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5930-1995 是一项关于防火阀试验方法的国家标准,旨在规定防火阀性能检测的具体流程和要求,确保其在火灾发生时能有效切断烟气和火焰蔓延路径,保护建筑结构安全及人员疏散。该标准详细说明了防火阀的试验条件、试验设备、试验方法以及合格判定准则,具体要点包括:

  1. 适用范围:明确了标准适用于安装在通风、空调系统中的防火阀,包括手动、电动、气动操作的各种类型防火阀及其附件的试验。

  2. 术语定义:对防火阀、漏烟量、耐火性能等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为标准的准确执行提供基础。

  3. 试验条件:规定了进行防火阀试验时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比性和重复性。

  4. 试验设备:详细描述了进行防火阀性能测试所需设备的类型、规格和布置要求,如燃烧炉、风管系统、测量仪器等,确保试验设施满足测试标准。

  5. 试验方法

    • 耐火性能试验:模拟实际火灾情况下,评估防火阀在规定时间内(一般为1小时或更长时间)的耐火隔热能力和密封性能。
    • 漏烟量测试:测定在规定条件下防火阀关闭后的漏烟量,确保其能有效阻止烟气通过。
    • 操作性能试验:验证防火阀的开启与关闭功能是否正常,包括响应时间、动作可靠性等。
  6. 合格判定准则:根据试验数据,制定了判定防火阀产品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的具体指标和阈值,如耐火时间、漏烟量的最大允许值等。

