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健康小儿腹泻infantile 课件_第1页
医药健康小儿腹泻infantile 课件_第2页
医药健康小儿腹泻infantile 课件_第3页
医药健康小儿腹泻infantile 课件_第4页
医药健康小儿腹泻infantile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 儿 腹 泻 Infantile Diarrhea 概念: 亦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 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形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临床 综合征,临床上主要是腹泻和呕吐,严重病例伴 有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是儿科常见病 ,也是儿科保健重点防治的四大疾病之一。 6个月 -2岁 1岁者约占 50%四季均可发病,病 毒性 秋末冬初;细菌性 夏季 ;非感染性腹泻 各季节 分类 按病因分: 感染性: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非感染性:饮食性、气候性、其他因素 。 按病程分: 急性:2周 迁延性:2周2个月 慢性:2个月 分类 按病情分: 轻:仅有便次、大便性状改变,无脱水 及水电解质改变或全身症状。 重:腹泻同时伴有脱水和电解质改变和/ 或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病因 (一)易感因素 1、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 胃酸分泌低、消化酶量分泌少,酶活性 低。不能适应婴儿饮食质和量变化 。 婴儿生长发育较快,所需营养物质较多 ,胃肠负担较重,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 。 (一)易感因素 2、小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健全: 胃酸分泌低,胃排空快 杀菌力弱 IgG ,IgM ,SIgA 分泌量低。(分别抗 G-菌和抗粘膜局部感染) 正常肠道菌群未建立,肠道菌群失调, 正常肠道菌群可以抵抗致病菌的侵入。 病因 (一)、易感因素 3、人工喂养: 比母乳喂养患儿肠炎感染机会高 10 倍 缺乏母乳的免疫成分。 牛乳营养成分的破坏 。 乳具的消毒 。 食物的质和量、温度难以控制。 病因 (二)、感染因素 1、肠道内感染: 病毒: 轮状病毒 其它:埃克病毒、柯萨奇病毒、肠道腺 病毒、诺沃克病毒、冠状病毒、星状病 毒、杯状病毒等。 病因 (二)、感染因素 1、肠道内感染: 细菌: 致腹泻大肠杆菌:致病性、产毒性 、侵 袭性、出血性、粘附 -集聚性 空肠弯曲菌 耶尔森氏菌 病因 (二)、感染因素 1、肠道内感染: 细菌: 其他:沙门氏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 萄球菌、变形杆菌、鼠伤寒菌、克雷伯 菌等 病因 (二)、感染因素 1、肠道内感染: 真菌: 白色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等。 寄生虫: 蓝氏贾弟鞭毛虫、阿米 巴原虫 、隐孢子 虫等。 病因 (二)、感染因素 2、肠道外感染(症状性腹泻): 肺炎、上感、泌尿系感染、中耳炎、皮肤感染 及其他感染性疾病时常有腹泻症状 . 肠外感染产生的毒素及致热原引起肠功能紊乱 病原菌直接感染肠道 直肠局部激惹(如膀胱感染) 大量应用抗生素引起肠道菌群失调。 病因 (二)、感染因素 3、肠道菌群紊乱(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一些抗生素可降低碳水化合物的转运和 乳 糖酶的水平; 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可引起肠道 菌群失调,肠道正常菌群减少,耐药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或白色念珠菌等可 大量繁殖, 引起药物较难控制的肠炎。 