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南京明城墙的保护.doc_第1页
论南京明城墙的保护.doc_第2页
论南京明城墙的保护.doc_第3页
论南京明城墙的保护.doc_第4页
论南京明城墙的保护.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论南京明城墙的保护 姓 名: 周涛 学 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 业: 公共事业管理 班 级: 公管51 学 号: 2235124 指导教师: 杨旺生 职称: 教授 2009 年 5月22 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目 录摘要1关键词1abstract1key words1引言1一、明城墙的历史文化价值1二、明城墙保护的现状及制约因素2(一)明城墙保护的现状 2(二)明城墙保护的制约因素 31断点太多32缺少城楼33保护过程中新、老问题不断产生44政出多门,管理体系不完整4三、明城墙保护的对策 4(一)针对制约因素解决具体问题 4(二)提高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 4(三)充分认识法律和人才在保护城墙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51、进一步完善南京城墙保护的立法工作52、加强责任感,对问题要早发现、早制止53、抓好文物保护的人才建设问题5总结 6致谢6参考文献66论南京明城墙的保护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 周涛指导教师 杨旺生摘要:本文参考现有的文化历史资料,从多个角度对南京城墙的保护与开发的现状进行了考察,着重探讨了在南京明城墙文化遗址保护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例如明城墙如何被很好的融合到城市的规划之中,在保护遗迹的同时又能很好的发展城市的居住、交通等条件,如何利用和开发历史遗迹自身所包含的经济效益来促进经济方面的收益,进而来更好的保护这些遗迹,等等。正确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历史古迹和文物建筑更全面、整体的保护,也有助于解决城市建设和旧城更新中保护与发展的冲突,从而让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古城更好的发展。关键词:明城墙;文化遗产;文物保护the protection of the ming city wall in nanjingstudent majoring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zhou taotutor yang wangshengabstract:this paper aims to observ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anjing city wall, on the aspects of government, law, academia and the public. for example, the problems of how the ming city wall could integrate better into urban planning, and how to utilize and develop the economic benefit out of the heritage while making better protection for it.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directly could help offer a better preservation, as well as deal with the conflict between city planning and heritage preservation, which could promise a better future for nanjing.key words: ming city wall; cultural heritage; cultural relic protection在现代化建设发展过程中,许多城市的历史记忆正在逐渐消失,城市从景观视觉和空间形态上愈来愈走向“趋同化”。在城市的建设发展中,传统和现代化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之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些问题也是世界历史保护的共同话题。南京是一座有24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与北京、西安、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南京有558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有14处43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84处。明以前的王朝虽然建都南京,但均持半壁江山,自朱明皇朝的建立,南京才第一次成为拥有全国版图的大一统的封建帝国的都城,正式称为“南京”。明文化对南京这座历史古城的意义是深远和巨大的,南京的城市规划和发展,也一直都深受明代历史文化的影响。而明城墙作为南京明文化的重要载体,更具有至关重要的文化历史价值。一、明城墙的历史文化价值南京明城墙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首先,南京明城墙是古代都城形制的重要实物标本:南京明城墙,与我国其他地方那些方位对称、距离对等的古城墙不同,其平面走势的“不规则”,结合城门的布局命名来看,确实有它奇特之处,南京城墙这种奇特的形制,与南京的地形、地貌有关,同时也与封建统治者要体现的某种思想意识有关。