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缠绕压力容器冲击损伤分析_第1页
复合材料缠绕压力容器冲击损伤分析_第2页
复合材料缠绕压力容器冲击损伤分析_第3页
复合材料缠绕压力容器冲击损伤分析_第4页
复合材料缠绕压力容器冲击损伤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合材料缠绕压力容器冲击损伤分析 任明法 , 杨留鑫 , 孙冬生 ( 1 大连理工大学 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 , 辽宁 大连1 1 6 0 2 4; 2 北京科泰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北 京1 0 1 1 0 0 ) 摘要: 基于复合材料经典层合板理论和冲击动力学理论 , 采用 C h a n gC h a n g损伤准则对 受低速冲 击后的复合材料缠绕层进行损伤判定 , 并进行相应的刚度折减 , 分析复合材料纤维缠绕压力容器在 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和损伤状况。结合动力松弛法分析冲击能量对不 同工作压力下复合材 料缠绕压力容器抗冲击性能的影响, 并对压力容器不 同部位 的抗冲击敏感性进行 了相应研究, 预测 出压力容器的缠绕层损伤特征和最不利 的冲击位置。 关键词: 复合材料缠绕压力容器; 缠绕层 ; 损伤 ; 抗冲击性能 ; 动力松弛法 中图分类号 : T H 4 9; T B 3 3 0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1 4 8 3 7 ( 2 0 1 2 ) 1 0 0 0 2 9 0 7 d o i : 1 0 3 9 6 9 j i s s n 1 0 0 1 4 8 3 7 2 0 1 2 1 0 0 0 6 I mpa c t Da ma g e An a l y s i s o f Co m p o s i t e Ov e r wr a p pe d Pr e s s u r e Ve s s e l s REN M i n g f a , YANG Li u x i n , S UN Do ngs h e n g ( 1 F a c u l t y o f V e h i c l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a n d Me c h a n i c s , D a l i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L i a o n i n g 1 1 6 0 2 4 , C h i n a ; 2 B e i j i n g C h i n a T a n k I n d u s t ry C o , L t d , B e i j i n g 1 0 1 1 0 0 , C h i n a ) Abs t r a c t : Ba s e d o n t h e c l a s s i c a l l a mi n a t e d t he o r y a nd i mpa c t k i n e t i c t h e o ry , t hi s p a pe r e mp l o y s t h e Ch a n g Cha n g d a ma g e c rit e rio n a n d s t i f f n e s s r e d u c t i o n c rit e rio n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i n g t he i mp a c t d a ma g e o f c o mp o s i t e o v e r w r a p p e d p r e s s u r e v e s s e l ( C O P V) T h e i m