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课件_第1页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课件_第2页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课件_第3页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课件_第4页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血液系统由血液和造血器官组成。 血液病系指原发或主要累及血液和造 血器官的疾病。 1.1.造血器官及血细胞的生成造血器官及血细胞的生成 造血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和淋巴结造血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和淋巴结 造血干细胞是各种血液细胞和免疫细胞的起始细胞造血干细胞是各种血液细胞和免疫细胞的起始细胞 多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 多能祖细胞多能祖细胞 淋巴祖细胞淋巴祖细胞 原粒细胞、原单核细胞原粒细胞、原单核细胞 原红细胞、巨核细胞原红细胞、巨核细胞 B B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在骨髓中成熟在骨髓中成熟) ) T T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在胸腺中成熟在胸腺中成熟) ) 2.2.血液组成及血细胞生理功能血液组成及血细胞生理功能 血液血液 血浆血浆 (45%45%) 血细胞血细胞 (55%55%) 红细胞红细胞白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小板 单 核 细 胞 中 性 粒 细 胞 嗜 酸 性 粒 细 胞 嗜 碱 性 粒 细 胞 淋 巴 细 胞 3.血液病的分类 (1 1)红细胞疾病)红细胞疾病 (2 2)粒细胞疾病)粒细胞疾病 (3 3)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疾病)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疾病 (4 4)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 (5 5)造血干细胞疾病)造血干细胞疾病 (6 6)脾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 (7 7)出血性及血栓性疾病)出血性及血栓性疾病 4.血液病的诊断及治疗 (1 1)诊断:)诊断:健康史和护理体检:血液病诊断的重要线索。健康史和护理体检:血液病诊断的重要线索。 实验室检查:血液病诊断的重要环节,血常规实验室检查:血液病诊断的重要环节,血常规 检查是最基本的诊断方法,骨髓检查是血液病检查是最基本的诊断方法,骨髓检查是血液病 诊断不可缺少的步骤。诊断不可缺少的步骤。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 (2 2)治疗:化学治疗、干细胞移植、成分输血、免疫治疗、)治疗:化学治疗、干细胞移植、成分输血、免疫治疗、 造血因子等。造血因子等。 第第1 1节节 常见症状的护理常见症状的护理 一、贫血一、贫血 (一)概述 贫血(贫血(anemiaanemia)是指人体周围血液中红细胞计数容量减)是指人体周围血液中红细胞计数容量减 少,低于正常值下限的一种血液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少,低于正常值下限的一种血液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 (二)护理评估 1.1.病因病因 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红细胞破坏过多。 急慢性失血。急慢性失血。 2.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与贫血发生的速度和贫血的严重程度有关。与贫血发生的速度和贫血的严重程度有关。 (1 1)一般表现:疲乏、困倦无力;皮肤、黏膜苍白等。)一般表现:疲乏、困倦无力;皮肤、黏膜苍白等。 (2 2)神经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 (3 3)呼吸和循环系统表现)呼吸和循环系统表现 (4 4)消化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 (5 5)泌尿生殖系统表现)泌尿生殖系统表现 (三)主要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活动无耐力活动无耐力 (四)护理措施 1.1.一般护理一般护理 合理安排活动与休息。合理安排活动与休息。 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 化饮食。化饮食。 心理疏导。心理疏导。 2.2.用药护理用药护理 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注意观察疗效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注意观察疗效 和不良反应;严重贫血者给予氧气吸和不良反应;严重贫血者给予氧气吸 入;遵医嘱输血或输注浓缩红细胞。入;遵医嘱输血或输注浓缩红细胞。 二、出血倾向二、出血倾向 (一)概述 出血倾向(出血倾向(bleeding tendencybleeding tendency)是指出血和凝血)是指出血和凝血 障碍引起的机体自发性多部位出血和(或)轻微障碍引起的机体自发性多部位出血和(或)轻微 损伤后出血不止。损伤后出血不止。 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 肤、鼻腔、齿龈和眼底出肤、鼻腔、齿龈和眼底出 血最多见。出血过急过多血最多见。出血过急过多 易致严重贫血,颅内出血易致严重贫血,颅内出血 可危及生命。可危及生命。 (二)护理评估 1.1.病因病因 血管性疾病。血管性疾病。 血小板数量减少或质量异常。血小板数量减少或质量异常。 凝血障碍。凝血障碍。 2.