城墙的设计势必反映当时统治者的某种观念,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其次,南京明城墙是中国建筑史上一件伟大的建筑作品。南京明城墙集中体现了我国数以千年筑城史的经验,并且在继承的基础上有创新与发展。它利用南京特殊的地形条件,依山傍水而建、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都城中融山水城林为一体的杰作,它采用巨砖大石为城墙的建筑构件,使用的城砖数以亿计,砌墙砖所用的材料,十分坚固且经久不坏。最为城墙增色的是城门完整保存至今的聚宝门(今中华门),外观宏大。威武森严,但其内部结构则颇为精巧,城门共凹道,在城门内侧形成了三座瓮城。瓮城内有27个藏兵洞可设伏兵3000人。南京城墙的内瓮城,显示了明代在筑城设防上的成熟与完善。再次,明城墙的城砖上刻有许多铭文,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考证历史的线索。城砖铭文是明代社会多元化信息的载体。南京城墙城砖的侧面多刻有铭文,数以亿计的城砖上的文字为我们破译当年社会状况提供了许多信息,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1些信息,有的可以成为一些历史定论的佐证;有的可弥补史料、文献中的疏漏;还有的可以对一些史料、文献中不正确的记载进行纠正。城砖铭文,从文字学、书写艺术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铭文上的简化字,说明600多年前它们已经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南京城墙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成为南京市一份独特的具有重要文物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资源。它不但对于开发南京旅游产业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吸引海内外投资、对文化南京建设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城墙风光带”的开发和建设,以城墙为中心的旅游活动日益增多。仅以台城为例,开放多年来接待了很多游客,创造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收益。同时,南京城墙还是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昭示后人居安思危莫忘国耻。中华门瓮城上被侵华日军炮火轰塌的镝楼,中山门北侧、下关小桃园、中华门等处的城墙壁上累累弹痕与30万同胞的累累白骨,像一部无字的文书向世人悲愤宣告:落后就要挨打。1998年以来先后有南京邮电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扬州大学、南京第十三中学、南京昆仑路小学等在南京城墙挂牌,形成了以大、中、小学生为对象的教育基地。此外,南京城墙也是接待内外宾的重点窗口。如台城,1998年5月24日开放十年来先后接待了江泽民、朱镕基等国家领导人和多批次各省、市、自治区党政代表团。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2005年9月6日,江苏省对外友协、南京市“外办”和日本国日中友协会长平山郁夫率领的日方代表团在台城举行了“为了和平,相聚南京”的盛大纪念活动。2005年12月13日接待了航天英雄费俊龙、聂海胜一行。此外接待了多批次港、澳、台同胞。接待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首脑、政府要员、使馆人员。2二、明城墙保护的现状及制约因素南京明城墙有如此高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些历史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的现状如何,城市化的进程是否将我们的历史文化宝藏给吞噬了,我们有没保护好祖辈们留给我们的那些宝贵的历史遗物呢?今天我们痛心地看到世界上的古都城墙绝大多数已遭到毁坏,有的甚至已荡然无存,值得庆幸的是南京的明城墙仍有三分之二以上得以保存。(一)明城墙保护的现状南京城墙经历六百多年风雨洗礼、战争创伤及人为破坏,仍旧保存下来了。虽然33千米的城墙如今只剩下大概21千米,而且被分为了七段,但世界第一大城的气魄仍然未失。建国初期,由于积极强调建设,当时一堵城墙的城砖就能盖好几栋房子,于是拆城取砖建房之风日盛,致使大段城墙被拆。近日仍有新闻报道拆迁房屋时发现当年的建筑材料为刻有铭文的明城墙砖。城墙周围一般多为居民密集区域,围绕城墙的违章建筑,垃圾的任意堆放,加上烟熏火烤,使坚固的城墙在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下显得愈加脆弱。清凉门至石头城段城墙周边是一个典型,这里的人们甚至直接把房屋和厂房依附在城墙上建造,煤厂和汽车修理厂内的城墙已经完全变成了黑色,城砖损毁严重,墙体开裂、倾斜,岌岌可危。幸存的南京城墙有多处险情和隐患。由于城墙顶部的防水层被破坏,经雨水冲刷的墙体多次发生局部坍塌。前湖段城墙就由于破坏严重而造成一段墙体倒塌。由于长期的维护不力,城墙的渗水状况也很严重,如解放门西一段城墙就长期处于排水沟的包围之中,墙体根基遭到极大破坏。攀附在墙体上的植物不受约束的生长也影响了城墙的牢固程度。1988年南京明城墙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出台的南京古城墙保护法又对古城墙遗迹的保存、保护做出一系列规定。但是,由于人们的保护意识比较薄弱,许多人不懂得历史遗存的价值,破坏城墙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国家文物保护条例规定,城墙周边15米范围属于城墙保护禁区,只能种草,不能随意添加任何植物和小品。然而,南京明城墙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对象,国家花费巨资对墙体进行大规模修缮,居民动迁以改善周边环境后,却又随意添加人造景观。