  7. 试验报告:要求对每个试验项目的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并形成正式的试验报告,作为产品质量评价的依据。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 15930-2007
  • 1995-12-20 颁布
  • 1996-06-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 15930-1995 防火阀试验方法_第1页
GB 15930-1995 防火阀试验方法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 15930-1995 防火阀试验方法-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159301995 防 火 阀 试 验 方 法防 火 阀 试 验 方 法 Fire dampersTests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防火阀性能试验项目、试验装置、试验步骤、判定条件和试验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通风、空调系统中安装的防火阀的试验。 2 引用标准 引用标准 GB/T 2624 流量测量节流装置 用孔板、喷嘴和文丘里管测量充满圆管的流体流量 GB 9978 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 3 术语 术语 防火阀:安装在通风、空调系统的送、回风管路上,平时呈开启状态,火灾时当管道内气体温度达到 70时关闭,在一定时间内满足耐火稳定性和耐火完整性要求,起隔烟阻火作用的阀门。 4 试验项目 试验项目 本标准包括以下五项试验: a. 温感器试验; b. 关闭可靠性试验; c. 盐雾试验; d. 环境温度下的漏风量试验; e. 耐火试验。 5 试验装置、步骤和判定条件 试验装置、步骤和判定条件 5.1 温感器试验 5.1.1 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包括一只带有加热器和搅拌器的水浴槽以及必要的控制和测量仪表。 测量水温的仪表精确度不应低于0.5。 5.1.2 试验步骤 5.1.2.1 不动作试验 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5-12-20 批准 批准 1996-06-01 实施实施 GB 159301995 用加热器将水浴槽中的水加热,同时开动搅拌器,当水温达到 650.5时保持恒温。将温感器的感温元件完全浸入水中 5min。 5.1.2.2 动作试验 取出温感器,自然冷却至常温,用加热器将水继续加热到 730.5,保持恒温。将温感器的感温元件完全浸入水中。 5.1.3 判定条件 在 650.5的恒温水中,温感器 5min 不动作,在 730.5的恒温水中温感器 1min 内动作,即为合格。 5.2 关闭可靠性试验 5.2.1 试验步骤 将试件固定在试验台上,开启阀门,然后启动操作机构,使试件关闭。如此反复操作共 250 次。 对于具有几种不同启动方式的试件,应均衡分配 250 次操作次数。对于具有调节功能的试件,应分别在最大、最小开启位置做试验,并均衡分配操作次数。 5.2.2 判定条件 在 250 次关闭操作中,试件应能从开启位置灵活可靠地关闭,各零部件应无明显变形、磨损及其他影响其密封性能的损伤。 5.3 盐雾试验 5.3.1 试验装置 通常采用盐雾箱或盐雾室。 盐雾箱(室)内的材料不应影响盐雾的腐蚀性能;盐雾不得直接喷射在试件上;箱(室)顶部的凝聚盐水液不得滴在试件上;从设备四壁流下的盐水液不得重新使用。 盐雾箱(室)内应有空调设备,能控制箱(室)内空气温度在 352范围内,相对湿度大于 95。 盐水溶液由化学纯氯化钠和蒸馏水组成,其重量浓度为(50.1),pH值控制在 6.57.2 之间。 控制降雾量在 12mL/(h80cm2)范围内,由压力为 0.080.14Mpa 的喷嘴产生,雾粒直径在 15 m 的占 85以上。 5.3.2 测量仪表的精确度 测量仪表应达到好下精确度: 温度:0.5 湿度:2 酸度:0.1pH 5.3.3 试验步骤 试验开始前,应用洗涤剂将试件表面上所有的油脂洗净。将试件安放在盐雾箱(室)里,试件的开口向上,并使试件各阀片的轴线与水平面均成 1530角。 试验时,试件呈开启状态,以 24h 为一周期,先连续喷雾 8h,然后停 16h,共试验五个周期。 GB 159301995 喷雾时,箱(室)内保持温度 352,相对湿度大于 95;停止喷雾时,不加热,关闭盐雾箱(室) ,自然冷却。 5.3.4 判定条件 试验结束后,取出试件,在室温下干燥时间不少于 24h。对试件进行关闭试验,如仍能从开启位置可靠关闭即为合格。 5.4 环境温度下的漏风量试验 5.4.1 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包括气体流量测量系统和压力测量及控制系统两部分。 5.4.1.1 气体流量测量系统 气体流量测量系统由连接管道、气体流量计和引风机系统组成。 连接管道:试件通过连接管道与气体流量计相连,连接管道选用不小于1.6mm 厚的钢板制造, 管道开口的宽度和高度应与试件的尺寸相对应, 管道的长度为试件开口对角线的二倍,最长为 2m。 气体流量计:气体流量计宜采用标准孔板。孔板的加工制作安装均应符合GB/T 2624 标准的规定。在前测量管的前端应配装气体流动调整器。 引风机系统:包括引风机、进风阀、调节阀以及连接气体流量计与引风机的柔性管道。 5.4.1.2 压力测量及控制系统 试件前、 后的压力通过压力传感器测量, 压力导出口应在管道侧面中心线上。试件前、后的压力差通过进气阀和调节阀调节控制。 5.4.2 测量仪表的精确度 测量仪表应达到以下精确度: 温度:2.5; 压力:5Pa; 流量:2.5。 