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1 1)出血部位:)出血部位:皮肤黏膜瘀点、瘀斑。皮肤黏膜瘀点、瘀斑。 皮下软组织血肿及内脏出血。皮下软组织血肿及内脏出血。 鼻出血、咯血、消化道出血、月经过多。鼻出血、咯血、消化道出血、月经过多。 颅内出血(最严重)。颅内出血(最严重)。 (2 2)出血程度)出血程度 程度程度 出血量出血量 临床征象临床征象 轻度轻度 500ml 500ml 不明显不明显 中度中度 5005001000ml 1000ml 收缩压收缩压90mmHg90mmHg 重度重度 1000ml 1000ml 收缩压收缩压90mmHg90mmHg,心率,心率120120次次/ /分分 (3 3)伴随症状)伴随症状 (4 4)常见出血性疾病的临床鉴别)常见出血性疾病的临床鉴别 血小板及血管性疾病血小板及血管性疾病 凝血障碍性疾病凝血障碍性疾病 瘀点瘀斑瘀点瘀斑 多见(小,分散)多见(小,分散) 罕见(大,片状)罕见(大,片状) 内脏出血内脏出血 较少较少 较多见较多见 肌肉出血肌肉出血 少见少见 多见多见 关节腔出血关节腔出血 罕见罕见 多见(血友病)多见(血友病) 出血诱因出血诱因 自发性较多自发性较多 外伤较多外伤较多 性别性别 女性较多女性较多 男性较多(血友病)男性较多(血友病) 家族史家族史 少有少有 多有多有 疾病过程疾病过程 短暂,可反复发作短暂,可反复发作 遗传性者常为终身性遗传性者常为终身性 (三)主要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1.有损伤的危险有损伤的危险 2.2.恐惧恐惧 (四)护理措施 1.1.一般护理一般护理 活动与休息。活动与休息。 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富含维生素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富含维生素C C的食的食 物,避免可能发生过敏的食物。物,避免可能发生过敏的食物。 心理疏导。心理疏导。 2.2.出血护理出血护理 牙龈渗血和口腔黏膜出血牙龈渗血和口腔黏膜出血 鼻黏膜出血鼻黏膜出血 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 阴道出血阴道出血 眼底出血眼底出血 颅内出血颅内出血 3.3.预防出血预防出血 避免皮肤损伤出血。避免皮肤损伤出血。 忌用牙签剔牙及用硬牙刷刷牙,禁忌用牙签剔牙及用硬牙刷刷牙,禁 用手指挖鼻或剥去鼻腔内血痂。用手指挖鼻或剥去鼻腔内血痂。 预防消化道黏膜出血。预防消化道黏膜出血。 防止便秘诱发颅内出血。防止便秘诱发颅内出血。 尽量少用注射药物。尽量少用注射药物。 骨髓穿刺,局部用敷料加压包扎。骨髓穿刺,局部用敷料加压包扎。 尽量避免直肠操作。尽量避免直肠操作。 避免使用具有扩张血管及抑制血小避免使用具有扩张血管及抑制血小 板功能的药物。板功能的药物。 4.4.病情观察病情观察 观察出血部位及量,特别应注意有无观察出血部位及量,特别应注意有无 内脏出血及颅内出血征象。内脏出血及颅内出血征象。 三、继发感染三、继发感染 (一)概述 继发感染(继发感染(infectioninfection)是血液病患者由于正常的白细胞数)是血液病患者由于正常的白细胞数 量减少和质量改变,加上贫血、营养不良及机体免疫力下量减少和质量改变,加上贫血、营养不良及机体免疫力下 降,不能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引起。降,不能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引起。 (二)护理评估 1.1.病因病因 各类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骨髓病变。各类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骨髓病变。理理 化因素或药物因素等的毒性作用。化因素或药物因素等的毒性作用。诱因。诱因。 2.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1 1)感染部位:以口腔炎、牙龈炎最常见。)感染部位:以口腔炎、牙龈炎最常见。 (2 2)症状: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症状: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 (3 3)伴随症状:)伴随症状:口腔炎、咽峡炎。口腔炎、咽峡炎。牙龈炎。牙龈炎。肺部感肺部感 染。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肛周炎或肛周肛周炎或肛周 脓肿。脓肿。泌尿道感染。泌尿道感染。 (三)主要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体温过高 2.有感染的危险 (四)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休息。给予高蛋白、高热量、营养丰富、 易消化的饮食。 2.发热护理 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观察降温效果。 3.皮肤黏膜护理 皮肤护理。口腔黏膜护理。鼻腔黏 膜护理。肛周皮肤护理。 4.用药护理 5.预防感染 提供单人房间。保持病室整洁,地面、用 具定期消毒。中性粒细胞0.5109/L (粒 细胞缺乏症) 时,进行保护性隔离。严格无 菌操作。预防呼吸道感染。 6.病情观察 监测体温、热型和感染部位的变化。 重点提示 1.1.贫血是指人体周围血液中红细胞计数容量贫血是指人体周围血液中红细胞计数容量 减少,低于正常值的一种血液病最常见的减少,低于正常值的一种血液病最常见的 临床症状。临床症状。 2.2.出血倾向根据出血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出血倾向根据出血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 和重度和重度3 3种。护理重点是出血护理和预防种。护理重点是出血护理和预防 出血。出血。 3.3.继发感染是血液病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继发感染是血液病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之一。护理重点是皮肤黏膜护理和预防感之一。