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8350-2003 输送链、附件和链轮》相较于《GB 8350-1987》进行了多方面的更新与调整。首先,在标准的名称上,《GB/T 8350-2003》从强制性国家标准变更为推荐性国家标准,这表明了其性质的变化,由原先必须遵守的规定转变为建议遵循的技术指导。
在内容方面,《GB/T 8350-2003》增加了对于输送链及其附件设计时应考虑的安全因素说明,并且对某些特定类型链条如滚子链的具体尺寸要求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规定。此外,新版本还加入了关于链轮制造及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描述,比如材料选择、热处理工艺等信息,以确保链轮与链条之间的良好配合。
同时,《GB/T 8350-2003》扩大了适用范围,不仅涵盖了传统工业领域内的应用情况,也考虑到了近年来新兴行业对于输送系统的需求变化。针对不同类型的应用场景,《GB/T 8350-2003》提供了更多样化的解决方案和技术参数。
另外,《GB/T 8350-2003》还加强了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提倡采用更环保的材料与生产工艺,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这一变动反映了社会进步下人们对于可持续发展日益增长的关注度。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文档简介
I C S 21 . 2 2 0 . 3 0J 1 8荡黔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 B / T 8 3 5 0 -2 0 0 3 / I S O 1 9 7 7 : 2 0 0 0 代替 G B / T 8 3 5 0 -1 9 8 7输送链、 附件和链轮C o n v e y o r c h a i n s , a t t a c h m e n t s a n d s p r o c k e t s( I S O 1 9 7 7 : 2 0 0 0 , I D T)2 0 0 3 - 1 0 - 2 9发布2 0 0 4 - 0 5 - 0 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家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检 疫 总 局发 布G B / T 8 3 5 0 - 2 0 0 3 / I S O 1 9 7 7 ; 2 0 0 0o l1胃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 I S O 1 9 7 7 : 2 0 0 N输送链附件及链轮 。本标准代替 G B / T 8 3 5 0 -1 9 8 7 输送链 、 附件和链轮 。本标准与G B / T 8 3 5 0 -1 9 8 7 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减小了带边滚子边缘直径 d 5 ;减小了 MC链条系列中的外链节内宽 b 3 ;增大了 M 系列链条内链节内宽 b , ;增大了MC 5 6 , MC 1 1 2 和MC 2 2 4 链条的内链节内宽b , ;增大了 MC系列链条的小滚子直径 d , ;标准中给出了计算链轮齿顶圆直径 d 。 以及在齿根圆直径 d , 以上齿高 h 。 的新的计算方法。本标准的附录 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 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链传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 吉林大学( 原吉林工业大学)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 : 杭州东华链条总厂 , 浙江青田东椿链传动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 孟祥宾、 郭景常、 叶斌 、 田强。