病因 (三)、非感染因素 1、饮食因素: 食物质和量的变化(过早喂淀粉和脂肪 食 物、) 过敏性腹泻:对牛奶或大豆过敏 原发性或继发性双糖酶缺陷,主要是乳 糖酶缺 乏或活性降低。 病因 (三)、非感染因素 2、气候因素: 冷-肠蠕动增强 热-消化液、胃酸分泌减少,或口渴饮奶 过多引起消化功能紊乱。 病因 (三)、非感染因素 3、精神因素: 精神紧张可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腹 泻。 病因 发病机制 1、“渗透性 ”腹泻:肠腔内存在大量不能 吸收的具有渗透活性的物质。 2、“分泌性 ”腹泻:肠腔内电解质分泌过 多。 3、“渗出性 ”腹泻:炎症所致的液体大量 渗出。 4、“肠道功能异常 ”性腹泻:肠道运动功 能异常。 (一)非感染性腹泻 首先,我们先抛弃任何病理性及并发症因素,我们从物理学角度来看高血压,根据流体力学的原理及压缩动力学原理,我把心脏和血管及毛细血管比喻成密封的压力循环系统,就是说人体是一台机器,心脏和血管就是润滑系统。中医认为高血压形成原理是:血管内皮组织代谢不稳定、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混乱造成血压的升高。 1、从最常见的肥胖者高血压说起,太胖脂肪过多,对血管造成一定的挤压,当管道被挤压以后,动力源需要加大动力才可能使原来的循环达到流通,动力源动力加大,管道压力也会随之加大,就形成了高压。 2、内部血液及其他疾病引起的血栓造成的,血液的新陈代谢,排出不够彻底,在管道内部形成污垢,对管道造成一定的堵塞,会使压力升高。 3、老年性管道硬化及疾病性硬化,管道打折硬化的话,会造成高压。 4、疾病性毛细血管堵塞和外伤性毛细血管堵塞,也是其中的因素之一。 5、机体病变性引起的,一部分高血糖患者,是因为消化系统太过亢奋,在肠胃方面有病变,在肠胃机体方面就会形成一定的血液循环堵塞,也会造成高压,这里只举一个例子。 6、心脏方面的先天及后天的缺失。 7、脑血管疾病引起的。 8、血液干涸造成的高压。 以上因素受季节变化影响,容易发病! 血压调控机制 多种因素都可以引起血压升高。心脏泵血能力加强(如心脏收缩力增加等),使每秒钟泵出血液增加。另一种因素是大动脉失去了正常弹性,变得僵硬,当心脏泵出血液时,不能有效扩张,因此,每次心搏泵出的血流通过比正常狭小的空间,导致压力升高。这就是高血压多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壁增厚和变得僵硬的老年人的原因。由于神经和血液中激素的刺激,全身小动脉可暂时性收缩同样也引起血压的增高。可能导致血压升高的第三个因素是循环中液体容量增加。这常见于肾脏疾病时,肾脏不能充分从体内排出钠盐和水分,体内血容量增加,导致血压增高。 相反,如果心脏泵血能力受限、血管扩张或过多的体液丢失,都可导致血压下降。这些因素主要是通过肾脏功能和自主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中自动地调节身体许多功能的部分)的变化来调控。 编辑本段临床表现 1、头疼:部位多在后脑,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若经常感到头痛,而且很剧烈,同时又恶心作呕,就可能是向恶性高血压转化的信号。 2、眩晕:女性患者出现较多,可能会在突然蹲下或起立时有所感觉。 3、耳鸣:双耳耳鸣,持续时间较长。 4、心悸气短:高血压会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这些都是导致心悸气短的症状。 5、失眠:多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不踏实、易做噩梦、易惊醒。这与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6、肢体麻木:常见手指、脚趾麻木或皮肤如蚁行感,手指不灵活。身体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现麻木,还可能感觉异常,甚至半身不遂。 物(特别是阿司匹林和非甾体类消炎药,参见消化性溃疡的治疗部分),克罗恩病或病毒感染所引起。幽门螺杆菌可能在此不发挥重要作用。 症状多为非特异性的,可包括恶心,呕吐和上腹部不适。内镜下显示在增厚的皱襞隆起边缘有点状糜烂,中央有白斑或凹陷。