门、解放门至太平门段、中华门两侧等地段,在城墙周边违章建筑清除后,人为布置的建筑小品、栽植的乔木大树等,使其风貌与历史景观极不协调。(二)明城墙保护的制约因素根据南京 2002年初提出的抓住“十运”机遇,做强做大做优做美金陵,高起点建设南京新城区的思路,结合南京城墙在未来南京城市布局中的定位,在以突出南京城墙 “整体”线状美的前提下,大致可以形成东、西两条轴线:西线,以狮子山向南至东水关护城河为一条轴线,在展示南京“西部风景长廊”诸多景点的同时,明代南京城墙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作用得以体现;东线,以神策门向南至月牙湖的城墙本体为另一条轴线,在展示南京山水城林城市最佳景观的同时,领略南京历史与现实的巨大变迁。3在对明城墙现状进行分析后,我们感到影响南京城墙的保护问题仍然存在制约因素:1.断点太多南京明城墙的断点太多,影响城墙整体美。如太平门段城墙、清凉山段城墙等。世界著名城市规划教授凯文林奇先生,将城市意象中物质形态的内容归纳为五种元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在这5种要素中,南京城墙的原始功能是“边界”城墙由“实用型”转变为“文化型”之后,成为南京城市的“标志物”。 市元素的两点来说,南京城墙的边界作用在一些地方已经淡化或消失,标志物的功能正在得到逐步强化。然而,当城墙以线状为特征的边界,变为“点”或“段”之后,城墙整体美的价值,受到很大的影响。有专家在对全国各地现存的完整、不完整以及残留一点的不同类型城墙考察后,提出:“尽量做到整体保护,整体大于单体之和。”这个结论,在对西安、平遥、荆州等地相对完整的城墙与南京残存城墙比较之后,尤感突出。2.缺少城楼现有城门缺少城楼,也影响了城墙美观。城楼,于渲染城墙气势具有极其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南京城墙现有的城门或没有城楼,如中华门、汉西门、清凉门;或城楼长期没有得到修缮,破旧不堪,如神策门;或新造的城楼仅仅是一种装饰,没有实用价值,如玄武门。从国内现存古城池一些影响比较大的单位来看,西安、平遥、荆州等一批城墙比较完整的城市大都建有城楼,而且大都是参考原状新造的;有些城市城墙并不完整,甚至几乎都没有了,但对现存城门的城楼建造修复极为重视,如北京、大理、苏州等。这方面在国际上的例证也有很多,被文保界称作“模型保护”,也是得到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同的。3.保护过程中新、老问题不断产生南京城墙本体与周边环境存在的一些不尽人意的现象,有不少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老问题,也有当今建设性的违章建筑。这边在耗费巨资清理环境,那边就已经开工建造“现代化”的建筑,实在令人不可思议。 例如,玄武湖公园城墙脚下的农贸市场,现代化的建筑延着城墙摆放,贴着城墙不到半米的地方建设农贸市场,总体感觉不伦不类。4.政出多门,管理体系不完善对南京明城墙整体上的管理,其体系不够完善,政出多门,以致形成“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诸侯割据”的局面,甚至有的地段出现了行政管理上的真空地带。据我们初步调查,南京明城墙现存的三分之二其维修业务归口于南京市城墙管理处,但其日常管理却归很多部门。其中包括区建设局(如中华门、汉中门、挹江门等)、文物局(如“台城”等)、部队(如神策门等)以及公、私营单位 (如清凉门南侧一段城墙等),还有许多地段城墙缺乏日常的、长效的管理。这种行政上多头管理的局面,弊端很多,既不利于从整体上对“南京明城墙”的全方位保护、宣传,更不利于开展南京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三、明城墙保护的对策(一)针对制约因素解决具体问题第一,南京城墙在南京新城区建设的保护中,对城墙 (含护城河)以及周边环境的保护开发,不能仅仅停留在段、或者是(景)点的保护和开发水平上,应该强调或强化城墙及周边环境线性美的意识。特别是对一些城墙的断点,通过营造与弥补,所产生的效果与意义将尤为突出。第二,在对南京新城区建设的思路中,新城与老城之间的结合部城墙(含城河)上的清凉门、汉西门、中山门这3座城门先行复建城楼。一方面以弥补南京城墙整体形象上的缺憾,一方面可以借新建城楼的空间,开辟展馆及旅游等项目。针对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馆展区狭小不足以全面展示南京城墙古都风貌,建议重建玄武门城楼,辟为该馆的新展区。神策门城楼为清代建筑,需经过周密论证后,尽早进行维修,以恢复南京城“北大门”气势。第三,治理要有深度,要透彻。不要解决了一个问题却开始另一个问题,治理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各方面因素,在抓大头的同时也要管好小头。治理相关问题时要注重环境的保护,要与周围的人文文化相结合,注意交通水利问题的统一规划,例如下关小桃园工程。小桃园与绣球公园相互呼应,又与城墙脚下的河水相互结合既现代又美观,每天散步市民观光游客络绎不绝,是城墙治理的成功典范。第四,统一南京城墙管理体制,避免出现维修与管理之间的脱节,是实现南京明城墙长效、科学管理的根本保证。建立统一的权威的管理机构,是落实城墙保护的关键。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同志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应建立有力的领导班子和专门机构,实行专业保护机制。针对各地城墙保护管理体制目前不够完善、政出多门的情况,有必要成立一个在当地政府领导下的由文物部门主管的统一管理机构。此种举措既可有效地保护城墙,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展示,宣传文物保护的意义,发挥城墙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二)提高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领导是重点。