本标准参加起草人 : 王海鸥、 刘广武。标准下载网()G B / T 8 3 5 0 -2 0 0 3 / I S O 1 9 7 7 : 2 0 0 0输送链 、 附件和链轮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一般输送和机械化传送用实心和空心销轴套筒链、 平滚子链、 带边滚子链条以及与这些链条相配的链轮和附件的技术特性 。标准中规定的链条尺寸将保证链条和用于维修目的的链节的互换性。 本标准适用于链轮的轮齿从 6 - 4 0 齿 。对链轮的要求是为保证与链条的正确啮合, 操作平稳 以及在正常的使用条件下传递负荷。 注 : 控制条件不一定决定链轮的设计 参数 。 标准中也对 K型附件以及加高链板的尺寸做了规定。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 日 期的引用文件 ,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 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 G B / T 1 8 0 0 . 4 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等级和孔、 轴的极限偏差表( e q v I S O 2 8 6 - 2 )3 链 条3 . 1 术语 链条及零件术语见图a ) 实心销轴链条b ) 空心销轴链条图 1 链条及零部件标准下载网()G B / T 8 3 5 0 -2 0 0 3 / I S O 1 9 7 7 : 2 0 0 0 4d ) 外链节( 实心销轴) 4e ) 外链节( 空心销轴)f ) 连接链节 ( 开口销式)9 ) 连接链节( 螺栓式)h ) 弯板链节( 实心销轴)弯板链节( 空心销轴)1 滚子;2 套筒 ;3 一一 内链板;4 - 外链板;5 - 实心销轴;6 一 一 空心销轴;7 一 一 固定外链板; 锁紧件类型( 开口 销, 螺栓等) 可任选。8一 可拆式外链板;9 一连接销轴;1 0 一 一 开 口销“ ;I I 一锁紧螺母;1 2 一 弯链板;1 3 一销轴( 铆头) 。图 1 ( 续 )标准下载网()G B / T 8 3 5 0 -2 0 0 3 / I S O 1 9 7 7 : 2 0 0 03 . 2 尺寸 输送链条的尺寸应符合表 1 或表 2 ( 图 2 ) 的规定 。为保证不同厂家生产的链节具有互换性 , 规定了最大和最小 尺寸 。这是 对互换性所 做 的限制 , 并不是 制造 时的公差极 限 。/ 1?八摊蕊 1 5 0P 节距 ;d , 平滚子直径;d 2 销轴直径;d , 套筒孔径;d 一 一 套筒外径;d 5 带边滚子边缘直径;d 6 一 一 空心销轴内径;d , 小滚子直径;b , 一 内链节内宽;b 2 - 一 内链节外宽;b , 外链节内宽;b , 销轴高度;b , 止锁端附加长量;b , l 带边滚子边缘宽度;h 2 - 链板高度;l , 一一弯板链节尺寸。注 1 : 销轴可以设计成带肩的, 如本图所示, 也可以是平直的, 如图 1 所示。注 2 : 以上图示并不定义链板 、 销轴 、 套筒或滚子 的真实形状 。图 2 链条尺寸和符号标准下载网()G B / T 8 3 5 0 -2 0 0 3 / I S O 1 9 7 7 : 2 0 0 0表 1 实心销轴输送链主要尺寸 、 测量力和抗拉强度单位为毫米G B / T 8 3 5 0 -2 0 0 3 八S O 1 9 7 7 : 2 0 0 0表 2 空心销轴 输送链 主要尺寸 、 测f力和 抗拉强度单位为毫米3 . 3 抗拉强度 试验链段至少应有 3 个 自由链节。链段的两端应连接到试验机的夹头, 由销轴与链板孔或套筒孔连接。试验夹头应设计成能万向移动, 实际的试验方法应留给制造商 自行选择。当失效发生在与夹头连接处时, 则该试验无效 。3 . 4 链长精度3 . 4 . 1 一般要求 链长的测量要求应按照 3 . 4 . 2 , 3 . 4 . 3 和 3 . 4 . 4 的规定。成品链条的链长精度应为相对测量长度公称 尺 寸 的 0 . 2 5 / 00 注: 平行传动的链条应配装, 具体由用户和制造商之间协商解决。