p a c t r e s i s t a n c e o f C O P V w o u l d b e a f f e c t e d b y t h e p a r a me t e r s s u c h a s i mpa c t e n e r gy , i n t e r n al p r e s s u r e o f COPV a n d i mp a c t p o s i t i o n Th e p u r p o s e o f t h i s p a p e r i s t o d e t e c t t h e d a ma g e c h a r a c t e ris t i c o f wr a p p e d l a y e r s a n d t h e mo s t d a n g e r o u s p o s i t i o n o f COP V a n- d e r i mp a c t Ke y wo r ds: c o mpo s i t e o v e r wr a p pe d p r e s s u r e v e s s e l s ; fil a me n t wo u nd l a y e r s; d a ma g e; i mpa c t r e s i s t a n c e; d y na mi c r e l a x a t i o n 0 引 言 具有金属 内衬的复合材料纤维缠绕压力容器 以其强度和 比刚度高 , 抗 冲击性能好以及结构 的 可设计性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航天、 航空 、 汽车、 造船等各个工程部门 卜 。但复合材料结 构形式的复杂性 、 成型工艺的多场耦合性和材料 组成的混合性等特点 , 使得复合材料纤维缠绕结 构的损伤破坏行为极为复杂多样。同时, 由于复 合材料纤维缠绕压力容器使用环境的独特性 , 使 其容易受到外来物的冲击 。试验结果和使用经验 表明, 在复合材料纤维缠绕结构 的制造 、 存放 、 运 输和使用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外来物的低速 2 9 C P V T 复合材料缠绕压力容器冲击损伤分析 V o 1 2 9 N o 1 0 2 0 1 2 冲击 , 由此将会在结构 内部产生一类 目视不可测 损伤, 例如 : 基体开裂 、 纤维断裂和分层破坏等 , 这 将导致结构承载能力的下降。由此使得复合材料 纤维缠绕压力容器 的使 用和发展遇到 了一些 难 题 , 因此也成为 了众学者研究的热题 。 复合材料结构的冲击损伤破坏模式主要表现 为侵入 、 基体开裂 、 纤维断裂 、 纤维与基体界面脱 胶开裂和分层等 J 。各种损伤模 式可能单 独或 结合在一起发生 , 而 占支配地位 的是一种还是多 种损伤模式 , 取决于冲击能量 ( 速度 ) 的大小及 冲 击方向、 冲击物的质量 、 硬度和形状 、 基体 、 纤维和 界面三者的相对强度与刚度 , 以及层合结构的尺 寸和铺层方式等因素。学术界和工程界对此方面 的研究一直在延续 , 并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 张永明等 采用开孔等效计算 方法对 冲击 后的纤维缠绕复合材料气瓶的冲击损伤容限进行 了研 究 , 提 出 了相 应 的预 测 方 法 ; C h r i s t o f o r o u 等 采用 F o u r i e r 分析方法 , 研究了低速冲击下具 有简支边界条件的正交各 向异性圆筒壳体 , 并预 测 了低速刚性外来物冲击时复合材料薄壳的瞬态 响应 ; l m 采 用线性 界面元 , 模 拟了在低速 冲击 条件下复合材料层合板由基体开裂损伤引起的裂 纹尖端的分层扩展 , 并提出一个 以连续介质力学 为基础的失效准则 , 作为判断分层扩展启裂 的判 据 ; 夏立荣 基于试验结果对车用 C N G全复合材 料气瓶常见的失效模式及原 因进行了分析 , 并提 出了相应 的预 防措施 ; Z h e n g等 研究 了预应 力层合板低速冲击下 的损伤情况 。 