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突发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战略》实施计划课件_第1页
四川省《突发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战略》实施计划课件_第2页
四川省《突发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战略》实施计划课件_第3页
四川省《突发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战略》实施计划课件_第4页
四川省《突发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战略》实施计划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突发急性传染病预 防控制战略实施计划 四川省卫生厅应急办 李 冰 (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中心) 内容提要 制定突发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战略的背景 四川省突发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战略实施计 划具体内容 制定突发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战略 的背景 1现有的传染病时有暴发和流行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卫 生服务的普及,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病 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但由于我国地区间 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人口素质的 差异,卫生条件的不同,特别是在一些不 发达地区传染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仍是 当前面临的主要卫生问题。 四川2010年传染病发病特点 1、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数居全国第三位,西部第一,发病 率居全国19位。 2、炭疽、勾体居全国首位,HIV、乙脑居全国第二,痢 疾、肺结核、百日咳居全国第三。 3、甲乙类传染病发病居前五位的是肺结核、乙肝、梅毒 、痢疾、丙肝,占发病总数的90.45%,主导着我省传染 病发病趋势。 4、艾滋病、梅毒、丙肝等血源性及性传染病疾病继续上 升. 事件类别 5 9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传染病498起 食物中毒90起 其它中毒11起 流感样病例暴发10起 其它公共卫生事件7起 职业中毒4起 环境因素事件4起 预防接种与服药事件3起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1起 事件类别以传染病事件为主 6 年度传传染病事件事件总总数% 200621925486.22% 200713515984.91% 2008607777.92% 20097110368.93% 2010133537.14% 合计49862879.30% 流感大流行警钟正在分秒不停地走着, 我们只是不知道时间. INFLUENZA 流感 Seasonal Flu 季节性流感 Pandemic Flu 流感大流行 Avian Flu in Human 禽流感 2已消灭或被控制传染病死灰复燃 一些过去已经基本控制了的传染病如 结核、霍乱、鼠疫、梅毒、淋病等又卷 土重来。 霍乱 霍乱仍为发展中国家常见传染病之一,暴发 疫情时有发生。 如2010年初海地大地震后,36万人感染霍乱,5500 多人死亡。 2010年非洲的尼日利亚、喀麦隆、刚果、乌干达、吉 布提以及亚洲的老挝、阿富汗、尼泊尔等国霍乱疫情严重 ,导致数万人感染,近千人死亡。而且一般情况下,霍乱 致死率在1%左右,而去年喀麦隆霍乱疫情发病2849例, 死亡222人,死亡率达到7.8%,尼日利亚发病4600例, 死亡231例,高于5%。 霍乱 2008年10月底,海南儋州、海口、临高等地发生 霍乱疫情,确诊51人。 2006年-2010年我省泸州、内江等市州共报告霍 乱病例11例。今年在绵阳报告1例。 鼠 疫: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鼠疫开始活跃。 1994年的印度“苏拉特风暴”,发病876例, 死亡56例,疫情迅速波及9个邦,短短3天就有 40万人逃离苏拉特市,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 重的社会影响。 我国的鼠疫疫情近年呈上升趋势,疫源地面 积不断扩大,已达144万平方公里,每年均有人 间鼠疫发生,鼠防形势十分严峻。 亚洲8个国家报告 鼠疫病人6876例 美洲5个国家报告 鼠疫病人3105例 非洲14个国家报告鼠 疫病人39549例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县分布图 我国鼠疫疫源地分布于19个省区(不包括台湾省) 296个县(市、旗),鼠疫自然疫源地面积144万平方 公里,较“十五期间”增加4万平方公里 “十一五”期间,我国在青海、西藏、甘肃3省(区)5个县发生鼠疫病人18例,死 亡7例。鼠疫发病人数较“十五”期间下降了10.8倍 “十一五”期间,在内蒙古等10省(区)112个县243县次发生动物鼠疫疫情。 动物鼠疫流行县数和县次数分别较“十五”期间下降了21.1%和25.7% 四川鼠疫监测情况 2006年-2010年,四川省的动物疫情集中在石渠 和德格两个疫源县,细菌学检验动物4646只,获 得鼠疫菌63株;检验媒介昆虫726组共计9736只 ,检出鼠疫菌2株(均为青海田鼠体蚤细钩黄鼠蚤 中检出)。