3 . 4 . 2 标准测且长度 链条的测量长度应接近 3 0 0 0 m m, 节距数为奇数, 链条的两端应为内链节。3 . 4 . 3 支撑 未经润滑的链条应在整个链长得到支撑 。3 . 4 . 4 测A力 测量力应是抗拉强度的 1 / 5 0 , 见表 1 和表 2 03 . 5 弯板链节 为了在一挂封闭的链条中获得奇数链节 , 需要使用一个弯板链节 见图 1 h ) 和图 i i ) , 弯板链节的尺寸 Z : 规定于表 1 和表 2 03 . 6 标 示 输送链条的标示根据表 1 和表 2 中的链号。其数值是从最小抗拉强度( k N) 派生出的, 数值 的前缀为字母 M 时表 示实心销轴链 条 , 前缀 为字母 MC时表示 空心销轴链条 。G B / T 8 3 5 0 -2 0 0 3 / I S O 1 9 7 7 : 2 0 0 0 示例 : M8 0 表示实心销轴链条, 其抗拉强度为 8 0 k N o MC 2 2 4 表示空心销轴链条 , 其抗拉强度为 2 2 4 k N. 其后的字母 B , F , P , S 分别表示链条的类型: 即套筒链 , 带边滚子链 , 大滚子和小滚子链 。跟随其后的数字表示链条的节距( m m ) . 示例 : MC 2 2 4 - F - 2 0 0表示链条装有带边滚子 , 节距为 2 0 0 m m,3 . 7 标记 链条应标有制造商名称或商标 , 还应标有表 1 或表 2 中列出的链号。4 附件4 . 1 K型附件4 . 1 . 1 尺寸 K型附件如图 3 所示 , 尺寸见表 3 ad 8 附板孔直径;b 9 附板横向外宽;h , 附板平台高度;9 附板孔中心线之间的纵向距离;介 一 附板孔中心线之间的横向距离;p 一一 节 距图 3 K型附件尺寸和符号G B / T 8 3 5 0 - 2 0 0 3 / 1 S 0 1 9 7 7 : 2 0 0 0表 3 K型附件尺寸单位为毫米链号附板孔直径 d e附板平台 高度 h ,附板孔中心线间的横向距离 了附板横 向 外宽 b s m ax纵向孔心距短中长节距P 0m i n附板孔中心线间的纵向距离 g节距P m i n附板孔中心线间的纵向距离 g节距P m m附板孔中心线间的纵向距 离 gM2 0M 2 8M 4 0M 56M 8 0M l 1 2M 1 60M 2 24M 31 5M 45 0M6 3 0M 9 006. 5 9 9111 11414181 81 824301 62 02 53 03 54 045556 5759 011 05 46 47 08 89 61 1 01 2 41 4 01 6 01 8 023 028 08 41 0 01 121 4 01 6 01 8 420 022 82 5 028 038 048 06 380801 0 01 2 51 2 51 6 020 02 0025 031 531 52 02 52 02 55 03 55 06 55 08 51 0 06 58 01 0 01 0 01 251 6 01 6 02 0 02 5 02 5 031 54 0 04 0 0354040508565851 251 001 5519 01 551 001 2 51 2 51 6 02 002 0025 031 531 54 005 005 00506 56 5851 2 41 0 01 4 51 9 01 5 524 030 024 0MC2 8MC5 6M C1 1 2M C2 2 49111 4182 53 54 56 5708811 014 01 1 21 5 21 9 222 08 012 51 6 02 002 05 05 05 01 0 01 6 02 0 02 5 04 085851 001 2 52 0025 031 5651 2 51 4 51 5 5 对应纵向孔心距 9的最小链条节距。4 . 1 . 2 标 示 本标准规定了三种类型的 K型附件 : K l 型, 在每块附板的中心位置有一个孔; K 2 型, 在每块附板上有两个孔( 见图 3 ) ; K 3 型, 在每块附板上有三个孔 , 第三个孔位于 K 2 型附板两个孔的中心位置。 附件可以安装在链条的一侧或两侧 。4 . 1 . 3 制造 为方便起见, 图3 所示的K型附件应由角钢制造。然而, 实际的附件是由钢板弯曲而成, 制造商可以自由决定它们的结构 , 可以是整体形式。 附件长度由制造商 自由决定。4 . 