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大学语文讲义课件_第1页
张爱玲大学语文讲义课件_第2页
张爱玲大学语文讲义课件_第3页
张爱玲大学语文讲义课件_第4页
张爱玲大学语文讲义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张爱玲讲义 一 一个潇洒而苍凉 的手势 从创作主体心态的角 度来看,张爱玲早年 的身世影响了其人格 心理的发展,进而影 响到她对外部世界的 感受和体验。 在现代文学中,张 爱玲是最奇特的一道文学 风景。她以一种哀艳而苍 凉的才华,一夜之间成为 上海滩大红大紫的文学明 星,留下一个美丽的文学 “传奇”,随后就消失在历 史的迷雾之中。在新中国 的文学史中,没有张爱玲 的名字。 80年代以后,大陆文学界才象出土文物一 样,把张爱玲挖掘出来。但是,在最初的一批“ 出土文物”中(先是郁达夫,接着是沈从文、徐 志摩和周作人,再接着就是张爱玲了),张爱玲 并没有受到格外的重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社会 阅读以后,张爱玲便逐渐成为现代文学中最重要 的作家之一。 金庸被当作一流小说家的时候,引来了一片 争议的声音,但是,却没有人对张爱玲的文学地 位产生怀疑。有人认为,在鲁迅之后,张爱玲是 伟大的寻求者,所以,有人戏称张爱玲是中国文 学的“祖师奶奶”。 几度升腾的“张爱玲热” w1、20世纪40年代中期,张爱玲以传奇在 上海一炮走红。她以自己传奇的经历,传奇的 性格,传奇的笔触创作传奇造成了一个非 常独特的文学现象。 w2、20世纪80年代中期,北大和其它一些思想 活跃的大学在课堂上把张爱玲作为重新发现的 话题。“方法热”的讨论使张爱玲的小说创作 手法特异:意象、象征、心理分析等等是人们 欣羡的动因。 w3、二十世纪90年代 a.前期: 偏重于对张爱玲小说中女性主义的评析 ,后又偏重于对张爱玲传奇人生的研究。一 批青年作家不约而同对张爱玲发生了浓厚的 兴趣,并在各自创作中留下影响的痕迹。 b.中期: 随着张爱玲的海外仙逝(1995年9月8日) ,这位奇女子以“死”在大陆媒体中再度火 了起来。 传奇人生 张爱玲是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 1920年9月30日出生於上海,原名张煐 , 1930年改名张爱玲 。20世纪40年代上海沦 陷区最走红的女作家。 祖父张佩纶虽是清朝重臣李鸿章的女婿, 但到她的父亲这一辈,家道已经中落。张 爱玲的父亲是一个典型的遗少型人物,母 亲是西洋化的女性,几度跨洲越洋去留学 。 童年时光。左图是张爱玲和弟弟 抱着从英国寄来的玩具 八岁时,父亲丢了官,痛改前非,撵走姨太太, 母亲归国,全家从天津搬到了上海。这段日子是 张爱玲少见的幸福时光。 “一切都不同了。父亲痛改前非,被送到医院里去 。我们搬到一所花园洋房里,有狗,有花。有童 话书,家里徒然添了许多蕴藉华美的亲戚朋友。 家里的一切我都认为是美的顶巅。图画之外 ,我还弹钢琴,学英文,大约生平只有这个时期 是具有洋式淑女的风度的。” 十岁时,父母离异。张爱玲开始了住校生活。 1934年,父亲再婚,张爱玲与后母口角被父 亲责打并拘禁半年。 “我父亲扬言说要用手枪打死我,我暂时被监 禁在空房里,我生在里面的这座房屋忽然变成 生疏的了,像月光底下的,黑影中现出青白的 粉墙,片面的,癫狂的。 我希望有个炸弹掉在我们家,就同他们死 在一起我也愿意。 我生了沉重的痢疾,差一点死了。我父亲不替 我请医生,也没有药。” 由于自幼就失去了正 常的家庭温暖,又耳 濡目染了封建大家庭 内部的尔虞我诈,不 仅形成孤独、敏感的 内省个性,还使她过 早地积累了对人对事 的否定性情绪,习惯 于以审慎怀疑的态度 注视着周围的世界。 贵族的血统,给了张爱玲先天的优越 感,而不幸的童年给张爱玲带来了不 可磨灭的伤害,冲击着这种先天的优 越感。 