“十一五”期间共检出鼠疫菌65株。 血清学检测各种动物材料1443份,阳性78份,其 中间接血凝实验(IHA)47份,反向间接血凝( RIHA)31份,没有新的染疫动物发现。 3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和暴发流行 近2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新发生的多种传染 性疾病以其独具的生物学特性再一次对我国传染 病防治工作和公共卫生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世界上新发现的32种新传染病中,有半数左右已 经在我国出现,新出现的肠道传染病和不明原因 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的潜在危险十分严重,处理 的难度及复杂程度进一步加大。 新发传染病的挑战 SARS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 新发传染病的不确定性 何时发生? 何地发生? 何种发生? 在疫情发生初期 临床医生不认识,不知如何诊治? 预防医生不认识,不知如何控制? 政府首长得不到明确建议,不知如何决策? 大众得不到有效的宣传和教育,不知如何应对 ? (恐慌、社会不稳定) 19751975年以来全球新发现年以来全球新发现2626种主要传染病种主要传染病 SARS通过飞机传播 3月23日以后无飞机传播的报道 事实上 41架航班发现疑似病例 4架航班共计发生25例二代病例 =1000 100-999 0 1-9 Global distribution of SARS probable cases (2002.11.12003.7.30) n=8098 Canada 251 USA 29 Mainland China 5327 Hongkong 1755 Taiwan 346 Vietnam 63 Singapore 238 10-99 S A R S 远 距 离 跨 越 式 传 播 20092009年甲型年甲型H1N1H1N1流感流感 新发传染病 1982年美国第一次出现由0157:H7感染引起 的暴发流行以来,1996年日本暴发了震惊全球 的0157:H7感染流行(发病9000余例死亡数 十人)。 今年5月26日报道的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 在短短的两周时间内就波及到欧洲、北美等10 多个国家,发病3000多例,死亡36例。 我国新发传染病 新的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0157:H7、莱姆病、军团菌病等在我国发生与 流行。 其中,1986年我国从腹泻病人标本中检测到肠出 血性大肠杆菌0157:H7 ,1999年流行比较严重 ,苏皖交界处出现大的暴发流行,死亡170人。 2001年除苏、皖外,河南也出现类似病例,三省 经实验室确认100余例;山东虽未发现人间病例 ,但在畜间分离到0157:H7大肠杆菌。 近几年 在人间也检出多株0157:H7大肠杆菌。 我国新发传染病的形势 1.一些新发传染病已经存在、或者流行 O139霍乱、大肠杆菌O157H7感染、军团病、莱姆病、猪链球 菌感染、空肠弯曲菌腹泻、单核细胞李司特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感染、禽流感(H5N1)、多种病毒性脑炎 、肾型出血热、新型肝炎、肠道病毒71型感染、隐孢子虫病、广 州管贺线虫病、巴贝西虫病等。 2.流行病学调查提示,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新发传染病 如蜱虫病。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布尼亚病毒。 3.一些国外罕见的传染病出现扩散趋势,有传入我国的 危险 埃博拉出血热、尼巴病毒脑炎、拉萨热、人类克雅氏病、西尼罗 河脑炎、汉坦病毒肺症、人猴痘、裂谷热、委内瑞拉脑炎、 埃立克体感染、侵袭性链球菌感染、非典型肠炎沙门氏菌腹泻、 猫抓病、异尖线虫病等 突发急性传染病全球应对 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提出“ 全球警惕、采取行动、防范新出现的传染病”。美 国、加拿大及泛美国家和地区先后制定了突发急 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战略。年,世界卫生 组织东南亚区和西太平洋区联合制定了亚太区 域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战略,突发急性传染病 的防控工作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任务。 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影响因素 突发急性传染病的发生与社会经济、自然环境 、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 期,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对公众健康的潜在 威胁不断增加,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病的形势十分 严峻 ,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影响因素(1) (一)气候等自然生态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 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气 温升高和降雨量增多,增加了传染病病原体生长 繁殖的机会。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全球气温升高 将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流动日益频繁 。