组织学变化多样。尚无某种方法具有广泛疗效或可治愈。 治疗多为对症治疗,药物包括制酸剂,H2拮抗剂和质子泵。 2慢性胃炎的癌变 对于胃溃疡发生癌变,人们比较容易理解,但对于有些类型的慢性胃炎也会发生癌变,许多人会感到不可思议然而,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癌变却是事实 编辑本段现代中医史(df4肺炎88gdg 青霉素d25f肝炎df6)轴心时代中、西医学的峰巅之作。雅斯贝而斯曾说:“如果历史有一个轴心,那么我们就必须将这轴心作为一系列对全部人类都有意义的事件,发生于公元前800至200年间的这种精神历程似乎构成了这样一个轴心。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修改编辑,欢迎下载收藏。 (二)感染性腹泻 1、细菌性肠炎 肠毒素性肠炎 侵袭性细菌 肠粘膜内侵袭和繁殖 炎症改变 (充血、肿胀、炎性细胞浸润、渗出和溃疡) 水和电解质不能完全吸收 腹泻 便中WBC, RBC大量增加 严重中毒症 状 (二)感染性腹 泻 1、细菌性肠炎 侵袭性细菌性肠炎 (二)感染性腹 泻 2、病毒性肠炎 临床表现 按病程分型: 急性腹泻:连续病程 2 周 迁延性腹泻: 2周2个月 慢性腹泻: 2个月 临床表现 (一)急性腹泻: 1、轻型腹泻 :常由饮食因素和肠道外感染所 致。 消化道症状:腹泻次数增多,每天10次以内, 稀便或水样便,黄色或黄绿色,味酸。呕吐少 见,腹痛轻微。便检有大量脂肪球。 全身中毒症状:无。 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无或轻。 临床表现 (一)急性腹泻: 2、重型腹泻:消化道症状 +全身中毒症状 +脱水 及电解质紊乱。 消化道症状:腹泻加重,次频,多大于10次,量 多。有时可有粘液血样便,呕吐明显,常有厌食 ,恶心,腹痛和腹胀。 全身中毒症状:精神萎靡,烦躁不安 , 意识朦胧 甚至昏迷、休克,可出现谵妄、惊厥;体温改变 ,多高热。 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二)迁延性及慢性腹泻: 急性腹泻治疗不彻底、乳糖不耐受、过 敏、先天畸形、菌群失调等引起。 以消化功能紊乱及营养紊乱表现为主, 且两者互为因果,构成恶性循环,死亡 率高。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三)不同病原菌所致肠炎的临床特点: 1、轮状病毒肠炎 由人类轮状病毒( HRV) 引起 发病季节:秋冬寒冷季节多见 多见于 6个月 2岁婴幼儿 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常先吐后泻,大便为稀水蛋花汤样,量多,无 腥臭味,内可有少量白细胞。 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较轻。 , 临床表现 (三)不同病原菌所致肠炎的临床特点: 1、 轮状病毒肠炎 常出现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脱水 多为等渗性。 自限性疾病,病程 3-8天。 临床表现 (三)不同病原菌所致肠炎的临床特点: 2、产毒性细菌引起的肠炎 多发生在夏季,起病较急,潜伏期12天。 主要症状为腹泻和呕吐,大便形状为水样或蛋 花样,无粘液脓血,镜检无白细胞。 无明显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常发生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 5-10 天(37天?) 。 临床表现 (三)不同病原菌所致肠炎的临床特点: 3、侵袭性细菌引起的肠炎: 通常急性起病,夏季多发(耶尔森菌以冬春多发 )。 有一定的潜伏期,长短不一。 腹泻频繁,大便呈粘冻状,带脓血,有腥臭味, 镜检有数量不等的白细胞和红细胞。常伴恶心、 呕吐、腹痛和里急后重等胃肠道中毒症状。 可出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意识改变, 甚至感染性休克。 (三)不同病原菌所致肠炎的临床特点: 4、空肠弯曲菌肠炎: 空肠弯曲菌常侵犯空肠和回肠,腹痛甚剧烈, 易误诊为阑尾炎,亦可并发严重的全身感染( 如严重的小肠结肠炎、败血症、肺炎、脑膜炎 、心内膜炎和心包炎)。 