童年的不幸和父爱、母爱的缺失也影 响了张爱玲的性格。加上她的聪慧和 才华,使得她过分早熟,恍然看透世 间一切情爱的繁华,而显得孤独悲观 特异,在自我情感上却带着少女对爱 情的盲目与执着走进了另一个不幸。 恋父情结 l 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释义, 女儿亲父反母的复合情绪。弗洛伊德把 小女孩对父亲的深情专注,想把母亲置 诸一边,取代她位置的愿望,即爱父 嫌母的潜在愿望,称为恋父情结。 l 大部分的女孩子在童年少年的时候对父 亲都会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但是慢慢的 长大,会把这种情结转移到别的男性的 身上,但是张爱玲却一直受恋父情结的 影响,她后来结交男子也只是为了延续 她的恋父情结。 l 张爱玲恋父情结产生的背景 1.母亲四岁离开家庭,出国留学 2.父亲对张爱玲的宠爱 张爱玲与胡兰成 1944年初春的一天,南京的一座庭院的草坪上,有 一个躺在藤椅上翻读杂志的中年男人。当他看到 一篇小说时,才刚读了个开头,就不由得坐直了 身子,细细地读了一遍又一遍。这个男人就是胡 兰成,他读的小说就是张爱玲的封锁 胡兰成第二天就兴冲冲地去了张爱玲家。 后来胡兰成经常造访张爱玲的家。张爱玲送 胡兰成自己的照片,背后写道: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 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这一年,胡兰成38岁,张爱玲23岁。 【相知】 胡兰成是懂张爱玲的,懂她贵族 家庭背景下的高贵优雅,也懂她 因为童年的不幸而生成的及时行 乐的思想。仅仅这一个“懂得” ,也许就是张爱玲爱上胡兰成的 最大原因。 【相恋】 1944年8月,胡兰成的第二任妻子提出与他离婚 。这给了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情一个升华的机会 结婚。 时年他38岁,她23岁,没有举行仪式,只写婚书 为定,文曰: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 ,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1944年11月,胡兰成离开上海去了武汉,很快又 迷上了一个年轻貌美的护士,17岁的小周。 1945年,张爱玲寻夫温州,这时的胡兰成已 经和大其两岁的范秀美在一起。 “我画着画着,只觉得她的眉、神情,她的嘴 ,越来越像你,心里好不震动,一阵难受就 再也画不下去了。” “那天船将开时,你回岸上去了,我一人在雨 中撑伞在船舷边,对着滔滔黄浪,伫立涕泣 久之。” “倘使我不得不离开你,不会去寻短见,也不 会爱别人,我将只是自我萎谢了。” 1947年 决绝 “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 不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是我经过一年半的 长时间考虑的。彼惟时以小吉故(“小吉”,小劫 ,劫难之隐语。),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 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 胡兰成写信给炎樱,以期修好。“爱玲是美貌佳 人红灯坐,而你如映在她窗纸上的梅花,我今惟 托梅花以陈辞。佛经里有阿修罗,采天下花,于 海酿酒不成,我有时亦如此惊怅自失。又聊斋 里香玉泫然曰:妾昔花之神,故凝今是花之 魂,故虚,君日以一杯水溉其根株,妾当得活。 明年此时报君恩。