根据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 流动人口已超过亿人。由于流动人口生活条件 相对较差、基础性防病工作难以保证连续和稳定 ,容易导致突发急性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 影响因素(2) (三)生态系统失衡,环境质量下降,对人类健康造成危 害。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如废气、废水、废渣、放射性 物质等的过度排放,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也会 引起生物体变异,产生新的致病微生物,导致突发急性传 染病的发生。 (四)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对资源需求的扩大,人类生产 和生活范围不断拓展,人与自然界中的宿主动物和媒介生 物接触的频率及方式有所改变,一些原本在动物间传播的 动物疫病开始向人间传播,导致突发急性传染病的发生。 影响因素(3) (五)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均衡,农村地区生产、 生活方式相对落后。目前,农村地区家禽、家畜饲养非常 普遍,散养比例大,人和家禽、家畜接触密切,容易造成 禽流感等疾病的发生。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和基础卫生设施 相对较差,不良卫生习惯尚难得到根本改变,容易造成传 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六)我国民族众多,生活方式不同,饮食习惯各异,部 分地区的居民延续着食用野生动物、生食海产品或禽类的 习惯。有些地区的居民,将猎捕野生动物作为经济来源, 增加了接触野生动物的机会,人畜共患病传播的时间空间 被放大。 影响因素(4) (七)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交通工具现代化,致使 国家之间和地域之间人员往来、物资流通更加广 泛,增加了传染病通过交通工具远距离传播的危 险。 (八)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传染病病原 体的研究不断深入,甚至可以通过生物技术在实 验室合成新的致病微生物。然而,生物安全管理 依然存在漏洞,对突发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构成新的隐患。 影响因素(5) (九)尽管人类在防治传染病方面积累了有益经 验,掌握了一些有效的科技手段,但对突发急性 传染病认知程度仍非常有限,防控和救治的成本 昂贵。因此,预防为主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方 针。 第二部分 四川省突发急性传染病 预防控制战略实施计划 具体内容 突发急性传染病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是指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对人类健康构成重 大威胁,需要对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的一类疾病。 主要包括 : 鼠疫 霍乱 肺炭疽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不明原因疾病 总体目标 坚持早期预防、及时预警、快速反应、 有效控制的原则,建立健全我省突发急性 传染病监测机制、应对机制、预案体系。 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防止或减少突发 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及流行,降低其危害, 保护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 具体目标(1) 1.发现和减少突发急性传染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2.提高对突发急性传染病暴发的早期预警能力, 建立突发急性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县级以上医 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逐步建 立症状监测报告系统。 3.建立健全有效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病的应急处置 机制。 具体目标(2) 4.建立健全突发急性传染病应急处置预案体系,加 强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病的基础准备。 5.建立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病的联防联控机制,加强 部门间、地域间以及国际社会间的沟通与合作。 6.搭建省级突发急性传染病科研攻关技术平台。以 病原微生物、预防性疫苗、救治药物和检测方法作 为主要方向,开展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研究。 具体目标(3) 7.培养和储备专门的专业技术人才,设立专项资 金予以保障。 8.研究我省突发急性传染病的分布、流行规律、 感染情况、传播媒介、病原学特征等,为防范突 发急性传染病提供基础数据。 9.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群众防病、报病意识和自 救互救能力。 一、加强对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工作的 组织领导 1、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职能。 