目前 , 有关复 合材料纤维缠绕压力容器低速冲击 的国内外研究 工作还鲜有公开报道 。任明法等 基 于修 正的 H e r t z i a n接触法则 , 并采 用 N e wMa r k的求解 方 法 , 研究了纤维缠绕压力容器低速冲击下 的层合 板损伤破坏情况 ; 陈星等 对单层圆柱形爆炸容 器承受的爆炸冲击载荷进行 了数值模拟 , 研究其 破 坏 响应 。 文中基于冲击动力学理论 , 依托有限元计算 软件 A N S Y S I _ SD Y N A的显式求解器功 能, 对 某一型号复合材料纤维缠绕压力容器的抗冲击性 能 进行 了数值模拟 计算 , 同时关 注空 载和满 载 ( 内压) 情况下容器不同部位的抗冲击性能, 预测 容器最不利 的冲击位置及缠绕层各单层的损伤情 况 , 为工程界提供参考 。 3 0 1 模型建立 1 1动 力 松 弛 法 动力松弛法源于单 自由度阻尼系统的稳态求 解问题 , 即利用阻尼来衰减系统的动力响应 , 从而 找到瞬态响应之后动力解 中的静力成分 1 。 引入阻尼后的动力学方程为 : + c + l I = F ( 1 ) 式 中 C 阻尼矩阵 动力松弛法中, 阻尼矩阵计算为 : E C3= M ( 2 ) 因为 为对角阵, 所 以 C 也为对角阵 , 因 此对于每个 自由度 , 都有 : m ? + J , l ? :( , 一 厂 ) ( 3 ) 在时间推进上采用中心差分方法 : - n 1 ,c ats* 将式( 4 ) 代人式( 3 ) , 求得速度公式 : n+ 1 2 = + 式中 动力松弛因子 , 一般取系统最低 自然 频率所对应 的临界阻尼 1 2接 触 力 接触算法采用对称罚 函数法 , 它的物理 意义 相当于在从节点与被穿透主表面中间置入一个法 向弹簧 , 以阻止从节点对主表面的进一步穿透 , 所 谓对称 , 就是程序对 主节点也做与从节点一样的 处理 , 即检查主节点对从表面的穿透问题。 如果从节点穿透主段 , 则在从节点和接触点 之间引入一个法向界面力矢量 引: = k i A ( 6 ) k = f K A 2 ( 7 ) 式 中k i 接触刚度 因子 穿透深度 产 _ 接触刚度罚因子 , ,A 主段 Js 所 在 单 元 的体 积模 量、 体积和主段面积 在从节点上 附加法 向接触力矢量 , 根据作 第 2 9卷第 1 0期 压 力 容 器 第2 3 9期 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 , 在主段 的接触点上作用一 个反向的 , 将这个反作用力按照形函数 等效分 配到主段所包含 的各个主节点上即可。 计算摩擦力 : 从节点上的法向接触力为 , 那 么界面摩擦 力值 由式 ( 8 ) 求得 , 根据 牛顿第 三定 律 , 计算分配到对应主段 S 上各个主节点 的摩擦 力分量 。 F = I I ( 8 ) = d +( 一 d ) e D 。 v l ( 9 ) 式 中 摩擦系数 动摩擦系数 静摩擦系数 D C 衰减系数 接触表面之问的相对速度 1 3缠 绕层损 伤 准则 的确 定 采用 C h a n gC h a n g准则 来分析缠绕层 的 损伤破坏特征。 ( 1 ) 基体开裂破坏模式( o r 拍 0 ) ( ( ( 1 0 ) ( 2 ) 基体挤压破坏模式( 拈 0 ) 詈 ( ( 12 ) ( 4 ) 纤维压缩破坏模式 ( 0 ) ( ( 1 3 ) 式 中y 横向拉伸强度 S 剪切强度 横 向压缩强度 、 X 纵 向拉伸强度 纵向压缩强度 2 结果与讨论 2 1 压力容器有限元模 型 以某典型含金属 内衬 的碳纤维缠绕压力容器 ( 如 图 1 所示 ) 为例 , 其 中直筒段内长度 8 3 4 m m, 半径 2 0 0 m m, 内衬厚 2 m m; 容器内衬在封头处采 用典型的椭球结构形式 , 内外侧长短轴半径分别 为 2 0 0 , 1 4 3与 2 0 2 , 1 4 9 m m。冲击物为一刚性球 , 半径 r = 2 0 m m, 质量 m=0 5 k g 。金属 内衬材料 和复合材料单层板的力学性能分别见表 l , 2 。 