年来我变得不像往常,亦惟 冀爱玲以一杯水溉其根株耳,然又如何可言耶? ”张爱玲没有理他。 与胡兰成 与赖雅 赖雅 1956年,与65岁的美籍作家赖雅恋爱。也曾 享有过一段短暂的清静而平和的家庭生活。 但是年老多病的赖雅也带给了她心理上和精 神上的重负。 张爱玲与赖雅的婚姻持续了十一年。 “我有时觉得,我是一座岛。” “人生是在追求一种满足,虽然往往是乐不抵 苦的。” 晚年的凄凉 3、晚年凄凉 1995年9月初,在洛杉矶的西木区,张爱玲在 公寓中孤然离去,身边没有亲友,没有熟人, 甚至连一个生人也没有。好几天后,公寓管理 员觉得不对劲,这才发现 “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 极度的孤寂。” 张爱玲的性格也很有“传奇”意味。很小的时 候,就说:“八岁我要梳爱司头,十岁我要穿高跟 鞋,十六岁我可以吃粽子汤团,吃一切难以消化 的东西。”小学时候发表一副漫画,得五元钱稿费 ,就买了一件化妆品,一个唇膏。她还说过:“中 学毕业后到英国去读大学,尽量把中国画的 作风介绍到美国去,我要比林语堂还出风头,我 要穿最别致的衣服,周游世界,在上海有自己的 房子,过一种干脆利落的生活。” 二、张爱玲的“传奇”性格 张爱玲在传奇再 版的话中这样说: “呵,出名要趁早呀, 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 不那么痛快快,快 ,迟了来不及了,来不 及了!” 她曾经对弟弟说:“一 个人假使没有什么特长,最 好是做得特别,可以引人注 意。”与其做一个平庸人过 一辈子清闲生活,终生默默 无闻,不如做一个特别人, 做点特别事。大家都晓得有 这么一个人,不管是好是坏 ,名气总归是有了。这也许 就是张爱玲的做人哲学。 她酷爱时装,经常 自己设计“奇装异服”, 然后穿上。但是不是一般 的流行款式,而是充满文 化意味的那种服装。很多 都是清朝宫廷服装的改进 。大俗大雅。有一次参加 婚礼,她穿的是清朝时代 的绣花袄裤,满座皆惊。 据说有一次去印刷场校稿 ,工人都停工看她穿的衣 服。 她喜欢吃美食。喜欢化妆品,住房讲究。 胡兰成到她的家,对她居室的华贵感到震惊。 不是那种特别的豪华,却是那种简单富丽。 她喜欢看很多民间的戏曲,一生都喜欢读 通俗小报。即使在美国也是这样。赖雅说她专 看垃圾。有人说她在美国英语文学中没有影响 ,就是因为她把自己的作品翻译成英语以后, 语言都是垃圾语言。 我的天才梦, 文章开头几句也可以反 映张爱玲的性格:“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 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 目标。九岁时,我踌躇着不知道应当选择 音乐或美术作我终身的事业。看了一部描写穷 困的画家的影片后,我哭了一场,决定做一个 钢琴家,在富丽堂皇的音乐厅里演奏。”(后来 ,张爱玲笔下的女人都是怕穷的,为了不过穷 日子,在当时女性无路可走的情况下,都不约 而同地选择了婚姻作为自己的奋斗方式和目标 。) 创作 一場紅樓夢.十齣西洋鏡 七歲創作一部家庭悲劇.十四歲寫摩登紅 樓夢. 充份調譴自己消化的全部中西文化、古今 文粹,顯示自己的聰慧.幽默.成熟的才華. 其中想像.誇張.比喻是新文學作家難以比擬 的. 一鸣惊人 1943年张爱玲发表成名作沉香屑:第一炉 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这两炉香立刻在上 海文坛产生巨大的影响,一时洛阳纸贵,张爱玲 一夜之间,成为上海大红大紫的明星作家。 紧接着,她又陆续发表金锁记倾城之恋 琉璃瓦封锁等作品。 二十四歲.發表傳奇.一銷而空.轟動上 海.隨即再版. 文壇的風雲人物 张爱玲这些作品曾被当时的评论家评为:“我们文 坛最美的收获之一。” 出名要趁早哇!