按照国家卫生部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 和要求,强化政府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切实加强 对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地应 将辖区内的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工作纳入当地社 会事业发展规划中,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 与非常态结合,不断完善防控措施。 2落实政策,建立长效投入机制,加大经费 投入。 将重点急性传染病日常监测、卫生应急管理、 应急处置、物资储备、应急队伍培训、演练以及应 急指挥系统、培训演练基地、个人防护装备、实验 室检测设备等基本建设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 障,并逐年加大应对工作经费投入。 3、完善全省突发急性传染病医疗救治政策 将医疗卫生机构对患者进行的突发急性传染病排 查、诊断、治疗、密切接触者管理以及现场处置 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制定医疗救治补助实施具体 规定。 二、建立和完善突发急性传染病应对机 制 指挥协调机制。 信息沟通机制。 部门协作机制。 1、指挥协调机制 突发急性传染病应对工作应体现政府领导、专 家参与、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专业机构实施、 部门配合的指挥协调机制。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 程度,按照四川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的要求实行分级管理和分级响应。 指挥协调 一是建立健全职责明晰的省、市、县三级应 急管理体系,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要设立应急 指挥协调机构,并有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应急工 作,其他卫生应急技术支撑机构指定专门科室和 专(兼)职人员负责卫生应急工作。 同时要明确 责任主体,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二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均要成立突发急性传染 病咨询专家组,充分发挥专家的咨询参谋作用, 及时收集突发急性传染病疫情信息,提出防控对 策。 指挥协调机制 三是加强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建设,形成 从省到市、县的指挥决策体系; 四是整合疾控、医疗、卫生监督等医疗卫生机 构和气象、民政、地震等相关部门的信息资源,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全面及时掌握突发事件和应 急资源等有关信息,提高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病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协调指挥和快速响应能力。 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 中国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组织体系框架图 国家级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应急处 理技术支持机构 省级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应急处理 技术支持机构 地市级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应 急处理技术支 持机构 县级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应急处理 技术支持机构 卫生部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应 急指挥中心 省级卫生行 政主管部门 地市级卫生行 政主管部门 县级卫生 行政主管 部门 领导或业务指导配合 省级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 应急指挥部 地市级人民 政府(或相 应机构) 县级人民政府 (或相应机构) 国务院 有关部门 特别重大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处理 省级政府 有关部门 地市级政府 有关部门 县级政府 有关部门 重大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 应急处理 较大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 应急处理 一般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 应急处理 四川省卫生厅 应急办公室 信息沟通机制 一是各级卫生部门要与当地相关部门建立信息 沟通机制,定期通报国内外及省内疫情、防控工 作进展、发展规划等信息,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 交流和共享。 二是要建立省、市、县突发急性传染病信息 反馈和共享平台,使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工作实 现信息共享。 