护理重点是皮肤黏膜护理和预防感 染。染。 第2节 贫血患者的护理 【贫血的分类贫血的分类】 1.1.按红细胞形态分类按红细胞形态分类 根据红细胞平均体积(根据红细胞平均体积(MCVMCV)及红细)及红细 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MCHC)分为)分为3 3类。类。 类型类型 MCVMCV(flfl) MCHC() MCHC() 常见疾病常见疾病 大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 100 32100 3235 35 巨幼细胞贫血巨幼细胞贫血 正常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 8080100 32100 3235 35 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急性失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80 80 32 32 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2.2.按病因与发病机制分类按病因与发病机制分类 (1 1)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造血干祖细胞异常。造血干祖细胞异常。造造 血微环境异常。血微环境异常。 (2 2)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红细胞自红细胞自 身异常。身异常。红细胞外部异常。红细胞外部异常。 (3 3)失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急性和慢性失血后贫血。急性和慢性失血后贫血。 【贫血的诊断】 1.1.诊断标准诊断标准 以以HbHb浓度测定最重要浓度测定最重要 2.2.贫血程度的判定标准贫血程度的判定标准 HbHb RBC HCT RBC HCT 成年男性成年男性 120g/L 120g/L 4.5104.51012 12/L /L 0.420.42 成年女性成年女性 110g/L110g/L(非妊娠)(非妊娠) 4.0104.01012 12/L /L 0.370.37 100g/L100g/L(孕妇)(孕妇) 贫血程度贫血程度 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浓度(g/Lg/L)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轻度轻度 90 90 症状轻微症状轻微 中度中度 606090 90 活动后气促、心悸活动后气促、心悸 重度重度 303059 59 休息时仍气促、心悸休息时仍气促、心悸 极重度极重度 30 30 常并发贫血性心脏病常并发贫血性心脏病 一、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一、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案例案例6 61 1 男性,男性,3636岁。头晕、乏力多年,伴有痔疮。岁。头晕、乏力多年,伴有痔疮。 检查:检查:T.36T.36,P.80P.80次次/ /分,分,R.18R.18次次/ /分,分, Bp.100/70mmHgBp.100/70mmHg,皮肤黏膜苍白,毛发稀疏无光泽,皮肤黏膜苍白,毛发稀疏无光泽 ,指甲脆裂呈匙状。实验室检查:,指甲脆裂呈匙状。实验室检查:Hb50g/LHb50g/L, RBC2.510RBC2.51012 12/L /L,WBC9.810WBC9.810 9 9 /L/L,血清铁,血清铁 6.5mol/L6.5mol/L,骨髓检查:红系增生活跃,骨髓铁,骨髓检查:红系增生活跃,骨髓铁 染色阴性。诊断为缺铁性贫血。染色阴性。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问题:问题:主要护理问题?主要护理问题? 口服铁剂的护理措施?口服铁剂的护理措施? 健康指导内容?健康指导内容? (一)概述(一)概述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iron depletioniron depletion)是体内贮铁耗尽引起的)是体内贮铁耗尽引起的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相关的缺铁异常,是一种血红素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相关的缺铁异常,是一种血红素合 成异常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成异常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 1.1.铁的铁的分布分布 2.2.铁的铁的来源来源(每天需铁(每天需铁202025mg25mg) 衰老破坏的红细胞释放的铁衰老破坏的红细胞释放的铁+ +从食物中摄铁从食物中摄铁1 11.5mg/d 1.5mg/d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孕妇和哺乳期妇女2 24mg/d4mg/d) 体内铁体内铁 (男性(男性505055mg/kg55mg/kg , 女性女性353540mg/kg40mg/kg ) 功能状态铁功能状态铁(67%67%为血红蛋白铁,为血红蛋白铁, 其他为肌红蛋白铁、转铁蛋白铁及其他为肌红蛋白铁、转铁蛋白铁及 乳铁蛋白、酶和辅因子结合的铁)乳铁蛋白、酶和辅因子结合的铁) 贮存铁贮存铁(包括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包括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 男性为男性为1000mg1000mg,女性为,女性为300300400mg400mg) 3.3.铁的铁的吸收吸收 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动物食品铁吸收率高、植物食品铁吸收率低动物食品铁吸收率高、植物食品铁吸收率低 二价亚铁易吸收、三价铁不易吸收二价亚铁易吸收、三价铁不易吸收 胃酸分泌不足可影响铁的吸收胃酸分泌不足可影响铁的吸收 维生素维生素C C能使高铁还原成亚铁利于吸收能使高铁还原成亚铁利于吸收 小肠上皮细胞能调节铁的吸收小肠上皮细胞能调节铁的吸收 3.3.