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 快了一個人即使等得及.時代是倉促的.已經 在破壞中.還有更大的破壞要來.有一天.我們的文 明.不論是昇華還是浮華.都要成為過去.如果我最 常用的是荒涼.那是因為思想背景有這個惘惘 的威脅。 此后,创作量逐渐减少。 1945年写了创世纪, 1947年发表小说多少恨 ,1950至1951年在亦报 上,她用“梁京”笔名发表 十八春和小艾。在 香港,她撰写了两部长篇小 说秧歌和赤地之恋 ,晚年主要是从事红楼梦 研究和将海上花列传 译成白话和英文。 张爱玲一生中最有光彩的文学价值和文学史地位 天生注定属于“乱世”的上海,沦陷期的上海。 浮花浪蕊,五四遗事,一经提来多少恨, 误入连环套,古今无数痴怨女。 燎一壶、沉香屑,却闻茉莉香。 绣鸾付与鸿鸾禧,一生只候半生缘。 只一桩、戒色。 琉璃作瓦,金锁曾记,聚少离多年青时。 且品桂花蒸,人生几何倾城恋。 撷几枝、郁金香,但见花凋色。 心经读罢燃红烛,红烛泪下小团圆。 吟几段、留情。 茉莉香片,色,戒,琉璃瓦,金锁记,年青的时 候,桂花蒸阿小悲秋,倾城之恋 作品介绍 1金钱锈蚀下的人性 张爱玲十分关心人性在现代社会的迷 失,人情在金钱诱惑下的冷漠,由此 产生对生命本体的思考。擅长塑造由“ 怨女”变为“恶妇”的女性形象,如金 锁记中的曹七巧,怨女中的银 锑,十八春中的曼璐等。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小说 中文化内蕴最丰厚的作品, 刻画了一个阴鸷毒辣的“母 亲”形象曹七巧。这是一 个把自己锁在黄金枷锁中的 女人,性格暴躁,心理变态 ,有着强烈的占有欲和疯狂 的报复欲,由金钱的牺牲品 论为金钱的奴隶。 变态、畸型的心理 张爱玲以冷峻的笔调,写了这样一个 疯狂的故事,不仅意在揭示原欲对人 的折磨、支配与惩罚,更着意于把人 摆在旧中国文化关系“被食、自食与食 人”的循环链条中来考察,揭露了封建 文化“吃人”的本质。 审视两性解构神话 张爱玲以敏锐的目光审视着现实,选择两 性关系作为切入点,讲述着大都市里的小 市民恋爱与婚姻的故事,冷冷地告诉人们 :人间无爱,至多只有一层温情的面纱。 她笔下的女性既不是追求自我价值的强者 ,也不是纯真浪漫的情种,而是为了“谋生 ”而“成家”的女人 。 谋爱与谋生:拆解“倾城”的神话 婚姻是张爱玲小说的主 要构件,几乎每篇都离 不开男女之情,但她精 神上的悲观气质,使她 见不到“爱”,没有浪漫 而圆满的结局,更多的 是情场角逐和权衡利弊 的交易,谋生谋爱 。 倾城之恋 张爱玲 故事发生在香港,上海来的白家小 姐白流苏,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 身无分文,在亲戚间备受冷嘲热讽, 看尽世态炎凉。偶然认识了多金潇洒 的单身汉范柳原,便拿自己当做赌注 ,远赴香港,博取范柳原的爱情,要 争取一个合法的婚姻地位。 两个情场高手斗法的场地在浅水湾 饭店,原本白流苏似是服输了,但在 范柳原即将离开香港时,日军开始轰 炸浅水湾,范柳原折回保护白流苏。 狂轰滥炸,生死交关,牵绊了范柳原 ,流苏欣喜中不无悲哀,够了,如此 患难,足以做十年夫妻。 张爱玲用这样一个故事对“倾城之恋”的阐 释,不能不说是对古往今来男性文本建构 的爱情神话的嘲讽。 小说在苍凉的二胡声中展开,进而成为贯 穿始终的节奏和旋律,形成一种典型的“中 国情调”,最后又在二胡声中结束。前呼后 应,浑然一体,给人以艺术的整体美。 2.揭去面纱:消解爱情的诗意 红玫瑰与白玫瑰 佟振保 / / 娇蕊 烟鹂 爱情是一个撩人、缠人 、醉人也毁人的生命情 结,也是文学创作永恒 的主题 。 张爱玲感叹道:“生在 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 不是千疮百孔的。” 她 用一副看透了世界的眼 光,冷静地展现社会与 人生,解构了爱情的神 话 。 