图 1 复合材料缠绕压力容器外形 图 表 1 金属 内衬材料性能 1 GPa U pgc m 一 6 MP a 76 7 0 28 2 7 3 21 表 2 复合材料单层板材料 -陛能 El GPa E、 GPa G1 2 GPa 1 3 1 2 p g c m 一 1 35 9 7 6 5 2 4 0 28 1 5 5 注 : E 1 , E 2 , c 1 2 和 u l 2 分别为单层 板的纵 向弹性模 量 、 横 向弹 性模型 、 平 面剪切模量和面 内泊松 比。 复合材料单层板 的纵 向拉伸强度 为 1 3 5 0 MP a , 纵向压缩强度 为 1 1 7 0 MP a , 横 向拉伸强 度 为 5 0 5 MP a , 横向压缩强度 为 2 0 4 MP a , 剪切强度 Js 为 7 7 7 MP a 。 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直筒段铺层采用螺旋和环 向组合的缠绕方式 , 封头 的纤维沿测地线轨迹缠 绕 , 直筒段 的复合材料铺层 由 5 8层 1 3 0 0碳纤维 组成 , 单层纤维层厚度 0 2 m m, 简段铺层角度如 下 : 其中9 0 。 铺层角为环向铺层 , 共 2 8层 : 9 0 1 4 (2 1 ) 2 9 0 4 2 5 2 9 4 -3 6 9 0 4 4 2 9 0 4 1 4 (2 1 ) 2 9 0 6 2 5 2 9 3 6 9 0 4 4 2 1 4 9 0 2 。 为了更全面地模拟该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抗 冲击性能, 分别进行 了空载和满载状态下 的冲击 模拟 , 空载即容器 内压为零 , 满载表示容器处于工 作压力状态。分别分析了空载和满载情况下, 该 压力容器 4个 典型位置处 缠绕层 的冲击损 伤特 征。为提高数值模拟结果的精确度和求解时的稳 定性 , 在冲击接触区域 内适当地细化网格 , 然后逐 复合材料缠绕压力容器冲击损伤分析 渐过渡到周 围较粗的网格 。比较相 同工况下 、 采 用不同网格尺寸计算该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冲击 响应 , 最终确定如图 2所示的 网格尺寸可满足要 求 。同时 , 通过 A N S Y S L SD Y N A求 解器调 整 元的沙漏能系数 , 使其沙漏能与冲击能量 的比 值小于 5 , 可保汪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2复合材料压力 容器有 限元模 型及 格加密过渡形式 6 1 0 J 冲击能量时 , 内层复合材料铺层与金属 内衬 的等效应力对 比图。可以看 出, 金属 内衬和 内层 纤维层的等效应力 、 缠绕层发生损伤 的层数百分 比在远离冲击点处于较低的水平 , 即冲击过程中, 压力容器的整体基本处在 弹性状态 , 而只在冲击 接触处出现局部大变形 , 缠绕层损伤破坏也主要 集中在该区域。冈此 , 文 中将冲击点 附近 区域缠 绕层发生破坏层数的百分 比作为判定容器抗冲击 性能的指标 。 日 星 l 2 0 0 2 2 空载 冲击 在不同冲击位置处 ( 如图 3所示 ) , 改变 冲击 0 能量 , 考察复合材料缠绕压力容器空载 冲击状态 卜的动响应情况 。 Z 骘 蔼 她 图3 接触力峰值随冲击能量变化曲线 由图 3可以看 出, 接触力峰值与冲击 能量 大 致呈对数关系增长 , 影响接触力峰值 的主要 因素 有冲击能量和该压力容器壁刚度。在冲击能量一 定的情况下 , 3 位置处的接触力峰值最小 , 4 位置 处的接触力峰值最大 , 由此可知 3 位置处压力容 器的刚度最小 , 4 位置刚度最大。主要是 因为封 头段特殊的缠绕工艺所造成 : 3 位置没有环 向缠 绕层 , 且单层厚度和 内衬厚 度都小 于 4 位 置, 所 以造成此处刚度小 ; 4 位置处由于缠绕层堆积 , 单 层厚度和内衬厚度都较大 , 表现出刚度较大。 