格林 巴利综合征与空肠弯曲菌感染有关。 临床表现 (三)不同病原菌所致肠炎的临床特点: 5、鼠伤寒沙门菌小肠结肠炎: 有胃肠炎型和败血症型。 新生儿和 1岁婴儿尤易感染,新生儿 多为败血症型,常引起暴发流行。 可排深绿色粘液脓便或白色胶冻样便 。 临床表现 (三)不同病原菌所致肠炎的临床特点: 6、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 多发生在冬季和早春。 可引起淋巴结肿大,故可产生肠系膜淋巴 结炎,也可引起咽痛和颈淋巴结炎。 症状也可与阑尾炎相似,腹痛明显。 临床表现 (三)不同病原菌所致肠炎的临床特点: 7、霉菌性肠炎 多为白色念珠菌所致。 2岁以下婴幼儿多见。 常并发于其它感染,或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致肠 道菌群失调时。 病程迁延,常伴鹅口疮。 大便次数增多,黄色稀便,泡沫较多带粘液,有 时可见豆腐渣样细块 (菌落 )。大便镜检有真菌 孢子和菌丝。 临床表现 (三)不同病原菌所致肠炎的临床特点: 8、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 一般经口进入肠道,或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引 起肠道菌群失调所致。 腹泻症状重,典型大便为暗绿色海水样,可有脓 血,甚至伪膜。 全身中毒症状重。 大便镜检:大量脓细胞,成簇的革兰氏阳性杆菌 。培养可见大量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凝固酶试 验阳性。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血常规:白细胞:病毒 降低 细菌 升 高 大便检查:便常规、便培养 血液生化:血气, Na+ 、K+ 、 Cl 、 Mg2+ 、Ca2+ 其他:病毒分离、病毒抗体检测 诊断 1、临床诊断:据发病季节、病史(喂养史及 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大便性状 根据病程: 急性:病程 2周以内 迁延性:病程 2周2个月 慢性:病程 2个月以上 根据病情: 轻型:腹泻 重型:腹泻 +脱水 +酸碱离子紊乱 2、实验室检查 大便无或偶见少量白细胞: 侵袭性细菌以外的病因引起的腹泻。 多为水泻,有时伴脱水症状。 大便有较多的白细胞: 常由各种侵袭性细菌感染所致。 仅凭临床表现难以鉴别,必要时应进行大便细 菌培养。 诊断 鉴别诊断 1、生理性腹泻: 多见于 6个月以内的婴儿,外观虚胖, 常伴有湿疹,多是母乳喂养儿。 除腹泻外,食欲好,生长发育良好。 添加辅食后,大便转为正常 近年发现是乳糖不耐受的一种特殊类型 2、细菌性痢疾: 常有流行病学接触史。 起病急,消化道症状重:大便次数多, 量少,有脓血,里急后重感明显。 全身中毒症状极重。 大便镜检有较多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 细胞。 便培养 痢疾杆菌生长 鉴别诊断 3、阿米巴痢疾: 暗红色果酱样便。 大便镜检可见阿米巴滋养体及大量红细 胞,白细胞较少。 全身中毒症状不明显。 鉴别诊断 4、坏死性肠炎: 中毒状重,高热,常伴休克,腹痛腹胀 重,频繁呕吐, 病初黄色稀便或蛋花汤样 暗红色糊状 或赤豆汤样 腹部 X光小肠呈局限性充气扩张,肠 间壁增宽,肠壁积气 鉴别诊断 预防 加强卫生宣教,对水源和食品卫生严格管理。 提倡母乳喂养,避免夏季断奶,逐步过度方式 添加辅食。 培养儿童卫生习惯,注意餐具消毒。 注意气候变化,避免过冷过热。 对感染性腹泻患者注意消毒隔离,控制流行。 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以免使肠道菌群失 调。 治疗 原则: 调整和继续饮食,不提倡禁食 预防和纠正脱水 合理用药 加强护理 对症治疗,预防并发症 (一)饮食疗法: 目的是防止营养不良的发生 不限制饮水(严重呕吐者可暂禁食46小时) 母乳喂养儿,可减少喂奶次数,或缩短每次哺 乳时间,暂停辅食添加。 人工喂养儿,可将牛奶稀释或喝脱脂奶、米汤 病毒性肠炎常有双糖酶(乳糖酶)缺乏 可 喂不含乳糖的食品,豆类,发酵奶,去乳糖奶 粉 治疗 (二)加强护理 消毒隔离,避免感染性腹泻的传播 密监测出入水量,控制不同阶段的输液 速度 按时喂水或口服ORS溶液 呕吐的管理和腹胀的管理 勤换尿布和勤翻身,防止红臀的发生。 