铁的铁的转运和利用转运和利用 血浆中的血浆中的 铜蓝蛋白氧化铜蓝蛋白氧化 与转铁蛋白结合转运与转铁蛋白结合转运 二价亚铁二价亚铁 三价高铁三价高铁(Fe3Fe3 + + ) 组织组织 (Fe2Fe2 + + ) 与转铁蛋白分离与转铁蛋白分离 高铁还原为亚铁高铁还原为亚铁 血红蛋白 二价亚铁二价亚铁 4.4.铁的铁的贮存和排泄贮存和排泄 贮存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贮存于肝、脾、骨髓贮存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贮存于肝、脾、骨髓 等器官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等器官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排泄每天铁的排泄量不超过排泄每天铁的排泄量不超过1mg1mg,主要从粪便中排出,主要从粪便中排出, 少数由尿、汗液排出,哺乳期妇女每天从乳汁中少数由尿、汗液排出,哺乳期妇女每天从乳汁中 排出铁约排出铁约1mg1mg。 5.5.缺铁性的缺铁性的病因病因 摄入不足摄入不足 吸收障碍吸收障碍 丢失过多丢失过多 慢性失血是成人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慢性失血是成人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 (二)护理评估(二)护理评估 1.1.健康史健康史 2.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1 1)一般贫血表现:如疲乏、困倦无力、)一般贫血表现:如疲乏、困倦无力、 皮肤、黏膜苍皮肤、黏膜苍 白、心悸、等。白、心悸、等。 (2 2)组织缺铁表现:)组织缺铁表现:精神行为异常。精神行为异常。体力下降,易感体力下降,易感 染。染。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黏膜组织病黏膜组织病 变,有口角炎、舌炎、吞咽困难或咽下梗阻感等。变,有口角炎、舌炎、吞咽困难或咽下梗阻感等。 外胚叶营养障碍,皮肤干燥皱缩、毛发干枯、指外胚叶营养障碍,皮肤干燥皱缩、毛发干枯、指 (趾)甲脆薄易裂、变平、甚至凹下呈勺状。(趾)甲脆薄易裂、变平、甚至凹下呈勺状。 反甲(缺铁性贫血)反甲(缺铁性贫血) 3.3.辅助检查辅助检查 血象:血象: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 正常或轻度增高。正常或轻度增高。 骨髓象:增生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骨髓象:增生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 铁代谢:铁代谢:血清铁蛋白降低血清铁蛋白降低12g/L12g/L(反(反 映贮存铁的敏感指标,有助于早映贮存铁的敏感指标,有助于早 期诊断)。期诊断)。 红细胞内卟啉代谢: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红细胞内卟啉代谢: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 浓度增高。浓度增高。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小细胞低色素贫血正常红细胞正常红细胞 (三)治疗要点(三)治疗要点 1.1.病因治疗病因治疗 纠正贫血、防止复发的关键。纠正贫血、防止复发的关键。 2.2.补铁治疗补铁治疗 首选口服铁剂,首选口服铁剂,口服铁剂不能耐受可口服铁剂不能耐受可 用铁剂肌内注射。用铁剂肌内注射。 注射铁总需量注射铁总需量= =(需达到的血红蛋白浓度病人血红蛋白浓度)(需达到的血红蛋白浓度病人血红蛋白浓度)0.330.33病人病人 体重(体重(kgkg) (四)主要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四)主要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1.活动无耐力活动无耐力 2.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3.3.潜在并发症:铁剂治疗不良反应。潜在并发症:铁剂治疗不良反应。 (五)护理措施(五)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 纠正不合理的饮食习惯,进食含铁丰 富、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是防治 缺铁性贫血的重要辅助措施。 2.用药护理 (1)口服铁剂:避免空腹服用,饭后或餐中服药可减 少胃肠道不良反应,从小剂量开始。同时服用维生素 C,增加铁的吸收。液体铁剂应使用吸管或滴管将药 液送至舌根部咽下,再饮温开水并漱口。口服铁剂期 间大便可呈黑色或柏油样。铁剂治疗1周后网织红细 胞开始上升,可作为治疗有效的指标;血红蛋白约在治 疗2周左右开始升高、约810周恢复正常,此时仍需继 续服用铁剂36个月,补足体内贮存铁,或在血清铁蛋 白50g/L后停药。 (2)注射铁剂:注射前应做过敏实验。避开皮肤暴露 部位,采用“Z”字形注 射或留空气注射法。 抽取药液后,要更换注 射器针头后再注射。 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注意不良反应。 (3)预防铁中毒 “Z”字形注射法 重点提示重点提示 1.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铁耗尽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 性贫血及相关的缺铁异常,是一种血红素合成异 常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慢性失血是成人缺 铁性贫血最常见的病因。 2.组织缺铁表现为缺铁性贫血的特征性表现,血象 呈小细胞低色素贫血,骨髓象和铁代谢可提供缺 铁依据。 3.病因治疗是纠正缺铁性贫血和防止复发的关键。 补充铁剂主要通过饮食、和口服铁剂,必要时注 射铁剂治疗。护理重点是饮食护理和用药护理。 案例61分析 1.主要护理问题:活动无耐力。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2.