同是写“家”的蛀虫, 张爱玲推出了一系列 萎琐无能、昏庸懦弱 的遗老遗少 。 在张爱玲笔下,“父亲 ”头上的神圣光环已 不复存在,所剩的是 丑恶、堕落与孱弱。 (3)展示家庭本身的缺陷,寻找内部的“ 裂隙”。 在传统文化中,父亲 是个不同寻常的概念 ,不仅表现一个男人 在家族血缘中的位置 ,还意味着在社会文 化中所拥有的特权: 对家庭的主宰、对女 性的占有。 (2)重新解读女人 张爱玲注重性别政治 的书写策略,把艺术 的取景框对准了沪、 港两地男女间千疮百 孔的情感经历,关心 人性在现代社会里的 迷失,人情在金钱诱 惑下的冷漠。 张爱玲则以女性的 感知与思维方式, 从文化心理的层面 切入,“巫女”的目 光咄咄逼人,冷漠 刻 薄。 张爱玲说: “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 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 缺少人性。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 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 一种参差的对照。” 2.丰盈而繁富的意象 张爱玲把旧小说的 情调与现代趣味相 统一,善于捕捉各 种人物在特定情境 下的感官现象,使 意象常新。 努力发掘月亮这一 象征符号所积淀的 文化内涵 五 奇异的艺术世界 张爱玲既对西方的文化艺术感兴趣, 又受到中国古典小说、诗词的熏染, 还受到“五四”新文化的、新思潮的影 响,她的创作反映了较为复杂、丰富 的色彩,表现出中外艺术、新旧文艺 、新旧意境的揉和与交错,极具艺术 个性。 张爱玲的作品适应“五 四”以后的平民文学, 又对“左翼”文学保持 很宽的心理距离。她的 作品主要表现对中国传 统文化悲剧化的感悟, 表现中国文化在东西方 文化冲突下的尴尬,并 表达了对现代文明的荒 凉与毁灭的焦虑。 主要讲述的是少女许小寒恋上自己的父 亲许峰仪的故事。整篇小说,许峰仪都 在用理智艰难地逼迫自己放下这段感情 。后来父亲选择与和小寒长相很近的凌 卿同居。小寒于是渴望从母亲那里得到 援助,但是母亲认为这是他们夫妻之间 的事,小寒骂母亲懦弱,与之决裂。最 后小寒被送到北方的三舅妈家。 心经 小说细腻地刻画了父女之 间的那种暧昧的情愫。张 爱玲通过这部小说非常大 胆的吐露了自己对父亲的 痴恋,可无论是小寒与峰 仪还是张爱玲与父亲,最 终只能分道扬镳,各自伤 痕累累地活着。 【茉莉香片】 在茉莉香片中张爱玲写 了一个有女性气质的男孩子聂 传庆。这个男孩子的身世和张 爱玲自己很像,也是四岁时母 亲离开,后来父亲又娶了继母 。聂传庆在读书的时候,发现 自己的教授原来是很有可能成 为自己父亲的,因为他的妈妈 ,原先爱的是这个教授,但是 最后因为门户之见没有选择这 个教授,而那个教授不仅是一 个非常有学识的,有责任感的 一个学子,并且有一个非常美 满的家,有一个女儿叫言丹朱 。 聂传庆是一个具有极端变态性格 的人,他渴望美丽女孩子的父亲 是他的父亲,他又渴望爱这个美 丽的女孩子,但是同时他又痛恨 ,他又觉得这个美丽的女孩子夺 走了他的父亲,因为这个父亲本 来应该是他的。所以当这个女孩 子向他表示温情的时候,他去伤 害这个女孩子。当然还好这个女 孩子没有被他杀死。张爱玲把她 的恋父情结和自恋情结交织在一 起涂写在这部茉莉香片里。 【半生缘】 故事发生在三十年代温婉、凄迷的 旧上海。顾曼桢、许叔惠、沈世均 三人同在一个纺织厂工作,曼桢个 性温柔坚强,叔惠开朗活泼,在相 处中,曼桢与温和敦厚的世钧相爱 了。曼桢的姐姐曼璐为照料全家老 小7人,十七岁时离开初恋情人豫 谨开始了舞女生涯,但家人并不能 真正理解曼璐,认为她丢尽了家人 颜面。如今曼璐年华老去,为了后 半生有所依靠,决定嫁一个靠得住 的人,这个人就是祝鸿才。从此, 维护“祝太太”这个名分成了她最重 要的生活支柱。 