治疗 (三)药物治疗 1、抗生素治疗: 病毒性肠炎及非侵袭性细菌性肠炎(水 样便腹泻患儿): 多不需抗生素治疗(约70) 新生儿、小婴儿、营养不良儿、免疫缺 陷患儿、病情严重者可酌情选用抗生素 。 治疗 (三)药物治疗 1、抗生素治疗: 细菌性肠炎:特别是侵袭性肠炎,应早期应用 抗生素 大肠杆菌:庆大霉素、吡哌酸、呋喃唑酮等 金葡菌:停用原抗生素,做细菌敏感试验。 空肠弯曲菌:首选红霉素。 鼠伤寒沙门菌:可用头孢噻肟或头孢三嗪 真菌:制霉菌素 治疗 (三)药物治疗 2、微生态疗法: 调整和恢复肠道正常菌群。 抑制病原菌定植、侵袭。 常用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 、枯草热杆菌、需氧芽孢杆菌、腊样芽 孢杆菌制剂 治疗 (三)药物治疗 3、黏膜保护剂:吸附病原和毒素;与肠道粘液糖蛋白 作用增强黏膜屏障作用;维持肠细胞的吸收分泌功能 。如蒙脱石粉。 4、止泻剂:一般不用止泻剂,止泻剂如洛哌丁醇 等,有抑制胃肠动力,可增加细菌繁殖和毒素的吸收 ,对感染性腹泻有时是很危险的。中毒症状消失后, 可酌情选用。 5、补锌治疗:WTO最近建议,急性腹泻患儿可用, 元素锌6月20mg/d 疗程1014天。 治疗 (四)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1、口服补液: 适应症: 轻或中度脱水,呕吐不重,无 腹胀。 方法:812h 内将累积损失补足,少量多餐 轻度 : 5080ml/kg 中度 : 80100ml/kg 治疗 (四)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1、口服补液: 注意事项: ORS 中, K+ 20mmol/L ( 0.15% )若低钾, 需额外补钾。 ORS 中, HCO3 30mmol/L 若存在酸中毒, 需额外纠酸。 病毒性肠炎便中 Na+ 50mmol/L ,而ORS 中 Na+ 90mmol/L ,故应稀释以免电解质过量。 治疗 (四)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2、静脉补液: 适应症:中或重度脱水;经口服补液不见 好转或呕吐、腹胀严重者 三定:补液总量、补液种类、补液速度 原则:先快后慢、先浓后淡、见尿补钾、 见惊补钙。 治疗 (四)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2、静脉补液: 第一天补液: 补液总量=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 理维持量 累积损失量:是由于腹泻呕吐丢失量, 据此判断脱水程度 治疗 (四)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2、静脉补液:第一天补液量(单位:ml/kg) 治疗 累积损积损 失 量 继续损继续损 失 量 生理维维持 量 总总量 轻度脱水5010-30 60-80 90-120 中度脱水50-100 10-30 60-80 120-150 重度脱水100-120 10-30 60-80 150-180 (四)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2、静脉补液:第一天补液种类: 累积损失量: 等渗性脱水:1/2张,常用1:1液、2:3:1 液 低渗性脱水2/3张,常用4:3:2液 高渗性脱水1/31/5张,常用生理维持 液、2:6:1液 治疗 (四)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2、静脉补液:第一天补液种类: 继续损失量:继续腹泻呕吐脱水量 1/2张液体,常用1:1液 生理维持量:排尿排便含水,出汗、皮 肤不感蒸发、肺呼吸丢失 1/31/5张液体,常用生理维持液 治疗 (四)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2、静脉补液:第一天补液速度: 扩容阶段: 对重度脱水有循环障碍者 目的:快速补充循环血量和恢复或改善 肾功能 用2:1等张含钠液或1.4%碳酸氢钠 20ml/kg,总量不超过300ml 3060分钟内静脉注入。 