图 4示 出该复合材料压力容 器 1 位 置受到 I l 一 内衬1 l 一一一 内层j l I 八 , :、 L 封 1 司J夏 封 头 一 O 4 0 2 O 0 0 2 0 4 容器轴 向相 对位置 图4会属内衬和内层纤 维层等效麻力变化 曲线 图 5示 出该复合材料压力容器 同冲击位置 处缠绕层发牛纤维断裂 、 基体开裂 、 纤维挤压和基 体挤压破坏 的层数 占总缠绕层 的百分 比对 比情 。 根据图5 结果 , 将冲击损伤大致分为 4 个阶段: ( 1 ) 无损伤状 态阶段 : 当冲击能量小 于某一 门槛值时 , 缠绕层 内部 、 外部均未产生任何形式的 损伤。在该状态下 , 可忽略外物低 能冲击对缠绕 层性能造成 的影响 , 对结构的使用 构成危险 ; ( 2 ) 损伤缓慢扩展 阶段 : 当能量超过上述 的 门槛值后 , 在容器壁 内外两表面的缠绕层有损伤 发生 , 但是此时发生损伤 的层数百分 比随冲击能 量变化增加缓慢 , 表现为图5中曲线变化平缓; ( 3 ) 损伤快速 扩展阶段: 冲击能量进 一步增 加后, 冲击物与缠绕层的接触表面会 出现一定深 度的凹坑 , 并且 由于各种损伤模式 的相互影响和 刚度损失 , 发生损伤 的缠绕层数随冲击能量迅速 增多 , 表现为图 5中曲线变陡 , 斜率增大 ; ( 4 ) 穿透损伤状态 阶段 : 当能量达到一定值 时, 其损伤状态也 由表 面凹坑和接触 区的纤维断 裂变成穿透状态 , 接触力峰值随冲击能量的增加 第 2 9卷第 1 0期 压 力 容 器 总第 2 3 9期 趋于定值 , 金属内衬和缠绕层均达到其强度极 限 而失去承载能力。 丑 蹬 甏 监 媒 丑 妞 辍 蹬 甏 1 O O 5 0 0 1 0 0 5 0 0 0 6 00 1 20 0 冲击 能量 J ( a ) 0 丑 啮 督 醐 丑 啮 督 =回 】 1 0 O 5 0 O 1 0 0 5 0 0 0 6 00 l 2 0 0 冲击 能量 J ( b ) 6 00 1 20 0 0 冲击 能量, J ( C ) 图5 空载冲击后缠绕层不同的损伤破坏模式对比 同时可以看出, 3 位置处 , 缠绕层的挤压损伤 较为明显 , 这是 因为封头段为椭球形 的外形结构 , 即曲率较大 , 且此处没有环 向缠绕层 , 容器壁薄 , 刚度小 , 因此 3 位置处的抗 冲击性能较弱 ; 4 冲击 位置处的抗冲击性能要优于其他位置 , 主要是 因 为由于封头段缠绕层特殊的缠绕方式 , 越靠 近封 头端部 , 缠绕层 的堆积致使单层厚度增加 , 同时内 衬厚度也增大, 因此刚度变大 、 抗 冲击性能好 。 随着 冲击能量 的升高 , 1 , 2 和 4 位置处 , 纤 维断裂和基体开裂损伤首先 出现在 内层 , 而后外 层开始出现 , 最后破坏向筒壁中间层发展 ; 缠绕层 挤压损伤的发展次序则与之相反 ; 3 位置处所有 的破坏模式都最先 由外缠绕层开始。同时在该压 力容器直筒段 , 基体 的破坏 ( 开裂和挤压 ) 首先开 始在环向缠绕层上 , 而纤维 的破坏 ( 断裂与挤压) 首先出现在螺旋层上。 2 3 满载 冲击 6 00 1 2 0 0 冲击能量, J ( d ) 采用逐步加载 的方式计算该复合材料压力容 器的爆破压力 。当该复合材料压力容器有单元发 生纤维断裂破坏时, 即认为容器发生了爆破 , 此时 的压力值 即为爆破压力 , 计算结 果表 明其爆破压 力为 4 6 MP a 。取安全系数 n=3 , 则此复合材料压 力容器的工作压力范围为 01 6 MP a 。满载冲击 情况下 , 考虑该复合材料压力容器不 同工作内压 状态下缠绕层损伤情况。 图6示出该复合材料压力容器满载冲击状态 下发生纤维断裂 、 基体开裂 、 纤维挤压和基体挤压 破坏的层数 占总缠绕层 的百分 比对比情况。纤维 断裂和基体开裂破坏情况表现为随内压增加损伤 破坏加剧 , 且损伤层数百分 比曲线有先缓后急的 变化趋势 。