2 加高链板 加高链板的高度 h 。 如图 4 所示 , 其值见表 4 。其他的规定 , 包括抗拉强度 , 见表 1 和表 2 n一奋h 6 加高链板高度。图 4 加高链板高度G B / T 8 3 5 0 -2 0 0 3 / 1 S 0 1 9 7 7 : 2 0 0 0表 4 加高链板高度单位 为毫米链号h 6一 链 号人 。M 2 01 6一M 3 156 5M 2 82 0一“ 4 508 0M4022 . 5一M 6 309 0M 5 63 0一M 9 0 01 2 0一M C 282 2. 5M8032 . 5M 1 1 24 0M C 5 632 . 5M 1 6 04 5一M C 1 1245M22 46 0一M C 22 46 5注: 包括抗拉强度及其他所有的数据都与第 3 章规定的基本链板数据一样。5 链轮5 . 1 直径尺寸5 . 1 . 1 概况 链轮的直径尺寸见图 5 , 详细规定见5 . 1 2 分 度圆亩释 ( d )1 . 2 -5 p 1 8 0 0si n z 附录 A给出了以单位节距表示的常用齿数范围的分度 圆直径。5 . 1 . 3 齿顶国直径( d e ) d a m . . - d d , 最小顶圆直径应能保证轮齿工作表面满足 5 . 2 . 2 的规定。5 . 1 . 4 f柱直径( d , ) 根据 G B / T 1 8 0 0 . 4中对不同间隙的规定 , d , =d , , d ; 或者 d , , 公差按 h l l o5 . 1 . 5 齿根回直径( d , ) 根据不同情况, d ,= x 二d -d , , d -d ; 或者d -d , ; 最小根圆直径应该 由制造商选择, 以提供与链条 良好的啮合 。5 . 1 . 6 跨柱测f距( MR )z 为偶数时z 为奇数时MR 二d d R m m、 ,9 0 0 ,,L V I R -d C 0 5 ( -) 十 - R . , m 对于偶数齿的链轮 , 测量方法是把与链轮相配的两个量柱放在链轮直径方向上相对应的两个齿槽中进行测量。 对于奇数齿的链轮 , 测量方法是把与链轮相配的两个量柱放在最接近于链轮直径方向上相对应的两个齿槽中进行测量。 测量过程中, 两个量柱应该总是分别接触链轮两个对应轮齿的齿根。G B / T 8 3 5 0 -2 0 0 3 / I S O 1 9 7 7 : 2 0 0 0b , 齿边倒角宽; b f 一一齿宽;b g 一一 齿根部最小倒角宽度; d 分度圆直径;d 。 一 一 齿顶圆直径;d , 齿根圆直径;d , 最大 齿侧凸 缘直径;d , 一 一量柱直径 ;d , 一 大滚子直径;d 2 销轴直径;人 。 一 齿根圆以上的齿高;M K 一一量柱测量距; 力 一 一弦节距, 等于链条节距;r 。 一 一一 齿侧凸缘 圆角半径;r 一 一 齿沟圆弧半径;r . 一 一 最小齿边倒圆半径;s - 一 齿槽中心分离量( 节距线间距) ;z - 一 一 齿数 ;齿沟角;偶数齿 ;b 一奇数齿 ;c 齿沟 倒角,d 一 节距多边形;e 一 一 齿廓;f 一 根据不同滚子类型 , d , 可由 d 4 或 d : 替换。注: 对非滚子链条, 用术语套筒代替滚子。 图 5 链轮术语及尺寸G B / T 8 3 5 0 -2 0 0 3 八S O 1 9 7 7 : 2 0 0 05 . 2 链轮齿槽形状5 . 2 . 1 概况 齿槽形状应根据 5 . 2 . 2 -5 . 2 . 7 的规定定义( 见图 5 ) ,5 . 2 . 2 工作面 工作面是两个滚子与齿面接触线之间的区域 , 即其中一个滚子的中心线位于分度圆上 , 另一个滚子的中心线位于直径等于p +0 . 2 5 d 2 1 8 0 0的圆周上, 工作面是齿形的有效工作部分。这不包括由于齿高的限s i n z制而使这个圆周减少的情况, 如5 . 2 . 4 所规定的。 工作面可以是平直的, 也可以是凸曲面。5 . 2 . 3 压力角 压力角是由链节的节距线与链轮工作面和滚子接触点的法线之间形成的夹角。在工作表面任何接触点的压力角应与表 5 一致。 表 5 压 力角齿数 Z压力角m i 妞m ax6 或 77 -1 0 8或 99 01 2 01 0或 1 11 2 01 5 01 2或 1 31 4 01 7 01 4或 1 51 6 02 0 01 6至 1 91 8 02 2 02 0至 2 72 0 02 5 02 8以上2 3 02 8 05 . 2 . 