口服铁剂护理措施: 避免空腹服用,从小剂量开始。 同时服用维生素C,避免与牛奶、茶同服。 液体铁剂需用吸管将药液送至舌根部咽下, 并漱口。 血红蛋白正常后需继续服用铁剂36个月。 3.健康指导内容:及时治疗痔疮。 防止缺铁的知识教育。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案例案例6 62 2: 男性,男性,1919岁。长期服安乃近。头晕、牙龈出血、岁。长期服安乃近。头晕、牙龈出血、 皮肤瘀斑、心悸、乏力皮肤瘀斑、心悸、乏力3 3个月。个月。T.36.2T.36.2,P.80P.80次次 /min/min,R.18R.18次次/min/min,BP.100/70mmHgBP.100/70mmHg,贫血貌,四,贫血貌,四 肢多处瘀斑。血液检查:肢多处瘀斑。血液检查:Hb70g/LHb70g/L,RBC3.210RBC3.21012 12/L /L, WBC2.910WBC2.910 9 9 /L/L,BPC2610BPC2610 9 9 /L/L,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0.1%0.1%。骨。骨 髓检查:红系、粒系增生减低。初步诊断:慢性髓检查:红系、粒系增生减低。初步诊断:慢性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问题:问题:主要护理问题?主要护理问题? 服用雄激素的护理措施?服用雄激素的护理措施?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 (一)概述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 ,是指原发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以骨髓 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 染为特征。 致病因素:病毒感染 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 发病机制:造血干祖细胞缺陷 造血微环境异常 免疫异常 (二)护理评估(二)护理评估 1.1.健康史健康史 2.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1 1)重型再障: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重型再障: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 贫血:呈进行性加重。贫血:呈进行性加重。 感染:体温达感染:体温达3939以上,且难以控制。以上,且难以控制。 出血:皮肤淤点、淤斑、内脏出血等,严重者发生出血:皮肤淤点、淤斑、内脏出血等,严重者发生 颅内出血,可危及生命。颅内出血,可危及生命。 (2 2)非重型再障:起病及进展缓慢。)非重型再障:起病及进展缓慢。 贫血为首发和主要表现,感染及出血症状较轻,易控贫血为首发和主要表现,感染及出血症状较轻,易控 制。制。 3.3.辅助检查辅助检查 (1 1)血象: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降低。)血象: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降低。 (2 2)骨髓象:多部位骨髓增生低下,粒系、红系及巨核细)骨髓象:多部位骨髓增生低下,粒系、红系及巨核细 胞系明显减少且形态大致正常,淋巴细胞、胞系明显减少且形态大致正常,淋巴细胞、 网状细胞、浆细胞比例明显增高。网状细胞、浆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重型再障和非重型再障的区别重型再障和非重型再障的区别 重型再障重型再障 非重型再障非重型再障 起病起病 急急 缓缓 出血出血 严重,常发生在内脏严重,常发生在内脏 轻,以皮肤、黏膜多见轻,以皮肤、黏膜多见 发热、感染发热、感染 严重,常发生内脏感染,严重,常发生内脏感染, 多数无或一般感染,多数无或一般感染, 合并败血症合并败血症 上呼吸道感染为主上呼吸道感染为主 体表出血体表出血 多多 少少 内脏出血内脏出血 有,常危及生命有,常危及生命 少见,较易控制少见,较易控制 血红蛋白下降速度血红蛋白下降速度 快快 慢慢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0.5100.510 9 9 /L /L 0.5100.510 9 9 /L/L 血小板血小板 20102010 9 9 /L /L 20102010 9 9 /L/L 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 15101510 9 9 /L /L 15101510 9 9 /L/L 骨髓象增生骨髓象增生 极度减低极度减低 增生减低或活跃增生减低或活跃 病程、预后病程、预后 病程短,预后差病程短,预后差 病程长、预后较好病程长、预后较好 (三)治疗要点(三)治疗要点 1.1.支持疗法支持疗法 预防和控制感染预防和控制感染 纠正贫血纠正贫血 控制出血控制出血 护肝治疗护肝治疗 2.2.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 免疫抑制治疗: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免疫抑制治疗: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抗胸腺抗胸腺 细胞球蛋白。细胞球蛋白。 促造血治疗:雄激素、造血生长因子。促造血治疗:雄激素、造血生长因子。 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 (四)主要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四)主要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1.活动无耐力活动无耐力 2.2.有感染的危险有感染的危险 3.3.组织完整性受损组织完整性受损 4.4.预感性悲哀预感性悲哀 5.5.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雄激素不良反应。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雄激素不良反应。 (五)护理措施(五)护理措施 1.1.一般护理一般护理 2.2.贫血、出血、感染的护理贫血、出血、感染的护理 3.3.用药护理用药护理 (1 1)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应用应用ATGATG和和ALGALG前做过敏试验。前做过敏试验。用环用环 孢素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孢素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应用糖皮质激素,应密切观应用糖皮质激素,应密切观 察有无加重感染的征象等。察有无加重感染的征象等。 (2 2)雄激素:)雄激素:常见不良反应有男性化作用及肝功能损害常见不良反应有男性化作用及肝功能损害 等。等。丙酸睾酮为油剂,须深部缓慢分层肌内注射,经常丙酸睾酮为油剂,须深部缓慢分层肌内注射,经常 更换注射部位,局部热敷。更换注射部位,局部热敷。口服康力龙、达那唑等,应口服康力龙、达那唑等,应 注意有无黄疸,定期检查肝功能。注意有无黄疸,定期检查肝功能。定期监测血红蛋白、定期监测血红蛋白、 网织红细胞计数及白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及白细胞计数。告知患者及家属,雄激告知患者及家属,雄激 素出现的女性男性化、男性不育等在停药后可恢复。素出现的女性男性化、男性不育等在停药后可恢复。 (3 3)造血生长因子:应用前做过敏试验)造血生长因子:应用前做过敏试验, ,定期查血象。定期查血象。 4.4.病情观察病情观察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瞳孔变化。皮肤黏膜无出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瞳孔变化。皮肤黏膜无出 等,注意颅内出血危险。等,注意颅内出血危险。 (六)健康教育(六)健康教育 疾病知识指导。疾病知识指导。用药指导。用药指导。自我防护。 自我防护。 骨髓穿刺术的护理骨髓穿刺术的护理 采取骨髓液检查骨髓象,观察骨髓内细胞形态及分类,协助采取骨髓液检查骨髓象,观察骨髓内细胞形态及分类,协助 诊断血液病;骨髓涂片或细菌培养,用以检查某些传染病诊断血液病;骨髓涂片或细菌培养,用以检查某些传染病 和寄生虫病;采集供者骨髓,供骨髓干细胞移植。和寄生虫病;采集供者骨髓,供骨髓干细胞移植。 【护理措施护理措施】 1.1.术前准备术前准备 用物准备。用物准备。患者准备。患者准备。 2.2.术中配合术中配合 协助患者取适当的体位:协助患者取适当的体位: 选用髂前上棘,取仰卧位;选用胸骨,选用髂前上棘,取仰卧位;选用胸骨, 取仰卧位、后背垫枕头;髂后上棘部取仰卧位、后背垫枕头;髂后上棘部 位,取侧卧位或俯卧位;选用腰椎棘位,取侧卧位或俯卧位;选用腰椎棘 突,取坐位、尽量弯腰、头俯曲于胸突,取坐位、尽量弯腰、头俯曲于胸 前使棘突暴露。前使棘突暴露。协助常规消毒和局协助常规消毒和局 部麻醉,配合骨髓穿刺。部麻醉,配合骨髓穿刺。穿刺结束后消毒穿刺部位,覆穿刺结束后消毒穿刺部位,覆 盖无菌纱布,局部按压,胶布固定;标本及时送检。盖无菌纱布,局部按压,胶布固定;标本及时送检。 3.3.术后护理术后护理 平卧休息平卧休息4 4小时,穿刺部位局部加压,观察穿小时,穿刺部位局部加压,观察穿 刺部位有无出血;及时更换浸湿的纱布,刺部位有无出血;及时更换浸湿的纱布,3 3日内禁沐浴。日内禁沐浴。 4.4.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重点提示重点提示 1.1.再障是指原发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再障是指原发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 。以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以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 贫血、出血、感染为特征。贫血、出血、感染为特征。 2.2.急性再障少见,以严重感染和出血为主要急性再障少见,以严重感染和出血为主要 表现,预后差,常选用表现,预后差,常选用ATGATG、ALGALG治疗。慢治疗。慢 性再障多见,以贫血为首发症状和主要表性再障多见,以贫血为首发症状和主要表 现,首选雄激素治疗。现,首选雄激素治疗。 3.3.主要护理措施是对症护理及用药护理。主要护理措施是对症护理及用药护理。 案例案例6 62 2分析分析 1.1.主要护理问题:主要护理问题:活动无耐力。活动无耐力。 组织完整性受损。组织完整性受损。 有感染的危险。有感染的危险。 知识缺乏。知识缺乏。 2.2.应用雄激素护理措施:应用雄激素护理措施: 告知有男性化作用的不良反应。告知有男性化作用的不良反应。 丙酸睾酮深部缓慢分层肌内注射。丙酸睾酮深部缓慢分层肌内注射。 口服康力龙、达那唑定期检查肝功能。口服康力龙、达那唑定期检查肝功能。 监测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及白细胞计数。监测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及白细胞计数。 3.3.健康教育内容:健康教育内容: 不可滥用药物。不可滥用药物。 教会防止出血的方法。教会防止出血的方法。 避免受凉感冒,防止交叉感染,避免外伤。避免受凉感冒,防止交叉感染,避免外伤。 坚持正确用药,定期血象检查。坚持正确用药,定期血象检查。 三、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护理三、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护理 (一)概述(一)概述 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hemolytic anemia)是指由于红细胞)是指由于红细胞 因自身异常和(或)外部异常的影响而遭到破坏因自身异常和(或)外部异常的影响而遭到破坏 、寿命缩短(溶血),超过骨髓造血代偿能力时、寿命缩短(溶血),超过骨髓造血代偿能力时 引起的一种贫血。引起的一种贫血。 按发病原因,分为先天性(或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按发病原因,分为先天性(或遗传性)和后天获得 性性2 2类;按起病缓急和病情轻重,分为急性和慢性类;按起病缓急和病情轻重,分为急性和慢性 溶血;按溶血部位,分为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溶血;按溶血部位,分为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 血。