先缓是因为低 内压状态下 , 缠绕层处 在较低的应力状态 , 缠绕层损伤随工作 内压的升 高缓慢扩展 ; 后急则是 由于较高工作内压下 , 缠绕 层处在较高的应力状态 , 对冲击敏感 , 此时受到冲 复合材料缠绕压力容器 冲击损伤分析 击将有大量缠绕层破坏 ; 同时也可看 出, 在模拟工 作内压范围内, 4 位置处没有缠绕层发生纤维断 枣 0 丑 蹬 娄 蒜 【衄 l j 篝 槎 】 00 0 1 O O 5 0 0 8 l 6 作 内,r i MP a ( a) 2 0 裂破坏 , 且此处基体开裂破坏也处在相对较低 的 水平 , 说明此处抗冲击性能较好 。 莹I O 0 匝 蹬 萋 6 0 * 2 O 丑 辍 啮 档 邕 蛏 醐 3 0 0 8 l 6 f 作 内 MP a ( b ) 8 1 6 2 O 工作 内压 MP a ( c ) 图 6 满 载冲击后缠绕层不 同的损伤破坏模式对 比 由缠绕层纤维和基体 的挤压损伤对 比情况 , 町以看出整个压力模拟范 围内, 缠绕层 的挤压破 坏情况变化缓慢 , 同时有下降的趋势 , 这是 因为在 内压的作用下 , 缠绕层处在拉应力状态 , 因此缓解 了冲击造成的挤压破坏 , 且内压越高缓解作用就 越明显。由于 4 位置较好的抗 冲击性能, 在压力 模拟范围内, 缠绕层 的纤维挤压破坏处在较弱 的 水平 , 且没有发生基体的挤压破坏 。 随着工作内压 的升高 , 4个 冲击位 置处缠绕 层 的破坏次序与空载冲击一致 , 并且在直筒段处 , 基体的破坏首先开始于环 向缠绕层 , 而纤维 的破 坏首先出现于螺旋层 , 与空载冲击时相似。 综合对 比压力容器在空载和满载冲击作用下 缠绕层 的损伤破坏情况 , 相 同外部载荷条件下 , 3 位置处的缠绕层挤压破坏要高于其他 3个位置 , 其纤维断裂和基体开裂也较为突出, 因此 3 位置 4 8 1 6 工 作 内压, MP a ( d ) 为最不利 的冲击位置, 因此 , 在容器的储存 、 运输 、 使用等过程 中应尽量避免 3 位置附近受到意外 冲击。 3 结论 ( 1 ) 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在空 载冲击状态下 , 根据冲击能量和压力容器动态 响应 的不同 , 可将 缠绕层的损伤情况分为无损伤状态 阶段 、 损伤缓 慢扩展阶段 、 损伤快速扩展阶段 、 穿透损伤状态阶 段 4个过程; ( 2 ) 不论在空 载还 是满载情况下受 到 冲击 , 在复合材料压力 容器直筒段和封 头段 中间位置 处 , 缠绕层纤维断裂与基体开裂首先发生在 内层 , 之后发展到外层破坏 , 最后破坏向筒壁 中间层发 展 , 而挤压破坏则与之相反 ; 直筒与封头交接处靠 第 2 9卷第 1 0期 压 力 容 器 总第 2 3 9期 近封头一侧 , 缠绕层所有类型 的损伤都是 由外层 开始 , 然后 出现在 内层 , 最后 向中间层扩展 ; ( 3 ) 直筒 与封头联接处靠近封 头一侧 , 由于 其独特的外形结构和缠绕工艺 , 刚度较低 , 易发生 冲击损伤 , 抗冲击性能差。 参考文献 : 于斌, 刘志栋, 赵为伟 , 等 国内外复合材料气瓶发 展 概 况 与 标 准 分 析 ( 一 ) J 压 力 容 器 , 2 0 1 1 , 2 8 ( 1 1) : 4 75 2 于斌, 刘志栋, 赵为伟 , 等 国内外复合材料气瓶发 展概况 与标 准分析 ( 二 ) J 压力 容器 , 2 0 1 1 , 2 8 ( 1 2): 3 44 0 班玉红 , 吴 兆 山, 孔建 , 等 聚 醚醚 酮复 合材料 的性 能及在通用机械 中的应用 J 流体机械, 2 0 0 9 , 3 7 ( 5): 4 34 5 陈浩然, 任明法 , 赵伟 复合材料缠绕壳体结构成型 和使用过程多场分析的研究进展 J 力学进展, 2 0 0 7 , 3 7 ( 2 ) : 2 3 3 2 4 5 张永明, 李培宁 纤维环向缠绕复合材料气瓶 冲击 损伤容限研究 J 压力容器, 2 0 1 1 , 2 8 ( 1 0 ) : 2 2 2 6 C h r i s t o f o r o u A P, S w a n s o n S R An a l y s i s o f S i mp l y s u p p o s e d O r t h o t r o p i c C y l i n d r i c a l S h e l l s S u b j e c t t