文物保护意识的教育首先是领导干部自身的教育,使他们切实认识到“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一旦毁坏将无法补救。因此必须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现实危机感和抢救紧迫感。10维修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01年维修了集庆门、神策门、狮子山和东水关等段城墙约4200米,耗资34亿元;2002年维修石头城段和前湖段城墙约1000米,耗资600万元;2003年,维修了下关小桃园段城墙1998米,耗资2600万元;2004年又大规模维修了东、西干长巷段、神策门镝楼等约2500米,耗资约6000万元,同时还对上述城墙周边环境进行大规模整治。13这是南京城墙维修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大、投入最大的阶段 ,深受广大市民的拥护和赞誉,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民众是基础。南京城墙是一个宠大的文物群体,保护工作应当有广大人民的积极参与。1996年南京城墙保护管理办法颁布以来,经多种形式宣传教育,关注城墙、城砖的举报电话与日俱增,城砖回收由开始的每年上千块猛增到年回收城砖30万块;有些人还专程赶到管理部门反映有关问题;维修集庆门南端的西干长巷段城墙,给住在墙边的人民群众带来诸多不便,但他们认为:南京城墙是国家文物,修好它使南京变得更壮美,南京人理应支持。可见南京人民对城墙保护蕴藏着极大的热忱。11(三)充分认识法律和人才在保护城墙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法律一方面不仅提供人们具体的行为模式,还作用于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及其后果的约束,在规范社会行为上弥补了社会道德的不及,从而有助于解决城墙保护中出现空泛化的弊病。另一方面,社会成员对社会行为准则的遵守开始是被迫的,随着日久天长养成定势终成良好习惯,从而有效地激励着人们主动参与南京城墙的保护事业。12们的社会行为,而且凝聚人心,促使各级政府部门形成保护城墙的整体合力,避免“空间”和“时间”上的“断档”,有利于城墙保护事业规范化、正常化、专业化、群众化的展开。为此我们的举措应当是:1.进一步完善南京城墙保护的立法工作应该广泛听取有关专家、负责城墙保护和管理的专业人员以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形成具有广泛代表社会各界意愿的法律文件,使之有法可依,如:南京城墙保护管理办法中对深挖在墙体中的防空洞和生长在墙体上的树木应列出如何处理的条文。加大对南京城墙保护的执法力度,加强和完善对城墙保护的法制环境;促使每个单位、每个人都能从法律的高度自觉地遵守有关规定,形成对南京城墙保护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群众化的局面。13定,打“擦边球”、钻法规空子、侵害城墙的人员和行为依法制裁,决不允许有游离或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殊单位和特殊公民,切实履行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此,应当对违反城墙保护法的单位和个人加大处罚力度,往往企业和单位损坏城墙等文物得到的处罚没有他得到的实际利益多,这是这些“破坏者”有勇气游离或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一个重要因素。2.加强规划部门责任感,对问题要早发现、早制止城市的规划部门应具备强烈的文物保护责任感,切实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十四条:“编制城市规划应当注意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城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自然景观”。14止,将其遏制在初期阶段,否则待问题扩大化后遭到破坏的文物再也无法弥补。有些部门职责划分不清,遇到问题都躲躲闪闪,导致有些问题开始并不大,待到有人来处理的时候已经无力回天,后知后觉的例子不胜枚举。3.抓好文物保护的人才建设问题当前文物保护方面所存在的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等专业人才的缺乏,基础工作不扎实,责任心不强等问题,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城墙美化城市就要让保护人员懂得如何保护,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培养主人翁意识,发现问题要及早解决。总结近年来南京的旅游资源开发日益加快,相应之下,遗产保护问题也日显突出。作为建筑遗产更应得到公众的关注。因为他不仅仅是一些设计考究,历史文化色彩突出的建筑物,也不仅仅是祖辈们留给我们的历史的瑰宝,他还是我们留子孙后代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宝藏。15文化遗产的物质本体保护固然重要,但是从这一物质本体中提炼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内涵更加重要。因为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给城市留存一些静态的历史见证物,而且是通过具有活态文化价值的文化遗产推动城市人文环境的塑造。保护文化遗产是人文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16科文组织的有关文件指出:在生活条件加速变化的社会中,为了保存与其相称的生活环境,使之在其中接触到大自然和先辈遗留的文明见证,这对人的平衡和发展十分重要。文化遗产构成人类生存的人文环境,具有特殊的环境价值。在南京人的心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