临床上常按发病机制分为红细胞自身异常和血。临床上常按发病机制分为红细胞自身异常和 红细胞外部异常引起的红细胞外部异常引起的2 2类溶血性贫血。类溶血性贫血。 (二)护理评估(二)护理评估 1.1.健康史健康史 2.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1 1)急性溶血性贫血:起病急骤,四肢及腰背疼)急性溶血性贫血:起病急骤,四肢及腰背疼 痛、腹痛,伴寒战、高热、头痛、呕吐、面色痛、腹痛,伴寒战、高热、头痛、呕吐、面色 苍白;继之出现血红蛋白尿、黄疸;严重者出苍白;继之出现血红蛋白尿、黄疸;严重者出 现周围循环衰竭和急性肾衰竭。现周围循环衰竭和急性肾衰竭。 (2 2)慢性溶血性贫血:起病缓慢,有贫血、黄疸和)慢性溶血性贫血:起病缓慢,有贫血、黄疸和 脾大脾大3 3大特征。长期高胆红素血症,可并发胆大特征。长期高胆红素血症,可并发胆 石症和肝功能损害;慢性重度溶血性贫血时,石症和肝功能损害;慢性重度溶血性贫血时, 长骨部分的黄髓可变成红髓。长骨部分的黄髓可变成红髓。 (3 3)心理状态)心理状态 急躁、厌烦情绪,自卑感。急躁、厌烦情绪,自卑感。 3.3.辅助检查辅助检查 (1 1)血管内溶血:血清游离血红蛋白)血管内溶血:血清游离血红蛋白40mg/L40mg/L;血;血 清结合珠蛋白清结合珠蛋白0.5g/L0.5g/L;尿常规血红蛋白阳;尿常规血红蛋白阳 性、尿蛋白阳性、红细胞阴性;性、尿蛋白阳性、红细胞阴性;RousRous试验(含试验(含 铁血黄素尿)阳性。铁血黄素尿)阳性。 (2 2)血管外溶血:溶血性黄疸,长期慢性溶血性贫)血管外溶血:溶血性黄疸,长期慢性溶血性贫 血可伴发肝细胞性黄疸。血可伴发肝细胞性黄疸。 (3 3)红系代偿性增生: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多;骨)红系代偿性增生: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多;骨 髓涂片显示红细胞代偿增生。髓涂片显示红细胞代偿增生。 (4 4)确定溶血类型)确定溶血类型 (三)治疗要点(三)治疗要点 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控制溶血、缓解贫血。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控制溶血、缓解贫血。 治疗措施:治疗措施:加强输血管理。加强输血管理。糖皮质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首选药物;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首选药物;免 疫抑制剂用于糖皮质激素治疗和脾切除疫抑制剂用于糖皮质激素治疗和脾切除 后仍不能缓解者。后仍不能缓解者。脾切除,对遗传性脾切除,对遗传性 球形细胞增多症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球形细胞增多症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 法。法。急性溶血时,积极防治周围循环急性溶血时,积极防治周围循环 衰竭,防止高钾血症和衰竭,防止高钾血症和DICDIC的发生。的发生。 (四)主要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四)主要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1.活动无耐力活动无耐力 2.2.潜在并发症:周围循环衰竭、急性肾衰竭。潜在并发症:周围循环衰竭、急性肾衰竭。 (五)护理措施(五)护理措施 1.1.一般护理一般护理 2.2.用药护理用药护理 糖皮质激素,严密观察各种并发症;环孢菌素糖皮质激素,严密观察各种并发症;环孢菌素 , ,定期检查肝、肾功能;环磷酰胺,密切观察有无血尿,定期检查肝、肾功能;环磷酰胺,密切观察有无血尿, 防止发生出血性膀胱炎。防止发生出血性膀胱炎。 3.3.输血护理输血护理 4.4.周围循环衰竭和急性肾衰竭的防护周围循环衰竭和急性肾衰竭的防护 快速输入生理盐水快速输入生理盐水 和和4 45 5碳酸氢钠,以补充血容量和稀释血液,使破坏碳酸氢钠,以补充血容量和稀释血液,使破坏 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碎片迅速排出体外,防止发生急性周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碎片迅速排出体外,防止发生急性周 围循环衰竭和肾衰竭。围循环衰竭和肾衰竭。应用阿拉明或多巴胺时,定期测应用阿拉明或多巴胺时,定期测 量血压并根据血压随时调整滴速。量血压并根据血压随时调整滴速。静脉注射呋塞米静脉注射呋塞米4040 80mg80mg或或2020甘露醇,使尿量达到每分钟甘露醇,使尿量达到每分钟1ml1ml以上,以预防以上,以预防 急性肾衰竭。急性肾衰竭。注意防止高钾血症和注意防止高钾血症和DICDIC的发生。的发生。 5.5.病情监测病情监测 (六)健康教育(六)健康教育 主动预防、减少溶血的发生。主动预防、减少溶血的发生。 重点提示重点提示 1.1.溶血性贫血是指由于红细胞因自身异常和(或)溶血性贫血是指由于红细胞因自身异常和(或) 外部异常的影响而遭到破坏、寿命缩短,超过骨外部异常的影响而遭到破坏、寿命缩短,超过骨 髓造血代偿能力时引起的一种贫血。髓造血代偿能力时引起的一种贫血。 2.2.急性溶血性贫血起病急骤,表现为严重的四肢及急性溶血性贫血起病急骤,表现为严重的四肢及 腰背疼痛、寒战、高热、面色苍白和血红蛋白尿腰背疼痛、寒战、高热、面色苍白和血红蛋白尿 ,严重者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和急性肾衰竭。,严重者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和急性肾衰竭。 3.3.慢性溶血性贫血起病缓慢,有贫血、黄疸和脾大慢性溶血性贫血起病缓慢,有贫血、黄疸和脾大 3 3大特征。大特征。 4.4.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控制溶血、缓解贫血;护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控制溶血、缓解贫血;护 理重点是输血护理。