信息沟通 三是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医疗机构对实 验室检测结果和诊治情况的信息反馈。切实加强 机构之间、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提高突 发急性传染病现场风险沟通和管理能力。 四是制订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病疫情的风险沟 通计划,营造出社会稳定、公众参与的有利环境 ,科学有效地防控突发急性传染病。 部门协作机制 突发急性传染病多来源于动物或由国外、省外输入, 要继续巩固与畜牧、农业、林业、出入境检验检疫、铁道 、交通和民航等部门建立的信息协调沟通机制。 进一步完善与教育部门建立的防范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联合协调机制。 与气象部门建立的应对气象条件引发公共卫生安全问题 的合作机制。 加强与军队、武警部队建立的卫生应急协调机制。 共同研究重大突发急性传染病的防控对策,开 展突发急性传染病疫情监测,形成联防联控的工 作格局。 三、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减轻突发急性 传染病危害 加强健康宣传教育 积极采取一切措施,迅速控制疫情 加强管理,落实责任 加强野生动物管理,加强活禽市场管理 加强健康宣传教育 认真组织落实四川省卫生应急管理科普宣教 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健康宣教,提高公众对突 发急性传染病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鼓励公众积极配合突 发急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2积极采取一切措施,迅速控制疫情 积极采取应急免疫接种、媒介控制、旅行劝告 、检疫通告、隔离等措施,迅速控制突发急性传 染病疫情。 3加强管理,落实责任 重点强化医护、实验室检测人员个人防护意 识,卫生监督部门对医院、实验室进行检查每年 至少一次,及早发现安全隐患并整改,避免或减 少医源性感染和实验室感染的发生,降低环境因 素引起突发急性传染病疫情的风险。 4加强对野生动物管理 避免公众接触、食用野生动物,降低野生动物 源性突发急性传染病传播给人的风险。 加强活禽市场管理,规范活禽养殖、免疫、运 输、销售行为,大中城市市区应禁止活禽宰杀和 销售,尽可能地减少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风险。 四、加强突发急性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 建设,提高早期预警能力 完善监测系统 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在疾病监测工作中哨点作用 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和信息化建设 开展媒介生物和宿主监测,建立生物样品资源库 提高突发急性传染病早期预警能力 完善监测系统 在现有传染病监测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以 突发急性传染病为重点的综合监测系统,逐步完 善对重要临床症候群、不明原因死亡、学生缺课 、实验室病原学等的综合监测,提高对突发急性 传染病早期发现和预警能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 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监测 疾病监测 症候群监测 病原学监测 医药物品使用 情况监测 学校缺课或单 位缺勤监测 媒 体 监 测 鼠疫防控 特别要针对每种疾病的发病特点,结合我省 实际,合理设置监测点。 其中,在现有石渠、德格、炉霍、色达、甘孜、 阿坝、壤塘、若尔盖、攀枝花等9个鼠疫监测点基 础上,新增巴塘、白玉、得荣、红原等4个省级鼠 疫监测点,加大流动监测点力度,实现固定监测 与流动监测的有机结合; 将德格县纳入国家级监 测点。十二五期间,力争新增省级鼠疫监测点2-5 个,进一步扩大监测范围。 国家级监测点 省级监测点 97年首次检测出鼠疫菌,99年5人发病均死亡 四川省鼠疫各监测点设置 霍乱等其他疾病防控 霍乱在现有9个监测点的基础上,扩大监测 点,力争达到每个市州有1个监测点; 依托全省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网络,加强 SARS、人禽流感和不明原性疾病的监测与排查, 不断改进监测手段,提高监测质量。 医疗机构哨点作用 医疗机构要指定专人负责突发急性传染病及 其相关因素的监测工作,严格落实有关突发急性 传染病发现、报告、转诊、密切接触者管理等制 度。 提高医务人员早期发现、报告传染病疫情的 意识和能力。 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 和信息化建设 逐步将医疗机构日常报告信息系统与网络直报 系统互通,动态收集分析传染病主要症状信息, 及早发现突发急性传染病。 四川省十二五传染病网络目标 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和传染病疫情的网络直报率达到100%,乡镇卫生 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的网络直报 率达到95%,应急处置能力切实提高。 各市州、县区按照要求,落实了专人负责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月报、季报和救灾防病信息上报 等工作。 4开展媒介生物和宿主监测 与农业、林业等部门配合,开展动物疾病监 测,关注动物的异常发病和死亡,做到突发急性 传染病监测哨点前移。 提高突发急性传染病早期预警能力 综合利用各种监测资料,分析疾病发生的规律 和特点,组织专家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对突发急 性传染病进行预警。 