【金锁记】 主人公曾被作者称为她小说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 拥有着“一个疯子的审慎和机智”,为了报复曾经伤害 过她的社会,她用最为病态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 利的喉咙四面割着人像剃刀片”,随心所欲地施展着 淫威。 【沉香屑系列】 第一炉香:叙述的是上海女学生葛薇龙求学香港,被其姑 母梁太太(富豪遗孀)所利用,来吸引男人,满足其虚荣 ,荒糜的生活。在求学的过程里,生活在梁家的葛薇龙终 不免也陷入其中,变得热衷于这种享乐主义的声色犬马的 生活中,与花花公子乔琪开始了从一开始就注定是悲剧的 恋爱与婚姻。故事的结局不言而喻:葛薇龙失去了利用的 价值之后就会被乔琪无情的抛弃。 第二炉香:一个把自己女儿永远看作孩子的母亲为了保持 她们的“纯洁的思想”而把她们与性知识进行隔离,使她们 对于“性”一无所知。无知使出嫁的大姐靡丽笙误以为有生 理需求的丈夫佛兰克丁贝是个变态,而了解此事的母亲由 于溺爱自己女儿而宁愿促使大女儿离婚也不愿对女儿进行 适当的性教育。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二女儿愫细儿身上,不 懂性知识的她在新婚之夜出逃,让不了解事情真相的人误 以为其丈夫罗杰是一个鲁莽的色情狂,致使罗杰在工作, 生活中屡屡受挫,终于在受到别人讽刺之后罗杰选择了与 佛兰克丁贝 相同的道路自杀。 我的作品,旧派的人看了觉得还轻松,可是嫌它不够 舒服。新派的人看了觉得还有些意思,可是嫌它不够 严肃。但我只能做到这样,而且自信也并非折衷派。 我只求自己能够写得真实些。还有,因为我用的是参 差的对照的写法,不喜欢采取善与恶,灵与肉的斩钉 截铁的冲突那种古典的写法,所以我的作品有时候主 题欠分明。但我认为,文学的主题论或者是可以改进 一下。写小说应当是个故事,让故事自身去说明,比 拟定了主题去编故事要好些。许多留到现在的伟大的 作品,原来的主题往往不再被读者注意,因为事过境 迁之后,原来的主题早已不使我们感觉兴趣,倒是随 时从故事本身发现了新的启示,使那作品成为永生的 。 张爱玲自己的文章 我在爱玲这里,是重新看见了我自己与天地万物,现代中国 与西洋可以只是一个海晏河清。西游记里唐僧取经,到 得雷音了,渡河上船时梢公把他一推,险些儿掉下水去,定 性看时,上游头淌下一个尸身来,他吃惊道,如何佛地亦有 死人,行者答师父,那是你的业身,恭喜解脱了。我在爱玲 这里亦有看见自己的尸身的惊。我若没有她,后来亦写不成 山河岁月。我们两人在房里,好像“照花前后镜,花面交 相映”,我与她是同住同修,同缘同相,同见同知。爱玲极艳 。她却又壮阔,寻常都有石破天惊。她完全是理性的,理性 到得如同数学,它就只是这样的,不着理论逻辑,她的横绝 四海,便像数学的理直,而她的艳亦像数学的无限。我却不 准确的地方是夸张,准确的地方又贫薄不足,所以每要从她 校正。前人说夫妇如调琴瑟,我是从爱玲才得调弦正柱。 胡兰成今生今世民国女子 我觉得“张爱玲”是一口井不但是 井,且是一口任由各界人士四方君子尽 情来淘的古井。大方得很,又放心得很 。古井无波,越淘越有。于她又有什么 损失? “张爱玲”除了是古井,还是紫禁城 里头的出租龙袍戏服,花数元人民币租 来拍个照,有些好看,有些不好看。她 还是狐假虎威中的虎,藕断丝连中的藕 ,炼石补天中的石,群蚁附膻中的膻, 闻鸡起舞中的鸡 文坛寂寞得恐怖,只出一位这样的 女子。 李碧华 格言警句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 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 而久之,红的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