5.4.3 试验步骤 5.4.3.1 试件安装就位,并处于关闭状态,其入口用不渗漏的材料密封。启动引风机,调整进气阀和调节阀,使试件前后的气体压力差为 300Pa,待稳定 60s 后测量并记录孔板两侧差压、孔板前气体压力和孔板后测量管内的气体温度。按照GB/T 2624 标准中的规定计算出该状态下的气体流量,此流量为系统漏风量。同时,测量并记录试验时刻的大气压力。 5.4.3.2 拆去试件入口处的密封,试件仍处于关闭状态。调整进气阀和调节阀,使试件前后的气体压力差仍保持在 300Pa,待稳定 60s 后测量并记录孔板两侧的差压、 孔板前气体压力和孔板后测量管内气体温度。按照 GB/T 2624 标准中的计算公式计算出此状态下的气体流量,此流量为试件整机漏风量。同时,测量并记录该试验时刻的大气压力。 5.4.3.3 环境温度时试件的漏风量计算公式: Q=Q标2Q标1 (1) 10132527327322222PBTQQ标+ (2) w w w . b z f x w . c o mGB 159301995 10132527327311111PBTQQ标+ (3) 式中:Q环境温度时试件的漏风量(标准状态) ,Nm3/h; Q标2环境温度时试件的整机漏风量(标准状态) ,Nm3/h; Q2按 5.4.3.2 条实测的试件整机漏风量,m3/h; P2按 5.4.3.2 条实测试件整机漏风量时孔板前的气体压力,Pa; T2按 5.4.3.2 条实测试件整机漏风量时管道内气体温度,; B2按 5.4.3.2 条实测试件整机漏风量时刻的大气压力,Pa; Q标1环境温度时的系统漏风量(标准状态) ,Nm3/h; Q1按 5.4.3.1 条实测的系统漏风量,m3/h; P1按 5.4.3.1 条实测系统漏风量时孔板前的气体压力,Pa; T1按 5.4.3.1 条实测系统漏风量时测量管道内的气体温度,; B1按 5.4.3.1 条测量系统漏风量时刻的大气压力,Pa。 5.4.4 判定条件 试件在环境温度下单位面积的漏风量 (标准状态) 不应大于 700Nm3/ (h m2) 。 5.5 耐火试验 5.5.1 试验装置 耐火试验装置由耐火试验炉、气体流量测量系统、温度测量系统和压力测量及控制系统等四部分组成。 在试验炉与试件之间有一段用厚度不小于 1.6mm 钢板制造的连接管道,其开口尺寸与试件的尺寸相对应,管道的外表面用耐火隔热材料做保温。 5.5.1.1 耐火试验炉 耐火试验炉能达到 GB 9978 中 2.1 条的要求和 3.1 条所规定的升温条件。试验开始 10min 后,炉内在安装试件的水平中心线上应保持 155Pa 的压力。 5.5.1.2 气体流量测量系统 气体流量测量系统与 5.4.1.1 相同。 5.5.1.3 温度测量系统 试件受火面温度(以下简称炉温)测量,采用直径为 0.751.00mm 热电偶,其热端应伸出瓷管不小于 25mm。热电偶的数量不得少于五个,其中一个设在试件的中心,其余分设在试件各四分之一面积的中心,测量点与试件的最近距离为100mm。 管道内气体的温度用直径为 0.3mm 的铠装热电偶测量。测量点位于孔板后测量管的中心线上,与孔板的距离为测量管直径的二倍。 5.5.1.4 压力测量及控制系统 压力测量及控制系统与 5.4.1.2 相同。 5.5.2 测量仪表的精确度 测量仪表应达到以下精确度: 温度:炉温15; 其他5; 压力:5Pa; w w w . b z f x w . c o mGB 159301995 流量:2.5; 时间:10s。 5.5.3 试件安装及受火条件 5.5.3.1 安装 试件的安装应能反映出其实际使用情况。对于受试的试件,应安装在试验炉的外侧,由试件前连接管道穿过垂直分隔构件与试验炉相连。 试验用分隔构件应与实际使用时相一致,当其不能确定时,可选用密度不小于 450kg/m3的混凝土或砖结构。分隔构件的厚度不小于 100mm,制作分隔构件时,应进行常规的养护及干燥处理。 5.5.3.2 受火条件 耐火试验应分别从试件的两个侧面进行。如果试件结构对称,可对其一面进行试验;若预先能够确定其防火薄弱面,也可只对防火薄弱面进行试验。 5.5.4 试验步骤 5.5.4.1 试件安装就位并处于开启状态,调节引风机系统使气流以 0.15m/s 的速度通过试件,使气流稳定。 5.5.4.2 试验炉点火,当试件受火面中心温度达到 50时为试验开始时间,控制试件受火面温升达到 GB 9978 中 3.1 条的升温条件。 5.5.4.3 记录试件的关闭时间,在试件关闭后调节引风机系统,使试件前后的气体压力差保持在 30015Pa 的范围内。 5.5.4.4 试验开始 10min 后,控制炉压在 155Pa 范围内。 5.5.4.5 测量并记录孔板两侧的差压值、孔板前的气体压力和孔板后测量管内的气体温度,时间间隔不大于 2min。按照 GB/T 2624 标准中的计算公式计算出孔板各时刻的气体流量。 5.5.4.6 测量并记录试验过程中的大气压力。 5.5.4.7 耐火试验时试件的漏风量计算公式: Q=Q标3Q标1 (4) 10132527327333333PBTQQ标+ (5) 式中:Q耐火试验时试件的漏风量(标准状态) ,Nm3/h; Q标3耐火试验时试件的整机漏风量(标准状态) ,Nm3/h; Q3按 5.5.4.5 条实测的耐火试验各时刻的试件整机漏风量,m3/h; P3按 5.5.4.5 条实测的各时刻孔板前的气体压力,Pa; T3按 5.5.4.5 条实测的各时刻孔板后测量管内的气体温度,; B3耐火试验过程中的大气压力,Pa; Q标1按 5.4.3.3 公式(3)计算的系统漏风量(标准状态) ,Nm3/h。 5.5.5 判定条件 试验中出现下述规定中的任一情况时,表明试件已丧失耐火能力: a. 试验开始后 1min 内试件不能自动关闭; b. 试件单位面积的漏风量(标准状态)大于 1000 Nm3/(h m2) 。 w w w . b z f x w . c o mGB 159301995 6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 试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