研究突发急性传染病的早期预警指标体系, 建立早期预警技术方法。与卫生决策指挥系统同 步建立省、市、县三级突发急性传染病预警平台 ,提高突发急性传染病早期预警能力。 历史数据收集和整理,历史数据收集和整理, 建立预警模型、预警界值建立预警模型、预警界值 实时监测报告数据实时监测报告数据 模型自动统计分析模型自动统计分析 发现异常增加,自动发出警报发现异常增加,自动发出警报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分析和解释分析和解释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调查调查 流行发生?流行发生?谬误?谬误? 数据处数据处 理错误理错误 报告报告 错误错误 疾病爆发疾病爆发 或者流行或者流行 发病人数发病人数 真的增加真的增加 疾病自疾病自 然变化然变化 传染病疫情预警工作流程图传染病疫情预警工作流程图 五、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能力,为突发急 性传染病诊断提供技术支持 分区堿建设重点突发急性传染病实验室 加大全省网络实验室建设力度 分区域建设重点突发急性传染病实 验室 在全省统一规划的基础上,结合现有实验室 条件和设施,分区域建设重点突发急性传染病实 验室(鼠疫监测点将分别修建强毒室),充分发 挥各个实验室的特长和优势,为突发急性传染病 的快速诊断提供技术储备。 加大全省网络实验室建设的力度 逐步建立起方法和标准统一的全省公共卫生 实验室监测网络系统,提高实验室安全水平和突 发急性传染病诊断能力。 按照国家卫生部的要求,设立省级突发急性 传染病中心实验室,配备必要的实验室设施,引 进和开发一些突发急性传染病检测、诊断方法。 加强与省内有关科研院所实验室的联系和合作, 全面促进我省突发急性传染病诊断水平的提高。 六、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突发急性 传染病应急处置能力 整合疾控、医疗、卫生监督、大专院校、科研院 所等理论和现场优势 建立和完善省、市、县三级突发急性传染病专家 咨询队伍和应急反应队伍,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培训 加强演练,锻炼队伍。 1.整合疾控、医疗、卫生监督、大专院 校、科研院所等理论和现场优势 大力培养全省突发急性传染病应急管理、现场 处置、信息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 ,大力培养学科带头人,着重加强卫生应急队伍 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培训,提高全省突发 急性传染病应急水平和处置能力。 2.建立和完善省、市、县三级突发急性 传染病专家咨询队伍和应急反应队伍 制定科学高效的选拔、管理、培训、奖惩等 制度和专家调配、应急响应程序,保证突发急性 传染病应对反应及时、处置有效。要实施定期考 核和动态管理制度,逐步完善专家信息共享机制 ,形成分级分类、覆盖全面的应急专家资源信息 网络。 3.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培训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制定医疗卫生机构全员培 训计划,重点培训有关突发急性传染病的发现、 报告、防护、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提高其发现 、报告和处置突发急性传染病的意识和能力。 4加强演练,锻炼队伍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每年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隐患排查工作,找出突发急性传染病应急反应的 漏洞和薄弱环节,适时组织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病 的应急处置模拟演练,检验应急预案和应急反应 队伍的实战能力。 需什么,学什么,缺什么、炼什么。 七、做好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病的队伍装 备和物资储备 制定完善装备储备有关制度。 加强应急队伍的装备建设。 建立健全物资储备机制,完善物资调运机制,明 确财政经费保障政策。 1.制定完善装备储备有关制度 要组织制定和完善本级队伍装备和物质储备有关 制度、方案和程序,保证装备储备工作科学规范 、有序高效。 2.加强应急队伍的装备建设 参照国家基本装备目录,结合我省实际,将突 发急性传染病装备纳入全省应急装备,制定省、 市、县三级应急队伍的基本装备,各级卫生应急 队伍标识统一,配备必要的应急处置装备; 建立和完善现场卫生应急专用通讯系统,实现 信息无障碍传输。通过3-5年的时间,省、市、县 三级卫生应急现场指挥、疫情调查、处置等所需 交通、通讯工具、监测防护等设备配备齐全,基 本具备快速有效的现场应急处置能力。 3、建立健全物资储备机制,完善物资调 运机制,明确财政经费保障政策。 在国家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库点的基础上,依托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人民医院、华西医院、 华西附四院建立四个省级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库; 各地根据实际需要建立相应的公共卫生应急物资 储备点(库)。 八、贯彻实施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有 关预案及规章制度,坚持依法防控突发 急性传染病 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应急条例 组织编写四川省突发急性传染病工作手册 总结预案实施经验,修订完善四川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