o L a t e r al I m p a c t L o a d s J J o u r n a l o f A p p l i e d Me c h a n i c s , 1 99 0, 5 7: 37 63 8 2 L o D C Mo d e l i n g o f Da ma g e E v o l u t i o n i n T h i c k L a mi n a t e s S u b j e c t e d t o Low V e l o c i t y I mp a c t J Me c h a n i c s o fTh i c k Comp o s i t eS , 1 9 9 3, 1 6 2: 1 371 5 0 8 9 1 0 1 2 1 3 1 4 1 5 夏立荣 车用 C N G全复合材料气瓶的失效模式分 析及预防 J 压力容器, 2 0 0 9 , 2 6 ( 1 2 ) : 5 1 5 3 Zh e n g D, Bi n i e nd a W K An a l y s i s o f I mpa c e Re s p o n s e o f C o m p o s i t e L a mi n a t e s u n d e r P r e s t r e s s J J o u r n a l o f Ae r o s p a c e Eng i n e e r i n g, 2 0 08, 21: 8 7 2 05 W hi t t i ng ha m B, Ma r s ha l l I H, Mi t r e v s k i T, e t a 1 The Re s po n s e o f Co mp o s i t e S t r uc t u r e s wi t h Pr e s t r e s s S u b j e c t t o L o w V e l o c i t y I m p a c t D a m a g e J C o m po s i t e S t r uc t u r e s , 2 00 4, 66: 68 569 8 任明法, 陈浩然 低速冲击下含金属内衬的纤维缠 绕容器 损伤特征 J 玻璃钢 复合材料, 2 0 0 6 , ( 1 ) : 36 陈星, 王凤英, 吴玉平 圆柱形爆炸容器冲击载荷 及其动力响应 的数值模拟 J 压力容器 , 2 0 1 2 , 2 9 ( 3 ) : 1 72 1 Ho a n g K D , Mo ha me d A M Ev a l u a t i n g t h e Pe r f o r m a n e e o f a n Ex p l i c i t Dy n a mi c Re l a x a t i o n Te c h ni q ue i n An a l y z i n g N o n l i n e ar Ge o t e c h n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P r o b l e ms J C o m p u t e r s a n d G e o t e c h n i c s , 2 0 1 0, 3 7 : 1 2 51 31 L S DYNA Ke y wo r d Us e r s Ma n ua1Ve r s i o n9 7 1 2 00 6 Cha ng F, Ch a n g KA P r o g r e s s i v e Da ma g e Mo d e l f o r L a mi n a t e d C o mp o s i t e s C o n t a i n i n g S t r e s s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 J J o u rna l o f C o m p o s i t e Ma t e r i al s , 1 9 8 7 , 2 1 : 83 48 5 5 收稿 日期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