理重点是输血护理。 第第3 3节节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护理出血性疾病患者的护理 出血性疾病是指因止血功能缺陷而引起的以出血性疾病是指因止血功能缺陷而引起的以 自发性出血或血管损伤后出血不止为特征自发性出血或血管损伤后出血不止为特征 的疾病。的疾病。 病因:病因:血管壁异常血管壁异常 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 凝血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 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异常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异常 复合性止血机制异常复合性止血机制异常 一、过敏性紫癜患者的护理一、过敏性紫癜患者的护理 (一)概述(一)概述 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allergic (allergic purpurapurpura) )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 性疾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春秋季好发。性疾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春秋季好发。 发病相关因素:发病相关因素:感染。感染。食物。食物。药物。药物。其他。发病机其他。发病机 制为免疫因素介导的全身血管炎症。制为免疫因素介导的全身血管炎症。 (二)护理评估(二)护理评估 1.1.健康史健康史 2.2.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1 1)单纯型(紫癜型):)单纯型(紫癜型): 最常见的类型。主要最常见的类型。主要 表现为局限于四肢的表现为局限于四肢的 皮肤紫癜,以下肢及皮肤紫癜,以下肢及 臀部多见。臀部多见。 (2 2)腹型:除皮肤紫癜外,最常见的表现为阵发性)腹型:除皮肤紫癜外,最常见的表现为阵发性 脐周、下腹或全腹绞痛,伴有恶心、呕吐、呕血脐周、下腹或全腹绞痛,伴有恶心、呕吐、呕血 、腹泻及黏液血便等。、腹泻及黏液血便等。 (3 3)关节型:除皮肤紫癜外,伴游走性反复发作的)关节型:除皮肤紫癜外,伴游走性反复发作的 膝、踝、肘、腕等大关节肿胀、疼痛、压痛及功膝、踝、肘、腕等大关节肿胀、疼痛、压痛及功 能障碍,不后遗关节畸形。能障碍,不后遗关节畸形。 (4 4)肾型:最严重的类型。出现血尿、蛋白尿、管)肾型:最严重的类型。出现血尿、蛋白尿、管 型尿,偶见水肿、高血压及肾衰竭。少数可反复型尿,偶见水肿、高血压及肾衰竭。少数可反复 发作而演变为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发作而演变为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 (5 5)混合型:皮肤紫癜伴上述)混合型:皮肤紫癜伴上述2 2种以上类型表现。种以上类型表现。 (6 6)心理状态:惶恐不安,情绪不稳,焦虑。)心理状态:惶恐不安,情绪不稳,焦虑。 3.3.辅助检查辅助检查 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计数及各项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计数及各项 凝血试验均正常。凝血试验均正常。束臂试验阳性,束臂试验阳性,毛细血管毛细血管 镜检查可见毛细血管扩张、扭曲及渗出性炎症反镜检查可见毛细血管扩张、扭曲及渗出性炎症反 应。应。肾型及混合型,有血尿、蛋白尿、管型尿肾型及混合型,有血尿、蛋白尿、管型尿 及肾功能损害等。及肾功能损害等。 (三)治疗要点(三)治疗要点 1.1.去除致病因素去除致病因素 2.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如异丙嗪、阿司咪唑(抗组胺药:如异丙嗪、阿司咪唑( 息斯敏)、氯苯那敏息斯敏)、氯苯那敏( (扑尔敏扑尔敏) )、西咪替丁及静脉、西咪替丁及静脉 注射钙剂等。注射钙剂等。改善血管通透性药:如大剂量维改善血管通透性药:如大剂量维 生素生素C C、曲克芦丁、卡巴克络等。、曲克芦丁、卡巴克络等。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 常用泼尼松、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常用泼尼松、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其他其他 :包括免疫抑制剂、抗凝治疗或中医中药等。:包括免疫抑制剂、抗凝治疗或中医中药等。 3.3.对症治疗止痛药、止吐药、止血药等。对症治疗止痛药、止吐药、止血药等。 (四)主要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四)主要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1.组织完整性受损组织完整性受损 2.2.疼痛:腹痛、关节痛疼痛:腹痛、关节痛 3.3.潜在并发症:肾功能损害。潜在并发症:肾功能损害。 (五)护理措施(五)护理措施 1.1.一般护理一般护理 急性期卧床休息,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急性期卧床休息,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 易引起过敏的食物;消化道出血者,避免过热饮食,必要易引起过敏的食物;消化道出血者,避免过热饮食,必要 时禁食;明显水肿、高血压和少尿者,给予低蛋白、低盐时禁食;明显水肿、高血压和少尿者,给予低蛋白、低盐 饮食,控制入水量。饮食,控制入水量。 2.2.对症护理对症护理 皮肤护理,腹痛患者取屈膝平卧位,关节型患皮肤护理,腹痛患者取屈膝平卧位,关节型患 者做好关节局部制动和保暖。者做好关节局部制动和保暖。 3.3.用药护理用药护理 遵医嘱给予解痉剂和止痛剂,注意观察疗效和遵医嘱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