治疗 (四)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2、静脉补液:第一天补液速度: 补充累积损失量:扩容后或不需要扩容者从本阶 段开始 目的:在812小时内纠正脱水。 量:取决于脱水程度,等于总量减扩容直推量, 约为总量的一半 输液种类:取决于脱水性质 速度:812小时内滴完,约810ml/kg.h,高 渗性脱水补液速度宜稍慢 治疗 (四)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2、静脉补液:第一天补液速度: 维持补液阶段:脱水已基本纠正,只需补充生 理和继续损失量 输液量总量累积损失量(约为总量的一半 ) 输液种类:1/21/3张含钠液 输液速度:余下的1216小时输完,约为 5ml/kg.h 治疗 (四)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2、静脉补液:第一天补液纠正酸中毒: 简易计算公式 5% NB ml=(22CO2CP) BW(kg) 5%NB ml= |BE|0.5BW(kg) 先给半量,之后可根据 CO2CP或血气分析进行调 节 紧急情况下亦可以给 5% NB 5ml/kg 或1.4%NB 15 20ml/kg 均可提高 HCO35mmol/L 或CO2CP 10vol% 治疗 (四)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2、静脉补液:第一天补液纠正低钾: 补钾 : 补氯化钾 轻度低钾血症: 200300mg/kg.d, 23ml/kg.d 10% KCl 严重低钾血症: 300-450mg/kg.d, 34.5ml/kg.d 10% KCl 轻症患者可口服补钾。 治疗 (四)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2、静脉补液:第一天纠正低钾: 有尿补钾,或来诊前 6小时曾排过尿 补钾浓度 0.150.3% ,6月用习惯饮食, 由少到多,由稀到稠。 有双糖酶(常为乳糖酶)缺乏时,暂停一般乳类,改 用豆浆或发酵奶加葡萄糖,或去乳糖配方奶。 过敏性腹泻,避免过敏原摄入。 要素饮食:适于肠粘膜损伤患儿。由氨基酸、葡萄糖 、中链甘油三酯、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组成。 静脉营养:严重患儿不能耐受口服营养物质者。 治疗 (五)迁延性腹泻和慢性腹泻的治疗 加强支持疗法。 二联疗法。 补充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应用胃蛋白酶及胰酶 中医中药治疗 治疗 ) “和而不同”,多元发展。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非典、禽流感和艾滋病方面发挥的独特作用也证实了二者的有机结合,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 编辑本段东西方医学交融(df高血压958心脏病983u6 糖尿病87fr) 不管是中医学还是西医学,从二者现有的思维方式的发展趋势来看,均是走向现代系统论思维,中医药学理论与现代科学体系(45传染病q566 丙肝964jo乙肝28jgsx甲肝gh)之间具有系统同型性,属于本质相同而描述表达方式不同的两种科学形式。可望在现代系统论思维上实现交融或统一,成为中西医在新的发展水平上实现交融慢性胃炎分类 慢性胃炎的命名很不统一。依据不同的诊断方法而有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胆汁返流性胃炎、慢性疣性胃炎、药物性胃炎、乙醇性胃炎等等。 慢性胃炎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慢性肥厚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以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一般也不会发生癌变。慢性浅表性胃炎主要是指胃粘膜的浅表性炎症,这类炎症主要表现为胃粘膜的固有膜宽度增大并伴有水肿,被炎症细胞浸润,但胃腺体多属正常这类胃炎在临床上较多见,一般也不会发生癌变。只要经过恰当治疗之后,炎症可消退,但如治疗不当,往往可发展成萎缩性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