性肾脏替代治疗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均可以有效清除造 影剂。然而相关试验并没有发现预防性透析 可以减少造影剂肾病的发生 采用连续性静脉- 静脉血液滤过(CVVH) 被证明可以显著减少心脏病伴严重肾功能不 全病人造影剂肾病的发病率 避免使用甘露醇和利尿剂,尤其是袢利尿 剂。 定义及发生率 危险因素 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预防 对预后的影响 造影剂 肾病 造影剂肾病的转归及对预后的影响 v造影剂肾病的转归 多数患者肾损害可逐渐自行恢复。 部分患者需短暂维持透析,其中约25%- 30%患者可留有肾功能损害后遗症, 约10% 的患者需长期透析治疗。 造影剂肾病的转归及对预后的影响 v造影剂肾病是使用碘化造影剂的一个严 重的并发症,并对患者的预后有显著不良影 响。 相对于未发生造影剂肾病者,造影剂肾病 患者住院时间延长、需要透析治疗者多、死 亡率增加。 研究随访显示,发生造影剂肾病的患者死 亡率明显高于未发生造影剂肾病的患者。 钆造影剂的肾毒性 钆造影剂肾毒性 v钆造影剂的种类 非离子线型: 钆双胺(欧乃影) , 钆弗塞胺 离子线型: 钆喷酸葡胺(马根维显) ,钆塞酸二钠盐,钆磷维塞三钠,钆贝葡 胺(莫迪司) 非离子环型: 钆特醇,钆布醇 离子环型: 钆特酸葡甲胺 钆造影剂肾毒性 v钆对比剂有无肾毒性? 动物实验:高剂量钆对比剂能具有 肾小管毒性,病理检查在皮质肾小管出现 空泡变性,化验尿酶增高,SCr增高。其 致病机制可能与其高渗透压及高粘滞性相 关 临床应用:常规剂量(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