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21139-2007《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是中国关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标准规范文件,旨在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分发和服务提供统一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准则。该标准具体涵盖了以下几个核心方面:
-
适用范围:本标准明确了其适用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类型,包括地形图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地名及地址数据等,适用于这些数据的生产、管理和应用过程。
-
数据内容与结构:规定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应包含的基本要素及其分类编码规则,确保数据内容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同时,对数据的组织结构进行了定义,以便于数据交换和共享。
-
空间参考系:要求所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需采用国家规定的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确保数据的空间一致性与准确性。
-
数据精度与质量控制:详细阐述了数据采集、处理各阶段的精度要求及质量检查方法,确保数据满足相应的精度标准和完整性要求。包括位置精度、属性精度、时间精度及逻辑一致性等方面。
-
元数据:强调了元数据的重要性,规定了元数据的内容、格式及管理要求。元数据用于描述数据集的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有关特征,便于数据的发现、管理和使用。
-
数据更新与维护:制定了数据更新的周期、原则和方法,以及数据维护的流程和要求,确保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现势性。
-
数据分发与服务:规范了数据分发的形式、协议及服务模式,包括数据交换格式、版权说明、访问控制等,促进数据的合法、高效流通和应用。
-
安全与保密: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安全管理、保密措施及用户权限管理提出了要求,确保数据在传输、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07-08-30 颁布
- 2008-03-01 实施





文档简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