4 齿根国直径以上的齿高(( h e )d 。 一d f 2当 K型附件 的平 台上装 有板条 时, 链 节就成 为 了桥 梁, 此 时齿顶 高度不 应超 过分 度 圆弦线 以上0 . 8 h 4 , h 是附件平台高度, 其值见表3 .5 . 2 . 5 齿植中心分离,( 节距线间距) ( : )对非机加工齿链轮: s m i = 0 . 0 4 p对机加工齿链轮: : 二 。 =0 . 0 8 峨5 . 2 . 6 最大齿沟国弧半径( r i ), ,一 , , 、 , d , 二 d , - d,很 循 很 士 的 小 K J 更 型 , r i m e . _ 甘 取 甘 欧 n。 乙乙乙5 . 2 . 7 齿 形 不管齿沟圆弧半径的大小, 也不管齿形是直线的还是曲线的, 根据滚子类型的不同, 从节距线与齿、 , , 、, 。 一 , , , 、 , , 二 。 , 、 J , , 一 、 一 d , , _ d a . _ d , 、 。 、 ,二 二 、 , 沟 甲心 分 禺 重 尺 丁 软 的 父 点 到 公 回乙 I a j 的距 禺 皿 寺 士 甘 或 不或 n , , H公 , 7 用 尺 丁 城 万 回侧 星 。 乙乙乙5 . 35 . 3 .剖面齿廓 齿 宽( b E )a ) 对于非带边滚子G B / T 8 3 5 0 - 2 0 0 3 八S O 1 9 7 7 : 2 0 0 0 b r m e x “0 . 9 b , 一1 mm b rm, =0 . 8 7 b , 一1 . 7 mm b ) 对于带边滚子 b rm e x = 0 . 9 ( b , 一b ) 一1 mm b rm, =0 . 8 7 ( b , 一b ) 一1 . 7 mm5 . 3 . 2 最小齿边倒圆半径( r . ) r x 1 . 6 b ,5 . 3 . 3 公称齿边倒角宽(( b a ) b a =0 . 1 6 b ,5 . 3 . 4 齿根部最小倒角宽度(( b , ) b , =0 . 2 5 b r 注: 在特殊操作条件下, 被运送的材料可能被堆积在滚子和轮齿之间, 为防止发生故障, 可将齿沟部倒角( 见图5 ) ,5 . 3 . 5 齿侧凸缘圆角半径( r . ) 实际的齿侧凸缘圆角半径表示为: r a a ct o5 . 3 . 6 最大齿侧凸缘直径( d , )d a =p 1 8 0 0c ot一 l 7 2一 Zr a a c ,5 . 4 径向圃跳动 测得的在孔和齿根圆之间的径向圆跳动量的数值不应超过从下列公式推导出的数值 : 对非机加工齿: 0 . 0 0 5 d ; 或 1 . 5 m m, 两者中哪一个数值较大都可以; 对机加工齿: 0 . 0 0 1 d r +0 . 1 m m或0 . 2 m m, 两者中哪一个数值较大都可以, 但在任何情况下 都不能超过2 m m,5 . 5 端面国跳动 测得的端面圆跳动量的数值不应超过从下列公式推导出的数值 , 测量方法为测量孔和齿部侧面的平面部分 : 对非机加工齿: 0 . 0 0 5 d , 或1 . 5 m m, 两者中哪一个数值较大都可以; 对机加工齿: 0 . 0 0 1 d r +0 . 1 m m或0 . 2 m m, 两者中哪一个数值较大都可以, 但在任何情况下 都不能超过2 m m,5 . 6 孔公差 除非制造商和用户之间另有协议, 否则孔公差应取G B / T 1 8 0 0 . 4 中规定的H 9 o5 . 7 标记 链轮应作如下标记 : 制造厂名或商标; 链轮齿数; 链号( 见表 1 和表 2 ) 0G B / T 8 3 5 0 -2 0 0 3 / I S O 1 9 7 7 : 2 0 0 0 附录A( 资料性附录)分度圆直径 表 A . 1 规定了与单位节距链条相配链轮的分度圆直径。对于适用于任何实际节距链条的链轮 , 其分度圆直径为表中值乘以特定链条的节距值即可获得。表 A . 1 分度口直径齿数 z 单位节距分度圆直径 d一 单位节距分度圆直径 d一 单位节距分度圆直径班 d 66 万2 . 0 00 02 . 1 5 1 9一1 8 345 . 7 5 8 85 . 91 7 1一3 0 A9 . 56 6 89 . 7 2 5 6一 9 2 02 0 % a6 . 07 5 56 . 23 4 06 . 3 9 2 56 . 55 0 9一1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